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誰知道 凱恩斯最大笨蛋理論 是怎麼回事
凱恩斯最大笨蛋理論就是博傻理論
博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
在資本市場中(如股票、期貨市場):會有其他某些蠢人參與進來並願意以更高價格買進
「博傻理論」所要揭示的就是投機行為背後的動機,投機行為的關鍵是判斷「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麼自己就一定是贏家,只是應多贏少的問題。如果再沒有一個願意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來做你的「下家」,那麼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投機者信奉的無非是「最大的笨蛋」理論。
在藝術品市場中:預期會有人花更高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走它
(Theory of Greater Fool):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件藝術品的真實價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也願意花高價買下,是因為你預期會有更大的笨蛋花更高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走它。而投資成功的關鍵就在於能否准確判斷究竟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出現。只要你不是最大的笨蛋,就僅僅是賺多賺少的問題。如果再也找不到願意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從你手中買走這件藝術品的話,那麼,很顯然你就是最大的笨蛋了。
----------------------------------------------------
博弈論中的笨蛋理論
經濟學家凱恩斯為了能夠專注地從事學術研究,免受金錢的困擾,曾出外講課以賺取課時費,但課時費的收入畢竟是有限的。於是他在1919年8月,借了幾千英鎊去做遠期外匯這種投機生意。
僅僅4個月的時間,凱恩斯凈賺1萬多英鎊,這相當於他講課10年的收入。但3個月之後,凱恩斯把賺到的利潤和借來的本金輸了個精光。7個月後,凱恩斯又涉足棉花期貨交易,又大獲成功。
凱恩斯把期貨品種幾乎做了個遍,而且還涉足於股票。到1937年他因病而「金盆洗手」的時候,已經積攢起一生享用不完的巨額財富。
與一般賭徒不同,作為經濟學家的凱恩斯在這場投機的生意中,除了賺取可觀的利潤之外,最大也是最有益的收獲是發現「笨蛋理論」,也有人將其稱為「博傻理論」。
什麼是「博傻理論」呢?凱恩斯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從100張照片中選出你認為最漂亮的臉,選中的有獎。但確定那一張臉是最漂亮的臉是要由大家投票來決定的。
試想,如果是你,你會怎樣投票呢?此時,因為由大家的參與,所以你的正確策略並不是選自己認為的最漂亮的那張臉,而是猜多數人會選誰就偷稅一票,那怕丑的不堪入目。在這里,你的行為是建立在對大眾心理猜測的基礎上而並非是你的真實想法。
凱恩斯說,專業投資大約可以比作報紙舉辦的比賽,這些比賽由讀者從100張照片中選出6章最漂亮的面孔,誰的答案最接近全體讀者作為一個整體得出的平均答案,誰就能獲獎;因此,每個參加者必須挑選的並非他自己認為最漂亮的面孔,而是他認為最能吸引其他參加者注意力的面孔,這些其他參加者也正以同樣的方式考慮這個問題。現在要選的不是根據個人最佳判斷確定的真正最漂亮的面孔,甚至也不是一般人的意見認為的真正最漂亮的面孔。我們必須作出第三種選擇,即運用我們的智慧預計一般人的意見,認為一般人的意見應該是什麼……這雨水是最漂亮的女人無關,你關心的是怎樣預測其他人認為誰最漂亮,又或是其他人認為其他人認為誰最漂亮……
在報紙的選美比賽中,讀者必須同時設身處地地從其他讀者的角度思考,這時,他們選擇生這與其說取決於真正的或絕對的美麗標准,不如說某個擦去娘家選美的女子比其他女子漂亮很多倍,它就可以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焦點。不過,讀者的工作就沒難么簡單。假定這100個決賽選手簡直不相上下,最大的區別莫過於頭發的顏色。在這100個人當中,只一個紅頭發的姑娘。你會不會挑選這位紅頭發的姑娘?
讀者的工作,是在缺乏溝通的情況下,確定人們究竟將會搭乘怎樣的共識。「選出最美麗的姑娘」可能是書面規則,但這可比選出最苗條、頭發最紅或兩顆門牙之間有一條有趣的縫隙的姑娘見難得多。任何可以將它們區別開來的東西,都可以成為一個焦點,是大家的意見得以匯聚一處。由於這個理由,當我們發現當今世界最美麗的模特其實並不具備完美狀態,我們就不會感到驚訝:實際上,它們只是近乎完美而異,卻都有一些有趣的瑕疵,這些瑕疵是他每個特具特色,成為一個焦點。
生活中有許多例子於這個模型是相通的。比如「十佳運動員」的評選,在這些投票當中,對於每個投票者的激勵是:他如果「正確的」選中某些人,不僅要選中10個人,而且順序也要正確,那麼投票者將獲得某種獎勵。但是如何才能選中「正確的」人選呢?有「正確的」人選嗎?得票多的就是爭取的嗎?或者嚴格的說,得票最多的是第一名,得票次之的是第二名,等等。因此,投票者能夠選中的話,或者說被他提名的能夠「當選」的話,關鍵是猜測別人的想法,猜測對了你就能獲勝,猜錯了,你則不能獲獎。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沒有正確與否,或者誰應該選上、誰不應該選上的問題,而是投票的人相互猜測的結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輿論的導向作用是很大的,他似乎告訴人們某某人是其他許多人所要選的)
其實,在期貨與股票市場上,人們所遵循的也是這個策略。人們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而願意花高價購買,是因為他們與其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他們那兒把它買走。比如說,你不知道某個股票的真實價值,但為什麼你會花20塊錢去買一股呢?因為你會與其當你拋出時會有人花更高的價錢來買它。
「博傻理論」所要揭示的就是投機行為背後的動機,投機行為的關鍵是判斷「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麼自己就一定是贏家,只是應多贏少的問題。如果再沒有一個願意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來做你的「下家」,那麼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投機者信奉的無非是「最大的笨蛋」理論。
