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想在江蘇連雲港建個小型秸稈發電廠,不知道報批的手續有哪些希望提供幫助,急!
根據國家發改委最新的文件規定,你所在縣只能有一家秸稈發電廠。如果條件許可你可以與當地發改委聯系並申報。該項目需要國家發改委批文。拿到立項批文才可進行征地等手續。拿到這些手續後,還要與省電力部門聯系,准備上網供電等工作。辦這樣的一個電廠沒有1-2年是不可能並網發電的。
② 中國秸稈發電的發展是如何進展的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各種農作物每年產生秸稈6億多噸,其中可以作為能源使用的約4億噸,全國林木總生物量約190億噸,可獲得量為9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總量約為3億噸。如加以有效利用,可為農民增收近1000億元,開發潛力將十分巨大。隨著《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等的出台,中國秸稈發電呈快速增長趨勢。
為推動生物質發電技術的發展,2003年以來,國家先後核准批復了河北晉州、山東單縣和江蘇如東三個秸稈發電示範項目,拉開了中國秸稈發電建設的序幕。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並實施了生物質發電優惠上網電價等有關配套政策,從而使生物質發電,特別是秸稈發電迅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到2006年年底,全國在建農作物秸稈發電項目34個,分布在山東、吉林、江蘇、河南、黑龍江、遼寧和新疆等省(區),總裝機容量約120萬千瓦;山東單縣、江蘇宿遷和河北威縣三座發電站已投產發電,總裝機容量8萬千瓦。
2008年前後幾年間,國家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等大型國有、民營以及外資企業紛紛投資參與中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的建設運營。截至2007年底,國家和各省發改委已核准項目87個,總裝機規模220萬千瓦。全國已建成投產的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超過15個,在建項目30多個。可以看出,中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的發展正在漸入佳境。
根據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發展目標,未來將建設生物質發電550萬千瓦裝機容量,已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也確定了到2020年生物質發電裝機30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此外,國家已經決定,將安排資金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技術研發、設備製造及檢測認證等產業服務體系建設。總的說來,生物質能發電行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③ 江蘇有哪幾家秸稈發電廠
江蘇生物在電廠有很多的,比如:江蘇正兆生物質能發電有限公司
江蘇如東生物質發電項目
江蘇東盛生物質發電項目
江蘇國信淮安生物質發電公司
江蘇國信泗陽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
江蘇華晟生物發電有限公司
.......還有很多
④ 中國有哪些做新能源發電投資的公司
新能源發電主要是風電、水電
五大電力集團都有新能源投資部門吧,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電集團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
⑤ 秸稈發電站設備需要多少錢想開一家小型的秸稈發電站,不知道成套的設備需要多少錢
我來告訴你 目前還未廣泛推廣此技術。因為 建設一個中型的發電廠也要近百萬 而且產出來的電量價位要比水電價位高出0.25元 你要建設的是小型發電廠是吧 那也要幾十萬 所生產出來的電只能不到百戶使用半年的電量 而且成本相當高。你看看這個吧。。。
秸稈怎麼發電?
秸稈發電是生物質能發電的一種形式,通過在高溫高壓鍋爐中直接燃燒經過預加工的秸稈產生熱能,再進一步轉化為電能。秸稈是一種很好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每兩噸秸稈的熱值就相當於一噸標准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約達1%。
生物質能是指植物葉綠素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生物質內部的能量。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燃燒或生物質轉化為可燃氣體燃燒發電的技術,主要有直接燃燒發電、混合燃燒發電和氣化發電三種方式。
秸稈都能發電?
據介紹,目前用於直燃發電的秸稈主要有三類,第一類為黃色秸稈,主要是玉米秸稈、小麥秸稈、稻草等草木類農作物秸稈,具有體積大、重量輕、密度小等特點,為滿足鍋爐燃燒發熱量,保證單位時間內的上料量,需要打捆至規定的體積和重量後輸送至爐膛內燃燒;還有一類為灰色秸稈,主要是棉花秸稈、大豆秸稈、樹枝、木材下腳料等密度較大的木本類植物,需破碎加工後輸送至爐膛內燃燒;第三類是為提高燃燒值壓縮為一定體積的顆粒的秸稈。在加工處理上,黃色秸稈的操作難度最大。
「一方面,農業產出物中有51%是廢棄物,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秸稈,長期以來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我國目前大豆、玉米、水稻、小麥等主要糧食都還需要進口,國家發改委已經明令不允許用糧食作為生物質的原料。這樣我們就開始在秸稈身上動腦筋,如果能夠把它充分利用起來,幾乎相當於再造了一個農業。」李樹君教授如此高的評價,帶領記者重新認識了一直被歸為「廢棄物」的秸稈。
秸稈發電難在哪兒?
