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外 安格拉
國土面積: 1,246,700平方公里
海岸線長: 1650公里
陸地邊界: 4837公里
自然地理: 安哥拉位於非洲大陸西海岸,非洲西南部,南緯5—18度,東經11—24度,北面是剛果共和國,東與尚比亞接壤,南鄰納米比亞,東北部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毗連,西面瀕臨大西洋。
安哥拉地勢東高西低,全國共分為平原、丘陵和高原三大地區。平原地區呈帶狀沿海分布,最高海拔400米,最大寬度200公里;高原地區約佔全國面積的65%, 海拔介於1000—1200米之間,位於中西部地區的莫科(MOCO)山為最高山峰,海拔2600米。安哥拉水利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有庫邦戈河、寬扎河、庫內內河和剛果河等。主要盆地有扎伊爾盆地、寬扎河盆地、庫內內盆地和贊貝澤盆地。
氣候: 北部等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攝氏22度;南部屬亞熱帶氣候,高海拔地區則為溫帶氣候。全年分旱、雨兩季,5—9月為旱季,平均氣溫攝氏24度,相對涼爽,潮濕無雨; 9—5月(次年)為雨季,氣候炎熱,氣溫高濕度大。降水量從東北向西南逐漸遞減,東北高原地區年均降水量可達1500毫米,而南部納米貝沙漠地區年均降水量僅為50毫米。
人 口:總人口: 1350萬(2003年估計數據);
人口密度: 約9-10人/平方公里;
人口增長率: 3.3%;
人均壽命:男45歲,女48歲, 5歲以下幼兒死亡率為21%;
期望平均壽命: 46.5歲
年齡結構:0—19歲人口59.6%,20—44歲人口31%;
性別比例:男性48.3%,女性佔51.7%;
2008年估計人口: 1660萬;
就業率估計約為總人口的46%。
民族: 安哥拉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部地區的奧溫本杜族(OVIMBUNDO)是人口最多的民族,約占總人口的38%;西北地區的姆本杜族(MDUNDO)是第二大民族,占總人口的23%;北部的巴剛果族(BAKONGO),約佔13.5%;其他的少數民族還有:東部地區的倫達肖克韋族LUNDACHOKWE),南方的思甘格拉族(NGANGUELA)和分布在其他不同地區的誇尼亞瑪族(CUANHAMA)、恩亞內卡族(NYANECA)和恩昆比族(NKHUMBI)。安哥拉居民中葡萄牙人後裔約有10萬餘人。
宗教: 49%的人信奉羅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餘居民中大部分人信奉拜物。
語言: 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主要民族語言有:溫本杜語、金本杜語、基孔戈(金剛果)語等。
首都: 羅安達(Luanda),人口400多萬(2003年估計數字),位於安哥拉西北海岸,瀕臨大西洋本戈灣。1575年建城,是安哥拉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和最主要的工業基地,有煉油、冶金、水泥、紡織、食品、飲料、輕化工等工業。羅安達國際機場和羅安達港是安哥拉最大的航空、海運港。
其他重要城市:
萬博市: 人口45萬,是安哥拉第二大城市,位於安哥拉中部高原。有食品、紡織等輕工業。
本格拉市: 人口34萬,位於安哥拉南部沿海地區,臨近洛比托港,有水泥、食品、紡織、服裝鞋帽等工業。
洛比托市: 人口52.1萬,安哥拉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卡賓達市:人口9.9萬,安哥拉重要的石油生產基本,石油產量占安總產量的60%。
納米貝市: 人口16.4萬,安哥拉主要的漁場之一,捕撈量佔全國的60%左右。
國家元首: 總統若澤愛德華多多斯桑托斯(José Eardo dos Santos,工程師),1979年9月就任至今。
獨立日(國慶):十一月十一日。
國家法定節日:一月一日,新年元旦節;一月四日,反殖民烈士紀念日;二月四日,民族解放武裝斗爭紀念日;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四月四日,和平與和解紀念日;五月一日,國際勞動節;六月一日,國際兒童節;九月十七日,民族英雄節;十一月二日,追思節;十一月十一日,獨立日(國慶);十二月二十五日,聖誕節;此外還有狂歡節和復活節。
時 區:安哥拉為東一區(比北京晚7個小時)。
政府機關作息時間:安哥拉實行五天工作制,每周工作37小時。星期一到星期四8:00—15:30;星期五8:00—15:00。
貨 幣:寬扎(1999年11月12日日啟用)