1720年,英國股票投機狂潮中有這樣一個插曲:一個無名士創建了一家莫須有的公司。自始至終無人知道這是一家什麼公司,但認購時近千名投資者爭先恐後把大門擠倒。沒有多少人相信他真正獲利豐厚,而是與其有更大的笨蛋會出現,價格會上漲,自己能賺錢。繞有意味的是,牛頓參與了這場投機,並且比形成了最大的笨蛋。他因此感嘆:「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但人們的瘋狂實在難以估計。」
❷ 誰能告訴我「凱恩斯最大笨蛋理論」 要詳解
凱恩斯最大笨蛋理論就是博傻理論 博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 在資本市場中(如股票、期貨市場):會有其他某些蠢人參與進來並願意以更高價格買進 「博傻理論」所要揭示的就是投機行為背後的動機,投機行為的關鍵是判斷「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麼自己就一定是贏家,只是應多贏少的問題。如果再沒有一個願意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來做你的「下家」,那麼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投機者信奉的無非是「最大的笨蛋」理論。 在藝術品市場中:預期會有人花更高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走它 (Theory of Greater Fool):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件藝術品的真實價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也願意花高價買下,是因為你預期會有更大的笨蛋花更高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走它。而投資成功的關鍵就在於能否准確判斷究竟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出現。只要你不是最大的笨蛋,就僅僅是賺多賺少的問題。如果再也找不到願意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從你手中買走這件藝術品的話,那麼,很顯然你就是最大的笨蛋了。
❸ 求一篇凱恩斯發展進程800字 論文,
一、凱恩斯主義的金融發展理論
不同分支的凱恩斯主義者都認為,貨幣(金融結構)對實際經濟的影響非常大,以致它在經濟的實際功能給定的情況下不能被稱為是中性的。而且,與新古典主義理論相比較,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理論更加強調金融交易與實際交易之間的差異。
凱恩斯主義者認為不是儲蓄決定投資,而是投資決定儲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分析從公司的投資決策開始。公司的投資決策是以其對不確定世界中的利潤預期為基礎作出的。利潤預期是投資的主要決定因素。代表投資機會成本的預期利潤與利率的比較決定是否為一投資項目融資,但是,利率並不擁有為整個經濟有效協調投資和儲蓄決策的基本性力量。利率是由貨幣因素而不是實際經濟變數所決定的。這些貨幣因素是經濟主體的流動性偏好和/或貨幣政策。由於儲蓄與投資的反向因果關系,對儲蓄與投資之間關系的解釋就不同於新古典理論。在凱恩斯主義中,儲蓄與投資的關系通常是由乘數概念解釋的,通過乘數作用,投資增長產生一定量的儲蓄,導致儲蓄與投資事後的一致。在此框架下,利率在宏觀經濟上是重要的,因為它是傳統的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傳遞機制的基本變數。擴張性貨幣政策降低利率(除非是在流動性陷阱情形下),從而刺激實際投資。
凱恩斯主義者強調銀行通過信用擴張創造貨幣對實際經濟的影響。凱恩斯曾講道:「…在從較低規模活動向較高規模活動的過渡中,銀行起著關鍵的作用…投資市場可以由於現金的匱乏而充滿求貨者,而永遠不會由於儲蓄的匱乏而充滿求貸者」。他指出:「信用擴張不僅是增加儲蓄的一種替代,而且是它的一種必要的准備,信用擴張是增加儲蓄的父母而不是它的孿生子女」。在凱恩斯主義理論中貨幣創造是重要的,創造貨幣的能力也是銀行的一個基本功能,它使為投資進行融資成為可能。在投資、儲蓄、貨幣創造與增長之間基本上有一正向相關關系。
因此,在凱恩斯主義傳統中,金融最重要的方面是由於金融機構能滿足融資的需要而對經濟發展有正的貢獻。60年代以後,新凱恩斯主義從微觀經濟方面研究融資過程,認為融資的可得性影響投資進程。因為許多投資者面臨著融資約束,這種約束只有通過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的信用才能得到緩解。
在完全資本市場假設下,如M-M定理所假設的,公司進行內源融資或外源融資是沒有差別的,是否為一特定項目融資是由(風險調整後的)利率與資本的邊際產生力的比較所決定的。在內源融資的情形下,利率代表公司的機會成本,該機會成本是公司如果將內部資金投資於貨幣市場可能得到的收益。對於有利的項目,沒有融資約束,因為利率的調整使資金的供求相等。但是,如果資本市場不是完善的,公司就不能以與內部資金相同的條件獲得外部資金。對於小公司和新型成長性公司尤其如此,他們主要依靠銀行貸款和為獲得外部資金的來源。這些公司是銀行依賴型借款人,因為他們難以在得不到信貸時轉向商業票據市常從而,銀行放貸的意願(如他們的風險厭惡程度)決定著融資的可得性,從而影響真實經濟活動。如果銀行不願意放貸、不願為投資進一步融資,真實經濟就會受到影響,因為沒有其他可以替代性地用於為額外的投資項目融資的銀行信貸替代品。
但是,沒有什麼東西保證金融活動確實提高真實生產力,而且金融活動可能是以真實部門為代價而成長的。沒有任何價格機制(雖然有利率的修定)保證最富生產性的投資項目能得到融資,因為投資主要地是由不確定世界中的預期所決定的。當期不進行商品和勞務支出(儲蓄)的決策並不能自動地導致更多的產出從而將來更多的商品和勞務消費。貨幣要部分地用於金融資產的積累或在比較近的將來進行商品和勞務消費。給定恆久的貨幣供給,如果花在購買金融資產上的貨幣較多,就沒有相應的投資增長(根據凱恩斯的理論投資是獨立於當期儲蓄決策的),將會減少總需求,從而在經濟中創造負的乘數效應。在這些情況下,經濟就成為需求約束型的。薩伊定律不適用於凱恩斯主義的世界,因為有一個金融部門,這個部門使儲蓄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實際資本投資的增長。
根據凱恩斯主義傳統,當利潤預期經濟過度樂觀或過度悲觀時經濟傾向於產生易變性和投機泡沫,當金融活動提供更高的收益或風險更小時,會出現金融活動增加不穩定性或以實際經濟活動為代價成長的情形,金融活動與增長之間也會有負的相關性。如凱恩斯所講:「當一國資本的發展成為賭場活動的副產品時,這事情就作錯了」。在此情形下,金融市場上的投機活動要對將資源疏導向「一連患穩定的企業」的前景產生有害的影響。在凱恩斯主義的分析中,對於金融發展有可能對實際經濟造成負面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1.擠出假設