李樹君教授告訴記者,秸稈發電是近一兩年剛剛起步的新興產業,目前國際上在秸稈發電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煤炭資源比較缺乏的北歐國家,其中又以芬蘭尤為突出。我國在國際上也處於領先水平,直追北歐,但是北歐國家主要是利用速生林切割成木片發電,與我國主要利用農業廢棄物的國情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國不得不在完全陌生的領域搞自主研發,生物鏈和技術鏈方面難度都很大。
「只要能將秸稈送進鍋爐,在完全燃燒以及廢棄物處理方面的技術都比較成熟了,但是如何把秸稈從田間地頭運輸到工廠車間,看似容易的儲運、打包以及預加工過程,卻對農業機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凸凹不平的田間作業的叉車不僅要求具有較大的提升力,還要適應由於土壤的不同形成的各種工況。此外,原來的收割機直接將秸稈粉碎覆蓋在土地上,而現在需要將秸稈收集起來,這樣不僅收割機,就連播種機都要隨之變化,過去廣泛使用的『免耕覆蓋播種機』也要適當調整。可以說,利用秸稈發電帶來的是一次機械領域,乃至農業生產方式的大變革。」
記者還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作物對機械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拖拉機的馬力也需要相應變化。比如玉米的打包機就是一個空白和難點,但我國目前已經基本研製成功。
「電力設計院設計的物流系統與秸稈運輸與前處理等的要求也仍然有待磨合。」李樹君教授補充道。
秸稈發電價值幾何?
據我國首家投資建設秸稈發電廠的國能生物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大概1公斤秸稈可以發1度電,1噸秸稈的收購價格在200元左右,發出的「秸稈電」電價比煤電標准電價上浮0.25元,作為綠色環保項目,這樣的成績還是令人欣慰的。
李樹君教授還談到,秸稈的價格最高可以達到糧食價格的一半左右,如果所有秸稈都能夠被收購,那麼農民可以增收約50%。「很多地方農民都自發地組織了農民協會、合作組等,甚至通過一些簡單的機械手工給秸稈打捆。只要有市場,農民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秸稈發電咋影響環境?
作為農民的生活用能,秸稈燃燒效率只有約15%,而生物質直燃發電鍋爐可以將熱效率提高到90%以上,大大降低了廢棄物的排放。由於燃料是農作物秸稈,生物質發電不僅可提供清潔能源,而且能變廢為寶。
據了解,我國可開發的生物質能資源總量近期每年約為5億噸標准煤,遠期每年約為10億噸標准煤。若綜合考慮進荒山、荒坡種植各種能源林,遠期的生物質能資源每年可接近15億噸標准煤。如果我國生物質能利用量達到5億噸標准煤,就可解決目前全國能源消費量的20%左右,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碳量近3.5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量近2500萬噸。
秸稈渾身是寶?