簡況:中世紀時期,安哥拉分屬剛果、恩東戈、馬塔姆巴和隆達四個王國。1482年葡萄牙殖民者船隊首次抵達,1576年建立羅安達城。在1884-1885年柏林會議上,安被劃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佔領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將安改為其一"海外省",派總督進行統治。從20世紀50年代起,安哥拉人民為反抗葡殖民統治,先後成立了三個民族解放組織: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簡稱安人運)、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簡稱安解陣)和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簡稱安盟),並於60年代相繼開展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斗爭並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薩拉查法西斯專制統治,新政府宣布放棄殖民主義政策。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個組織同葡政府達成關於安哥拉獨立的《阿沃爾協議》,並於1月31日同葡當局共同組成過渡政府。不久,安人運、安盟和安解陣之間發生武裝沖突,過渡政府解體。同年11月11日,安人運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國,阿戈斯蒂紐內圖任總統。1992年8月,安議會決定將國名改為安哥拉共和國。
資 源
石 油: 安哥拉擁有比較豐富的石油資源,初步探明蘊藏量約為54億桶,API 32—39.5度,含硫0.12%--0.14%。2002年安哥拉的石油日產量90多萬桶,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僅次於奈及利亞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可望在2007年達到日產200萬桶。石油是安哥拉最主要的支柱產業,占安國內生產總值的60%以上,出口總額的90%。安哥拉70%的石油銷往美國(佔美國進口石油總量的7%),20%出口亞洲,10%到歐洲和非洲。
安哥拉石油開發分為陸地、近海、深海和超深海四種類型。目前開發的均為深海和超深海石油。安哥拉石油工業基本是依靠外國資金和技術進行開發,在安從事勘探、開采、生產和儲運等業務的外國石油公司主要有:ChevronTexaco、ExxonMobil、BP-Amoco、TotalFinaElf、Shell、Agip、Naftagas、INA-Naftaplin、Norsk Hydro、Statoil、Philips、Napht-Israel、Petro-Inett、Ocean Energy、Energy Africa、Prodev、Canadian NaturalResources、Marathon Oil、Falcon Oil、Lacula Oil、Fortum、Teikoku、Repsol-YPF、Gulf Energy Resources、Occidental、Mitsubishi以及葡萄牙和巴西石油公司。
安哥拉正在積極融資30多億美元興建洛比托煉油廠,並與美國和挪威准備實施造價33億美元的天然氣項目。
根據1978年頒布的13/78號《石油法》,安主要以授讓開采權和產品分成兩種方式與投資方進行合作,實行「共擔風險 共享利益」和「誰投資 誰受益」的石油產業政策。在外國公司在安石油開采總量中,安哥拉政府可支配的份額約為35-45%。
2000年11月16日,安哥拉國家燃料公司首次在第三區塊南農塞油田獨立生產石油,預計該項目第一期工程的日產量為9000桶。
安哥拉國家燃料公司(SONANGOL)成立於1976年,是南部非洲地區最大的石油生產和供應商之一,除與在安哥拉開發經營的外國石油公司聯合開發生產原油外,還涉足石油精煉、石油產品貿易、液化天然氣、石化工業等領域,同時還在聖多美普林西比和剛果(金)投資石油和航空項目。羅安達煉油廠是安哥拉目前唯一的煉油廠,產量十分有限。
安哥拉1987年加入非洲石油輸出國組織,但不是OPEC成員國。
礦產業:安哥拉擁有數量繁多的礦藏資源,主要有:鑽石,鐵,磷酸鹽,錳,銅,鉛,鋅,錫,鎢,黃金、石英、大理石和花崗岩等。初步探明儲量的有鑽石近2億克拉、鐵礦17億噸、錳礦儲量近1億噸、磷酸鹽儲量2億噸。
獨立前,安哥拉曾為世界第四大鑽石生產國,還向歐、美、亞等國家出口鐵、銅、錳等。
近年來,安哥拉鑽石生產有所恢復,2001年鑽石產值約7.4億美元,當年鑽石原坯產量佔世界總產量10%左右。鑽石是繼石油之後安哥拉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和出口產品之一。2001年安哥拉鑽石出口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和出口貿易的7.8%和10.54%。
內戰期間,被反對派武裝控制的鑽石是其戰爭的主要財政來源,因此被稱作「血腥鑽石」。
安哥拉現有國營的安哥拉國家鑽石公司(ENDIAMA)、安哥拉鑽石貿易公司(SODIAM SARL)和合資公司Ascorp公司。分別負責鑽石的開發生產和貿易專營。從2003年開始,安哥拉政府逐漸擴大鑽石開采區域,增加采礦企業,先後向12家當地企業、合資、合營和外國企業頒發鑽石開采證書。
卡托卡(CATOCA)鑽石礦是安哥拉最大的露天鑽石礦,由安哥拉、南非、以色列、巴西等國的有關公司和其他國際投資人聯合投資開發。目前在安哥拉開采鑽石的外國公司主要來自南非、俄羅斯、巴西、以色列和比利時。
卡欣加(KASSINGA)鐵礦是安哥拉最大最重要的鐵礦,位於威拉省然巴(JAMBA)市,礦區有鐵路直達納米貝省海港。獨立前,該鐵礦生產小有規模,精選礦石4000萬噸。內戰使得該礦停產數年,安政府預計將需要14億美元的投資恢復鐵礦生產。
安哥拉石材公司(ANGOSTONE)是安哥拉地礦部所屬國有公司,經營黑花崗岩、紅花崗岩和大理石等建築和裝飾石材的開發,主要礦區在威拉省、納米貝省和庫內內省。其中,黑花崗岩產量(1250立方米/月)在非洲僅次於南非,為非洲第二大生產國。目前安哥拉的大理石和花崗石主要出口義大利。
