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科威特投資環境

科威特投資環境

發布時間:2021-05-24 22:42:02

Ⅰ 當今世界上最強的十大國家,從科技、經濟、面積等多方面分析

NO.1:USA
上榜原因:龐大的領土面積(962萬KM2,參維基網路),豐富的自然資源,3億多高學歷人口,強大的經濟實力(GDP總計:14.264萬億美元<第1名> 人均:46,859美元<第17名>)

美國龐大的經濟、文化、科技和軍事影響力貫穿了整個20世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其他同盟國一同獲得勝利,並經歷數十年的冷戰後,終於拖垮蘇聯,成為現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當今美國在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政治實力、科技創新、軍事技術力量等眾多領域的龐大影響力都是無他國能比擬的。美國的外交政策走向一直是世界關注和討論的焦點。美國的外交關系規模是全世界最為龐大的。幾乎所有的國家在華盛頓特區都設有大使館和派駐大使(僅有包括朝鮮在內的6個國家沒有派入)。
國內社會結構呈現出橄欖球形,富人和貧困者是兩頭的少部分,而中產階級則是美國社會的主力。隨著社會的發展,種族歧視成為歷史,非裔黑人奧巴馬成為美國新總統。
美國精神(American Dream<美國夢>),是一種相信只要在美國經過努力不懈的奮斗便能獲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們必須透過自己的工作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這是一種美國式的發展之路,可參考奧巴馬的奮斗史。
美國軍事
像尼米茲號這樣的超級航空母艦是美國航艦戰斗群的中心組成部分。美國軍隊分為四個軍種:陸軍、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全都由國防部管理。海岸警衛隊在和平時期由國土安全部管轄,戰爭期間歸海軍部。在蘇聯垮台後,美軍的軍事力量之強大,在全球沒有任何國家能比。美軍的特殊之處在於它能迅速將軍事力量投射至全球。雖然法國和英國也有一定的軍事投射力量,但美軍是唯一一支能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角落進行大規模區域戰爭的軍隊。美國也擁有世界上能夠使用的最龐大的核武器庫,並且是世界上唯一曾經在實戰中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二戰末期在日本的廣島市、長崎市投下兩枚原子彈。
美軍的軍事潛力也表現在物流管理上,在這方面的龐大優勢使美軍能夠迅速集結部隊應付戰爭。美國空軍有C-5、C-17等巨型空運載具,並且裝備世界最先進的F-22猛禽戰斗機。美國海軍有11艘現役大型航空母艦,配合軍事力量投射的原則,使美軍能對大部分可能的威脅作出迅速反應。美國在1949年4月4日加入地區性軍事防衛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使美國本土有了一層除美軍外的軍事保護屏障。
美國軍隊目前有現役軍人140萬,另有幾十萬預備役部隊和國民警衛隊兵員。美國實行志願兵役制度,在戰時曾實施過義務兵役。美國的軍事開支名列世界第一,2005年的軍費超過緊隨其後的14個國家的總和。然而,美國的軍事預算僅占其GDP的4%。目前美國在全球有七百多個軍事基地,包括在和美國沒有外交關系的古巴也有軍事基地,遍及除南極洲外的各大洲,大致分為歐洲、亞太、印度洋、中東以及美洲五大戰略區。美國在歐洲擁有190多個軍事基地,駐軍總數約10萬人。其在亞太和印度洋地區擁有80多個軍事基地駐軍總數也有10萬人左右其中主要駐扎在日本、韓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主要分布在伊拉克、土耳其、科威特等國,其中,美在伊拉克約有13萬駐軍。美在拉美地區建有16個軍事基地,主要集中在波多黎各。
比起冷戰期間,由於政治制度內部的軍事思想變化,美國對軍事上的開支和態度已經改變許多。單純以物質資源衡量,美軍目前的開銷小於20年前的規模。然而,美軍依然被世界視為訓練有素、裝備最為先進的部隊。與潛在的敵手相比,美軍在科技上擁有相對優勢,這種優勢是經過常年的大量研究投資所累積的。與國防相關的研究促成了許多技術突破,包括太空探險、電腦、互聯網、超文本系統、核能源、全球定位系統、低可偵測性、防彈背心、甚至是微波爐,以及近來致力開發的激光武器。對美軍而言,這些在科技研究經費通常高於戰斗人員開支。軍事技術與民間經濟保持了緊密的連結,促成了美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經由技術轉移,國家經濟往往也因此受益。
美軍從20世紀到今天除美國本土除911外幾乎沒幾個美國平民在1900年以來因戰爭原因死亡,可見美軍對內的保護和對外的科技軍事實力。
未來挑戰:
1.巨額貿易逆差,巨額財政赤字,高通貨膨脹率,美元疲軟等,巨額財政赤字和現在美國次貸危機。2.新興國家的崛起。

NO.2:UK英國
上榜原因:較強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科技,強韌的軍事實力,遠大的國際影響力。

經濟力量:在大國中處於較好水平(GDP 總計:2.674 萬億美元(第5名) 人均:43,785美元(第20名))它是是一個發達國家,是世界上前六大經濟體,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英國在語言,文化,政治上對其前殖民地保留了巨大的影響力,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是現在仍然是英聯邦組織的首腦,和其他15個英聯邦國家的國家元首。英國的外交影響力是巨大的,例如:英國公民可以獲得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免簽待遇。
英國軍事:
包括:陸軍11.395萬人,海軍(皇家海軍) 4.353萬人,空軍(皇家空軍) 5.395萬人。擁有核武器。海軍龐大,具有在全球大部分的地域投擲兵力的力量。英國的軍事工業健全而發達,軍隊先進武器普及率相當高。在包括在美國,德國在內的國家都有駐軍。
未來挑戰:
1.經濟能否持續發展。2新興國家的沖擊。

