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年,科技領域有哪些投資機遇
2021年呢是個非常好的趨勢,那在科技領域的投資的話,確實是有非常大的一些優勢,比較典型的就是農業的無人機。
它的一些領域的一些廠家或者是公司,那那麼它在這中間所賺取的一些利潤利益和利息的價值也是非常高的。特別是在之前去年2020年的時候,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無人機它還是用到了非常大的一個用途。無人機的一些噴灑農葯消毒,還有發生疫情火災的時候。洪水洪災的時候都可以通過遠程操控無人機去探測前方的一個情況。那麼這些的話都可以用於一些軍事上面的一些裝備啊之類的,所以的話其實它的前景是非常的大。
而且本身無人機的話它就是屬於高新科技裡面的一個領域,那麼如果發育的發展的比較好的話。其實還可以得到當地政府的一些補貼和補助,所以的話其實投機無人機。
這幾個領域的話,前景還有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是非常廣的。那麼對於投資者自身的話,在投資之前的話,一定要先實地去考察一下公司的生產的一些規模或者是否是真實的存在。
2. 中國晶元企業的發展會對其他產業帶來哪些影響
2020年,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中國應對得宜,率先走出疫情陰霾,半導體產業也取得了優於全球的良好表現。未來,隨著新基建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實施落地,中國半導體產業有望取得更大的發展。新形勢下,中國半導體產業應當如何調整在全球產業生態中的定位,助力全球共同發展?記者采訪了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教授魏少軍。
半導體產業為新基建提供重要支撐
記者:今年以來,國家再次強調了新基建的推進和實施,相關建設有望提速。您認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半導體行業的拉動作用有哪些?給半導體企業提供了哪些市場機遇?
魏少軍:信息技術是全球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新基建聚焦數字經濟的基礎建設,包括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等,這些都屬於信息技術產業,即使是特高壓、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項目當中也包含大量信息技術產品的應用。
半導體作為信息技術產業的基礎,為新基建的實施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可以這樣說,新基建是信息技術的延伸和擴展,半導體是支撐新基建的核心關鍵技術與產品。半導體企業是參與國家戰略實施的中堅力量。
新基建的實施給半導體產業提供了重要的市場機會,比如軌道交通、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以前我國半導體企業參與這些市場是較少的,隨著新基建的實施,許多半導體企業也得以參與其中,為企業的發展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
全球半導體產業共享中國市場增長紅利
中國半導體市場的發展將對全球產業有哪些帶動作用?
記者:隨著新基建等的實施,中國半導體市場必將進一步擴大。中國半導體市場的發展將對全球產業有哪些帶動作用?全球半導體企業如何共享中國半導體市場的發展紅利?
魏少軍:中國半導體市場不斷增長是因為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中國經濟不斷增長是因為中國在信息技術,特別是信息基礎設施中的投入上不斷加大。
可以說,中國經濟增長已經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最主要的驅動力,拉動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增長。當然,今年的情況更加特殊一些,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各國經濟都形成沖擊。不過中國應對得很好,率先走出了疫情的沖擊,成為世界經濟中少有的亮點。
根據SIA最新公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同比增長5.2%,銷售額達到2085億美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20年1-6月,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3539億元,同比增長16.1%。
因此,疫情以來,中國市場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所發揮的作用更加突出了。全球半導體企業都可以共享中國半導體市場增長帶來的紅利。如果沒有中美貿易摩擦,國外企業將可以更好地享受中國市場發展帶來的紅利。
中國半導體堅定不移向中高端挺進
記者:在新形勢之下,中國應如何調整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生態中的定位?
魏少軍:中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生態中扮演著三重角色,既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供給者,又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消費者,也是全球半導體技術發展的驅動者。
中國目前已經是重要的消費者,作為供給者我們的實力還偏弱,與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者的角色還不太相適應。至於技術的驅動者角色,我們做得還不夠。
當然這三者是在不斷調整當中,最終會形成一個合理的定位。
在過去幾十年當中,中國半導體產業不斷發展進步。以前中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生態中只能實現補差補足,目前已經可以在中低端領域實現供給,在個別領域可以向高端前進。
未來,中國半導體產業要堅定不移地向著中高端挺進,這是毫無疑問的。
技術創新和產業投資雙輪驅動
記者:2020年既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又是「十四五」規劃的編制之年。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您有哪些建議?
