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山東棉花期貨大王

山東棉花期貨大王

發布時間:2021-06-03 08:12:42

⑴ 棉花期貨的大單是多少手

強麥:合約單位10噸/手、最小變動1元/噸;棉花:合約單位5噸/手、最小變動5元/噸。至於怎麼算,您是問的這些是怎麼算出來的?還是別的?合約單位、停板漲幅、最小變動都是期貨交易所規定的啊! 我是寶城期貨的,1019015005。

⑵ 曾經扛過棉花的山東首富,給16萬員工蓋房,現狀如何

直到他去世,很多人才知道,這個隱形大佬,而他還曾經給16萬員工蓋房,自己卻用200元手機,他就是山東首富張士平。在偏僻的山東鄒平縣,有這樣兩個企業魏橋紡織和魏橋鋁業,而他們旗下一共有16萬員工。而在2017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排名中,魏橋集團的總收入達到300多億,排名第三,碾壓了很多知名企業。

它的老闆名叫張士平,而他的身上有著太多的稱號,如"鋁業王""亞洲棉王""山東首富"。但是他卻出生在一個偏遠的鄉村中,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對於張士平來說小時候最早的記憶就是餓肚子,因為他是家中的老大,在初中讀完後就停止了學業,為了承擔家中的重擔,張士平在魏橋鎮開始了他第一份工作----扛百斤重的棉花。

當時,中國正處在電力供應緊張的時候,限電是經常發生的事情,為此國家還曾出台政策鼓勵有能力的企業自備電廠。

於是張士平就自己掏錢建立起了企業第一個電廠,而這樣不僅解決了用電難的問題,還產生了大量剩下的電。而在魏橋紡織的印染項目開始後,電又不夠了,於是第二家電廠又有了。

因此,張士平的棉紡產業也越來越大,後來,他又看上了電解鋁項目,而在這個行業,電力成本佔到了40%-50%,而張士平因為有自備電廠,所以優勢更加明顯。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在世界上90%的蘋果手機殼製造鋁原料來源於魏橋集團,張士平旗下的鋁材公司中國宏橋超過俄羅斯的鋁材公司,成為世界第一。

根據媒體報道,外界傳言,張士平一直在用一個200多元的手機,而且他因為怕手機丟掉和壞掉,買了10個手機作為備用,防止意外發生。

同時張士平還有一個蘋果手機,他偶爾會用其拍照,除了拍照外,他還用這個手機向別人展示上邊的材料來源魏橋集團,讓人們進一步進行了解。

而且張士平不用電腦,也沒有微信,而他那個200元的手機是一個面向員工投訴的熱線,他也會經常收到來自普通員工的簡訊。

相比於很多人出差會帶很多東西不同,張士平出差,拿著包就走,不帶助理,同時,張士平公開表示自己看不慣那些有錢有勢就講究場面排場帶很多人的人

張士平深居簡出,不喜歡應酬,他喜歡回到家裡,和妻子孩子一起吃飯,他尤其喜歡吃玉米窩窩頭。但是一輩子簡朴的張士平卻給了魏橋集團16萬員工承諾:給他們蓋房子,老年有贍養,生病有醫生,子女有學上。

如今,魏橋集團每年發出去的工資超過70億元,公司自己建的門診會讓員工享受低價醫療,而且光是員工住房總面積就達到了670萬多平米,還修建了7所高級幼兒園,可以保證1萬多個孩子上學。

這也表明,張士平的承諾並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正的兌現了。

2015年,張士平曾經公開表示,自己最尊敬的企業家是王永慶,而且他也表示自己不擅長搞關系,也沒必要搞關系,自己10年前就下定決心,不進入房地產和期貨市場。

2018年9月,魏橋創業集團進行了高層人員的重新任命,董事長由張士平變為張波,也就是張士平的兒子。

根據相關報道,作為張士平的兒子,張波很早就已經內定為集團的接班人了,而張士平的兩個女兒也在集團內擔任重要的職位。

2019年5月23日,山東鄒平縣宣傳部發布消息: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張士平因病去世,享年73歲,至此,張士平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而他一生樸素的作為也被後人稱贊和學習。

