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有什麼區別
股票市場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區別非常大,下面進行詳細分析這兩種投資的主要區別在哪裡:
什麼是價值投資和趨勢投資?
價值投資:就是投資其未來的業績增長;公司未來的業績持續保持增長,其股價就會持續看漲;
趨勢投資:左側趨勢(左側交易俗稱上漲趨勢)、右側趨勢(左側交易俗稱下跌趨勢);趨勢是有重復、持續、有序、有向性等特點;趨勢投資意思就是投資左側趨勢(A股不能做空),炒上漲為主的個股投資;趨勢投資就是短線操作、波段操作與中長線投資的完美組合。
(4)注意分清趨勢性質,短線品種上漲也快,跌得也猛,注意波段操作;長線品種調整有序,對上行通道保持完好的可耐心持有;
(5)注意時間周期,大小周期預測可按照黃金分割理論根據市場行情進行動態預測。
通過以上分析得知,價值投資最大的區別就是放長線釣大魚,追求長久的利益;而趨勢投資一般都是短線投資,追求短期利益,這就是兩種投資的最大的區別。
2. 投資價值與價值投資的關系
本可達到70%-80%。而不斷抬高的預期配合不斷抬高的PE定位水平,決定了價格與投資人預期之間的非線性關聯關系。以前這個現象被我稱作市場的不理性行為,更准確地說應該是市場的理性短期預期導致的自發波動。也可以稱作「戴維斯雙擊效應」。
雙擊策略其實很簡單:以低市盈率買入潛力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厚,以高市盈率賣出,這樣可以盡享EPS和PE同時增長的倍乘效益。雙擊並非戴公獨創,事實上很多投資家都有類似策略,但是戴公卻神乎其技,憑此名滿天下。雙擊和巴老「永恆價值」相比,顯然世俗化了很多,但是對於新興市場的投資者,或許雙擊更實用一些。 雙擊把買入價格放在企業質量之前,強調低市盈率,其實暗含了很多安全邊際的保護。對PE提高的期待使得不會輕易陷入「雪茄煙蒂」的陷阱。賣出策略提醒投資畢竟不是婚姻,再長的持股期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終還是要離場。
戴維斯堅持的操作很簡單,以10PE買入每年增長10-15%的公司,五年後市場會給這公司更高的預期,便會以13甚至15PE買入,此時戴維斯賣出,其獲利率是相當客觀的。 相反,很多人以30PE買入期望每年增長30%以上的所謂成長股,六年後的獲利率只有前者的一半不到。因為在成熟的經濟體,期望一個公司每年保持30%以上的凈利潤增長率,以攤薄其PE水平的難度是很大的。
1 1.2 1.4 1.6 1.8 2.5 3.5 5
10 倍PE 10 12 14 16 18 (此時的價格很可能在12元) --轉折
20PE*2.5元=50元---100元 即由12---50元--100元,獲利4倍--8倍,
而凈利潤只是轉折性地由10%/年增長到40% ,同時雙擊中的PE變成了20,
即DAI氏雙擊的高獲利度在於其 PE的大幅提高,而凈利潤的拐點大幅增長即是催化劑!
