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央行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利好哪些股票
央行下調存款准備金率,也就是下調了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專在中央銀屬行的存款。這要金融機構就有更多的資金用於貸款業務。我們可以認為是釋放了資金流動性。主要利好:
1、銀行板塊股票。銀行資金寬裕,銀行可貸資金增加,業務增加
2、其次利好券商股,央行釋放流動性,首先一部分資金會流入股市,因為股市的活躍、上漲帶來受益。
3、利好房地產,房地產企業可以爭取到更多的銀行貸款,有利自身穩定。
4、利好中小企業,特別是有些高科技企業可以申請更多銀行貸款。
總的來說,銀行釋放流動性,是利好股市大盤的,很多股票都會跟著漲。
參考來源存款准備金率:http://ke..com/view/284636.htm
㈡ 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增加流動性阿
現在不是沒人貸款了么
增加了流動性和市場的貨幣量
帶動股市 樓市
㈢ 降低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是什麼意思
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專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屬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
簡單說就是金融機構有存款業務的要向中央銀行交一部分押金,是為了保證存款人的利益,當金融機構出問題的時候,不至於你存在它那的錢一分都拿不到。減低的意義是金融機構有跟多的錢開展業務,比如你有100元的存款,過去100元要像央行交20元的押金,現在降准了,你的100元只用向銀行交10元,你手上是不是從之前的80元,變成90元了,你是不是就能多買10元錢的東西啦.
㈣ 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個是經濟手段,行政手段還是法律手段
首相理解: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這樣上調准備金率收縮流動性,下調准備金率釋放流動性進而刺激經濟,所以下調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是經濟手段。
㈤ 為什麼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會加速貨幣信貸增長,利率降低,社會總需求增長幅度上升
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是繳存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
存款准備金率下調,金融金鉤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減少,這部分錢成為了金融機構可支配資金,金融機構就會把這部分錢通過信貸或者信託資管等類信貸通道把錢投入到資本市場。這樣貨幣信貸增加了,市場資金增加了,利率也就降低了。
最終,信貸資金到達消費者或者投資建設機構手中,社會總需求增長幅度上升。
㈥ 存款准備金率下調對銀行有什麼影響
存款准備金率下調會讓銀行可操作的錢多起來,銀行可貸出去給企業的錢會多。
1、存款准備金,也稱為法定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
2、如果存款准備金率為10%,就意味著金融機構每吸收1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10萬元的存款准備金,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為90萬元,倘若將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到15%,那麼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將減少到85萬元。
(6)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期貨擴展閱讀
一般地,存款准備金率上升,利率會有上升壓力,這是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的信號。存款准備金率是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對最終客戶的影響是間接的;利率是針對最終客戶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響是直接的。
簡單的說,存款准備金率對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有影響。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相應的減少了貨幣供應量,利率就會有上升,這樣人們的CPI指數就會下降,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降低通貨膨脹率。
參考資料來源:新浪財經 中銀協報告:小型銀行或可適用更低存款准備金率
㈦ 央行11月30日晚間宣布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
下調存款准備金率=釋放流動性,表明國內的金融政策,已經轉向,偏向寬松.在國際上的影響是,目前美歐債務危機緊張,各國紛紛降息或採取與降息類似的手段來釋放流動性,中國這一舉動迎合了國際潮流,尤其受到美歐的歡迎,是相當於救市的舉措.對國內的影響是,政策的轉向,會使通貨膨脹卷土重來,房價會重拾升勢
㈧ 歷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對商品期貨短期有什麼影響
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會促使期貨價格短期上漲,上調就會利空
㈨ 12月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有什麼好處
中國人民銀行11月30日晚間宣布,從2011年12月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三年來首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我認為,我國的CPI剛有所回落,10月份為5.5%,就急於調低存款准備金率,有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感覺:
1.與經濟發展回落相關:GDP增速從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在國內外的多重壓力下,通過貨幣政策的適當放鬆達到提振經濟,解決就業,穩定職工收入,穩定社會的目的。但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可能會引起信貸規模的一定增長,一是解決企業的資金鏈問題,在民營中小企業為主體GDP創造者的當今,可能效果不會明顯;二是在高准備率的環境下,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工具的創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繞過貨幣政策的做法,貨幣政策實際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財政債券的發行,擠佔了貨幣流動性的釋放,擴大了投資但減少了消費。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場利率水平保持穩定,在CPI高位情況下,貸款利率不會作大的松動,否則會使今年的調控(特別是對房價調控)付之東流。
3.在連續調高存款准備金率下,經濟社會已逐漸適應了,這次下調,有些試探性,妝罷低頭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乎?
