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基金經理的作用是無足輕重還是舉足輕重
基金經理究竟有多大作用? 在不少投資者眼裡,受限於業務水平和機制,基金經理還只能是一個無足輕重角色,不過,業內看法頗為不同。 反對「受限於業務水平「的首先是當事人——基金經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基金經理說,經過兩年多的運作,基金錶現差異顯而易見,基金經理也高下漸判。市場之所以對基金經理知之甚少,這與宣傳理念有關。他說,目前對基金的宣傳往往集中在投資類型、投資理念和管理公司品牌上,並沒有突出基金經理的作用。 從2000年基金的表現來看,確實高下漸分,凈值增長率高至60%,低到不足10%。但是,參差的業績,究竟有多少能歸功或者歸罪於基金經理? 一位投資者坦言,他根本不關心所持基金的基金經理為何許人。現在同一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投資趨同十分明顯,無論是行業取向還是個股選擇都相當接近,這談何基金經理的作用? 銀河證券研究中心胡立峰也認為,基金經理實際上沒有多大的權力。他說,目前基金管理公司在證券投資上多實行「合議制」,即由投資決策委員會共同商議重大投資決策。委員會下設基金經理小組,小組主要負責日常的基金投資運作。投資決策委員會提供擬投資股票的清單,基金經理只能在其中挑選。 這種看法引來基金經理的激烈反駁。一位基金經理認為,在基金的運作過程中,基金經理的作用可以說是舉足輕重。他簡略地介紹了一下該基金的運作程序:研究機構提供宏觀及個股研究報告,基金經理及其助理決定投資的個股和投資額。基金管理公司的決策委員會一般只對資產配比、增倉或減倉作原則性的指導,不會具體干涉基金經理對個股的選擇。這位基金經理解釋說,同一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投資趨同現象確實存在,其原因是這些基金共享同一研究平台。他說,由於一個基金管理公司一般只設一個研究機構,其研究成果由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共享,這就很難避免上述趨同的現象。 或許基金經理之於決策委員會,如同上市公司的總經理之於董事長,誰能說總經理就一定沒用呢? 無論有用無用,明星經理確實沒有產生,就連雛形也未醞釀。不過,業內將希望寄於開放式基金。 蔚深證券專門從事基金研究的研究員孫路就是其中之一。他希望,隨著開放式基金的出現,基金經理的壓力增大、基金數量增多,今後市場上會出現樹立「明星「基金經理的宣傳方式,那時投資者也會逐漸意識到基金經理的區別,「明星」效應會逐漸顯現出來。(榮籬)【發表評論】【談股論金】【聊天室】【關閉窗口】
Ⅱ 基金經理一般是從研究員提拔上來的么
這個是真的 ,因為基金經理半數以上是從行業研究員提拔上來的,因為基金經理人數太少了。自己培養也算是一條路子。
首先是助理行業研究員,如果是小公司那麼助理研究員就會涉及多種行業了,然後是行業研究員,在網上有可能是基金公司首席研究員,或者轉為基金經理助理,到了這兩個程度基本就算看到光明了。
基金經理助理其實多數的時間都是輔助基金經理,一般助理個一兩年,業績提升快,很容易就成為基金經理了。
再說學歷的問題,目前七成的基金經理來自於國內的17所高校,如果你不是這17說高校畢業的,基金經理就甭考慮了,概率太低了。
本科學歷基金公司遍地都是,碩士是一般門檻,博時的也不少。都是精英啊。但是論起基金業績,他們就和精英相差甚遠了,半數以上的基金經理是跑不贏指數的,不是他們智商不夠,因為他們不是機器人。
Ⅲ 做基金經理需要什麼條件
首先,希望你是一個正直的人,如果當四下無人時你自己評價自己,還很難做到,那建議你慎重考慮你的這個職業方向。
其次,希望你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該你負責的不推諉,同時能鼓勵團隊,激勵團隊,成為受人尊重的人,基金經理應該是一個受人尊重的職業,因為你在幫助別人讓他們有更多可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再次,希望你是一個堅定的人,就是認定這個目標,一往無前的去努力實現達到。
接下來說的,都是技術層面的,大前提是到達羅馬的道路並不只有一條。
但有幾點在圈內是大概率性的公認條件:
1、學位總歸是門檻,也是展示。如果你是本科,那還很遠很遠,就要提高自己的學歷(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學力),現在搞股票研究的門檻基本都是名校碩士博士。
2、經驗,經驗,經驗!你不能偏離航道,一般,基金經理都有6-10年的證券或投資從業經驗。所以,耐心點,真的,耐心點。
3、始終要業績支撐。就是你不能有重大失誤,污點在你的職業生涯中是務必需要被杜絕的,就像銀行信貸如果有壞賬那就把這個人的聲譽破壞了。要有持續的業績來證明你的能力,這樣才會被基金公司看中。
4、知識要豐富,要豐富,要豐富。換句話說,最好啥都懂,哈哈哈,還有分析能力要強,人脈資源也不能差(哈哈哈,其實符合這些條件做什麼都行了吧)
其他:證書方面:證券從業——基金從業——期貨資格——CFA、FRM(CPA和律師可作為補充)
你基礎不錯啊,在正道上啊,可行路徑:行研——轉換為產品經理——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
未來在中國成為基金經理的機會當然多於在其他國家,認准就去努力。
Ⅳ 基金經理助理的工作內容
基金經理的日常工作是什麼?