NO.3:Russia俄羅斯
上榜原因:龐大的領土面積(1708萬KM2,參維基網路),豐富的自然資源,強大的軍事實力。

經濟力量:在大國中一般,(GDP總計:7.60 千億美元<第9名> 人均:11,209 美元<第61名>)軍事工業發達。輕工業嚴重底下已經拖累到重工業。傳統的工業強國地位已經改變。1999至今數年間,憑借著較高的石油價格和疲軟的盧布,俄羅斯聯邦的經濟再度復甦,平均每年增長6%。這次的復甦,再加上新政府對基礎經濟進行的改革,俄羅斯國民生產總值由1999年的1570億美元恢復增長到約7500億美元,黃金外匯儲備由1998年底的不足100億美元增長到1822億美元。直至2006年底更已突破了2800億美元儲蓄大關,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外匯儲蓄的國家之一,但是俄羅斯聯邦依然十分倚賴天然資源的出口,特別是占總出口80%的石油、天然氣、金屬以及木材。目前俄羅斯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及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輸出國。
俄羅斯軍事:
俄羅斯是傳統軍事強國。沙俄時期就是強調軍事強國的策略。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軍事力量,為有世界影響的軍事強國之一。俄羅斯正規軍由陸軍、海軍、空軍、國土防空軍(於1998年劃歸為空軍指揮)、戰略火箭軍、太空軍和空降軍組成。近年來經濟的復甦帶來了軍事武器的跟新,如T80等新式坦克的應用。有著規模龐大的核武庫,根據其官方在2005年宣布的結果,俄羅斯的核彈頭數量為4732枚。
未來挑戰:
1.人口持續減少(每年減少約70萬),會讓這個國家本就稀少的人口帶來的社會財富,變得更不穩固。2.長期的經濟失衡。3社會治安不好。4腐敗現象的存在。

NO.4: PRC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
上榜原因:巨大的經濟總量,龐大的(准)軍事力量,豐富的自然資源,較大的領土縱深,和
巨大的發展潛力。
經濟力量:中國具有世界第二(OR三)的經濟總量,具有健全而獨立的工業體系。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製造國。但是我們國家經濟基礎差,人均GDP過低。中國的發展潛力較大,東西部經濟互補性強,可以通過產業轉移的方式,實現經濟的次序增長。
軍事力量:
中國具有獨立而齊全的、分布地域較廣的軍事工業體系,和高速增長的軍費開支。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陸軍,和武裝警察部隊,並擁有一個龐大的的常規武器庫和世界最多的預備力量,還擁有據稱世界第三的核武庫。軍事的弱點在於新型武器在軍隊里裝備有限,軍隊長期未經歷實戰鍛煉,軍隊腐敗滋長。
未來挑戰:1.較為嚴重的貧富差距。2.經濟增長模式轉變。3.普遍而深刻的腐敗問題。4.環境(能源)安全。5.社會福利問題。6.巨大的人口總量與生存空間不足問題。7民族問題。8.國家分裂現狀和領土糾紛。
補述:我們國家是面對挑戰最多的國家。除了上述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我們國家未來的命運只掌握在我們唯一的執政黨(CCP)手裡。我們的政府並非民選,它的合法性只存在於它的政績,這樣我們也就容易理解各種「被增長」了。關於遠期的發展有兩種結果:悲觀的一種是巨大的社會矛盾將無法被控制,所有成果付之東流;樂觀的一種是所有的矛盾會隨著改革的深入而一一化解,並到達2050年的目標;但願我們國家會達到自己的目標。

NO.5:JAPAN 日本
上榜原因:巨大的經濟總量,先進的軍事技術,較高素質的人口,科技發達。

經濟力量:日本具有世界第二(OR三)的經濟總量(4.346萬億美元<第3名> 人均:33,800美元<第24名>),擁有較為發達的高新技術產業,文化產業。工業生產發達,科技水平高,國民素質相對較好。節能技術發達。對外市場依賴較強。
軍事力量:
軍事工業的科技水平,管理,技術都在較高水平,受二戰戰敗影響,軍隊既有50萬人左右的自衛隊,沒有核武器,軍工體系不完整。但是軍事科研水平先進,預備役人數多。軍事力量不可小覷。
未來挑戰:1.能源安全問題。2.生存空間問題。3.與周邊國家的深刻矛盾。4.國土縱深小。

NO.6:FRANCE 法國
上榜原因:發達的經濟水平,強力的軍事力量和科技,國際威望高。
經濟力量:經濟發達(GDP總計:2.865737萬億美元 人均:46,016美元 ),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農業基礎穩健,工業先進,旅遊,文化等產業發達。勞動力單位時間創造財富最多。科技水平高。教育較好。
軍事力量:
軍事工業全面,軍事科研水平高。有獨立的作戰指揮能力和作戰系統。具有在遠距離地域投擲兵力的力量。擁有核武器。
未來挑戰:1.新興國家的沖擊。2.社會(移民種族)矛盾的普遍存在。

N0.7:德國
上榜原因:發達的經濟水平,先進的軍事科技,高素質的國民,較好的國家形象。
經濟力量:德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GDP總計:3.667萬億美元 人均:44,460 美元 )、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國和第二大商品進口國;德國同時在科學技術的多個領域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農業基礎好,交通發達。教育極好。
軍事力量:
國防政策的最高目標是確保德國的和平、自由和獨立,並規定聯邦國防軍是一支純粹防禦性軍隊,實施必要的安全預防措施,不掌握和謀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多國在德仍有少量駐軍。但其軍事科研水平和軍事裝備先進。國民軍事訓練好。
未來挑戰:1.地緣因素決定了其外交的艱巨性。2.如何保持良好的國家形象。3.能源安全(俄烏斗氣受害者之一)。

N0.8:印度
上榜原因:龐大的軍事力量,較大的領土空間,巨大的發展潛力。
經濟力量: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每年經濟以7%以上的均速增長,是世界第二或三位的軟體大國,綜合國力增強速度,在新興大國中僅次於中國和俄羅斯;到2012年底印度將成長為世界六個亞超級大國之一。
軍事力量:
印度一直保持著巨額的軍事采購,計劃在未來5年內采購300億美元以上的軍事硬體和軟體;據稱,印度自認為是亞洲第一軍事強國。印度擁有核武器和航空母艦。
未來挑戰:1.無法遏制的人口增長速度。2.貧富差距問題。3.印巴(克什米爾)矛盾。4.種族、姓氏、宗教矛盾尖銳。5.環境污染問題。

N0.9:加拿大
上榜原因:龐大的領土面積(995萬KM2,參維基網路),豐富的自然資源,發達的經濟。
經濟力量:經濟發達,與美國互為最大貿易夥伴;是較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石油凈出口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大量高質量的移民,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全球氣候變暖使加拿大可開發空間大增,如果北冰洋航道開辟,加拿大有實現高速飛躍的可能。
軍事力量:
作為北約的重要力量,和美國的傳統盟友,其軍事武器先進,科研水平發達。唯軍事工業不健全。
未來挑戰:
1.大量移民帶來了文化沖突。2本國工業體系不健全,導致對美國的過度依賴。

N0.10:巴西
上榜原因:龐大的領土面積(851萬KM2,參維基網路),豐富的自然資源,經濟增長速度較快,較多的人口。
經濟力量:豐富的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為巴西帶來了經濟的迅速增長。巴西人擁有世界重要的鐵礦石和石油等重要資源和能源出口國,擁有世界最大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該公司保有鐵礦石約40億噸;咖啡產量世界第一;擁有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熱帶雨林);這些令人 羨慕的自然資源將為巴西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軍事力量:
軍事力量並不是很強大,但發展迅速,這幾年巴西政府加大了軍購。
未來挑戰:
1.工業層次還比較低。2.地區開發失衡(東部沿海和內陸地區)。3教育有待提高。

