① 瑞恩的井基金會成立於什麼時候
「瑞恩的井」基金會是一個國際資助基金會,於2001年3月正式成立。到2002年為止,「瑞恩的井」基金會已經為非洲的8個國家打了30口水井。
② 我想知道古天樂基金會的聯系方式
我有困難我想請求你的幫助
③ 陳可欣的榮譽
浪陀品牌名媛包代言人
*受邀為「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調查頒獎論壇」做大會主持人;
*受邀為「第二屆道行天下全球企業家精神啟迪論壇做大會主持人,禮儀顧問;
*受邀為「中國夢,孟之河,企業家精神啟迪論壇」做大會主持人;
*受邀為「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迎六一關愛兒童公益愛心活動」做大會主持人
*受邀為「世界御廚全國晉級賽」電視節目大賽主持人;
*受邀為「把愛傳出去——生命的色彩系列公益活動」慈善愛心主持人;
*受邀為「全國IETC時尚禮儀大賽做專家評委;
*受邀為「美麗中國」第四屆中國飯店業名師名菜創新大賽做大會主持人;
*受邀為「藝企聯盟,關愛童心」第二屆先心病患兒救助公益慈善頒獎典禮做大會主持人;
*受邀為「美麗中國青海美食文化節」開幕式大會主持人;
*受邀為「第二屆黔江美食文化旅遊節開幕式暨HFA四大神廚節目主持人
*受邀為「大手拉小手」中法建交50周年都本基畫展新聞發布會做大會主持人;
*受邀為「時尚禮儀中國夢,幸福家族年會」擔任大會主持人及禮儀顧問;
*受邀為「和諧社會,中國夢」千人祈福盛會擔任大會主持人;
*受邀為「第二屆中國品牌年會金博獎頒獎盛典」獲獎企業擔任采訪主持人
*受邀為新華社主辦的「中國教育培訓公信力認證頒獎盛典擔任主持人;
*受邀為「中華夢,民族情」東方神駿樂團北京國際飯店專場音樂會做現場主持人;
*受邀為福建商會」匯聚閩商正能量慈善頒獎晚宴女企業家節目擔任編導;
*受邀為「首屆中歐國際紅茶師啟動儀式擔任嘉賓並聘任為國際禮儀講師;
*受邀為電影《我想結婚的時候你在哪兒》開機新聞發布會主持人
*受邀為「中國首部茶界微電影《欲,茶》首映禮」擔任主持人;
*受邀為「中國公益大愛溫情微電影《爸爸回家過年》首映禮擔任主持人
*受邀為「全國MBA春晚」擔任主持人;
*受邀為「總裁讀書會智慧女性沙龍成立儀式暨新春晚會」做大會主持人;
*受邀為「首屆全國志願者春晚」擔任晚會主持人;
*為「道行天下」全球企業家精神啟迪論壇做禮儀顧問;
*為現代汽車第二屆大學生營銷創意大賽做專家評委;並為參賽選手做商務禮儀培訓;
*為「奧迪中國」新入職員工做禮儀培訓
*為景華公司首屆學術主管培訓班進行時尚禮儀培訓、發音技巧與公眾表達培訓;
*為星光珠寶新入職員工做職業素養商務禮儀培訓。

④ 八一電影製片廠湖北分廠的歷任廠長
1951年3月,總政治部以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軍隊的電影廠,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八一電影製片廠。迄今已經有六十周年的歷史,這六十年裡,八一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據製片人王立君介紹,六十年裡,許多老前輩擔任過廠的領導,為八一廠的建設奉獻了一生,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1、司徒慧敏(1952-1953期間任廠長)
司徒慧敏(1910年2月16日-1987年4月4日),廣東省開平縣赤坎永堅樓東閘村人,原名司徒柱,中國著名電影技術專家及導演。他曾經擔任文化部副部長、文化部技術委員會主任及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1928年赴日本學習美術,參加了夏衍等組織的左翼藝術家同盟。1930年回國。1931年與堂兄司徒逸民合作研製成功「三友式」電影光學錄音機,是中國最早製造的錄音機之一。1933年,成為以夏衍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電影小組的成員。此後,他導演了《自由神》、《血濺寶山城》、《游擊進行曲》、《白雲故鄉》等影片,並為《姊妹花》等片錄音。1946年赴美國學習電影製作,並導演了紀錄片《中國民族舞蹈》,該片獲1948年愛丁堡紀錄電影節優秀獎,同年被美國紐約布魯克林音樂舞蹈學院評為5部最佳舞蹈片之一。
1952,司徒慧敏在接到回國指示之後很快就回到離開6年的祖國的懷抱。回來之後,他被建國初期祖國建設的蓬勃朝氣所激勵,決心為此貢獻出自己全部的熱情和力量。擔任電影技術和事業方面的領導工作。這一年4月,司徒慧敏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部門籌建八一電影製片廠,並編導了我國第一部大型彩色紀錄片《八一運動會》。該片在「1949~1955年國家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得三等獎,重要的是,此片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培養了大批專業的創作及技術人員。
1953年,司徒慧敏參與主持制定了中國電影事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56年之後,司徒慧敏擔任中國電影局副局長、中國電影科學所所長,長期奔波於西安、廣州、成都等地為電影製片廠選廠址,並規劃和參與電影洗印廠以及上海、南京等電影機械廠的建設工作。他為中國電影工業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了一個拓荒牛的作用。1965年,司徒慧敏還參加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拍攝領導工作,與相關工作人員一起研究拍攝計劃。
1987年4月4日,著名電影藝術家司徒慧敏在北京逝世。
2、陳播(1952-1966年期間任廠長)
陳播青年時代深受左翼思想影響。1937年,他經董必武介紹,到達陝西,在西北戰時青年訓練班學習。1938年春回到武漢,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漢青年救國會活動。同年,經武漢八路軍辦事處介紹赴延安,進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軍事,曾在袁牧之導演的影片《延安與八路軍》中扮演進步青年角色。
