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什麼專業好 適合男生的單招專業有哪些
2018年學校有什麼專業,可以看整理好的各個高職院校的招生計劃表。單招報名需要先報名了2018年的高考,有了高考報名號才可以參加報名~~
Ⅱ 法國中央銀行
歐洲中央銀行的成功實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關注各自區域貨幣安排的參照。殊不知歐洲金融體系的發展曾經歷了多少曲折與坎坷,才成為今天全球公認的金融範式。
獨立的私人銀行當首推1171年在商業中心、海上強國威尼斯所成立的威尼斯銀行和1407年在具有著同樣發達的手工業和海上貿易的熱那亞所成立的熱那亞銀行。它們經營保管、貸放、匯票等業務,為流通的順暢而提供符合客商所要求幣別的足值通貨。威尼斯銀行接受存款,以錢幣的重量記賬,並保有百分之百的現金准備。佛羅倫薩商人一邊和熱那亞、比薩、威尼斯維持交易聯系,一邊也與羅馬教庭保持接觸。教庭為了得到回報,便向商人們提供某些保護,金融交易通過商人的手得到了發展。銀行不僅操縱金銀貨幣,而且使用匯票辦理信貸業務,以匯票形式在某日為某貸戶向某人付款。兩地銀行間的現金轉移為互相軋差,余額轉到下期。義大利的這些「銀行」被稱為「兌換商的桌子」,生意砸了,就是桌子破了,破產了。
商人求助於名氣大的銀行家,銀行家收取代理費,義大利商人銀行家被稱為倫巴第人,商業銀行被稱為倫巴第銀行,商業銀行業務被稱為倫巴第業務。至今在英國倫敦、法國巴黎還有倫巴第街。倫巴第銀行在其發展過程中,曾同享有特權的騎士團所經營的寺院銀行進行了斗爭,並取得了勝利。倫巴第人紛紛從倫敦和巴黎趕赴香檳市場,與來自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西班牙的商人談生意。因此歐洲商業發展了,銀行技術也在地中海、北海、大西洋范圍內得到普及。雖然14世紀後期歐洲發生了可怕的黑死病,歐洲人口減少了1/3,歐洲人還是挺過來了。
從攤桌兌換商走出來的商業銀行,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金融體系的主體。它辦理存放匯兌,把社會儲蓄轉化成資本,並配置社會資源;它辦理轉帳結算,創造存款貨幣,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它提供多種多樣的代理、委託、保管、服務業務,滿足人們生活中理財需要,已經成為最受個人、企業歡迎的「管家婆」。十年前,有人說「商業銀行快進博物館了」,的確,當代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商業銀行對企業融資減少。但是,商業銀行與時俱進,絕處逢生,在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之外,大量發展中間業務,使得現代商業銀行不僅沒有進博物館,反而站在了資本市場的潮頭,成為對多個盈利點進行風險管理的全能機構。
從第一張股票交易到現代資本市場
威尼斯很早就有公債券交易,1328年,佛羅倫薩也出現了這種交易,熱那亞還存在拋售和收購聖喬治銀行有價證券的活躍市場,到了15世紀,萊比錫出現了礦業股票的買賣。
股票的發行與交易,是股份公司的產生帶來的。但是,當它以白紙黑字的書面形式出現時,想轉讓並不容易,「股東」一詞也遲遲不被接納。盡管股票有很多優點,股份公司的推廣卻極其緩慢,這就從客觀上要求一種股票買賣的公共服務組織的出現。
1613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首創了這種交易市場。它不同於原來的證券買賣市場,不但交易數額大,而且具有流動性、公開性和投機性。交易方式多種多樣,除了買賣股票,賭漲賭跌,甚至可在沒有本錢也沒有股票的情況下進行投機活動。投機者空手賣出或空手買進,收盤時結算盈虧,交割差額。最初的股票是記名的,買主把自己的名字登上專門的賬本以後,就算擁有了股票。但是這種措施也無法杜絕投機,後來才使用不記名的股票。
當時參與阿姆斯特丹交易市場的不僅有大資本家,也有普通的老百姓,他們聚集在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附近的咖啡館里。經紀人混跡於其中,努力使人們相信股價會如何如何,從而引誘投資者通過他來進行交易。一般人的交易必須通過經紀人,因為自己無權進入交易所。同時小投資者要了解股價的高低也只能通過經紀人,因為當時沒有真正的行市。阿姆斯特丹也因之成為當時歐洲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票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再加上荷蘭安全的公共債券,全歐洲的大部分資金都流往這個城市。
荷蘭證券市場的發展刺激了倫敦。1695年,英國的皇家交易所也開始買賣公債以及東印度公司和英格蘭銀行的股票。英國的交易情況和荷蘭一樣,投資者和經紀人都擠在交易所街的咖啡館里,著名的喬納森咖啡館成了最主要的證券交易場所。現代法國史學家布羅代爾在他的著作中,惟妙惟肖地記載了交易所中交易者的「切口」,甚至記下了街上小商販的叫賣聲。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手段,期貨交易、邊際購買(使用一小部分資金購入股票,以新購入的股票作為抵押介入其餘的股票), 以及「拋」、「收」、「多頭」、「空頭」等,在倫敦也統統出現了。然而1748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倫敦交易所附近的咖啡館,經紀人的活動區域更加有限。經過多次籌劃,1773年,一幢新的建築在皇家交易所的背後修建起來,這個新落成的證券交易所,環境大為改觀,交易形式也更加正式。