N0.11:澳大利亞
上榜原因:龐大的領土面積(769萬KM2,參維基網路),豐富的自然資源,經濟發達,大量高質量的移民。

N0.12:義大利
上榜原因:發達的經濟,科技水平高,教育較好,文化國際影響大,軍事力量較強。

N0.13:印度尼西亞
上榜原因:龐大的海域面積,豐富的自然資源(石油),較多的人口,經濟增長速度快。

N0.14:沙烏地阿拉伯
上榜原因:豐富的自然資源(石油),富裕的國家,先進的軍事,對國際能源安全影響極大。

N0.15:以色列
上榜原因:強悍的軍事實力,先進的科技,富裕的國民。

NO.16:烏克蘭
上榜原因:發達的工業,軍事科研先進。

NO.17:韓國
上榜原因:經濟發達,電子科技發達,部隊裝備武器先進,美韓同盟。

NO.18:ROC中華民國(台灣地區)
上榜原因:經濟發達,電子科技發達,部隊裝備武器先進,美台灣同盟。

補述:我看到了一則港人評論說台灣最大榮耀不是現在台灣百姓富足的生活,而是讓一個「三級貧農」成為了ROC的總統。台灣地區的未來威脅主要還是大陸政府的軍事,外交壓力。

NO.19:瑞典
上榜原因:經濟發達,電子,機械,通信工業發達,國防工業先進。

NO.20:南非
上榜原因:經濟條件好,工礦發達,地理區位優越。

其實我們的排行榜,只是一個參考。對於國家安全並不是,排名越靠前越好。例如中國周邊就有日本、韓國、俄羅斯,還有美國勢力,總的安全甚至還不如第二十名的南非。
但是我們國家幅員廣闊,人口眾多,又為我們國家發達,復興提供了基礎。

Ⅱ 去阿爾及利亞打工好嗎我爸爸想去阿爾及利亞打工,想了解下

這個問題涉及到阿爾及利亞的政治是否穩定,經濟發展是不是有前景,還有就是國外投資環境如何,根據有關資料顯示,這個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投資環境優越,適合投資以及國外人員到此進行淘金,有關的解釋如下:
一、阿爾及利亞的政治局勢:
2004年4月8日,布在總統大選中以84.99%的得票率蟬聯。布特弗利卡任總統後,採取多種措施恢復國內和平與安定。一方面繼續清剿、打擊恐怖團伙,一方面推動「全國和解」,通過《全民和解法》與《和平與全國和解憲章》,分化、感召恐怖殘余勢力。當前,雖然針對當地民眾和外國僑民的恐怖襲擊仍有發生,但阿社會治安狀況已大有改善,生產生活基本能正常進行。與此同時,布特弗利卡總統穩步推行政治、經濟的有序改革,以期建立民主、法制國家,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二、阿爾及利亞的經濟發展:
阿經濟規模在非洲居第四位,僅次於南非、奈及利亞和埃及。碳化氫產業(石油與天然氣的統稱)是阿國民經濟的支柱,2013年其產值占阿GDP的45%,出口總額的98%。糧食與日用品主要依賴進口。阿自1989年開始市場經濟改革,1995年通過私有化法案,加快經濟結構調整。
21世紀初阿正在執行2005年至2009年「五年經濟社會振興規劃」及南部、高原省份經濟發展計劃,政府將斥資近1440億美元用於國企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
三、阿爾及利亞的投資環境:
2008年阿吸引國外直接投資23.3億美元,集中在能源、基礎設施和消費品生產等領域。主要投資國家是:科威特、西班牙、埃及、美國和法國。2008年世界銀行報告顯示,阿外資吸引力在全球181個國家中列第132位。2010年,阿共吸引外商投資589億第納爾(約合8億美元),同比增長11%。
2011年,阿共吸引外國在阿直接投資項目23個,投資金額25.7億美元,同比有所增長。投資主要集中在能源、基礎設施和消費品生產等領域。主要投資來源國包括:科威特、西班牙、埃及、美國和法國。 根據世界銀行最新公布的《2013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阿營商環境在18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52位。

Ⅲ 北朝鮮的對外貿易論文

近年來,朝鮮積極發展對外經濟貿易關系,引進外資建立合營、合作企業,開展對外經貿合作,為振興國民經濟服務。

朝鮮自80年代起擴大對外經貿合作關系,吸引外商投資。1984年,朝鮮最高人民會議通過了《合資經營法》,允許外商以合營、合作等方式到朝鮮投資辦廠。其後,朝鮮陸續制定了《外國人投資法》、《外國獨資企業法》、《合作法》、《外國人所得稅法》和《外匯
管理法》等一整套法律,並頒布了幾十項與這些法律相配套的有關外商投資的法規和實施細則。逐步健全的政策法規,為外商到朝鮮投資創造了條件。

由於投資政策的放寬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外商陸續涉足朝鮮的投資領域,與朝鮮開展來料加工合作,一些朝外合營、合作企業相繼在朝鮮落戶。到90年代初,朝外合營、合作企業達到100多家,外商投資額超過1億美元。近幾年,朝鮮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又簽訂和實施了一些新的外資項目。朝鮮與外商建立了平壤鋼琴合營公司、金剛山發動機合營公司、勝利合營公司、樂淵合作公司、光明合作公司等一批新的合營、合作企業,其產品不僅在朝鮮國內市場銷售,而且行銷國際市場。1991年,朝鮮宣布在東北部建立羅津先鋒自由貿易區。10年來,羅津先鋒自由貿易區的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外商在那裡建立了金融、通信、電腦、機械、日用品和飯店等合資或獨資企業。

朝鮮政府本著平等互利、互通有無的原則,同各國開展貿易往來。隨著近年來對外關系的發展,朝鮮對外貿易的對象和領域不斷拓寬,進出口總額呈上升趨勢。據報道,朝鮮已經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去年的外貿總額達到20億美元。今年5月,朝鮮在平壤舉辦了國際商品展銷會,向外推銷其產品,進行招商引資。來自中國、俄羅斯、德國、義大利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多家公司前來參展。朝鮮企業也展示了機械、服裝、日用工業品和葯品等產品。在這次商品展示會上,朝外雙方企業不僅擴大了貿易關系,而且就合營和合作達成了不少意向性協議。

