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您看到合並財務報表那章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哈,問題一沒得疑問哈,說說問題二版為什麼是加權,其實中間合並了兩步。首先,第一年末有70件商品未對外銷售,在第二年的時候,為了計算方便,可以先假設這70件商品全部對外銷售,第二年末的期末存貨假定全為當年購進的內部存貨。雖然乙公司不是甲公司子公司,但是甲公司可以類比編制合並報表抵消分錄的方法對乙公司的凈利潤進行調整哈。
首先,調整期初未分配利潤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70×(7-6)=70
貸:營業成本 70
上面這筆分錄是假設這70件商品在本期全部對外銷售。
其次,期末內部存貨還有40件,抵消該內部存貨所包含的未實現銷售損益
借:營業收入 7*40=280
貸:營業成本6*40=240
存貨 (7-6)*40 =40
綜上,甲公司對該部分內部交易應該調整的凈利潤=-(-70)+(-280)-(-240)=70-280+240=30萬元,亦即=70×(7-6)-40*(7-6)=30*(7-6),問題二採用了簡便演算法哈。
大致原理就是這樣的哈,詳細內容可以參見一下合並財務報表關於內部交易抵消的做法。
⑵ 公司對外進行投資,工商局要求出具一份我司與被投資企業之間目前的關系說明函,請問怎麼寫
包含子公司和其他公司m這里存在一個集團和集團公司概念的問題4集團,是個組織,涵蓋下屬子公司的,而集團公司即集團母公司僅僅是個公司全資、控股、或參股都算對外投資
⑶ 企業所得稅年度關聯企業申報表中「對外投資情況表」「對外支付款項情況表」「關聯交易匯總表二」如何填寫
對外投資情況表(表八):
一、 本表適用於持有外國(地區)企業股份的中國居民企業填報。
二、「被投資外國企業基本信息」:填報企業所投資的外國企業的基本信息,如企業投資多個外國企業的,應分別填報。其中,「對人民幣匯率」填報年度12月31日的記帳本位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
三、「被投資外國企業總股份信息」和「企業持有被投資外國企業股份信息」:填報外國企業全部股份數量和企業持有的股份數量,按照有表決權的普通股、無表決權的普通股、優先股以及其他類似股份的權益性資本等分類、分時間段填報。
四、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成立的企業,參照適用本表所稱的「外國企業」。
對外支付款項情況表(表九):
一、「本年度向境外支付款項金額」:填報本年度向境外實際支付款項的金額,包括未支付但已列入本年度成本費用的金額。
二、「是否享受稅收協定優惠」:填報「是」或「否」。
三、「已扣繳企業所得稅金額」:填報該項支付金額所對應的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扣繳金額,不屬於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扣繳范圍的,填報「不適用」。
四、「股息、紅利」:填報向權益性投資方支付的投資收益。
五、「利息」:填報向債權性投資方支付的投資收益。
六、「租金」:填報因取得固定資產等有形資產的使用權而向出租方支付的費用。
七、「特許權使用費」:填報支付的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等的使用費。
八、「財產轉讓支出」:填報因取得各種財產所有權而支付的款項。
九、「傭金」:填報向居間介紹貨物購銷成交的第三方支付的費用,包括傭金、手續費、回扣等。
十、「設計費」:填報委託受託方進行建築、工程、系統、軟體等項目設計而支付的費用。
十一、「咨詢費」:填報接受咨詢服務而支付的費用。
十二、「培訓費」:填報接受業務技能、專業知識、系統操作、設備操作等培訓而支付的費用。
十三、「管理服務費」:填報接受各種管理服務而支付的費用。
十四、「承包工程款」:填報接受承包裝配、勘探等工程作業或有關工程項目勞務而支付的款項。
十五、「建築安裝款」:填報接受建築、安裝等項目的勞務而支付的款項。
十六、「文體演出款」填報向境外演出團體或個人支付的境內文藝、體育等表演的款項。
十七、「認證檢測費」:填報接受有關資質、證書、產品檢測等勞務而支付的費用。
十八、「市場拓展費」:填報接受有關市場開發、拓展、滲透等勞務而支付的費用。
十九、「售後服務費」:填報接受產品的檢測、維修、保養等售後服務而支付的費用。