與此同時,在歐洲的巴黎、布魯塞爾等地也出現了證券交易所,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場形成了。歐洲很快形成了一個集中、統一的交易市場,這就是社會化的、價格收益可以預期的證券交易場所。但是資本的趨利性使得當時的證券交易市場充滿了泡沫,南海泡沫就是一場帶有幾分滑稽的典型投機活動。
英國南海公司擁有英國在南海(即南美洲)的貿易壟斷權,公司為了圈錢還債,操縱者分幾次出售南海股票,並且一次比一次價格高。股民們蜂擁而上,股市空前活躍。投機活動使得南海公司股價直沖950英鎊,人們狂熱地參與其中,有的婦女賣掉自己的首飾來購買股票。就連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牛頓也屈服了,他開始時買了價值七千英鎊的股票,之後在兩倍的購入價格上賣掉了,後來被群眾的狂熱卷挾著,他又以更高的價格買回來,結果虧損了兩萬英鎊。他哀嘆自己可以計算天體的運行,卻不能計算人群的狂熱。為了改善當時糟糕的局面,國王喬治一世提前從休假地趕回來,召開國會,提出必須有人承擔責任、受到懲罰,上議院摩爾斯•沃西大力主張把罪犯捆進麻袋投下泰晤士河。但沒有人指出這是因為投機者自己貪圖暴利和違背常識的必然結果。跟著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查出為了推動成立南海公司的立法,有權勢的人被贈予了免費的股票,包括國庫專員查理斯•斯坦霍普、桑德蘭伯爵和分別擔任郵政大臣與國務大臣的詹姆斯•克雷格父子,還查出財政大臣約翰•艾斯萊比也接受了八十萬英鎊的賄賂。在接下來的審理中,財政大臣艾斯萊比以「惡名昭著的、危險的和罪惡的」腐敗獲罪,並被投進監獄,二百多萬英鎊從南海公司的董事中追回,這些董事的土地、財產被充公。後來人們反思,如果政府能夠對金融市場保持一定的監督和管理的話,南海泡沫就不至於鬧到這個程度,由此萌發了證券市場的現代監管體系。
現在,股票債券發行與交易已經在比較成熟的監管體系下,運行在世界的所有城市,不同層次的交易中心涌現出來。當前,倫敦證券市場一天24小時運營,在其中交易的公司股票達2272家,股票市值3萬億美元左右,債券市場市值近2萬億。除倫敦證券市場外,歐洲的法蘭克福、蘇黎世、巴黎、布魯塞爾、盧森堡都是重要的交易市場。近幾年人們發現,股權融資比銀行信貸融資成本低、收益高,因而資本市場正在成為當今金融領域的焦點。
從冒險商海上保險到現代保險體系
很早以前,地中海上的商船在遭遇風浪襲擊時,往往被迫拋棄一部分貨物,減輕船重。為補償貨主的利益,地中海航海商人之間遵循一個「共同海損原則」,此原則在公元前916年被羅德島制定的《羅地安海商法》採用,並正式規定為「凡因減輕船隻載重,拋棄入海的貨物,如為全體利益而損失的,須由全體分攤歸還。」海上保險由此萌芽。
到了中世紀,商人行會實行一種互助,有人身災害補助,也有火災補助。後來發展到船舶抵押借款和貨物抵押借款制度,船主或者貨主出海前向貨幣商人借款,如航行中遇到災難,可以按照災難的程度減免債務,安全到達則全部償還本金和利息。後來,特別是新大陸發現以後,義大利的海上保險的辦法開始在歐洲通行。1601年,英國公布了第一部海上保險的法律,海上保險公司也出現了。1666年9月2日,倫敦一次大火延續五十天之久,13200多戶住宅化為灰燼,居民無家可歸。第二年,牙科醫生巴蓬個人辦理保險業務,並於1670年邀集3人設立火災保險公司。1693年,英國人哈萊製成第一張死亡表後,科學計算人身保險費的現代人壽保險開始出現。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道德危險的頻繁出現,保險合同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由保險人作為保證方,為權益人承保由於被保證人的不誠實或不守約而受到的損失,並負賠償責任的保證保險也發展起來。
現在,倫敦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保險中心,擁有保險公司800多家,其中170多家是外國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航空保險和海上保險佔全世界的23%。保險的種類、標的和花色品種不斷發展,比如財產保險、人壽保險、社會保險;保險的廣度與深度不斷發展,如自願保險、強制保險、再保險等等。
從公共銀行、英格蘭銀行到現代中央銀行
眾所周知,中央銀行是政府的銀行、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早在古希臘、古羅馬就已經出現了中央銀行的早期形式:公共銀行。寺院借貸者和攤桌兌換商出現後,政府為了反對高利貸,古希臘的許多城市從公元前4世紀就決定成立公共銀行,由政府官員掌管和監控。公共銀行除充當銀行本身的職能以外,還負責徵收賦稅和鑄造貨幣。後來古希臘和古埃及融入了古羅馬。由於各公共銀行或攤桌兌換商都分散在外省,於是在古羅馬城設立一個中央銀行。後來,由於戰爭、瘟疫等原因,公共銀行遭受波折,陷入停滯。
在文藝復興時期,公共銀行再度興起。1401年,巴塞羅那市政府創立「交換所」;1407年法國瓦朗斯成立第二家公共銀行;1408年,「聖喬治銀行」在熱那亞成立,直接接受市政存款,並吸收公眾存款,為政府融通資金,一直延續了4個世紀。1619年,威尼斯共和國成立了一家轉帳銀行——吉羅銀行,促使國家的供應商接受延期付款,銀行以流通票據購回供應商的票據。1637年,吉羅銀行兼並了另一家公共銀行——理亞多銀行(16世紀成立),改稱威尼斯國家銀行,這個新成立的銀行印製流通票據,承兌國家債權和商業債權,並吸收現金存款。