此外,安哥拉還有30多個礦泉水源,現有兩個礦泉水廠。
農業: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估計,安哥拉可耕地面積約350萬公頃,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65%。安北部為經濟作物產區,具有種植咖啡、劍麻、木薯、棕櫚、煙草、香蕉、柑橘、棉花、花生、甘蔗等作物的良好自然條件。中部高原和西南部地區為產糧區,主要種植玉米、木薯、水稻、小麥、土豆、菜豆、番薯、檸檬等作物。安哥拉擁有廣闊的牧場,自然條件適宜畜牧業生產。森林覆蓋率35%,林地面積達5300萬公頃。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
安哥拉土地肥沃,河流密布,具有發展農業的巨大潛力和良好的自然條件。獨立之前,基本上實現了糧農產品的自給自足,曾被譽為南部非洲的糧倉,出口各種農產品,其中以咖啡和劍麻為主。直至1973年,咖啡產量幾乎左右著安哥拉的經濟,是年咖啡產量達22.5萬噸,出口量佔世界第四位。
1975年獨立以後,由於內戰的影響略,交通等基礎設施遭到嚴重損壞,經濟幾乎遭到全面破壞,糧食不能自給。2001年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7%,生產糧食58萬噸,比2000年的50萬噸高出16%,但是與安哥拉總需求量127萬噸糧食相比,仍有69萬噸的缺口。其中大約70%需要商業進口,另外30%依靠國際援助。
目前咖啡是安哥拉唯一的出口農產品,2000出口占出口總值的1%。
為了解決吃飯問題,根據政府社會經濟綱要,安哥拉政府執行鼓勵和扶持農牧產業政策。羅安達、本戈、本格拉、威拉、卡賓達和南寬扎地區擁有較為良好的農牧生產自然條件。
漁業:安哥拉海岸線長達1650公里,縱跨南緯4°22"至18°02",處於南大西洋寒流與卡賓達暖流交匯區,魚類資源豐富,魚總資源約為年均70-80萬噸,其中經濟魚類佔65%以上。安哥拉氣候溫濕,年均氣溫23°C,無台風颶風,漁場風浪小,漁場自然條件良好,可全年作業。漁業為安重要產業,從業人員約5萬人。2001年安哥拉共捕魚28.2萬噸,出口創匯3000多萬美元,行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3%。此外,安政府還通過向外國漁業公司發放捕魚許可證收入2000萬美元。大部分中、小型漁業公司已經私有化。
安哥拉政府與歐盟簽有《漁業合作協定》協定,允許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和荷蘭五個歐洲國家在安海域捕撈大蝦和金槍魚。
目前在安進行捕撈作業的外國漁船約130條,主要來自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韓國、俄羅斯、納米比亞和中國。
林 業:安哥拉森林面積約5300萬公頃,木材資源面積14.8萬公頃,可開發木材資源為4000萬立方米, 商業開發量為1745萬立方米, 出產烏木、非洲白檀木、紫檀木等名貴木材,是南部非洲僅次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第二達林業資源大國。在保持生態平衡的前提下,每年可以砍伐50萬立方米木材,目前年均開采量僅為3-4萬立方米。2001年安哥拉出口木材2.2萬立方米,目的國是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德國和南非。
交通運輸: 公路:總長7.5萬公里,其中柏油路面1.8萬公里,另5.7萬公里是沙石土路面。縣市級公路路面狀況普遍較差。
鐵路:全國鐵路總長約2750公里,有三條主幹線。最長的本格拉鐵路全長1350公里,連接洛比托港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並通過剛果(金)的鐵路網與尚比亞鐵路相連,曾是南部非洲鐵路運輸干線之一。另兩條是全長907公里連接納比貝港和梅農格市貫穿安南部地區的納比貝鐵路和北部地區全長538公里的羅安達—馬蘭熱鐵路。多年的戰亂使鐵路運輸遭受嚴重破壞,目前只有部分路段維持運轉。
② 朋友邀我一起去非洲安哥拉開一家公司,讓我當法人代表有什麼風險
法人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以全部資產承擔有限責任
③ 去安哥拉工作需注意什麼
1、出行前查驗好您的護照和黃皮書等證件,
2、出境時切勿攜帶過量現金(安哥拉海關規定,攜帶外幣現鈔摺合1萬美元以上者須出示入境申報單復印件,帶出境金額不得超過申報單額度),
3、不能偷帶象牙等違禁品。
4、時刻注意人身財產安全。遇緊急情況時,冷靜應對,及時報警,並與使館取得聯系。
(3)安哥拉投資風險擴展閱讀
駐安哥拉大使館提醒在安企業和旅安僑胞,防範票據詐騙,做到以下「三要三不要」:
一、要密切注意銀行存單付款,特別小心跨行存單,防範嫌犯利用跨行到賬時間差實施騙術。
二、要在發貨前及時向開戶銀行確認存單和款項到賬情況。僅憑電子流水到賬無法完全規避風險。
三、要讓對方提供與存單信息一致的身份信息,必要時,可請其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
四、不要急於交貨。為確保貨款到位,可適當延後3-5個工作日交貨。
五、不要輕信他人的介紹,避免因「熟」而「疏」,因「疏」而「輸」。
六、不要輕易泄露自身銀行賬戶和網銀信息,認真核實交易信息,發現不明款項入賬時及時同開戶行聯系。
④ 一年產9000萬噸石油,安哥拉為何還是最不發達國家
