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述投資風險分散化決策及其方法
分散決策有點類似於頭腦風暴法,每個參與人可以依據自己的立場與了解的知版識,提出自己的決權策。 但是,最後大家的結果會有很大差異,需要反復協調,成本較高。 優點:可以發揮創新性,不為權威力量左右。可以發現新問題、新方法。 缺點:不能有效掌握及時性原則,成本較高,溝通不易。
供應鏈協調本身就是以集中決策為標桿,協調情況下也難以超越集中決策。分散決策優於集中決策是有一定條件的,比如市場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消費者需求差異性明顯等,在這些情況下,分散決策本身就優於集中決策。對供應鏈協調策略的研究本身就是針對特定的假設,而進行的策略設計。
『貳』 、集中投資與分散投資的關系
股票投資分為集中投資和分散投資兩種形式。集中投資策略的具體涵義:選擇少數幾種可以在長期拉據戰中產生高於平均收益的股票,將大部分資本集中在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堅持持股,穩中求勝。簡言之,集中持股,長期持有。分散投資也稱為組合投資,是指同時投資在不同的資產類型或不同的證券上。分散投資引入了對風險和收益對等原則的一個重要的改變,分散投資相對單一證券投資的一個重要的好處就是,分散投資可以在不降低收益的同時降低風險。
分散投資,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是再熟悉不過。我們可以用一個通俗的比喻來定義:「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句話簡要而精確地捕捉住了分散投資的特性。實行分散投資的意義就在於降低股票投資風險,保證投資者收益的穩定性。因為一旦一種證券不景氣時另一種證券的收益可能會上升,這樣各種證券的收益和風險在相互抵消後,仍然能獲得較好的投資收益。
一些行為金融投資者則在捕捉到市場價格被錯誤定價的股票後,率先集中資金進行集中投資,贏取更大的收益。對被錯誤定價股票的選擇主要是通過盡力獲取相對於市場來說要超前的優勢信息,尤其是未公開的信息,通過對行業、產業以及政策、法規、相關事件等多種因素的分析、權衡與判斷,綜合各種信息來形成自己的獨特信息優勢,同時利用較其他投資者更加有效的模型來處理信息,這些模型也並非是越復雜就越好,關鍵是實用和有效。
還有一點,在巴菲特投資策略裡面寫道,巴菲特認為,如果一家公司經營有方管理者智慧超群它的內在價值將會逐步顯示在它的股票價值上。其企業原則是:這家企業應當簡單易懂;具有持之以恆的運作歷史,並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管理原則是:管理層應當理智,管理層對股民應當忠誠,並拒絕機構的跟風作法;財務原則是:注重權益回報而不是每股收益,計算股東收益,尋求高利潤的公司,公司每保留1美元要確保創立1美元的市值;市場原則是:企業估值如何,企業是否會被大打折扣以便低值買進。
『叄』 分散投資該怎麼去分散
簡而言之,分散原則,需要做到投資收益的階梯化,先將收益分成中高低三個檔後,在每個檔的平台上選取幾家,在結合流動性等其他考量因素後,最終選取2-3個平台投資。一般建議投資平台數量在5-10個之間。
分散投資的策略,除了考慮自己的風險偏好外,還有幾個維度也可以考慮。網上有人將自己的分散投資概括為分散投資=資金分散+地域分散+回款時間分散,即做好分散投資不僅僅是考慮資金的分散,也要考慮所投平台的地域分散以及所投標的回款周期分散。
1、資金分散。這個前面所講的就是這一類,這里不多說。一定要記得分散平台的前提是這些平台都是已經入選自己的備選平台了,不是說看見一個平台就去投。
2、地域分散。這是因為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政策性風險,另外也是部分地區出現問題平台比較多,所以,在投資過程中,盡量避免過於集中在一些區域,以預防相關政策風險帶來的虧損。
3、回款時間分散。這個是考慮到資金的靈活度問題。網貸平台有不同期限的投資標,結合自己的資金情況合理安排,長短期搭配,盡量讓自己在每一個月都有比較平均的回款量,保證有一定的周轉靈活,不至於用錢的時候,沒有投資到期。
雖然分散投資能在一定上降低你投資的風險,但是風險的控制不是在於你有多少個籃子,而是在於你挑選了怎麼樣的籃子。所以,在分散投資前,對平台要精挑細選,在投資的過程中用心去感受平台,用心去記錄,這才是重點。不然,盲目的分散投資不但沒幫助你規避風險,反而將自己推進了密集地雷區。
『肆』 證券投資的一般策略:靈活調整法、分散化投資法、期限分離法、證券調整法。麻煩指教各自含義。
1、證券調換法是指當市場處於暫時性不均衡而使不同證券產生相對的收益方面的優勢時,用相對劣勢的證券調換相對優勢的證券可以套取無風險的收益。
2、分散化投資法是將資金同時投資於不同類型證券和不同領域公司股票的行為。
3、靈活調整法是對產品工件按標准制定出時間定額後再做適當的調整。
4、期限分離法是將全部投資資金集中投資於短期證券或長期證券的投資方法屬於什麼投資法。
『伍』 分散投資應該注意什麼
1、不要為了分散而分散。
如果沒有真心認可的平台,有必要的時候甚至回要接受適當站崗,或者把資答金安排到收益較低的短期標中。