5點左右:從睡夢中醒來,睡不著了,腦中盤桓著各種信息;
7點:掙紮起床,洗漱,吃早飯,期間還會瀏覽前天的外盤情況,主要是國際市場的一些主要指標,比如收盤漲幅、成交金額、活躍板塊以及國際重大政治、經濟消息等;
7點半:出門上班,路上大約半個小時;
8點:進入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瀏覽國內外各大主要財經網站、報刊、雜志,其中還是以網站為主,主要是為公司晨會做准備,這個過程一般要耗時20-25分鍾;
8點35分:公司晨會准時開始,討論當天最新的宏觀政策,關注最新的財經和市場動態,討論大概持續一個小時;
9點25分:交易員在股市集合競價時間已經到崗,如果需要下單,那他會留下繼續討論;
9點30分:股市開盤,他除了看盤之外,管理投資組合、看研究報告等事情要同時進行;
10點30分:上市公司的研究推薦會,或是內部推薦,或是外部推薦,還包括一些行業的推薦;
11點30分:中午收盤,約感興趣的研究員或基金經理中午一起吃飯,小范圍交流一下,多會談談當天或近期的市場;
13點:回到公司辦公室,繼續看盤或者看報告等工作;
14點:上市公司調研,以到該公司上海分公司調研為多;
15點:回到單位,每天的工作重點不同,包括重點公司討論、周會、市場部交流、行業討論等,這個一般都要兩個多小時;
17點30分:按照公司規定是下班時間,但自從2000年入行開始,幾乎從沒有按時下班;
18點:有時是和同行和圈內人士一起吃飯,交流近期的市場熱點和關注重點,更多時候是看白天選的一些內容不錯、篇幅較長的研究報告,這時比較清靜無人打攪,可以專心仔細研讀;
20點:回家,一般都會上網看上市公司公告,因為交易所這個時間就會披露新的公告了,尤其重點關注重點行業和重點公司的最新消息;
24點:休息!
如何做好一名基金經理
基金經理搖籃:交易員、研究員
作為一名普通金融民工,如何才能成為另眾人仰慕的基金經理呢?
一般而言,基金經理一直有兩大派系,一為研究員出身的研究派,一為交易員出身的實戰派。通常情況下,從研究員發展起來的基金經理相對較多,也是比較主流的形式, 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再到投資委員會委員,一路下來大約需要8~10年。
從交易員發展起來的基金經理相對較少,主要是早期的一些操盤手,而新生代的基金經理中交易員出身的基金經理就更少了。
業內認為,以研究員出身為代表的研究派,習慣從行業公司估值的角度去分析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以此作為操作依據。而交易員出身為代表的實戰派則根據技術走勢、數學模型等建立操作系統,往往是比較典型的趨勢投資者。研究派往往只買自己熟悉的行業、自己熟悉的股票,而相對來講實戰派的選擇范圍更廣泛。
不過實戰派與研究派有時很難分清楚,有些基金經理是做交易出身,但也曾有過一段時間研究員的經歷,如基金同盛(184699,基金吧)的丁駿等。研究員也會先擔任交易主管然後成為基金經理,如金鷹基金的蔡飛鳴、農銀匯理的陳加榮、信達澳銀的陳緒新等。
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的蛻變
一般基金經理的發展路線為:交易員/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其中基金經理助理是關鍵的一環,不少基金經理表示,他們都是做過一段時間的基金經理助理後才成為真正的基金經理的。
研究員提升為基金經理助理並不容易,並不是所有的研究員都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基金經理,這需要研究員在自己專業方面有突出表現。從職業生涯來看,提升與否一方面要看個人主觀意願是否想在這方面發展,另一方面看個人性格是否適合在市場中交易操作,操作的結果要在市場中接受檢驗。業內升職的流程也比較繁瑣,總監談話、個人意願和計劃呈報、雙基金經理或助理備份制、同事評估打分和業績量化考評,最後才能決定取捨。
從工作內容來看,基金經理和研究員的區別在於,研究員只需要理性分析,即嚴格根據自己的調研結果和數據,來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研究員不管配置,只需要告訴基金經理自己所研究的一堆股票池裡哪個是更好的就可以了。而基金經理因為要看操作時點,基金經理除了理性分析之外還需要點感性來操盤。對某些個股要有點感性的認識,盤口經驗以及盤感對基金經理非常重要。
至於投資和研究,有些公司是投研一體的,有些公司是投研分開的。在沒有研究部領導的投研一體的基金公司,投資總監既管研究又管投資。每個基金經理本身又承擔一部分研究員的工作。基金經理不能光看別人的推薦來決定自己的配置,本身對團隊要做出一定的貢獻。所以基金經理也會承擔一到兩個行業的研究工作。
當真正成為了基金經理後,基金經理們也有了新的發展方向,為了尋求更好的事業發展,更高效的激勵機制,不少公募基金經理跳槽進入私募基金行列已經不是新聞。當然最近幾年又有反轉趨勢
對已經想的比較明白的品種進行操作。一般通過交易系統下達到交易室,重要的會電話囑咐交易員。期間繼續瀏覽郵件報告,對自己近期比較關注的問題,做主動研究。
望採納!