安哥拉其實是非洲第三大經濟體,而且它一年的產油量高達9000萬噸,但是安哥拉由於之前被殖民者殖民統治的時間過長,所以經濟現在發展的還非常慢。雖然安哥拉現在還非常的貧困,但是根據這十幾年的數據來看的話,安哥拉的經濟發展還是在緩慢的上升的,所以現在安哥拉正在處於一個擺脫貧困的過渡期,因此我覺得安哥拉的發展會越來越好的,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但是近十幾年來安哥拉發展的還是非常快的,因為安哥拉石油的確非常的豐富,這里的地下礦業石和油業都是非常發達的,而且他們那裡可供採集的原油量非常的巨大,所以能源充足可以使得安哥拉去發展重工業。同時安哥拉也非常的喜歡引入外來先進的科技,用此來發展本國的農業。近幾年來安哥拉的農業發展的也比較的迅速。現在安哥拉雖然在我們的眼中還是一個比較落後的貧困的國家,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安哥拉也在一步步的發展中,他們國家也會逐漸的擺脫貧困,走向正軌的。
⑤ 安哥拉回國 12000美金如何過安檢不會被查
回國在羅安達機場基本要過五道關,大件行李是最好藏東西的,但酒和你那一沓子美金就危險了,分批放吧,行李箱放一些美金,隨身包里放一些,錢包再放一些,在排隊進黑屋子檢查錢包時,不要怕,肯定會有官員在你排隊是用英語找你要刀拉,你可以給他點美金避免進黑屋子檢查,不過我沒給過,挺直腰板,英語起碼數數要過關,然後我進去後,打開錢包理直氣壯用英語數錢給他看,他們一般看你是正規文化人就不敢難為你,一般都欺負民工,看你應變能力了,或者你要同伴的話最好全部分攤,還是有一定風險的
⑥ 非洲安哥拉安全問題
如果在安哥拉沒有可靠的人,做生意是有風險的。
有時黑人搶劫的就是個體戶。大企業會專門請保安公司的來保障安全。而且請了當地黑人當保安的。沒有恐怖分子。蚊子是容易導致瘧疾。所以我認為,沒有可靠的人在安哥拉,去安哥拉做生意風險是有點兒高的。比起那些在美國啊,西班牙啊開中餐館的中國人,風險大多了。
⑦ 非洲地區投資環境風險分析
2.3.2.1 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面積92.4萬km2,人口約1.3億,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2009年,奈及利亞的石油產量為2.1百萬桶/天,佔世界總產量的2.6%(BP,2010)。
(1)政治經濟風險
奈及利亞政治局勢存在一定的不穩定因素。2010年5月5日,奈及利亞總統亞拉杜瓦因病去世,副總統古德拉克·喬納森繼任總統,奈及利亞政府運轉正常。奈及利亞有南北方交替掌權的政治傳統。執政的人民民主黨目前正在極力尋找有實力的總統候選人,來自南方的喬納森還沒有明確表示是否參選,代表北方政治勢力的奈及利亞前軍政府領導人巴班吉達已經表示有意參選。另外,奈及利亞前總統奧巴桑喬也計劃推舉自己的接班人。如果明年喬納森繼續擔任總統,那「北方人」將認為喬納森打破了奈及利亞的政治傳統,奈及利亞政局很可能出現問題。此外,奈及利亞南方的基督教徒與北方的伊斯蘭教徒矛盾復雜,一旦政局出現變化,這種矛盾就可能進一步激化。
在經濟方面,奈及利亞經濟落後,對吸引外資一直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近幾年來,政府法令消除了對外國投資者的各種歧視性規定,保證了外國投資者的國民待遇。
奈及利亞的經濟風險主要體現在:經濟高度依賴石油出口,其他行業發展緩慢。國內的商業環境依然不夠完善,商業詐騙較為普遍。在奈及利亞,勞動成本較為便宜,同時大量的原材料完全需要進口,因此生產經營成本較高。金融業發展嚴重滯後,不良資產及信用低劣問題充斥市場,嚴重製約金融業發展。
(2)勘探開發風險
奈及利亞油氣資源的支配權屬於聯邦政府。奈及利亞是OPEC的重要成員國。2008年底,奈及利亞啟動天然氣總體規劃,來自歐洲、亞洲及奈及利亞本土的多家公司表達了投資天然氣產業的興趣。奈及利亞推出了一系列石油政策和法規,吸引外國投資者參與國內的石油工業,主要內容包括:推進國家石油公司的私有化(限制在下游);國際石油合作改用產量分成合同;鼓勵外資進入石油勘探等。為了鼓勵投資,讓外國投資者較快地回收投資成本,奈及利亞允許外國投資者以100%的成本回收比例進行成本回收。外國石油公司在奈及利亞的油氣生產有以下3種形式:合資經營(礦稅制合同)、產量分成合同,以及風險勞務合同。在各類型的合同當中,沒有具體的國家參股規定。近年來,外國公司在奈及利亞的石油業務進展較為迅速,特別是海上勘探取得了較大進展。
奈及利亞石油勘探開發最大的風險,來自產油區的安全局勢。
2.3.2.2 安哥拉
安哥拉麵積124.7萬km2,人口約1500萬人。2009年安哥拉的石油產量為1.8百萬桶/天,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2.3%(BP,2010)。
(1)政治經濟風險
安哥拉曾經經歷了長達27年的內戰,現政局較為穩定。但在安哥拉國內,有時種族沖突、宗教矛盾、政治派別斗爭的問題還比較嚴重。
內戰結束以來,在石油工業的帶動下,安哥拉的經濟發展較為迅速。但安哥拉經濟過於依賴油氣工業,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出口型國家,單一經濟結構給安哥拉經濟發展增加了許多變數,尤其是影響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同時,安哥拉國內經濟大環境存在很多不足,金融體系發展落後,銀行極易受政府財政政策影響,國內貨幣與國際接軌不夠。政府財政收支和管理缺乏透明度,辦事效率低下。安哥拉同時是非洲難民最多的國家。安哥拉雖然經濟基礎薄弱,但是工資水平卻較高,增加了經營成本。