陳播1939年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先後任抗大文工團演員、編輯、宣傳幹事、抗大二分校文工團副團長,抗大七分校文工隊隊長。1943年帶領學員深入敵後做宣傳工作,1945年任晉綏軍區宣傳隊隊長,西北野戰軍戰斗劇社副社長、社長。國共第三次內戰期間,任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斗劇社社長,帶領劇社人員參加了延安和臨汾的戰斗,導演歌劇《劉胡蘭》和話劇《九股山上的英雄》,參加拍攝大型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
陳播後任歷任西南軍區文化部副部長,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1951年調任解放軍電影製片廠(後改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1952年5月2日抵京就任。1966年5月被打倒。將八一廠從最初設計的以攝制16毫米電影為主的教育片廠,發展為以攝制35毫米電影為主的多片種綜合性製片廠。1976年初被任命為總政文化部顧問,1978年調任文化部電影局局長。1982年改任電影局顧問,文化部電影委員會委員。並主持電影部門的中共黨史資料徵集工作,編寫大型電影史書《中國電影編年紀事》
3、陳亞丁(1952-1953年期間任廠長)
陳亞丁,1920出生,黑龍江哈爾濱人。1936年讀中學時流亡到上海,從事革命文藝活動,1938年調皖南新四軍軍部任《抗敵》編輯、戰地服務處通訊科負責人,皖南事變後任師及軍區宣傳幹事、科長、副部工,1945年後曾任松江軍區宣傳部長、東北軍區和四野宣傳部副部長,1949年後歷任中南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總政文化部文藝處第二處長,《解放軍文藝》主編,總政文化部副部長。193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詩《滿洲進行曲》、《戰火頌》、《游擊隊》等。
4、張少庭(1966-1968期間任廠長)
張少庭,陝西延長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延長縣鄉蘇維埃政
1979年,張少庭重返大青山根據地和老鄉交流府主席、共青團延長縣委組織部部長、延長縣青年救國聯合會主任、中共歸武縣委書記、歸武縣縣長兼縣大隊政委、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緝私大隊教導員、第一野戰軍騎兵第二旅政治部副主任。建國後,歷任騎兵學校政治部主任,公安軍文化部部長,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友好工作部部長,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文化部處長,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兼電影製片局局長,陝西省軍區副政委,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曾獲二級解放勛章。
1966年文革開始時,總政委派文化部副部長張少庭組成文革工作組進駐八一電影製片廠。當時進駐八一廠的總政工作隊共6人,帶隊組長是總政文化部副部長張少庭;副組長是宋尚戟、那狄;組員有:鍾寰、支水山、宮潔民。1966年12月,總政根據形勢需要決定撤銷工作組,原工作組組長張少庭改任八一廠廠長,副組長宋尚戟、那狄改任副政委,組員鍾寰改任行政處長,宮潔民改任演員劇團團長。
1968年,文藝界鬧得很混亂,於是八一廠被軍管(軍隊單位被軍隊單位軍管,想起來都可笑)。從60軍派人來擔任領導。
5、彭勃(1968-1975期間任廠長)
彭勃當時任60軍政治部主任,是當時的總政主任李德生親自點將點來的。
彭勃1921年生於山東莘縣一個貧苦農家。當日寇的鐵蹄踏進我華北大地,慘無人道地對中國百姓燒殺擄掠,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1938年8月,年僅17歲的彭勃懷著對日本鬼子的滿腔仇恨,毅然決然地參加了抗日隊伍。他一到部隊,心中燃燒著復仇的烈火,發揚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與敵人展開了頑強的斗爭,每戰必沖鋒陷陣。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引下,他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身經百戰,成長為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指揮員。他歷任連指導員、營教導員、旅作訓科長、團政委、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師政委、60軍政治部主任、八一電影製片廠革委會主任兼黨組書記、廠長,軍政委、江蘇省軍區政委等職。榮獲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勛章;1955年被授予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被授予二級獨立功勛榮譽章。
6、劉佳(1975-1978期間任廠長)
劉佳,筆名劉笳(1916 —2001),遼寧海城人;劉佳同志1916年11月生於遼寧海城,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1937年參加八路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幹事、晉察冀軍區政治部抗敵劇社副社長,協理員、華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團長、文化部部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
劉佳同志1939年開始發表作品,是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劇協第一至四屆委員;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作品有話劇《到山那邊去》、歌劇《不要殺他》、《晉察冀之歌》;導演話劇《戰斗里成長》、《槐樹庄》等;2001 年12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7、張景華(1978-1985年期間任廠長)
