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城商行理財收益超國有大行,銀行理財靠譜嗎
其實銀行理財收益的差別沒有那麼大,因為大家在一個「風險等級」的資產標的上進行「選擇」,所以一般在3.5%-5%之間。的確,中小型銀行的存款利率以及理財收益會比大型銀行高一些。因為大型銀行有足夠多的網點,吸收對公、對私的儲蓄能力更強,成本更低,而中小型銀行,特別是城商行只能通過更高的利率、收益去吸引資金。
可以關注一下中小型銀行的「智能銀行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根據《存款保險條律》規定:個人在單個銀行的普通存款(不包括結構性存款)享受50萬以內100%賠付),「利率」在4%-5.5%左右。
如「眾邦多邦利」銀行存款產品,靠檔計息,最高支取收益率5.0%,轉入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支取當日實時到賬,支持隨時支取,無限額限制。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B. 齊魯村鎮銀行和齊魯銀行是一個銀行嗎
是一個銀行。齊魯銀行穩步探索綜合化經營。發起成立了章丘齊魯村鎮銀行,接收河南、河北15家村鎮銀行,對外投資濟寧銀行和德州銀行,是山東省城商行聯盟並列第一大股東,在探索綜合化經營的道路上穩步邁進。
縱觀城商行更名,一般仍然體現了所在城市的地域特色,如寧波銀行、青島銀行等,濟南市商業銀行更名為何不叫「濟南銀行」、「泉城銀行」,而是叫「齊魯銀行」?
在齊魯銀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其董事長邱雲章直言:「我們打山東牌是早有預謀的,早在2001年我們推出自己的銀行卡—— 齊魯卡,2006年,我們開始研發核心業務系統——KD系統,KD隱含的意思是跨越山東。多年來,我們的發展思路一直是立足濟南、依託山東、延伸全國。」

(2)城商行對外投資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齊魯銀行是山東省成立的首家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1996年6月6日,濟南市16家城市信用社和1家城信社聯社組建了濟南城市合作銀行;
1998年6月6日,更名為濟南市商業銀行;
2004年9月8日,濟南市商業銀行與澳洲聯邦銀行(CBA)實現戰略合作,成為山東省第一家、全國第四家實現中外合作的城市商業銀行;
2008年3月19日,該行聊城分行開業,走出了濟南市;
2008年11月30日,該行天津分行開業,由此成為山東省首家在省外異地設立分行的城市商業銀行。
2010年8月27日,青島分行成立。
截至2009年12月31日,齊魯銀行轄有72家分、支行(部),在崗員工1800餘人。全行總資產617.35億元,是成立之初的19倍;各項存款余額546.55億元,是成立時的20倍;
各項貸款余額353.1億元,是成立時的20倍;2009年實現經營利潤10.64億元;實現凈利潤4.88億元,同比增長38.99%;成立以來累計實現經營利潤50.64億元,累計上繳稅金18.57億元(以上數據尚未審計)。
C. 城市商業銀行跨區域經營的第一家是哪家銀行
自2006年城市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城商行」)第一家異地分行——上海銀行寧波分行開業以來,城商行跨區域發展已經歷了五年時間。五年來,城商行跨區域發展穩步推進,並呈現出「速度加快、范圍擴大」的總體態勢。截至2010年末,城商行群體中已有相當數量實現跨區域發展,跨區域發展也成為近年來城商行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跨區域發展在提升城商行總體實力,推動城商行做大做強的同時,也給城商行帶來一系列新的問題。風險管控問題首當其沖,特別是2010年年末曝出的齊魯銀行票據詐騙案更促使人們對城商行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跨區域發展進行重新審視和思考。在此背景下,筆者在對五年來特別是2010年的城商行跨區域發展情況進行全面總結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城商行跨區域發展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並就下一步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城商行跨區域發展現狀