除了直燃發電以外,目前秸稈的綜合利用還延伸到了無限廣闊的領域。據介紹,秸稈可以單獨或者與畜禽糞便混合發酵制沼氣,可以通過氣化爐直接氣化為可燃的「秸稈氣」,還可以與燃煤混合壓縮成顆粒燃料「綠色煤」。近來,將秸稈和添加劑混合製成了生物基材料,可用於製作無毒害的傢具、裝飾板、花盆、全降解一次性餐具、全降解地膜等等。李樹君教授還特別提到了用秸稈製造液體燃料的重要性。「這項技術在國內外都剛剛成熟,美國已經進入了『中試』階段,也就是基本可以運用,但還沒有推廣。我們國家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可以說是我們在秸稈利用方面追求的戰略重點。」 滿意嗎
⑥ 秸稈發電廠及其相關詳細情況
一秸桿發電簡介:
1.1秸桿發電的基本概況
秸稈是一種很好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每兩噸秸稈的熱值就相當於一噸標准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約達1%。在生物質的再生利用過程中,排放的CO2與生物質再生時吸收的CO2達到碳平衡,具有CO2零排放的作用,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秸稈發電是秸稈優化利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隨著《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等的出台,秸稈發電備受關注,目前秸稈發電呈快速增長趨勢。各級政府在招商引資中也都把秸稈發電作為一個重頭戲,秸稈發電概念在資本市場也開始活躍。秸稈發電利國利民,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2007年12月10日,我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軟質秸稈發電項目在江蘇淮安建成並投入運營,該項目的成功投運,開創了我國軟質秸稈發電的先河。
金秋時節到過農村的人,一定見過滿山遍野燃燒廢棄秸稈的場面,那嗆人的氣味雖然透露出收獲的信息,更多的卻是空氣污染的隱憂。
據了解,我國每年僅農作物秸稈產量就約有7億噸。目前這些農作物秸稈除部分用於農村炊事取暖、飼料加工、秸稈還田和造紙外,約有一半被廢棄燒毀,僅有15%的燃燒效率,使其成為農村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
而利用秸稈發電,不僅提高了秸稈的綜合利用率,提供了大量的清潔能源,還能減少空氣污染,提高農民收入。秸稈究竟是怎樣發電的?怎樣從污染源變成了新能源?就此,記者采訪了中美農業科技合作農產品加工領域中方首席專家李樹君教授。
秸稈怎麼發電?
秸稈發電是生物質能發電的一種形式,通過在高溫高壓鍋爐中直接燃燒經過預加工的秸稈產生熱能,再進一步轉化為電能。秸稈是一種很好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每兩噸秸稈的熱值就相當於一噸標准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約達1%。
生物質能是指植物葉綠素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生物質內部的能量。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燃燒或生物質轉化為可燃氣體燃燒發電的技術,主要有直接燃燒發電、混合燃燒發電和氣化發電三種方式。
秸稈都能發電?
據介紹,目前用於直燃發電的秸稈主要有三類,第一類為黃色秸稈,主要是玉米秸稈、小麥秸稈、稻草等草木類農作物秸稈,具有體積大、重量輕、密度小等特點,為滿足鍋爐燃燒發熱量,保證單位時間內的上料量,需要打捆至規定的體積和重量後輸送至爐膛內燃燒;還有一類為灰色秸稈,主要是棉花秸稈、大豆秸稈、樹枝、木材下腳料等密度較大的木本類植物,需破碎加工後輸送至爐膛內燃燒;第三類是為提高燃燒值壓縮為一定體積的顆粒的秸稈。在加工處理上,黃色秸稈的操作難度最大。
「一方面,農業產出物中有51%是廢棄物,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秸稈,長期以來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我國目前大豆、玉米、水稻、小麥等主要糧食都還需要進口,國家發改委已經明令不允許用糧食作為生物質的原料。這樣我們就開始在秸稈身上動腦筋,如果能夠把它充分利用起來,幾乎相當於再造了一個農業。」李樹君教授如此高的評價,帶領記者重新認識了一直被歸為「廢棄物」的秸稈。
秸稈發電難在哪兒?
李樹君教授告訴記者,秸稈發電是近一兩年剛剛起步的新興產業,目前國際上在秸稈發電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煤炭資源比較缺乏的北歐國家,其中又以芬蘭尤為突出。我國在國際上也處於領先水平,直追北歐,但是北歐國家主要是利用速生林切割成木片發電,與我國主要利用農業廢棄物的國情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國不得不在完全陌生的領域搞自主研發,生物鏈和技術鏈方面難度都很大。
「只要能將秸稈送進鍋爐,在完全燃燒以及廢棄物處理方面的技術都比較成熟了,但是如何把秸稈從田間地頭運輸到工廠車間,看似容易的儲運、打包以及預加工過程,卻對農業機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凸凹不平的田間作業的叉車不僅要求具有較大的提升力,還要適應由於土壤的不同形成的各種工況。此外,原來的收割機直接將秸稈粉碎覆蓋在土地上,而現在需要將秸稈收集起來,這樣不僅收割機,就連播種機都要隨之變化,過去廣泛使用的『免耕覆蓋播種機』也要適當調整。可以說,利用秸稈發電帶來的是一次機械領域,乃至農業生產方式的大變革。」
記者還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作物對機械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拖拉機的馬力也需要相應變化。比如玉米的打包機就是一個空白和難點,但我國目前已經基本研製成功。
「電力設計院設計的物流系統與秸稈運輸與前處理等的要求也仍然有待磨合。」李樹君教授補充道。
秸稈發電價值幾何?
