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募基金的產品類型有哪些
證券法規定有以下來四大類:
一、自
股票
型基金:基金資產的70%或更多,投資於股票的基金;
二、債券型基金:基金資產的70%或更多,投資於債券的基金;
三、貨幣型基金:基金資產僅投資於金融市場貨幣工具的基金;
四、混合型基金:基金資產投資於股票、債券及其它金融工具,但投資方向和比例,不符合第一、二、三項規定要求的基金。
Ⅱ 公募基金的買賣標准:公募基金在買賣股票中除了雙十限制外還有什麼限制有人說基金無法做到T+0,為何
公募基金的投資限制主要如下:
(1)本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市值不得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10%; (2)本基金與由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共同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不得超過該證券的10%; (3)本基金進入全國銀行間同業市場進行債券回購的資金余額不得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40%; (4)本基金持有的現金和到期日在一年以內的政府債券為基金資產凈值5%以上; (5)本基金不得違反《基金合同》關於投資范圍、投資策略和投資比例的約定; (6)本基金在任何交易日買入權證的總金額,不超過上一交易日基金資產凈值的0.5%,基金持有的全部權證的市值不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3%,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同一權證的比例不超過該權證的10%。法律法規或中國證監會另有規定的,遵從其規定; (7)基金財產參與股票發行申購,本基金所申報的金額不得超過本基金的總資產,所申報的股票數量不得超過擬發行股票公司本次發行股票的總量;
除以上幾條外,還有同日不得反向交易,各基金不得在同日進行反向交易,不得買賣關聯方股票,各公募基金之間必須實施公平交易原則,以及不得參與炒新、不得在5%以上買入創業板股票等要求。
Ⅲ 銀行公募理財銷售起點將降至1萬元嗎
2018年4月27日,《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發布實施,總規模達百萬億元的資管市場迎來重大變革。
7月20日晚間,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擬作為資管新規的配套細則發布實施。那麼,《辦法》的發布將為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帶來哪些變化呢?
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辦法》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引導投資者購買與其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財產品,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
《辦法》要求,商業銀行應當根據理財產品的性質和風險特徵,設置適當的期限和銷售起點金額。
目前商業銀行在售的銀行理財產品最低都是5萬元起售。而《辦法》規定,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的,單一投資者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於1萬元人民幣。商業銀行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的,合格投資者投資於單只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金額不得低於30萬元人民幣,投資於單只混合類理財產品的金額不得低於40萬元人民幣,投資於單只權益類理財產品、單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產品的金額不得低於100萬元人民幣。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降低銀行理財產品門檻有助於銀行理財產品更加普惠化,覆蓋更多的普通投資者,使更多的普通民眾更方便地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現行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制度規定公募理財產品只能投資貨幣型和債券型基金,不得投資於境內二級市場公開交易的股票或與其相關的證券投資基金,不得投資於未上市企業股權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份。
而此次發布的《辦法》放開了相關限制,允許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投資各類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同時,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理財產品投資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可以不再穿透至底層資產。
同時,《辦法》還為公募理財產品投資股市留了「口子」,指出「投資境內上市交易的股票的相關規定,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另行制定」。
根據《辦法》,每隻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只證券或單只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市值不得超過該理財產品凈資產的10%;商業銀行全部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只證券或單只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市值,不得超過該證券市值或該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市值的30%;商業銀行全部理財產品持有單一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30%。