張景華,(1916--1991)江蘇淮陰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參加新四軍。曾任中共豫皖蘇區委秘書,新四軍第四師宣傳科副科長兼新華通訊社淮北支社主任,華東野戰軍縱隊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部長,第七兵團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參加了宿北、淮海、渡江等戰役。建國後,任兵團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回國後,歷任總政治部八一雜志社副總編輯,1960年-1966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政委,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政委,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兼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影協第三屆常務理事。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1955年授大校銜。
8、蕭穆(1985-1992年期間任廠長)
蕭穆潮陽市(今屬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人,原名蕭宏志。祖籍潮陽市(今屬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的銅盂鎮。1929年生於浙江省嘉興。
1948年9月在南京中央大學經濟系就讀,1949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畢業後先後在第二野戰軍政治部、西南軍區後勤部政治部、八一電影製片廠任職。70年代後,從事電影文學編輯和創作工作。
1985年3月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負責組織革命戰爭歷史巨片《大決戰》(3部6集)的創作、攝制等工作,歷時6年。與他人合作的電影文學作品有《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巴山兒女》、《映山紅》等。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榮譽功勛章及解放大西南榮譽紀念章;在八一電影製片廠立三等功一次。獲《大決戰》特殊貢獻獎。
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主席團委員、中國電影製片協會常務理事。電影權益保護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理事。 1992年9月在北京離休。
9、王曉棠(1992-1998年期間任廠長)
王曉棠,原籍江蘇南京。1934年1月4日生於河南開封,幼年時代隨父母遷居重慶。因受家庭熏陶,從小就拜師學唱京劇。初中時已學會「鐵弓緣」、「驚夢」等許多唱腔。1948年舉家遷居杭州。次年畢業於浙江省立中專,繼續自學京劇。1952年參軍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文工團京劇團,次年調入總政話劇團。1958年正式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文革」中受沖擊,復員到林場勞動6年,1975年平反。1984年起任導演。1988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1992年9月起任廠長,後兼任黨委書記,1998年8月當選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93年7月晉升少將。
10、鄭振環(1998-2001年任廠長)
鄭振環,1943年12月生人,祖籍是天津武清。他從小就愛好廣泛,畫畫,演小戲,說快板,體育,樣樣都好,很小的時候就在一些報刊上發表作品,對學習充滿興趣。大哥當時在民主德國大使館工作,知道他喜歡文學,就把國外的小說買來翻譯成中文給他看,外國文學對他影響很大。鄭振環是60年代的大學生,開始考上了哈軍工,學理工的,由於在藝術才能上過人,被解放軍藝術學院選中,經過幾番周折,與軍事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來他又上了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他雖然是軍人,但沒扛過槍打過仗。卻在軍事藝術領域有著頗高的造詣,在銀幕上、教學講台上、話劇舞台上施展著他的才華,是國家第一批享受政府津貼的藝術家之一。他搞話劇很有名,早在80年代,他編劇的《三個人的冰山》、《摸天》,特別是他的《天邊有一簇聖火》,是描寫和平年代的軍人生活的,被稱為戍邊將士的無私奉獻的頌歌。
鄭振環將軍曾擔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教員、解放軍藝術學院創研室研究員、《解放軍藝術》雜志主編、總政話劇團團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現任中央電影電視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領導小組成員、中國話劇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副會長,是國家一級編劇,少將軍銜。曾創作過《江淮風雲》、《軍營笑聲》等多部話劇作品。從事影視創作以來,在三十餘部影視片中擔任過編劇和藝術指導。
作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自1997年上任以來,策劃出品了大型紀錄片《較量》、《東方巨響》、《揮師三江》,故事片《大進軍—大戰寧滬杭》、《沖出亞馬遜》等一批優秀影片。