安哥拉尚無任何形式的自由貿易和投資區,吸引外資優惠較少。外資主要集中在石油工業、建築業等。
(2)勘探開發風險
安哥拉油氣儲量豐富,1956年開始生產石油。隨著內戰的結束,該國的石油工業發展迅速。2007年1月,安哥拉成為O PEC的一員。安哥拉規定,油氣資源歸國家所有,只有安哥拉石油公司可以擁有石油權利。該公司與外國石油公司簽訂合作協議,以便在指定的租讓區開展油氣勘探開發活動。該公司有權與外國石油公司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包括合資項目、產量分成合同和風險服務合同。安哥拉煉油工業發展落後。
安哥拉深水區塊是世界上潛力最大的油田之一。目前,安哥拉卡賓達和羅安達海岸的淺海石油資源區塊已基本被其他石油公司所佔有,而中國的深水開采技術尚不能很好的開采安哥拉的深水區塊。這是中國進一步進入安哥拉石油行業的一大障礙。
2.3.2.3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國土面積238.1萬km2,人口約3200萬人。2009年,阿爾及利亞的石油產量為1.8百萬桶/天,佔世界總產量的2%(BP,2010)。
(1)政治經濟風險
阿爾及利亞為總統制共和國,政局總體穩定。近年來極端分子發起的恐怖襲擊在阿爾及利亞時有發生,2007年,該國就發生過多起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恐怖襲擊事件。
和其他非洲資源國一樣,阿爾及利亞高度依賴石油貿易收入,其他產業發展缺乏後勁。阿爾及利亞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鼓勵外國投資,對外企實行國民待遇。在許多行業有免稅政策。不過,在阿爾及利亞工作的外籍工作人員的稅費很高,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阿爾及利亞相關法規不夠健全。投資者很難在阿爾及利亞僱傭到熟練工人。
阿爾及利亞曾於1993年出台了首部投資法,鼓勵私人投資並賦予優惠政策。
(2)勘探開發風險
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通過與外國石油公司簽訂產量分成合同,吸引國外資本。阿爾及利亞石油勘探開發對外合作採用礦區使用費與稅費制度。根據《1986年油氣法》,外資參股比例最高為49%。《2005年油氣法》規定,外資可以在一個合同中持股100%,但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有參股選擇權,其參股比例最低位20%,最高為30%。
阿爾及利亞的油田雖然已經開采了較長時間,但是遠期儲量仍舊看好。在非洲的產油國中,阿爾及利亞的勘探開發風險相對小一些。
2.3.2.4 利比亞
利比亞面積176萬km2,人口約580萬。2009年,利比亞的石油產量為1.7百萬桶/天,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2%(BP,2010)。
(1)政治經濟風險
利比亞政局較為穩定。2003年9月,聯合國解除對利比亞制裁,利比亞同歐美國家的關系基本正常化;隨著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利比亞經濟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分析,2008年利比亞全國GDP的70%、財政收入的85%~90%,以及出口收入的95%來自石油工業。利比亞的農業、服務業和技術經濟等非石油部門發展緩慢。
利比亞的基礎設施在非洲是較為完善的。但是,利比亞的很多政策未得到落實,給外國企業投資帶來了困難。利比亞的國有經濟佔主導地位。
(2)勘探開發風險
石油出口是利比亞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2003年國際制裁結束後,國外資本湧入利比亞的石油行業。比利亞石油產量的一半來自外國石油公司。2004年以來,利比亞改變了過去單純談判簽約授予區塊的合作方式,頒布第四版勘探和產品分成協議模板,引入公開招標授予區塊機制。利比亞國家不直接參股。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的參股自宣布商業油氣發展之日起開始,它要承擔資本和廢棄費用的50%。此前發生的所有費用均由承包公司承擔。經驗費用由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和承包方分擔,分擔比例與商定的產量分成比例相同。
利比亞石油資源非常豐富,地質條件好,開采成本低。勘探開發風險較低。
⑧ 什麼是風險投資家環球游記