監管准入政策是城商行跨區域發展的前提和依據。截至目前,監管機構已初步建立起城商行跨區域發展准入政策體系。2006年,銀監會發布《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明確了城商行設立異地分行的基本條件,標志著城商行跨區域發展的政策障礙消除。同年,銀監會出台《城商行異地分支機構管理辦法》,正式明確了城商行設立異地分支機構的具體要求和操作流程。該辦法的出台拉開了城商行大規模跨區域發展的序幕。2009年4月,銀監會發布《關於中小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市場准入政策的調整意見(試行)》,放寬了城商行跨區域設立分支機構的有關限制,並調整了省內設立異地分支機構的審批流程。
隨著跨區域准入政策的完善以及省內設立異地分支機構政策的放寬,城商行跨區域發展快速推進。截至2010年末,共有78家城商行實現了省內或省外跨區域發展,共設立異地分支機構和境外代表處286家。2010年當年,共有65家城商行跨區域設立異地分支機構103家。其中,有30家城商行跨省設立了42家異地分行。城商行跨區域發展在更廣范圍內展開,長期以來的經營地域限制逐步打破,城商行的服務網路得到極大拓展。
從跨區域發展模式來看,省內跨區域和省外跨區域並行推進,且基本遵循了「先省內、後省外」的原則。大型銀行更多的是省外跨區域,中小型城商行則局限於省內跨區域。尤其是2009年4月銀監會將法人住所所在省(自治區)內設立異地分支機構改由擬設地銀監局受理、審批,城商行省內跨區域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數據顯示,2010年城商行設立的103家異地分支機構中,屬於省內異地分支機構的有60家,佔比接近60%。
經過五年的跨區域發展,一部分銀行已初步形成了全國性經營網路布局或區域型經營網路布局。一類以上海銀行、北京銀行為代表,已在全國設立8~9家異地分行,覆蓋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中西部地區,全國性經營網路架構初步搭建;另一類以江蘇銀行、徽商銀行為代表,已在所在省內實現網路全覆蓋,區域性經營網路已基本形成。除此之外,更多的城商行尚處於跨區域發展的起步階段。
城商行跨區域發展的特點
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城商行跨區域發展呈現出以下四大特點:
跨區域發展速度加快
隨著城商行整體實力的提升,以及跨區域發展監管政策的逐步完善,近年來城商行跨區域發展呈現出速度加快的特點。一是速度逐年加快。根據筆者統計,2008年,共有34家城商行設立了56家異地分行(包括省內和省外分行及境外代表處,含籌建,下同);2009年,共有49家城商行設立了81家異地分行;而2010年有65家城商行設立103家異地分行。跨區域發展加速勢頭明顯。二是中小城商行跨區域發展步伐加快。受益於2009年銀監會放寬城商行省內跨區域發展的政策要求,中小城商行在省內的跨區域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如富滇銀行2010年設立了5家省內異地分行(含一家境外代表處),昆侖銀行和南昌銀行分別設立了4家異地分行,盛京銀行設立了3家異地分行。
跨區域發展全面開花
近年來,實現跨區域發展的城商行數量迅速上升,在全部城商行中的佔比不斷提高。統計顯示,截至2010年末共有78家城商行實現了省內或省外跨區域發展,佔全部147家城商行的53%。其中,實現跨省設立異地分行的城商行達到40家,佔比27%。在實現跨區域發展的城商行中,既有上海銀行、北京銀行這樣的特大型城商行,也有杭州銀行這樣的大型城商行,還包括錦州銀行這樣的中型城商行,以及長江商業銀行這樣的小型城商行,呈現出全面開花之勢。從跨區域發展路徑和范圍來看,省內跨區域發展和省外跨區域發展,以及設立境外代表處等全方位推進。各家城商行針對自身特點和實力選擇不同的路徑。
東部地區、發達城市是城商行跨區域的首選
