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福建省茶葉學會的名單
福建省茶葉學會第九屆理事會
1.名譽會長:
張天福:中華茶人聯誼會名譽會長、
福建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終身榮譽理事長
陳明樞:最高人民檢察院原常務副檢察長、福建省老區建設促進會顧問
張家坤: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黨組書記
劉德章: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黨組書記
張明俊: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福建省慈善基金會名譽會長、
福建省老促會顧問
李祖可:福建省閩港閩澳經濟合作促進會副主任、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
呂居永:福建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原常務副會長、顧問
鄭義正: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福建省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會長
陳增光: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福建省扶貧協會會長
曾喜祥: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陳家驊: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省鄉村休閑發展協會主席
張立先:福建省農辦主任、福建省農業廳廳長
吳建華:福建省農學會會長、福建省農業廳原廳長
2.高級顧問:
陳小平:福建省財政廳廳長
宋閩旺:省人大常委會科教文衛委主任、省文化廳原廳長
葉順煌:福建省政協經委主任、省科協原黨組書記、副主席
柯少愚:福建省殘聯黨組書記、省科協原副主席
李育興:中共福建省委原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
蔡爾森:福建省台聯黨組書記、省台辦副主任
詹 毅: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內司委原主任、省工商局原局長
陳保明:福建省政協法制委主任、省司法廳原廳長
趙 氵豈: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副秘書長、辦公廳原主任
趙覺榮:福建省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原主任、省工商局原局長、
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副會長
陳世澤:福建省人大常委會農經委原主任、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副會長
朱永康:福建省人大常委會科教文衛委原主任、
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副會長
鄭 勇:福建省政協提案委副主任、省發改委原副主任
林思翔:福建省科協原黨組書記、副主席、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
鄭金貴:福建省農林大學原校長、教授博導
張偉光:福建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省農科院副院長
葉恩發:福建省農業廳巡視員、福建畜牧獸醫學會理事長
駱少君:全國茶葉質量檢測中心原主任、
全國供銷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原院長
詹立錟:原福建省茶業協會會長、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副會長
黃華康:福建省農業廳副廳長
姜紹豐:福建省農業廳副廳長
鄒榮貴:福建省農業廳副巡視員
陶陸軍:福建省人大常委會農經委副主任
湯鳴紹:福建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原所長、書記、《福建茶葉》主編
陳義鷹:台灣崇德聯誼會執行會長
3.榮譽常務理事: 陳金水、陳成基、錢家強
4.榮譽理事:鍾興松、周玉璠、連學仁、吳道芳、林森知、葉乃壽
5.分支機構
(1)《福建茶葉》編委會主任:馮廷佺
主編:湯鳴紹;副主編:賴筆進、姚信恩;責任編輯:林春蓮
(2)張天福茶學研究分會會長:馮廷佺,副會長兼秘書長:周玉璠
(3)技術咨詢委員會主任:余文權
(4)閩台茶葉合作研究分會會長馮廷佺,副會長兼秘書長:林光華
(5)名優茶推廣工作委員會:尤昌飛
(6)培訓工作委員會主任:姚信恩
(7)茶文化研究分會會長:楊江帆
(8)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蘇峰
(9)茶產業發展研究分會會長:陳杭生,副會長兼秘書長:潘文毅
(10)電子商務委員會:尤昌飛
(11)期刊編委會
主 任:馮廷佺
副主任:湯鳴紹
委 員:馮廷佺、楊江帆、余文權、湯鳴紹、鄭廼輝、葉乃興、姚信恩、
張文錦、周玉璠、賴筆進、蘇峰、湯榮輝、唐輝
6.內部機構辦事人員聘任:
(1)秘書處:
執行秘書長:湯鳴紹(專職)
常務副秘書長:姚信恩(專職)、潘發斌(兼職)
副秘書長:唐輝、周玉璠、楊芳、林傑、林榕
(2)《茶緣》雜志社社長兼主編:馮廷佺;副社長:唐輝;執行主編:湯榮輝
(3)《閩茶會訊》主編:周玉璠
B. 孔子動漫是哪個公司拍攝
出品機構 中國孔子基金會 山東廣播電視總台 崇德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鳳凰星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聯合製作 好麗友食品有限公司
C. 大連外國語大學怎麼樣
