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企業投資行為概念

企業投資行為概念

發布時間:2021-06-01 15:49:22

『壹』 企業投資行為中的涉稅行為包括哪些

企業投資行為中,涉稅問題主要是包括不要偷稅漏稅。

『貳』 投資的概念是什麼

1、投資,指國家或企業以及個人,為了特定目的,與對方簽訂協議,促進社會發展,實現互惠互利,輸送資金的過程。又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金增值,在一定時期內向一定領域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等。前者是以貨幣投入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利潤,後者是以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
2、投資是創新創業項目孵化的一種形式,是對項目產業化綜合體進行資本助推發展的經濟活動;
3、投資是貨幣收入或其他任何能以貨幣計量其價值的財富擁有者犧牲當前消費、購買或購置資本品以期在未來實現價值增值的謀利性經營性活動。

『叄』 什麼是商業投資行為

從事商業行為應當遵守的一般准則。其實建議你看下這個會比較好,《獨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公司法》和還要起草的《股份合作企業法》這四個主體法律。

『肆』 投資的概念是什麼原理是什麼

投資,指國家或企業以及個人,為了特定目的,與對方簽訂協議,促進社會發展,實現互版惠互利,輸權送資金的過程。又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金增值,在一定時期內向一定領域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等。前者是以貨幣投入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利潤,後者是以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

『伍』 什麼是概念投資

概念投資從純粹的經濟學角度考慮,認為投資是社會資本形專成的過程,所以只有那些只能屬增加設備總成本,並通過建造、或購置廠房、建築物、設備、工具、以及動力、原材料,真正形成生產能力,可以向社會提供產品或服務,這樣的活動被成為投資。
通俗的講:投資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過程。
投資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
前者是以貨幣投入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利潤。
後者是以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

『陸』 怎樣對一個企業的投資行為進行分析

你說的這個問題,非常宏大,要想說的清楚,至少要做一篇學術論文,寫一本書都綽綽有餘。
但是,我們一般的對話,無法做到那麼深入,只能簡單的浮光掠影說個輪廓——
首先,投資至少可以分為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對內投資,一般是企業的資產升級、更新改造投資,目的是為了提升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或者提高競爭能力;對外投資,一般是股權投資、債權投資、可轉股投資等,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的戰略,或者是獲得投資回報。
其次,對一個企業的投資進行分析,龐雜浩繁,概括起來,至少應當從三個方面來進行:
1、投資的行業分析;
2、投資的數量;
3、投資的質量。
再者,對一個企業的投資進行分析,應當建立相對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評價。
上述看法,供你參考。

『柒』 企業投資決策的基本概念是什麼

有專一書籍 方能查閱

『捌』 企業投資行為和個人投資行為有什麼不同

企業投資中的道德風險,是指在企業投資活動中,因行為主體違背道德准則而給投資者及受影響的其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性。企業投資中的道德准則存在於法規、規章、制度和社會公眾的觀念中。在企業投資中違背道德准則的行為有多種。企業投資道德風險事故導致投資的流失與浪費,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投資道德風險事故的損失,提高企業投資效益,應該建立和完善企業投資的道德風險控制機制。