這種時隱時現存在了3000多年的公共銀行告訴人們:中央銀行是貨幣信用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中客觀需要的公共機構;商品化、貨幣化、信用化和國際化程度愈高,就愈需要它,在漫長的前工業化社會中,它只能緩慢地前進。這就是現代中央銀行的前身。
歐洲各國政府的資金來源無外乎兩種,一種是稅收,另一種是政府的融資。年金是政府借貸的主要形式,英國、法國、義大利、荷蘭紛紛依靠年金來籌措款項。年金其實就是政府的長期借貸行為,但是讓當時歐洲政府不堪重負的是一些短期借貸。由於戰爭、自然災害等原因,歐洲各國負債額劇增,各國財政金融家們都在努力將短期債務重新安排為長期債務。1656年,瑞典成立了一家私人銀行――里克斯銀行,並且發行鈔票,到1668年,瑞典政府出面將其改組為瑞典國家銀行,歸國會所有,並對國會負責,享有發行貨幣的特權,由國家經營。不過它早期的業務大部分屬於商業銀行業務的性質。
這個時期的英國政府,主要財源是稅收,但是入不敷出,經常向「金匠」借款,利率高達20-30%。為了開辟廉價的資金來源,英國議會經過激烈的辯論,授權成立了英格蘭銀行。英格蘭銀行於1694年開始運行,其目的只是向政府貸款與發行銀行券,但不久它便承擔了其他多項業務:接受公眾存款;進行金銀貿易為政府轉移海外財富;接受政府債券或者為政府債券兌現;為政府處理稅收;接受客戶的應付匯票並將其記入客戶的貸方等等。1717年,在英格蘭銀行的主持下,英國政府將短期債務轉換成長期債務,將戰前債務每年支付的高額利息轉化成新的股金,年息為5%。也就是說,在債券到期之前,把本金和利息轉化成低利息票。這樣有利於降低財政部門的負擔,但是投資者的收入卻大為減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允許投資者持債券來購買南海公司的股票,當時的投機熱潮使投資者可能在股票市場上獲得巨額利潤,因此這次的債務轉換進行得比較順利。此次的債務轉換體現了英國公共金融體制的成熟。國債交易市場的形成,也使英國財政體系走在了歐洲的前列,這是英國金融革命的重要標志。從18世紀開始,短期債務和後來固定的國債為工商業和殖民地開發籌集資金,為工業革命准備了先決條件。
1833年,英格蘭銀行的銀行券成為法定貨幣,即由國家信用擔保的、通過法律強制流通的紙幣。在取得國家紙幣發行特權後,英格蘭銀行作為國家銀行和私人銀行的混合物,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斷擴大股本,一步步壟斷貨幣發行,逐漸成為全國銀行的中心。1844年的《皮爾條例》,正式承認英格蘭銀行作為國家機關,賦予它發行貨幣的壟斷權利,並規定新設的銀行、改組的銀行及合並的銀行不得發行銀行券,公眾手裡的銀行券可隨時到發行部兌換成黃金,發行部也以銀行券交換公眾手中的黃金。從銀行金庫中流出多少黃金,就有多少銀行券流回發行部並被銷毀;反之,有多少黃金流入金庫,就有多少銀行券進入流通。英格蘭銀行真正成為政府的銀行、發行的銀行和票據交換中心。之後,英國幾次爆發經濟危機,公眾開始大量提款,英格蘭銀行的黃金儲備屢次大幅下降。幾次危機中,英格蘭銀行通過貸放,救助了大批商業銀行,使它們渡過流動性危機,而英格蘭銀行巋然不動,執行「最後貸款者」的職能,從而確立了它作為銀行界領導的特殊地位,又成為「銀行的銀行」。由此英格蘭銀行成為真正的中央銀行。
英格蘭銀行的成功做法,為歐洲國家樹立了榜樣,各國紛紛效仿,其他美洲、亞洲國家開始意識到中央銀行的必要性。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中央銀行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得以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1883-1946年)把中央銀行的職能推到極致。一戰結束後,他作為英國財政部首席代表參加了巴黎和會。在1929—1933年的大蕭條期間,他擔任了英國內閣財政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英格蘭銀行董事。1944年,他率領英國代表團參加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召開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接著又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董事。他一生著述頗豐,貢獻最大的是主張政府實行貨幣政策管理通貨,調節貨幣數量以穩定物價。他的《貨幣改革論》、《貨幣論》、《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等著作都反映了通過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調控經濟的主張。凱恩斯的理論,受到了經歷過大蕭條煎熬的各國政府的歡迎。