金融資金既可以投向實際(有形)資產,也可以投向金融資產。當金融資產提供的收益率高於實際投資項目時,更多的貨幣會投向金融資本,結果在廠房和設備方面進行實際投資可以得到的貨幣就減少,並通過負的乘數效應破壞經濟的實際部門。
2.金融主導假說
重要的經濟變數如利率、匯率愈益由不反映「經濟真實狀況」的投機性金融活動所決定,因而,金融部門也愈益主導著實際部門,因為金融活動決定著實際部門活動的標准(如實際投資的機會成本)。
3.賭場假說
當投機泡沫在金融市場盛行時,金融市場(主要是證券市場)的價格並不準確地反映基本因素(實際變數)的狀況。在此種情形下,金融市場上的價格並不是簡單地通過對預期的未來現金流貼現決定的。根據有效市場假說(EMH),對預期的未來現金流的貼現應反映所有當前可得到的關於基本面的信息。在這種環境下,金融市場形成其自身的投機增長動力,這種動力由非理由行為引導,用凱恩斯的話講就是,「聰明才智都用於預期一般意見預期的一般意見是什麼」。許多學者認為這種發展破壞實際經濟,有變成賭場的副產品的危險。
4.短期主義假說
金融市場吸引短期投機性交易者,因為這些市場允許連續性交易。價格對影響金融市場上預期的各類信息反應迅速。因而,金融市場上的價格傾向於易變並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產生利潤(當然也有損失)。由於金融市場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經理人也將金融市場的短期行為作為其決策的指南,因為金融市場僅看中短期成功。如果金融市場低估長期投資,經理人也會低估他們,因為他們的活動是由公司金融資產的表現來決定的,這會破壞公司的長期前景。
5.金融不穩定性假說
金融不穩定性假說最初來自於明斯基50年代發表的論著。金融不穩定性的基本來源是實際贏利機會與債務負擔的不成比例的發展。在經濟高漲期,接近於充分就業時,債務責任開始剝奪對於服務債務責任所必須的收入流,這種情況發生是由於從實際贏利機會看預期變得太樂觀了,實際贏利機會受生產力增長的制約,而信用的擴張則不是。因而,信貸越來越多地用於投機性和補償性支出而不是用於為實際投資項目融資。金融結構變的愈益脆弱,商業周期積累起引致下滑的債務緊縮。這種情況是80年代美國經濟的特徵,當時投機性支出以前所未有的水平超出生產性支出,這種情況增加了整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二、現實的考察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以自由化、全球化和創新為主要內容的金融發展,在促進各國經濟增長的同時,也頻頻引發金融危機以及證券市場泡沫的膨脹與破滅,使相關國家經濟遭遇相當的損失與困難。這一切為凱恩斯主義金融與發展的理論提供了實際的證據。限於篇幅,本文僅就近20多年來的金融發展對證券市場泡沫膨脹的作用機制與渠道進行分析,但對於凱恩斯主義上述的幾種觀點也有相當的適用性。
1.金融約束的放鬆
金融約束的放鬆是現代信用貨幣經濟發展的關鍵。金融約束的放鬆使總的銀行信貸量增加,進入股票市場的銀行信貸增加。在股票發行一定的情況下,進入股市的資金增多必然提高股票的價格,出現偏離其基本決定因素的趨勢。
90年代以來的研究發現:(1)金融或信貸約束及其放鬆對實際經濟特別是投資決策有很大關系。(2)金融自由化、金融創新弱化了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的控制,貨幣供給的內生性增強。由於各類金融市場上交易費用的降低,各種不受貨幣當局控制的新金融資產越來越多地被當作支付手段使用並代替了傳統形式的貨幣,傳統貨幣總量指標如M1、M2或M3不再是對貨幣量的一種合適的度量,現在對於如何區分貨幣與非貨幣性金融資產已難以確定明確的標准。
金融創新和各種新的銀行業務改變了信用貨幣發行的條件,從而為實際經濟活動融資的貨幣的可得性以及為購買金融資產的貨幣的可得性,主要通過兩條途徑:(1)使銀行在准備金上更加經濟化並能夠無須准備金的相應增加就可以通過信用擴張擴大貨幣供給,也使非銀行金融機構能夠參與供給信用而不受中央銀行和銀行業管制的約束,提高了銀行與其他證券公司之間在信貸市場上的競爭壓力。[10](2)技術進步與金融市場結構的變化降低了發放貸款的信息和監督成本,提高了信貸市場的靈活性。
信用或融資約束的放鬆不僅對於實際資本投資是重要的,它也為激發「可持續的股市泡沫」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因為它使大規模的信用擴張成為可能。如Borio等所提出的,這種環境為「自我強化的信貸和資產價格螺旋上升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更快的信用擴張提高資產價格,而更高的資產價格反過來又進一步放鬆信用約束」。這在80年代的債務融資購並浪潮中尤為明顯,這一時期大量信用被用於為購買(和回購)股份融資。由於更高價值的股票可以用作進一步借款的抵押品,股票價格的上升提高了公司的信譽度。
根據美國的實際統計數據,20世紀50年代到1995年期間總銀行信貸與工商業貸款對GDP的比率在20世紀60年代到1973-1974年的衰退這一期間都急劇提高,其提高的幅度是對稱的,與這一時期較高水平的實際投資水平是相對應的。但是,70年代中期以來工商業貸款量與總信貸量之間的差距比較大,工商業貸款增加的幅度小於總信貸量增加的幅度,表明進入股票市場的信貸量有大的提高。80年代以來股票市場的繁榮與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股票市場繁榮是不同的,這種繁榮並沒有反應在實際經濟活動之中而可能標志著「可持續的泡沫經濟」的開端。其結果是工商業貸款與股票收益率之間有重大關系,因為信貸部分地被用於購買金融資產,這導致金融資產囤積的增加並促進了證券市場泡沫的出現。
2.金融囤積(financialhoarding)的增加
在金融部門流轉而與實際經濟活動沒有直接聯系的資金自80年代初以來有大幅度的增加。如Tobin[11]所強調的,金融市場上的許多證券交易與將家戶的儲蓄轉移到公司的業務投資幾乎沒有什麼關系。同時,金融交易的總體增加導致了金融部門經濟重要性相對於實際部門提高。金融囤積的增加通過對通貨膨脹的效應促進股票價格上升。
由於金融創新、放鬆管制、稅制改革以及全球化便利了金融資產投資,金融囤積的趨勢不斷增強。金融囤積增加的結果是更多的貨幣在經濟的金融部分中流轉。更高的金融資產價格通常是與更高的金融資產交易價值相關的。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使實際經濟的增長很小或沒有實際的增長,額外的貨幣創造並不一定導致通貨膨脹,因為新創造的貨幣直接進入了金融領域而不影響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例如,80年代以來銀行的工商業貸款與股票價格變動存在直接聯系,而同時貨幣與通貨膨脹之間的因果聯系是遞減的。