[關鍵詞]企業投資;道德風險;控制機制

一、企業投資中的道德風險界定

企業投資主要包括固定資產投資、證券投資和風險投資等活動。道德風險是指因行為主體違背道德准則而給利益相關者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性。企業投資中的道德風險則是指在企業投資活動中因行為主體違背道德准則而給投資者及受影響的其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企業投資中的道德准則存在於國家法律、法規、行政規章、行業規則、企業制度和社會公眾的觀念中。體現企業投資道德准則的國家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法律規定與道德准則並非不相容的兩個范疇,也不是各自獨立、互不相關的關系。道德准則未必都存在於法律規定中,但是,法律規定必然體現一定的道德准則。體現企業投資道德准則的行政規章較多體現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中國證監會、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行政規章中,其中發改委的行政規章主要是規范固定資產投資行為,證監會主要規范證券投資行為,國資委主要規范國有企業的投資行為。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業協會制定的規則中關於證券投資的部分是企業投資道德准則的典型。各企業內部制定的規章制度所體現的投資道德准則更為具體。社會公眾觀念比較復雜,其中被多數人認同的主流的投資道德准則構成了企業投資道德准則的重要構成部分。例如,投資項目不能污染環境,投資工程質量要合格,不能偷工減料,招標要公平透明,不能貪污投資資金等,均可作為企業的投資道德准則。
按照投資性質分,企業投資道德准則可以分為固定資產投資道德准則、證券投資道德准則、風險投資道德准則、其他投資道德准則。按照投資階段分,企業投資道德准則可以分為投資決策階段的道德准則、投資實施過程的道德准則、投資收尾、結算、決算、驗收、總結階段的道德准則。按照行為主體分,企業投資道德准則可以分為出資者(所有者)道德准則、投資實施者(包括經營管理者、投資操作者、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工程施工者等)道德准則、投資管理者(包括投資審批者、投資監管者、工程質量監管者等)道德准則、其他利益相關者(例如,建築材料供應者、工程設計者、中介機構等)道德准則。

在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中,違背道德准則的行為主要包括企業投資決策者對於擁有自主決策權的項目不經過嚴密認真的論證,輕率決定立項;企業對於由政府批准立項的項目向政府部門提供虛假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企業為了自身利益投資興建嚴重污染環境的項目;出資者不了解投資項目的信息盲目出資;銀行不了解投資項目的真實情況,盲目提供貸款支持;建築材料的采購人員吃回扣,購買劣質建材;在設計招標、設備招標、建築材料招標、施工招標中,投標者對議標者和決標者進行賄賂,搞不正當競爭;招標代理機構只顧自身利益,與項目業主和投標人串通勾結,泄密串標,或者與投標方特別是外方勾結,弄虛作假;工程造價預算人員故意多算或者重復計算工程量,抬高工程造價;施工者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私改設計、不按照規范要求施工;工程質量評價者不認真檢查工程質量;工程驗收者不認真進行工程驗收;在固定資產投資貸款業務中,作為借款人的企業違反借款協議,私下改變資金用途,濫用借入資金,隱瞞投資收益,逃避還債義務,對借入資金使用效益漠不關心;作為貸款人的銀行盲目聽信借款企業的自我介紹與評估,有的信貸員收受企業的好處,以貸謀私,嚴重違反信用分析的操作規程和原則等。