二十、「其它」:填報不能歸入上述分類的勞務費支出,對於主要的項目應在下面的欄目中列明具體名稱。
關聯交易匯總表(表二):
一、本表為表三至表七的匯總情況表,除其他交易類型的交易金額外,所有交易類型的交易金額均為表三至表七各表的相應交易類型的交易金額匯總數。各表間勾稽關系如下:
1.材料(商品)購入第1列=表3購銷表第1項;
材料(商品)購入第4列=表3購銷表第4項;
材料(商品)購入第7列=表3購銷表第7項。
2.商品(材料)銷售第1列=表3購銷表第8項;
商品(材料)銷售第4列=表3購銷表第11項;
商品(材料)銷售第7列=表3購銷表第14項。
3.勞務收入第1列=表4勞務表第1項;
勞務收入第4列=表4勞務表第4項;
勞務收入第7列=表4勞務表第7項。
4.勞務支出第1列=表4勞務表第8項;
勞務支出第4列=表4勞務表第11項;
勞務支出第7列=表4勞務表第14項。
5.受讓無形資產第1列=表5無形資產表總計第1列;
受讓無形資產第4列=表5無形資產表總計第2列;
受讓無形資產第7列=表5無形資產表總計第4列。
6.出讓無形資產第1列=表5無形資產表總計第6列;
出讓無形資產第4列=表5無形資產表總計第7列;
出讓無形資產第7列=表5無形資產表總計第9列。
7.受讓固定資產第1列=表6固定資產表總計第1列;
受讓固定資產第4列=表6固定資產表總計第2列;
受讓固定資產第7列=表6固定資產表總計第4列。
8.出讓固定資產第1列=表6固定資產表總計第6列;
出讓固定資產第4列=表6固定資產表總計第7列;
出讓固定資產第7列=表6固定資產表總計第9列。
9.融資應計利息收入第4列=表7融通資金表合計1第8列;
融資應計利息收入第7列=表7融通資金錶合計2第8列;
融資應計利息支出第4列=表7融通資金錶合計1第7列;
融資應計利息支出第7列=表7融通資金錶合計2第7列。
10.其他是指除上述列舉業務類型以外的業務發生金額。
二、「是否按要求准備了同期資料:是□ 否□」:按有關規定準備同期資料的企業在「是□」方框內打√,否則在「否□」方框內打√。
三、「免除准備同期資料□」:如符合免除准備同期資料的企業在方框內打√。
四、「本年度是否簽訂成本分攤協議:是□ 否□」:本年度簽訂成本分攤協議的企業在「是□」方框內打√,否則在「否□」方框內打√。
⑷ 企業在進行對外投資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1、對所投資項目作可行性分析(包括項目所屬行業發展趨勢、市場競爭力、項目發展潛力、預期投資收益、投資回收周期......等等);
2、確認投資後進行投資項目所涉事項進行評估、預算、項目開展事業計劃等相關工作;
3、由於該項目投資行為預計所產生影響的關聯因素也應納入事前考慮的范疇。
⑸ 沒有關聯關系和關聯交易,但存在對外投資應該怎麼樣填寫國稅的關聯企業報表
不填
⑹ 國際直接投資的關聯性
貿易投資一體化理論的形成,使人們認識到了國際直接投資與國際貿易之間的關聯性,即兩者既存在互補性,又具有相互替代性。中國已經在這一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實踐,但是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和完善。 面對國外對華反傾銷不斷增長的勢頭,中國的出口企業、行業協會和政府部門加強聯合,多管齊下,採取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完善反傾銷應訴機制等措施進行積極的應對,同時還借鑒其他國家的做法,試圖通過加大對相關國家的直接投資,到相關國家內進行投資設廠等方式繞過反傾銷壁壘,推進中國的對外貿易不斷發展。為此,有關部門和企業認真研究了一些已經取得成功的個案及其分析。例如Goodman,Spar和Yoffie(1996)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傾銷訴訟所達成的「有序市場安排」和「自動出口限制」協議促使日本和其他外國企業改變了向美國出口打字機、彩電、汽車、鋼鐵和半導體的方式,而直接到美國當地去生產。Barrell和Pain(1997)也發現,日本1981~1991年間對歐盟和美國的直接投資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日漸增多的反傾銷訴訟的影響。1991年,韓國的一份《韓國製造業的國外投資經營成果調查表》揭示,韓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與貿易聯系比較密切,如開拓市場和迴避進口限制所佔比重在整個對外直接投資動機中達到35.7%.