二戰以後,政府通過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刺激有效需求,使宏觀經濟達到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平衡的目標體系。實現這一目標體系的手段是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初期,各國政府傾向於實行更具直接效果的財政政策,如減稅與擴大政府采購,而貨幣政策尚「妾身未分明」。但1970年代以後,為達到上述政策目標體系,克服「滯脹」,財政政策顯得獨木難支,捉襟見肘,貨幣政策才被「扶正」,兩策平起平坐,搭配運用,由政府相機抉擇。由此,中央銀行的地位也普遍得到了加強。
金融中心從佛羅倫薩、阿姆斯特丹到倫敦、紐約的轉移
如果說12-14世紀歐洲的金融中心在佛羅倫薩,那麼15世紀中期,布魯日就成了重要的商業金融中心,德意志的漢撒同盟也達到了全盛。從16世紀開始,地理大發現的成果為歐洲人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黃金,更重要的是通過新的航線,各大洲之間彷彿織成了一張蜘蛛網,在網間流動的,是東方的絲綢、香料,是美洲的黃金、白銀,是非洲的黑奴、象牙,是世界各地的技術、文化。但是,在這張網上最活躍的組織者不是絲綢的生產國中國、印度,不是黃金白銀的產地國,也不是傳統的阿拉伯商人,而是剛剛完成宗教改革的歐洲殖民者。1500-1750年,世界被捲入了商業革命大潮。新航線的出現必然造成歐洲經濟中心的轉移,地中海中心移向了大西洋沿岸城市,安特衛普不僅是歐洲經濟貿易中心,也是歐洲的金融中心。17世紀以後,隨著荷蘭共和國的興起,阿姆斯特丹又力壓安特衛普,成為歐洲最大的商港,其轉口貿易與航運盛居歐洲之冠。靠著兩大商業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荷蘭進行著規模巨大的殖民地貿易。東印度公司壟斷了東方的香料,並且在東南亞擁有規模巨大的種植園。西印度公司則壟斷了非洲西海岸、美洲東海岸以及太平洋各島嶼的貿易特權。此時的荷蘭在海外瘋狂殖民,靠著先進的航海技術和大量的海外殖民地,荷蘭在整個歐洲貿易中打敗了其他競爭對手,成為歐洲乃至世界金融中心。
到了18世紀,商業的重心相應轉移到了英吉利海峽的對岸。英國憑借其工業實力,迅速取代了荷蘭,成為西方世界的霸主,倫敦進而成為歐洲的經濟中心。其間,英國經過了與葡萄牙、西班牙及荷蘭連續不斷的戰爭,到18世紀成為世界上擁有殖民地最多的國家,控制了大部分的殖民地貿易和東西方貿易。19世紀的工業革命使英國的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對外貿易迅速擴張,殖民地遍布全球。一戰前英國海外投資高達40億英鎊,世界貿易的40%使用英鎊結算,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但是,經過了兩次世界大戰,歐洲經濟受到了嚴重挫傷。美國兩次參與世界大戰,都不在自己本土打仗,而憑出售軍火發了財。二戰後,美國擁有全世界黃金儲備的五分之四,美元地位超過英鎊,美國經濟實力進一步提高,紐約轉而成為世界經濟金融中心。倫敦的金融地位雖然屈居世界第二,但仍然是重要的世界金融中心。
從貨幣戰到貨幣聯盟
在1930年代那場災難性的大蕭條中,大批銀行紛紛倒閉,整個信用體系瀕臨崩潰。各國放棄金本位制,實行紙幣制度,主要發達國家又把一些在貿易、金融上與之有密切聯系的國家及其殖民地聯在一起,組成貨幣集團,建立內部依附性的匯率制度。
首先建立的是英鎊集團。1931年9月18日,英國放棄金本位,匯價下跌,英國以自己為核心,聯合包括英聯邦成員國及其他一些國家組成了「英鎊集團」。英鎊集團內部均用英鎊當基準貨幣,各國貨幣的匯率以英鎊為准,可以自由兌換,貿易、信貸和投資使用英鎊。成員國貨幣對英鎊保持固定比價,匯率隨英鎊的變動而變動。英鎊區內資金移動不受限制,對區外國家則須經外匯管理機關批准。區內各國收入的黃金和美元須按一定的比例售給英國財政部,作為英鎊區的共同儲備。然而英鎊集團具有很強的排它性。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引發世界貨幣危機; 1972年6月,英國政府宣布英鎊對美元實行浮動匯率,對區內資金移動加以管制,導致不少成員國的貨幣與英鎊脫離聯系。英鎊區的范圍縮小到了只包括英國本土和愛爾蘭,英鎊區基本上瓦解了。
美元集團則是美國控制下的國際貨幣集團,於1934年美國廢除金本位制、在實行美元貶值以後所建立。美元區內各國貨幣對美元保持固定比價,對外貿易不實行外匯管制,並把大部分黃金和外匯儲備存於美國,貿易結算通過美元進行,同時美國承諾其他國家可以隨時用美元從美國購買黃金。這樣,美國通過以美元為主的區內附屬性匯率制度,增強了其對世界市場和原料產地的控制。
法郎集團是法國控制下的排他性國際貨幣集團。法郎區的成員主要是法國和當時的法國殖民地、託管地,包括法國、塞內加爾、馬里、象牙海岸、上沃爾特、貝南、尼日、多哥、喀麥隆、查德、中非、加彭和剛果等。區內各成員國貨幣都與法郎保持固定比價,區內貿易用法郎結算,資金流動不受限制,黃金外匯儲備集中在法國保管。法國殖民地和託管地紛紛獨立後,有些國家退出了法郎區。
由於英鎊區、法郎區和美元區的存在,世界上出現了以英鎊、法郎和美元為中心的三個依附性匯率體系。這樣,世界外匯活動就主要集中在英鎊、法郎和美元之間,世界各國五花八門的外匯交易就簡化為以幾個大國貨幣為主的體系,而這些大國則利用各自的貨幣集團控製成員國,對抗其他貨幣集團,使外匯交易向有利於這些大國的方向發展。
同期,德、日法西斯也組成了以自身為核心的貨幣集團。法西斯德國建立了馬克集團即雙邊清算集團,參加的成員國是被德、日佔領或控制的國家,是武力威脅下強制形成的封閉性貨幣集團,完全由德、日法西斯操縱為其侵略戰爭需要而服務,包括在劃撥清算制度下通過清算帳戶強迫掠奪佔領地區。