魏少軍:2020年可以說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時點,是時候讓我們認真總結一下這些年來中國半導體的發展情況。這對「十四五」規劃,乃至未來10年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我認為,第一,我們應當以2008年為基點,對2008年之前和之後兩個時期進行一個對比總結。過去12年,中國半導體產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從2008年開始,我國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助力中國半導體取得今天的成績。
第二,在全面總結的基礎上,要認真分析中國半導體產業當前面臨的形勢。美國對華為以及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限制,使很多人對當前的形勢出現了誤判。有的認為我們形勢大好,有的認為我們什麼都不行。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對產業形勢有一個客觀的認識,才有利於下一階段的發展策略的制定。
第三,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並沒有脫離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徵,即創新驅動。未來中國半導體仍然需要國家在科技創新上有足夠的投入。從產業發展層面上看,無論是各地成立的產業投資基金還是科創板,已經使中國半導體產業投資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條件。但是,在科技研發層面上,中國的投入還不夠。中國半導體企業的整體實力與國際巨頭相比仍然偏弱,企業發展過程中在研發投入上仍然不足,這需要政府增加在科技研發上的投入,特別是對未來10~15年的科技發展,應當給予更高的重視。同時,科研投入資金需要保持穩定性、持續性和高強度。如果這個時候沒能跟上,未來的發展可能會受到更大制約。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需要技術創新和產業投資兩方面的雙輪驅動,而且是要平衡的驅動。
第四,避免一哄而上,走極端。當前各地不顧實際大幹快上集成電路項目的情況屢見不鮮,科創板某種程度上變成了「瘋狂板」。中國半導體產業只有通過創新的內涵式發展才能真正意義地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未來,還是要沉下心來回歸產業本質,認認真真地埋頭苦幹。
3. 摩爾定律即將失效,中國晶元業應該如何應對
摩爾定律失效對中國晶元業就是天大的好消息,是台積電、三星最不願意麵對的局面!在晶元製程競爭的賽道上,台積電、三星等巨頭已經把中國選手甩開了四五圈,摩爾定律失效意味著台積電和三星被迫停下奔跑的腳步,然後眼睜睜看著中國晶元製造企業追上來。
現在好了,摩爾定律如果失效,台積電、三星利用代際差碾壓國內晶元製造企業的競爭策略將失效,一旦中芯國際獲得和巨頭們並跑的機會,就可能搶到華為、蘋果的晶元訂單,經營進入良性循環。屆時,晶元代工領域將由現在的兩強爭霸,變為群雄紛爭,一舉扭轉國產晶元的被動局面。
受物理規律限制,在沒有找到新材料的前提下,摩爾定律將很快失效。讓我們拭目以待。
4. 全球晶元仍然大缺貨,晶圓產能持續擴張帶來哪些機會
其實就是和別人達成一些友好的貿易,然後我們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共享發展,都是可以促進我們國家的進步,有積極作用。
5. 現在,中國的晶元行業發展怎麼樣了
當前,我國晶元行業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到2020年,國產晶元自給率要達到50%;工信部提出的「十三五」目標中,到2020年,集成電路行業年均增速超過20%。
晶元的發展是新時期互聯網相關行業發展的主要技術支撐,對技術實力要求較高,高端晶元領域我國的海外依存度較高。但是在我國製造業發展的推動下,國內晶元代工企業發展迅速。據前瞻《2018-2023年中國晶元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晶元代工企業總體市場佔有率達到80%。
5G新時期的到來,中國以華為、中興等為代表的設備製造商和以移動、聯通、電信為代表的移動通信運營商的積極推動,使得我國5G發展位於全球領先地位,華為企業5G晶元的研發的商用化的推廣,讓中國有機會在高端晶元生產企業搶佔一席之地,實現行業發展的突破。
6. 晶元、數字貨幣紛紛漲價、走強,哪些個股受益
我個人覺得主要是涉及光伏和科技的個股。