通過對已實現跨區域發展的城商行的跨區域發展路徑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特點,即在獲准跨區域發展後,在區域選擇上,城商行往往首先選擇東部沿海地區,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三大經濟發達區域;在城市選擇上,則優先選擇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經濟發達、金融資源豐富的熱點城市。統計數據顯示(見圖1),2010年城商行跨區域設立的103家分行中,東部地區55家,佔比54%;中部地區18家,佔比17%;西部地區30家,佔比29%。城商行在東部地區設立的分行數量多於中部和西部地區之和。城商行跨省設立異地分行的統計結果則更為明顯的說明了這一特點。2010年,城商行跨省設立異地分行數量為40家(不含境外代表處),在東、中、西部地區的分布數量分別為26家、7家和7家,佔比分別為64%、18%和18%。城商行跨省設立異地分行明顯傾向於首選東部地區。
東部地區的城商行跨區域發展步伐加快
銀監會對城商行跨區域發展的審批標准主要是監管評級,而東部地區城商行的監管評級普遍優於中西部地區,從而使得東部地區城商行的跨區域發展步伐更快一些,實現跨區域發展的城商行的數量也更多一些。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全國147家城商行中共有40家城商行實現跨省設立異地分支機構。在區域分布上,東部地區28家、中部地區5家、西部地區7家,佔比分別為69%、13%和18%(參見圖2)。東部地區的優勢非常明顯。這也是城商行發展中的「馬太效應」在跨區域發展上的體現。而從跨區域發展速度來看,設立5家以上省外分行的城商行共有6家,全部為東部地區的城商行。
城商行跨區域發展帶來的問題
城商行跨區域發展是一個從無到有、逐步完善的過程。由於城商行長期以來局限於單一城市開展業務,缺乏跨區域經營管理經驗,在跨區域發展初期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特別是在相關監管政策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從目前情況來看,城商行跨區域發展出現的問題集中表現在四個方面。
跨區域發展戰略缺乏,跨區域發展路徑高度同質化
五年來的跨區域發展實踐顯示,大多數城商行以「跑馬圈地」為指導思想,缺乏清晰科學的跨區域發展戰略。造成的結果:一是跨區域發展路徑高度同質化,首先選擇發達地區、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導致短期內大量城商行集中進入這些地區和城市;從已跨省設立多家分行的城商行情況來看,其跨區域的目標地區基本為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只有極少數分行分布在中西部地區。二是跨區域發展缺乏特色,沒有結合自身特色和所在城市經濟特點選擇跨區域發展的目標城市,跨區域發展後原有特色無法復制和發揮,異地分行業務開展受到影響。現實中部分規模不大但業務特色明顯的城商行在進入上海、南京等大型城市後,特色業務不適應當地市場,原有優勢無法發揮,業務發展不理想,正是最好的說明。
集中進入發達地區和城市,擾亂當地金融秩序
受慣性思維影響和利益驅動,城商行跨區域發展往往首先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和城市,從而造成短期內大量城商行集中進入某些地區和城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城商行跨區域設立的異地分行共286家,其中,東部地區167家,佔比約為58%;中部地區52家,佔比約為18%;西部地區67家,佔比約為23%。近年來,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慶等城市設立異地分行(含籌建)的城商行數量分別達到8家、11家、10家、12家和8家(參見圖3)。這種情況造成兩大問題:第一,加劇我國金融資源區域分布不平衡格局,大量城商行集中進入東部地區,將使金融資源進一步向東部地區積聚,從而加劇東部與中西部地區之間的金融二元化格局,不利於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第二,進一步加大發達地區和城市的銀行業競爭程度,特別是短期內大量城商行集中進入某一城市,造成金融人才供不應求,加大現有從業人員的流動,對當地銀行的正常業務開展產生影響;而新開設的城商行分行為迅速做大規模,必然加大業務拓展力度,從而加劇銀行業競爭。在考核壓力和生存壓力下,甚至出現違規違法操作,擾亂當地金融秩序。
對異地分行的管控模式缺乏,跨區域發展風險加大
