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美國做海外投資,大家是自己做選擇投哪些還是找信託呢信託靠不靠譜
有朋友在海外自己投資,虧了
有親戚的親戚找信託,虧了
靠譜的不是產品本身,靠譜的是那個人
㈡ 目前信託業前景怎麼樣前期入門難不難
沒有前幾年那麼風光了,過了一個發展的高峰期。但還是要看是哪個信託公司,很多信託公司在轉型機會也很多,主要看你之前是做什麼,如果之前沒有相關經驗是比較難,比較他也算正規的金融機構。
㈢ 信託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怎麼樣
近幾年,信託復管理資金規模以每年制1萬億的速度增長,但從去年開始增長速度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資管業務的放開學弱了信託公司的優勢,也就是說,大資管時代,券商,基金子公司,保險等都可以開展資管業務,信託一家獨大的現狀將逐漸被削弱。
但另一方面,信託業經過了多次整治,法律體系趨於完善,風險控制能力仍然較強,短期內不易被後來者趕超。
總之,信託業有自己固有的優勢,但也面臨很大挑戰,不少信託公司也在緊鑼密鼓謀轉型。
㈣ 美國的信託投資公司是國有化的嗎,可以在美國個人成立信託投資公司嗎
獨立的信託公司是中國特色產物,國外的金融機構都是綜合發展的,在國內可以類似中國平安這樣綜合性的集團
㈤ 什麼是信託信託的概念是什麼信託投資的方向是什麼
一、信託就是信用委託,信託業務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當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託人,受信於人的受託人,以及受益於人的受益人。信託業務是由委託人依照契約或遺囑的規定,為自己或第三者(即受益人)的利益,將財產上的權利轉給受託人(自然人或法人),受託人按規定條件和范圍,佔有、管理、使用信託財產,並處理其收益。
二、概念:信託(Trust)是一種理財方式,是一種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和法律行為,同時又是一種金融制度。信託與銀行、保險、證券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體系。信託業務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當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託人,受信於人的受託人,以及受益於人的受益人。
三、信託投資方向:
1、工商企業。2014年度,工商企業仍是資金信託的第一大配置領域,規模為3.13萬億元,佔比為24.03%。但是,佔比有明顯的下降,相比2013年末28.14%的佔比,同比下降了4.11個百分點;相比2014年3季度末25.82%的佔比,環比下降了1.79個百分點。
特別是在規模上2014年3季度和4季度連續兩個季度出現了負增長:2季度規模為3.22萬億元,3季度為3.15萬億元,4季度進一步減少為3.13萬億元。這主要是因為受經濟下行影響,工商企業普遍經營困難,信託業對工商企業的資金運用開始偏向謹慎。
2、基礎產業。2014年度,基礎產業仍是資金信託的第二大配置領域,規模為2.77萬億元,佔比為21.24%。與工商企業相同,2014年基礎產業投向佔比也呈下降趨勢,規模也呈現負增長。相比2013年末25.25%的佔比,同比下降了4.01個百分點;相比3季度末的21.80%的佔比,環比下降了0.56個百分點。
期間,2014年3季度末規模為2.66萬億元,相比2季度末的2.72萬億元規模,規模減少了0.06萬億元。資金信託對基礎產業配置的減少,與基礎產業過度投資、地方債務風險顯現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可以預見,隨著國務院出台的關於地方政府債務融資方式和存量債務管理方式調整政策的實施,信託業未來將進一步壓縮對基礎產業的配置,信託公司對政信合作業務也將更加審慎。
3、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是資金信託的第三大配置領域。2014年度,資金信託對金融機構的運用規模為2.27萬億元,佔比17.39%。與資金信託對工商企業和基礎產業配置減少趨勢不同,資金信託對金融機構的配置則呈現上升趨勢。
相比2013年末12.00%的佔比,同比上升了5.39個百分點;相比2014年3季度末15.73%的佔比,環比提升了1.66個百分點。資金信託對金融機構運用的增加,主要源於信託業強化金融協同、金融業投資及其資產運用波動不大和回報穩定等市場因素。
4、證券投資。證券投資是資金信託的第四大配置領域。2014年度,資金信託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規模(按投向統計)為1.84萬億元,佔比為14.18%,其中:債券投資佔比8.86%,股票投資佔比4.23%,基金投資佔比1.09%。