1930年代貨幣集團的林立與相互對抗,使國際貿易與金融受到了更多的阻礙與干擾。為此,1933年6月,國際聯盟在倫敦召開「世界通貨經濟會議」,有66國參加。由於矛盾重重,會議沒有達成最終結果。1936年 9月,美、英、法三國從本身利益出發,達成「三國貨幣協定」。二次大戰全面爆發後,英鎊集團和美元集團分別改成英鎊區和美元區,比貨幣集團時期的約束力大大加強了。隨著德、日法西斯的戰敗,馬克集團與日元集團煙消雲散。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建立起以美元為中心的戰後資本主義新的國際貨幣體系,結束了二次大戰前貨幣集團林立的局面。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提出要在歐洲廢除金本位,建立「新秩序」。為了回應德國提出的新問題,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根據英國政府的要求,為盟國起草了「清算同盟」草案;美國憑著其擁有大量的黃金儲備,為了使美元成為世界權威性貨幣,起草了國際貨幣關系的計劃。1942年,英國和美國幾乎同時發表了它們的計劃。1944年,英美兩國共同出面組織有關國家在美國布雷頓森林開會,會議提出,不要機械主義,不要無政府主義,要求各國對匯兌市場上的本國貨幣負責,為此要有一種協調機構,於是產生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基金成員國,要根據其在國際貿易總額中的比重交納一定份額,宣布貨幣對黃金的平價。盡管名義上,各國貨幣都與黃金掛鉤,但由於美國擁有世界絕大多數的黃金,布雷頓森林會議後,事實上形成了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由此建立起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
1950年代,就在美國得意於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時候,令霸主不防的事情悄悄地發生了。二戰結束後,為分派馬歇爾計劃提供的援助和促進世界貿易自由化,1948年成立了歐洲經濟合作組織,並於1952年擬定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方案。1957年《羅馬條約》簽訂後,歐洲共同體由此誕生,並確定12年後建立一個完全的經濟聯盟。1960年代末期,歐洲經濟聯盟取得了關稅同盟和統一農業政策的成果。此時,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維持遇到了困難,國際通貨膨脹和貨幣危機,成了共同體利益的外部威脅,歐共體開始關心貨幣領域里的問題。1968年12月,歐共體產生了一個「巴爾計劃」,核心是各國經濟政策的趨同和貨幣政策的協調。1971年3月,關於「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的報告」獲得通過,之後又產生了「經濟與貨幣聯盟思考小組」的建議:以建立長期穩定匯率為目標,設立一個匯率穩定基金以便擴大成員國之間短期支持的可能性,引入一個新的歐洲記賬單位以利於穩定基金會的運作。1979年,歐洲貨幣體系正式生效。1992年2月,歐洲各成員國首腦簽署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了向歐元過渡的嚴格經濟條件,以及達到這個目標的手段和時間表。1999年1月,11個符合條件的國家――比利時、德國、西班牙、法國、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奧地利、葡萄牙和芬蘭,成為歐元區的首批成員,參加國的貨幣之間及與歐元的匯率最終被不可更改地確定,歐洲央行成立,歐元可以在賬面使用。2001年1月1日,希臘正式加入歐元區,同一天,歐元紙幣和硬幣與各成員國貨幣一起,在歐元區內流通,兩個月後,各國貨幣退出流通領域,讓位於歐元。
歐洲金融體系:世界金融體系的範式
三千年來,特別是近千年來,世界金融的發展,已經從地中海沿岸城市的攤桌兌換,成長為摩天大樓中的現代化商業銀行;從擁擠的咖啡館里的爭吵,成長為特大型證券交易所電子自動配對交易;從海灘上共同海損分攤的協商,成長為保單交易式的現代保險體系;從各種貨幣金屬的鑒定與稱量,成長為國際區域貨幣的電子匯劃;從公共銀行並經英格蘭銀行的實踐改進,成長為能夠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中央銀行系統和金融監管體系。千年來這種金融體系的進化過程,歐洲基本上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引領著其他國家的金融走向,直至今日,歐洲金融體系仍然是世界金融體系的範式。
盡管世界各地社會經濟文化背景有著一定的差異,但是基本的發展軌跡是一致的,只是推進時間的先後、表現出的具體形式不同而已。冷靜地思考他山之石,客觀地分析金融體系變遷的條件與路徑,對於今天正在進行的中國金融改革,相信會有一定的補益。
Ⅲ 黃金有價值嗎
黃金是否有價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首先,黃金是否有價值呢,毫無疑問是有專的,為什麼說有呢,因為它有價屬格,注意,是價格,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判斷一件物品的價值就是價格,人們會自動為有價值的東西附上價格,價格是物品價值的衡量指標.