朝鮮政府多次宣布,願同一切尊重其主權的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友好關系,與之開展經貿合作。近年來,朝鮮同西歐國家相繼建立了經貿聯系。去年,朝鮮與義大利、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簽訂了鼓勵投資、經濟合作和貿易結算等協議。今年,朝鮮與歐盟建交,為雙方開展經貿合作創造了條件。瑞士ABB集團同朝鮮簽訂了在電力和機械等領域進行合作的協議,並在平壤開設了西方首家大企業的辦事處。目前,德國、英國和法國等西方國家已表示願同朝鮮發展經濟合作與交流。此外,朝鮮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盟國家也簽訂了貿易、防止雙重征稅和投資保險協議,彼此間的貿易和投資合作得到進一步擴大。

近年來,朝鮮新組建了一批適應海外市場的企業,採取「走出去」的辦法開展對外經貿合作。朝鮮對外建設總會社等各建築企業派出數千名專家和技術人員,在俄羅斯、孟加拉國、科威特、利比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工程和勞動承包。萬壽台海外開發會社集團先後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造銅像、紀念碑等藝術作品,進行房屋裝璜和公園造景,為國家賺取外匯。赤道幾內亞、多哥、加彭等7個非洲國家的總統銅像、衣索比亞的人民英雄紀念塔和馬來西亞的糧谷博物館等都是該公司的作品。朝鮮工業技術會社在中國等國家設立了分公司,依靠朝鮮科學院下屬的研究機構及生產基地,開展新技術、新發明和專利等技術貿易。

Ⅳ 怎樣評價里根總統

里根的確是美國一位傳奇總統。他是當選時年齡最大而且最長壽的總統;他也打破了「凡在雙十年當選的總統必喪生於任上」的死亡宿命。他沒有學過經濟專業,卻創立了「里根經濟學」。筆者駐美期間,美國人特別是共和黨人談起里根大都贊美有加,認為他是美國「標志性人物」。按中國的傳統道德標准,應該為「死者諱」,但實事求是,全面評價里根才對得起歷史,對得起後人。

(4)科威特投資環境擴展閱讀:

不同人眼中的里根

里根去世後,一位俄國資深歷史學者指出,俄國人對里根的看法是矛盾的,人們認為里根是「一位不太好打交道的人」。只有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稱里根是一位「偉大的總統」。他對里根先生的逝世感到非常悲傷。

基辛格在其《大外交》 一書中曾多次提到里根,其中有這樣一段話:「里根的表現令人咋舌,無懈可擊。就學術界觀察家而言,則幾乎是不可理解。里根對歷史幾乎一無所知,而他所知道的一小部分,也被他東挪西借,支持他堅定的偏見。當你和里根談話時,有時會想到:為什麼有人認為他應該當州長,甚至是總統。但是,身為歷史學家,必須說明的是,這樣一位才智平庸的人何以能主宰加州八年,之後又主宰白宮政務。」

和布希一樣,里根在阿拉伯世界也不得人心。里根極端親以色列。1983年,貝魯特美軍營地發生自殺式襲擊,造成241名美軍喪生,震動美國朝野。里根不得不把美國海軍陸戰隊撤出了貝魯特。他去世後,以色列總理沙龍的辦公室發表的聲明說,里根總統是以色列的朋友。他當政期間,以色列同美國的關系建立在相互理解與合作的基礎之上。

Ⅳ 迪拜的未來發展怎麼樣 是否可持續發展 希望明白人說說觀點和想法 謝謝阿 給高分~越多越好

現在迪拜的經濟確實不咋滴,政府也窮了,開始搜刮老百姓的意思。 經常在馬路邊抓沒走斑馬線的人,抓住200去了。 一天抓了幾百個就夠了。 什麼東西一不小心就罰你款。 但是話說回來,迪拜的位置確實不錯,連接了亞洲和非洲,很多非洲人都來這里進貨的。而且旅遊也正在迅速發展,迪拜機場也在擴建,我覺得迪拜的未來還是不錯的。 迪拜目前的發展已經完全不靠石油,金融、貿易、旅遊、港口貨運是迪拜主要經濟發展產業,每年在迪拜還舉辦很多大大小小的地區性及國際性的博覽會展銷會和體育賽事。雖然迪拜經濟危機還沒有徹底消散,很多在建的高樓大廈有些仍是停工或項目推遲,但只是暫時性的,迪拜債務危機在未來兩三年內有望解決。所以迪拜的未來發展還是很樂觀的。

Ⅵ 抬頭滿街三叉星,低頭賓士要裁員,搞什麼

?汽車工業是整個工業體系中最領先也最重要的一環,當一些低端製造業流向越南、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的時候,製造業轉型向高端轉型必然要瞄準汽車製造業。而吉利是最先走出去的中國車企,收購沃爾沃之後摸索出來的模式與發展戰略相符。今天大慶生產的沃爾沃S90會返銷歐洲,入股戴姆勒之後Smart變成了電動車並會在中國武漢生產,海外的Smart工廠會陸續關閉,明天中國製造的電動Smart也會出現在歐洲街頭。因此也不妨大膽暢想一下,北京賓士的產品也許會在時代的大潮的推進下覆蓋泛太平洋市場甚至更遠的市場。

輪到你說:

賓士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阿爾幾利亞的情況

以下是網路上的介紹:
【國名】
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Algeria, La République Algérienne Démocratique et Populaire,Algeria)。
【面積】
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位於非洲西北部,北臨地中海,隔海與西班牙、法國相望。面積2 3 8 1 7 4 1 平方千米。海岸線長約1 2 0 0 千米。
【人口】
3380萬(2006年)。大多數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爾人(約占總人口20%)。少數民族有姆扎布族和圖阿雷格族。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法語。伊斯蘭教為國教。
【首都】
阿爾及爾(Alger),人口256萬(2004年)。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外貿的中心;最大港口,有煉油、石化、機械、水泥、紡織、釀酒、製革等工業部門。阿爾及爾是地中海的交通要沖。公元10世紀前葉建為港口。17世紀時城市日漸繁榮。1830年後成為法屬北非殖民地軍事、政治中心。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後以此為都。
【宗教】 伊斯蘭教99%,基督猶太教1%。伊斯蘭教為國教。
【語言】 阿拉伯語、法語、柏柏爾語
【貨幣】第納爾
【同北京時差】 -7.00
【國際電話碼】213
【國家元首】
阿卜杜勒-阿齊茲•布特弗利卡(Abdelaziz BOUTEFLIKA),1999年4月15日當選,2004年4月8日連任。
【重要節日】
獨立日,7月5日(1962年),國慶日,11月1日(1954年)。此外,約有10天伊斯蘭宗教節日,如伊斯蘭歷新年、開齋節、宰牲節等。
【自然地理】
位於非洲西北部。北臨地中海,東臨突尼西亞、利比亞,南與尼日、馬里和茅利塔尼亞接壤,西與摩洛哥、西撒哈拉交界。海岸線長約1200公里。北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氣候,中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每年8月最熱,最高氣溫29℃,最低氣溫22℃;1月最冷,最高氣溫15℃,最低氣溫9℃。沿海有狹窄平原。阿特拉斯山脈橫亘北部,分泰勒阿特拉斯山脈和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脈北、南兩支,兩山之間有高原和山間盆地,多鹹水湖。中、南部是撒哈拉沙漠,占國土面積85%,其中有高大死火山和許多綠洲,最高點塔哈特山海拔2,918米。沿海為地中海式氣候;山區屬半乾旱氣候,多森林和草原;其他廣大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雨量少,夏季酷熱。
【簡史】
公元前十二世紀腓尼基人到達沿海一帶。公元前九世紀起受迦太基控制。公元前3世紀,在阿北部建立過兩個柏柏爾王國。後羅馬、拜占庭、阿拉伯人、西班牙、土耳其入侵。1830年法國開始入侵,阿逐步淪為法國殖民地。1958年9月19日阿臨時政府成立。1962年 7月3日正式宣布獨立,7月5日定為獨立日。1963年9月,本•貝拉當選首任總統。1965年6月,胡阿里•布邁丁發動政變上台,成立革命委員會,自任主席兼總理。1976年12月布當選為總統。1979年2月沙德利•本•傑迪德上校當選為總統。1992年1月,沙德利總統辭職,阿成立以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為首的五人最高國務委員會行使總統職權。7月,卡菲繼任最高國務委員會主席。1994年1月,最高國務委員會卸任,同時任命拉明•澤魯阿勒為總統。1995年11月澤魯阿勒當選為總統。1995年至1997年間,阿完成了修憲公投,通過了政黨法並先後舉行了總統、立法、地方及民族院(參議院)的選舉,各級政權建設基本完成。1998年9月11日,澤魯阿勒總統宣布提前卸任。1999年4月15日阿舉行總統選舉,阿卜杜勒-阿齊茲•布特弗利卡當選為總統。2004年4月8日,布在總統大選中以84.99%的得票率蟬聯。
【政治】
1999年布特弗利卡任總統後,採取多種措施恢復國內和平與安定。一方面繼續清剿、打擊怙惡不悛的恐怖團伙,一方面推動「全國和解」,通過《全民和解法》與《和平與全國和解憲章》,分化、感召恐怖殘余勢力。當前,雖然針對當地民眾和外國僑民的恐怖襲擊仍有發生,但阿社會治安狀況已大有改善,生產生活基本能正常進行。與此同時,布特弗利卡總統穩步推行政治、經濟的有序改革,以期建立民主、法制國家,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2006年5月,布改組政府,任命阿議會第一大黨民族解放陣線總書記貝勒卡迪姆為總理。
【政府】
現政府於2006年5月25日組成,由總理、31名部長、8名部長級代表和1名政府秘書長組成。
【網址】
阿爾及利亞外交部:www.mae.dz
【行政區劃】
全國共分為48個省:阿爾及爾、阿德拉爾、謝里夫、拉格瓦特、烏姆布阿基、巴特納、貝賈亞、比斯卡拉、貝沙爾、布利達、布依拉、塔曼拉塞特、特貝薩、特累姆森、提亞雷特、蒂齊烏祖、傑勒法、吉傑爾、塞蒂夫、賽伊達、斯基克達、西迪•貝勒•阿貝斯、安納巴、蓋爾馬、君士坦丁、梅德阿、莫斯塔迦納姆、姆西拉、馬斯卡拉、烏爾格拉、奧蘭、貝伊德、伊利齊、布爾吉•布阿雷里吉、布邁德斯、塔里夫、廷杜夫、蒂斯姆西勒特、瓦德、罕西拉、蘇克•阿赫拉斯、蒂巴扎、密拉、艾因•德夫拉、納阿馬、艾因•蒂姆沈特、格爾達亞、赫利贊。