許多人是看著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長大的,如《野火春風斗古城》、《柳堡的故事》、《林海雪原》、《閃閃的紅星》等影片老百姓都喜歡看。鄭振環將軍,去八一電影製片廠當廠長很偶然,那是1997年,本來他應該去解放軍藝術學院當院長,就因為晚報到了一天,就去了八一廠當了廠長(在這之前任總政話劇團團長)。當時八一廠處於不景氣狀態,他去後,組織拍攝的大型紀錄片《較量》、《東方巨響》、《揮師三江》轟動了全國,得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大大壯了中國人的志氣。緊接著又拍了故事片《大進軍—大戰寧滬杭》,是解放戰爭三個系列片《大轉折》、《大決戰》最後一部。在風格上作了探索,注重了敘事性和紀實性,採取真人回憶的手法,有很多細節都是他親自寫的。這部電影突破了以往軍事題材電影的格調和形式,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華表獎、金雞獎,基本上中國電影方面的大獎該得都得了。前幾年在全國熱映的《沖出亞馬遜》,是他策劃的。本片取材於1999年8月至11月,我軍空降兵特種兵大隊兩名年輕軍官被派往南美洲委內瑞拉接受國際軍事組織舉辦的「獵人學校」訓練的親身經歷,經過藝術加工提煉,塑造了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軍人豪邁地走向世界的嶄新形象,是一部揚國威、壯軍威的當代現實題材影片。雖然鄭振環將軍剛剛從八一電影製片廠退下來不當廠長了,但他對軍事題材的電影抱有一生執著,對中國電影前景充滿信心。談到中國電影目前的困境時,他說中國電影要繼承老祖宗留下的好的東西,但決不能把它當做一個繩索,把自己束縛住了,不敢往前想,但大的規則不變,文學是人學,電影就是寫人,包括紀錄片也一樣,也是寫人的。
11、明振江(2001-2012任廠長)
明振江,1969年入伍,歷任電影放映員、文化工作站站長、影視局局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等職。1976年北京軍區炮兵政治部 1990年 總政治部文化部 1997年 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 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七屆理事 1969年兼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常務理事,2007年榮獲「華表獎」優秀出品人獎,2008年榮獲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製片委員會「十佳」優秀出品人獎。
12、黃宏:2012年4月,小品演員黃宏被任命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黃宏1992年進入總政歌舞團,任小品喜劇藝術團副團長,小品喜劇藝術團團長,為總政一級演員(副軍級待遇)。2007年11月出任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2010年10月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現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

⑤ 葉景華的解毒法的運用
充足的睡眠是避免腎虛的重要措施。保持充足的睡眠,
有利於氣血的生化、腎精的保養。經常熬夜、睡眠不足
⑥ 啤酒怎樣喝才不易喝醉或醉得慢又如何解酒
喝酒後的醒酒措施
喝酒後,頭暈,頭疼,嘔吐,甚至人事不醒,醉酒者要經受很大的痛苦,這個時候需要盡快醒酒,以減少醉酒帶來的痛苦,並防止有可能出現的更大的傷害。在這里教你幾招醒酒的方法,簡單易行,飲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不妨一試。
★☆飲服白蘿卜汁:生白蘿卜,洗凈榨汁,稍加熱服下,每次一茶杯,10分鍾一次,三次可解去酒氣。
★☆吃大白菜心:取出大白菜心切絲,一個不夠取兩,加少量白糖和白醋拌勻後腌漬三五分鍾服下,此法很快解酒。
★☆服芹菜汁:鮮芹菜洗凈切碎榨汁,當茶喝,連續喝三次(隔5分鍾),此對酒後頭痛腦脹臉紅有特效。
★☆飲鮮桔皮水:2兩鮮桔皮加1斤水煮沸,再加入少量食鹽搖勻後當茶喝,一次一茶杯,5分鍾再飲,三次見效。
★☆喝綠豆汁:綠豆2兩,加水煮熟後飲,連湯帶豆.如將綠豆搗碎用開水沖服有解酒效果。
另外怎麼來減少醉酒後引起的頭疼,頭暈,反胃等症狀呢?下面也介紹幾種食物,這是美國國家頭痛研究基金會的研究人員發現,大家不妨做一個參考:
★☆蜂蜜水治酒後頭痛:蜂蜜中含有一種特殊的果糖,可以促進酒精的分解吸收,減輕頭痛症狀,尤其是紅酒引起的頭痛。另外,蜂蜜還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第二天起床後也不會頭痛。
★☆西紅柿汁治酒後頭暈:西紅柿汁也富含特殊果糖,能幫助促進酒精分解,一次飲用300毫升以上,能使酒後頭暈感逐漸消失。飲用前若加入少量食鹽,還有助於穩定情緒。
★☆新鮮葡萄治酒後反胃、惡心:如果在飲酒前吃,還能有效預防醉酒。
★☆西瓜汁治酒後全身發熱:西瓜具可以清熱去火,能加速酒精從尿液中排出。
★☆柚子消除口中酒氣:柚肉蘸白糖吃,對消除酒後口腔中的酒氣有很大幫助。
★☆芹菜汁治酒後胃腸不適、顏面發紅:這是因為芹菜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能分解酒精。
★☆酸奶治酒後煩躁:酸奶能保護胃黏膜、延緩酒精吸收,其中鈣含量豐富,對緩解酒後煩躁尤其有效。
★☆香蕉治酒後心悸、胸悶:酒後吃1-3根香蕉,能增加血糖濃度,降低酒精在血液中的比例,達到解酒目的。同時,它還能減輕心悸症狀、消除胸口郁悶。
★☆橄欖治酒後厭食:橄欖自古以來就是醒酒、清胃熱、促食慾的「良葯」,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冰糖燉服。
⑦ 有考日語專業的研究生嗎
1951年3月,總政治部以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軍隊的電影廠,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八一電影製片廠。迄今已經有六十周年的歷史,這六十年裡,八一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據製片人王立君介紹,六十年裡,許多老前輩擔任過廠的領導,為八一廠的建設奉獻了一生,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1、司徒慧敏(1952-1953期間任廠長)