而黃金價格為9百多美元一安士,而這也就是它的價值,至於有人認為黃金是無用之物,還不如一口水,大錯特錯,如果它比水貴,它就比水更有價值,在沙漠中央,水比黃金有價值,所以它的價格也高於黃金.若強要說黃金有何用處,其實很多,工業上用到黃金的地方很多,而黃金也有觀賞和裝飾的用處,另外,它還有保值,抗氧化等功能,豈能說黃金無用呢.
Ⅳ 低迷油市有多凄慘
數個月前就曾報道過,目前1加侖的原油已比同一計量的礦泉水都要便宜許多!而目前,盡管經歷了數個月的跌宕起伏,但油市的前景卻依然難見絲毫起色。據外媒Business Insider報道,當前原油價格暴跌不僅讓全球石油生產商損失巨大,甚至連海盜都已經開始對打劫油輪缺乏興趣!
上周報道援引船運咨詢公司Dryad Maritime 1月份的報告稱,2015年,幾內亞灣石油運輸船隻受到的海上攻擊較2014年減少約三分之一。
幾內亞灣委員會(Gulf of Guinea Commission)執行秘書Florentina Adenike Ukonga上周一在喀麥隆首都雅溫得接受采訪時表示,幾年前當油價處於每桶106美元附近時,海盜打劫油輪是有利可圖的。但隨著原油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這種情況已經不復存在。油價下降為減少幾內亞灣海盜及其他海事犯罪作出了很大貢獻。」。
目前,1加侖的原油已比同一計量的礦泉水都要便宜許多:
幾內亞灣是世界上最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產地之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5%。除非洲最大的產油國奈及利亞外,幾內亞灣目前探明擁有石油儲量的國家還包括安哥拉、喀麥隆、加彭、剛果(布)等。
隨著美國和歐洲尋求減少對中東的依賴,幾內亞灣正成為它們的另一個重要石油來源地。埃克森美孚、殼牌、英國石油公司、道達爾、康菲石油等全球知名的石油巨頭都在幾內亞灣擁有石油生產和勘探項目。
此前,幾內亞灣的石油運輸船一直是西非海盜的搶劫目標。根據國際海事局(IMB)此前的報告,2012年發生在幾內亞灣的海盜犯罪甚至超過了索馬裏海岸。美國海事情報辦公室(U.S.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的數據顯示,2012年到2013年間,幾內亞灣海上船隻遭遇開火、劫持和登船等事件增加了25%。但2014年年中油價開始下跌,該地區海盜事件的數量較2013年下降了18%。
油輪海面「繞圈」只為苦盼買家出現!
海盜們對打劫油輪不感興趣,而在全球各地的洋面上,油輪卻日益出現了「空跑繞圈」的盛況!據外媒報道,如今的油輪已不再追求效率,甚至寧可浪費20天繞行非洲,只為千辛萬苦尋找哪怕一個買家!
目前,美國原油供應大量過剩,導致大量原油不得不被儲存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加爾維斯頓港的油庫或是油輪上。美國原油儲存能力已經接近飽和,而現在本應運往歐洲的原油正在掉頭。油價目前已經接近超級遠期溢價,但是仍然很難找到買家。
根據美國能源署最新的博客文章顯示,歐洲餾分油的供應過剩帶來了浮動儲油和貨運的變化,例如前往歐洲的油輪改道環繞非洲一圈以花費更長的時間(40天相比之前的20天)。因為這些原油找不到買家,只能寄希望於油輪在海上航行期間能出現買家。供應越來越多,而需求卻在持續下滑。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此前曾稱,庫欣地區的創紀錄原油庫存正為能源公司帶來物流上的難題。Enterprise Procts Partners正面臨原油運輸延遲的問題,因為庫欣地區的油桶太多了,現在搬移油桶都是件難事。美國金融博客Zerohedge警告投資者,系好安全帶,油價很可能會進一步崩跌。2月上旬時Zerohedge曾警告庫欣地區原油將超出存儲能力。
為了尋找到合適的存儲地和為數不多的買家,目前不少能源公司採取的策略是讓已經啟程的油輪走更長的航線,這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為這些原油找到買家或是找到在岸存儲設施。這同樣也讓這些原油在未來交割期收獲一個更好的交割價格以得到回報。
根據交易所的公告,從中東和印度前往歐洲的油輪已經重現調整航線:繞過南非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前往歐洲,而不是走之前蘇伊士運河的傳統航線。新航線將耗時30-40天的時間,而通過蘇伊士運河僅需15-20天。
對於原油市場的參與者而言,更令人感到心灰意冷的是,上述現象很可能並無法在短時間內出現緩解。據報道,盡管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上周達成石油生產凍結協定,但並未能阻止去年7月以來最為浩大的多頭縮減之勢。目前來看,油市徹底回暖恐仍還遙遙無期!
