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楊致遠的投資

楊致遠的投資

發布時間:2021-06-14 01:02:26

A. 楊致遠的人物經歷

楊致遠於1968年11月8日出生於中國台灣台北市,其父在其兩歲的時候去世,他和弟弟由母親撫養長大。楊致遠於1990年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斯坦福大學。該校的電機系是矽穀神州的組成部分,他就選修電機工程,只花了四年,他就獲得了學士、碩士學位,並結識大衛·費羅。楊致遠和大衛·費羅(David Filo)於1994年4月共同創立雅虎互聯網導航指南,並於次年3月注冊成立了雅虎公司。 1996年第二季度末,每天已經有200萬網民造訪雅虎,累計每天1400萬次。其中有75%是回頭客。但楊致遠並不滿足於僅僅擁有一個可以吸引回頭客的品牌。他說,「如果我們是個軟體工具公司,就會被微軟擠垮,如果我們是一個出版物,就像《時代》周刊一樣有一批忠實的讀者,那麼就會長期發展下去。」
1996年第一季度,雅虎與競爭對手Infoseek、Excite、Lycos相比,每天的訪問量就超過對手的兩倍。1997年年底,日均訪問量達到9000多萬人次,比所有對手訪問量的總和還要多。連Infoseek的老闆也不得不承認,雅虎已超越其他對手。的確,雅虎已今非昔比:公司有不少令人敬仰的管理人才,有一套完整的營銷策略,最重要的是還有1億美元的現金。一位分析家說:「雅虎在很多方面都已經領先同行,把它與其他的搜索引擎相提並論是不恰當的。」
1997年,雅虎收入6700萬美元,虧損2300萬美元。從賬面上看,這完全是一個失敗的公司。但是在互聯網上,它卻是最大的明星。市場價值超過網景,升至28億美元。1997年第三季度,雅虎的市場價值首次超過瀏覽器大王網景。
雅虎成了華爾街的寵兒,楊致遠的財產也水漲船高。當然,最大的快樂不是金錢。「最讓人感覺良好的是你每天都在改變著世界。你每天早晨起來問:『我起來干什麼?』然後你就覺得如果你不去工作,雅虎可能就會出問題。我們當年建立的小小網站現在每天都有千百萬人使用,每當看到這情形,我們就會說一聲:『哇!』甚至打個寒戰。這真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
1998上半年 ,每個月至少有3000萬用戶訪問 Yahoo!, 每天瀏覽下載量達到1億頁!
1998年《福布斯》雜志推出高科技百名富翁,楊致遠以10億美元的財富躍居第16位,超過了冠群CEO王嘉廉,成為高科技中的華人首富。
1999年4月,形式凈收入為2,510萬美元,收入為8,610萬美元。公司仍然保持強勢增長。
1999年,楊致遠和費羅已成為網路媒體公司的舵手,公司市場價值高達390億美元,而楊致遠的紙面財富達到75億美元。
瀏覽量從1998年12月份的平均每日1.67億增加到2.35億,增幅達41%,同時注冊用戶數量從3,500萬人增加到4,700萬人。2月份用戶增長率是前十名網站中最好的,並且是整個網路平均增長率的兩倍。
2007年6月出任雅虎CEO一職。
2008年11月18日,楊致遠辭去CEO其當前職位,但保留雅虎董事會成員職位。
2009年1月13日,因為楊致遠的建議,雅虎董事會任命「矽谷女王」卡羅爾·巴茨(carol Bartz)為公司CEO。
2011年9月7日,雅虎董事會電話解僱了2009年1月上任的CEO巴茨,宣布原CFO摩爾擔任臨時CEO,楊致遠和費羅繼續擔任「雅虎酋長」,同時,公司將委託獵頭公司尋找新的CEO。受此消息影響,雅虎股票大漲6%。
2013年2月23日,聯想集團委任雅虎創辦人及前首席執行官楊致遠為董事會觀察員。
2014年11月6日,進入聯想董事會,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將不再擔任聯想董事會觀察員。
2015年12月8日,楊致遠出任滴滴快的董事會觀察員和公司高級顧問。 在斯坦福大學,熟悉他的人認為楊學習不算勤奮,甚至還有點懶,但思想活躍,善於交際,是大學社團的領袖,訓練了他日後作為企業領導者的組織才能。
他大學畢業時覺得自己還欠成熟,就留校從事研究工作。正好,大衛·費羅也留校從事研究。兩人的邂逅和結交無疑是雅虎成功的關鍵因素。
楊致遠和費羅是舊識。費羅1988年畢業於杜蘭大學,而且一度擔任輔導楊致遠的助教。一向全拿「A」的楊致遠在費羅的判官筆下卻居然只得了「B」,對此楊致遠至今還發牢騷。後來兩人同班聽課,還在作業方面開展合作。以此為起點,兩人成了最佳搭檔。費羅內斂,喜沉思,而楊致遠活躍,是社團中的領袖。費羅善於在屏幕上整理資料,有一種「只要在終端前,就能統治全世界」的感覺。費羅的實驗室像個被暴風肆虐的地方。而楊致遠的住所比較干凈,但在電腦的操作上,卻沒有費羅有規劃。兩人的實驗室相鄰。不久,兩人報名去了日本。在那裡兩人都成了外國人,友誼與日俱增。回到斯坦福,兩人在一輛學校拖車上成立了一間小型辦公室。 1994年4月,仍在斯坦福大學就讀的楊致遠與費羅為了完成論文,迷上了互聯網,整天泡在網上尋找資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收集到很多自己感興趣的站點並加入到書簽,例如科研項目、網球比賽等等,以便查找。
可是隨著這些收集到的站點越來越多,他們感到查找起來非常不方便,於是,他們把這些書簽按類別進行整理,每個目錄都容不下時,再細分成子目錄,這種核心方式至今仍是雅虎的傳統。編製成軟體,並放到網路上讓其他沖浪的人享用,不久,他們的網站招來了許多用戶,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和廣泛的歡迎。人們紛紛反饋信息,還附上建設性意見,使內容更加完善。「要不是有這么多外來的回應,我們就不會繼續下去,更不會有今天的雅虎」。到1994年冬,兩人忙得連吃飯、睡覺都成了奢侈,學業也扔在了一邊。當時這個軟體的名字是:《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傑瑞全球咨訊網指南)。
隨著《指南》越來越受到歡迎與關注,許多網友紛紛進入斯坦福大學電機系的工作站使用這套軟體,使校方大感困擾,抱怨這項發明影響了學校電腦的正常運作。但是楊致遠與費羅仍然積極為此努力,並推出特色欄目:「Cool Links「和「Hard to Believe」,並將網站改名為:《Jerry and David'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受當時條件的限制,網站的數據存放在楊致遠的電腦內,綽號為「akebono」;而搜索引擎則存放在費洛的計算機中,綽號為「konishiki」,這是兩個他們最喜歡的摔跤運動員的名字。
當時,網上有許多競爭者,如WebCrawler、Lycos、Worm、Infoseek等,這些網站都靠軟體自動搜索起家,雖范圍廣泛,但不準確。而雅虎則純粹是手工製品,搜索准確,更加實用。實際上到1994年年底,雅虎已成為搜索引擎的領導者。
95年的一個夜晚,楊致遠和費羅翻著韋氏詞典,為他們的「產品」編造名字。其中「Ya」取自楊致遠的姓,他們曾設想過Yauld,Yammer,Yardage,Yang,Yapok,Yardbird,Yataghan,Yawn,Yaxis等一系列可能的名字,突然間,他們想到了Yahoo這種字母組合,然後迅速翻開手邊的韋氏英語詞典,發現此詞出自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記》,指一種粗俗、低級的人形動物,它具有人的種種惡習。這個詞顯然不太雅,但仔細一琢磨,「反其義而用之」。在強調平權的網際網路上大家都是鄉吧佬。為了增加褒義色彩,後面加上了一個感嘆號,於是就有了「Yahoo!」。「沒錯,太好了,就是它了,這簡直是神諭!」
楊致遠和他的夥伴將Yahoo!網址告訴了朋友,結果一傳十、十傳百 ,到斯坦福大學工作站訪問Yahoo!的人越來越多,使校方大感困擾,抱怨這個東西影響了學校電腦的正常運作。
雅虎成為一個類似電話號碼簿的搜索引擎,它將全球網址分成新聞、娛樂、科學、教育等14個門類,然後下面再細分。上網者可以使原來茫茫然不得其門而入的上網變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
隨著流量劇增,楊致遠敏銳地發現了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於是他們一邊精心打造他們的網站,一邊積極尋找潛在的投資者,以進一步地發展Yahoo! 1995年上半年,楊致遠開始與矽谷的風險投資公司接觸。矽谷是一個風險投資的樂園,在那裡平均每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平均每天有62個人被送入百萬富翁的行列。
第一個找上門的公司是路透社,路透社市場部副主任泰森一次外出,在一家地方報紙上讀到有關雅虎的消息,產生了興趣,他以後在網上經常光顧雅虎網址。泰森迅速認識到「雅虎」消除了距離的遠近,架起了用戶與其欲尋找的信息之間的聯系,路透社可以利用它擴大自己的影響。楊致遠對泰森說:「如果你們不找我們,我們可能也要找你們。雅虎不僅只是一個目錄,這還是一種媒體資產。」
路透社與雅虎是朋友,但不是夥伴,合作過程中雅虎並未得到多少實惠。聰明的楊致遠認識到,必須自己制訂一個周密的商業計劃,以我為主通過廣告贏利。楊找到自己的老同學布拉狄,他此時正在哈佛商學院讀書。楊和布拉狄參考HotWired公司發布廣告贏利的經驗,迅速起草了一份商業計劃。帶著這份計劃書,他們到處尋找風險投資者。