【政黨】
根據1996年11月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和1997年2月通過的政黨法,現有約30個合法政黨。主要政黨有:
(1)民族解放陣線(Front de Libération Nationale,簡稱民陣):前身為「團結與行動委員會」,成立於1954年8月,同年11月1日發動抗法武裝起義,改名為「民族解放陣線」,1977年10月又易名為「民族解放陣線黨」,1988年11月恢復「民族解放陣線」的名稱。民陣積極倡導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主張恢復阿的國際地位。阿獨立後,民陣長期執政。1992年後成為在野黨。1997年6月第一次立法選舉時成為議會三大執政黨之一。2002年5月在阿第二次立法選舉中獲51%議席,重新成為阿第一大黨。2005年1月,民陣舉行「八大」,選舉貝勒卡迪姆為總書記並推舉布特弗利卡總統為名譽主席。貝勒卡迪姆2006年5月出任總理。
(2)全國民主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 Démocratique,簡稱民盟):成立於1997年2月,由老戰士組織、老戰士子女組織、烈士子女組織、退往軍官協會、工會、農會、全國婦女聯盟七個有影響的全國性團體組成。1997年6月立法選舉中,民盟獲40%的議席,成為阿第一大政黨。在2002年的立法選舉中退居議會第二大黨。民盟主張「多樣性、輪流執政」的原則。總書記為前總理艾哈邁德•烏葉海亞(Ahmed OUYAHIA,1999年2月當選)。
(3)民族改革運動(Monvement de la Réforme nationale)簡稱民改運。原為復運賈巴拉赫派,後從復運中分離,於1999年1月29日正式成立。是溫和伊斯蘭主義政黨,主張建立伊斯蘭國家,實行多黨制,支持全國和解,尊重憲法和法律,特別是阿拉伯語普及法,對外主張建設大馬格裡布,反對在以色列撤出被佔領土前同以媾和。黨主席阿卜達拉赫•賈巴拉赫(Abdellah DJABALAH)。2002年5月立法選舉中民改運得票居民盟之後,成為議會第三大黨。
(4)爭取和平社會運動(Mouvement de la Sociéte pour la Paix):原名哈馬斯,成立於1990年,1997年4月13日易名。代表溫和伊斯蘭勢力,既倡導伊斯蘭化,也主張民主、共和、輪流執政、提高婦女地位,鼓勵推進私有化、努力解決失業和住房等問題。在1995年11月的總統選舉中,該黨主席馬赫富德•納赫納赫(Mahfoud NAHNAH)獲得二百多萬張選票,該黨成為最大的反對黨。2002年5月立法選舉中獲7.7%選票,成為議會第四大黨。現任黨主席艾布傑爾•蘇爾塔尼(Abou Djerr SOLTANI)。
(5)社會主義力量陣線(Front des Forces Socialistes):1963年成立。主張根據人民的需要和意願發展國家,尊重言論自由,反對個人專制,建設一個自由、進步、團結的社會。黨主席霍辛•艾耶特•艾哈邁德(Hocine Ait AHMED)。
(6)文化與民主聯盟(Rassemblement pour la Culture et la Démocratie):1989年2月11日成立,由柏柏爾人組成。主張黨政教分離;建立國家與私人相互補充的市場經濟;全面改革教育制度。主席薩義德•薩迪(Said SAADI)。
【經 濟】
【經濟概述】阿經濟規模在非洲居第二位,僅次於南非。碳化氫產業(石油與天然氣的統稱)是阿國民經濟的支柱,2005年其產值占阿GDP的45%,出口總額的98%。糧食與日用品主要依賴進口。阿自1989年開始市場經濟改革,1995年通過私有化法案,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目前阿正在執行2005年至2009年「五年經濟社會振興規劃」及南部、高原省份經濟發展計劃,政府將斥資近1440億美元用於國企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2005年以來,國際油價走高,阿油氣收入大增,經濟穩步增長,經濟重建全面開展。政府一方面繼續實施財政擴張政策,加快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國有企業和金融體系改革,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一方面擴大經濟開放,出台「新碳化氫法」鼓勵外企參與阿油氣開發,密切與歐、美的經貿合作,加緊開展「入世」談判。
【工礦業】占國內生產總值30%以上。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是首要經濟部門,石油開采量居非洲前列,石油和天然氣占出口總值95%以上。還開采和出口鐵礦石和磷灰石。其他工業有食品、紡織、化工、鋼鐵、農機等。多半人口從事農業。主要經濟作物是葡萄、柑橘、蔬菜,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等。牲畜多綿羊、山羊。盛產栓皮櫟和阿爾法草。葡萄酒、柑橘、蔬菜、橄欖油、軟木、阿爾法草均是傳統出口商品。進口以機器設備、工業品、日用品和食品為大宗。
國內生產總值(2006年):1136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6年):3443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6年):4.8%。
貨幣名稱:第納爾(Dinar)。
匯率(2006年):1美元≈72.65第納爾。
通貨膨脹率(2006):2.5%。
失業率(2006年):12.3%。
【重要城市】阿爾及爾: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工業以制粉、釀酒、金屬加工、水泥、煙草、煉油、汽車裝配等為主。港口築於海濱及四個小島間,是地中海南岸最大港市之一。城東南約2 0 千米有著名的達爾貝達國際機場。奧蘭(瓦赫蘭):全國第二大貿易港。有金屬加工、化學和一些輕工業。安納巴:阿拉伯人7 世紀建立的古城,現為重要海港。
編輯本段【資源】
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約12.55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1%,居世界第15位,主要是撒哈拉輕質油,油質較高;天然氣儲量4.6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3%,產量居世界第7位。阿油氣產品大部分出口。其他礦藏主要有鐵、鉛鋅、鈾、銅、金、磷酸鹽等。其中鐵礦儲量為30-50億噸,主要分布在東部的烏昂扎礦和布哈德拉礦。鉛鋅礦儲量估計為1.5億噸,鈾礦2.4-5萬噸,磷酸鹽20億噸,黃金100噸。
【工業】
主要部門有能礦、鋼鐵、冶金、機械、電力等。2003年工業產值364.8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5.1%。工業以碳化氫產業為主,製造業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2005年石油產量為7300萬噸,油氣出口收入達43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01年阿工業企業共有員工約50.2萬人,其中10餘萬人在私營企業工作。
編輯本段【農、林、牧、漁業】
阿現有農業從業人員約1800萬,佔全國人口的56%。2004年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2%。主要農產品有糧食(小麥、大麥、燕麥和豆類)、蔬菜、葡萄、柑桔和椰棗等。阿可耕地面積750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7%,已耕地面積約846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3%,其中糧田306萬公頃,果林57.7萬公頃,葡萄8.2萬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5.8萬公頃。阿農業靠天吃飯,產量起伏較大。1995/96年度糧食產量為460萬噸,創歷史最高紀錄,2004/05年度糧食產量為350萬噸。阿是世界糧食、奶、油、糖十大進口國之一,每年進口糧食約490萬噸。森林覆蓋率為11%,總面積367萬公頃,其中軟木林46萬公頃,年產木材20萬立方米。全國有草場3200萬公頃。2003年牲畜存欄數為:牛146.5萬頭,羊1873.8萬只,駱駝33.4萬峰。年產奶16億升、肉類31萬噸、禽類25萬噸、蛋24億只。漁業資源集中在近海,2000年有各種漁船2464條,其中拖網輪305艘、捕沙丁魚船635條,手工捕魚船1484條,共有2.64萬人從事漁業。