司徒慧敏(1910年2月16日-1987年4月4日),廣東省開平縣赤坎永堅樓東閘村人,原名司徒柱,中國著名電影技術專家及導演。他曾經擔任文化部副部長、文化部技術委員會主任及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1928年赴日本學習美術,參加了夏衍等組織的左翼藝術家同盟。1930年回國。1931年與堂兄司徒逸民合作研製成功「三友式」電影光學錄音機,是中國最早製造的錄音機之一。1933年,成為以夏衍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電影小組的成員。此後,他導演了《自由神》、《血濺寶山城》、《游擊進行曲》、《白雲故鄉》等影片,並為《姊妹花》等片錄音。1946年赴美國學習電影製作,並導演了紀錄片《中國民族舞蹈》,該片獲1948年愛丁堡紀錄電影節優秀獎,同年被美國紐約布魯克林音樂舞蹈學院評為5部最佳舞蹈片之一。
1952,司徒慧敏在接到回國指示之後很快就回到離開6年的祖國的懷抱。回來之後,他被建國初期祖國建設的蓬勃朝氣所激勵,決心為此貢獻出自己全部的熱情和力量。擔任電影技術和事業方面的領導工作。這一年4月,司徒慧敏協助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部門籌建八一電影製片廠,並編導了我國第一部大型彩色紀錄片《八一運動會》。該片在「1949~1955年國家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得三等獎,重要的是,此片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培養了大批專業的創作及技術人員。
1953年,司徒慧敏參與主持制定了中國電影事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56年之後,司徒慧敏擔任中國電影局副局長、中國電影科學所所長,長期奔波於西安、廣州、成都等地為電影製片廠選廠址,並規劃和參與電影洗印廠以及上海、南京等電影機械廠的建設工作。他為中國電影工業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了一個拓荒牛的作用。1965年,司徒慧敏還參加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拍攝領導工作,與相關工作人員一起研究拍攝計劃。
1987年4月4日,著名電影藝術家司徒慧敏在北京逝世。
2、陳播(1952-1966年期間任廠長)
陳播青年時代深受左翼思想影響。1937年,他經董必武介紹,到達陝西,在西北戰時青年訓練班學習。1938年春回到武漢,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漢青年救國會活動。同年,經武漢八路軍辦事處介紹赴延安,進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軍事,曾在袁牧之導演的影片《延安與八路軍》中扮演進步青年角色。
陳播1939年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先後任抗大文工團演員、編輯、宣傳幹事、抗大二分校文工團副團長,抗大七分校文工隊隊長。1943年帶領學員深入敵後做宣傳工作,1945年任晉綏軍區宣傳隊隊長,西北野戰軍戰斗劇社副社長、社長。國共第三次內戰期間,任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斗劇社社長,帶領劇社人員參加了延安和臨汾的戰斗,導演歌劇《劉胡蘭》和話劇《九股山上的英雄》,參加拍攝大型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
陳播後任歷任西南軍區文化部副部長,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1951年調任解放軍電影製片廠(後改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1952年5月2日抵京就任。1966年5月被打倒。將八一廠從最初設計的以攝制16毫米電影為主的教育片廠,發展為以攝制35毫米電影為主的多片種綜合性製片廠。1976年初被任命為總政文化部顧問,1978年調任文化部電影局局長。1982年改任電影局顧問,文化部電影委員會委員。並主持電影部門的中共黨史資料徵集工作,編寫大型電影史書《中國電影編年紀事》
3、陳亞丁(1952-1953年期間任廠長)
陳亞丁,1920出生,黑龍江哈爾濱人。1936年讀中學時流亡到上海,從事革命文藝活動,1938年調皖南新四軍軍部任《抗敵》編輯、戰地服務處通訊科負責人,皖南事變後任師及軍區宣傳幹事、科長、副部工,1945年後曾任松江軍區宣傳部長、東北軍區和四野宣傳部副部長,1949年後歷任中南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總政文化部文藝處第二處長,《解放軍文藝》主編,總政文化部副部長。193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詩《滿洲進行曲》、《戰火頌》、《游擊隊》等。
4、張少庭(1966-1968期間任廠長)
張少庭,陝西延長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延長縣鄉蘇維埃政
1979年,張少庭重返大青山根據地和老鄉交流府主席、共青團延長縣委組織部部長、延長縣青年救國聯合會主任、中共歸武縣委書記、歸武縣縣長兼縣大隊政委、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緝私大隊教導員、第一野戰軍騎兵第二旅政治部副主任。建國後,歷任騎兵學校政治部主任,公安軍文化部部長,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友好工作部部長,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文化部處長,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兼電影製片局局長,陝西省軍區副政委,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曾獲二級解放勛章。
1966年文革開始時,總政委派文化部副部長張少庭組成文革工作組進駐八一電影製片廠。當時進駐八一廠的總政工作隊共6人,帶隊組長是總政文化部副部長張少庭;副組長是宋尚戟、那狄;組員有:鍾寰、支水山、宮潔民。1966年12月,總政根據形勢需要決定撤銷工作組,原工作組組長張少庭改任八一廠廠長,副組長宋尚戟、那狄改任副政委,組員鍾寰改任行政處長,宮潔民改任演員劇團團長。
