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買大豆期貨,可能真的買到大豆嗎
您好,只要您認清商品期貨代碼後面的數字就不會買到現貨了,比如回a1105,字母a即代表期貨中答的大豆,數字11代表合約到期提貨的年份,後面數字05代表交割的月份。所以a1105合約就意味著此大豆合約明年5月才到期,可放心交易。舉一反三,a1009即代表這個月的合約,您不想要現貨的話那是千萬不能買賣的。 您也可以點開大豆畫面,按F10看具體情況,信息披露得很清楚。
『貳』 2020年4月6日期貨大豆多少錢一噸
豆一國產豆05合約4848 ,09合約4535,豆二進口豆05合約3050
『叄』 2019年4月4日保質期是730天到期應該什麼時候
一年按照365天計算,730天剛好是兩天時間,那麼2019年4月4日生產保質期730天的話,應當到2021年4月4日。
『肆』 如何做大豆期貨
先把大豆和期貨都了解了解,然後找個期貨公司開個戶(開戶免費)集體操作問你開戶公司。單純投機的話 就是低買高賣 或高買低賣
『伍』 當前影響大豆期貨的基本面消息有哪些
當前中美貿易磋商和爭端
仍然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價格波動也都是圍繞這個來的
加劇就大漲,緩和就跌
脫離不了
另外豬瘟嚴重,後市本來是看跌的
一手豆粕交易所這邊只收一塊五
『陸』 什麼是大豆期貨
跨市場套利,幾乎就不可能是個人可以實現的,這中間的影響因素太多,你完全沒辦法一一分析到位.
『柒』 什麼季節是大豆期貨的低谷主要什麼因素影響
如何分析農產品期貨的季節性行情
農產品的共性就是具有固定的一年一度的播種、生長和收獲季節性周期,也恰恰是農產品這種特有的季節性供求關系變化使得其價格波動在每年的一些特定時期內同向運動的趨勢性十分明顯。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根據這種季節性特徵把農產品走勢大體分為:播種生長階段、收獲季節、銷售淡季和銷售旺季等幾個不同階段。又因為期貨價格是現貨價格的指引,它們的基本面影響因素是一致的,走勢基本是聯動的,因此,下面我們以幾個品種為例,從季節性影響因素這個角度分別對其期貨價格走勢進行對比分析:
首先拿大豆品種來說,根據自然規律從每年的4月開始,北半球的大豆主產國開始播種,當年9月份開始收割。從10月份開始,南半球的大豆主產國又開始播種,次年4、5月份收割。從這一種植生長周期可以總結出,每年的7、8月份屬於全球大豆的供應淡季,大豆青黃不接,消費需求旺盛,因此價格多是高企;而每年的11月份左右是全球大豆的供應旺季,現貨供應充足,價格多處年內低谷,這一規律從上圖CBOT大豆行情長期走勢中不難得到驗證。
仔細觀察以上CBOT和DCE大豆近年來季節性走勢圖,首先我們可發現,國內外大豆價格的相關性很強,糾其原因主要是:2000年以來人們膳食結構的調整使得我國大豆需求激增,國產大豆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消費。加之進口大豆出油率高,使得進口大豆數量出現大幅增長,導致國內外大豆價格走勢聯動性增強;其次,我們還可以發現:2000年至今,每年因季節性而形成的的階段性高點多出現在5月-8月,主要是因為每年3-5月是銷售旺季,而7、8月份又是供應淡季,這樣高點出現在這期間就不足為奇;9-11月份進入大豆收獲季節,受供應壓力影響價格多處年內低點,產量確定後,隨著消費的增加,庫存的減少,價格有開始抬頭趨漲。不過,每年二月份多是過節時期,市場交投清淡,穀物價格通常盤跌。這些規律都很好驗證了大豆價格的季節性波動趨勢。目前正處於8月份,正是供應淡季,又由於目前國內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嚴重乾旱,國內大豆減產基本定局,而美國大豆產區近期天氣也是十分炎熱乾燥,大豆天氣行情再度顯現,在大豆收獲季節來臨前,有望走出一波上漲行情。因此依據這一特點可以估計在9--11月份供應壓力前大豆可能會形成一個短期高點。
接著再看玉米品種,玉米與大豆的生長周期相差無幾,從上圖可發現玉米最明顯的特徵是仲夏到收獲期間價格多是走跌。由於新年度玉米產量不確定性的影響,7月份的價格往往達到年內最高價格。即使在7月份中期之前價格開始跌落的年份,如果收獲前景可觀,價格仍可持續走低。每年10月正值收獲季節,由於大量玉米集中上市,市場供應壓力最大,價格往往會跌到一年中的最低水平。而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持續不斷的消費,玉米庫存量也越來越少,而價格也隨著變化。農業部前期發布的《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規劃(2007~2015 年)》(以下稱《規劃》),提出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農業生物質能產業要按照大力發展農村沼氣,積極發展農作物秸稈固化成型和氣化燃料,適度發展能源作物的發展戰略,因地制宜地確定發展重點和產業布局。這對前期國內利用玉米發展燃料乙醇的炒做潑了一盆冷水,玉米期價也因此 從1700元/噸上方連續回落至1500元/噸以下。由於過渡打壓後,近期的東北農作物用地發生乾旱災害,導致玉米期價產生了"反季節"的上漲行情,但於8月10日將有"吉林省2007年輪換地方儲備糧競價銷售交易會",屆時將銷售輪出省級儲備玉米10萬噸,這對於玉米期價將是一個壓力。在供應季節來臨前玉米產生大幅度反彈的行情較小,上漲空間有限。
