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指數基金漲跌原因
指數基金對應的就是標的指數漲跌,比如上證50指數基金,對應的標的指數就是上證50指數。
指數基金力求完全契合標的指數的波動,而指數基金上漲下跌就得看指數成分股的表現而定了。
⑵ 指數基金為什麼要跟蹤股票漲跌
指數基金的核心在於其跟蹤的指數,因此挑選指數基金時,了解其所對應的市場尤為重要。此外,投資者還可以通過投資不同的指數基金,來達到資產配置的目的。
當前境內市場的指數種類繁多,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同指數覆蓋的市場范圍不同,其風險收益特徵也不同,如上證180和深證100指數,分別反映滬深兩市的情況;中證100和中小板指數,則分別反映滬深兩市大盤藍籌企業與中小企業的情況;甚至隨著跨境ETF的推出,同時選擇滬深300指數基金與投資海外市場指數的基金,也是很好的資產配置方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分散投資、分散風險的作用。
⑶ 股指漲了,基金凈值為什麼還跌
因為雖然整體股市上漲,但是個體基金的投資風格是千差萬別的。
說到股指也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大盤上漲一般是指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而指數可能僅僅被少量大市值公司帶動起來,或者某天上漲只不過是主要幾個行業在上漲。而個體的基金投資風格是不一樣的,比如有一些就是專門投資於小盤股,甚至是創業板的,有一些就是專門投資於某一個行業。那股指上漲並非是所有行業所有風格的股票同時上漲。
故而產生這種大盤上漲,但基金跌的現象是正常的。
⑷ 為什麼指數基金跌幾天才漲1次
指數基金的漲跌,基本上和指數漲跌一致,因為現在是熊市,指數基本上是天天版跌,所以指數基金權也是天天跌,所以你感覺指數基金下跌幾天,才上漲一天,很正常;相反如果是在牛市,指數天天漲,指數基金也天天漲。希望採納。
⑸ 為什麼創業板指數漲,但是ETF指數基金跌(150153創業板B)
150153創業板B首先不是ETF指數基金
兩碼事的
分級基金母基金包含a類基金(約定收益份額)和回B份額(杠桿份額)
單獨買賣答A,B,只能開通證券賬戶,也就是股票賬戶在二級市場上
像買股票一樣購買和賣出,
而二級市場價格是按供求關系決定的,和實際凈值可以說關系不大,這是問題的核心,
所以就會有溢價折價的問題
一般A類份額場外凈值1.0元,場內交易可能就只有0.9甚至0.8元了,這是折價
說通俗點就是大資金不要,很容易價格就砸下來(證券賬戶申購母基金,拆分為AB,然後拋棄A,追B的杠桿效應)
富國創業板指數分級B(150153)場內交易比實際的凈值
溢價接近20%
分級B類基金有杠桿效應,前段指數剛漲起來,大家一窩蜂搶,自然抬高價格甚至漲停板。短線漲幅較大後,有大資金獲利逃跑,大家又開始跑路,引發踩踏,很容易大幅下跌。
說白了B就是一個短線投機品種,和指數實際走勢關系不是完全沒有關系,但是很容易被放大
⑹ 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是什麼,它們為什麼會漲或跌
你好,指數基金,顧名思義就是以特定指數(如滬深300指數、標普500指數、納版斯達克100指數、日權經225指數等)為標的指數,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對象,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通常而言,指數基金以減小跟蹤誤差為目的,使投資組合的變動趨勢與標的指數相一致,以取得與標的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率。
股票基金亦稱股票型基金,指的是投資於股票市場的基金。證券基金的種類很多。目前我國除股票基金外,還有債券基金、股票債券混合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等。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⑺ 基金指數是什麼東西 為什麼基金指數漲還可以 可是基金的凈值卻是跌的嚴重的啊
為反映基金市場的綜合變動情況,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均以現行的證券投資基金編制基金指數。就像上證指數體現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整體股票走勢一樣,基金指數也是反映了整體基金情況。
基金指數上漲只是代表大致情況,具體基金的情況並不一定是和基金指數吻合的。即便股市整體上漲,指數很漂亮,但也會有很多個股是下跌的,比如二八行情,少量個股就可以帶動整體指數上漲,但是大部分個股都是下跌。基金指數中的不同基金也有權重大小之分,權重較大的基金會對該指數影響很大,一定程度上肯定會忽略小部分基金的情況,特別是一些投資方向比較專一的,比如創業板指基金,比如中小板指基金,或者中證500指數基金這種專門投資於小盤股的基金。
基金指數不能代表所有基金情況。
⑻ 股指跌了為什麼有的基金還漲
基金就是好多股票的組合,股指跌了不代表基金買的股票跌,基金買的股票沒有跌,基金就是漲的。
⑼ 為什麼某指數基金在滬深300漲它不漲滬深300跌它更跌
滬深300指數是滬深兩市300隻股票的加權平均指數
上證指數 和 滬深300指數 是兩個不同的指數
因為之前股指期貨對應的標的就是滬深300指數,導致很多基金都發行了自己的滬深300指數基金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