1968年,文藝界鬧得很混亂,於是八一廠被軍管(軍隊單位被軍隊單位軍管,想起來都可笑)。從60軍派人來擔任領導。
5、彭勃(1968-1975期間任廠長)
彭勃當時任60軍政治部主任,是當時的總政主任李德生親自點將點來的。
彭勃1921年生於山東莘縣一個貧苦農家。當日寇的鐵蹄踏進我華北大地,慘無人道地對中國百姓燒殺擄掠,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1938年8月,年僅17歲的彭勃懷著對日本鬼子的滿腔仇恨,毅然決然地參加了抗日隊伍。他一到部隊,心中燃燒著復仇的烈火,發揚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與敵人展開了頑強的斗爭,每戰必沖鋒陷陣。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引下,他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身經百戰,成長為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指揮員。他歷任連指導員、營教導員、旅作訓科長、團政委、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師政委、60軍政治部主任、八一電影製片廠革委會主任兼黨組書記、廠長,軍政委、江蘇省軍區政委等職。榮獲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勛章;1955年被授予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被授予二級獨立功勛榮譽章。
6、劉佳(1975-1978期間任廠長)
劉佳,筆名劉笳(1916 —2001),遼寧海城人;劉佳同志1916年11月生於遼寧海城,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1937年參加八路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幹事、晉察冀軍區政治部抗敵劇社副社長,協理員、華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團長、文化部部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
劉佳同志1939年開始發表作品,是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劇協第一至四屆委員;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作品有話劇《到山那邊去》、歌劇《不要殺他》、《晉察冀之歌》;導演話劇《戰斗里成長》、《槐樹庄》等;2001 年12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7、張景華(1978-1985年期間任廠長)
張景華,(1916--1991)江蘇淮陰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參加新四軍。曾任中共豫皖蘇區委秘書,新四軍第四師宣傳科副科長兼新華通訊社淮北支社主任,華東野戰軍縱隊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部長,第七兵團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參加了宿北、淮海、渡江等戰役。建國後,任兵團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回國後,歷任總政治部八一雜志社副總編輯,1960年-1966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政委,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政委,總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兼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影協第三屆常務理事。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1955年授大校銜。
8、蕭穆(1985-1992年期間任廠長)
蕭穆潮陽市(今屬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人,原名蕭宏志。祖籍潮陽市(今屬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的銅盂鎮。1929年生於浙江省嘉興。
1948年9月在南京中央大學經濟系就讀,1949年6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畢業後先後在第二野戰軍政治部、西南軍區後勤部政治部、八一電影製片廠任職。70年代後,從事電影文學編輯和創作工作。
1985年3月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負責組織革命戰爭歷史巨片《大決戰》(3部6集)的創作、攝制等工作,歷時6年。與他人合作的電影文學作品有《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巴山兒女》、《映山紅》等。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榮譽功勛章及解放大西南榮譽紀念章;在八一電影製片廠立三等功一次。獲《大決戰》特殊貢獻獎。
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主席團委員、中國電影製片協會常務理事。電影權益保護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理事。 1992年9月在北京離休。
9、王曉棠(1992-1998年期間任廠長)
王曉棠,原籍江蘇南京。1934年1月4日生於河南開封,幼年時代隨父母遷居重慶。因受家庭熏陶,從小就拜師學唱京劇。初中時已學會「鐵弓緣」、「驚夢」等許多唱腔。1948年舉家遷居杭州。次年畢業於浙江省立中專,繼續自學京劇。1952年參軍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文工團京劇團,次年調入總政話劇團。1958年正式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文革」中受沖擊,復員到林場勞動6年,1975年平反。1984年起任導演。1988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1992年9月起任廠長,後兼任黨委書記,1998年8月當選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93年7月晉升少將。