簡介:大連外國語大學是遼寧省省屬高校,是東北地區唯一一所公立外國語大學。學校於1964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成立,時為大連日語專科學校,1970年更名為遼寧外語專科學校,1978年更名為大連外國語學院,2013年4月更名為大連外國語大學。50多年來,學校秉承「崇德尚文 兼收並蓄」的校訓精神,遵循「育人為本、質量至上、突出特色、科學發展」的辦學理念,已經建設發展成為以外語為主,以國際化辦學為特色,文學、經濟學、管理學、工學、法學、藝術學等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外國語大學。 學校總佔地面積126.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校區規劃布局合理、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備功能齊全,充分體現了現代化、人文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特點。學校圖書館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館藏印刷型文獻180餘萬冊。校園網設備先進,為學校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學校目前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內外考試組織管理機構和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多語種外語培訓基地、教育部指定的20餘種專業考試的考點、上合大學中方校長委員會主席單位、中俄大學生交流基地、漢語國際推廣多語種大連基地、國家孔子學院專職教師儲備學校、教育部中國政府獎學金生接收單位、教育部香港與內地高等學校師生交流計劃項目院校、遼寧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遼寧省國際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設有中國國際青少年活動中心(大連)、東北亞研究中心、中日韓合作研究中心、烏克蘭研究中心、亞美尼亞研究中心、哈薩克研究中心、愛爾蘭研究中心、拉美安第斯國家研究中心、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研究中心、「東北亞外交外事」協同創新中心、「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機制協同創新中心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駐大連工作站。學校2004年被遼寧省人民政府評為「文明單位」,2005年被遼寧省教育廳評為第一批安全文明校園,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09年10月俄羅斯世界基金會在學校設立俄語中心,2010年9月獲得「推薦優秀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 學校下設日本語學院、英語學院、俄語學院、韓國語學院、高級翻譯學院、國際關系學院、國際藝術學院、商學院、文化傳播學院、漢學院、軟體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培訓學院、法語系、德語系、西葡語系、意阿語系、音樂系、公共外語教研部、體育教研部、創新創業教育中心等20個教學單位,33個本科專業,覆蓋日、英、俄、法、德、韓、西、阿、意、葡10個外語語種。其中,朝鮮語、日語、俄語、英語為教育部特色專業,日語、英語、俄語、朝鮮語、德語專業為遼寧省示範性專業,俄語、日語、英語、朝鮮語為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日語、俄語、英語3個專業被評為首批省級優勢特色專業,俄語專業被評為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課程體系國際化試點專業,翻譯、商務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旅遊管理、服裝與服飾設計5個專業被評為遼寧省轉型發展試點專業,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專業填補了東北地區人才培養的空白。學校有外國語言文學和中國語言文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其中翻譯碩士下設英語、日語、俄語口譯方向及英語、日語、俄語、法語、朝鮮語、德語筆譯方向),設有「東北亞外交外事高端人才培養」博士項目。外國語言文學為遼寧省一流特色學科,俄語語言文學、英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西班牙語言文學為遼寧省重點學科。近年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取得顯著成績,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省級精品課程14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5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獲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學校主辦的《外語與外語教學》入選全國文科百強期刊,同時入選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原科普性雜志《日語知識》和《英語知識》已分別成功轉型為學術雜志《東北亞外語研究》和《語言教育》,受到外語界專家學者的好評。 目前學校教師近9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0餘人,每年聘請來自近20個國家10個語種的近百名外籍教師。學校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1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7人,省級優秀專家4人,省級優秀教師7人,省級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省級專業帶頭人4人,省級優秀骨幹教師20人,省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和優秀人才計劃66人。比較文化研究基地為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同聲傳譯實驗室為遼寧省重點實驗室。學校瞄準國際前沿和國家急需解決的重大課題,廣泛開展跨院系、跨學科、跨國間的學術交流與研究。學校現有15個科研機構,2012年來獲批國家、省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省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300餘項,發表核心期刊以上學術論文400餘篇,32部教材獲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省級規劃教材,近300項學術成果獲市級以上科研獎勵,為東北乃至全國的外語教學與研究,為服務國家戰略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本科生、研究生及外國留學生共1.5萬餘人。2009年以來,我校學生共有近500餘人次在國家、省市及地區各類專業比賽中獲獎。