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儲蓄為什麼等於投資(高鴻業宏觀經濟學第七版)
計劃支出是Y,計劃消費是C,投資是I。計劃支出=計劃消費+投資,即Y=C+I。
⑵ 為什麼投資等於儲蓄
在封閉經濟中儲蓄是等於投資的,這是因為:
Y=C+I+G+NX,y是國民收入,C是消費,I是投資,G是政府支出,封閉經濟中NX=0。
所以,I=Y-C-G。
國民收入中除去消費和政府收入,剩下的就是國民儲蓄。所以儲蓄等於投資。
⑶ 儲蓄為什麼會等於投資
投資,所謂的投資肯定是要有收益的,那麼這個收益看你怎麼理解了,存銀行或其也有利息可是相對於現在的物價漲幅來說那相當於虧本的買賣。
其實投資的真正含義是讓自己錢相對來說不斷的增長才是投資。就好比工資一個月1000元是他,10000元也是他。但是生活質量肯定不一樣。
⑷ 投資等於儲蓄怎麼理解
投資和儲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因為投資就是把錢投入到哪裡,投資是有風險的,嗯,但儲蓄不一樣,除去就是把存款。放到銀行里去,儲蓄起來是風險很低的。
⑸ 為什麼I=S投資等於儲蓄
儲蓄等於投資是永遠成立的,不需要任何假設。
衡量GDP有兩個辦法,一是收入法,二是支出法。
從收入的角度來看,產品市場的供給轉化為國民收入,收入中一部分用作消費,一部分儲蓄,而稅收和轉移支付則不改變收入總量,因此Y=C+S;
從支出的角度來看,產品市場的需求包括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凈國外需求,因此Y=C+I+NX;
又由產品市場供求相等,可以得到S=I+NX,如果我們忽略國外部門的存在,就可以得到S=I。
那麼資金窖藏對儲蓄轉化為投資是否會產生影響呢?
答案是No,因為儲蓄不等於將資金貸放出去。
是凡收入中沒有用於消費的,都叫做儲蓄。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假設石頭是貨幣,人們將收入中用於消費以外的石頭全部扔進大海,依然改變不了當期收入等於消費加儲蓄這一恆等式。而收入源自哪裡呢?也許有人會認為不僅僅來自與產品的出售,還依賴於資本收入,譬如金融資產的資本利得,那麼我們可以這樣設想,假設一個國家不生產任何商品或提供任何服務,人們在年初動用所有積蓄購買股票,可以想到年末必然有相當大的一筆資本利得收入,然而國民生產總值為零,因為我們沒有購買任何產品,意味著沒有得到任何實際上的福利,此時的資本利得只是數字上的增量,實際上卻毫無意義。倘若利用資本利得收入購買產品,也意味著產品產出的增加,即收入的增加,那麼已經體現在Y=C+I+G+NX中了。因此,對於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國民享用了多少實體上的產品和服務,以GDP來衡量國民收入是合理的。
⑹ 為什麼宏觀經濟學中有"投資等於儲蓄",I=S
其實我也是不明白Y=C+I+G與S=Y-C-G.的C好像不一樣吧。前一個等式意思是私人消費+投資(企業消費)+政府消費 後一個等式來源於S私+S公 S私=Y-C-T 這個C已經包含了企業消費了。兩個C不應該是一樣的。我覺得應該是C1+I=C2+S
⑺ 西方經濟學中為什麼投資和儲蓄相等
企業從家庭購買生產,投資是注入量。此時。因為利率相對於企業來說是成本,付給家庭錢,企業生產成本越脯所以投資數額短期不變。所以很顯然存進銀行的錢相對我們來說不是投資,就是每個銀行必須把一定數量的錢存在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等於儲蓄。儲蓄的錢被用來貸給企業購買生產**,我們在交稅後,因為它使成一項負債。利率越脯就是加上政府,企業將買來的**進行生產,賣給家庭。因為儲蓄是漏出量,投資和儲蓄是不相等的。家庭的錢一部分用來儲蓄,所以投資數是會變的,不存在別的國家。還有就是存款准備金制度,扣除消費的部分用於儲蓄,一部分用來消費。由於政府可以改變利率,投資是一個外生變數。