⑶ 有人知道棉花期貨大王的故事嗎

濃湯野人,真名林廣茂,曾經大賺,曾經大虧。可以搜索一下他的故事。

⑷ 誰做棉花期貨從百萬資金做到幾億

林廣茂,傳說期貨四絕之一,600W做棉花到20億。。。也算是一個傳奇了

⑸ 一個美國人做棉花期貨賺了一個億總統甚至親自去求他

傑西。李佛摩爾
華爾街最偉大的操盤手
1929年做空每股,賺到1億美金,當時美金很值錢,美國全年稅收只有43億

換算到今天,傑西李佛摩爾一年賺了600多億美金

⑹ 期貨高手林廣袤六百萬持有多少棉花

棉花現在基本上1萬,5噸一手,保證金標准5%,那麼一手保證金2500。6百萬的話最多2400手,也就是他的持倉在1000-2000手指間吧

⑺ 棉花期貨 多少倍杠桿從600萬做到20億

河北穩升為您服務。

你說的是林廣袤的經歷吧。
從600萬到20億大致是兩個階段,2010年600萬元多棉持倉專3萬手賺220倍到13億,屬2011年1億元空棉1萬手賺7億。一般期貨合約的杠桿大約在10倍,林在2010年時隨著棉花期貨暴漲是不斷加倉到極限3萬手的。而2011年的空單顯然並沒有那麼極端。

