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投資佔gdp比重數據

投資佔gdp比重數據

發布時間:2021-06-03 10:15:18

❶ 中國投資佔GDP比重

新華網北京1月25日電(記者劉錚、劉羊暘)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25日宣布,初步核算顯示,2006年我國GDP為209407億元,增長10.7%,增速比上年加快0.3個百分點。 「2006年國民經濟總體呈現增長速度較快、經濟效益較好、價格漲幅較低、群眾受惠較多的良好發展態勢,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增強,實現了『十一五』良好開局。」謝伏瞻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這樣,從2003年開始,我國經濟增長率一直在10%平台上加速。2003年的增長率為10.0%,2004年為10.1%,2005年為10.4%。 「2006年,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不失時機地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經濟運行由偏快轉向過熱。」謝伏瞻說。 初步核算顯示,2006年四個季度的全國GDP增速分別為10.4%、11.5%、10.6%和10.4%,在宏觀調控政策效應下,經濟運行總體比較平穩。 統計顯示,2006年我國糧食再獲豐收,全年產量超過49000萬噸。工業生產快速增長,效益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6%,實現利潤增長31.0%。 投資增幅回落,消費增速加快。2006年,全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0%,增速比上年回落2.0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7%,增速加快0.8個百分點。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17607億美元,同比增長23.8%;順差達1775億美元,比上年增加755億美元。 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5%,漲幅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 城鄉居民收入加速增長。2006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10.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7.4%,增幅均比上年加快。 謝伏瞻同時表示,當前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包括農業基礎仍然脆弱,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投資消費關系不合理,國際收支不平衡和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仍比較突出;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任務仍十分艱巨。 「展望2007年,總的看,有利於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仍佔主導地位。2007年國民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謝伏瞻表示。

❷ 怎麼理解 投資佔GDP 的比重過高,消費需求的增長就受到影響

我們從GDP的計算公式:GDP=C+I+G+(X-M) ,(其中C是消費,I 是國內投資,G是政府購買,X是出口,M是進口)可以看出,當GDP一定時,等式右邊的各項是此消彼長的,假定後兩項不變,則前兩項中的"I「增加,"C」就必然減小。也就是說:給予人們消費支出的錢(收入)被投資支出(或曰儲蓄)擠占啦,即個人可支配收入中用於消費的部分減小啦,消費需求必然就受到了限制。
換句話說,投資必須適應消費需求的增長。當消費需求增長時,投資也要相應的增長,否則就會有供不應求的現象,就會導致物價上漲。但是投資如果過大,擠佔了應該用於消費的那部分個人可支配收入,消費不但不能夠增長,還會因為生產過剩而把投資需求拉低下來,是得不償失的。

❸ 中國投資佔gdp多少

2011年,中國現價GDP總量為458217.58億元,同比增長15.1%;可比價GDP總量為154573.70億元,同比增長9.5%;GDP平減指數為296.44(1990=100),比上年上漲5.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9月20日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2011.09版預測,2011年中國經濟比上年增長9.5%,按本幣計算GDP總量為458217.58億元,按美元計算為69884.70億美元,年均匯率為1美元摺合6.5568元人民幣。 《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11年,中國現價GDP總量為458217.58億元,同比增長15.1%;可比價GDP總量為154573.70億元,同比增長9.5%;GDP平減指數為296.44(1990=100),比上年上漲5.2%。 IMF預測,2011年人民幣對美元年平均匯率為每美元摺合6.5568元人民幣,比上年的6.7704升值3.3%。以此計算,2011年中國按美元計價的現價GDP規模為69884.7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9%。 IMF推算,2011年中國年中人口數為134812.1萬人,比上年增加670.7萬人。以此計算,2011年中國人均現價GDP為33989元,摺合5184美元;人均實際GDP為11466元,同比增長8.9%。 IMF估算,2011年中國PPP GDP規模為113162.24億國際元,比2010年增加11963.28億國際元,增長11.8%。人均PPP GDP為8394國際元,比2010年增加850國際元,增長11.3%。2011年中國PPP GDP佔世界的比重由上年的13.6%提高到14.4%,上升了0.8個百分點。人民幣對國際元的比率從上年的3.933貶值至4.049。 IMF預測,2011年中國總投資佔GDP的比例將達48.7%,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國民總儲蓄佔GDP的比重達53.8%,提高0.4個百分點。 IMF還預測,2011年中國CPI年均上漲5.5%,比上年擴大2.2個百分點,其中年末CPI漲幅將回落到5.1%,比上年同期擴大0.4個百分點。 IMF預測,2011年中國貨物和服務出口總值將增長15.6%,其中貨物出口增長15.6%,均比上年回落8.6個百分點;中國貨物和服務進口總值將增長16.5%,其中貨物進口增長16.5%,分別比上年回落3.3個和5.5個百分點。 IMF預測,2011年,中國石油進口量將達2267.5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8.6%;石油出口量將達274.7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6%。 IMF預測,2011年中國公共財政收入將達95612.02億元,同比增長18.0%,佔GDP的比重將達20.9%,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公共財政支出將達102806.85億元,同比增長13.9%,佔GDP的比重為22.4%,比上年降低0.3個百分點;財政赤字7194.83億元,佔GDP的比重為1.6%,比上年降低0.7個百分點。 IMF預計,2011年中國經常項目盈餘將達3605.36億美元,比上年的3053.00億美元增長18.1%,佔GDP的比重為5.2%,與上年基本持平。