據我國首家投資建設秸稈發電廠的國能生物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大概1公斤秸稈可以發1度電,1噸秸稈的收購價格在200元左右,發出的「秸稈電」電價比煤電標准電價上浮0.25元,作為綠色環保項目,這樣的成績還是令人欣慰的。
李樹君教授還談到,秸稈的價格最高可以達到糧食價格的一半左右,如果所有秸稈都能夠被收購,那麼農民可以增收約50%。「很多地方農民都自發地組織了農民協會、合作組等,甚至通過一些簡單的機械手工給秸稈打捆。只要有市場,農民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秸稈發電咋影響環境?
作為農民的生活用能,秸稈燃燒效率只有約15%,而生物質直燃發電鍋爐可以將熱效率提高到90%以上,大大降低了廢棄物的排放。由於燃料是農作物秸稈,生物質發電不僅可提供清潔能源,而且能變廢為寶。
據了解,我國可開發的生物質能資源總量近期每年約為5億噸標准煤,遠期每年約為10億噸標准煤。若綜合考慮進荒山、荒坡種植各種能源林,遠期的生物質能資源每年可接近15億噸標准煤。如果我國生物質能利用量達到5億噸標准煤,就可解決目前全國能源消費量的20%左右,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碳量近3.5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量近2500萬噸。
秸稈渾身是寶?
除了直燃發電以外,目前秸稈的綜合利用還延伸到了無限廣闊的領域。據介紹,秸稈可以單獨或者與畜禽糞便混合發酵制沼氣,可以通過氣化爐直接氣化為可燃的「秸稈氣」,還可以與燃煤混合壓縮成顆粒燃料「綠色煤」。近來,將秸稈和添加劑混合製成了生物基材料,可用於製作無毒害的傢具、裝飾板、花盆、全降解一次性餐具、全降解地膜等等。李樹君教授還特別提到了用秸稈製造液體燃料的重要性。「這項技術在國內外都剛剛成熟,美國已經進入了『中試』階段,也就是基本可以運用,但還沒有推廣。我們國家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可以說是我們在秸稈利用方面追求的戰略重點。」
風力發電設備製造來:
代碼 名稱源
002202 金風科技
002080 中材科技
002122 天馬股份
000862 銀星能源
600290 華儀電氣
600875 東方電氣
000777 中核科技
000151 中成股份
600642 申能股份
有風力發電資產的:
代碼 名稱
000767 漳澤電力
000539 粵電力A
002202 金風科技
600873 五洲明珠
600653 申華控股
000875 吉電股份
600416 湘電股份
600290 華儀電氣
600675 中華企業
000836 鑫茂科技
002009 天奇股份
002080 中材科技
600396 金山股份
000862 銀星能源
601991 大唐發電
600605 匯通能源
600089 特變電工
600578 京能熱電
600875 東方電氣
⑧ 全國秸稈發電廠名單有誰知道呢
一秸桿發電簡介: 1.1秸桿發電的基本概況 秸稈是一種很好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每兩噸秸稈的熱值就相當於一噸標准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約達1%。在生物質的再生利用過程中,排放的CO2與生物質再生時吸收的CO2達到碳平衡,具有CO2零排放的作用,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秸稈發電是秸稈優化利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隨著《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等的出台,秸稈發電備受關注,目前秸稈發電呈快速增長趨勢。各級政府在招商引資中也都把秸稈發電作為一個重頭戲,秸稈發電概念在資本市場也開始活躍。秸稈發電利國利民,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2007年12月10日,我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軟質秸稈發電項目在江蘇淮安建成並投入運營,該項目的成功投運,開創了我國軟質秸稈發電的先河。 金秋時節到過農村的人,一定見過滿山遍野燃燒廢棄秸稈的場面,那嗆人的氣味雖然透露出收獲的信息,更多的卻是空氣污染的隱憂。 據了解,我國每年僅農作物秸稈產量就約有7億噸。目前這些農作物秸稈除部分用於農村炊事取暖、飼料加工、秸稈還田和造紙外,約有一半被廢棄燒毀,僅有15%的燃燒效率,使其成為農村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 而利用秸稈發電,不僅提高了秸稈的綜合利用率,提供了大量的清潔能源,還能減少空氣污染,提高農民收入。