此外,銀行理財產品不能投資哪些領域也有了負面清單。《辦法》規定,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投資於信貸資產,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本行信貸資產,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本行或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本行發行的次級檔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商業銀行面向非機構投資者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不良資產、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另有規定的除外。
Ⅳ 公募基金可選擇的投資標的很多 是什麼意思
公募基金可以選擇很多的,投資的標的很多,如果這么一鬧就不可以。
Ⅳ 公募基金屬於哪一類投資者
公募基金參與科創板打新的收益率取決於底倉標的二級市場表現、打新本身收益率、底倉標的對沖策略等三部分:第一、第三部分收益取決於A股市場波動以及投資管理人選股能力,本報告主要測算第二部分,即「打新本身收益率」的情況。公募基金(屬於A類投資者)參與網下打新的絕對收益由網下發行規模、A類投資者獲配比例(網下中簽率)以及新股收益率三大因素決定。(網下打新絕對收益=網下發行規模*網下中簽率*新股收益率)
三、關於融資規模,截止目前,科創板受理企業的擬融資規模已超過1000億,預計今年實現融資規模可達900億;關於網下發行比例,根據科創板發行規則,預計平均網下發行比例在65%-78%;關於網下中簽率,2017、2018年(除工業富聯(13.88,-0.29%)),A類投資者的平均網下中簽率分別為0.040%和0.044%,預計科創板A類投資者的中簽率也在萬分之四左右;關於新股收益率,科創板上市前五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收益波動或較大。對標第一批創業板企業首日上線平均漲幅達到106.23%的表現,我們預計科創板新股上市前5日累計漲幅大概率可以達到該高度。
四、根據情景假設,在保守、中性和樂觀預期下,若公募基金滿程頂額參與科創板網下打新,可獲得的絕對收益分別為1620萬、2700萬和3240萬元。假設今年科創板融資規模900億、網下發行總比例達75%、A類投資者網下平均中簽率為0.040%,在保守、中性和樂觀預期下的科創板新股平均收益率分別為60%、100%和120%。若公募基金滿程頂額參與科創板網下打新,在保守、中性和樂觀預期下,其可獲得的絕對收益分別為1620萬、2700萬和3240萬元。
五、 基金規模為3—6億的混合偏債或靈活配置型基金可以更好的鎖定打新收益,打新收益率相對最高。由於相同情景假設下,公募基金參與科創板打新的絕對收益相近,因而規模越小,打新部分的收益率越高。然而,基金規模越小,底倉波動對組合收益的影響越大,又會減弱打新收益的增強效應。因此,要更好的鎖定打新收益,基金規模中的股票佔比在10%—20%區間內更佳。加上股票底倉6000萬的門檻要求,我們認為基金規模為3—6億的混合偏債或靈活配置型基金可以更好的鎖定打新收益,打新收益率相對最高。
Ⅵ 公募基金產品的主要分類有哪些
在代銷機構,比如銀行,證券發行的基金,都是公募基金
股票型、混合型、貨幣型、債券型
Ⅶ 為什麼大部分的公募基金股票投資比例都是60%-95%
一隻基金持有一隻股票的比例不得高於該基金總資產的10%;一隻基金持有一版只股票的比例不得高權於該股票流通股的10%。這兩個10%是明文規定的限制公募基金投資股票是一定要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即便再看好一家上市公司,也不能有重倉持股的賭博行...0827
Ⅷ 合夥投資、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的三者區別
私募基金按照組織形式的不同分為公司型私募基金、契約型私募基金、組合式私募基金、有限合夥制的基金,因此,私募基金是包括合夥制基金的,下面著重講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區別
私人股權投資(又稱私募股權投資或私募基金),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用來指稱對任何一種不能在股票市場自由交易的股權資產的投資。被動的機構投資者可能會投資私人股權投資基金,然後交由私人股權投資公司管理並投向目標公司。私人股權投資可以分為以下種類:杠桿收購、風險投資、成長資本、天使投資和夾層融資以及其他形式。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一般會控制所投資公司的管理,而且經常會引進新的管理團隊以使公司價值提升。
公募基金,公募基金是受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不特定投資者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這些基金在法律的嚴格監管下,有著信息披露,利潤分配,運行限制等行業規范。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除了一些基本的制度差別以外,在投資理念、機制、風險承擔上都有較大的差別。
首先,投資目標不一樣。公募基金投資目標是超越業績比較基準,以及追求同行業的排名。而私募基金的目標是追求絕對收益和超額收益。但同時,私募投資者所要承擔的風險也較高。
其次,兩者的業績激勵機制不一樣。公募基金公司的收益就是每日提取的基金管理費,與基金的盈利虧損無關。而私募的收益主要是收益分享,私募產品單位凈值是正的情況下才可以提取管理費,如果其管理的基金是虧損的,那麼他們就不會有任何的收益。一般私募基金按業績利潤提取的業績報酬是20%。
此外,公募基金在投資上有嚴格的流程和嚴格的政策上的限制措施,包括持股比例、投資比例的限制等。公募基金在投資時,因為牽扯到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公募的操作受到了嚴格的監管。而私募基金的投資行為除了不能違反《證券法》操縱市場的法規以外,在投資方式、持股比例、倉位等方面都比較靈活。
私募和公募的最大區別是激勵機制、盈利模式、監管、規模等方面,具體的投資手法,尤其是選股標准在同一風格下都沒有什麼不同。
對於公募基金而言,其設立之初已明確了投資風格,比如有的專做小盤股,有的以大盤藍籌為主,有的遵循成長型投資策略,有的則挖掘價值型機會,品種很豐富,可以為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提供相應的產品。
對於私募基金,大多數規模很小,目前國內很少有上10億元人民幣的私募基金,他們不是以追求規模掙管理費為商業模式,而是追求絕對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