《羅傑斯環球投資旅行》講述了1999年1月到2002年1月,他們開車從冰島出發,游歷了116個國家,包括那些旅行者不太會去冒險旅行的國家和地區,如安哥拉、剛果、蘇丹、東帝汶等。這次跨世紀的旅行也可能創下了歷時最長的持續汽車旅行的吉尼斯世界記錄。當然,吸引我們的並不只是這次旅行所創造的吉尼斯記錄,更多的是因為羅傑斯這個不同尋常的旅行者,他不僅僅只是一個旅行者,他更是一個投資者。在旅途中,他憑著自己對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獨到見解,記錄下了自己的所見所聞,糾正了人們頭腦中的一些陳見,並對各地的投資前景進行了預測。比如他認為:在安哥拉將有很多創造財富的機會;波利維亞在數十年的動盪之後可能會成為一個後起之秀,因為那裡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歐洲註定是要失敗的……在他的旅程中,中國是重要的一站。從書後的旅程表來看,中國是羅傑斯逗留時間最長的一個國家,這不僅是因為古老的中國對於西方人有很強的吸引力,還因為在羅傑斯看來,中國將是一塊投資的熱土。羅傑斯甚至曾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戶,購買B股股票,並對中國的B股市場進行了預測。羅傑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以其豐富的親身經歷,為讀者展現了巨大的投資前景。羅傑斯是一個探索者,在所到之處,他總能發現當地的投資價值。就像西方的書評界所說,跟隨羅傑斯就能發現未來投資的金礦。跟著羅傑斯周遊世界,跟著羅傑斯投資全球,本書帶給讀者的就是羅傑斯新千年的投資之旅。
⑨ 有誰去過安哥拉能和我講講那邊的錢好賺嗎
我在安哥拉,這里天氣挺熱,流行瘧疾,治安也不是太好。在這里幹活也是有點風險的。給你多少工資,你自己衡量一下。
政府只支持大型的投資,要是小生意政府也讓做,不過這里現在中國人太多了,大約有20萬,做什麼的都有。錢也不是那麼好賺了,賠錢的也有。我在這里工做是第三年了,建議你要是小本生意的話,還請慎重考慮啊.
⑩ 安格拉這個國家誰了解請進來回答下
國土面積: 1,246,700平方公里
海岸線長: 1650公里
陸地邊界: 4837公里
自然地理: 安哥拉位於非洲大陸西海岸,非洲西南部,南緯5—18度,東經11—24度,北面是剛果共和國,東與尚比亞接壤,南鄰納米比亞,東北部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毗連,西面瀕臨大西洋。
安哥拉地勢東高西低,全國共分為平原、丘陵和高原三大地區。平原地區呈帶狀沿海分布,最高海拔400米,最大寬度200公里;高原地區約佔全國面積的65%, 海拔介於1000—1200米之間,位於中西部地區的莫科(MOCO)山為最高山峰,海拔2600米。安哥拉水利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有庫邦戈河、寬扎河、庫內內河和剛果河等。主要盆地有扎伊爾盆地、寬扎河盆地、庫內內盆地和贊貝澤盆地。
氣候: 北部等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攝氏22度;南部屬亞熱帶氣候,高海拔地區則為溫帶氣候。全年分旱、雨兩季,5—9月為旱季,平均氣溫攝氏24度,相對涼爽,潮濕無雨; 9—5月(次年)為雨季,氣候炎熱,氣溫高濕度大。降水量從東北向西南逐漸遞減,東北高原地區年均降水量可達1500毫米,而南部納米貝沙漠地區年均降水量僅為50毫米。
人 口:總人口: 1350萬(2003年估計數據);
人口密度: 約9-10人/平方公里;
人口增長率: 3.3%;
人均壽命:男45歲,女48歲, 5歲以下幼兒死亡率為21%;
期望平均壽命: 46.5歲
年齡結構:0—19歲人口59.6%,20—44歲人口31%;
性別比例:男性48.3%,女性佔51.7%;
2008年估計人口: 1660萬;
就業率估計約為總人口的46%。
民族: 安哥拉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部地區的奧溫本杜族(OVIMBUNDO)是人口最多的民族,約占總人口的38%;西北地區的姆本杜族(MDUNDO)是第二大民族,占總人口的23%;北部的巴剛果族(BAKONGO),約佔13.5%;其他的少數民族還有:東部地區的倫達肖克韋族LUNDACHOKWE),南方的思甘格拉族(NGANGUELA)和分布在其他不同地區的誇尼亞瑪族(CUANHAMA)、恩亞內卡族(NYANECA)和恩昆比族(NKHUMBI)。安哥拉居民中葡萄牙人後裔約有10萬餘人。
宗教: 49%的人信奉羅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餘居民中大部分人信奉拜物。
語言: 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主要民族語言有:溫本杜語、金本杜語、基孔戈(金剛果)語等。
首都: 羅安達(Luanda),人口400多萬(2003年估計數字),位於安哥拉西北海岸,瀕臨大西洋本戈灣。1575年建城,是安哥拉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和最主要的工業基地,有煉油、冶金、水泥、紡織、食品、飲料、輕化工等工業。羅安達國際機場和羅安達港是安哥拉最大的航空、海運港。
其他重要城市:
萬博市: 人口45萬,是安哥拉第二大城市,位於安哥拉中部高原。有食品、紡織等輕工業。
本格拉市: 人口34萬,位於安哥拉南部沿海地區,臨近洛比托港,有水泥、食品、紡織、服裝鞋帽等工業。
洛比托市: 人口52.1萬,安哥拉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卡賓達市:人口9.9萬,安哥拉重要的石油生產基本,石油產量占安總產量的60%。
納米貝市: 人口16.4萬,安哥拉主要的漁場之一,捕撈量佔全國的60%左右。
國家元首: 總統若澤愛德華多多斯桑托斯(José Eardo dos Santos,工程師),1979年9月就任至今。
獨立日(國慶):十一月十一日。