長期以來城商行只在單一城市開展業務,缺乏異地經營管理經驗。跨區域發展後,城商行原有的單一城市的總支行兩級管理架構轉變為跨地區的總分支三級管理架構,管理鏈條拉長,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需要相應發生變化,從而對城商行提出新要求。而城商行跨區域發展的現狀顯示,大多數城商行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異地分行管控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傳統對同城支行的管理模式。無論是對異地分行的管理能力,還是服務支撐能力,都不能適應跨區域發展的要求。特別是為迅速打開當地市場,城商行對異地分行大都實施人才本地化策略,分行的主要管理人員甚至於全部都是從當地同業招聘而來,使得城商行異地分行在某種程度上帶有「加盟店」的意味,潛在風險較大。如果總行沒有強有力的管控模式和手段,在跨區域發展快速推進過程中容易出現失控。
跨區域發展沖擊城商行原有定位,加劇與大型銀行同質化發展問題
中小企業業務是城商行的傳統優勢業務,也是城商行的基本市場定位。跨區域發展後,城商行異地分行在盈利壓力下,需要在短時間內快速做大規模。為此必然傾向於搶大企業、做大項目。這一方面使得城商行原有定位和優勢不能復制到異地分行,無法形成跨區域發展特色,影響跨區域發展的持續性。另一方面又會因做大型業務佔用總行更多的資源和信貸額度,進而影響到城商行服務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加劇本已存在的城商行與大型銀行同質化發展、同質化競爭問題。特別是在一家城商行跨區域發展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將不可避免的沖擊和弱化業已形成的服務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
D. 城商行是國家控股的嗎如寧波銀行,哈爾濱銀行,鞍山銀行這些城市商業銀行是國有的嗎
對!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為了防止資本主義的出現,所有上市企業,公司等等,必須讓國家有51%的股份,國家控股。這是我手打的,給個採納吧。
E. 投資理財,選擇全國性銀行、城商行還是村鎮銀行是否有區別
投資理財選擇哪一家銀行更好,這個沒有統一固定模式,因為各家銀行因為規模、性質和業務側重不同,推出的投資理財產品也各有千秋,投資者最好以產品來定銀行最好。如果是存款類產品,肯定優先選擇城商行和村鎮銀行,而不是全國性銀行(國有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

在理財產品投資中,中小投資者宜選擇城商行,因為它的門檻低,一般1萬起購,且所有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處於行業頭部,國有銀行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結構性理財)主要面向高凈值客戶和私行客戶,普通理財產品收益率還不如城商行。村鎮銀行在理財產品發行上的差距就太大了,在全行業理財市場上的份額幾乎忽略不計,要麼因無資質而代銷它行產品,要麼產品線狹窄,收益率一般,投資者選擇空間不大。
與此同時,對於穩健型或激進型投資者來說,要選擇黃金、股票型基金以及外匯等較高風險的金融衍生品,一般只有全國性銀行有資質辦理,城商行和村鎮銀行幾乎沒有衍生品業務,因為這需要銀保監會的審核批准,持證經營。由此可見,投資理財不能盲目的說選擇哪家銀行更好,只有根據產品來定銀行,才是客觀而科學的選擇。
F. 城商行的跨區域發展為何央行要限制..
監管層限制城商行跨區經營,很大的原因在於,城商行在快速擴張過程中「蘿卜快了不洗泥」,法治不完善,信息不對稱,異地管理能力不足。
G. 城商行申請開辦外匯業務,要求有"相應的外匯營運資金",是指外匯資本金嗎需要多少
老的規定是2000萬美元。有專門的規定。營運資金可以理解為資本金。
H. 求上市城商行與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上市城商行與農商行資本充足率
現在至多可以查到2014年部分城市商業銀行的數據。盡管2014年報近期陸續披露,版但仍有很多銀行尚未權披露。
所以現在可以查閱到最新數據只能是2013年數據。
由於城市商業銀行數量多,差異大,個人很難一一查詢。建議查閱相關研究做出的城市商業銀行研究報告。
如果是寫論文的話,建議把范圍縮小到上市的城市商業銀行范圍內(上市銀行公布信息較為及時並全面)。
2013年年底,全國城商行資本充足率均值為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