他們一邊維護日益膨脹的網路資源,一邊尋找商機,每天只睡4個小時。
楊致遠回憶說:「這項工作很艱苦,但充滿了樂趣。有時我有一種從懸崖上跳下的感覺,有時像置身於電影《塞爾瑪與路易斯》,不知結局怎樣。我們想用網路做一切,也許什麼也做不成。但我們不在乎,我們不會失去任何東西。」
隨後美國在線(America Online,簡稱AOL)找上門來,這家世界上最大的商業在線服務公司正好缺少一個搜索引擎,希望雅虎能擔此重任。美國在線的用意是收購雅虎,使楊和費羅都成為他們的雇員,保證可以讓他們成為富翁。但也威脅說,如果不出售雅虎,他們將扶持另一家引擎公司擠跨雅虎。
兩個人經過慎重考慮,拒絕了AOL。他們要自己經營雅虎,這不完全是賺錢的問題,雅虎是一項自己精心哺育的事業,創建和維護雅虎是一種樂趣,他們就是自己的主人。此外他們還擔心把雅虎出售給AOL,最終也許會葬送雅虎。
隨後楊致遠又與MCI、微軟以及CNet談判,但只得到網景公司的資助。網景公司的馬克.安德森當時非常喜歡雅虎的網站目錄,1995年1月,他把網景瀏覽器一個最重要的按鈕——網上搜索指向了雅虎。當網景瀏覽器的用戶按那個按鈕時,他會被自動地帶到雅虎的網站。網景瀏覽器的成功使得雅虎迅速名震互聯網。
AOL最後收購了WebCrawler(一家很早便從事索引搜索服務的公司),AOL和BNN(AOL收購的一家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的瀏覽器都指向它。但與雅虎相比WebCrawler缺乏特色,其影響江河日下。
最後楊致遠找到了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公司,它是矽谷最負盛名的風險投資公司,曾向蘋果(曾引導過個人計算機革命)、Atari(視頻游戲工業的領袖)、奧拉克(大型資料庫供應商)、Cisco系統(網路硬體商)等公司投資。
但紅杉公司的莫里茲(Michael Moritz)起初有些猶豫,因為雅虎實在太與眾不同了,與「網景」的情況還不一樣,雅虎本身只是「在網上提供服務」,而且是免費的,其商業潛力在哪裡呢?
至今,莫里茲回憶起1995年1月走訪Yahoo!最初的「辦公室」的情景,還津津樂道:「那裡真的可以說是一片狼籍。楊致遠與他的夥伴坐在狹小的房間里,伺服器不停地散發熱量,電話應答機每隔一分鍾響一下,比薩餅盒扔得滿地都是,高爾夫球棒隨隨便便地擱在角落裡,電話機扔在地板上,整個屋子裡連張椅子都沒有,滿屋子黑乎乎的,到處是臟衣服。我覺得楊致遠和費羅大概連白天黑夜都分不清了。」
不過,莫里茲並沒有被嚇跑,楊致遠和費羅最終使他相信,「這幾個小子的確有眼力,搶先佔據了網上的有利位置,如果發展順利,其戰略優勢十分明顯。這種新生事物之中蘊藏著巨大商機!」 1995年4月紅杉投資雅虎近200萬美元。它是雅虎的首家風險資本投資者,也是唯一的風險資本投資者。後來,紅杉的股本已升值到了34億美元。「其餘的一切都已經成為歷史了。」他們說。
紅杉資本公司決定投資後,楊致遠在1995年放棄即將完成的博士學位,成立Yahoo!公司和Yahoo品牌;當時楊致遠名片上印著的頭銜是Chief Yahoo! (Yahoo酋長)
同時紅杉資本還找來了一位合適的總經理人選——蒂姆·庫格,也是斯坦福的校友。由庫格來負責管理事務,費羅和楊致遠就可以專注於研究工作。後來費羅負責技術開發,楊致遠負責對外公關。
當然,雅虎最具價值的還是楊致遠和費羅。楊致遠比較外向,時常沉湎於過去。費羅正好相反,很內向,總是盡量婉拒記者的采訪。「他們確實非常無私。」埃倫·斯米弗如是說。他是雅虎公司的元老,商業開發和戰略策劃副總裁。「即使最近招募來的員工也覺得無拘無束,敢敲門進去和他們聊天。」同事們認為楊致遠是個精力充沛、敏感的預言家,而費羅則是雅虎的靈魂,事無巨細,考慮周全。
搜索引擎商業化
Yahoo!公司的成立,無疑給兩位年輕人注入了更多的激情和鼓勵,開始將網路搜索引擎商業化。公司開辦之中,楊致遠向Netscapes Marc Andreessen 租用相關設備,其中包括電話線、四台Silicon Graphics 工作站、四台 Pentium計算機和一條T3專線。楊致遠的「Yahoo!」將索引軟體無償提供用戶使用,公司盈利則主要依靠廣告收入。
由於當時能夠提供免費信息檢索服務的公司寥寥無幾,因此Yahoo!得到市場廣泛認可。每日「Yahoo!」為軟體增加兩百多條新目錄。由於「Yahoo!」檢索系統實在方便,前景被普遍看好,廣告收入也相當樂觀。
但是Yahoo!還面臨很激烈的市場競爭,必須盡快找到資金盡快地發展!
1995年秋雅虎不得不展開第二輪投資戰,此前雖有不少廣告收入,但轉化為現金的數量極有限。這時日本的一家大財團軟銀(Softbank)開始向雅虎投資,這使楊致遠的公司走向了新階段。Softbank總裁孫正義是通過紅杉公司認識雅虎的。楊致遠得知Softbank要投資非常激動,這正是在日本創建日本本土雅虎的最佳時機。
1995年11月Softbank最終買下雅虎5%的股份(後來又大幅度增加)。兩家公司迅速成立合資的日本雅虎公司。雅虎第二輪投資的落實使其有能力擴大服務項目,並成功地應付一些不利的現實情況。網景的導航器不久就將「網際網路目錄」按鈕的預設配置轉而指向雅虎的競爭對手Architext,而導航器的第二個按鈕「網際網路搜索」長期指向InfoSeek。楊致遠開始與網景討價還價,網景提出一項建議:搜索引擎按字母順序排列。
「這是最損的建議了,因為雅虎引擎以字母Y開頭!網景的變故使雅虎的信息檢索流量減少10%,但雅虎很快度過了難關。此時Softbank已大舉向網際網路進軍,僅向雅虎就投資6000萬美元。
Yahoo!的方向是什麼?楊致遠經過幾個月的思考,認為Yahoo!不僅僅是一個提供分類目錄的網站,而是一種新媒體。成千上萬的人通過Yahoo!進入信息高速公路,這是一個必經的門戶。
這種思想和思路是創新性、開拓性的!導致的直接行為後果就是楊致遠決定上市,進行IPO,然後利用上市資金更快地發展Yahoo!
事實證明,楊致遠的思路和行為是正確的!他帶領Yahoo!邁向了一條康莊大道!也把人類從門口帶進了網路時代!所以被稱為「世紀網路第一人」
1996年3月7日,雅虎股票正式上市,雖然它的兩大對手Lycos、Excite已搶先上市,但這一天仍被評為「華爾街盛事」。4月12日正式交易,正值周五。股票最初定價13美元。但交易狂熱,平均每小時轉手6次之多,一度飆升至43美元,最終以33美元收盤。雅虎市場價值達到8.5億美元,是「紅杉資本」投資時的200倍。創造「Nasdaqs second-biggest first-day gain ever」記錄。
1996年4月,第一個雅虎國際版——雅虎日本站成立,之後法國、德國、加拿大、英國等雅虎分站相繼問世。第一品牌的效應逐漸呈現,但楊致遠並不熱衷於各種預測。他表示自己絕對會與雅虎一起奮斗至少五年以上。「我很喜歡目前的工作,我甚至不把它當成是一份工作。」 「將原本是技術性、電腦狂的世界,和大眾媒體結合在一起。我認為費羅和我及我們的工作小組是第一批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的人。」「我們就像第一個從直升機跳下來滑下雪坡的人,也好比是登陸月球,雖然我沒有真正經歷過,不過我相信那種感覺一定很棒。」
「當我們創業時,就知道我們兩人中誰也不會當CEO,我們知道兩人誰也不會聽對方的,因此我們得有第三方來仲裁。」他們准備找一個職業CEO。有人敲門了,但他說:「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改掉名字。」兩人一聽,馬上開門送客。如今,他們的頭銜均為「雅虎酋長」(Chief Yahoo),同是公司的第一「門戶」。
「如果我們是為了錢,那我們可能早早就將雅虎賣掉了。可以告訴你一個秘密,我每天都會在收盤時看一次股市行情,但我卻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股票。我還不滿30,我還不需要錢,也不想錢,更不想交稅。我的錢都在紙上,全是股票,數目很大,看起來都不相信是真的。」
IPO成功之後,楊致遠的商業潛能開始爆發。楊致遠此時已經意識到,搜索引擎只是新媒體的冰山一角,他認為要讓用戶光臨,必須不顧一切地宣傳品牌。他決定在傳統媒體上大做宣傳,他要建立和做大這個Yahoo!品牌。對這一宗旨,他幾乎達到狂熱的地步。一開始就斥資500萬美元做電視廣告,成為當時公司開出來的最大一張支票。股票報價、地圖、聊天室、新聞、天氣預報、體育新聞、黃頁等,讓用戶目不暇接。這一想法比他的競爭對手提前了6個月,在網路時代,6個月足夠干任何事情了。
Yahoo!的廣告語是Do You Yahoo!,簡直與耐克的Just Do It媲美。這一廣告語在電台、電視台、雜志、報紙上輪番轟炸,無論你上網與否,都能見到Yahoo!的醒目標志。
「Yahoo!非常酷,它不是一個技術公司,而是一種品牌、一種文化,這使Yahoo!與眾不同的酷!」華爾街的分析家如是評論。
也有人說:Yahoo!酷主要是楊致遠和他的夥伴酷,他們白手起家的傳奇是無數傳媒的焦點,Yahoo!是按他的意願建立的:獨立、年輕、富有創造力,還有謙遜。
Yahoo!的真正實力是它擁有一支超強的員工隊伍,他們年輕,全部受過大學教育,他們給站點進行分類,精確細致,對手很難模仿。一般門戶的分層只有兩到三層,而Yahoo!有十幾層。
廣告客戶蜂擁而至。新聞、電話黃頁、分類廣告、網上商場,Yahoo!的服務創造了新一代的媒體。