我們知道目前晶元的問題可以說是整個產業鏈和全球性的問題,馬上就要進入5G時代了,在5G時代以後,晶元的作用可能會更加突出,這個時候晶元和數字貨幣將會直接影響到很多行業的發展,也會影響到這些行業的股票波動。
晶元和數字貨幣紛紛漲價。
這個問題非常普遍,因為晶元的問題其實已經持續了一年多,在這一年多期間,全球范圍出現了晶元短缺的狀況,這就直接導致很多晶元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包括很多中低端晶元,中端晶元的價格已經漲了50%以上,而高端晶元的價格甚至上漲了100%以上。
數字貨幣是同樣的道理,因為目前數字貨幣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方向,很多地區特別看好數字貨幣的發展。
7. 有人說「不惜一切代價發展晶元產業」是危險的,為什麼會危險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清華大學CIDEG主辦的2018學術年會上表示,「不惜一切代價發展晶元產業」是危險的。
最後,他呼籲,「我們作為一個研究者應該冷靜、科學、客觀的觀察,去找到問題的根本,提出確實有利於我們這個國家、有利於世界經濟發展的一些正確的對應策略。」
8. 全球的晶元短缺,中國到底有沒有機會
全球的晶元短缺,中國的自主晶元機會是否來了呢?可以肯定,機會肯定是有的,但至於我國的相關廠商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那就難說,畢竟晶元是需要技術的,它並不是靠經驗累積就能夠成功的,而是需要關鍵性的技術與方案突破,一旦突破了難關,那就真的是另外一片天地了,說句實話,個人對於國內的自主晶元時代的到來還是持樂觀態度的,畢竟在許多行業,我們都是從無到有,從零到尖端,只要國內的自主品牌刻苦鑽研,積極的探索晶元之路,未來的它們一定能夠成功,當然,其中的困難也是不容忽視的。
國產晶元的發展機遇已經到來,但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不管最終能否成功,留給我們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成功。
9. 十年後哪家公司會成為中國晶元製造業的龍頭
晶元行業是一個產業,而不是某一個企業,這裡面所涉及的上下游企業比較多,有半導體材料,晶元設備,晶元設計、晶元製造、晶元產品封測等多個環節。這裡面任何一個環節對技術的要求都非常高,而且很復雜,單憑一個企業不可能完成晶元所有程序的製造。
所以具體10年之後,哪些晶元企業有機會成為我國晶元行業的龍頭,不應該從某個企業獨立去分析,而是要從多個環節中當中的優秀企業去分析。我們就按照晶元製造的上下游從上到下來分析一下哪些企業有這樣的潛力。
1、晶元設計代表企業:華為海思和紫光集團。
處理器代表企業:華為海思。
以上是目前晶元行業當中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也是未來10年之內我國在晶元行業里最具潛力的企業。但是晶元行業的發展不是固定不變的,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很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更加先進的企業出來。不管怎麼樣,我們希望我國的晶元發展越來越好,能夠誕生越來越多的優秀晶元企業,這樣才能突破一些國家的封鎖,真正做到獨立自主。
10. 晶元概念股票龍頭股有哪些 晶元上市公司
1、中穎電子:在家電主控晶元、鋰電管理晶元和AMOLED顯屏驅動晶元方專面技術積累深厚屬:AMOLED顯示驅動晶元是國內唯一取得了量產的供應商;家電類晶元產品是國內許多一線品牌大廠的主要供應商。
2、上海貝嶺:主營集成電路晶元的設計和產品應用開發。
3、東軟載波:國內領先的多種通信晶元製造商和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擁有窄帶載波、寬頻載波和無線晶元技術及相關產品的企業。
公司打造「晶元、軟體、終端、系統、信息服務」全產業鏈布局,在集成電路設計、智能電網、能源管理、智能家居、信息安全等領域已形成完整的產品線。
4、士蘭微: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IDM廠商,在功率器件、模擬電路、感測器等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入股安路科技,快速切入高端晶元市場。
5、曉程科技:主要致力於電力線載波晶元等系列集成電路產品的設計、開發,並銷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電路與電能表等產品,為用戶提供相關技術服務和完整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