【旅遊業】阿旅遊資源豐富,全境有7處自然、文化景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目前阿全國有旅遊開發區174個,飯店1004家,床位約10萬張。2004年阿接待境外遊客160萬人次,2005年旅遊收入為1.74億美元。
【交通運輸】阿陸地運輸以公路為主,公路運載量佔83%,鐵路佔17%。
鐵路:集中在北部地區,總長4219公里,其中標准軌3138公里,復線345公里,電氣化鐵路300公里,窄軌1081公里。鐵路全線有214個車站,日客運能力約3.2萬人次。
公路:總長約10.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0公里,國家級公路2.9萬公里,省級公路2.4萬公里,村鎮級公路5.4萬公里。
水運:共有36個港口,其中漁港22座,油港4座,其餘為休閑港或多功能港。最大的港口是阿爾及爾港,有大小泊位37個。阿30%的貨物,70%的集裝箱通過阿爾及爾港裝載。
空運:全國有53個機場,其中29個投入商業運行,包括阿爾及爾、奧蘭、安納巴、君士坦丁等13個國際機場,每年起降飛機10萬架次。現有2家國營航空公司和6家私營航空公司,共有飛機60餘架,其中大、中型飛機30餘架。目前已開通20個國家的50多條國際航線。
管道運輸:國內有9條輸氣管道,總長4699公里,年輸送能力820億立方米;8條輸油管道,總長3604公里,年輸送能力6390萬噸;3條凝析油管道,總長1330公里,年輸送能力2100萬噸;2條液化石油氣管道,總長1331公里,年輸送能力986萬噸。另有3條通往歐洲的輸氣管。其中兩條名為「穿越地中海輸氣管」的管線經突尼西亞穿越地中海向義大利和斯洛維尼亞送氣,分別於1983年和1987年投入運營,全長2509公里(在阿境內549公里),總輸氣能力為240億立方米/年。另一條名為「馬格裡布-歐洲輸氣管」的管線,經摩洛哥穿越地中海通往葡萄牙和西班牙,1996年11月投入運營,全長1370公里(在阿境內530公里),輸氣能力為80億立方米/年。
【財政金融】 近幾年財政預算情況如下(單位:億第納爾):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總支出 15599 17111 19200 19500 26321
總收入 14578 14515 15280 16304 16679
赤字 1021 2590 3920 3196 9642
截至2006年底,阿外匯儲備達777.8億美元,外債總額為50億美元。
【對外貿易】 原由國家控制,國營公司壟斷經營。1991年3月宣布放開對外貿易。主要出口產品為碳化氫(石油和天然氣),2006年油氣出口收入達535.6億美元。主要進口產品為工農業設備、食品、生產原料、非食品消費品等,主要貿易夥伴是西方工業國。政府鼓勵非碳化氫產品出口,主張貿易夥伴多元化。近幾年的外貿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進 口 額 117.5 130 182 200 210
出 口 額 184.2 238.4 317 444 528.2
順(逆)差額 66.7 108.4 135 244 318.2
2006年主要貿易對象及占阿進出口總額的比例(%):
進口 占阿進口總額比例 出口占阿出口總額比例
法國 20.6% 美國 26.6%
義大利 8.8% 義大利 17%
中國 8% 西班牙 10.5%
【外國投資】2005年阿共吸收國外直接投資40億美元,集中在能源、基礎設施和消費品生產等領域,投資金額最多的國家依次為科威特、西班牙、埃及、美國和法國。2006年1-9月,共吸引外國直接投資38億美元。2005/06年世界經濟論壇報告稱,在世界116個國家中,阿商務投資環境居第88位。
【人民生活】據世界銀行2005年統計,阿貧困人口為700萬。另據阿國家發展與人口統計局數字,2006年阿人口貧困率不到6%。2006年7月,阿政府決定再次增長公職人員(150萬人)工資和退休、殘疾人員(90萬人)補貼,國庫將為此支出1120億第納爾。同年10月,為交通、紡織、電信等領域員工(400萬人)增加了15-20%的工資。同時,國家最低保障工資由10000第納爾增加至12000第納爾。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53%,出生率為19.7%。實行免費醫療制度,看病只交少量掛號費,葯品自行到葯店購買,住院後費用全免。全國有173所醫院,1238個衛生中心、493個診所、59350張病床。各類醫務人員17.7萬人。1997年葯品自給率達33%,進口費用為3.37億美元。1998年,兒童死亡率44‰,平均預期壽命68歲(男子67.5歲,女子70.3歲),在非洲名列第五。
【軍事】阿武裝力量前身為民族解放軍,獨立後改稱阿爾及利亞國家人民軍。實行義務兵役制和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義務兵役制規定,男性公民服役期為18個月。國防部是軍隊最高領導機構。總統任國防部長和三軍統帥。最高安全委員會負責就國家安全問題向總統提出建議。人民軍參謀長為艾哈邁德•撒拉赫•蓋德(Ahmed Salah GAID)少將。全國劃分為6個軍區,下設若干軍分區。裝備主要來自前蘇聯,其餘來自美、英、法、意等國。
人民軍正規部隊13.05萬人。其中陸軍11萬人,海軍7500人,空軍1萬人,國土防空軍3000人。准軍事武裝(包括憲兵、國家安全部隊、共和國衛隊、鄉鎮衛隊及合法防衛組織)18.12萬人。
【文化教育】 阿對6-16歲少年兒童實行9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制定了教育民主化、阿爾及利亞化、阿拉伯語化、重視科學和為了國家發展四項原則。中、小學生教育免費,大學生享受助學金和伙食補貼。2001/2002年度,共有中、小學校22626所,2003/2004學年有中小學生784.2萬人,教師33.1萬人。各類高等院校56所,2002/2003學年在校大學生61.5萬名,教員18544人。主要大學有:阿爾及爾大學、胡阿里•布邁丁科技大學、君士坦丁大學等。阿文盲率為28%,約741.1萬人,其中有463.1萬名婦女。
【新聞出版】 1990年前阿新聞出版由國家壟斷,1990年頒布新的新聞法,實行有條件的新聞自由,一些政黨創立了黨報,也出現了一些獨立地方報刊。2005年,共有報社250家,記者上千人,其中日報46份(阿、法文),主要有《聖戰者報》、《人民報》、《地平線報》、《晚報》、《祖國報》和《自由報》等;主要刊物有《阿爾及利亞時事周刊》和《非洲革命》等。
阿爾及利亞新聞通訊社:官方通訊社,創建於1961年,有工作人員650名,在國內48個省設有分社,在國外設有15個分社,用阿、法、英三種文字發稿,每年發稿20萬條。
阿爾及利亞新聞社:目前唯一的私營通訊社,創建於1999年1月,有記者20餘名,重點提供經濟信息。
阿爾及利亞廣播電台:國營電台,創建於1956年,前身為「戰斗的阿爾及利亞之聲」。有4套節目。
阿爾及利亞電視台:國營電視台,創建於1962年。
【對外關系】 阿奉行獨立、自主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主張尊重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互不幹涉內政、互不使用武力,相互尊重、互利和對話基礎上尋求廣泛合作,外交為經濟建設服務。反對大國強權政治和借口人權干涉別國內政,主張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反對恐怖主義;致力於馬格裡布聯盟建設和地區和平,積極參與阿拉伯事務;促進非洲團結與和平;支持歐盟-地中海合作,謀求發展與西方國家關系。截至2006年底,共與168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在60多個國家設立大使館,外國常駐阿使館80個。