奧運會、殘奧會、夏季達沃斯、亞歐經濟部長會議、大連國際服裝節、大連國際啤酒節等重要國際大型活動上都活躍著我校學子的身影。近年來,畢業生年就業率均在95%以上,畢業生活躍在外交、外經外貿、旅遊、教育等各條戰線。建校以來,學校共有百餘名畢業生先後進入國家外交部工作,被譽為「京外高校中考入外交部人數最多的高校」。 學校匯聚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堅持開放式辦學,國際化辦學特色鮮明。近年來,與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英國、埃及、突尼西亞、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所高校及近20家企業團體等建立合作關系。依託學校現有的中俄大學生交流基地、孔子學院、俄語中心以及上合大學中方校長委員會主席單位等眾多國際化平台,以「交換留學」、「本科雙學位」、「本-碩連讀」、「碩-博連讀」、「多語種交流」、「國際實訓」等培養模式,與國外知名院校聯合培養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全校每年派出近1000名學生,在合作培養領域實現了「語言+專業」、「語言+實訓」的成功對接。2007年至今,學校先後在俄羅斯、日本、韓國、哥倫比亞、蓋亞那、巴西、亞美尼亞、葡萄牙、義大利、突尼西亞建立10所海外孔子學院。 學校秉承「崇德尚文 兼收並蓄」的校訓,堅持復合型、國際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堅持國際化的特色辦學之路,高度重視學科和專業建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正朝著建設質量優良、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外國語大學的目標邁進。 大連外國語大學是外語人才的搖籃,通向世界的橋梁。
D. 香港崇德基金投資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怎麼樣
香港崇德基金投資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是2006-09-11注冊成立的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號東方廣場東方經貿城東一辦公樓8層5A-1室。
香港崇德基金投資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000793403167L,企業法人白瑋,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香港崇德基金投資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的經營范圍是:從事與隸屬外國(地區)企業有關的非營利性業務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香港崇德基金投資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更多信息和資訊。
E. 安溪崇德中學的簡介
為幫助崇德中學改善辦學條件,市長李建國親自寫信、親自溝通協調,從中牽線搭橋,引來校友企業家、華僑等慷慨解囊。該校當天奠基的系列工程主要包括:建設一幢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的教學樓(含合班教室及多功能會議室),一幢280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一幢2250平方米的圖書樓,共約需投入資金1000萬元,由福建豐泉集團董事長陳澤峰捐建;建設一幢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的五層教學樓,約需投入資金300萬元,由香港李尚大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捐建;建設一幢2000平方米的教師宿舍,約需投入資金300萬元,由福建華誠實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洪頂超捐建。我縣鄉賢蘇木清、張金山也各捐獻10萬元,資助崇德中學「創建省三級達標中學」工程建設。
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市長李建國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謝對安溪教育事業作出積極貢獻的企業家和鄉賢。他希望縣、鄉、村及學校,要借崇德中學創建省三級達標中學之勢,發動更多的有識之士慷慨解囊,資助學校工程建設,盡快完成學校系列工程建設任務;崇德中學要以創建達標中學為新的起點,抓好學校軟硬體的建設,加強學校管理,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力爭早日實現創建省三級達標學校的目標。
縣委書記李建輝、代縣長朱團能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市委市政府長期以來對安溪教育事業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對所有熱心安溪教育事業的海內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時,希望崇德中學全體師生以「崇德尚學、知行合一 」為辦學理念,規范管理,辦出特色,力爭早日通過省三級達標高中的評估驗收。
9日,崇德中學創建省三級達標系列工程奠基儀式在崇德中學隆重舉行。泉州市長李建國,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鄭新聰,市政府秘書長李冀平,李建輝、朱團能、謝保家、蘇宇霖等縣四套班子領導,福建豐泉環保集團董事長陳澤峰,福建華誠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金城等出席奠基儀式,並為崇德中學創建省三級達標系列工程奠基。
一新。
F. 崇德中學的社會助學
1954年,崇德中學由縣人民政府接辦,更名為「安溪第四中學」。1959年秋增辦高中部,成為內安溪第一所完全中學。1981年12月,安溪縣人民政府批准恢復「崇德中學」校名。
1982年、1987年學校分別舉辦建校55周年、60周年校慶。,得到各級領導特別是愛國僑胞蘇忠參、陳江蘇、林濟民、……林玉質等大力資助,各項設施得以完善。1994年,李尚大先生又樂捐人民幣陸拾萬元,建設教學樓,1998年林濟民先生捐款十萬港幣建學生宿舍樓,2002年87屆高中校友陳澤峰先生捐建新校門,2004年李陸大先生捐資15萬元助建科技樓。可以說,崇德中學80年的辦學歷史,是一部廣大愛國愛鄉僑胞、社會賢達熱心桑梓教育事業,慷慨解囊,鼎力助學的感人歷史。
