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有金融類和非金融類,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給的是總體的還是非金融的
直接投資是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金融項目名下的。
㈡ 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是什麼概念
比如實業投資,房地產等
㈢ 金融項目的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的區別
A.區別:1. 含義不同.兩者的定義有區別2. 主要投資渠道不同.證券投資是投資證券市場,而直接投資是投資實體經濟3. 所用的工具不同. 證券投資使用的是虛擬的錢,而直接投資需要你拿現金來支付。
B.直接投資是指投資者將貨幣資金直接投入投資項目,形成實物資產或者購買現有企業的投資,通過直接投資,投資者便可以擁有全部或一定數量的企業資產及經營的所有權,直接進行或參與投資的經驗管理。直接投資包括對現金、廠房、機械設備、交通工具、通訊、土地或土地使用權等各種有形資產的投資和對專利、商標、咨詢服務等無形資產的投資。其主要形式有:(1)投資者開辦獨資企業,直接開店等,並獨自經營;(2)與當地企業合作開辦合資企業或合作企業,從而取得各種直接經營企業的權利,並派人員進行管理或參與管理;(3)投資者參加資本,不參與經營,必要時可派人員任顧問或指導『(4)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買入現有企業一定數量的股票,通過股權獲得全部或相當部分的經營權,從而達到收買該企業的目的。
C.證券投資屬於間接投資,是指投資者以其資本購買公司債券、金融債券或公司股票等,各種有價證券,以預期獲取一定收益的投資,由於其投資形式主要是購買各種各樣的有價證券,因此也被稱為證券投資。與直接投資相比,間接投資的投資者除股票投資外,一般只享有定期獲得一定收益的權利,而無權干預被投資對象對這部分投資的具體運用及其經營管理決策;間接投資的資本運用比較靈活,可以隨時調用或轉賣,更換其他資產,謀求更大的收益;可以減少因政治經濟形勢變化而承擔的投資損失的風險;也可以作為中央銀行為平衡銀根松緊而採取公開市場業務時收買或拋售的籌碼。
㈣ 國際直接投資與國際金融投資的區別
直接投資(FDI)是指以各種混業、合資、獨資等形式直接進入他國進行生產的貿易活動。
間接投資(FII)是指以購買他國金融證券(如股票、債券、衍生金融工具)等對別國涉及的投資行為。
哪裡有能帶來足夠的利潤的投資機會,資本就有向哪裡流動的趨勢,當這樣的機會出現在海外時,國際投資的發生就順理成章。像國內投資分為直接和間接一樣,國際直接投資也有這樣的分法:把錢交給別人使用然後拿利息的間接投資,自己管理資本、自己控制項目運作以賺取利潤的直接投資。
逐利的本性決定了資本擴張的必然。在自由競爭時期,資本主義擴張的主要手段是「商品輸出」,但作為掠奪資源輸出商品之輔助的對外投資也是新興資產階級熱衷的活動。它可以追溯到18世紀時期東印度公司、哈德遜灣公司等為進行掠奪性貿易而在殖民地進行的各種投資活動。到了壟斷資本主義時期,「過剩資本」的大量出現使得國際投資(尤其是以借貸為主的間接投資活動)大張旗鼓地展開,並把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帶到文明世界的每個角落。
二戰後,這種產業資本的跨國流動得到了更迅猛的發展,並表現出與傳統的資本流動迥然不同的特點。首先,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直接投資對國外企業控制權的要求。直接投資既全部或部分的擁有國外企業,又直接或間接的經營國外企業。而間接投資則很少涉及到這一問題。第二,從資本移動的形式上看,直接投資不只是單純貨幣形態的資本轉移,而是貨幣資本、技術設備、經營管理知識和經驗等經驗資源在國際間的一攬子轉移。第三,直接投資具有實體性,它一般通過投資主體在國外創設獨資、合資、合作等生產經營性企業得以實現;而間接投資則通過投資主體購買有價證券或發放貸款等方式進行,投資者按期收取股息、利息,或通過買賣有價證券賺取差價,其投資具有虛擬性。最後,由於直接投資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其投資回報與投資項目的生命周期、企業經營狀況密切相關,通常周期較長,風險較大;而間接投資則更具流動性,風險也相對要小。
傳統的資本流動理論對這種日益流行的海外直接投資也越來越沒有解釋力。直接投資並不絕對的取決於東道國的利率水平,而且很多情況下東道國的利率並不高於母國利率。海默是最早注意到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之不同的西方學者,並開創性地提出了大型跨國企業之所以熱衷於海外直接投資乃其擁有東道國企業無法比擬的壟斷優勢,通過對外直接投資,他們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些壟斷優勢,實現利潤最大化。英國學者伯克雷和凱森從內部化的角度解釋了這種直接投資行為,他們認為,海外直接投資是跨國公司為克服海外市場的不完全性(由於政府管制、信息缺失和不對稱、壟斷的市場結構等造成)而進行的內部化行為。鄧寧的折衷理論是有關FDI理論的集大成者,他認為FDI的進行取決於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以及區位優勢三方面因素。