在企業的證券投資中,違背道德准則的行為主要包括企業投資者自己散布謠言,意在造成股價異常波動;企業投資者自己動用巨額資金哄抬股票價格,或者與其他投資者一起聯手拉高股價,然後誘騙其他投資者在高位購買其操縱的股票;企業的證券投資操盤手自己開立投資賬戶,自己的賬戶在低位購買股票,利用企業投資賬戶的資金拉高股票價格,個人賬戶在高價位賣出股票,企業賬戶在高價位接貨,個人賬戶獲巨額利潤;上市公司披露虛假信息,例如,上市公司提供虛假報表和隱瞞重大事項;證券商或內幕消息知情人士利用內幕消息違規進行聯手操作或內幕交易;上市公司在發行股票時,聲明將所籌資金用於特定投資項目,但在取得資金後卻擅自改變用途,有的大量投資於高風險的證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無視原先對股東所作承諾;上市公司重「圈錢」,輕轉制,單純追求公司內部福利最大化,而將對投資者的回報拋至九霄雲外;上市公司編造虛假利潤,騙取上市資格;上市公司少報虧損,欺騙投資者;機構大戶投資者與上市公司聯手操縱市場,從中牟取暴利;中小散戶投資者則急功近利,助長投機之風;在股票發行與上市前的輔導工作中,輔導機構、承銷商和發行公司搞虛假包裝;證券經營機構自營賬戶與代理賬戶不分?熏財務不清?熏有意損壞投資者利益;投資咨詢人員與「主力」合謀製作炒作熱點,操縱輿論,誤導投資者;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不盡審慎之責,出具有虛假陳述的審核意見,為上市公司披露虛假信息大開綠燈;政府主管部門監管不到位,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等。
在企業的風險投資中,違背道德准則的行為主要有:企業根據風險投資家的意見進行風險投資時,風險投資家誇大目標企業的情況,誤導投資決策;目標企業在獲得投資後,用假賬或轉移資產手段處理賬目,造成虛假財務信息,出現實盈而賬虧現象;企業管理人員盲目進行高風險投資,不理會所投項目是否「最優」。
當違背道德准則的行為由可能性變為現實性時,就意味著投資道德風險事故的發生。事故發生的結果一般會導致相關主體經濟利益發生損失,稱之為投資道德風險事故損失。在企業投資活動中,因行為主體違背道德准則而給投資者及受影響的其他人造成的經濟損失主要包括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投資資金流失,該部分資金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並增加了工程造價,加重了投資者的經濟負擔,或者導致投資資金短缺,工程不能按計劃竣工投產使用;投資項目雖然竣工投產,但是,所生產的產品沒有銷路,投資效益不佳;投資工程質量低劣,導致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有的投資企業會破產倒閉;有時會延緩經濟發展的速度;社會風氣往往會被敗壞;投資貸款本息不能按期償還,成為銀行的不良資產;企業發生證券投資虧損;企業的風險投資資金難以收回等。