以下是經濟學家的觀點:
經濟學家認為,准備金率的下調將有助於在當前復雜形勢下保持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
1.意在釋放流動性
「央行宣布下調准備金率,主要是考慮到當前准備金率實際水平較高、外匯占款減少等導致了銀行流動性偏緊,以致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受到了制約。」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准備金率的下調有利於緩解銀行流動性壓力,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增長。
相關數據顯示,自2010年起,為應對通脹壓力,我國央行連續12次上調了存款准備金率,但一定程度上帶來今年以來市場流動性普遍趨緊的局面。根據央行最新數據顯示,10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余額81.68萬億元,同比增長12.9%,狹義貨幣(M1)余額27.66萬億元,同比增長8.4%,貨幣供應量的同比增速均處於近年來的低點。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也認為,中國銀行體系內的流動性與預期相比有所不足,這是迫使央行下調准備金率、增加流動性的直接原因。
此次調整後,大型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為21%,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為17.5%。上調0.5個百分點後,可釋放流動性4000多億元。
2.傳遞穩增長信號
「在這樣一個外需不穩、國內經濟增速放緩、通脹壓力趨弱的關鍵節點上,央行下調准備金率釋放出穩增長的信號。」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說。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增速回落的風險正在加大。目前GDP增速從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同時匯豐銀行日前公布的11月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創出32個月以來最低,折射出中國經濟下行風險正在加大。此外,由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向深度蔓延,我國第一大出口市場進入二戰後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從9月份開始,我國出口已連續2個月負增長。
「在歐美經濟動盪所造成的中國外匯占款減少、通脹水平下滑、人民幣升值壓力減弱、甚至民間借貸資金鏈風險加大的情況下,央行想抓住這一時機,下調一直處在高位的准備金率,同時達到釋放流動性的效果。」復旦大學教授孫立堅認為。
就在央行宣布下調准備金率的同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宣布,從12月1日起銷售電價每千瓦時平均上調3分錢。居民用電價格暫不上調。
「央行下調准備金率、發改委上調電價,很顯然這是一組政策組合拳。在通脹壓力減弱、經濟減緩的背景下,通過適度放鬆貨幣以推動生產要素價格改革,我國控通脹的政策基調已經悄然轉向保增長。」中國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管清友認為。
3.貨幣政策是否轉向有待觀察
對於此次下調是否意味著中國貨幣政策的轉向,專家們普遍持謹慎態度。
「不能把央行下調准備金率理解為貨幣政策發生了方向性的變化。10月份的外匯占款減少導致銀行體系流動性凈流失,而財政收入大幅增加以及其先收後支的特點亦使部分銀行出現存款的階段性減少,因此央行下調准備金率,這只是流動性的對沖政策。」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判斷,考慮到物價尚在高位、結構調整、房地產調控等因素,政策仍需保持穩健。庄健也認為,相比於此前趨緊的貨幣環境,此次下調只是貨幣政策進一步微調的體現,政策是否全面轉向還有待觀察。
瑞信亞太區首席經濟師陶冬認為,目前國內准備金率指標偏高,准備金率的下調是技術性下調。以過去10年的平均貨幣指標看,中國貨幣環境正常化其實才剛剛開始。(http://news.qq.com/a/20111130/001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