戴維斯雙殺與雙擊策略相反,為從雙高到雙低的負循環過程。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具體的是一種與技術分析相對立的方法
簡單的說價值投資是:
1 注重基本面分析的 關注企業盈利能力的 即注重實體經濟對股價的影響
2 圍繞價值選股 找尋價格低於價值 和價值具有成長性的股票
3 什麼是價值?其實高中的經濟學就有介紹 大學的金融課程只是將它具體的深化講解了一下 粗略的講:有效用 又有交換可能的就有價值
4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沒有什麼重點 因為他自己還沒有寫書 現在的關於他的介紹都是第三者的臆測 以及對伯克希爾公司年報的分析
3. 趨勢投資和價值投資有什麼區別
投資一般會參考兩個指標:技術指標和企業的基本面
趨勢投資源於道氏理論更注重的是技術指標,趨勢一旦形成,順勢而為。道氏理論認為股票價格運動有三種趨勢,其中最主要的是股票的基本趨勢,即股價廣泛或全面性上升或下降的變動情形。這種變動持續的時間通常為一年或一年以上,股價總升(降)的幅度超過20%。對投資者來說,基本趨勢持續上升就形成了多頭市場,持續下降就形成了空頭市場。股價運動的第二種趨勢稱為股價的次級趨勢。因為次級趨勢經常與基本趨勢的運動方向相反,並對其產生一定的牽製作用,因而也稱為股價的修正趨勢。股價運動的第三種趨勢稱為短期趨勢,反映了股價在幾天之內的變動情況。這一理論認為一旦股價變動形成一種趨勢,便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此時投資者也應該順應趨勢保持自己的投資地位直至市場發出趨勢轉變的信號。
價值投資更注重的是企業的內在價值和未來的成長空間,發現企業的成長性,然後投資。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由哥倫比亞大學的本傑明·格雷厄姆創立,經過伯克希爾·哈撒威公司的CEO沃倫·巴菲特的使用和發揚光大,價值投資戰略在20世紀70到80年代的美國受到推崇。和價值投資法所對應的是趨勢投資法。其重點是透過基本分析中的概念,例如高股息收益率、低市盈率和低股價/帳面比率,去尋找並投資於一些股價被低估了的股票。
目前現在更多的是兩個指標一起看,基本面看趨勢,參考技術面,找接入的時機。
4. 如何做好價值投資怎麼把握好方向這個問題籠統嗎
有點籠統,你這等於抄一下子問完了投資的全部。可以從任意方面來進行回答。
價值投資的前提是有足夠的知識來判定價值。
方向是,先完善心理,這個做過股票的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無論何種投資方法,心理完善都是前提。它的重要性舉個簡單例子就能發現, 本來一支可以掙十W的標的,如果心理不夠完善就可能只掙到十分之一。
其二是技術層面的東西,如何分析行業,業績,等,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知識。
5. 價值投資和長期持有有何區別
巴菲特價值投資的一個基本規則就是尋找價值低估股票並長期持有。但是國內有很多人把價值投資簡單等同於長期投資,這是非常錯誤的。大家常說的長期投資,實際上沒有錯,但這個是存在前提的,一個是你所選擇的價值是被低估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正常回歸的趨勢。
價值投資總是圍繞價格上下波動,股票也一樣。股票的價格來自於對行業和上市公司未來收益的預期,這個預期會有誤差,如果現在市盈率估錯了,但有回歸的趨勢,那就可以長期持有。我們通過長期持有,就可以把低估這塊兒利潤拿到,拿到合理區域,這是長期投資的基本出發點。如果投資者買了被極端高估的品種,或者在極端高位買入的話,在長期持有的過程中,持有的時間越長,虧損的越多。這就涉及是高估還是被低估的問題。
長期投資還有第二個前提,投資標的是否具有可持續增長的能力。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後,隨著資訊的獲取日趨便捷,對上市公司的研究覆蓋越來越廣,價值低估的股票越來越難以尋覓,巴菲特更多的是接受了合作夥伴芒格的思路——尋找價格可以接受的成長股。如果具備這樣的能力,即使買在高估一點的位置上,通過持續增長的能力,會把這塊兒虧損補上去,這也是我們在投資過程中要關注的一點。
對於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強的投資者,價值投資最核心的是配置,股票買多少,買多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單一國別市場里,無論長期持有股票還是債券,系統風險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可以試著拿10%左右的資金來做QDII。長期來看,資源型企業、新能源、新技術行業將得到長足發展,巴菲特大量買入比亞迪就是例證。對於投資區域,我們精選是選擇投向亞太新興市場。未來3-5年內,亞太經濟將因人口紅利、政策刺激、內需擴大等因素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6. 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哪個更實用