⑻ 近代棉花大王是誰

穆藕初:棉花大王 衣被天下
2012年11月07日 13:31 《中國商界》雜志 評論

路修遠
「世界不問你是何人,只問你能做何事。」這是穆藕初的至理名言。
1876年6月20日,穆藕初生於上海浦東楊思鎮一個棉商家庭,譜名湘,因時值「蓮藕繁生,荷花待放」,後取字藕初。
1909年,已是34歲穆藕初踏上了自費留學美國的路途。懷抱著「實業救國」的理想,在美國他先後進入威斯康辛大學、得克薩斯農工專修學校等數個學校就讀。穆藕初認為,農業是中國立國之本,中國貧弱的根源在農村,「必須首先改良農作,躋國家於富庶地位,然後可以圖強。」在鑽研農學知識的同時,穆藕初很注意學習管理學。彼時,西方世界的「管理運動」正在興起。
1913年夏,穆藕初趕赴德克薩斯州南部的塔夫脫農場,考察農場的管理體制。另外,他還登門拜訪了有「科學管理之父」之稱的泰勒及其弟子吉爾布雷斯。與頂尖學者的交流與討論,使他對科學管理學理論深為認同。1913年,穆藕初在伊利諾伊大學畢業,獲農學學士學位。再進德克薩斯農工專科學校,攻讀植棉、紡織和企業管理。
自一戰以後,中國的民族工業發展迅猛。1914年夏獲農學碩士學位後,穆藕初啟程回國。國內實業建設的欣欣景象,讓他躊躇滿志。1914年7月12日,他應張謇和黃炎培之邀,出席在江蘇省教育會舉行的演講會。他在演講中說,此次歸國,不入政界,要以所學專長投身實業建設。張謇對此贊譽有加,稱他「以碩士而不求得官,有學識而不思厚值」。
穆藕初認為:「一國工業的發達,多半以棉紡業為先驅,如果本國棉織業的產品不能供給人民的需要,那麼此國家必為在世界工業上落伍之國家。」1914年9月,穆藕初聯合長兄抒齋,向社會招股20萬兩,買下位於楊樹浦華路的一家紗廠,改稱德大紗廠。
穆藕初以泰勒的科學管理制度為藍本,開始在德大紗廠實踐新機制。他服膺科學管理,但不迷信教條。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中國國情,他將科學管理總結為「省時間、精神、物質」三種。
創辦企業,穆藕初建立嚴格的報表統計和財務管理制度。他親自擬定報表樣本,交給各部門車間負責人參照填寫,一日一報,以便及時掌握耗材、用工、用時、數量、質量等。在此以前,中國的企業從來不知道報表是什麼東西。在管理上,同一開始就以工程師、技術員制代替傳統的工頭制。在生產上,因為引入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美式紡織機,工廠還未開機,同行就來參觀,他也來者不拒。
穆藕初「吃螃蟹」的舉動轟動民國,1916年6月,北京商品陳列所舉辦產品質量比賽,當時,全國最細的紗一般只達到42支,只有穆藕初的紗廠能紡出48支。記者采訪穆藕初,他回答:「出紗之優劣,三分在機器,七分在人為。這不能不說是實行科學管理的結果。」
在市場方面,穆藕初重視調查。他認為,企業的制勝之道在於高質量的產品。他把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日本棉紗逐一研究,分析優點所在,對德大紗廠的棉花(13185,0.00,0.00%)纖維的長短誤差、棉花原料質量、車間空氣干濕度等方面進行規定。德大紗廠投產月余,所產之寶塔牌棉紗就成功佔領市場,獲得「上海各紗廠之冠」的美稱。
三年後。穆藕初發表《紗廠組織法》,將辦紗廠應注意的一切公之於世,毫無保留。穆藕初以自己的行動證明,受過「歐風美雨」洗禮後的上海「新興商人派」具有獨特的見識與風范。自1914年歸國到1920年,他抱著服務社會的大願,快刀直入,所向無前,不過短短六七年間,就創辦了三個新式的紡織工廠德大、厚生(1916)和鄭州的豫豐,1920年辦了上海華商紗布交易所,六次連任理事長。
1921年集資辦起中華勸工銀行。他積極改良技術產品,注意員工福利,實行三八制,推動科學管理,經營出色,被上海人譽為「棉紗大王」。他的三個廠子資本達到500萬兩銀子,有紗錠10萬、拈線機11000台、布機600台,創造了輝煌一時的業績。
不過,盡管穆藕初躊躇滿志,但在當時中國獨特的商業土壤中,他依然吃了無數敗仗。在1924年的經濟大蕭條中,他的3家紗廠相繼陷入困境,德大被人收購,厚生因發生股東爭吵而清盤,鄭州豫豐因為地處軍閥混戰的主戰場而被波及,被迫抵押給美國洋行。
1928年商場失意的穆藕初跨入政界,這個新上任的國民政府工商部次長,又制訂出眾多現代工商法規,包括《工廠法》《工會法》《勞資爭議處理法》等。他認定:「在人事日趨繁頤,社會日趨復雜的現在,無論什麼團體,都要以法治為本,然後有一定的軌道可循,有一定的規律可遵。」
1933年穆藕初在回答《東方雜志》新年的夢想時寫了一段話:「政治上必須實行法治。全國上下必須同樣守法,選拔真才,澄清政治。官吏有貪污不法者,必須依法嚴懲,以肅官方。經濟上必須保障實業(工人當然包括在內),以促進生產事業之發展。合而言之,政治清明,實業發達,人民可以安居樂業,便是我個人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正是懷著這樣的夢想,20世紀30年代初,上海各界精英推進憲政的活動,他幾乎都參與了。
穆藕初經商多年,積累財富豐富,日常生活卻十分簡朴,常身穿舊衣。他的萬貫家財,都用來擴大企業和資助教育。他不僅是中華職業學校最熱心的校董,長期捐款提供經費,而且也是1917年職教社成立宣言18位簽名人之一。有幾次捐款,他個人處境很困難,竟是以個人名義從銀行借的款。
1920年其紗廠剛剛盈利,他便慷慨地向北京大學捐銀5萬兩,請北大校長蔡元培和蔣夢麟、胡適、馬寅初三位學者,推薦一批年輕學子去美國留學,條件只有一個,要選送培養真正的人才,學成後報效祖國。選送的五個人,後來都是大家——羅家倫、康白情、段錫朋、周炳琳、汪敬熙。以後,他還資助過方顯廷、張純明、江紹原等多人出國留學,前後至少有20多人。
抗戰時期,穆藕初擔任農產促進委員會的主任委員。為了改善後方棉布極缺的情況,他發明了「七七棉紡機」。由於該機每台僅需1人操作,生產效率超過舊式手搖紡機數倍,因而在國統區和共產黨的西北根據地大為流行。
這也是這位全中國最懂棉花的人在專業上的最後一次貢獻。不久,穆藕初患腸癌去世,去世前,他吩咐家人,壽衣不用絲綢,要用土棉。在他的奠堂之上,有悼念者送來輓聯,寫著醒目四字——「衣被天下」。
作為實業家,穆藕初功成名就。同時,他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崑曲的搶救、保護和振興方面,同樣也貢獻很大。
崑曲是我國最古老的戲曲之一,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化石。但到了民國初年,崑曲的演出戲班,困於生計,漸漸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命運選擇。
1918年初,穆藕初結識了謝繩組、馮超然、徐凌雲、張紫東等崑曲界朋友,逐漸體會到崑曲這一祖國文化魂寶的藝術魅力。他挺身而出,以拯救國粹為己任,奮全力倡導。1921年春,穆藕初在上海發起組織了崑曲保存社。
崑曲保存社成立後做的第一件事,是在1921年暮春之月,以200元一張的高價,給曲學大師俞粟廬錄制了六張半唱片,以保存這位崑曲葉堂派傳人的唱腔;第二件事,是著手組織專人開始整理並崑曲謄寫曲譜,以給後人保存崑曲的曲譜;第三件事,在蘇州創立了昆劇傳習所,開始培養一批能傳承崑曲的年輕接班人。
傳習所當年培養的這一批「傳」字輩年輕演員,不少後來都成為我國著名的崑曲表演藝術家。戲曲史家張庚先生說:「對於穆藕初先生保存昆劇的業績,中國的戲劇史是不會忘記他的。
穆藕初先生一生奮斗的歷史,正是中國民族工業的一部活的歷史,除了他對我國民族工業界的巨大貢獻外,他的助學、辦學,為保存崑曲這一獨特戲曲文化的貢獻同樣都令人肅然起敬。雖然其在自序中感慨「一生事業,幾等浮雲;半世精神,悉成幻影」,但社會各界無不眾口一詞對他生平事業、精神給予好評,最貼切簡明的恐怕還是馮玉祥的「重農重工,為興實業樹模範;立言立德,足與後人作典型」。