二、企業投資道德風險的形成原因

(一)制度缺陷
投資是人的一種牟利行為,而人的利益追求是沒有止境的,人的慾望一般是無限的,因此,在沒有制度約束的條件下,行為主體有可能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違背道德准則,因而形成道德風險。當有制度,但是制度有缺陷時,有缺陷的部分與沒有制度相比,其效果是一樣的。
現實情況是有投資制度但不完善。投資制度體現在法律法規、行政規章、行業規則與企業制度之中。例如,投資項目審批制度,股票發行與上市的審核制度,投資資金審計制度,工程招投標制度,等等。但是,投資制度並不完美。例如,《產業投資基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風險投資法》等法律還沒有出台,使得投資領域的一些活動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再如,投資損失賠償制度尚在探討過程之中,投資決策責任追究制度也不完善。制度缺陷還表現在監督制度不健全上。例如,風險投資業需要行業協會在制定行業規范、培訓從業人員、加強信息交流等多個方面發揮作用。但目前,我國僅在風險資本市場發達的地區才成立有風險投資行業協會,而許多地區並沒有成立風險投資行業協會。

(二)各行為主體所獲得的信息數量和質量有差異
各行為主體所獲得的信息數量和質量之所以不同,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參與投資活動的主體所處的位置不同;二是各主體獲取信息的能力不同;三是各主體的道德素質不同,其發布的信息數量和質量以及發布信息的時間不同;四是各主體均有獨立的利益,有時這些利益此消彼長,互不相容,他們必然按照對自己有利而對他人不利的原則來處理有關信息。例如,股票發行人為了維持本公司股票的高價格,會選擇那些有利於維持股價的信息甚至編造虛假信息,而隱瞞那些不利於維持股價的信息,加之股票投資者處在股票發行人大門之外甚至遠離股票發行人,因此,股票投資者只能掌握股票發行人的一部分真實信息。在各行為主體所獲得的信息數量和質量有差異的情況下,如果掌握較多信息的主體違背道德准則,則其他主體往往難以察覺,因而違背道德准則的一方有可能達到自己謀取不當利益的目的,這就會刺激行為主體進一步違背道德准則,道德風險得以形成。由於信息不對稱是經濟活動中存在的一種常態,因而道德風險普遍存在。假如不存在信息非對稱性,投資活動中的相關主體彼此完全知悉對方所處的環境及與投資運作有關的一切信息,並可以觀測到對方的行動及行動結果,則由信息不對稱而引致的道德風險就不存在了。
(三)示範效應
在企業投資過程中違背道德准則的各主體,得到的回報有所不同。有的受到了懲處,而有的則並未受到懲處,或者與其獲利相比,受到的懲處較輕,因而產生「違規利潤」。違規利潤的存在有其客觀性,因為違背道德准則的行為一般具有隱蔽性的特點,成功的概率不為零。由於違規利潤具有少付出而多收益的特點,因此,具有較強的誘惑力。當一部分違背道德准則的主體未受到應有的懲處、反而獲得違規利潤時,就會產生不良的示範效應,加之人們所具有的僥幸心理,使一些人選擇違背道德准則的行動方案。
(四)社會公眾的價值取向
市場經濟是競爭的經濟,也是經濟主體充分展示其才能的經濟,而人們衡量競爭結果和能力大小的標准往往是財富的佔有量。在此大背景下,人們的價值取嚮往往是追求金錢的積累,而對於追求的手段卻不願意甄別正當與否,加之人們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社會分配不公的加劇,社會上對高消費生活有意無意的渲染,使得一些人產生心理不平衡,從而強化了人們不擇手段追求貨幣財富的價值取向。當社會公眾中持此價值取向的人數足夠多時,影響所及,就會有一部分人在企業投資活動中違背道德准則,從而給利益相關者帶來道德風險。

