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私募基金如何選擇
據好買統計,目前我國管理5隻以上陽光私募產品(不包括成立時間未滿3個月的產品)的公司共有14家。其中,星石、朱雀、淡水泉、金中和、遠策、睿信、塔晶7家公司的產品業績一致性較高。而另外7家公司產品的一致性較低,包括雲南信託、武當、從容、尚雅、新價值、證大、民森。
在業績一致性較高的7家公司中,大多數基金對新成立的產品均採用復制策略。比如星石的江暉一直明確表示,自己的產品採用完全復制的策略,目前星石旗下已有20隻產品,投資者投資任何一隻產品並不會產生實質性的區別。也有公司如朱雀,雖有李華輪、張延鵬、梁躍軍、陳秋冬、王歡五位基金經理,但對公司品牌尤其注重,強調團隊合作。公司投決會每季度根據宏觀經濟結合市場情況制定基金的股票投資倉位和各行業的配置比例,基金經理僅能在公司統一決定倉位及股票池之後自主選擇具體行業及個股,浮動許可權不大,因此旗下10隻產品的具有相似的凈值路線。
對於產品業績一致性不高的7家公司來說,業績的分化原因則各有各的不同。雲南信託和證大,雖然基金業績整體有一定分化,但是同一個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業績則一致性較高。比如雲南信託三位基金經理分別管理著的中國龍和中國龍穩健(趙凱)、中國龍價值(馬宏)、中國龍精選和增長(王慶華)系列。也有一些公司,同一基金經理管理了不同風格系列的產品,比如從容呂俊管理的3個系列,以成長系列最激進、優勢系列居次、穩健系列則比較保守,而任何一個系列的幾只基金卻是完全復制。還有一類則同時受基金經理和基金風格的影響。比如,在新價值很難找到業績相似的兩只基金,由唐雪來管理的新價值1較為穩健,注重對下跌的控制;由黃雲軒管理的新價值3業績與大盤走勢較為一致;而羅偉廣有不同的風險收益特徵的產品,去年的冠軍新價值2風格激進,而新價值5則明顯更加註重對風險的控制,今年1月,在大盤下跌12.37%的情況下,新價值5僅下跌0.46%(截止2月1日)。武當、尚雅、民森旗下的基金,業績呈現出差異,主要是因為建倉期的不同,影響到倉位和個股選擇。尤其是對於一些策略靈活的基金,建倉期的不同對業績的差異影響更甚,比如同為石波管理的尚雅1和尚雅4,前者成立於07年牛市高點,後者成立於08年初熊市半腰,近1年回報相差達46.09%(截止1月8日)。
因此,投資者在選擇私募基金的時候,不僅要選擇基金公司,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考察同一基金公司旗下產品業績的一致性。如果一致性不高,則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如果是因基金經理不同造成,可以觀察每個基金經理的風格,找出符合自己偏好的產品。如果基金經理相同,一方面要考慮是否是因為建倉時間等外部因素造成業績的差異,另一方面,可觀察基金是否有存在不同的投資風格或投資主題。投資風格或可從基金名稱上看出端倪,而投資主題則可藉助產品說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基金經理沒有私募歷史業績,則需慎重考慮,給予至少半年的觀察期,僅憑基金經理在公募、券商期間有優秀的歷史業績,並不能完全說明他/她能在私募這樣一個追求絕對收益,操作思路和空間都完全不同的行業中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