金融囤積特別是股票市場上囤積的增加也對通貨膨脹壓力的下降起作用,從而能夠實施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進而更低的利率。這種趨勢為股票市場繁榮提供了理想的條件,因為通貨膨脹預期影響利率預期,進而影響對股票價格的預期。價格水平將上升的預期引致了利率將上升的預期,並負向地影響股票價格。[11]在金融囤積與股票價格之間存在著正反饋,因為增加的金融囤積吸收了貨幣資金,否則這些貨幣資金將產生更高的通貨膨脹率。
3.對金融市場更高水平的信心
高水平信心在金融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中是極為重要的,表現在對待風險升水的態度上。投資者信心強風險容忍度高,所要求的風險升水相對就低,根據股票定價方程,股票價格將上升。股票市場理性泡沫僅在它不是「過於有風險」時才能夠持續。泡沫的風險越大,主體所要求的風險升水就越高,高的風險升水只有在泡沫成長得非常快時才能實現。但是,泡沫的增長率是受限制的,因為它們不能永久地超過實際經濟的增長,這使泡沫的可持續性在主體信心水平較低的環境中是不可行的。
從美國股票市場的情況看,一些研究已經發現,股票市場投資者要求的市場風險升水自80年代初已經大幅度下降,這為交易者的風險厭惡程度已經降低並能夠接受在更早時期已經使許多投資者喪失信心的價格—股利或P/E比水平。
兩個方面的因素促進了金融市場信心水平的提高:一是金融創新和全球化產生了更多的在全球范圍內分散風險的機會;二是系統性風險由於中央銀行的最後貸款人功能而被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
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金融創新帶來了金融證券的大擴張,其風險—收益特性種類繁多。而且,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幾乎能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連續交易。如證券化就特別地為銀行提供了新的風險分擔機會。而期權、期貨、互換合約等衍生品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在許多金融市場上分擔風險的風險管理工具,能夠對風險的不可分散部分進行分散化和再配置。而全球分散化可能性的提高也具有降低經濟總體風險暴露程度的潛勢,反過來使投資者能進行原來被認為風險過大的投資。由於投資組合風險暴露程度的降低,股票市場投資者能接受更高的P/E比。
80年代以來,政府對金融市場系統性危機進行干預救助的有效性有極大的提高。明斯基對於為什麼當今條件下的金融不穩定不會導致20世紀30年代那樣的之後就是年代大蕭條的股市崩潰提出了解釋。根據明斯基的觀點,中央銀行的最後貸款人干預能夠減緩或抵消受壓力的金融公司的流動性不足,從而能夠在當代發達經濟體中避免債務緊縮。我們認為,最後貸款人功能對於投資者在諸如1987年的崩潰事件之後仍能保持高水平的對金融市場的信心也有重大貢獻。雖然系統性風險由於衍生品和其他金融創新以及投機泡沫的出現而提高,但是人們對於中央銀行防止經濟遭受金融危機所導致的經濟蕭條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
4.股票市場供求變化以及高度的信息不對稱
首先考慮股票供給方面的變化。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公司很少通過發行股票為其業務活動融資(除第一次發行)。結果,股票在總量上就幾乎具有不可再生資產的特性,這是泡沫持續的一個必要條件。在80年代的後半期,大規模的債務融資購並活動以及股票回購甚至產生了美國非金融公司的股票凈發行為負。所以,公司股票的供給實際上是減少了。實際統計數據表明,在1984-1990年之間美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公司股票贖回,導致股票凈發行出現較大的負值,非金融公司撤出了價值6500億美元的股份。90年代初,美國的凈股票發行再次為正,因為80年代非金融業務中金融杠桿的大量積聚使股票贖回停止。但這種停止只是暫時的,1994年股票凈發行再次為負,而且同時,非金融部門的信貸市場借款再次開始上升。
從世界范圍看,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股票市場繁榮與股票供給的減少有緊密的關系,這為股票市場上可持續的投機泡沫的出現提供了理想的條件。從1929年美國股市崩潰前的情形或80到90年代日本的股市泡沫可以看出這個事實的重要性。對股票的高需求導致股票價格不斷上漲,許多非金融公司,甚至金融公司都試圖通過大量發行新股來從這種環境中牟利。1928-1929年的19個月期間股票發行急劇上升,對1929年的股市崩潰及隨後的金融危機有很大的作用。日本在90年代股票市場泡沫破滅之前也有同樣的情況。在80年代後期,通過發行債券和股票籌集資金的量急劇提高,在美國大量發行股票的原因與20年代相同:公司認為這種方式籌集資金便宜。但同時,大量的股票發行摧毀了投機泡沫的基矗根據White(1990)的研究,新股發行的大量增加是金融危機的特徵之一(特別是金融公司新股發行的增加),這與有關理性泡沫的研究是一致的,理性泡沫研究表明,如果泡沫籍以生成的資產供給大幅度增加泡沫就難以持續。
20世紀80年代以來股票市場的需求方也被證明有利於投機泡沫的發展。巨大的來自於機構投資者特別是共同基金和養老基金的資金流入股票市場,這些機構投資者如今佔全部股份持有量的大部分。從資金流量帳戶中可以看出這一點,公司股票的個人投資者持有量從50年代的佔90%下降到90年代後期的不足50%。個人直接擁有的股票量持續下降,到1997年達到最低點45%,同時養老基金以及共同基金的股票持有量卻急劇上升。
股票從直接個人所有到間接個人所有的轉變,改變了新信息影響股票價格的方式,從而泡沫生成的方式。在一些市場中,一方面是機構投資者、其經理相對信息靈通或甚至擁有一些內部人信息;另一方面,是信息相對不靈通的符合噪音交易者條件的個人,這種市場的特徵就是巨大的信息不對稱。具有信息不對稱的市場為泡沫的出現提供了刺激性環境。信息投資者與噪音交易者之間的互動就產生了諸如正反饋交易的戰略,這種戰略比較容易產生泡沫。
❹ 1.凱恩斯消費函數的特徵2.奧肯定律的政策啟示3.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 求詳解答案