為幫助崇德中學改善辦學條件,市長李建國親自寫信、親自溝通協調,從中牽線搭橋,引來校友企業家、華僑等慷慨解囊。該校當天奠基的系列工程主要包括:建設一幢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的教學樓(含合班教室及多功能會議室),一幢280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一幢2250平方米的圖書樓,共約需投入資金1000萬元,由福建豐泉集團董事長陳澤峰捐建;建設一幢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的五層教學樓,約需投入資金300萬元,由香港李尚大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捐建;建設一幢2000平方米的教師宿舍,約需投入資金300萬元,由福建華誠實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洪頂超捐建。我縣鄉賢蘇木清、張金山也各捐獻10萬元,資助崇德中學「創建省三級達標中學」工程建設。
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市長李建國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謝對安溪教育事業作出積極貢獻的企業家和鄉賢。他希望縣、鄉、村及學校,要借崇德中學創建省三級達標中學之勢,發動更多的有識之士慷慨解囊,資助學校工程建設,盡快完成學校系列工程建設任務;崇德中學要以創建達標中學為新的起點,抓好學校軟硬體的建設,加強學校管理,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力爭早日實現創建省三級達標學校的目標。
縣委書記李建輝、代縣長朱團能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市委市政府長期以來對安溪教育事業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對所有熱心安溪教育事業的海內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時,希望崇德中學全體師生以「崇德尚學、知行合一 」為辦學理念,規范管理,辦出特色,力爭早日通過省三級達標高中的評估驗收。
2010年8月9日,崇德中學創建省三級達標系列工程奠基儀式在崇德中學隆重舉行。泉州市長李建國,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鄭新聰,市政府秘書長李冀平,李建輝、朱團能、謝保家、蘇宇霖等縣四套班子領導,福建豐泉環保集團董事長陳澤峰,福建華誠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金城等出席奠基儀式,並為崇德中學創建省三級達標系列工程奠基。
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明確歷史重任,弘揚「恆毅」校訓,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勤政務實,依法治校,學校各項工作煥然一新。
G. 崇德碳技術(蘇州)有限公司工作地點在哪裡有沒有廠車
廠里有廠車,在吳江。這個廠越來越垃圾了。待遇低,車間粉塵大,裡面溫度非常高。裡面管理非常混亂,從這個廠出去的人,好多的廠都不要你。因為粉塵大,對身體有潛在的危害。進這個廠之前慎重考慮,不信可以進來面試看看,當心別被中介坑了中介費,呵呵。。。
H. 楊振寧的光輝事跡
楊振寧 (Chen Ning Yang) 1922年9月22日出生於中國安徽省合肥市。原籍安徽省原鳳陽府。楊振寧的父親楊克純(字武之)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數學博士,回國後曾任清華大學與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主任多年。楊振寧1938年至1944年在中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讀書,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楊振寧的學士論文的導師是吳大猷,碩士論文導師是王竹溪。1945年赴美求學,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8年至1979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和波蘭、美國等6所院校的理學博士學位。曾先後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研究員和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66年起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艾伯特·愛因斯坦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1999年5月21日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將理論物理研究所命名為「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同年被該校授予一等榮譽博士學位。
楊振寧於1956年與李政道教授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原理,因而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原理徹底改變了人類對對稱性的認識,為人們正確認識微觀粒子世界開辟了新天地。提出非阿貝爾規范場理論,大大促進了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粒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開拓性工作。另外,楊振寧還是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數學物理等諸多領域中重要研究方向的先驅和奠基人。
1971年以來,他多次到中國探親、訪問和講學,同時努力幫助中國學者和留學生在美進行科研和學習,在促進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1998年6月,清華大學授予楊振寧為清華大學名譽教授,1994年6月他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
夫人杜致札(已故)是杜聿明的女兒,她是楊振寧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附屬中學教書時的學生。他們於1950年結婚,生有兩子一女:長子楊光諾、次子楊光宇和女兒楊又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