基於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中國作為世界上遭遇反傾銷最多的國家,正面臨著20世紀日本和韓國在出口貿易上的相同遭遇,所以中國可以借鑒日本、韓國的成功經驗,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當地生產、當地銷售,從而繞開貿易保護壁壘,改變國際貿易關系中被動的局面。事實上,在不斷面臨國外反傾銷等貿易保護手段的壓力下,中國一些企業也已經轉而採取了對外直接投資的策略。例如中國彩電廠商到土耳其設立生產基地,不但帶動了一定的零部件出口,而且為避開歐盟對中國彩電的反傾銷,成功進入歐洲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再如TCL公司並購德國施耐德公司,直接在德國境內設廠生產各種型號的彩電整機,利用原產地規則有效地繞過貿易壁壘,其效果更為顯然。 中國根據對外直接投資與出口貿易的關聯性,積極實踐利用對外直接投資繞開國外的貿易保護壁壘,推動本國對外貿易發展,已經取得了良好的開端,但是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並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予以調整。
首先應該看到的是,目前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截至2002年年底,中國設立境外中資企業總數6960家,中外雙方協議投資總額 137.8億美元,中方協議投資金額93.4億美元,其中,境外加工貿易企業420家,中方協議投資額11.22億美元,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對外投資的行業領域也從最初的只投資於與貿易有關的服務業,逐步拓寬到工農業生產、投資開發、交通運輸、餐飲旅遊、咨詢服務、技術開發、貿易、金融、房地產等各種產業。特別是服務貿易型的行業投資十分突出,按照投資額計算,截至1999年年底,在中國海外投資中,服務貿易型投資佔62%,資源開發型投資佔19%,生產加工和農業開發投資佔18%.此外,對外投資的區域逐漸由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延伸。在中國跨國直接投資的起步階段,由於投資主體的限制,外貿公司的投資區域多選擇在原進出口市場集中的地區,以亞洲尤其是東南亞為主,而承包工程多集中在中東和非洲。但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起,中國海外投資從以港澳、東南亞地區為主逐漸擴大到其他國家。截至2001年年底,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已遍布154個國家和地區,而且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和港澳地區。2001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額排前10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美國、中國香港地區、加拿大、澳大利亞、秘魯、泰國、墨西哥、尚比亞、俄羅斯和柬埔寨。中國在這10個國家和地區的直接投資都超過了1億美元,約佔中方投資總額的67%,其中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直接投資額都超過了3億美元,佔中方總投資額的29.4%.所有這些變化,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其次,應當承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推進對外貿易發展的效用不夠明顯。根據國內有關院校和學者的調查,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動因目前還比較復雜,具有明顯的多元化特徵:既有可能是母公司出於長期戰略和開拓外國市場的目標需要,也有可能是為了克服已經存在的貿易壁壘,還有可能是為了安置和轉移國內過剩的資源,等等。但是,無論如何,在所有的動因之中,通過增加或擴大直接投資,以繞過貿易壁壘,克服進口國貿易限制的動因所佔比重是很低的,這就意味著中國企業在面臨貿易壁壘時,較少使用直接投資的方法去繞開。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也表明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出口貿易的關聯性不大。如2001年,中國向對反傾銷問題叫嚷最厲害的地區之一的歐盟出口了492億美元,而對歐盟的投資僅為1161萬美元,是中歐貿易額的2%.統計中還發現,中國對歐盟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德、法、英、意等大國,即使在這些中國企業投資偏好的國家中,中資企業的總投資額也不足5000萬美元。另一方面,據統計資料顯示,1998~2000 年三年內,中國對歐盟出口增長分別達到281億、302億和455億美元,但三年內中國對歐盟投資總量增幅不大,分別為5097萬、5149萬和5884 萬美元,就是明顯的例證。