三、企業投資道德風險控制機制

(一)投資企業的制度約束機制
投資企業的制度約束機制對於減少投資道德風險事故發生的頻率具有關鍵意義。在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分離的企業制度下,建立投資道德風險控制機制的動力一般來自於對企業有控制能力的主要所有者,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主要所有者被稱為大股東或者控股股東,一般社會公眾股東缺乏這種控制能力。作為經營管理者更注重的是短期利益,而企業投資道德風險威脅的往往是企業的長期利益。企業投資道德風險事故一旦發生,造成的投資損失和浪費要由所有者承擔。所以,企業的主要所有者應該擔負起建立投資道德風險控制機制的責任。
投資企業控制道德風險的著力點在責任與利益的結合部。責任不清楚,便無法確認損失的分擔者;責任雖清楚,與利益不相關,便構不成對責任者的壓力,道德風險也就無法控制。
將責任與利益結合起來的工具是制度,該制度的內容包括:明確投資管理各環節參與人的具體職責;各環節的工作狀態、銜接程序、操作者等一一記錄在冊;制定具體可行的激勵約束措施。要保證制度得到完全的實施,必須建立暢通的信息傳輸渠道和完善的監督體系,企業要根據獲得的信息及時發現風險事故發生的苗頭,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和採取控制措施。
(二)法律法規威懾機制
要盡快建立和完善企業投資道德風險的預防、監督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熏形成一套比較完善和規范的法律法規體系,使企業投資活動的各個環節均有法可依。只有用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來約束投資中各主體的經濟行為,用強有力的手段來約束那些違法牟利的主體,才能逐步形成守法投資的良好氛圍。然而,建立法律法規威懾機制,需要消除以言代法、以權代法、以權壓法、以罰代刑以及貪贓枉法的現象,否則,法律法規的作用就要打折扣。這實際涉及國家司法執法機器的運轉效率問題。國家司法執法機器的運轉效率對企業投資活動中不道德行為的約束效果有很大影響。例如,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施工單位偷工減料,導致工程質量低劣,作為工程項目業主能在多大程度上維護自己的權益,取決於法律體系保護業主利益的有效性。為了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規威懾機制,需要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弱化其彈性;要選擇更多的正直、素質高、能力強的人進入國家司法執法隊伍;要建立司法執法人員保護體系;要加大對抗法者的打擊力度。
(三)靈敏的信息引導機制
在投資活動中,信息對投資者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因此,應該以投資者為中心建立靈敏的信息引導機制。對於投資者而言,來自於投資對象和投資品供應方以及投資實施者的信息應該成為關注的重點。例如,在風險投資、股權投資中,投資目標企業的信息要格外關注。當作為投資一方的企業通過風險投資、控股、參股等方式對其他企業進行直接投資時,我們稱被投資的企業為投資目標企業。從投資目標企業方面控制道德風險,其著力點應該放在動態信息上。投資企業要選派高水平的信息調查和分析人員從各條渠道收集目標企業的相關信息,包括資產狀況、資金狀況、資源狀況、人員狀況、經營狀況、市場佔有份額、投資資金使用情況、投資項目實施進展情況等基本信息,以便制定相應的對策。
(四)政府職能保證機制
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是發揮正面的示範效應,抑制負面的示範效應。為此,政府要明確有關機構在企業投資活動中的具體職能。例如,在企業投資項目的環境污染問題上,要對保護環境的企業進行褒獎,對污染環境的企業進行懲罰,這就需要明確由哪一家政府機構擔任首席主管,如何進行管理,主管人員和主管機構應該承擔何種責任,應該由誰來追究瀆職責任等,還要淡化地方政府的GDP觀念。再如,對於假冒偽劣建築材料,政府有責任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使生產、銷售、購買、使用假冒偽劣建築材料的經濟主體受到嚴厲懲罰。還有工程質量驗收,一般由政府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如果工程質量驗收結論與事實不相符合,則驗收者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五)經濟主體內心的自我約束機制
要強化投資活動相關主體的道德意識,增強各主體道德自律的自覺性。道德自律是依靠自我控制和約束來維持和實現的。自覺約束機制的形成需要外在的壓力、教育和引導,其途徑主要是媒體的宣傳和政府對模範人物的褒獎,促使經濟主體選擇符合道德准則的價值取向。
(六)社會監督機制
由於在企業投資活動中違背道德准則的行為有多種多樣,因此,應採取多種方式對企業的投資行為進行監督管理,例如,堅持黨內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法律監督、民主監督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形成立體化的監督網路體系。要將直接監督與間接監督、公開監督與秘密監督、重點監督與一般監督、專門監督與社會監督等結合起來。社會監督機制能夠矯正企業投資活動中各主體的價值取向。