⑼ 林廣茂做棉花期貨為什麼賺了220倍當時棉花價格不也就漲了1倍左右嗎

這次交易他承擔了很大的風險,這大概是這次交易的不好之處;
起始資專金是600萬,屬價格從16600上漲到32000,最大持倉30000手;他不斷利用浮盈加倉;才能賺220倍;當時棉花行情十分的配合,只要稍微回調大一點,這次交易的結局很可能改寫;
我們知道30000手棉花即使在最低價格16600買進,保證金也需要16600*5*30000*0.05大概為1億3000萬(起始本金只有600萬);所以他肯定利用浮盈不斷進行逆金字塔加倉,所以十分危險行情稍不配合可能會賺的很少;他說他本性好賭可見一斑;而且他也承認這次交易他一度浮虧百分之六十;我們回頭看其實這種基本沒有回調的上升行情都能浮虧這么多,也說明他的交易方法風險很大;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成功了;也不能否定我們在不知道結果之前這筆交易成功的概率;事情沒有發生不代表它發生的概率為0

⑽ 受重生,在棉花期貨上賺了45億

這是神話故事,書和報紙看多的節奏,我以前也是受了廣東張先生投資100萬在期貨市場賺500萬,浙江的陳女士投資500萬賺幾千萬,結果進去連續虧四年,作為一個職業抄手我還是勸解你多學習,可以拿小資金去試試,這個裡面想賺錢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是什麼內幕消息等等,

閱讀全文

與山東棉花期貨大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個人消費貸款怎麼貸 瀏覽:261
車子貸款網 瀏覽:448
個人如何開立期貨期權賬戶嗎 瀏覽:251
亮亮視野融資 瀏覽:190
理財手機銀行 瀏覽:705
米庄理財大嗎 瀏覽:571
信託疫情建議 瀏覽:348
年年有魚理財 瀏覽:745
股指期貨當月IC 瀏覽:870
天天基金開戶手機號 瀏覽:943
融資花沒了 瀏覽:159
a輪融資屬於什麼融資 瀏覽:225
河北燕郊銀行貸款公司 瀏覽:587
廣西防城港市貸款 瀏覽:475
期貨交易的指令 瀏覽:679
公積金貸款可以貸幾成 瀏覽:606
外匯cctv 瀏覽:819
期貨大宗商品為什麼會停盤 瀏覽:302
易方達並購重級基金161123 瀏覽:254
期貨籌碼計算公式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