最後轉到國內外小麥品種上,以北半球冬小麥為例,其播種時間為10月上旬(寒露後)至下旬,收獲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小麥有兩個明顯的季節傾向:其中之一就是冬末到收獲季節來臨之前的春季這一時期慣於下跌。多數年景,小麥價格在1、2月份因資金回攏影響都會經歷季節性疲弱期。又因每年冬麥上市後的7月份一般為小麥的供應旺季,價格多處年內最低點;另一個趨勢就是從收獲季節的低點到秋季或者冬初小麥消費逐漸進入旺季,價格傾向於上漲,春節左右因消費帶動價格到達年內高點。在今年的六、七月份新麥集中上市壓力下,強麥期價產生了一個季節性低點,隨後變於七月底產生了強勁的上漲。
綜觀以上三個品種的季節性因素對價格變化的長期影響作用,盡管活躍的期貨交易可以削弱較明顯的價格運動趨勢,但特定時節的價格同向波動趨勢仍然十分明顯。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農產品的價格趨勢主要是受供給和需求兩個基本面因素影響。而農產品的生長周期又是有季節性的,這樣每年從作物播種到收獲前夕,由於舊年度作物的庫存量與新年度作物的產量存在不確定性,作為具有預測效應的期貨交易往往容易隨著市場對天氣、病蟲害等因素的炒作而大幅波動;其後隨著收獲季節到來農產品每個品種的新年度產量情況逐漸明了,必然市場就開始面臨季節性的供應壓力,若是豐產年頭供應壓力則最重,價格也最弱。若是減產年頭則價格很容易走出反季節性上漲行情;新糧上市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期貨價格對需求、庫存等因素的反應越來越敏感,其趨勢性也越來越明顯,尤其進入消費旺季,市場的供需矛盾不斷得到深化,此時市場人氣越來越旺,持倉量迅速增加,期貨價格往往最強,當然其中也不乏對新概念題材的炒作。因此,季節性因素是我們在制定農產品操作計劃時應該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分析上述幾個品種價格的季節性走勢是建立在對各品種長期數據統計的基礎之上的,盡管其整體體現出了農產品由供求主導的季節規律性,但其中不時也存在偶然現象。例如2003年大豆收獲季節的反季節上漲,主要是由於當時中國大量進口美豆,而恰恰美豆又大幅減產,一時間美國大豆庫存消費比創20幾年來歷史新低,處於那種供求嚴重失衡狀態,市場充滿了對未來供不應求的預期,季節性收獲壓力完全被抹煞,導致價格在收獲季節一路狂飆。此外,一些國家的政治、經濟等突發因素,還有一些新概念題材的影響也容易導致價格的反季節性走勢。這就提醒我們,在分析相關農產品走勢時,也不能只簡單地依據其季節性走勢來操作,其他階段性的因素也需要時時加以關注並能做出客觀評估。
總之,在世界范圍大的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農產品的季節性特徵表現突出,當大的供求面嚴重失衡時,季節性特徵往往容易被淹沒,價格很容易走出反季節性行情。季節性特徵是農產品的固有屬性,進行季節性分析可以為我們提供價格短期內的發展趨勢,但要把握其長期走勢還必須同時兼顧其它大供求面的影響因素。
『捌』 為什麼中國加了大豆關稅,大豆期貨大跌
大豆之類的主要都是從美國進口的吧!人家都是規模化生產,比如中國一家人版種個幾十畝地,每斤糧食要權一毛的利潤才能糊口(外行人,只是打個比方,到底多少我也不懂),但是美國農場主一家種個上萬畝地,一斤糧食只要一分錢利潤他就夠用的了(同樣只是比喻),所以美國的大豆運到中國,加上運費加上關稅依然比國內大豆要便宜,這就是國內的商人為什麼喜歡買外國糧食的原因。金龍魚就在我們市,聽所他們做油用的大豆都是從美國進口的
『玖』 大豆期貨歷史數據
答: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貨合約的標的物是黃大豆。 2002年3月,由於國家轉基因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內,進口容大豆暫時無法參與期貨交割,為此,大商所對大豆合約進行拆分,把合約拆分為以食用品質非轉基因大豆為標的物的黃大豆1號期貨合約和以榨油品質轉基因、非轉基因大豆為標的物的黃大豆2號期貨合約。近年來,隨著我國榨油業發展迅速,榨油用大豆已成為我國大豆市場的主流品種,其生產、流通和加工都具有相當規模,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拾』 某新客戶存入保證金100 000元,在4月1日開倉買入大豆期貨合約40手(每手10噸),
4月1日買入合約費用,40X10X4000X0.05=80000元,還剩餘2萬保證金
當天賣出合約20手,賺30X10X20=6000元,也就是保證金增加到2.6W元(實際盈利0.6萬元)
當天還持有20手大豆合約,浮盈20X10X40=8000元
也就是說不計算手續費傭金,實際盈利0.6萬元,浮動盈利(賬面盈利)0.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