華爾街投行高盛表示,沙特與俄羅斯於2月16日達成的這項協議不會重振油價。伊朗表達了對這一協議的支持,但未申明自己是否會限產。隨著伊朗達到核協議要求,對該國石油出口的禁令也於上月被解除。
道明證券大宗商品策略主管Bart Melek表示,「這項協議不會幫助減少供給,伊朗可能會盡可能多的開採石油,以奪回部分市場份額。」
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西德克薩斯中質油期貨與期權的投機性多頭頭寸在2月16日止當周減少5.3%,創下七個月來最大降幅。盡管在2月16日止當周,西德克薩斯中質油期貨價格上漲3.9%至每桶29.04美元。
此外,美國超低硫柴油的凈空頭頭寸減少2,712份,達19,445份合約,降幅為12%。同期內柴油期貨價格攀升5.3%。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汽油凈多頭頭寸增加70%至23,943份合約,同期內期貨價格上漲8%。
Citi Futures Perspective能源分析師Tim Evans表示,「原油市場其實什麼也沒發生,產量一點沒少。」
據美國石油協會(API)月報數據,美國1月石油產出均值同比下降1.4%,至9200萬桶/日,連續第四個月下降。與此同時,盡管凍產協議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產油國十多年來首次聯合應對油價下跌的行動,但是上月,沙特和俄羅斯的原油產量幾乎都創下了歷史新高。
從原油的月線圖形看,油市當前依然正在經歷史上跌幅最大的熊市之一,自從2014年7月以來,油價已累計下跌了逾70%:
Ⅳ 青島新航線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怎麼樣
青島新航線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是2003-11-11在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青島市市北區人民路235號14號樓2單元103戶。
青島新航線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203753792751W,企業法人何堅初,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青島新航線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一)國內旅遊業務(二)入境旅遊業務(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 有效期限以許可證為准)。 經濟信息咨詢服務(不含金融、期貨、證券);商務信息咨詢(不含中介及商業秘密);會務服務;代訂車、船、機票;批發、零售:服裝,日用百貨。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山東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934467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1995家。
青島新航線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對外投資0家公司,具有5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青島新航線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Ⅵ 平安大華行業先鋒(基金代碼700001
新成立基金公司的第一隻基金,看上去很美。基金經理以往業績還是不錯的,從華夏基金專挖過來的人屬才。但不建議購買或少量清倉購買。
新成立基金公司沒有品牌,配置的研投人員,整個公司的管理水平在短時間內都很難和一線大基金公司相比。建議參考另外兩個新成立基金公司基金業績作為參考,紐銀基金和浙商基金。
http://finance.ifeng.com/fund/jjpl/20110516/4025696.shtml
Ⅶ 國際石油運輸的主要航線有那些,其航線配船的噸級是怎樣的
波羅的海乾貨指數:
1)Baltic Dry Index(波羅的海乾貨指數,簡稱BDI)是反映在海上運送各主要原材料所需價格的指標,故亦是航運業情況的指標。
這是另一個,也許你用的上
波羅的海運價指數是怎麼來的
波羅的海運價指數(Baltic Freight Index,簡稱BFI)由倫敦航運市場每天向世界公布。它是一個綜合性指數,由全球傳統的12條主要干散貨船航線的運價按照各自在航運市場上的重要程度和所佔比重構成。它是隨著波羅的海國際運價期貨交易所的設立而出現的。 波羅的海運價指數以1985年1月4日為1000。最初由13條航線的程租運價構成,後來調整為12條航線。近幾年來由於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使一些航線的重要程度發生了變化。為此,波羅的海交易所於1990年8月6日和1991年2月5日分別就構成運價指數的航線進行了調整。 在波羅的海交易所內,有一個由8家會員公司組成的小組,負責計算當天的波羅的海運價指數。每天早晨,8家公司即將各自認為在當天可行的各條航線運價水平或日租金水平,單獨提交給會員小組,相互嚴格保密,以確保公平和准確;小組計算時減去最高和最低值,分別計算出個航線的平均運價和日租金水平,再分別乘以換算常數,即得出各航線的換算指數;再將各航線的換算指數相加,其結果即為當天公布的波羅的海運價指數。
2)用途:反應全球需求,反應原材料價格等因素。以及提前反饋澳元/紐元等商品貨幣價格走勢趨勢等 !
3)為了降低戰爭、外交或者其他不可抗力的風險,我國中央政府責成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交通部提出規劃,到2010年中國石油和大宗原材料中國船運輸比例提高到50%以上,到2015年逐步提高到80%左右,該計劃已經列入國家能源運輸計劃。「國油國運」政策以及即將出台的「航運法」不僅是為了保護我國的能源運輸安全等重大戰略意義。 顯然,規劃已經達到了2015年,這種超長的景氣周期,無疑為中遠航運、中海發展和中海海盛等航運上市公司,在基本面上提供了良性的發展平台,存在驅動業績持續增長的預期,給航運企業帶來重大的利好 !