秸稈究竟是怎樣發電的?怎樣從污染源變成了新能源?就此,記者采訪了中美農業科技合作農產品加工領域中方首席專家李樹君教授。 秸稈怎麼發電? 秸稈發電是生物質能發電的一種形式,通過在高溫高壓鍋爐中直接燃燒經過預加工的秸稈產生熱能,再進一步轉化為電能。秸稈是一種很好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每兩噸秸稈的熱值就相當於一噸標准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約達1%。 生物質能是指植物葉綠素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生物質內部的能量。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燃燒或生物質轉化為可燃氣體燃燒發電的技術,主要有直接燃燒發電、混合燃燒發電和氣化發電三種方式。 秸稈都能發電? 據介紹,目前用於直燃發電的秸稈主要有三類,第一類為黃色秸稈,主要是玉米秸稈、小麥秸稈、稻草等草木類農作物秸稈,具有體積大、重量輕、密度小等特點,為滿足鍋爐燃燒發熱量,保證單位時間內的上料量,需要打捆至規定的體積和重量後輸送至爐膛內燃燒;還有一類為灰色秸稈,主要是棉花秸稈、大豆秸稈、樹枝、木材下腳料等密度較大的木本類植物,需破碎加工後輸送至爐膛內燃燒;第三類是為提高燃燒值壓縮為一定體積的顆粒的秸稈。在加工處理上,黃色秸稈的操作難度最大。 「一方面,農業產出物中有51%是廢棄物,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秸稈,長期以來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我國目前大豆、玉米、水稻、小麥等主要糧食都還需要進口,國家發改委已經明令不允許用糧食作為生物質的原料。這樣我們就開始在秸稈身上動腦筋,如果能夠把它充分利用起來,幾乎相當於再造了一個農業。」李樹君教授如此高的評價,帶領記者重新認識了一直被歸為「廢棄物」的秸稈。 秸稈發電難在哪兒? 李樹君教授告訴記者,秸稈發電是近一兩年剛剛起步的新興產業,目前國際上在秸稈發電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煤炭資源比較缺乏的北歐國家,其中又以芬蘭尤為突出。我國在國際上也處於領先水平,直追北歐,但是北歐國家主要是利用速生林切割成木片發電,與我國主要利用農業廢棄物的國情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國不得不在完全陌生的領域搞自主研發,生物鏈和技術鏈方面難度都很大。 「只要能將秸稈送進鍋爐,在完全燃燒以及廢棄物處理方面的技術都比較成熟了,但是如何把秸稈從田間地頭運輸到工廠車間,看似容易的儲運、打包以及預加工過程,卻對農業機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凸凹不平的田間作業的叉車不僅要求具有較大的提升力,還要適應由於土壤的不同形成的各種工況。此外,原來的收割機直接將秸稈粉碎覆蓋在土地上,而現在需要將秸稈收集起來,這樣不僅收割機,就連播種機都要隨之變化,過去廣泛使用的『免耕覆蓋播種機』也要適當調整。可以說,利用秸稈發電帶來的是一次機械領域,乃至農業生產方式的大變革。」 記者還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作物對機械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拖拉機的馬力也需要相應變化。比如玉米的打包機就是一個空白和難點,但我國目前已經基本研製成功。 「電力設計院設計的物流系統與秸稈運輸與前處理等的要求也仍然有待磨合。」李樹君教授補充道。 秸稈發電價值幾何? 據我國首家投資建設秸稈發電廠的國能生物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大概1公斤秸稈可以發1度電,1噸秸稈的收購價格在200元左右,發出的「秸稈電」電價比煤電標准電價上浮0.25元,作為綠色環保項目,這樣的成績還是令人欣慰的。 李樹君教授還談到,秸稈的價格最高可以達到糧食價格的一半左右,如果所有秸稈都能夠被收購,那麼農民可以增收約50%。「很多地方農民都自發地組織了農民協會、合作組等,甚至通過一些簡單的機械手工給秸稈打捆。只要有市場,農民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秸稈發電咋影響環境? 作為農民的生活用能,秸稈燃燒效率只有約15%,而生物質直燃發電鍋爐可以將熱效率提高到90%以上,大大降低了廢棄物的排放。由於燃料是農作物秸稈,生物質發電不僅可提供清潔能源,而且能變廢為寶。 據了解,我國可開發的生物質能資源總量近期每年約為5億噸標准煤,遠期每年約為10億噸標准煤。若綜合考慮進荒山、荒坡種植各種能源林,遠期的生物質能資源每年可接近15億噸標准煤。