B. 楊致遠拒絕微軟收購為什麼會讓雅虎股票暴跌

微軟實力強大,大多數投資者認為微軟收購能讓雅虎變得更好,所以有期待,當期待落空時,很多人會選擇賣出,很少人買進,所以就跌
而楊致遠離職,就清除了一個微軟收購雅虎的障礙
這是市場對楊致遠的否定,和對微軟的看好

C. 楊致遠是浙江人嗎

【概述】

楊致遠於1968年11月8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其父在其兩歲的時候去世,他和弟弟由母親撫養長大。母親是英文和戲劇教授,她帶領兩個男孩舉家遷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為孩子尋求更好的成長環境。在楊致遠10歲時,與其弟一起,隨其母三人一道移民美國,定居在加利福利亞州聖何塞市,取英文名Jerry Yang;
剛到美國時,楊致遠英文基礎幾乎等於零,他當時惟一知道的英文單詞是Shoe(鞋子),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他很快融入了這個「異國他鄉」。那時他一邊上學,一邊當報童,若干年後憶及此般往事,楊致遠說,那種生活簡直像在地獄。度過了這段艱難黑暗的日子,楊致遠於1990年以優異的成績進入離家不遠的斯坦福大學。該校的電機系是矽穀神州的組成部分,他就選修電機工程,只花了四年,他就獲得了學士、碩士學位,並結識戴維•費洛,二人於1994年4月創立Yahoo!,因此楊致遠被稱為「世紀網路第一人」,開啟了人類的網路時代。
財富:1997年榮登《財富》雜志富翁排行榜,1998年4月,身價高達80億美金。
MODEM:1997,他還仍然使用28.8K MODEM上網沖浪,他說這樣才能感受得到用戶的真實體驗。
喜愛的運動:相撲,打籃球、遠足、騎車
喜歡的樂隊:Couting Grows ;Hootie and The Blowfish
喜愛4塊錢一碗的越南牛肉麵
著裝:麻襯衫;卡其布褲子