10、鄭振環(1998-2001年任廠長)
鄭振環,1943年12月生人,祖籍是天津武清。他從小就愛好廣泛,畫畫,演小戲,說快板,體育,樣樣都好,很小的時候就在一些報刊上發表作品,對學習充滿興趣。大哥當時在民主德國大使館工作,知道他喜歡文學,就把國外的小說買來翻譯成中文給他看,外國文學對他影響很大。鄭振環是60年代的大學生,開始考上了哈軍工,學理工的,由於在藝術才能上過人,被解放軍藝術學院選中,經過幾番周折,與軍事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來他又上了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他雖然是軍人,但沒扛過槍打過仗。卻在軍事藝術領域有著頗高的造詣,在銀幕上、教學講台上、話劇舞台上施展著他的才華,是國家第一批享受政府津貼的藝術家之一。他搞話劇很有名,早在80年代,他編劇的《三個人的冰山》、《摸天》,特別是他的《天邊有一簇聖火》,是描寫和平年代的軍人生活的,被稱為戍邊將士的無私奉獻的頌歌。
鄭振環將軍曾擔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教員、解放軍藝術學院創研室研究員、《解放軍藝術》雜志主編、總政話劇團團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現任中央電影電視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領導小組成員、中國話劇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副會長,是國家一級編劇,少將軍銜。曾創作過《江淮風雲》、《軍營笑聲》等多部話劇作品。從事影視創作以來,在三十餘部影視片中擔任過編劇和藝術指導。
作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自1997年上任以來,策劃出品了大型紀錄片《較量》、《東方巨響》、《揮師三江》,故事片《大進軍—大戰寧滬杭》、《沖出亞馬遜》等一批優秀影片。
許多人是看著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長大的,如《野火春風斗古城》、《柳堡的故事》、《林海雪原》、《閃閃的紅星》等影片老百姓都喜歡看。鄭振環將軍,去八一電影製片廠當廠長很偶然,那是1997年,本來他應該去解放軍藝術學院當院長,就因為晚報到了一天,就去了八一廠當了廠長(在這之前任總政話劇團團長)。當時八一廠處於不景氣狀態,他去後,組織拍攝的大型紀錄片《較量》、《東方巨響》、《揮師三江》轟動了全國,得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大大壯了中國人的志氣。緊接著又拍了故事片《大進軍—大戰寧滬杭》,是解放戰爭三個系列片《大轉折》、《大決戰》最後一部。在風格上作了探索,注重了敘事性和紀實性,採取真人回憶的手法,有很多細節都是他親自寫的。這部電影突破了以往軍事題材電影的格調和形式,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華表獎、金雞獎,基本上中國電影方面的大獎該得都得了。前幾年在全國熱映的《沖出亞馬遜》,是他策劃的。本片取材於1999年8月至11月,我軍空降兵特種兵大隊兩名年輕軍官被派往南美洲委內瑞拉接受國際軍事組織舉辦的「獵人學校」訓練的親身經歷,經過藝術加工提煉,塑造了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軍人豪邁地走向世界的嶄新形象,是一部揚國威、壯軍威的當代現實題材影片。雖然鄭振環將軍剛剛從八一電影製片廠退下來不當廠長了,但他對軍事題材的電影抱有一生執著,對中國電影前景充滿信心。談到中國電影目前的困境時,他說中國電影要繼承老祖宗留下的好的東西,但決不能把它當做一個繩索,把自己束縛住了,不敢往前想,但大的規則不變,文學是人學,電影就是寫人,包括紀錄片也一樣,也是寫人的。
11、明振江(2001-2012任廠長)
明振江,1969年入伍,歷任電影放映員、文化工作站站長、影視局局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等職。1976年北京軍區炮兵政治部 1990年 總政治部文化部 1997年 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 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七屆理事 1969年兼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常務理事,2007年榮獲「華表獎」優秀出品人獎,2008年榮獲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製片委員會「十佳」優秀出品人獎。
12、黃宏:2012年4月,小品演員黃宏被任命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黃宏1992年進入總政歌舞團,任小品喜劇藝術團副團長,小品喜劇藝術團團長,為總政一級演員(副軍級待遇)。2007年11月出任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2010年10月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現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
⑧ 浙江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長
王輝忠 省委常委、公安廳廳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主持廳全面工作,分管政治部、警衛局,聯系省武警總隊
張景華 浙江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副廳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協助廳長分管辦公室及指揮中心、後勤處、行動技術總隊、法制處、省督察學會