Ⅷ 俄羅斯是否屬於發達國家

俄羅斯不屬於發達國家而是發展中國家。

Ⅸ 一篇我們未來的能源的作文500字

月球傳來希望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耗的迅速增加,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傳統的化石能源面臨著枯竭的危險,據專家們預測,傳統化石燃料至多能維持到本世紀中期。

人類早就千方百計地從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能中尋找新的替代能源。這些能源都很重要,但專家們認為,它們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太陽能的能流密度太低,隨晝夜、晴雨、季節的變化很大,難以成為大規模的工業能源,只能滿足家庭以及一些特殊需要;水能增長的速度跟不上能耗增長速度,並對生態、生物鏈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的資源和利用也各有局限,在未來的能源開發中作用不大;生物能倒是一種可以大規模使用的再生能源,但再生速度也難以趕不能源消耗增長的需要。

於是,人們把目光轉向了核能,首先寄希望於以原子彈所用的裂變物質鈾-235或鈈-239進行裂變發電。許多發達國家的核電發展十分迅速,法國的核電能源都佔了全部能源的百分之七十多。我國核電發展時間不長,核電運行機組裝機容量只佔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的1.59%,累計發電量只佔總發電量的2.3%,國家規劃要加大發展力度,在今後15年間至少每年要批准建設一座大型核電站。但是,用作核裂變發電的燃料畢竟有限,核污染和核安全雖可以做到有效控制,但總是讓人心裡不踏實。上世紀80年代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後,就使不少發達國家核電事業的發展停滯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直到近幾年才有所緩解。

目前,人們正在致力於研究開發可控核聚變發電,其中一個世界性的項目就是「國際熱核反應堆」,歐盟和中國、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等國都先後陸續參與,已經過20多年的努力,現正進入艱巨的攻堅階段。人們對此寄於巨大希望,將它比作「人造太陽」,稱之為「21世紀的人傳給後代的紀念碑」,並力爭在30年到50年之間投入商業化應用。

以這種方式發電目前主要考慮利用從海水中提煉出來的氘和氚作燃料,這種燃料當然十分充足,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氚本身具有放射性,在氚核反應過程中,伴隨核聚變能的產生而產生大量的高能中子,這對核反應裝置產生嚴重的放射性損害,解決這一難題十分困難,因而影響了這一研究開發的進展速度,最好的燃料是氦-3,而地球上的氦-3極為稀缺,估算總量只有幾噸到十幾噸。

正當人們進行艱苦探索之際,從月球岩土樣品的研究中傳來喜訊:這些岩土中含有大量的氦-3。

氦-3成為至寶

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兩個質子和一個中子。與氚相比,它是一種清潔、高效、安全的核聚變發電的燃料。它聚變反應的能量大;聚變反應時主要產生高能質子,不會形成強大的中子輻射,對環境保護更為有利;它本身不僅沒有放射性,而且反應過程中無緩發中子,無裂變物質,衰變余熱小,維修和部件更換更容易,更易於控制,因此受到國際核聚變界的廣泛重視。

月球上的氦-3來自太陽風。太陽風由90%的質子(氫核)、7%的高能粒子(氦核)和少量其他元素的原子核組成,氦-3正是太陽風中的高能粒子。月球上沒有磁場的干擾和大氣層的阻隔,太陽風粒子流能直達月球表面,被月球上的岩土所「吸附」。月球形成已經40多億年,由於流星和微流星的頻繁撞擊,月球上的岩土不斷翻騰、濺射,在縱向和橫向上充分混合,「吸附」了氦-3的岩土也越來越厚。 在月海地區至少有9到10米厚,在月陸地區也有4到5米厚。

月球的直徑有3476公里,表面積有3800萬平方公里,雖然只有地球表面積的十四分之一,大約相當於中國陸地的四倍,但月球被專家們稱為「太陽風粒子收集器」。據測算,月球上的氦-3儲量大約有100萬噸到500萬噸,甚至有人估算有5億噸。在地球上的大氣和天然氣中也有少量的氦-3,在核反應中也會產生氦-3,但整個地球上的儲量與月球上的儲量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它對地球人類充滿了誘惑力。

據專家們測算,如果在10―15平方公里范圍內挖掘並加工深度為3米的月球岩土,就可以提取約1噸的氦-3,足以保證一個功率100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工作1年。每燃燒1公斤氦-3就可產生19兆瓦的能量,足夠供莫斯科市照明用6年多。用美國的太空梭往返運輸,一次可運回20噸液化氦-3,可供美國一年的電力。我國每年大約只需要10噸氦-3,就可以滿足全年能源的需要。按照全球目前的能源需求水平,一年有100噸氦-3就能滿足全世界的消耗,這些氦-3一年用太空梭運輸三五次就夠了。按照這樣的推算,月球上的氦-3可以供地球用上幾千年甚至上萬年。

專家們對在月球上採掘加工氦-3並運回地球發電進行了成本對比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在經濟上完全劃算,因為在發電量相同的情況下,使用月球上的氦-3,其花費只是目前核電站發電成本的10%。如果以目前的石油價格為標准,每噸氦-3價值高達40億到100億美元,這真是月球上的無價之寶。

Ⅹ 俄羅斯是發達國家嗎

不是,俄羅斯屬於發展中國家。

俄羅斯並不是發達國家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基礎太弱

十月革命後,蘇聯在當時沙俄的基礎上建立,當時本身國家基礎很差,沙俄是當時歐洲最窮,最落後的國家,因此,可以說一貧如洗。而且,此後歷經內戰、二戰,國家更是被打成了廢墟,這就使得俄羅斯基礎很差。

(2)經濟結構失衡

發達國家,最基礎的就是居民收入水平和經濟實力,以評判國家發展,居民發展指數。但是俄羅斯雖然很強大,是超級大國,但是卻明顯的頭重腳輕。重工業發達,而輕工業落後,所以百姓生活得不到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很差。

(3)只有軍事發達

俄羅斯軍事實力,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但與此同時,俄羅斯的其他方面並不突出,2004年服務業產值42035 萬億盧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5%;農業人口668.4萬人,僅僅占總就業人口的9.9%。

(10)科威特投資環境擴展閱讀:

根據綜合HDI VH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指數極高的國家;WB HIE世界銀行高收入經濟體;IMF AE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達經濟體;CIA AE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經濟體等標准,全球的發達國家共31個。

全球最大的發達國家是美國,人均GDP最低的五個是斯洛伐克、希臘、捷克、葡萄牙和斯洛維尼亞。其中位於亞洲的有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位於大洋洲的有澳大利亞、紐西蘭。位於歐洲的有英國、愛爾蘭、法國等23個。

閱讀全文

與科威特投資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信基金總經理 瀏覽:753
白領投資攻略 瀏覽:438
境外匯款不到賬 瀏覽:59
期貨財經要聞 瀏覽:954
天齊鋰業貸款利息 瀏覽:750
期貨鐵礦投 瀏覽:749
君弘一戶通怎麼買股票 瀏覽:151
60元理財卡 瀏覽:517
股票不分紅價格也不漲 瀏覽:788
蘇交科股票千股千評 瀏覽:327
期貨從業人員可以炒外匯 瀏覽:893
每日股票直播 瀏覽:701
海聯訊是只什麼股票 瀏覽:639
外匯委託騙局 瀏覽:399
應收賬款融資包括什麼 瀏覽:838
山東藍色經濟區產業投資基金 瀏覽:579
信託pj證券 瀏覽:938
中國銀行香港人民幣匯率今日 瀏覽:944
嘉富誠資金 瀏覽:897
外匯儲蓄現鈔賬戶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