【創辦Yahoo!】

在斯坦福大學。熟悉他的人認為楊學習不算勤奮,甚至還有點懶,但思想活躍,善於交際,是大學社團的領袖,這無疑訓練了他日後作為企業領導者的組織才能。
他本科畢業時覺得自己還欠成熟,就留校從事研究工作。正好,戴維•費羅也留校從事研究。兩人的邂逅和結交無疑是雅虎成功的關鍵因素。
楊致遠和費羅是舊識。費羅1988年畢業於杜蘭大學,而且一度擔任輔導楊致遠的助教。一向全拿「A」的楊致遠在費羅的判官筆下卻居然只得了「B」,對此楊致遠至今還發牢騷。後來兩人同班聽課,還在做業方面開展合作。以此為起點,兩人成了最佳搭檔。費羅內秀,喜沉思,而楊致遠活躍,是社團中的領袖。費羅善於在屏幕上整理資料,有一種「只要在終端前,就能統治全世界」的感覺。費羅的實驗室像個被暴風肆虐的地方。而楊致遠的住所比較干凈,但在電腦的操作上,卻沒有費羅有規劃。兩人的實驗室相鄰。不久,兩人報名去了日本。在那裡兩人都成了外國人,友誼與日俱增。回到斯坦福,兩人在一輛學校拖車上成立了一間小型辦公室。
1994年4月,仍在斯坦福大學就讀的楊致遠與費洛為了完成論文,迷上了互聯網,整天泡在網上,在網路上尋找資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收集到很多自己感興趣的站點並加入到書簽,例如科研項目、網球比賽等等,以便查找。
可是隨著這些收集到的站點越來越多,他們感到查找起來非常不方便,於是,他們把這些書簽按類別進行整理,每個目錄又容不下時,再細分成子目錄,這種核心方式至今仍是雅虎的傳統。編製成軟體,並放到網路上讓其他沖浪的人享用,不久,他們的網站招來了許多用戶,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和廣泛的歡迎。人們紛紛反饋信息,還附上建設性意見,使內容更加完善。「要不是有這么多外來的回應,我們就不會繼續下去,更不會有今天的雅虎」。到1994年冬,兩人忙得連吃飯、睡覺都成了奢侈,學業也扔在了一邊。當時這個軟體的名字是:《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傑瑞全球咨訊網指南)。
隨著《指南》越來越受到歡迎與關注,許多網友紛紛進入斯坦福大學電機系的工作站使用這套軟體,使校方大感困擾,抱怨這項發明影響了學校電腦的正常運作。但是楊致遠與費洛仍然積極為此努力,並推出特色欄目:「Cool Links「和「Hard to Believe」,並將網站改名為:《Jerry and David'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受當時條件的限制,網站的數據存放在楊致遠的電腦內,綽號為「akebono」;而搜索引擎則存放在費洛的計算機中,綽號為「konishiki」,這是兩個他們最喜歡的摔角運動員的名字。
當時,網上有許多競爭者,如WebCrawler、Lycos、Worm、Infoseek等,這些網站都靠軟體自動搜索起家,雖范圍廣泛,但不準確。而雅虎則純粹是手工製品,搜索准確,更加實用。實際上到1994年年底,雅虎已成為搜索引擎的領導者。
95年的一個夜晚,楊致遠和費羅翻著韋氏詞典,為他們的「產品」編造名字。其中"Ya"取自楊致遠的姓,他們曾設想過Yauld,Yammer,Yardage,Yang,Yapok,Yardbird,Yataghan,Yawn,Yaxis等一系列可能的名字,突然間,他們想到了Yahoo這種字母組合,然後迅速翻開手邊的韋氏英語詞典,發現此詞出自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記》,指一種粗俗、低級的人形動物,它具有人的種種惡習。這個詞顯然不太雅,但仔細一琢磨,「反其義而用之」。在強調平權的網際網路上大家都是鄉吧佬。為了增加褒義色彩,後面加上了一個感嘆號,於是就有了「Yahoo!」。「沒錯,太好了,就是它了,這簡直是神諭!」
楊致遠和他的夥伴將Yahoo!網址告訴了朋友,結果一傳十、十傳百 ,到斯坦福大學工作站訪問Yahoo!的人越來越多,使校方大感困擾,抱怨這個東西影響了學校電腦的正常運作。
雅虎成為一個類似電話號碼簿的搜索引擎,它將全球網址分成新聞、娛樂、科學、教育等14個門類,然後下面再細分。上網者可以使原來茫茫然不得其門而入的上網變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
隨著流量劇增,楊致遠敏銳地發現了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於是他們一邊精心打造他們的網站,一邊積極尋找潛在的投資者,以進一步地發展Yahoo!
1995年上半年,楊致遠開始與矽谷的風險投資公司接觸。矽谷是一個風險投資的樂園,在那裡平均每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平均每天有62個人被送入百萬富翁的行列。
第一個找上門的公司是路透社,路透社市場部副主任泰森一次外出,在一家地方報紙上讀到有關雅虎的消息,產生了興趣,他以後在網上經常光顧雅虎網址。泰森迅速認識到「雅虎」消除了距離的遠近,架起了用戶與其欲尋找的信息之間的聯系,路透社可以利用它擴大自己的影響。楊致遠對泰森說:「如果你們不找我們,我們可能也要找你們。雅虎不僅只是一個目錄,這還是一種媒體資產。」
路透社與雅虎是朋友,但不是夥伴,合作過程中雅虎並未得到多少實惠。聰明的楊致遠認識到,必須自己制訂一個周密的商業計劃,以我為主通過廣告贏利。楊找到自己的老同學布拉狄,他此時正在哈佛商學院讀書。楊和布拉狄參考HotWired公司發布廣告贏利的經驗,迅速起草了一份商業計劃。帶著這份計劃書,他們到處尋找風險投資者。
他們一邊維護日益膨脹的網路資源,一邊尋找商機,每天只睡4個小時。
楊致遠回憶說:「這項工作很艱苦,但充滿了樂趣。有時我有一種從懸崖上跳下的感覺,有時像置身於電影《塞爾瑪與路易斯》,不知結局怎樣。我們想用網路做一切,也許什麼也做不成。但我們不在乎,我們不會失去任何東西。」
隨後美國在線(America Online,簡稱AOL)找上門來,這家世界上最大的商業在線服務公司正好缺少一個搜索引擎,希望雅虎能擔此重任。美國在線的用意是收購雅虎,使楊和費羅都成為他們的雇員,保證可以讓他們成為富翁。但也威脅說,如果不出售雅虎,他們將扶持另一家引擎公司擠跨雅虎。
兩個人經過慎重考慮,拒絕了AOL。他們要自己經營雅虎,這不完全是賺錢的問題,雅虎是一項自己精心哺育的事業,創建和維護雅戶是一種樂趣,他們就是自己的主人。此外他們還擔心把雅虎出售給AOL,最終也許會葬送雅虎。
隨後楊致遠又與MCI、微軟以及CNet談判,但只得到網景公司的資助。網景公司的馬克.安德森當時非常喜歡雅虎的網站目錄,1995年1月,他把網景瀏覽器一個最重要的按鈕——網上搜索指向了雅虎。當網景瀏覽器的用戶按那個按鈕時,他會被自動地帶到雅虎的網站。網景瀏覽器的成功使得雅虎迅速名震互聯網。
AOL最後收購了WebCrawler(一家很早便從事索引搜索服務的公司),AOL和BNN(AOL收購的一家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的瀏覽器都指向它。但與雅虎相比WebCrawler缺乏特色,其影響江河日下。
最後楊致遠找到了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公司,它是矽谷最負盛名的風險投資公司,曾向蘋果(曾引導過個人計算機革命)、Atari(視頻游戲工業的領袖)、奧拉克(大型資料庫供應商)、Cisco系統(網路硬體商)等公司投資。
但紅杉公司的莫里茲(Michael Moritz)起初有些猶豫,因為雅虎實在太與眾不同了,與「網景」的情況還不一樣,雅虎本身只是「在網上提供服務」,而且是免費的,其商業潛力在哪裡呢?
至今,莫里茲回憶起1995年1月走訪Yahoo!最初的「辦公室」的情景,還津津樂道:「那裡真的可以說是一片狼籍。楊致遠與他的夥伴坐在狹小的房間里,伺服器不停地散發熱量,電話應答機每隔一分鍾響一下,比薩餅盒扔得滿地都是,高爾夫球棒隨隨便便地擱在角落裡,電話機扔在地板上,整個屋子裡連張椅子都沒有,滿屋子黑乎乎的,到處是臟衣服。我覺得楊致遠和費羅大概連白天黑夜都分不清了。」
不過,莫里茲並沒有被嚇跑,楊致遠和費羅最終使他相信,「這幾個小子的確有眼力,搶先佔據了網上的有利位置,如果發展順利,其戰略優勢十分明顯。這種新生事物之中蘊藏著巨大商機!」 1995年4月紅杉投資雅虎近200萬美元。它是雅虎的首家風險資本投資者,也是唯一的風險資本投資者。後來,紅杉的股本已升值到了34億美元。「其餘的一切都已經成為歷史了。」他們說。
紅杉資本公司決定投資後,楊致遠再1995年放棄即將完成的博士學位,成立Yahoo!公司和Yahoo品牌;當時楊致遠名片上印著的頭銜是Chief Yahoo! (Yahoo酋長)
同時紅杉資本還找來了一位合適的總經理人選——蒂姆•庫格,也是斯坦福的校友。由庫格來負責管理事務,費羅和楊致遠就可以專注於研究工作。後來費羅負責技術開發,楊致遠負責對外公關。
當然,雅虎最具價值的還是楊致遠和費羅。楊致遠比較外向,時常沉湎於過去。費羅正好相反,很內向,總是盡量婉拒記者的采訪。「他們確實非常無私。」埃倫•斯米弗如是說。他是雅虎公司的元老,商業開發和戰略策劃副總裁。「即使最近招募來的員工也覺得無拘無束,敢敲門進去和他們聊天。」同事們認為楊致遠是個精力充沛、敏感的預言家,而費羅則是雅虎的靈魂,事無巨細,考慮周全。
Yahoo!公司的成立,無疑給兩位年輕人注入了更多的激情和鼓勵,開始將網路搜索引擎商業化。公司開辦之中,楊致遠向Netscapes Marc Andreessen 租用相關設備,其中包括電話線、四台Silicon Graphics 工作站、四台 Pentium計算機和一條T3專線。楊致遠的「Yahoo!」將索引軟體無償提供用戶使用,公司盈利則主要依靠廣告收入。
由於當時能夠提供免費信息檢索服務的公司寥寥無幾,因此Yahoo!得到市場廣泛認可。每日「Yahoo!」為軟體增加兩百多條新目錄。由於「Yahoo!」檢索系統實在方便,前景被普遍看好,廣告收入也相當樂觀。
但是Yahoo!還面臨很激烈的市場競爭,必須盡快找到資金盡快地發展!
1995年秋雅虎不得不展開第二輪投資戰,此前雖有不少廣告收入,但轉化為現金的數量極有限。這時日本的一家大財團軟銀(Softbank)開始向雅虎投資,這使楊致遠的公司走向了新階段。Softbank總裁孫正義是通過紅杉公司認識雅虎的。楊致遠得知Softbank要投資非常激動,這正是在日本創建日本本土雅虎的最佳時機。
1995年11月Softbank最終買下雅虎5%的股份(後來又大幅度增加)。兩家公司迅速成立合資的日本雅虎公司。雅虎第二輪投資的落實使其有能力擴大服務項目,並成功地應付一些不利的現實情況。網景的導航器不久就將「網際網路目錄」按鈕的預設配置轉而指向雅虎的競爭對手Architext,而導航器的第二個按鈕「網際網路搜索」長期指向InfoSeek。楊致遠開始與網景討價還價,網景提出一項建議:搜索引擎按字母順序排列。
「這是最損的建議了,因為雅虎引擎以字母Y開頭!網景的變故使雅虎的信息檢索流量減少10%,但雅虎很快度過了難關。此時Softbank已大舉向網際網路進軍,僅向雅虎就投資6000萬美元。
Yahoo!的方向是什麼?楊致遠經過幾個月的思考,認為Yahoo!不僅僅是一個提供分類目錄的網站,而是一種新媒體。成千上萬的人通過Yahoo!進入信息高速公路,這是一個必經的門戶。
這種思想和思路是創新性、開拓性的!導致的直接行為後果就是楊致遠決定上市,進行IPO,然後利用上市資金更快地發展Yahoo!
事實證明,楊致遠的思路和行為是正確的!他帶領Yahoo!邁向了一條康莊大道!也把人類從門口帶進了網路時代!所以被稱為「世紀網路第一人」
1996年3月7日,雅虎股票正式上市,雖然它的兩大對手Lycos、Excite已搶先上市,但這一天仍被評為「華爾街盛事」。4月12日正式交易,正值周五。股票最初定價13美元。但交易狂熱,平均每小時轉手6次之多,一度飆升至43美元,最終以33美元收盤。雅虎市場價值達到8.5億美元,是「紅杉資本」投資時的200倍。創造「Nasdaqs second-biggest first-day gain ever」記錄。
1996年4月,第一個雅虎國際版——雅虎日本站成立,之後法國、德國、加拿大、英國等雅虎分站相繼問世。第一品牌的效應逐漸呈現,但楊致遠並不熱衷於各種預測。他表示自己絕對會與雅虎一起奮斗至少五年以上。「我很喜歡目前的工作,我甚至不把它當成是一份工作。」 「將原本是技術性、電腦狂的世界,和大眾媒體結合在一起。我認為費羅和我及我們的工作小組是第一批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的人。」 「我們就像第一個從直升機跳下來滑下雪坡的人,也好比是登陸月球,雖然我沒有真正經歷過,不過我相信那種感覺一定很棒。」
「當我們創業時,就知道我們兩人中誰也不會當CEO,我們知道兩人誰也不會聽對方的,因此我們得有第三方來仲裁。」他們准備找一個職業CEO。有人敲門了,但他說:「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改掉名字。」兩人一聽,馬上開門送客。如今,他們的頭銜均為「雅虎酋長」(Chief Yahoo),同是公司的第一「門戶」。
「如果我們是為了錢,那我們可能早早就將雅虎賣掉了。可以告訴你一個秘密,我每天都會在收盤時看一次股市行情,但我卻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股票。我還不滿30,我還不需要錢,也不想錢,更不想交銳。我的錢都在紙上,全是股票,數目很大,看起來都不相信是真的。」
IPO成功之後,楊致遠的商業潛能開始爆發。楊致遠此時已經意識到,搜索引擎只是新媒體的冰山一角,他認為要讓用戶光臨,必須不顧一切地宣傳品牌。他決定在傳統媒體上大做宣傳,他要建立和做大這個Yahoo!品牌。對這一宗旨,他幾乎達到狂熱的地步。一開始就斥資500萬美元做電視廣告,成為當時公司開出來的最大一張支票。股票報價、地圖、聊天室、新聞、天氣預報、體育新聞、黃頁等,讓用戶目不暇接。這一想法比他的競爭對手提前了6個月,在網路時代,6個月足夠干任何事情了。
Yahoo!的廣告語是Do You Yahoo!,簡直與耐克的Just Do It媲美。這一廣告語在電台、電視台、雜志、報紙上輪番轟炸,無論你上網與否,都能見到Yahoo!的醒目標志。
「Yahoo!非常酷,它不是一個技術公司,而是一種品牌、一種文化,這使Yahoo!與眾不同的酷!」華爾街的分析家如是評論。
也有人說:Yahoo!酷主要是楊致遠和他的夥伴酷,他們白手起家的傳奇是無數傳媒的焦點,Yahoo!是按他的意願建立的:獨立、年輕、富有創造力,還有謙遜。
Yahoo!的真正實力是它擁有一支超強的員工隊伍,他們年輕,全部受過大學教育,他們給站點進行分類,精確細致,對手很難模仿。一般門戶的分層只有兩到三層,而Yahoo!有十幾層。
廣告客戶蜂擁而至。新聞、電話黃頁、分類廣告、網上商場,Yahoo!的服務創造了新一代的媒體。
1996年第二季度末,每天已經有200萬網民造訪雅虎,累計每天1400萬次。其中有75%是回頭客。但楊致遠並不滿足於僅僅擁有一個可以吸引回頭客的品牌。他說,「如果我們是個軟體工具公司,就會被微軟擠垮,如果我們是一個出版物,就像《時代》周刊一樣有一批忠實的讀者,那麼就會長期發展下去。」
1996年第一季度,雅虎與競爭對手Infoseek、Excite、Lycos相比,每天的訪問量就超過對手的兩倍。1997年年底,日均訪問量達到9000多萬人次,比所有對手訪問量的總和還要多。連Infoseek的老闆也不得不承認,雅虎已超越其他對手。的確,雅虎已今非昔比:公司有不少令人敬仰的管理人才,有一套完整的營銷策略,最重要的是還有1億美元的現金。一位分析家說:「雅虎在很多方面都已經領先同行,把它與其他的搜索引擎相提並論是不恰當的。」
1997年,雅虎收入6700萬美元,虧損2300萬美元。從賬面上看,這完全是一個失敗的公司。但是在互聯網上,它卻是最大的明星。市場價值超過網景,升至28億美元。1997年第三季度,雅虎的市場價值首次超過瀏覽器大王網景。
雅虎成了華爾街的寵兒,楊致遠的財產也水漲船高。當然,最大的快樂不是金錢。「最讓人感覺良好的是你每天都在改變著世界。你每天早晨起來問:『我起來干什麼?』然後你就覺得如果你不去工作,雅虎可能就會出問題。我們當年建立的小小網站現在每天都有千百萬人使用,每當看到這情形,我們就會說一聲:『哇!』甚至打個寒戰。這真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
1998上半年 ,每個月至少有3000萬用戶訪問 Yahoo!, 每天瀏覽下載量達到1億頁!
1998年《福布斯》雜志推出高科技百名富翁,楊致遠以10億美元的財富躍居第16位,超過了冠群CEO王嘉廉,成為高科技中的華人首富。
1999年4月,形式凈收入為2,510萬美元,收入為8,610萬美元。公司仍然保持強勢增長。
1999年,楊致遠和費羅已成為網路媒體公司的舵手,公司市場價值高達390億美元,而楊致遠的紙面財富達到75億美元。
瀏覽量從1998年12月份的平均每日1.67億增加到2.35億,增幅達41%,同時注冊用戶數量從3,500萬人增加到4,700萬人。2月份用戶增長率是前十名網站中最好的,並且是整個網路平均增長率的兩倍。

