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綠色投資的綠色投資出現的必要性
從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歷程看,人類先後經歷了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現在已經進入後工業經濟時代,後工業經濟時代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代表,有人稱之為信息經濟,也有人稱之為知識經濟時代。與之相應,人類文明也先後經歷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後工業文明,後工業文明目前還在發展和形成之中,其主要的明顯標志是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生產,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下,實現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其實質就是發展綠色經濟,實現綠色發展,構築綠色文明。
人類進入後工業經濟時代後,對與人類自身活動密切相關的周邊環境日益關注,從而形成了環境保護的觀念和意識。綜觀綠色經濟發展時代的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可持續發展思想達成共識
「綠色經濟」一詞源自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丁於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藍皮書》。綠色經濟學主張從社會及生態條件出發,建立一種「可承受的經濟」。經濟發展必須是自然環境和人類自身可以承受的,不會因盲目追求生產增長而造成社會分裂和生態危機,不會因為自然資源耗竭而使經濟無法持續發展。綠色經濟是生態經濟,其實質是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思想是在人類進入工業經濟時代以來,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和對環境的破壞,不斷遭受生態環境的報復之後,思考人類與環境的關系而得出的結論,其核心思想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處理好發展與資源、發展與環境的關系,使得發展一方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不損害後代人的利益,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威脅。這一思想見於1987年挪威首相布蘭特夫人(Gm Harlen Brundland)出版的《我們共同的未來》一書對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的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這一思想的提出和得到當代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同,不僅經歷了曲折的過程。而且意義重大。¨
2、綠色消費開始成為消費者的時尚消費方式
21世紀的世界經濟是綠色經濟。綠色經濟時代的生產活動是綠色生產,其消費活動為綠色消費。所謂綠色消費,它有兩個內涵:一是消費無污染、有利於健康的產品;二是消費行為有利於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綠色消費是一種節約性消費。即主張適度消費,反對奢侈和浪費。合理的和適度的消費是在基本上不降低消費水平的條件下,排除浪費性、不適當的消費。綠色消費是消費者在基本生活得到滿足後,受消費需求上升規律的影響,開始追求生活質量和美好生態而產生的綠色需求,它反映了人們消費層次的提高,反映了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文明發展。它又是一種文明、科學的消費,即要求人們開展情趣高雅、文明的消費活動,要求人們用科學知識來規范和指導消費活動。這種消費既滿足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要求,又能夠使得人們在消費中體質、智力和心理性格全面發展。
3、全球國際貿易中不斷增強綠色壁壘
在國際貿易中,各國出於貿易保護或維護國家安全等目的,往往設置種種貿易壁壘,限制貨物進口。除了關稅壁壘和傳統的非關稅壁壘外,一種更為隱蔽、更為復雜、破壞力更大的貿易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日益加強。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sto Trade,TBT)是貨物進口國以保護國家安全,保護人類、動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阻止欺詐,保護環境,保障產品質量為由而採取的種種技術性限制措施,包括技術性法規和標准、產品檢驗的合格評定程序。技術性貿易壁壘具有兩面性,既具有積極的一面,如保障進口國消費者的健康、維護國家的基本安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出口國進行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技術水平和促進技術進步的積極一面,也有貿易保護主義的消極的一面。
近年來,技術性貿易壁壘數量劇增,在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中,綠色壁壘日益盛行。為了適應綠色消費的潮流,各國設置了從初級產品、中間產品到製成品,從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消費到處置各個環節的「綠色」技術標准、法規和檢疫制度,構成了限制或禁止貿易的綠色壁壘。綠色壁壘以保護消費者安全和保護生態環境為目標,具有合理性和隱蔽性,在WTO中受到保護和鼓勵,被許多國家廣為利用,甚至成為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有力工具。