2、分散也要避免關聯性。
既然採用了分散策略,盡量不要選擇關聯性高的不同平台,比如市場區域相同、業務類型相似、關聯關系等。
3、平常要觀察一些備用平台。
既然選擇了「分散投資」策略,那麼平時觀察就要預留一兩個「備胎」,總不能對一個已經投資平台沒信心就全轉到另一個已投資平台,那不就違背了「分散」初衷了么。
4、注重平台內部的風險分散安排。
除了不同平台之間的風險分散,也要注重平台內的類別與期限分散。現在大一些的平台的都有不同的產品系列,通過不同底層資產來分散風險。另外,也要注意長短期合理分配,兼顧投資收益性與開支提現需求。
『陸』 格雷厄姆的投資原則之分散投資是怎麼回事
在投資有一個很著名的話,叫做「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也正是說明需要通過多渠道多方面的投資來分散風險。我們主要的投資方式有股票、基金、債券,首先你需要看自己是屬於風險的偏好者還是風險的規避者,即你能承受多大的風險,然後從中設置您的投資比例。眾所周知,股票是風險最大的,然後是基金,到債券。如果你對股票市場較為熟悉的話,可以將一部分資金用來購買股票獲取經濟增長的收益。然後剩下的較大部分錢,用來投資一些風險較少有一定收益的理財產品,如基金。不過基金也有分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貨幣型的。如果是為了保值的話建議買債券型或者貨幣型,比銀行存款利率高,並且風險較小。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先購買一些風險較大的產品,如股票、股票型基金等,從中獲取經濟增長收益。並且同時,購買一些風險較小的產品,以免市場出現問題影響到您的資金總額。
『柒』 分散投資的原則是什麼
投資有風險,分散投資,分散風險,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理財常識。但是,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分散投資呢?分散投資並非是盲目地購買十幾、二十個理財產品,這樣不僅會讓你忙裡眼花繚亂,精疲力盡,還會讓你在混亂之中忽略投資風險,反而會加重投資損失。
對於分散投資這個問題,投資者要真正學會分散投資,抓住三點理財原則就行。
一、選擇相對集中的投資方式。
投資者應當選擇相對集中的投資方式,根據自己的資金情況選擇3-5個投資方式。這樣一來,不僅能降低投資組合的管理難度,還能將更多的精力集中於那幾個投資方式,再進行長期投資,一定能獲得較高的收益。
二、過高收益的投資,盡量別碰。
分散投資,並不是都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對那些過高收益的投資,盡量別碰。穩健型投資者可以中低風險的進行組合投資,能有效分散風險。這種投資策略,是一種穩健型投資策略。
三、投資應量力而行。
投資應量力而行,有多少財力就進行多少投資,不可借錢投資,甚至貸款投資,存在賭博心理。每位投資者在選擇每一種投資方式時,應該先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所了解,然後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選擇投資方式,比如你懂房地產投資,你就可以選購一些與房地產有關的理財產品,量力而行。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_S8e-KhZVQg_-Qn1whDAR6ppa595M_
『捌』 分散投資怎麼分散才合理
前一陣日子,筆者有幸參加了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莫頓教授的一場關於金融投資的演講。在演講中,莫頓教授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概念:多元分散。我感到這個概念對很多讀者應該有不少價值,因此決定在這里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筆者註:羅伯特·莫頓(Robert Merton)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商學院金融學教授。1970年代,莫頓與布萊克(Fischer Black)和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共同發明了金融期權數學模型,並因此與斯科爾斯共同獲得了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多元分散,是金融投資中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即使是一個沒有上過大學,或者沒有讀過任何金融書籍的門外漢,都知道「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因此當我們提到「多元分散」時,很多讀者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個道理誰都懂啊。能不能講點新鮮的?