最近人民幣升值很厲害,大約4個月升了5%,很多人跳出來說這個才是解決通脹的辦法。這里又聽到了升息控制通貨膨脹的觀點。兩種方法我都不贊成。 房價已經很明顯出現拐頭跡象,如果現在繼續加息,很可能導致調控過嚴,房價暴跌。雖然由於美國大幅降息,中美利差已經出現倒掛,但是出於心理預期的角度,加息仍會加速刺激熱錢的流入,搏取利差收益。 最近國際上小麥價格漲至歷史高點,過去一個半月累計上漲90%。鐵礦石價格上漲65%。油價從70美元漲到100美元,大約漲了43%。相比這些漲幅,人民幣5%的升值簡直就是杯水車薪。但對應的是巨額外匯儲備的貶值和熱錢暢快的獲利流出。不算熱錢,5000多億人民幣被美國白拿了。 人民幣匯率可能確實被低估,不過現在的通膨關鍵還在於食品價格。由於油價高漲,糧食拿去提煉生物燃料比作為食品消費掉的收益更高,所以很多糧食都被拿去提煉生物燃料。導致國際上糧食庫存量不斷下降,食品供不應求。國際糧食價格高漲,推動我國糧食大量出口獲利,倒逼國內糧食價格上漲。 短期內,國際上糧食的產量很難提高。而食品是真正減少了,無論怎樣使用貨幣政策都不可能提高的。這個時候必須使用財政政策。我國的糧食還是屬於基本能自給的狀況。在提高最低糧食收購價格,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保證糧食產量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大幅提高食品和農資產品的出口關稅,限制出口量。我國從2008年1月1日起調整了糧食出口稅收政策,不過從國際農產品期貨的上漲幅度來看可能還是不夠的,需要繼續加強。由於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化肥、農葯等農資產品價格不斷上漲,國家應該繼續調整這方面的關稅。在提高出口限制的同時,還需要用各種方法提高對這些行業的補貼力度,保證產量。另外可以考慮做全民食品補貼。上海市政協委員刑普提交的提案——《建議研究全國人民每人發放1000元以分享財政收入高增長的提案》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不過這些都是一些短期政策。如果希望糧價能夠真正降下來,還需要油價下跌和若干年的時間。 要控制物價上漲,應該說現在物價上漲已經不同於1993、1994年的物價上漲了。1993和1994年主要是投資規模過大、信貸投放過多造成的。而現在至少是五個原因造成的:一是投資過大,信貸過多,但這只是原因之一,中央貨幣從緊政策是有效的;二是外匯儲備佔得太多;三是人民幣在升值過程中,外資熱錢源源不斷流入中國;四是這次物價上漲不是由生產資料價格,而是農產品價格導致;五是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引起糧價和各類產品的價格上漲。現在物價上漲不是單單貨幣緊縮就能解決的,應該綜合解決,有保有壓。 由於物價上漲,養老金標准需要提高,同時給收入最低的居民,可以採取發食品券的方法。目前這個方式有爭議,但是不能認為這是回到計劃經濟時代了,這只是一個暫時性、應急的措施。等物價平穩了,這個方法可以再取消掉。對於大學生飯堂也要給予補貼。 社會保障制度要趁早建立,這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很重要。現在建立有兩個條件,一是國家財政收入在增加,二是社會上普遍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在這里我有個建議,多年來國有企業一直受到政府的照顧,國有企業如果上市了,股票就有增值,我認為這個增值的部分不能完全歸國有企業,應該拿出一部分來放到國家保障基金中去,還富於民。」 由於糧食價格將長期處於較高位置,我國這種強行抑制價格上漲的措施必然引來更大的反彈 理順制度可能短期會由於磨合出些問題,但長期來看是必要的 如果感覺補貼城市貧困人口的制度還有不完善,可以考慮對農民補貼和對城市貧困人口補貼同時進行,同時適當提高糧價
❺ 誰能介紹一下經濟學里的新凱恩斯主義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產生於80年代,其政策主張興盛於90年代。其代表人物多為美國經濟學家,如Q.A.阿克羅夫、J.耶倫、G.曼奎、B.伯納克等人。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堅持政府幹預經濟的主張,但是,卻吸收了理性預期學派的理性預期的觀點和「預期到的宏觀經濟政策無效」的觀點。他們認為,在當代市場經濟中信息是不對稱的,而且工資和價格的變動具有粘性,這樣,在短期仍然會出現偏離自然失業率的現象,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需求管理政策仍然是必要的和起作用的。新凱恩斯主義並不僅僅是堅持傳統凱恩斯主義短期需求管理的主張,他們還特別強調供給學派從供給方面調節經濟的思路,主張從長期著手、從供給方面著手來考慮經濟政策。新凱恩斯主義還強調鞏固性的財政政策,認為財政赤字對經濟是有害的,它會引起投資的減少(基礎效應)和貿易逆差的增加。此外,新凱恩斯主義者還研究了一些新的現象和機制,如提出了在貨幣政策起作用的機制方面,不應只考慮利息率,還應該考慮普遍存在的信貸配給機制。新凱恩斯主義同傳統凱恩斯主義相比,已經發生了一些重大的變化,他們所主張的宏觀經濟政策更全面,也更深入,既考慮需求方面,也考慮供給方面;既考慮長期,又考慮短期;既注重微調政策在短期的作用,又重視結構性 政策在長期的效果。可以說,新凱恩斯主義者繼承了傳統凱恩斯主義者關於國家應該干預經濟的基本主張,既吸收了新古典經濟學的一些合理的理論和政策主張,又在吸取80年代以來一些宏觀經濟實踐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發展了國家干預經濟的理論,使得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體系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❻ 原油期貨是什麼意思
期貨交易是一種特殊的交易方式。早期的期貨交易產生於11世紀~14世紀的歐洲,在17世紀的日本得到了發展。現代期貨市場起源於19世紀後期的美國。
期貨交易是指在期貨交易場所內,按一定規章制度進行的期貨合同的買賣。
期貨是預期的商品貨物的價格,相對與現貨的
以某一股票市場是指數為例,假定當前它是1000點,也就是說,這個市場指數目前現貨買賣的「價格」是1000點,現在有一個「12月底到期的這個市場指數期貨合約」,如果市場上大多數投資者看漲,可能目前這一指數期貨的價格已經達到1100點了。假如說你認為到12月底時,這一指數的「價格」會超過1100點,也許你就會買入這一股指期貨,也就是說你承諾在12月底時,以1100點的「價格」買入「這個市場指數」。這一指數期貨繼續上漲到1150點,這時,你有兩個選擇,或者是繼續持有你是期貨合約,或者是以當前新的「價格」,也就是1150點賣出這一期貨,這時,你就已經平倉,並且獲得了50點的收益。當然,在這一指數期貨到期前,其「價格」也有可能下跌,你同樣可以繼續持有或平倉割肉。
但是,當指數期貨到期時,誰都不能繼續持有了,因為這時的期貨已經變成「現貨」,你必須以承諾的「價格」買入或賣出這一指數。根據你期貨合約的「價格」與當前實際「價格」之間的價差,多退少補。比如上例中,假如12月底到期時,這個市場指數實際是1130點,你就可以得到30個點的差價補償,也就是說你賺了30個點。相反,假如到時指數是1050點的話,你就必須拿出50個點來補貼,也就是說虧損了50個點。
當然,所謂賺或虧的「點數」是沒有意義的,必須把這些點折算成有意義的貨幣單位。具體折算成多少,在指數期貨合約中必須事先約定,稱為合約的尺寸,假如規定這個市場指數期貨的尺寸是100元,以1000點為例,一個合約的價值就是100000元。