如果我國生物質能利用量達到5億噸標准煤,就可解決目前全國能源消費量的20%左右,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碳量近3.5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量近2500萬噸。 秸稈渾身是寶? 除了直燃發電以外,目前秸稈的綜合利用還延伸到了無限廣闊的領域。據介紹,秸稈可以單獨或者與畜禽糞便混合發酵制沼氣,可以通過氣化爐直接氣化為可燃的「秸稈氣」,還可以與燃煤混合壓縮成顆粒燃料「綠色煤」。近來,將秸稈和添加劑混合製成了生物基材料,可用於製作無毒害的傢具、裝飾板、花盆、全降解一次性餐具、全降解地膜等等。李樹君教授還特別提到了用秸稈製造液體燃料的重要性。「這項技術在國內外都剛剛成熟,美國已經進入了『中試』階段,也就是基本可以運用,但還沒有推廣。我們國家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可以說是我們在秸稈利用方面追求的戰略重點。」
⑨ 世界秸稈發電的發展是如何形成的
20世紀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後,一直依賴能源進口的丹麥,著手推行能源多樣化政策,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能源發展戰略,積極開發生物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
根據丹麥最新能源計劃,到2030年,即使那時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枯竭,丹麥也能夠保持其在能源方面的自足。其能源構成的目標是:風能50%,太陽能15%,生物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35%。其中生物能主要指的是秸稈發電。
國際能源機構的有關研究表明,農作物秸稈為低碳燃料,且硫含量、灰含量均比目前大量使用的煤炭低,是一種很好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每兩噸秸稈的熱值相當於一噸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遠遠低於煤1%的平均含硫量。
丹麥是較早利用秸稈發電的國家。丹麥的農作物主要有大麥、小麥和黑麥,這些秸稈過去除小部分還地或當飼料外,大部分在田野燒掉了。這既污染環境、影響交通,又造成生物能源的嚴重浪費。為建立清潔發展機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丹麥政府很早就加大了生物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研發和利用力度。丹麥BWE公司率先研發秸稈生物燃燒發電技術,迄今在這一領域仍保持世界最高水平。在該公司的技術支持下,丹麥198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秸稈生物燃燒發電廠。
同時,為了鼓勵秸稈發電以及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丹麥政府制定了財稅扶持政策。對於秸稈發電、風力發電等新型能源,丹麥政府免徵能源稅、二氧化碳稅等環境稅,並且優先調用秸稈產生的電和熱,由政府保證它們的最低上網價格。政府還對各發電運營商提出明確要求,各發電公司必須有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容量。1993年,政府與發電公司簽訂協議,要求每年燃用秸稈及碎木屑140萬噸。另外,丹麥從1993年開始對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征稅並將稅款用來補貼節能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
目前,丹麥已建立了130多家秸稈生物發電廠,還有一部分燒木屑或垃圾的發電廠也兼燒秸稈。秸稈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佔到全國能源消費量的24%以上,丹麥靠新興替代能源由石油進口國一躍成為石油出口國。丹麥的秸稈發電技術現已走向世界,並被聯合國列為重點推廣項目。瑞典、芬蘭、西班牙等國由BWE公司提供技術設備建成了秸稈發電廠,許多國家還制定了相應的計劃,如日本的「陽光計劃」、美國的「能源農場」、印度的「綠色能源工廠」等,它們都將生物質能秸稈發電技術作為21世紀發展可再生能源戰略的重點工程。其中位於英國坎貝斯的生物質能發電廠是世界上最大的秸稈發電廠,裝機容量3.8萬千瓦,總投資約5億丹麥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