Ⅳ 銀行裡面的基金經理做什麼事
基金經理(FundManager):每種基金均由一個經理或一組經理去負責決定該基金的組合和投資策略。投資組合是按照基金說明書的投資目標去選擇,以及由該基金經理之投資策略去決定。
工作內容:
1、根據投資決策委員會的投資戰略,在研究部門研究報告的支持下,結合對證券市場、上市公司、投資時機的分析,擬定所管理基金的具體投資計劃,包括:資產配置、行業配置、重倉個股投資方案;
2、根據基金契約規定向研究發展部提出研究需求;
3、走訪上市公司,進行進一步的調研,對股票基本面進行深入分析;
4、構建投資組合,並在授權范圍內可自主決策,不能自主決策的,要上報投資負責人和投資決策委員會批准後,再向中央交易室交易員下達交易指令。
Ⅵ 基金經理和投資顧問是干什麼的
根據《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是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的一種基專本形式,指屬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接受客戶委託,按照約定,向客戶提供涉及證券及證券相關產品的投資建議服務,輔助客戶作出投資決策,並直接或者間接獲取經濟利益的經營活動。投資建議服務內容包括投資的品種選擇、投資組合以及理財規劃建議等。投資顧問就是從業證券投資顧問業務的從業人員。
Ⅶ 怎麼當一名基金經理如何從業
基金經理的入職門檻比較高,需要較高的第一學歷和理論及實踐基礎。
一般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要從行業研究員到基金管理人助理,再到自己掌管基金的歷程。
Ⅷ 在中歐基金里周應波算是厲害的基金經理嗎
感覺他的水平很不錯啊!周應波是中歐基金管理團隊中比較有特點的一位經理,北大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專業碩士,典型的理科男,有著8年證券從業經驗,歷任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員,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
現任中歐時代智慧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他的投資風格是自上而下的把握經濟脈絡,聚焦景氣行業中的優質個股。
周應波先生: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畢業後先是去了IT行業(騰訊),之後轉型做研究,歷任平安證券研究員,華夏基金研究員。
2014年10月加入中歐基金,曾任研究員、投資經理助理。2018年01月25日任中歐時代智慧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現任中歐科創主題3年封閉運作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8)基金經理於理擴展閱讀:
周英波的投資理念
長期可靠的增長來自創業,周認為這是投資一家公司的本質。隨著基金規模增長到50億美元,周更加重視他對企業家的理解,他希望能夠選擇一些公司作為他的核心持股。
然後根據行業的繁榮,做一些簡單的調整來增加一些超額收益。要找到企業成長的源頭,就必須走出財務模式,從企業價值觀、商業模式的中長期可靠性、管理文化對員工行為模式的影響等角度來觀察企業。
據周說,在這個市場上,沒有人能除去運氣和歷史背景。作為一個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首先要保持學習的心態。二是堅持認真勤奮的工作。真正長青的投資理念是學習,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適應各種變化,才能把投資做好。
控制方面的論文,周認為,一方面,一些搭配應該做,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在整個投資過程中,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股票上市公司選擇和選擇更可靠,可以在長期創造價值。
因為只要它每年創造更多的價值,即使是以稍高的價格購買,它也可以通過創造價值來填補這個空白。但如果你購買的公司一文不值,那麼時間就不是你的朋友,你最終失去的價值也就越多。
Ⅸ 基金經理是做什麼的
基金經理也會分公募基金經理和私募基金經理,
像公募基金經理來講,一般都會版是名校的研究生起權步(比如北大、清華、交大等),背景來講一般都會是復合背景,純金融背景當基金經理一般比較難,也會有一些純理工背景的基金經理存在。
工作經驗方面,一般會是研究員出身的比較多,而且是要那種非常優秀的研究員才可以,他們也會組織競聘去選擇基金經理。
私募基金經理一般都是著重看實戰經驗,私募牌照放開後,很多自認為炒股水平比較高的人都自立門戶當私募基金經理了,但從整體的門檻來比較,還是公募基金經理的門檻高,而私募基金相對一般。
第一,要有金融知識做底子,也是專業性的工作要求;
第二,相當出眾的情商和溝通技巧,快速識人察言觀色。
第三,增長性的人脈圈。
第四,強大的抗壓能力和豁的出去的身體,干銷售靠業績吃飯的人,一定是要用身體換錢的,一定要捨得,但還不是說捨得就一定能換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