凱恩斯稱「期貨交易」是最大笨蛋理論。
❼ 按照凱恩斯的觀點,簡述增加儲蓄對均衡收入會有什麼影響
凱恩斯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認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發,他認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凱恩斯經濟理論的主要結論是經濟中不存在生產和就業向完全就業方向發展的強大的自動機制。當前,物價上漲,抑或說通貨膨脹,很多人紛紛指責政府。我們要看這樣幾個問題: 1, 通貨膨脹的標准 2, 當前物價上漲的真正原因 3, 哪些人對物價上漲敏感,哪些人對物價上漲麻木? 4, 物價上漲的利弊。 5, 政府的努力 6, 物價上漲的反思。 一, 通貨膨脹的標准, 首先要說明一下,研究貨幣與商品關系的經濟學分類為《貨幣經濟學》和《貨幣金融學》這些都是西方經濟制度下的結論。 《貨幣金融學》認為,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 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CPI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如果按照西方的標准,現在絕對是通貨膨脹了。 但是,東西方經濟體系的不同,決定著這些觀點,在中國並不適用!!!東西方的,貨幣流通速度差許多!!! 《貨幣經濟學》認為,通貨膨脹源於基本商品價格的上漲。 很多所謂,「經濟學者」(網路自封的),採納了這種解釋,從而忽略了問題的根本。 二, 當前物價上漲的原因。 物價到底是什麼? 在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內,物價基本上等於:流通貨幣量/當前流通商品量。 也就是說,決定物價的有兩個因素:流通貨幣量,流通商品量。 那麼,我們再來看,中國的情況。 去年,國家大力整頓小煤礦,從而使煤炭產量銳減,共減產2.5億噸,有心的同學,可以看到煤炭價格上漲了不少。 中國一直是進口石油才能滿足國內經濟發展的,國際原油價格飛漲,造成國內原油儲備減少。 作為,最重要的兩種工業原料,兩種能源的減少,市場上的商品也必然會減少了。 去年,中國股市火爆,很多人都把存款拿出來,投資到股票,期貨市場,從五月開始,有兩千多億以上的貨幣,從銀行流向股票,期貨等投資流通領域,再加上銀行的大規模放貸(去年提前好幾個月完成了全年的貸款計劃),這樣流通的貨幣量就激增了。 而商品的減少,流通貨幣量激增,就必然帶了物價大幅度上漲 也就是從去年五月份開始,隨著資金從銀行流出來,物價就開始大幅度上漲了!!! 三,真正反對通貨膨脹的人是收入固定的人。 每月領取固定收入的人,是最有可能反對通貨膨脹的,比如工薪階層,公務員,低保人員等。 他們的工資水平沒有跟著物價水平的上漲而上漲,所以他們的購買力降低了。 或許,公務員的福利較高,在通貨膨脹不嚴重的情況下,其生活變化不大,但是仍會有一些 公務員發表不滿言論,因為他們原來的工資能買100斤肉,現在只能買90斤,他們覺得虧了。而這些覺得虧了的人,有一部分就會撈取灰色收入。 工薪階層中,有一部分人會認為自己的勞動與所得不成正比,覺得自己虧了。而這些覺得虧了的人,有一部分會消極怠工。 低保人員中,有一部分人會認為自己得到的待遇不如以前了,覺得自己虧了。而這些覺得自己虧了的人,有一部分會去坑蒙拐騙。 那些拿固定生活費的大學生,在開始的時候,會出於「為民眾說話」,而喊兩句,而當自己的生活費得到提高後,便對通貨膨脹麻木了。 對通貨膨脹真正比較麻木的是,從事商業的人,因為他們的收入可以水漲船高。 這樣也就可以說,一個國家的民間經濟越發達,對通貨膨脹的抵抗力越強。 美國在1974年,1979-1982年,通貨膨脹率達到14%,其他的年份平均5%左右,在美國通貨膨脹,再普通不過,但是美國人幾乎人人都為投機者,所以大部分美國人對通貨膨脹並不懼怕。 美國人,幾乎人人都是投機者,投資股票,期貨的資金,遠遠超過儲蓄。 四,通貨膨脹的利弊 適當的通貨膨脹,有利於刺激經濟發展,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所採取的拉動經濟的方式就是,凱恩斯主義所提倡的,增加政府財政赤字,通過政府的赤字,拉動經濟增長。 而通貨膨脹,卻會使人民的儲蓄在無形的被蒸發掉,所以美國人都喜歡投資,全民投資不僅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通貨膨脹對自己的危害,同時也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但是物價上漲對於社會道德也是一個挑戰,因為一些本來心態就欠平衡的人會以此為理由,來作一些挑戰社會道德底線的事情。所以,美國犯罪率也高。 至於,柯林頓執政時期,為什麼經濟高速增長,而犯罪率卻下降了,原因很多,在這里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和我私下交流。 對應的,如果通貨緊縮,物價下跌,也不利於經濟發展,因為這會打擊生產者的勞動積極性, 雖然作為一個個體老百姓希望這樣。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只有1992年發生過通貨緊縮的現象,那是中央政府為了使經濟軟著陸而做出的努力的結果。----那時我才8歲,覺得那年糖便宜了。 五,政府所做出的努力: 為什麼要抑制通貨膨脹,因為過高的通貨膨脹是經濟泡沫大量產生的標志。 經濟泡沫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副產品,而泡沫經濟對經濟的損傷,很多人都能看到的。 東南亞金融危機時,中央拋了大量的外匯儲備,才保證的人民幣不貶值!!! 現在,中央政府提高利率,緊縮銀根,就是為了減少流通貨幣量,因為小煤礦絕不能再開,國際油價又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了得。 當前政府所採取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在很多「經濟學家」那裡是遭到反對的,因為嚴格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政府是不可以干預價格的。 可是我國的市場經濟是「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要保證人民的生活,所以會採取這種措施。不是制定「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官員不懂經濟學,而是不能不這樣做!!! 而怕「臨時價格干預措施」會誤傷到經濟,該措施也規定了各省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適用范圍,適用時間………. 而這些中央政府所做的努力,是很多人所沒有了解到的!!! 五,面對物價上漲,我們最應該重視的是什麼?政府還是個人,他人還是自己,經濟還是道德?