❹ 固定資產投資一般佔gdp的比重是多少或者說比重達到多少為好

這個沒有一個統抄一的標准也不可能有統一的標准.這個話題其實很好玩的.要寫可以寫成一篇萬把字的論文是很輕松的.好吧我這樣跟你說.既然來了就給你個我覺得可以稱得上是答案 的回答給你吧.總的說起來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投資.內需.和出口用最簡單的話來概括以上三者的關系「以投資帶動消費促進出口」而你說的固定投資一般由政府主導.因其產生回報效率低收回成本時間長個人投資者是不願投入的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個人的壽命是有限的而一條公路或者鐵路或者下水道的壽命幾乎對於個人來說是無限的.而固定投資的效率和社會效益會因為種種原因.這個原因太多成因也復雜這里就不一一論述而達不到當初投資時的預測的回報率.有些因為時過境遷甚至出現負影響.所以在國外一些比較發達的經濟體對待固定投資都是比較謹慎的.當然國情不同所以採用的方式也就不同,在相對快速的環境里對今後的要求就不能達到精耕細作的效果.好吧.我的回答就是這樣

❺ 2019年政府投資佔GDP支出法多少比率

2019年的政府投資佔到了GDP的60%多,這個比例還是非常多的,我們大有發展潛力。

❻ 哪裡可以查到,投資、出口、消費佔中國GDP比重的數據

《中國統計年鑒2008》
http://www.sei.gov.cn/hgjj/yearbook/2008/indexCh.htm

在第一章《綜合》中的1-2節中有詳細數據

❼ 中國2008投資 佔gdp 比重

08年投資對GDP的貢獻率達到61.5%

❽ 國家固定資產投資佔GDP比重如何計算

把國家固定投資的那筆錢數統計出來,在把由這筆錢投資拉動的GDP數量算出來比一下就行了!

❾ 1979-2011中國和美國的消費和投資佔GDP的比例(不知比例的話可以,把中美消費和投資的數據給我,謝謝)