例如,歐盟以生態環境保護和消費者健康安全為由,設置極高的「綠色標准」。在生態紡織品標准中,對服裝和紡織品中某些有害物質的含量要求高到ppb級(十億分之一)(有害物質含量檢驗的通用標准,一般是以ppm級計量,即百萬分之一。ppb級相當於將標准提高1000倍。)達到上述標准,才能加貼生態標簽進入歐洲市場。歐盟在2003年公布了《關於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WEEE)和《關於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ILS),要求出口商自行承擔報廢產品回收、處理及再循環的費用,並規定從2006年7月1日起,進入歐洲市場的電子電氣產品禁用6種有害物質。
以我國家電產業為例,90% 以上的原材料含有這6種有害物質,很難達到歐盟的標准,必須尋找新的原材料、新的供貨商,建立新的價格體系。面對日益盛行的綠色壁壘,我們必須順應這種潮流,引導企業將環保作為重要的價值取向,把綠色概念貫穿到產品的開發、生產、包裝、運輸、消費和回收等環節。
B. 深圳市中能綠色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廣東省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許其新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登記狀態:登記登記機關: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南山局注冊地址:深圳市南山區僑香路4068號智慧廣場B棟802
法定代表人:許其新
成立時間:2011-03-22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526909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區僑香路4068號智慧廣場B棟802
C. 綠色投資的綠色投資的特徵
傳統投資模式是在傳統經濟下形成的。它的主要特徵是在不考慮資源短缺和保護環境,或者較少考慮這些因素與後果的前提下,通過資本投入實現盈利的目的。賺取利潤是投資的惟一目標。這種投資行為使廠商在生產過程中,容易忽視生產所帶來的對社會和環境的消極影響,放棄企業的社會責任。綠色投資則相反。綠色投資形成綠色生產力,表現為在生產上,實行清潔生產,即省能、節料、無廢或少廢的物資循環型生產;在產品上,小型化(少廢料)、多功能(用處多)、可回收利用,對環境污染少;在環境保護上,表現為生產與環境保護同時進行,生產過程既是產出過程,也是防污和治污過程。
與傳統投資相比,綠色投資的特點是:
1、綠色投資在本質上反映了經濟、社會、生態之間和諧發展的關系,是基於可持續發展的投資。傳統投資行為依靠資源的大量消耗和對環境的索取和破壞換取經濟增長,結果造成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緊張,甚至人類經常遭到環境的報復。在綠色投資模式下,人類把環境保護與產品生產統一起來,注意節約資源和科學利用,利用與維護並舉,使得自然資源與環境獲得恢復與實現生態平衡。
2、綠色投資是由具有生態環境理念的經濟人進行的投資。投資主體不單是追求經濟利益的經濟人,而且,是具有社會責任的投資者,在其投資決策中,他的選擇標準是經濟、社會、環境三重標准,而不是單一的經濟准則。
3、綠色投資形成的資本是綠色資本,是一種能夠推動綠色GDP增長的資本。這種綠色資本投資所形成的生產力,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生產力,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中探索出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能力。綠色投資活動的產出,是綠色GDP的增加,它反映了環境價值在GDP中的重要作用。
4、綠色投資的收益是三重盈餘,包括經濟的、社會的和生態的收益。而傳統投資獲得的是單一盈餘,即利潤。在價值創造上,綠色投資進行的價值創造是長期價值,而傳統投資獲取的是短期收益。
5、綠色投資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和社會價值。傳統的投資也需要科技支持,技術進步使得投資的邊際生產力遞減的趨勢受到遏制,經濟增長持續進行。但是,由於傳統投資忽視節約資源,忽視環境保護,資源瓶頸約束增大,環境治理費用加大,結果是實際增長的速度減慢,增長的副作用增加。綠色投資行為把生產投資與防治環境污染統一起來,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消除了增長的不利影響,因而可以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
D. 中節能綠碳(北京)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節能綠碳(北京)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是中節能綠碳環保有限公司與全國工商聯地產商會旗下北京喜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綠色低碳地產金融服務平台。
法定代表人:李傑
成立時間:2012-11-30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7015423663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石景山路20號2001-03
E. 成都中節能綠建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成都中節能綠建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09月2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教育投資等。
法定代表人:段志堅
成立時間:2013-09-25
注冊資本:2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10131000031454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成都市蒲江縣鶴山鎮飛龍路49號1棟1單元4層5號
F. 中國投資機遇綠色機遇為什麼能不斷擴大
你好:
應該說,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不管中國的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國應該敞開大門,以適應這一趨勢,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發揮自己的優勢,它把握機遇,直面挑戰對於影響現在,如果你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經濟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
為代價帶來經濟利益的國家,但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一口價,照片:不穩定的全球經濟將成為常態。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各國經濟相互依存不斷加強。在這種環境下,國際經濟波動和危機感染已成為頻繁和必然的事情。第二
代價:國民經濟的主權獨立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考驗,跨國往往是主要負責大規模貨幣投機,有逐漸增加的一體化程度,各成員國的經濟主權下降的獨立性。三
代價:貧富全球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擴大。作為資本和先進技術的主要擁有者,發達國家總是處於全球化的中心。競爭,創造效益,也使財富越來越集中到少數國家或少數利益,導致貧富差距擴大。
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中國應積極參與生產和消費的全球化經濟全球化
具體表現。生產全球化的,但只找到的資源在世界上的國家,消費者的全球化,是指不僅是消費者,但買的東西在世界上的國內市場。從事全球生產和貿易,它必然有一個統一的全球性規則,WTO是一個多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雙邊和多邊比至少有一個比較權威的仲裁機構來解決反傾銷和貿易爭端更好。
人們通常只看到入世將使中國的出口所帶來的好處,但中國的營業利潤也反映了進口,使消費者能夠買到更優質的東西,更多的更少的錢購買一些商品,消費者應是收入的衡量指標是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更重要的是,貿易和投資,但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外部效應,使中國極大地提高了服務和態度,這就是所謂的經濟技術溢出,這是從技術轉移不同,不繳納所得稅的質量。平台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做四件事情
首先,要搞活市場經濟,使中國成為世界經濟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二要開拓市場。只有開放的市場,要想成為世界經濟的一部分,但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市場是不完全開放立即無條件,而是要條件,分步實施,在企業自身發展的開放水平適應形勢,從而產生互利互惠的貿易利益。
第三,我們必須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因此中國必須遵守規則,並參與制定規則。
第四,要發展資本市場。沒有哪個國家願意讓雄心勃勃的企業家,必須發展其資本市場。然而,盡管中國有很高的儲蓄率,但只有流量的一小部分進入私營部門,高科技的流入,甚至更少的儲蓄。平台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必須正確處理好三個組之間的關系
第一個是開放和參與全球化的關系。我們必須按國際工作的一般規律,不能總把希望寄託在國家措施的保護,盡快參與到貿易全球化,迫使我們要積極的制改革,所以唯一的辦法真正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二是縮小差距縮小國內和地區的國際關系之間的差距。登錄到到網三是要擴大內需,增加出口的關系。中國是一個大國,一個巨大的國內市場,擴大內需為根本,但我們不能忽視的外國貿易的重要性。新情況,新問題
中國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戰略,你應該考慮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發展活動和國際多邊經濟規則作為發展中國家和世界貿易大國,中國應積極參與國際多邊經濟組織,加強多邊和雙邊的經貿合作,並在發展中發揮積極的,穩定的和建設性的作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的參與,促進並按照平等,互惠互利,共同發展,認識到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要注意平衡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良好的經濟全球化的利益。
創新和科技的進步,基礎和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中國將堅持以科學和教育戰略,運用現代科技,科學技術,貿易的原則,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中國對外經貿的國際競爭力,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只有加快科技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運用先進的技術和傳統產業的高新技術改造,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以繼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實現了中國的跨越式發展技術。
只有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強市場體系,加快職能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造,以繼續為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的生產效率中國的關系。
願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