但是近年來,對於「多元分散」的投資理念,也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比如有一些觀點認為,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投資者應該「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並且把那個籃子看好」。這種「集中投資」的觀念,得到不少人的贊同。在筆者和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金融副教授李楠的對話中,我們專門講到過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請網路搜索:「伍治堅+李楠」)。
對於擁有特定的行業信息和知識的家族或者管理層,「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說法有一定道理。
假設某家族企業的創始人和管理層,在某一個行業耕耘多年,對該行業的方方面面都十分了解,比常人有更大的信息優勢。那麼這些人把自己絕大部分身家都投在該行業或者自己控制的家族企業中,獲得比市場平均回報更好的投資回報,的確無可厚非。事實上,有不少美國著名的家族企業(比如經營沃爾瑪的沃頓家族),確實就是這么做的。
但在莫頓教授看來,即使是這些有能力在自己行業獲得超額回報的投資者,他們也能通過多元分散來提高自己投資組合的回報,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當然,對於廣大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就更需要通過多元分散的方法來管理自己的投資組合了。
下面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莫頓教授的分析邏輯。這其中涉及到一些數學和金融知識。考慮到我的很多讀者並非來自金融專業,因此我會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大家理解這其中的道理。
首先我們假設某個投資者有能力獲得阿爾法,即超過市場平均回報的超額回報。
你可以這么想:假設給定一定的風險(比如每年15%的波動率),市場可以給予我們平均每年10%的回報。但是某投資者自己可以獲得平均每年13%的回報。那麼這個額外的3%,就是他自己的能力帶來的超額回報(阿爾法)。
在大多數人看來,由於自己有「阿爾法」,因此應該最大化的利用自己的「投資優勢」,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自己最熟悉的籃子里。由於這是一個自己最熟悉的籃子,如果不出大的意外,他們確實能夠獲得比市場平均回報更好的超額回報。
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如果該投資者把自己的投資標的,和市場投資組合結合起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上圖顯示的是美國S&P 500股票指數在過去一年的變化歷史。在特朗普獲勝後,美國股市不光沒有下跌,反而持續走高。從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到現在為止(截至2017年10月底),美國股市上漲了20%左右。
也就是說,即使你獲得了確切的,沒有其他人知道的「內幕消息」,你也未必能夠獲得投資回報,甚至還可能虧很多錢。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未來的不可預測性。
多元分散,是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最好的投資策略之一。值得廣大讀者思考和學習。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玖』 分散證券投資風險的策略
投資風險分很多種,主要是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包內括利率風險和通脹風險等容這種對所有投資品種都會產生影響而不可避免的風險。而非系統風險就是只對一部風投資品種產生影響,如政策風險、管理風險、財務風險、行業風險等等。
在分散風險的時候值得注意的市系統風險是不能降低的風險,主要需要規避的是非系統風險,如財務風險和管理風險主要是某個公司的風險,只要分散投資幾家公司就可以了,而行業風險是對於相同行業會有一些相同的行業風險,這個就需要分散投資到不同的行業中來進行規避。所以要分散風險最好是將投資分散到各行業的不同公司。
『拾』 基金投資四種具體交易策略
1、固定比例投資策略。即將一筆資金按固定的比例分散投資於不同種類的基金上。當某類基金因凈值變動而使投資比例發生變化時,就賣出或買進這種基金,從而保證投資比例能夠維持原有的固定比例。這樣不僅可以分散投資成本,抵禦投資風險,還能見好就收,不至於因某隻基金錶現欠佳或過度奢望價格會進一步上升而使到手的收益成為泡影,或使投資額大幅度上升。
2、適時進出投資策略。即投資者完全依據市場行情的變化來買賣基金。通常,採用這種方法的投資人,大多是具有一定投資經驗,對市場行情變化較有把握,且投資的風險承擔能力也較高的投資者。畢竟,要准確地預測股市每一波的高低點並不容易,就算已經掌握了市場趨勢,也要耐得住短期市場可能會有的起伏。
3、順勢操作投資策略。又稱「更換操作」策略。這種策略是基於以下假定之上的:每種基金的價格都有升有降,並隨市場狀況而變化。投資者在市場上應順勢追逐強勢基金,拋掉業績表現不佳的弱勢基金。這種策略在多頭市場上比較管用,在空頭市場上不一定行得通。
4、定期定額購入策略。就是不論行情如何,每月(或定期)投資固定的金額於固定的基金上。當市場上漲,基金的凈值高,買到的單位數較少;當市場下跌,基金的凈值低,買到的單位數較多。如此長期下來,所購買基金單位的平均成本將較平均市價為低,即所謂的平均成本法。平均成本法的功能之所以能夠發揮,主要是因為當股市下跌時,投資人亦被動地去投資購買了較多的單位數。只要投資者相信股市長期的表現應該是上升趨勢,在股市低檔時買進的低成本股票,一定會帶來豐厚的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