4)業績增長和資產整合雙輪驅動 :
為在行業景氣周期內加大發展力度,航運板塊各大上市公司均加大了投入力度,大幅度提高運力。如中海發展將新建四艘30.8萬載重噸VLCC(巨型原油輪),總價約為4.6億美元,此前還增加了3艘19.2萬載重噸油輪,新購置的一艘二手VLCC也於5月份投入運營;中遠航運將建造四艘27000重噸多用途船,總價為1.26億美元;中海海盛於去年10月、11月兩次發布公告分別興建兩艘7000噸級成品油船和5.7萬噸級散貨船;南京水運也對外表示,將組建由10艘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組成的進口原油船隊。長航鳳凰也將投資15.26億增加六艘散貨遠洋運輸船隻,將於2010年全部投入運輸。各大航運公司紛紛加大投入,業績增長可期。
另一個促進股價上漲的因素是航運股整體上市和資產整合也在加速。南京水運的控股股東長航集團下屬南京油運公司已經公告將整體置入了上市公司,預計2010年公司將擁有48艘油輪(其中包括9艘VLCC),總運力450萬噸,在國內油運市場地位僅次於中海發展,成為國內第二大海上石油運輸企業。而在南京水運日前公布集團油運資產整體上市後,長航集團的整體上市也將有望排上日程。目前長航集團直接控股長航鳳凰,長航鳳凰有望成為其整體上市的平台。此外,由於航運集團均屬於中央國資委,在央企整合加速的背景下,大航運集團整合的可能性大增,目前有媒體報道長航集團和中外運或將整合。
5)干散貨上市公司最值得關注 :
目前A股市場上的航運上市公司包括中遠航運(600428)、中海發展(600026)、南京水運(600087)、招商輪船(601872)、中海海盛(600896)、寧波海運(600798)和長航鳳凰(000520)等。其中,主營業務中有干散貨業務的主要是中海發展(600026)、寧波海運(600798),長航鳳凰(000520)也有干散貨業務。另外,中遠航運主要是雜貨,但也受惠於BDI指數的上漲,招商輪船(601872)和南京水運(600087)則是以油運業務為主。
因此,中海發展(600026)和寧波海運(600798)在操作上應最具吸引力,畢竟它們更直接地受惠於BDI指數的持續上漲。答案補充 作為很多期貨市場的戰略投資者來說,對於該指數的關注程度不言而喻。在今年很多大宗商品價格仍處於高位的時候,BDI卻已經暴跌,說明了全球市場對於原材料需求的減弱,經濟增長也將回落。當然中國去年以來實行的宏觀調控政策是導致中國需求減緩,BDI數值下跌的重要原因。而全球性經濟增長放緩也是該指數暴跌的另一個因素。所以,商品市場大宗原材料市場價格全面回落的情況預計將在不久後出現!答案補充 該指數是目前世界上衡量國際海運情況的權威指數,是反映國際間貿易情況的領先指數。如果該指數出現顯著的上揚,說明各國經濟情況良好,國際間的貿易火熱。前幾年由於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也帶動了全球經濟的復甦,全球對於原材料的需求大大增加,導致了海運的快速繁榮。2003年,BDI指數還只有不到3000點,而到了2004年,該指數就翻了一番,達到了6000點以上,因此,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以及對於全球初級原材料的需求是導致國際海運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而該指數上漲的同時我們也確實可以看到海運價格的上漲和目前商品市場上幾個大宗原料的價格上漲的曲線是一致的。答案補充 這個指數是由波羅的海航交所發布的。波羅的海航交所是世界第一個也是歷史最悠久的航運市場。1744年誕生於美國佛吉尼亞波羅的海咖啡屋,目前是設在英國倫敦的世界著名的航運交易所,全球46個國家的656家公司都是波羅的海航交所的會員。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波羅地海航交所於1985年開始發布日運價指數――BFI,該指數是由若干條傳統的干散貨船航線的運價,按照各自在航運市場上的重要程度和所佔比重構成的綜合性指數。1999年,國際波羅的海綜合運費指數(BDI)取代了BFI,成為代表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走勢的晴雨表。
Ⅷ 機票購買
1、越早訂票越便宜
要想得到便宜的機票,需要避開周末、公共假期、學生假期和旅遊旺季。一些航空公司喜歡售賣「期貨機票」,尤其是低成本航空公司甚至會提前一年售賣遠低於成本價的機票。比如亞洲航空,它每年都會有類似天貓雙十一那樣的「大促日」,這個時候搶的機票價格都異常便宜甚至為零。
2、盡量選擇冷門機場
因為起降費用的低廉,低成本航空公司一般會選擇在冷門機場起降,所以如果熱門機場機票價格昂貴時,不妨看看周邊城市的機票。比如春秋航空在北京旁邊的石家莊機場設立了基地,由石家莊飛往全國各地的機票價格自然要比北京低一大截。選擇冷門機場的唯一問題就是來往機場的交通問題,比如石家莊機場雖然緊靠高鐵站,但是停靠的車次並不多。
3、重視官方網站
通常來說,如何買到便宜機票還跟信息獲取渠道有關。在互聯網上,去比價網站查詢機票正在成為一種便捷的手段。國內機票用「去哪兒」,國際機票用「天巡」都比較靠譜。你可以訂閱航空公司的新聞郵件,只要航空公司有促銷活動,會第一時間發E-mail。同時,你需要把握航空公司的「促銷」時間,每個航空公司開設新航線也通常會提前進行促銷。
4、獲取充分信息
要想淘到讓人艷羨的低價機票,需要充分利用社交媒體,關注一些達人的微博或者微信。同時,還要經常逛一些機票打折論壇,上面通常有網友之間分享的一些機票打折信息,有時比官方的消息還快。目前關注有機票打折信息的微博賬號有「出國自助游教室」「太陽1975」等;同時不妨經常逛逛討論打折機票的論壇,比如E旅行網、窮游廉航版、背包客棧機票、磨房等網站。
Ⅸ 黃金為什麼自古是支付手段財富的代表
因為黃金耐磨,密度高,方便攜帶、交換。以前的人們是用羊等的一些畜類充當貨幣的 火來發現了金屬,比畜類等充當貨幣更為方便,於是就改為了金屬,後來就發現了黃金是金屬中最接近與理想貨幣的 所以 黃金就被當作一種支付手段 ,有時間的話看看好像是高一下學期的歷史書 我記得好像是那時候老師講的 ,不會說那些書面語言,說的都是大白話 只希望樓主能聽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