❽ 求凱恩斯大笨蛋理論、選股如選美理論的詳細內容
「選美理論」是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研究不確定性時提出的,他總結了自己在金融市場投資的訣竅時,以形象化的語言描述了他的投資理論,那就是金融投資如同選美。在有眾多美女參加的選美比賽中,如果猜中了誰能夠得冠軍,你就可以得到大獎。你應該怎麼猜?凱恩斯先生告訴你,別猜你認為最漂亮的美女能夠拿冠軍,而應該猜大家會選哪個美女做冠軍。即便那個女孩丑得像時下經常出入各類搞笑場合的娛樂明星,只要大家都投她的票,你就應該選她而不能選那個長得像你夢中情人的美女。這訣竅就是要猜准大家的選美傾向和投票行為。再回到金融市場投資問題上,不論是炒股票、炒期貨,還是買基金、買債券,不要去買自己認為能夠賺錢的金融品種,而是要買大家普遍認為能夠賺錢的品種,哪怕那個品種根本不值錢,這道理同猜中選美冠軍就能夠得獎是一模一樣的。
把凱恩斯的選美的思維方式應用於股票市場,那麼投機行為就是建立在對大眾心理的猜測上。打個比方,你不知道某個股票的真實價值,但為什麼你花二十塊錢一股去買呢?因為你預期有人會花更高的價錢從你那兒把它買走。馬爾基爾(Burton G.Malkiel)把凱恩斯的這一看法歸納為最大笨蛋理論: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願意花高價買下,是因為你預期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你那兒把它買走。投機行為的關鍵是判斷有無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就是贏多贏少的問題。如果再也找不到願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把它從你那兒買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編輯]凱恩斯選美理論的依據
在金融市場投資方面,凱恩斯的選美理論其實是用來分析人們的心理活動對投資決策的影響。但目前大多數基本面分析人士和經濟學家拒絕考慮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因素,技術派分析人士由於固守「市場交易行為都是理性的」這樣一個定式,也往往對交易者的心理因素不進行詳細的分析,這可能是基本面分析學派和技術分析學派的創立者自己沒有從金融市場賺到大錢的主要原因。
從實際情況來看,金融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動機各不相同。他們的心智、動機、思維方式、風險偏好和交易視野可能完全不同。雖然大家普遍認為人們在自願交易時是理性的,但實際上,人只有在有限的情況下,才能夠做到理性。基於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等人發展的非線性效用理論,一些金融學家開始引入心理學關於人的行為的一些觀點,來解釋金融產品交易的異常現象,比如從眾心理、噪音交易、泡沫等等,這些理論形成了現代金融理論中的行為學派,被稱為行為金融。
行為金融理論試圖刻畫決策人真實但常常是直覺的行為,不管這些行為是貌似合理還是不合理,並以此為基礎對決策前、決策中和決策後的情形作出預測。這與行為評估緊密相關,尤其是對資本市場參與者的行為評估,由於決策行為可以預測,也就對其他人有了可資利用的經濟價值。
就像猜選美冠軍不僅要考慮參賽選手的容貌、觀眾的喜好等正常因素外,還必須考慮賄賂、丑聞等異常情況一樣,行為金融理論除了研究信息吸收、甄別和處理以及由此帶來的後果外,它還研究人們的異常行為,從而觀察非理性行為對其他市場參與者的影響程度。通過對市場交易者各種行為的研究,行為金融學對有效市場理論的三個假設提出了質疑。對於有效市場理論中的投資者是理性的假設,行為金融學提出要用投資者的正常行為取代理性行為假設,而正常的並不等於理性的;對於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行為金融學認為,非理性投資者的決策並不總是隨機的,常常會朝著同一個方向發展;有效市場理論認為套利可以使市場恢復效率,價格偏離是短暫現象,行為金融學認為,套利不僅有條件限制,套利本身也是有風險的,因此不能發揮預期作用。
行為金融學盡管已經提出了許多富有成效的成果,一些新的研究結論和思想也在廣泛應用之中,但作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行為金融學還需要不斷充實和完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技術分析是建立於心理分析的基礎之上,即去分析行為金融理論的分析結論,再結合上基本面分析的長處,金融投資理論就會更加實用。
❾ 投機與投資的區別是什麼.
投資和投機都是為了獲得收益,但投資和投機該有以下一些區別:
1.兩者行為時間限度的長短不版一樣。投資一權般是長期持有證券、股票等,周期比較長,而投機的時間比較短,買賣比較的迅速。
2.兩者的利益側重點不一樣,所承擔的風險也不同。投資在於長期的利益,就算短期內有虧損對整體也不會有太大影響,風險也比較低。而投機則看重短期的收益,售價格漲跌的影響比較大,風險比較大。
3.投資是買賣自己了解的東西,而投機是買賣自己不懂的東西。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❿ 簡述凱恩斯理論,並結合實際分析中國通貨膨脹~!