儲蓄和投資不是一回事。
進一步擴展到三部門模型,變少,相對銀行來說銀行把錢貸給企業。就是。因為影響投資的最重要因素是利率。
你講到的投資和儲蓄相等是兩部門模型狀態。就是頌時間是不變的,也就沒有利率,而政府收的稅變成政府支出,屬於投資,整個社會不存在政府,既然不存在政府。數量上也不等。這種投資實際上又不是投資。整個社會就只有企業和家庭,家庭把錢給企業,而不是作為企業的股東,企業賺到的錢要給工人工資。政府是收稅的現實生活中。
⑻ 宏觀經濟學中投資和儲蓄的關系
宏觀經濟學中:儲蓄等於投資,現在的儲蓄就是未來的投資。
儲蓄是消費的延時推後,他可以轉化為即時消費,也可以轉化為投資,儲蓄是社會再生產的資金來源;
投資則是資金不同於消費的一種運用,並主要用於資本貨物、基本建設等生產領域。
在資金應用角度來看,儲蓄等於投資。
(8)為什麼儲蓄等於投資擴展閱讀:
儲蓄的特徵:
1.儲蓄行為的自主性
儲蓄行為的自主性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儲蓄對象是私有的,就是儲蓄者所要儲蓄的貨幣資金的所有權歸儲戶所有,儲戶自己有權支配,這是儲蓄具有自主性的根本保證和必要前提。
2.儲蓄對象的暫時閑置性和積累性
儲蓄動機產生於個人取得收入以後扣除消費部分的結余。這部分結余構成了個人能進行儲蓄的物質前提。同時,儲蓄的目的是為了未來消費,這也說明了儲蓄對象的閑置具有暫時性。
3.儲蓄價值的保值性和收益性
儲蓄是一種信用行為,信用具有還本付息的特徵。儲蓄的還本付息特徵使它具有明顯的保值性和收益性。儲戶將貨幣資金存人銀行等儲蓄機構,首先考慮的是能否保住本金,起到積累財富的作用。
⑼ 儲蓄為什麼等於投資呢
所謂投資,(investment)就是指提供別人資本(廠房,土地,智力或其代表物,如金錢,債券等),以獲得回報(return). 儲蓄當然是一種投資.你借錢給銀行,獲得利息.
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銀行實際上是一個金融中介(financial intermediary), 它把錢從借方轉到貸方.實際上也是貸錢給那些公司或其他,以產生回報.
PSR(personal saving rate) 個人儲蓄率,指個人收入中,儲蓄占的比重.PSR越高,則投資越多,越能促進經濟發展,但另一方面,PSR越高,則個人的消費越不足.所以,PSR不是越高越好,太高了,過度投資而消費不足,太低了,社會財富積累不夠,投資不足.
中國是一個PSR蠻高的國家.這一方面使中國的投資增長很快,但另一方面,則使中國的個人消費不足.
希望我的解釋能讓你明白一些,但如果你要完全明白這些,最好看一些經濟學方面的書.祝你愉快.
⑽ 經濟中為什麼總儲蓄的價值必須等於總投資的價值
這里的投資應該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產投資兩部分。儲蓄包括居民儲蓄,還包括政府存款、企業存款和流通中的現金,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投資和儲蓄。總投資決定社會產品的結構和產量,但是要受到儲蓄的制約,因為儲蓄是投資的來源;而投資量又必須有需求的拉動,需求增加,即消費增加,這勢必會造成儲蓄的減少,儲蓄減少則會直接造成投資的減少。故應該尋求一個合適的儲蓄率和投資率,而兩者相等則是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前面一個問題我覺得應該理解為儲蓄率等於投資率。後面一個問題則應該是儲蓄和投資的量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