【楊致遠的性格特點】

Yahoo!的成功,與楊致遠的苦心經營是分不開的。清晰快捷的思維,不知疲倦的為事業打拚,使得他在競爭激烈、巨頭雲集的IT業中,脫穎而出!平易近人的作風,謙虛謹慎的處世,也給大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楊致遠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慈善和社交活動,不辭辛苦地到全世界各著名大學演講,給廣大的青年朋友講述他成長與成功的經歷,成為新一代知識型偶像。記得他曾在接受中央電視台采訪時說:「我不怕輸,即使我失敗,我也有從新來過的勇氣。」這種年輕人不怕輸的勁頭也襯托出一個這個傳奇人物的精髓所在。
在當今IT業,有3位沒有上完大學就跑出去開公司、最後變成著名的億萬富翁的人,他們就是比爾•蓋茨、邁克•戴爾和楊致遠。
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IT業的頭面人物,但他已經比較老了,在這個行業可以說是廉頗老矣。讓比爾萌生英雄老去之嘆的至少有兩個人----戴爾與楊致遠。
有趣的是在任何一個相同的年齡上,戴爾都比歷史上的比爾更成功;楊致遠似乎更可怕,他迅速完成了一個億萬富翁的炮製過程,他的身份完全不顧地心引力,火箭一般地飆升---眼下楊致遠是美國華人首富。
比起洛克菲勒、卡內基、福特這些花上一輩子才完成原始積累的故事,戴爾和楊致遠的經歷真算得上神話,他們聚攏財富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更重要的是,他們是新的價值的代言人。----他們年輕,富有創造力,他們穿著牛仔褲和T恤上班,光著腳在工作間工作,從不喜歡發號施令,厭惡權力階層。這使他們成為時尚,瘋狂地出現在大小雜志的封面。
有一次財富全球論壇上海年會,比爾•蓋茨沒有來,戴爾楊致遠則應邀而至。在循規蹈矩溫文爾雅的總裁中間,他們顯得與眾不同。
楊致遠仍然穿著牛仔褲和T恤出沒在衣著體面的人群中,完全是一個鄰家男孩的打扮。戴爾雖然西裝革履,但在央視的演播間里,不像另外的總裁們那樣正襟危坐,他一上台就蹺起了二郎腿,他的身體語言告訴別人----他只不過是和你在街頭聊天,談一些有趣的話題而已。
楊致遠顯然擁有更高的注意力,這個年輕人受到了同胞的格外照顧,他告訴記者,從北京來上海他買的是經濟艙,上了飛機之後不知道怎麼變成了頭等艙,他很開心。
有人說,搜遍一部計算機的發展史,上面只有4個華人---前面是王安,中間站著王嘉廉和施振榮,新人就是楊致遠。與王安諸人的慘淡經營苦心孤詣不同,楊致遠的成功被視為偶然。
評論者將這種偶然視為互聯網時代的必然,他們引用楊致遠的一句話:人人都說美國機會多,但當時沒有人能想到機會的降臨,猶如雅虎一般。
但楊致遠告訴記者,機會是偶然的,但取得成功並非如此,你把一種嗜好變成了一個事業,這需要巨大的努力。
楊致遠說:「我喜歡現在的工作,最令我激動的是能將傳統世界融入新時代。」「經營Yahoo!的感覺好像被人從直升機上扔下去、然後在山上滑雪的那個人,他不知道哪兒有樹,哪兒是懸崖。我不會失去任何東西,我是白手起家,即使再一次兩手空空,我也不在乎。」
「或許我這么說有點怪,但是,我確實覺得自己還沒有取得成功。」楊致遠說。「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很多……所以,我應該繼續保持謙虛、執著。」 「我們很少有時間反思我們所做的一切。但是,一旦有時間,我就會注視著在雅虎與我共事的夥伴們。看著他們,我就感到自豪、滿足。」

D. 美國yahoo(雅虎)公司的最大股東是誰詳細點。。

美國yahoo(雅虎)公司的最大股東是楊致遠。

楊致遠(英文名:Jerry Yang),於1968年11月08日生於台灣,全球知名互聯網公司雅虎(Yahoo!)的創始人,原首席執行官。1994年與大衛·費羅創辦全球第一入口網站雅虎,2012年1月18日,楊致遠辭去雅虎公司董事和所有其它職務。

在美國,「百人會」由100多位出類拔萃的華裔美國人組成,這其中,祖籍湖北的雅虎創始人楊致遠被譽為「世紀網路第一人」,堪稱企業家代表。中國情結濃厚的他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的互聯網後來人。

(4)楊致遠的投資擴展閱讀

楊致遠是在1997年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遇見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的,這對雅虎來說是一次偶然的見面——楊致遠之後以10億美元以及部分亞洲資產換取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在這之後的十年,雅虎從最初這項投資中賺到了數十億美元。

「現在回想起來,馬雲會成為我的向導,這是幾率多麼低的一件事情啊。」楊致遠說,「鑒於我當年投資阿里巴巴的時機,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一個人。」

楊致遠與大衛·費羅(David Filo)於20世紀80年代相識於斯坦福大學,兩人在1994年創建了第一個網頁內容目錄。最初雅虎的名字是「傑瑞與大衛的萬維網指南」。他最終在2012年離開了公司(之後雅虎被Verizon收購),然後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AME Cloud Ventures。

E. 誰可以給我介紹一下雅虎首席執行官楊致遠的情況嗎

楊致遠

【概述】

楊致遠於1968年11月8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其父在其兩歲的時候去世,他和弟弟由母親撫養長大。母親是英文和戲劇教授,她帶領兩個男孩舉家遷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為孩子尋求更好的成長環境。在楊致遠10歲時,與其弟一起,隨其母三人一道移民美國,定居在加利福利亞州聖何塞市,取英文名Jerry Yang;
剛到美國時,楊致遠英文基礎幾乎等於零,他當時惟一知道的英文單詞是Shoe(鞋子),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他很快融入了這個「異國他鄉」。那時他一邊上學,一邊當報童,若干年後憶及此般往事,楊致遠說,那種生活簡直像在地獄。度過了這段艱難黑暗的日子,楊致遠於1990年以優異的成績進入離家不遠的斯坦福大學。該校的電機系是矽穀神州的組成部分,他就選修電機工程,只花了四年,他就獲得了學士、碩士學位,並結識戴維•費洛,二人於1994年4月創立Yahoo!,因此楊致遠被稱為「世紀網路第一人」,開啟了人類的網路時代。
財富:1997年榮登《財富》雜志富翁排行榜,1998年4月,身價高達80億美金。
MODEM:1997,他還仍然使用28.8K MODEM上網沖浪,他說這樣才能感受得到用戶的真實體驗。
喜愛的運動:相撲,打籃球、遠足、騎車
喜歡的樂隊:Couting Grows ;Hootie and The Blowfish
喜愛4塊錢一碗的越南牛肉麵
著裝:麻襯衫;卡其布褲子