在美國應該是價值投資更實用,巴菲特對可口可樂的投資就是通過分析公司內現金流,財務狀況,價值投容資最成功的典範。美國的投資大佬基本都是遵循價值投資。像互聯網的代表,亞馬遜。在美國上市之後連續虧損了幾年,但是投資人仍然覺得是有價值的,股民大眾也認可他的模式,認可他的價值,所以才成就了現在的亞馬遜,這種要是在A股,連續虧損幾年,早就退市了。投資大師彼得林奇寫過一本書,戰勝華爾街,上面講的就是價值投資。也說了在A股,不適用。A股很多盈利翻倍的上市公司,股價都不會有很大波動。玩A股只能玩玩小趨勢,抄抄熱點,跟跟莊家。
7. 未來價值投資在哪裡,未來經濟世界又有著怎樣的聯系
我的觀點:最好的價值投資,永遠都是自己。「價值投資」這4個字,最初是由「股神」巴菲特發揚光大的,他是最提倡價值投資的,不僅投資了大部分消費類股票,如百事可樂等,而且對於自己不確定的領域,哪怕對方是比爾蓋茨的微軟,也同樣不投資,本質上,這就是價值投資的底層邏輯。在蔣老師看來,未來的經濟世界,未來的價值投資在於以下這3個領域。
總結:目前醫葯領域、消費領域和科技領域,是未來價值投資的三大基石,與未來的經濟世界息息相關,世界要發展,這三大領域就不可能消失。當然了,還是像前面說到的那樣,最好的投資,最具價值的,永遠都是人,只有以人為本,以自身為價值標的,才是自身發展最好的價值投資。
8. 價值投資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急~ 在線等。。。- -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具體的是一種與技術分析相對立的方法
簡單的說價值投資是:
1 注重基本面分析的 關注企業盈利能力的 即注重實體經濟對股價的影響
2 圍繞價值選股 找尋價格低於價值 和價值具有成長性的股票
3 什麼是價值?其實高中的經濟學就有介紹 大學的金融課程只是將它具體的深化講解了一下 粗略的講:有效用 又有交換可能的就有價值
4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沒有什麼重點 因為他自己還沒有寫書 現在的關於他的介紹都是第三者的臆測 以及對伯克希爾公司年報的分析
凱恩斯的理論,是宏觀經濟中的核算等式。
設想,企業生產100萬最終產品市場上賣出,買方支出100萬,購買消費品的是C,購買資本品的是I,購買需要的收入來自利潤、工資和租金等,這些收入形式又構成100萬。
更確切的說,應該是收入=產量的價值=消費+投資
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凱恩斯對此有較完善的解釋。我理解的大義是:
收入即為要素成本收入(等於所僱人員的總所得)加上僱主的毛利收入(等於出售的產品的價值減去直接成本),也可稱之為總所得。而這部分總所得就是在有效需求的情況下生產者所銷售的總產量的賣價超過使用者成本的那部分,它是等同於總收入的。而消費品與投資品的區別在某些時候難以區分其界限。所以我們認為投資就是新購買的資本設備減去損耗,而消費就是全社會的總產量的賣價減去用來新購買的資本設備。那麼消費+投資就=總產量的賣價-資本的設備損耗(即使用者成本),因而消費+投資就等於產量的價值進而等於收入
凱恩斯消費理論概述凱恩斯的消費函數理論是他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一書中提出:總消費是總收入的函數。這一思想用線性函數形式表示為:Ct=a+b+Yt式中C表示總消費,Y表示總收入,下標t表示時期;a、b為參數。參數b稱為邊際消費傾向,其值介於0與1之間。凱恩斯的這個消費函數僅僅以收入來解釋消費,被稱為絕對收入假說。這一假說過於簡單粗略,用於預測時誤差較大。
相對收入消費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杜森貝利創立,這一理論因認為消費習慣和消費者周圍的消費水平決定消費者的消費、當期消費是相對地被決定的而得名。這一理論的基本觀點是:長期內,消費與收入保持較為固定的比率,故而長期消費曲線是從原點出發的直線;短期內,消費隨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難以隨收入的減少而減少,故短期消費曲線是具有正截距的曲線。
凱恩斯認為消費和人們的收入相關,即實際消費支出是實際收入水平的函數,也被稱為絕對收入消費理論。但是,凱氏的這個理論只能解釋短期消費行為,長期消費行為往往與此假說不一致。所以,發展出了新的消費函數理論。杜森貝利的相對收入消費理論就是一種,認為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僅受絕對收入影響,而且要受周圍人和自己過去的收入和消費影響,也就是周圍人對自己的消費有「示範效應」,而過去的消費習慣有「棘輪效應」(我覺得「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樣比較好理解)。
相對於凱氏的理論來說,杜森貝利的消費函數理論的有關消費的決定因素更復雜。
9. 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的關系
其實,與其說誰更勝一籌,不如說因時而異。
意思是,適合價值投資的,不一定適合趨勢投資;而適合趨勢投資的,則不一定不適合價值投資,這就要看作為投資者的你會不會因時變而策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