怎樣進一步發揮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推動對外貿易的作用?根據中國的實際狀況,除了需要積極地鼓勵與提倡服務業和自然資源開發型的對外直接投資之外,應當重點抓製造業對外直接投資。製造業對外直接投資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較為復雜。首先,由於中國製造業對外投資中,有近一半投資於初級產品的生產加工,生產初級產品的附加值較低,對帶動中國相關行業的貿易出口作用很小,但如果能進口該初級產品,經過深加工再出口,則能間接起到貿易創造效應。其次,產品附加值較高的製造業如機械行業,由於其技術是與原材料、零部配件等高度結合的,對外直接投資可以帶動中國相關技術、原材料和零部配件的出口,因此具有明顯的貿易創造效應。此外,遭受貿易壁壘的行業如紡織品業,由於直接出口的困難較大,出口成本提高,為了規避這一壁壘,尋求在海外的市場,爭取參加國際分工,企業往往轉而選擇對外直接投資作為對貿易的替代,補充市場的貿易損失。如果在投資中可以使用國內原材料,則可以促進國內原材料的出口,對貿易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雖然製造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是復雜的,既可能產生替代效應,也可能會有創造效應,但經驗性研究表明,作為投資母國,製造業對外投資的貿易創造效應大於貿易替代效應,對外直接投資會改變母國向東道國出口的商品構成,以中間產品出口代替終極產品出口,這也就更說明了加強對外直接投資的必要性。
總之,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對外直接投資和對外貿易的關聯性將會不斷發展,中國應該適應這一新的形勢,積極改變目前對外直接投資缺乏競爭優勢,與對外貿易的規模不相適應的狀況,鼓勵企業在加強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制定確實可行的對外直接投資戰略目標。同時,政府要加速完善境外投資立法,利用財政、金融等多種手段支持企業開展跨國經營,為企業境外直接投資提供優質服務, 努力建立起對外直接投資和對外貿易之間的健康良性的發展關系。
⑺ 年報網上申報的時候,關聯表八,對外投資情況表,我公司沒有對外投資情況,但那上面必須要填寫。怎麼弄
和關於同意翻天覆地他人防禦天賦關於發帖
⑻ 公司有對外投資公司,雙方算不算關聯企業
看股份和控制權,50%以上的就是關聯企業,企業結構上要體現出來的。
⑼ 什麼是對外直接投資什麼又是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它與對外直接投資的關聯
對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簡稱FDI,是指企業跨國經營的方式所形成的國際間資本轉移.一般認為對外直接投資是一國投資者為取得國外企業經營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權而輸出資本,設備,技術和管理機能等無形資產的經濟行為. 直白的就是說 一個公司給本國以外的國家注入資本,技術等。
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是指在高新技術領域內具有相互關聯的項目與企業在一定的區域內聚集,從而形成科技產業從研發、中試、生產、銷售以及相互協作、配套的有機組合,一改以往園區項目的物理堆砌現象。 直白的說 就是 高新企業都安置到一個地方。
直接投資的目的是利潤和控制,本能的最直接就是 高新產業,利潤高,投入大,扶持多。所以 是直接投資的風向標和重點。要是說明具體的關聯 那是很多的,你需要具體分析 兩者之間 的具體本質,關系自然也就出來了。 通俗的說,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能賺錢,對外直接投資想賺錢,你明白是什麼關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