㈤ 對外直接投資統計為什麼要分金融類和非金融類
金融類投資指的是境內投資者直接向境外金融企業的投資,非金融類投資指的是境內投資者向境外非金融類企業的投資。金融類投資包括貨幣金融服務業(原銀行業)、保險業、資本市場服務(證券業)和其他金融類四個項目。
商務部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是國家提出走出去戰略後,從2003年開始統計。根據商務部修訂出台《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對外投資將實行「備案為主、核准為輔」的管理模式,國內企業在境外投資開辦除金融企業之外的企業事項,涉及敏感國家和地區、敏感行業的,由商務部核准;其他情形的,中央管理企業報商務部備案,地方企業報省級政府備案。
而金融企業的監管主體並不是商務部,而是金融監管部門(人民銀行、銀監局、外匯局)。
所以分開統計。
㈥ 直接投資與實物投資是什麼關系 間接投資與金融投資是什麼關系 求教大神
實物投資也是直接投資,通過資金運用於購置機器設備,廠房,原材料等固定資產或流動資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直接增加社會資產存量和物質財富。
金融投資也叫間接投資,通過各種金融資產(如存款或者有價證券等)獲得其增值收益,不直接增加社會資產存量和物質財富。
投資數據:商務部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前11個月,我國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625.3億美元,同比增長25%,較前十月25.8%的增速有所放緩。
(6)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擴展閱讀:
評估:
1、實物投資原則上都要評估,但屬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評估;
(1) 系統內整建制投入的,對其資產價值的確定憑審計部門審計後的所有者權益值,並經全體股東一致同意;
(2) 國有控股集團公司之間下屬企業整建制投入的;
(3) 屬於一個系統內的國有、集體資產。
2、投資的實物可以在外省市,但企業設立後須辦理股權和權證變更手續,其中貨幣出資最低不低於注冊資本的10%。凡有以實物投資的,一律核發半年有效期的營業執照,待股權和權證正式變更後,再變更營業執照。
㈦ 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含義
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指的是境內投資者向境外非金融類企業的投資。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指的是境內投資者直接向境外金融企業的投資。
1、統計口徑上,非金融類企業投資包含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但是金融類企業的債權投資是其主要的經營性業務,不計入實際投資額度。
2、在國內非金融企業投資由商務部主管,金融類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由外匯局監管。兩個部門在具體實施監管和進行信息統計時操作手法並不完全一樣。因此,人們傾向於將兩個類型的企業分開談論。
(7)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擴展閱讀:
分類:
非金融資產按是否具有物質形態劃分為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按產生的方式或過程可劃分為生產資產和非生產資產。
在非金融資產中,「 生產資產」由固定資產、存貨和珍貴物品組成。「非生產資產」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資源資產,即有形非生產資產,由土地資產、水資源資產、地下資產和非培育生物資產組成;另一類是無形非生產資產,如專利權、租約和其他可轉讓合同、購買的商譽等。
由於我國目前在資產負債核算中所面臨的資料來源和技術條件的限制,我們僅將非金融資產簡單地劃分為固定資產、存貨和其他非金融資產]三類。
其他非金融資產 指固定資產、存貨以外的生產性、非生產性有形非金融資產和無形資產。如具有儲藏價值的珍貴物品,土地、地下資源、非培育生物資源、水資源等有形資源資產,礦藏勘探、計算機軟體、文學藝術原作、專利權、版權、商標權、商譽等。
㈧ 什麼是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
非金融投資包括:航空、石化、汽車、電力、電子、醫葯、工業、等。
金融投資包括:銀行、基金、證券、保險、信託、權證、黃金投資等都屬於金融投資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