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注冊號:****所在地:江蘇省注冊資本:50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周群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登記狀態:在業登記機關:江蘇省南通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地址:南通市永興大道900號
法定代表人:陳軍
成立時間:2010-08-12
注冊資本:5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60000025536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南通市港閘區市北路33號1幢6層
Ⅱ 市北高新什麼利好,這兩天升勢那麼好
市北高新:住建部稱將立法明確租售同權 市北高新漲停
事件具體內容:住建部有關負責人說,將通過立法,明確租賃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建立穩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與買方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公司業務涉及房屋租賃。
公司是上海市閘北區國資委履行出資責任的國有獨資企業,集團公司主要圍繞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的發展,行使規劃建設、投資促進和企業服務職能。
二級市場走勢:該股今日強勢上漲,後市有望繼續沖高。
Ⅲ 上海市北高新集團怎麼樣
上海市北高新集團是2008-01-25在上海市注冊成立的集團。
上海市北高新集團的統一社會回信用代碼/注冊號是答3100000120080003,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市北高新集團,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上海市北高新集團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上海市北高新欣雲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市北高新欣雲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3月1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實業投資,資產管理,投資管理,投資咨詢,企業形象策劃,物業管理,停車場管理,在閘北區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N070501單元14-06地塊從事房地產的開發、建造、出租、出售等。
法定代表人:周有寧
成立時間:2015-03-17
注冊資本:321378.741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0800059265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企業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上海市靜安區江場三路238號1203室
Ⅳ 上海市北高新集團不動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海市北高新集團不動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是2017-06-23在上海市靜安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上海市靜安區江場三路250號305室。
上海市北高新集團不動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06MA1FY7HX5G,企業法人陳軍,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市北高新集團不動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一般項目: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管理,物業管理,企業形象策劃,市場營銷策劃,商務信息咨詢,會務服務,展覽展示服務,為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提供籌備、策劃服務,在智能、網路、計算機、電子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建築裝修裝飾建設工程專業施工,本市范圍內公共租賃住房的投資、建設、租賃經營管理,企業管理咨詢,設計、製作各類廣告,酒店管理,計算機軟體開發,建築裝飾建設工程專項設計,餐飲服務(限分支機構經營),停車場經營管理,倉儲服務(不含危險品),婚慶服務,保潔服務,住房租賃經營,房地產經紀。(除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外,憑營業執照依法自主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上海市北高新集團不動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Ⅵ 上海市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的入駐企業名錄
目前,科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的直屬企業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上海分公司等企業為代表的區域性及功能性總部,環達電腦(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研華慧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代表的跨國企業研發中心,賽科斯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智聯易才人才咨詢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服務外包機構。

Ⅶ 市北高新集團的園區核心優勢
1、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
快速融入城市高速道路網路的便利,不超過一小時的離岸速度和連通上海各地的軌道交通、公共交通網,使園區的交通便捷程度在整個上海開發區中首屈一指。
園區處在城市中部軸線和中環線的交匯處,軌道交通和周圍25條主要公交線輻射到上海的四面八方,是上海融入和連接長三角的「第一站」。
園區10公里半徑內有外灘、南京路、五角場等繁華中心商業區;20公里區域內的虹橋國際機場、張華浜國際貨運碼頭等海陸空交通樞紐,可輕松實現著園區與全球的快速對接。
2、高綠化覆蓋率的優美環境。
園區致力於打造園林化、生態化的開發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園區飛綠化覆蓋率約45%,已經構建了一個由公共綠化、集中綠化、組團綠化、屋頂綠化和防護綠化組成的綠化系統,優質的園林景觀規劃和建設,提升了園區的環境品質。
3、人性化的配套設施。
園區內有銀行、超市、餐飲、班車、植物園、單身公寓等各種生活和娛樂設施,同時還建造了佔地10000平米的VIP會所,滿足各類企業的需求,配套設施非常便捷和人性化。
4、可持續的資源開發。
園區已經完成了50萬平方米工業樓宇的開發面積,未來5年的樓宇開發總量將達到300萬平方米,同時,加快推進東區的發展構想,讓園區在集中土地儲備、整體規劃布局、規模化建設上擁有更廣闊的平台,並且,作為連接政府和企業的橋梁,園區通過信息資源、政府政策資源、中介及行業資源、企業資源等的有機整合,推動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5、規模化的產業集群。
園區已經集聚了2500家企業,實地經營企業超過300家,以總部經濟、研發設計、信息電子產業為代表的產業集聚特色逐步顯現,未來5年,園區還將結合區域發展中「北產業」的布局,依託已有的產業基礎,著力通過發展國家基礎軟體園、亞太數據港和金融2.5產業等平台,加速推進產業升級和集聚。
6、雄厚的人力資源基礎。
園區周圍有多個大型社區和多所著名高校(上海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為園區提供智慧支持,為入駐企業提供各個領域的專業人才。
7、貼心的特質服務。
園區圍繞企業和員工的需求,建立了產業服務(行業協會集聚平台)、人才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平台)、信息服務(數據港、雲計算服務)、黨群服務(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服務外包(完整產業鏈服務集群)、孵化器、融資服務等服務平台,推進服務內容不斷擴展、服務品質不斷提高,為園區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了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