國家法定節日:一月一日,新年元旦節;一月四日,反殖民烈士紀念日;二月四日,民族解放武裝斗爭紀念日;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四月四日,和平與和解紀念日;五月一日,國際勞動節;六月一日,國際兒童節;九月十七日,民族英雄節;十一月二日,追思節;十一月十一日,獨立日(國慶);十二月二十五日,聖誕節;此外還有狂歡節和復活節。
時 區:安哥拉為東一區(比北京晚7個小時)。
政府機關作息時間:安哥拉實行五天工作制,每周工作37小時。星期一到星期四8:00—15:30;星期五8:00—15:00。
貨 幣:寬扎(1999年11月12日日啟用)
簡況:中世紀時期,安哥拉分屬剛果、恩東戈、馬塔姆巴和隆達四個王國。1482年葡萄牙殖民者船隊首次抵達,1576年建立羅安達城。在1884-1885年柏林會議上,安被劃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佔領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將安改為其一"海外省",派總督進行統治。從20世紀50年代起,安哥拉人民為反抗葡殖民統治,先後成立了三個民族解放組織: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簡稱安人運)、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簡稱安解陣)和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簡稱安盟),並於60年代相繼開展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斗爭並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薩拉查法西斯專制統治,新政府宣布放棄殖民主義政策。1975年1月15日,上述三個組織同葡政府達成關於安哥拉獨立的《阿沃爾協議》,並於1月31日同葡當局共同組成過渡政府。不久,安人運、安盟和安解陣之間發生武裝沖突,過渡政府解體。同年11月11日,安人運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國,阿戈斯蒂紐內圖任總統。1992年8月,安議會決定將國名改為安哥拉共和國。
資 源
石 油: 安哥拉擁有比較豐富的石油資源,初步探明蘊藏量約為54億桶,API 32—39.5度,含硫0.12%--0.14%。2002年安哥拉的石油日產量90多萬桶,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僅次於奈及利亞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可望在2007年達到日產200萬桶。石油是安哥拉最主要的支柱產業,占安國內生產總值的60%以上,出口總額的90%。安哥拉70%的石油銷往美國(佔美國進口石油總量的7%),20%出口亞洲,10%到歐洲和非洲。
安哥拉石油開發分為陸地、近海、深海和超深海四種類型。目前開發的均為深海和超深海石油。安哥拉石油工業基本是依靠外國資金和技術進行開發,在安從事勘探、開采、生產和儲運等業務的外國石油公司主要有:ChevronTexaco、ExxonMobil、BP-Amoco、TotalFinaElf、Shell、Agip、Naftagas、INA-Naftaplin、Norsk Hydro、Statoil、Philips、Napht-Israel、Petro-Inett、Ocean Energy、Energy Africa、Prodev、Canadian NaturalResources、Marathon Oil、Falcon Oil、Lacula Oil、Fortum、Teikoku、Repsol-YPF、Gulf Energy Resources、Occidental、Mitsubishi以及葡萄牙和巴西石油公司。
安哥拉正在積極融資30多億美元興建洛比托煉油廠,並與美國和挪威准備實施造價33億美元的天然氣項目。
根據1978年頒布的13/78號《石油法》,安主要以授讓開采權和產品分成兩種方式與投資方進行合作,實行「共擔風險 共享利益」和「誰投資 誰受益」的石油產業政策。在外國公司在安石油開采總量中,安哥拉政府可支配的份額約為35-45%。
2000年11月16日,安哥拉國家燃料公司首次在第三區塊南農塞油田獨立生產石油,預計該項目第一期工程的日產量為9000桶。
安哥拉國家燃料公司(SONANGOL)成立於1976年,是南部非洲地區最大的石油生產和供應商之一,除與在安哥拉開發經營的外國石油公司聯合開發生產原油外,還涉足石油精煉、石油產品貿易、液化天然氣、石化工業等領域,同時還在聖多美普林西比和剛果(金)投資石油和航空項目。羅安達煉油廠是安哥拉目前唯一的煉油廠,產量十分有限。
安哥拉1987年加入非洲石油輸出國組織,但不是OPEC成員國。
礦產業:安哥拉擁有數量繁多的礦藏資源,主要有:鑽石,鐵,磷酸鹽,錳,銅,鉛,鋅,錫,鎢,黃金、石英、大理石和花崗岩等。初步探明儲量的有鑽石近2億克拉、鐵礦17億噸、錳礦儲量近1億噸、磷酸鹽儲量2億噸。
獨立前,安哥拉曾為世界第四大鑽石生產國,還向歐、美、亞等國家出口鐵、銅、錳等。
近年來,安哥拉鑽石生產有所恢復,2001年鑽石產值約7.4億美元,當年鑽石原坯產量佔世界總產量10%左右。鑽石是繼石油之後安哥拉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和出口產品之一。2001年安哥拉鑽石出口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和出口貿易的7.8%和10.54%。