【創辦Yahoo!】

在斯坦福大學。熟悉他的人認為楊學習不算勤奮,甚至還有點懶,但思想活躍,善於交際,是大學社團的領袖,這無疑訓練了他日後作為企業領導者的組織才能。
他本科畢業時覺得自己還欠成熟,就留校從事研究工作。正好,戴維•費羅也留校從事研究。兩人的邂逅和結交無疑是雅虎成功的關鍵因素。
楊致遠和費羅是舊識。費羅1988年畢業於杜蘭大學,而且一度曾當過輔導楊致遠的助教。一向全拿「A」的楊致遠在費羅的判官筆下卻居然只得了「B」,對此楊致遠至今還發牢騷。後來兩人同班聽課,還在做業方面開展合作。以此為起點,兩人成了最佳搭檔。費羅內秀,喜沉思,而楊致遠活躍,是社團中的領袖。費羅善於在屏幕上整理資料,有一種「只要在終端前,就能統治全世界」的感覺。費羅的實驗室像個被暴風肆虐的地方。而楊致遠的住所比較干凈,但在電腦的操作上,卻沒有費羅有規劃。兩人的實驗室相鄰。不久,兩人報名去了日本。在那裡兩人都成了外國人,友誼與日俱增。回到斯坦福,兩人在一輛學校拖車上成立了一間小型辦公室。
1994年4月,仍在斯坦福大學就讀的楊致遠與費洛為了完成論文,迷上了互聯網,整天泡在網上,在網路上尋找資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收集到很多自己感興趣的站點並加入到書簽,例如科研項目、網球比賽等等,以便查找。
可是隨著這些收集到的站點越來越多,他們感到查找起來非常不方便,於是,他們把這些書簽按類別進行整理,每個目錄又容不下時,再細分成子目錄,這種核心方式至今仍是雅虎的傳統。編製成軟體,並放到網路上讓其他沖浪的人享用,不久,他們的網站招來了許多用戶,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和廣泛的歡迎。人們紛紛反饋信息,還附上建設性意見,使內容更加完善。「要不是有這么多外來的回應,我們就不會繼續下去,更不會有今天的雅虎」。到1994年冬,兩人忙得連吃飯、睡覺都成了奢侈,學業也扔在了一邊。當時這個軟體的名字是:《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傑瑞全球咨訊網指南)。
隨著《指南》越來越受到歡迎與關注,許多網友紛紛進入斯坦福大學電機系的工作站使用這套軟體,使校方大感困擾,抱怨這項發明影響了學校電腦的正常運作。但是楊致遠與費洛仍然積極為此努力,並推出特色欄目:「Cool Links「和「Hard to Believe」,並將網站改名為:《Jerry and David'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受當時條件的限制,網站的數據存放在楊致遠的電腦內,綽號為「akebono」;而搜索引擎則存放在費洛的計算機中,綽號為「konishiki」,這是兩個他們最喜歡的摔角運動員的名字。
當時,網上有許多競爭者,如WebCrawler、Lycos、Worm、Infoseek等,這些網站都靠軟體自動搜索起家,雖范圍廣泛,但不準確。而雅虎則純粹是手工製品,搜索准確,更加實用。實際上到1994年年底,雅虎已成為搜索引擎的領導者。
95年的一個夜晚,楊致遠和費羅翻著韋氏詞典,為他們的「產品」編造名字。其中"Ya"取自楊致遠的姓,他們曾設想過Yauld,Yammer,Yardage,Yang,Yapok,Yardbird,Yataghan,Yawn,Yaxis等一系列可能的名字,突然間,他們想到了Yahoo這種字母組合,然後迅速翻開手邊的韋氏英語詞典,發現此詞出自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記》,指一種粗俗、低級的人形動物,它具有人的種種惡習。這個詞顯然不太雅,但仔細一琢磨,「反其義而用之」。在強調平權的網際網路上大家都是鄉吧佬。為了增加褒義色彩,後面加上了一個感嘆號,於是就有了「Yahoo!」。「沒錯,太好了,就是它了,這簡直是神諭!」
楊致遠和他的夥伴將Yahoo!網址告訴了朋友,結果一傳十、十傳百 ,到斯坦福大學工作站訪問Yahoo!的人越來越多,使校方大感困擾,抱怨這個東西影響了學校電腦的正常運作。
雅虎成為一個類似電話號碼簿的搜索引擎,它將全球網址分成新聞、娛樂、科學、教育等14個門類,然後下面再細分。上網者可以使原來茫茫然不得其門而入的上網變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
隨著流量劇增,楊致遠敏銳地發現了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於是他們一邊精心打造他們的網站,一邊積極尋找潛在的投資者,以進一步地發展Yahoo!
1995年上半年,楊致遠開始與矽谷的風險投資公司接觸。矽谷是一個風險投資的樂園,在那裡平均每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平均每天有62個人被送入百萬富翁的行列。
第一個找上門的公司是路透社,路透社市場部副主任泰森一次外出,在一家地方報紙上讀到有關雅虎的消息,產生了興趣,他以後在網上經常光顧雅虎網址。泰森迅速認識到「雅虎」消除了距離的遠近,架起了用戶與其欲尋找的信息之間的聯系,路透社可以利用它擴大自己的影響。楊致遠對泰森說:「如果你們不找我們,我們可能也要找你們。雅虎不僅只是一個目錄,這還是一種媒體資產。」
路透社與雅虎是朋友,但不是夥伴,合作過程中雅虎並未得到多少實惠。聰明的楊致遠認識到,必須自己制訂一個周密的商業計劃,以我為主通過廣告贏利。楊找到自己的老同學布拉狄,他此時正在哈佛商學院讀書。楊和布拉狄參考HotWired公司發布廣告贏利的經驗,迅速起草了一份商業計劃。帶著這份計劃書,他們到處尋找風險投資者。
他們一邊維護日益膨脹的網路資源,一邊尋找商機,每天只睡4個小時。
楊致遠回憶說:「這項工作很艱苦,但充滿了樂趣。有時我有一種從懸崖上跳下的感覺,有時像置身於電影《塞爾瑪與路易斯》,不知結局怎樣。我們想用網路做一切,也許什麼也做不成。但我們不在乎,我們不會失去任何東西。」
隨後美國在線(America Online,簡稱AOL)找上門來,這家世界上最大的商業在線服務公司正好缺少一個搜索引擎,希望雅虎能擔此重任。美國在線的用意是收購雅虎,使楊和費羅都成為他們的雇員,保證可以讓他們成為富翁。但也威脅說,如果不出售雅虎,他們將扶持另一家引擎公司擠跨雅虎。
兩個人經過慎重考慮,拒絕了AOL。他們要自己經營雅虎,這不完全是賺錢的問題,雅虎是一項自己精心哺育的事業,創建和維護雅戶是一種樂趣,他們就是自己的主人。此外他們還擔心把雅虎出售給AOL,最終也許會葬送雅虎。
隨後楊致遠又與MCI、微軟以及CNet談判,但只得到網景公司的資助。網景公司的馬克.安德森當時非常喜歡雅虎的網站目錄,1995年1月,他把網景瀏覽器一個最重要的按鈕——網上搜索指向了雅虎。當網景瀏覽器的用戶按那個按鈕時,他會被自動地帶到雅虎的網站。網景瀏覽器的成功使得雅虎迅速名震互聯網。
AOL最後收購了WebCrawler(一家很早便從事索引搜索服務的公司),AOL和BNN(AOL收購的一家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的瀏覽器都指向它。但與雅虎相比WebCrawler缺乏特色,其影響江河日下。
最後楊致遠找到了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公司,它是矽谷最負盛名的風險投資公司,曾向蘋果(曾引導過個人計算機革命)、Atari(視頻游戲工業的領袖)、奧拉克(大型資料庫供應商)、Cisco系統(網路硬體商)等公司投資。
但紅杉公司的莫里茲(Michael Moritz)起初有些猶豫,因為雅虎實在太與眾不同了,與「網景」的情況還不一樣,雅虎本身只是「在網上提供服務」,而且是免費的,其商業潛力在哪裡呢?
至今,莫里茲回憶起1995年1月走訪Yahoo!最初的「辦公室」的情景,還津津樂道:「那裡真的可以說是一片狼籍。楊致遠與他的夥伴坐在狹小的房間里,伺服器不停地散發熱量,電話應答機每隔一分鍾響一下,比薩餅盒扔得滿地都是,高爾夫球棒隨隨便便地擱在角落裡,電話機扔在地板上,整個屋子裡連張椅子都沒有,滿屋子黑乎乎的,到處是臟衣服。我覺得楊致遠和費羅大概連白天黑夜都分不清了。」
不過,莫里茲並沒有被嚇跑,楊致遠和費羅最終使他相信,「這幾個小子的確有眼力,搶先佔據了網上的有利位置,如果發展順利,其戰略優勢十分明顯。這種新生事物之中蘊藏著巨大商機!」 1995年4月紅杉投資雅虎近200萬美元。它是雅虎的首家風險資本投資者,也是唯一的風險資本投資者。後來,紅杉的股本已升值到了34億美元。「其餘的一切都已經成為歷史了。」他們說。
紅杉資本公司決定投資後,楊致遠再1995年放棄即將完成的博士學位,成立Yahoo!公司和Yahoo品牌;當時楊致遠名片上印著的頭銜是Chief Yahoo! (Yahoo酋長)
同時紅杉資本還找來了一位合適的總經理人選——蒂姆•庫格,也是斯坦福的校友。由庫格來負責管理事務,費羅和楊致遠就可以專注於研究工作。後來費羅負責技術開發,楊致遠負責對外公關。
當然,雅虎最具價值的還是楊致遠和費羅。楊致遠比較外向,時常沉湎於過去。費羅正好相反,很內向,總是盡量婉拒記者的采訪。「他們確實非常無私。」埃倫•斯米弗如是說。他是雅虎公司的元老,商業開發和戰略策劃副總裁。「即使最近招募來的員工也覺得無拘無束,敢敲門進去和他們聊天。」同事們認為楊致遠是個精力充沛、敏感的預言家,而費羅則是雅虎的靈魂,事無巨細,考慮周全。
Yahoo!公司的成立,無疑給兩位年輕人注入了更多的激情和鼓勵,開始將網路搜索引擎商業化。公司開辦之中,楊致遠向Netscapes Marc Andreessen 租用相關設備,其中包括電話線、四台Silicon Graphics 工作站、四台 Pentium計算機和一條T3專線。楊致遠的「Yahoo!」將索引軟體無償提供用戶使用,公司盈利則主要依靠廣告收入。
由於當時能夠提供免費信息檢索服務的公司寥寥無幾,因此Yahoo!得到市場廣泛認可。每日「Yahoo!」為軟體增加兩百多條新目錄。由於「Yahoo!」檢索系統實在方便,前景被普遍看好,廣告收入也相當樂觀。
但是Yahoo!還面臨很激烈的市場競爭,必須盡快找到資金盡快地發展!
1995年秋雅虎不得不展開第二輪投資戰,此前雖有不少廣告收入,但轉化為現金的數量極有限。這時日本的一家大財團軟銀(Softbank)開始向雅虎投資,這使楊致遠的公司走向了新階段。Softbank總裁孫正義是通過紅杉公司認識雅虎的。楊致遠得知Softbank要投資非常激動,這正是在日本創建日本本土雅虎的最佳時機。
1995年11月Softbank最終買下雅虎5%的股份(後來又大幅度增加)。兩家公司迅速成立合資的日本雅虎公司。雅虎第二輪投資的落實使其有能力擴大服務項目,並成功地應付一些不利的現實情況。網景的導航器不久就將「網際網路目錄」按鈕的預設配置轉而指向雅虎的競爭對手Architext,而導航器的第二個按鈕「網際網路搜索」長期指向InfoSeek。楊致遠開始與網景討價還價,網景提出一項建議:搜索引擎按字母順序排列。
「這是最損的建議了,因為雅虎引擎以字母Y開頭!網景的變故使雅虎的信息檢索流量減少10%,但雅虎很快度過了難關。此時Softbank已大舉向網際網路進軍,僅向雅虎就投資6000萬美元。
Yahoo!的方向是什麼?楊致遠經過幾個月的思考,認為Yahoo!不僅僅是一個提供分類目錄的網站,而是一種新媒體。成千上萬的人通過Yahoo!進入信息高速公路,這是一個必經的門戶。
這種思想和思路是創新性、開拓性的!導致的直接行為後果就是楊致遠決定上市,進行IPO,然後利用上市資金更快地發展Yahoo!
事實證明,楊致遠的思路和行為是正確的!他帶領Yahoo!邁向了一條康莊大道!也把人類從門口帶進了網路時代!所以被稱為「世紀網路第一人」
1996年3月7日,雅虎股票正式上市,雖然它的兩大對手Lycos、Excite已搶先上市,但這一天仍被評為「華爾街盛事」。4月12日正式交易,正值周五。股票最初定價13美元。但交易狂熱,平均每小時轉手6次之多,一度飆升至43美元,最終以33美元收盤。雅虎市場價值達到8.5億美元,是「紅杉資本」投資時的200倍。創造「Nasdaqs second-biggest first-day gain ever」記錄。
1996年4月,第一個雅虎國際版——雅虎日本站成立,之後法國、德國、加拿大、英國等雅虎分站相繼問世。第一品牌的效應逐漸呈現,但楊致遠並不熱衷於各種預測。他表示自己絕對會與雅虎一起奮斗至少五年以上。「我很喜歡目前的工作,我甚至不把它當成是一份工作。」 「將原本是技術性、電腦狂的世界,和大眾媒體結合在一起。我認為費羅和我及我們的工作小組是第一批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的人。」 「我們就像第一個從直升機跳下來滑下雪坡的人,也好比是登陸月球,雖然我沒有真正經歷過,不過我相信那種感覺一定很棒。」
「當我們創業時,就知道我們兩人中誰也不會當CEO,我們知道兩人誰也不會聽對方的,因此我們得有第三方來仲裁。」他們准備找一個職業CEO。有人敲門了,但他說:「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改掉名字。」兩人一聽,馬上開門送客。如今,他們的頭銜均為「雅虎酋長」(Chief Yahoo),同是公司的第一「門戶」。
「如果我們是為了錢,那我們可能早早就將雅虎賣掉了。可以告訴你一個秘密,我每天都會在收盤時看一次股市行情,但我卻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股票。我還不滿30,我還不需要錢,也不想錢,更不想交銳。我的錢都在紙上,全是股票,數目很大,看起來都不相信是真的。」
IPO成功之後,楊致遠的商業潛能開始爆發。楊致遠此時已經意識到,搜索引擎只是新媒體的冰山一角,他認為要讓用戶光臨,必須不顧一切地宣傳品牌。他決定在傳統媒體上大做宣傳,他要建立和做大這個Yahoo!品牌。對這一宗旨,他幾乎達到狂熱的地步。一開始就斥資500萬美元做電視廣告,成為當時公司開出來的最大一張支票。股票報價、地圖、聊天室、新聞、天氣預報、體育新聞、黃頁等,讓用戶目不暇接。這一想法比他的競爭對手提前了6個月,在網路時代,6個月足夠干任何事情了。
Yahoo!的廣告語是Do You Yahoo!,簡直與耐克的Just Do It媲美。這一廣告語在電台、電視台、雜志、報紙上輪番轟炸,無論你上網與否,都能見到Yahoo!的醒目標志。
「Yahoo!非常酷,它不是一個技術公司,而是一種品牌、一種文化,這使Yahoo!與眾不同的酷!」華爾街的分析家如是評論。
也有人說:Yahoo!酷主要是楊致遠和他的夥伴酷,他們白手起家的傳奇是無數傳媒的焦點,Yahoo!是按他的意願建立的:獨立、年輕、富有創造力,還有謙遜。
Yahoo!的真正實力是它擁有一支超強的員工隊伍,他們年輕,全部受過大學教育,他們給站點進行分類,精確細致,對手很難模仿。一般門戶的分層只有兩到三層,而Yahoo!有十幾層。
廣告客戶蜂擁而至。新聞、電話黃頁、分類廣告、網上商場,Yahoo!的服務創造了新一代的媒體。
1996年第二季度末,每天已經有200萬網民造訪雅虎,累計每天1400萬次。其中有75%是回頭客。但楊致遠並不滿足於僅僅擁有一個可以吸引回頭客的品牌。他說,「如果我們是個軟體工具公司,就會被微軟擠垮,如果我們是一個出版物,就像《時代》周刊一樣有一批忠實的讀者,那麼就會長期發展下去。」
1996年第一季度,雅虎與競爭對手Infoseek、Excite、Lycos相比,每天的訪問量就超過對手的兩倍。1997年年底,日均訪問量達到9000多萬人次,比所有對手訪問量的總和還要多。連Infoseek的老闆也不得不承認,雅虎已超越其他對手。的確,雅虎已今非昔比:公司有不少令人敬仰的管理人才,有一套完整的營銷策略,最重要的是還有1億美元的現金。一位分析家說:「雅虎在很多方面都已經領先同行,把它與其他的搜索引擎相提並論是不恰當的。」
1997年,雅虎收入6700萬美元,虧損2300萬美元。從賬面上看,這完全是一個失敗的公司。但是在互聯網上,它卻是最大的明星。市場價值超過網景,升至28億美元。1997年第三季度,雅虎的市場價值首次超過瀏覽器大王網景。
雅虎成了華爾街的寵兒,楊致遠的財產也水漲船高。當然,最大的快樂不是金錢。「最讓人感覺良好的是你每天都在改變著世界。你每天早晨起來問:『我起來干什麼?』然後你就覺得如果你不去工作,雅虎可能就會出問題。我們當年建立的小小網站現在每天都有千百萬人使用,每當看到這情形,我們就會說一聲:『哇!』甚至打個寒戰。這真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
1998上半年 ,每個月至少有3000萬用戶訪問 Yahoo!, 每天瀏覽下載量達到1億頁!
1998年《福布斯》雜志推出高科技百名富翁,楊致遠以10億美元的財富躍居第16位,超過了冠群CEO王嘉廉,成為高科技中的華人首富。
1999年4月,形式凈收入為2,510萬美元,收入為8,610萬美元。公司仍然保持強勢增長。
1999年,楊致遠和費羅已成為網路媒體公司的舵手,公司市場價值高達390億美元,而楊致遠的紙面財富達到75億美元。
瀏覽量從1998年12月份的平均每日1.67億增加到2.35億,增幅達41%,同時注冊用戶數量從3,500萬人增加到4,700萬人。2月份用戶增長率是前十名網站中最好的,並且是整個網路平均增長率的兩倍。