與投向金融機構相同,資金信託對證券投資的配置近年來一直呈現上升趨勢。相比2013年末10.35%的佔比,同比增加3.83個百分點;相比2014年3季度末的14.27%佔比,環比基本持平。資金信託對證券投資佔比的提升,主要緣於資本市場投資價值的顯現以及投資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等市場因素。
5、房地產。房地產是資金信託的第五大配置領域。2014年度,資金信託投向房地產領域的規模為1.31萬億元,佔比為10.04%。與其他領域的配置不同,資金信託對房地產的配置近年來表現一直比較平穩。相比2013年末10.03%的佔比,小幅上升了0.01個百分點,基本持平;相比2014年3季度末10.38%的佔比,環比又小幅下降了0.34個百分點。
㈥ 信託未來5年的發展趨勢會怎樣
近幾年,信託管理資金規模以每年1萬億的速度增長,但從去年開始回增長速度有所下降,其主要原答因是資管業務的放開學弱了信託公司的優勢,也就是說,大資管時代,券商,基金子公司,保險等都可以開展資管業務,信託一家獨大的現狀將逐漸被削弱。
但另一方面,信託業經過了多次整治,法律體系趨於完善,風險控制能力仍然較強,短期內不易被後來者趕超。
總之,信託業有自己固有的優勢,但也面臨很大挑戰,不少信託公司也在緊鑼密鼓謀轉型。
㈦ 美國的信託金到底是什麼啊
就是家族信託,信託主要三方當事人是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受託人就是信託公司,委託人是拿出財產或資產設立信託的人,受益人就是信託財產在信託終止及期間利息分紅等給誰。在所有有信託的國家,有兩個關鍵點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委託人和受益人可以不是同一個人,還有信託財產是獨立於上述三方自身財產之外的,而委託人具有管理權,受益人具有受益權。你上述提到的兩宗情況,一般來說都是家長給孩子設立的遺產信託或教育信託,屬於家族信託的一種,其目的是為了孩子未來的教育或生計或創業准備資金,這些錢按法律來說,在正常信託存續期間,誰都不能動不能據為己有成為自己的私人財產。到期了就屬於受益人,未到期前,即便委託人或受益人已破產,這部分財產不能作為個人財產進行相應清算。簡單來說就是受法律保護的小金庫,如果委託人和受益人是同一人,相當於為自己准備了一個東山再起的基金。你第二個例子,爸爸要借兒子的信託基金的錢,也是可行的。因為信託里的這些錢在受託人也就是信託公司的管理下,肯定要進行投資的,要不也無法對信託財產保值增值。在受益人同意的情況下,受託人也認可,可以將信託財產投向特定領域或企業,這些一般都是在最初的信託合同中有約定的。
㈧ 中國信託與美國信託差異
國外信託先有資金,然後進行投資管理;中國信託在目前大多數先有投資標的,再進行市場募集資金。中國信託是和日本信託學習過來的,和美國差距比較大
㈨ 集合信託計劃的前景
集合投資工具的目標在於提供投資管理。集合投資的功能為:通過完全管理權的授予,實現規模管理、專業經營和分散投資風險。
集合信託計劃與投資基金是目前中國金融市場中兩個最為類似的投資工具,由於集合信託計劃目前存在金額和份數的限制和不能公開的宣傳.完全不同於投資基金大量.公開和多渠道的發行.後者獲得了廣泛的運用.並存在著巨大的潛在市場。與集合信託計劃另一個相類似的投資工具是銀行推出的多方委託貸款計劃.後者的做法是.銀行作為受託人.按照多方委託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條件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委託貸款的業務品種.該種計劃.只有最低數額的限制.沒有份數的限制.在銀行營業網點的櫃台直銷.承諾固定的回報率,銀行將之定位為中間業務,由於豐富客戶資源和眾多網點的銷售優勢.報道稱.該產品銷售勢頭非常樂觀。
通過對三種類似集合投資計劃的簡單比較,從目前市場的層面和功能上.集合信託計劃作為一種投資工具並沒有明顯的優勢.它所具有的制度優勢沒有被充分的認同和產生明顯的實效。從美國的實踐看,集合信託計劃在監管和功能上的定位清楚.但在發展上一直處於共同基金的打壓下.不能有效地壯大規模。隨著對於銀行業務和功能的重新認識 近來美國已經有很多集合信託計劃轉化為銀行專有共同基金(Pr0prietarY MutualFunds).突破原有的限制.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於金融服務機構經營上的壓力,但很難說是為了受益人的最大利益。目前我國對於功能趨近的投資工具.進行分業監管.沒有統一的監管目標和政策標准.在這種背景下.是否提供了充分的監管成為衡量投資者保護、投資產品成本和收益的重要的標准。在監管的層面上,又將產生是否重復監管的問題。
集合資金信託作為一種集合投資工具.如能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需進行更為具體而鮮明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信託機制的靈活性和破產隔離機制.同時,對集合資金信託的監管應當符合集合投資計劃的一般規制要點。即確定登記和披露制度實現對受託人的監管。只有建立和完善為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機制.集合信託計劃才會具有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