中國的G D P――同消費一樣――可能比報道的要高很多。摩根士丹利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估計,2008年,中國的實際GDP大約比官方公布的數據要高出約30%,人均消費估計要高出80%。其他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家庭收入被低估了約20%至30%,因此,GDP實際上也比公布的數據要高很多。大體上,GDP可能要比官方數據高出10%至15%,實際的消費佔G DP比例可能為4 0%至4 5%,而投資佔G D P的比例可能是3 5%至40%。
更加重視政府開支
在過去20年裡,中國官方的消費佔GDP比例從50%降至35%,下降了15個百分點。同期,類似的三個經濟體―――日本、台灣和韓國的這一比例下降了20至40個百分點,其間,它們實現了快速工業化。
使中國如今非凡發展的不是其消費佔GDP比例下降的幅度,而是絕對值。中國的這個比例目前比其他國家要低15至20個百分點。
數據有缺陷只是造成這種差距的部分原因,但無可否認,主要還是因為中國的政策。大的房地產企業和工業企業都歸國家所有,因此這些資產產生的收益主要使地方當局和國企受益,並不惠及普通家庭。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指出,在中國,投資收益及政府轉移性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不到1 0%,在其他國家,這個比例為20%至30%。
由此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作出有關中國經濟即將崩盤的預測,證據不可靠。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很脆弱,其中有很多原因,但這並不是其中之一。
二是,應該更加重視政府開支的作用。經濟學家通常依據消費和投資來得出結論,但他們應當看看這個國家的轉移支付制度如何,以及怎樣提供最終成為居民消費的服務。
從理論上來看,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裡,補充居民消費的那部分公共社會開支的比例應該更大。不過,現實情況是,中國的公共社會開支和政府轉移性支出佔G DP的比例遠遠低於人們期望的正常水平,其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中的社會主義部分的收益沒有惠及中國普通家庭。除非中國增加福利開支,政府放棄這些國有資產,不然的話,消費佔GDP的比例不大可能提高到與其他國家一樣的水平。

❿ 我國基礎產業投資佔gdp的比重

中國第一、第二、
比重分別是15%、52%、33%,而世界平均是5%、31%、64%。

*可以這么說,低收入國家的

中所佔的比重很大,而第二和

所佔的比重很小;第二,中下和中上等收入國家的

中所佔的比重很小,而經二和
在國內
中所佔的比重則很大;第三,高收入國家的
在國內
中所佔的比重更小,
相對
則更小些,第三產業在國內
中所佔的比重則達到更高程度。。(低收入國家指1993年人均GNP在195美元及以下國家。
指1993年人均GNP在195美元以上和8626美元以下的國家。中下等收入和中上等收入國家按1993年人均GNP2185美元進行劃分。高收入國家指1993年人均收入GNP在8626美元以上的國家。)

我國
的發展情況,目前,它正介於低收於國家和中等國家之間,即仍然存在著農業基礎薄弱和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的問題。同時,還可以認識並體會到:理解掌握
與國人生產總值的要領是非常重要的,因為
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通常可以通過它們在
和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來表示,而

中的比重能夠在整體上反映一個國家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

*三大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

第一、
的發展是第三產業發展的基礎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首先要滿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和對外某此更高層次的
的需求,只有第一、
發展了,農業和工業的
提高了,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
,才可能有從力、物力、財力去發展第三產業。同時,當第一、第二產業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特別是隨著生產的工業化、社會經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第一、第二產業也會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

第三產業的發展能夠促進和勞動者第一、第二產業的進步(板書)

因為,沒有商業、金融、保險、信息、咨詢、
等第三產業的相應發展,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也會受到極大的限制。第三產業的發展程度即取決於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程度,又在某種意義上制約著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因此,處理好三大產業的比例關系,逐步形成國民經濟三大產業的合理結構,才能加速國民經濟的發展,實現國民經濟的現代化。

閱讀全文

與投資佔gdp比重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個人消費貸款怎麼貸 瀏覽:261
車子貸款網 瀏覽:448
個人如何開立期貨期權賬戶嗎 瀏覽:251
亮亮視野融資 瀏覽:190
理財手機銀行 瀏覽:705
米庄理財大嗎 瀏覽:571
信託疫情建議 瀏覽:348
年年有魚理財 瀏覽:745
股指期貨當月IC 瀏覽:870
天天基金開戶手機號 瀏覽:943
融資花沒了 瀏覽:159
a輪融資屬於什麼融資 瀏覽:225
河北燕郊銀行貸款公司 瀏覽:587
廣西防城港市貸款 瀏覽:475
期貨交易的指令 瀏覽:679
公積金貸款可以貸幾成 瀏覽:606
外匯cctv 瀏覽:819
期貨大宗商品為什麼會停盤 瀏覽:302
易方達並購重級基金161123 瀏覽:254
期貨籌碼計算公式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