凱恩斯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認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發,他認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凱恩斯經濟理論的主要結論是經濟中不存在生產和就業向完全就業方向發展的強大的自動機制。
當前,物價上漲,抑或說通貨膨脹,很多人紛紛指責政府。
我們要看這樣幾個問題:
1, 通貨膨脹的標准
2, 當前物價上漲的真正原因
3, 哪些人對物價上漲敏感,哪些人對物價上漲麻木?
4, 物價上漲的利弊。
5, 政府的努力
6, 物價上漲的反思。
一, 通貨膨脹的標准,
首先要說明一下,研究貨幣與商品關系的經濟學分類為《貨幣經濟學》和《貨幣金融學》這些都是西方經濟制度下的結論。
《貨幣金融學》認為,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
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CPI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如果按照西方的標准,現在絕對是通貨膨脹了。
但是,東西方經濟體系的不同,決定著這些觀點,在中國並不適用!!!東西方的,貨幣流通速度差許多!!!
《貨幣經濟學》認為,通貨膨脹源於基本商品價格的上漲。
很多所謂,「經濟學者」(網路自封的),採納了這種解釋,從而忽略了問題的根本。
二, 當前物價上漲的原因。
物價到底是什麼?
在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內,物價基本上等於:流通貨幣量/當前流通商品量。
也就是說,決定物價的有兩個因素:流通貨幣量,流通商品量。
那麼,我們再來看,中國的情況。
去年,國家大力整頓小煤礦,從而使煤炭產量銳減,共減產2.5億噸,有心的同學,可以看到煤炭價格上漲了不少。
中國一直是進口石油才能滿足國內經濟發展的,國際原油價格飛漲,造成國內原油儲備減少。
作為,最重要的兩種工業原料,兩種能源的減少,市場上的商品也必然會減少了。
去年,中國股市火爆,很多人都把存款拿出來,投資到股票,期貨市場,從五月開始,有兩千多億以上的貨幣,從銀行流向股票,期貨等投資流通領域,再加上銀行的大規模放貸(去年提前好幾個月完成了全年的貸款計劃),這樣流通的貨幣量就激增了。
而商品的減少,流通貨幣量激增,就必然帶了物價大幅度上漲
也就是從去年五月份開始,隨著資金從銀行流出來,物價就開始大幅度上漲了!!!
三,真正反對通貨膨脹的人是收入固定的人。
每月領取固定收入的人,是最有可能反對通貨膨脹的,比如工薪階層,公務員,低保人員等。
他們的工資水平沒有跟著物價水平的上漲而上漲,所以他們的購買力降低了。
或許,公務員的福利較高,在通貨膨脹不嚴重的情況下,其生活變化不大,但是仍會有一些
公務員發表不滿言論,因為他們原來的工資能買100斤肉,現在只能買90斤,他們覺得虧了。而這些覺得虧了的人,有一部分就會撈取灰色收入。
工薪階層中,有一部分人會認為自己的勞動與所得不成正比,覺得自己虧了。而這些覺得虧了的人,有一部分會消極怠工。
低保人員中,有一部分人會認為自己得到的待遇不如以前了,覺得自己虧了。而這些覺得自己虧了的人,有一部分會去坑蒙拐騙。
那些拿固定生活費的大學生,在開始的時候,會出於「為民眾說話」,而喊兩句,而當自己的生活費得到提高後,便對通貨膨脹麻木了。
對通貨膨脹真正比較麻木的是,從事商業的人,因為他們的收入可以水漲船高。
這樣也就可以說,一個國家的民間經濟越發達,對通貨膨脹的抵抗力越強。
美國在1974年,1979-1982年,通貨膨脹率達到14%,其他的年份平均5%左右,在美國通貨膨脹,再普通不過,但是美國人幾乎人人都為投機者,所以大部分美國人對通貨膨脹並不懼怕。
美國人,幾乎人人都是投機者,投資股票,期貨的資金,遠遠超過儲蓄。
四,通貨膨脹的利弊
適當的通貨膨脹,有利於刺激經濟發展,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所採取的拉動經濟的方式就是,凱恩斯主義所提倡的,增加政府財政赤字,通過政府的赤字,拉動經濟增長。
而通貨膨脹,卻會使人民的儲蓄在無形的被蒸發掉,所以美國人都喜歡投資,全民投資不僅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通貨膨脹對自己的危害,同時也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但是物價上漲對於社會道德也是一個挑戰,因為一些本來心態就欠平衡的人會以此為理由,來作一些挑戰社會道德底線的事情。所以,美國犯罪率也高。
至於,柯林頓執政時期,為什麼經濟高速增長,而犯罪率卻下降了,原因很多,在這里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和我私下交流。
對應的,如果通貨緊縮,物價下跌,也不利於經濟發展,因為這會打擊生產者的勞動積極性,
雖然作為一個個體老百姓希望這樣。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只有1992年發生過通貨緊縮的現象,那是中央政府為了使經濟軟著陸而做出的努力的結果。----那時我才8歲,覺得那年糖便宜了。
五,政府所做出的努力:
為什麼要抑制通貨膨脹,因為過高的通貨膨脹是經濟泡沫大量產生的標志。
經濟泡沫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副產品,而泡沫經濟對經濟的損傷,很多人都能看到的。
東南亞金融危機時,中央拋了大量的外匯儲備,才保證的人民幣不貶值!!!
現在,中央政府提高利率,緊縮銀根,就是為了減少流通貨幣量,因為小煤礦絕不能再開,國際油價又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了得。
當前政府所採取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在很多「經濟學家」那裡是遭到反對的,因為嚴格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政府是不可以干預價格的。
可是我國的市場經濟是「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要保證人民的生活,所以會採取這種措施。不是制定「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官員不懂經濟學,而是不能不這樣做!!!
而怕「臨時價格干預措施」會誤傷到經濟,該措施也規定了各省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適用范圍,適用時間……….
而這些中央政府所做的努力,是很多人所沒有了解到的!!!
五,面對物價上漲,我們最應該重視的是什麼?政府還是個人,他人還是自己,經濟還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