【楊致遠的性格特點】

Yahoo!的成功,與楊致遠的苦心經營是分不開的。清晰快捷的思維,不知疲倦的為事業打拚,使得他在競爭激烈、巨頭雲集的IT業中,脫穎而出!平易近人的作風,謙虛謹慎的處世,也給大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楊致遠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慈善和社交活動,不辭辛苦地到全世界各著名大學演講,給廣大的青年朋友講述他成長與成功的經歷,成為新一代知識型偶像。記得他曾在接受中央電視台采訪時說:「我不怕輸,即使我失敗,我也有從新來過的勇氣。」這種年輕人不怕輸的勁頭也襯托出一個這個傳奇人物的精髓所在。
在當今IT業,有3位沒有上完大學就跑出去開公司、最後變成著名的億萬富翁的人,他們就是比爾•蓋茨、邁克•戴爾和楊致遠。
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IT業的頭面人物,但他已經比較老了,在這個行業可以說是廉頗老矣。讓比爾萌生英雄老去之嘆的至少有兩個人----戴爾與楊致遠。
有趣的是在任何一個相同的年齡上,戴爾都比歷史上的比爾更成功;楊致遠似乎更可怕,他迅速完成了一個億萬富翁的炮製過程,他的身份完全不顧地心引力,火箭一般地飆升---眼下楊致遠是美國華人首富。
比起洛克菲勒、卡內基、福特這些花上一輩子才完成原始積累的故事,戴爾和楊致遠的經歷真算得上神話,他們聚攏財富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更重要的是,他們是新的價值的代言人。----他們年輕,富有創造力,他們穿著牛仔褲和T恤上班,光著腳在工作間工作,從不喜歡發號施令,厭惡權力階層。這使他們成為時尚,瘋狂地出現在大小雜志的封面。
有一次財富全球論壇上海年會,比爾•蓋茨沒有來,戴爾楊致遠則應邀而至。在循規蹈矩溫文爾雅的總裁中間,他們顯得與眾不同。
楊致遠仍然穿著牛仔褲和T恤出沒在衣著體面的人群中,完全是一個鄰家男孩的打扮。戴爾雖然西裝革履,但在央視的演播間里,不像另外的總裁們那樣正襟危坐,他一上台就蹺起了二郎腿,他的身體語言告訴別人----他只不過是和你在街頭聊天,談一些有趣的話題而已。
楊致遠顯然擁有更高的注意力,這個年輕人受到了同胞的格外照顧,他告訴記者,從北京來上海他買的是經濟艙,上了飛機之後不知道怎麼變成了頭等艙,他很開心。
有人說,搜遍一部計算機的發展史,上面只有4個華人---前面是王安,中間站著王嘉廉和施振榮,新人就是楊致遠。與王安諸人的慘淡經營苦心孤詣不同,楊致遠的成功被視為偶然。
評論者將這種偶然視為互聯網時代的必然,他們引用楊致遠的一句話:人人都說美國機會多,但當時沒有人能想到機會的降臨,猶如雅虎一般。
但楊致遠告訴記者,機會是偶然的,但取得成功並非如此,你把一種嗜好變成了一個事業,這需要巨大的努力。
楊致遠說:「我喜歡現在的工作,最令我激動的是能將傳統世界融入新時代。」「經營Yahoo!的感覺好像被人從直升機上扔下去、然後在山上滑雪的那個人,他不知道哪兒有樹,哪兒是懸崖。我不會失去任何東西,我是白手起家,即使再一次兩手空空,我也不在乎。」
「或許我這么說有點怪,但是,我確實覺得自己還沒有取得成功。」楊致遠說。「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很多……所以,我應該繼續保持謙虛、執著。」 「我們很少有時間反思我們所做的一切。但是,一旦有時間,我就會注視著在雅虎與我共事的夥伴們。看著他們,我就感到自豪、滿足。」