內戰期間,被反對派武裝控制的鑽石是其戰爭的主要財政來源,因此被稱作「血腥鑽石」。
安哥拉現有國營的安哥拉國家鑽石公司(ENDIAMA)、安哥拉鑽石貿易公司(SODIAM SARL)和合資公司Ascorp公司。分別負責鑽石的開發生產和貿易專營。從2003年開始,安哥拉政府逐漸擴大鑽石開采區域,增加采礦企業,先後向12家當地企業、合資、合營和外國企業頒發鑽石開采證書。
卡托卡(CATOCA)鑽石礦是安哥拉最大的露天鑽石礦,由安哥拉、南非、以色列、巴西等國的有關公司和其他國際投資人聯合投資開發。目前在安哥拉開采鑽石的外國公司主要來自南非、俄羅斯、巴西、以色列和比利時。
卡欣加(KASSINGA)鐵礦是安哥拉最大最重要的鐵礦,位於威拉省然巴(JAMBA)市,礦區有鐵路直達納米貝省海港。獨立前,該鐵礦生產小有規模,精選礦石4000萬噸。內戰使得該礦停產數年,安政府預計將需要14億美元的投資恢復鐵礦生產。
安哥拉石材公司(ANGOSTONE)是安哥拉地礦部所屬國有公司,經營黑花崗岩、紅花崗岩和大理石等建築和裝飾石材的開發,主要礦區在威拉省、納米貝省和庫內內省。其中,黑花崗岩產量(1250立方米/月)在非洲僅次於南非,為非洲第二大生產國。目前安哥拉的大理石和花崗石主要出口義大利。
此外,安哥拉還有30多個礦泉水源,現有兩個礦泉水廠。
農業: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估計,安哥拉可耕地面積約350萬公頃,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65%。安北部為經濟作物產區,具有種植咖啡、劍麻、木薯、棕櫚、煙草、香蕉、柑橘、棉花、花生、甘蔗等作物的良好自然條件。中部高原和西南部地區為產糧區,主要種植玉米、木薯、水稻、小麥、土豆、菜豆、番薯、檸檬等作物。安哥拉擁有廣闊的牧場,自然條件適宜畜牧業生產。森林覆蓋率35%,林地面積達5300萬公頃。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
安哥拉土地肥沃,河流密布,具有發展農業的巨大潛力和良好的自然條件。獨立之前,基本上實現了糧農產品的自給自足,曾被譽為南部非洲的糧倉,出口各種農產品,其中以咖啡和劍麻為主。直至1973年,咖啡產量幾乎左右著安哥拉的經濟,是年咖啡產量達22.5萬噸,出口量佔世界第四位。
1975年獨立以後,由於內戰的影響略,交通等基礎設施遭到嚴重損壞,經濟幾乎遭到全面破壞,糧食不能自給。2001年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7%,生產糧食58萬噸,比2000年的50萬噸高出16%,但是與安哥拉總需求量127萬噸糧食相比,仍有69萬噸的缺口。其中大約70%需要商業進口,另外30%依靠國際援助。
目前咖啡是安哥拉唯一的出口農產品,2000出口占出口總值的1%。
為了解決吃飯問題,根據政府社會經濟綱要,安哥拉政府執行鼓勵和扶持農牧產業政策。羅安達、本戈、本格拉、威拉、卡賓達和南寬扎地區擁有較為良好的農牧生產自然條件。
漁業:安哥拉海岸線長達1650公里,縱跨南緯4°22"至18°02",處於南大西洋寒流與卡賓達暖流交匯區,魚類資源豐富,魚總資源約為年均70-80萬噸,其中經濟魚類佔65%以上。安哥拉氣候溫濕,年均氣溫23°C,無台風颶風,漁場風浪小,漁場自然條件良好,可全年作業。漁業為安重要產業,從業人員約5萬人。2001年安哥拉共捕魚28.2萬噸,出口創匯3000多萬美元,行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3%。此外,安政府還通過向外國漁業公司發放捕魚許可證收入2000萬美元。大部分中、小型漁業公司已經私有化。
安哥拉政府與歐盟簽有《漁業合作協定》協定,允許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和荷蘭五個歐洲國家在安海域捕撈大蝦和金槍魚。
目前在安進行捕撈作業的外國漁船約130條,主要來自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韓國、俄羅斯、納米比亞和中國。
林 業:安哥拉森林面積約5300萬公頃,木材資源面積14.8萬公頃,可開發木材資源為4000萬立方米, 商業開發量為1745萬立方米, 出產烏木、非洲白檀木、紫檀木等名貴木材,是南部非洲僅次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第二達林業資源大國。在保持生態平衡的前提下,每年可以砍伐50萬立方米木材,目前年均開采量僅為3-4萬立方米。2001年安哥拉出口木材2.2萬立方米,目的國是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德國和南非。
交通運輸: 公路:總長7.5萬公里,其中柏油路面1.8萬公里,另5.7萬公里是沙石土路面。縣市級公路路面狀況普遍較差。
鐵路:全國鐵路總長約2750公里,有三條主幹線。最長的本格拉鐵路全長1350公里,連接洛比托港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並通過剛果(金)的鐵路網與尚比亞鐵路相連,曾是南部非洲鐵路運輸干線之一。另兩條是全長907公里連接納比貝港和梅農格市貫穿安南部地區的納比貝鐵路和北部地區全長538公里的羅安達—馬蘭熱鐵路。多年的戰亂使鐵路運輸遭受嚴重破壞,目前只有部分路段維持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