吳鵬飛 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杭州市公安局局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主持杭州市公安局全面工作
黃慶河 浙江公安廳副廳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協助廳長分管警衛工作
董曉偉 浙江省公安廳紀委書記、督察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主持紀委全面工作,協助廳長分管監察室、警務督察處、審計室、維護民警合法權益委員會
孟慶豐 省公安廳副廳長、黨委委員 0571-87286688
工作職責:協助廳長分管國內安全保衛總隊、出入境管理局及出入境證照製作中心、監所管理總隊及看守所、邊防局、前衛體協,聯系杭州海關緝私局、寧波海關緝私局
陳重天 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協助廳長分管國內安全保衛總隊、出入境管理局及出入境證照製作中心、監所管理總隊及看守所、邊防局、前衛體協,聯系杭州海關緝私局、寧波海關緝私局
華乃強 浙江省公安廳政治部主任 87286688
工作職責:主持政治部全面工作,協助廳長分管機關黨委、老幹部處、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公安報刊社
凌秋來 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協助廳長分管治安總隊及居民身份證製作中心、消防局、公共信息網路安全監察總隊,聯系森林公安處、見義勇為基金會
鄭興軍 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協助廳長分管交通管理局、高速公路交警總隊、信息通信處、科技處、機場公安局,聯系鐵路公安處
洪巨平 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協助廳長分管刑事偵查總隊及公安刑事物證鑒定中心、經偵總隊、禁毒總隊,聯系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刑事犯罪學學會
⑨ 浙江省公安廳廳長
王輝忠 省委常委、公安廳廳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主持廳全面工作,分管政治部、警衛局,聯系省武警總隊
張景華 浙江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副廳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協助廳長分管辦公室及指揮中心、後勤處、行動技術總隊、法制處、省督察學會
吳鵬飛 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杭州市公安局局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主持杭州市公安局全面工作
黃慶河 浙江公安廳副廳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協助廳長分管警衛工作
董曉偉 浙江省公安廳紀委書記、督察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主持紀委全面工作,協助廳長分管監察室、警務督察處、審計室、維護民警合法權益委員會
孟慶豐 省公安廳副廳長、黨委委員 0571-87286688
工作職責:協助廳長分管國內安全保衛總隊、出入境管理局及出入境證照製作中心、監所管理總隊及看守所、邊防局、前衛體協,聯系杭州海關緝私局、寧波海關緝私局
陳重天 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協助廳長分管國內安全保衛總隊、出入境管理局及出入境證照製作中心、監所管理總隊及看守所、邊防局、前衛體協,聯系杭州海關緝私局、寧波海關緝私局
華乃強 浙江省公安廳政治部主任 87286688
工作職責:主持政治部全面工作,協助廳長分管機關黨委、老幹部處、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公安報刊社
凌秋來 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協助廳長分管治安總隊及居民身份證製作中心、消防局、公共信息網路安全監察總隊,聯系森林公安處、見義勇為基金會
鄭興軍 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協助廳長分管交通管理局、高速公路交警總隊、信息通信處、科技處、機場公安局,聯系鐵路公安處
洪巨平 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 87286688
工作職責:協助廳長分管刑事偵查總隊及公安刑事物證鑒定中心、經偵總隊、禁毒總隊,聯系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刑事犯罪學學會
⑩ 高新民的創立逸華教育基金
逸華教育基金由高新民先生、關熙舜先生、商向軍先生、嚴景陽先生共同發起,並由上述發起人首期投資20萬元,商向軍先生、關向東先生、嚴景陽先生是逸華教育基金的主要捐助者。以後發起人將根據實際情況,擬每年追加投資20萬元。
為管理好逸華教育基金的每一分錢,逸華教育基金在湖北省民政廳的監督下,設立基金專項賬戶,對資助款項及合理的基金運作經費支出實行專項管理。基金接受嚴格規范的會計和財務管理,設立獨立的帳簿。逸華教育基金接受社會捐贈須履行正常捐贈手續,統一納入到基金專項帳戶,開具專用收據,捐贈人可依據專用收據享受國家稅收政策。當年支出節余部分,結轉下一年度繼續使用。基金款項嚴格按照指定用途專款專用,任何人不得截留或改變用途。基金委員會對該基金進行專項審計,因此發生的審計費用由基金運作經費中支出;如捐贈人要對基金進行單獨審計,因此產生的審計費用由捐贈人承擔。 逸華教育基金具有嚴格規范的管理制度。本基金每年定期召開兩次工作會議,由會長召集主持,要求全體委員參加,並邀請部分受助者代表參加。與會人員共同檢查基金前一階段工作開展情況,並審定年度工作報告和受資助學生情況,共同商議、制訂本基金下一階段的工作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