F. 楊致遠是哪個國家的

截止2019年12月13日,楊致遠是美國國籍,但是他出生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祖籍中國湖北。

楊致遠(英文名:Jerry Yang),於1968年11月08日生於台灣,全球知名互聯網公司雅虎(Yahoo!)的創始人,原首席執行官。1994年與大衛·費羅創辦全球第一入口網站雅虎Yahoo!,2012年1月18日,楊致遠辭去雅虎公司董事和所有其它職務。

在美國,「百人會」由100多位出類拔萃的華裔美國人組成,這其中,祖籍湖北的雅虎創始人楊致遠被譽為「世紀網路第一人」,堪稱企業家代表。中國情結濃厚的他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的互聯網後來人。



(6)楊致遠的投資擴展閱讀:

個人經歷

1996年第二季度末,每天已經有200萬網民造訪雅虎,累計每天1400萬次。其中有75%是回頭客。但楊致遠並不滿足於僅僅擁有一個可以吸引回頭客的品牌。

1997年,雅虎收入6700萬美元,虧損2300萬美元。從賬面上看,這完全是一個失敗的公司。但是在互聯網上,它卻是最大的明星。市場價值超過網景,升至28億美元。1997年第三季度,雅虎的市場價值首次超過瀏覽器大王網景。

2009年1月13日,因為楊致遠的建議,雅虎董事會任命「矽谷女王」卡羅爾·巴茨(carol Bartz)為公司CEO。

2011年9月7日,雅虎董事會電話解僱了2009年1月上任的CEO巴茨,宣布原CFO摩爾擔任臨時CEO,楊致遠和費羅繼續擔任「雅虎酋長」,同時,公司將委託獵頭公司尋找新的CEO。受此消息影響,雅虎股票大漲6%。

2015年12月8日,楊致遠出任滴滴快的董事會觀察員和公司高級顧問。


G. 孫正義為楊致遠投資一個億和為馬雲投資2000萬的時間分別是什麼時候

這個你只要網路一下就有拉``
投資楊致遠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馬雲好象是9年前

H. 有關楊致遠的詳細資料

楊致遠(Jerry Yang,1968年11月6日-),台灣出生的台裔美國人,是網際網路公司雅虎(Yahoo!)的創始人,前任首席執行官。根據2005年《福布斯》雜志的統計,他的個人資產為26億美元,居世界第228位。

楊致遠出生於台北,2歲喪父。其下還有一個弟弟Chih-Kong Ken Yang,於斯坦福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目前任教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機工程學系。母親(Lily)是一位英文教師。楊致遠10歲的時候,舉家移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荷西。楊致遠剛到美國的時候幾乎不懂英語。盡管開始的時候有語言上的障礙,楊致遠學習上仍獲A等,並且在3年之後,他就成為班上的跳級生。

楊致遠在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系先後獲得理學學士和理學碩士學位,期間他還加入了Phi Kappa Psi兄弟會。攻讀博士期間,楊致遠和大衛·費羅(David Filo)於1994年4月,共同創立雅虎互聯網導航指南,並於次年4月注冊成立了雅虎公司。

1996年,楊致遠與一位來自哥斯大黎加的日裔美國人山崎晶子結婚。

2008年11月,雅虎公司董事會決定撤換首席首席執行官楊致遠[4]。楊致遠由於拒絕將雅虎出售給微軟,這個事件讓不少人對楊致遠感到失望,雅虎的股價最近跌到2003年以來最低位,也促使雅虎董事會撤換楊致遠的壓力增加。

I. 楊致遠和大衛·費羅的特點是什麼

Yahoo的成功是偶然的成功,而這種偶然性也是互聯網時代的最大特性。

楊致遠出生在台灣省,兩歲時父親去世。他和弟弟由母親撫養長大,母親是英文和戲劇教授。楊致遠學習不算勤奮,甚至有點懶,但成績卻相當優秀。199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進了離家不遠的斯坦福大學,只花了四年就學完了學士、碩士學位。畢業時覺得自己還欠成熟,就留校從事研究工作。正好,大衛·費羅也留校從事研究。兩人的邂逅和結交無疑是Yahoo成功的關鍵因素。

楊致遠和費羅是舊識。費羅1988年畢業於杜蘭大學,而且曾當過楊致遠的助教。一向全拿「A」的楊致遠在費羅的判官筆下卻居然只得了「B」。對此楊致遠至今還發牢騷。後來兩人同班聽課,還在作業方面開展合作。以此為起點,兩人成了最佳搭檔。費羅內秀,喜沉思,而楊致遠活躍,是社團中的領袖。費羅善於在屏幕上整理資料,有一種「只要在終端前,就能統治全世界」的感覺。費羅的實驗室像個被暴風肆虐過的地方。而楊致遠的住所比較干凈,但在電腦的操作上,卻沒有費羅有規劃。兩人的實驗室相鄰。不久,他倆同去了日本。在那裡兩人都成了外國人,友誼與日俱增。

回到斯坦福,兩人在一輛學校拖車上成立了一間小型辦公室。兩人都想建立自己喜歡的網站名單。後又決定集合起來,形成了「致遠萬維網導航」。網站越來越多,兩人就一一分類。當每個目錄又容不下時,再細分成子目錄。這種核心方式至今仍是雅虎的傳統。

不久,網站招來了許多用戶。人們紛紛反饋信息,還附上建設性意見,使內容更加完善。「要不是有這么多外來的回應,我們就不會繼續下去,更不會有今天的雅虎」。到1994年冬,兩人忙得連吃飯、睡覺都成了奢侈,學業也扔在了一邊。他們開始著手網站的商品化。

當時,網上有許多競爭者,如WebCrawler、LYCOS、Worm、Infoseek等,但這些網站都靠軟體自動搜索。雖范圍廣泛,但不準確。而Yahoo則純粹是手工製品,搜索准確,更加實用。實際上到1994年底,雅虎已成為搜索引擎的領導者。

1995年上半年,兩人與好幾家風險投資公司接觸。此時,他們的網路已是世界上網訪問率最高的網址。最後是美洲杉(SequoiaCapital)慧眼識英雄。這家公司曾投資過Apple、Atari、Oracle、Cisco等公司,如今他們驕人的業績上又添加了Yahoo。

1995年4月,在「美洲杉」資助下,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資產約400萬美元。

兩人的傳奇故事是最好的公關素材。他們在雜志封面和電視上不斷曝光,使他們在網路之外仍能接觸到他們的用戶,同時更傳達出公司年輕、幽默和不斷創新的良好形象。他們以自我形象建立了他們的企業——Yahoo。

楊致遠表示「我很喜歡目前的工作,我甚至不把它當成是一份工作。」「將原本是技術性、電腦狂的世界,和大眾媒體結合在一起。我認為費羅和我及我們的工作小組是第一批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的人。」「我們就像第一個從直升機跳下來滑下雪坡的人,也好比是登陸月球,雖然我沒有真正經歷過,不過我相信那種感覺一定很棒。」

費羅和楊致遠表白,「當我們創業時,就知道我們的人中誰也不會當CEO,我們知道兩人誰也不會聽對方的,因此我們得有第三方來仲裁。」

他們找了一個職業CEOTimKoogle,他也是斯坦福的校友。他來主管管理事務,費羅和楊致遠就可以專注於研發。後來,費羅負責技術開發,楊致遠負責對外公關。

由於三人的協同配合,雅虎公司在網路經濟時代風雲一時,公司上市後,三人也一起跨入了富豪的行列。

J. 楊致遠是怎樣成功的啊

楊致遠靠的是雅虎網站,早在95年,互聯網剛剛開始火,網景瀏覽器獨霸一方的時候,他和同學創辦了一個頁面,就是把一些網站的導航放在一起。通過在網景瀏覽器上增加一個按鈕直接導航到雅虎,大獲成功,之後演變成了門戶網站。不過現在已經日薄西山,輝煌不在。

閱讀全文

與楊致遠的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十大理財平台排行榜 瀏覽:638
山東省如意集團股票是多少 瀏覽:19
農業銀行貸款的條件 瀏覽:489
英雄聯盟股票代碼 瀏覽:777
大摩消費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704
300066資金流向東方財富網 瀏覽:922
貴金屬去哪可以交易 瀏覽:35
甘肅理財規劃師報名入口 瀏覽:176
賣盤和買盤價格相差 瀏覽:401
股票交叉交易 瀏覽:884
沙漏理財 瀏覽:922
廣發理財新資金 瀏覽:174
互聯網金融貸款平台有哪些公司名稱 瀏覽:277
樂貸款客服 瀏覽:823
007355基金主頁 瀏覽:972
金融外匯助理 瀏覽:28
7隻科創基金怎麼買 瀏覽:141
喜臨門是什麼概念股票 瀏覽:215
黃金投資成功 瀏覽:512
神果集團股票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