『玖』 企業經濟行為有哪些

一、求利——企業經濟行為的內因驅動什麼是企業?企業因何而存在?這是研究企業一切經濟行為的邏輯前提。根據現代企業理論,對什麼是企業主要有兩種不同的概念界定。一是科斯的定義,他認為「企業的顯著標志是對價格機制的替代」,「在企業之外,價格運動調節著生產,對生產的協調是通過一系列市場交易來實現的。在企業內部,這些市場交易不存在了,與這些交易相聯系的復雜的市場結構讓位於調節生產的企業家協調者」也就是說,企業是一種可以與市場機制互相替代的協調生產的手段和機制。二是詹森和麥克林的定義,他們認為企業是一種為個人之間的「一組契約關系」充當連接點的組織,是一種法律虛構。就企業而言,這「一組契約關系」就是勞動所有者、物質投入和資本投入的提供者、產出品的消費者相互之間的契約關系。綜觀兩種界定,我們不妨對企業作如下初步詮釋:所謂企業,是指一種用以協調內部成員及利益相關者的契約關系,可以替代市場機制的個體協作組織。既然企業是個體協作組織,那麼能夠依託市場機制自發調節相互利益關系的個體小生產者為什麼要進行合作和組織企業?對此,馬克思在所發揮的社會力量有本質的差別」「和同樣數量的單乾的個人工作目的總和比較起來,結合工作日可以生產更多的使用價值,因而可以減少生產一定效用所必要的勞動時間」與馬克思不同,現代西方經濟學家一方面從生產成本與度量成本相結合的角度分析企業的成因,比如美國聞名經濟學家阿爾欽和德姆塞茨在一文中曾指出:「假如協作群生產的產出足夠大,以至於和不可分離的生產的產出總和相比,超出的部分足以抵銷用於組織和約束協作群成員的成本,則協作群生產就會被採用另一方面西方經濟學家從交易成本的視角論述企業的形成,比如威廉姆森認為,由於「環境的不確定性及少數交易參與者之間的關系是導致市場失靈的環境因素,再加上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的人為因素,使人們在擬定、履行和強制執行市場契約時會付出巨大的代價,最終導致交易在企業內部而不是在市場上進行因而由企業組織代替市場交易有利於節約交易成本。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便可以得出以下邏輯推論:無論是馬克思在中對古典企業成因的分析,還是現代西方經濟學家對現代企業形成的論述,其中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作為個體協作組織的企業的產生緣由是為了通過「隊生產」的方式節約生產成本和度量成本,降低交易費用,提高生產效率,創造規模效益,從而既可以實現個體無法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又可以使參與協作的個體生產者能夠獲得其在單獨生產中無法得到的「合作剩餘」利益。
二、求德——企業經濟行為的外在規制企業既然因「求利」而存在,那麼如何才能求得利?如何才能求得多利、長利以維持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也就是說,企業應採取何種方式、通過何種途徑才能實現自身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以及福利的長遠增進?首先,企業求利的實現條件取決於是否有物可利他人。我們知道,在市場經濟經濟條件下,企業從事商品生產和提供勞務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滿足自身需求,自己進行消費,而是為了用於交換,通過滿足與其交換者的某種需要來實現自己的獲利追求,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企業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企業必然能夠生產出一定數量的產品或提供一定數量的勞力,二是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勞務必須對他人有用,能夠足他人的某種需要。倘若企業既不能生產出一定數量的產品,又不能提供一定數量的勞務,卻只想從別的經濟主體那裡獲取什麼的話,那麼,在自由交換的市場中別的經濟主體便有正當的理由不與其發生聯系——一因為每個企業都會追求和保護自己應有的利益。企第一,由於企業存在於社會之中,因而其求利活動的正常規進行有賴於社會的認可和保障。根據現代產權經濟學理論,「市場交換的實質是一組權利的交換」。要使價格機制運轉起來,參與交易者必須對所要交換的物品擁有明晰和專一的可以自由轉讓的產權。假如沒有獨立的產權,獲准進入交換市場的企業就不可能有獨立的地位,也就不可能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經濟實體和競爭主體。而企業要想獲得對其用於交換產品的獨立產權,不僅取決於企業是否對這些產品的生產付出過勞動,而且取決於社會對企業產品所有權的認可和保障。倘若社會不存在承認和保障企業擁有合法追求自身利益並對這種利益擁有所有權的制度,那麼,即使企業為生產某種產品付出過再大的勞動耗費,也無法保證其對這種產品擁有絕對產權並持續獲利。第二,由於企業求利活動會產生外部效應,因而其求利活動的順利進行需依託社會力量的強力調控。所謂外部效應,按照西方新制度經濟學代表人物諾思的解釋是「當某個人的行動所引起的個人成本不等於社會成本,個人收益不等於社會收益時,就存在外部性」,也就是說,某種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影響並不一定在其自身的成本或收益上表現出來,但卻會給其他經濟主體乃至整個社會帶來好處或壞處。

閱讀全文

與企業投資行為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內外匯如何開戶 瀏覽:332
台幣50元和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696
連接價值投資未來 瀏覽:973
同一個基金公司左手倒右手 瀏覽:375
城投etf買入價格 瀏覽:305
10000元工資怎麼理財 瀏覽:29
90年代中國外匯管制 瀏覽:405
理財公司旅遊騙局揭秘 瀏覽:152
外匯延期付款申請 瀏覽:901
外匯副圖有什麼用 瀏覽:28
理財進階 瀏覽:466
山西焦化對外投資 瀏覽:829
基金519995今日凈 瀏覽:8
基金廣發行業領先成長 瀏覽:989
軟銀賽富基金規模 瀏覽:655
准畢業生貸款app 瀏覽:318
恆豐銀行貴金屬賬號銷戶 瀏覽:929
火焰山股票 瀏覽:819
貸款遲遲不放款怎麼辦 瀏覽:373
工商銀行貴金屬賬戶是怎樣的 瀏覽: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