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向國家部門投訴環境問題
昆明市日前向社會公布了134部經濟社會發展軟環境建設投訴舉報電話,范圍包括各縣(市)區軟環境建設辦公室,市委、市政府各部門,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辦公廳,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市屬人民團體,市屬新聞單位、大專院校,市屬企業,中央、省直管單位。相關部門將根據投訴舉報嚴肅查處該部門軟環境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市軟環境建設辦公室 3134712
各縣(市)區軟環境建設辦公室
五華區軟環境建設辦公室 3628562
盤龍區軟環境建設辦公室 3165865
官渡區軟環境建設辦公室 7187526
西山區軟環境建設辦公室 8228781
東川區軟環境建設辦公室 2122555
安寧市軟環境建設辦公室 8698355
呈貢縣軟環境建設辦公室 7471120
晉寧縣軟環境建設辦公室 7802025
富民縣軟環境建設辦公室 8811169
宜良縣軟環境建設辦公室 7542221
嵩明縣軟環境建設辦公室 7916231
石林縣軟環境建設辦公室 7796277
祿勸縣軟環境建設辦公室 8999133
尋甸縣軟環境建設辦公室 2662492
市委各部門
市委辦公廳 3196239
市委組織部 3156197
市委老幹部局 3130076
市委宣傳部 3196290
市文明辦 3172275
市委統戰部 3196265
市委政法委 3196263
市委政研室 3161500
市級機關工委 3160732
市編辦 3137590
市委黨史研究室 3165120
市委、市政府信訪局 3100967
市委黨校 3806446
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
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 3135688
市政協辦公廳 8242358
市紀委
市紀委、市監察局 3134712
市中級人民法院
市中級人民法院 4096622
市人民檢察院
市人民檢察院 5740026
市政府各部門
市政府辦公廳 3127049
市政府法制辦 3135299
市長熱線電話辦 3120607
市政府研究室 3135258
市無線電管理辦 3114659
市發改委 3139017
市糧食局 3161334
市經委 3128363
市教育局 3102385
市科技局 3161395
市民委 3167982
市公安局 3017349
市民政局 3196727
市司法局 3177235
市財政局 3552161
市人事局 3187120
市勞動保障局 3352246
市國土資源局 3199076
市交通局 4141056
市環保局 4108203
市規劃局 3175666
市測繪研究院(市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3138963
市建設局 3135175
市城管局 3176700
市市政公用局 3175689
昆明煤氣(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3351037
昆明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 3169156
昆明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5326597
市園林綠化局 5126778
市房管局 3130035
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3164499
市農業局 4135131
市烤煙辦 3185565
市林業局 3177079
市水利局 5719841
市商務局 3110211
市文化局 3823916
市衛生局 3123306
市人口計生委 3125974
市廣電局 5332934
市體育局 5311101
市審計局 3131240
市統計局 3103062
市旅遊局 3176419
市宗教事務局 3167667
市安監局 398
市滇管局 4613017
市投資促進局 3189693
市外僑辦 3138727
市信息產業辦 3127561
市國資委 3125950
市體改辦 3160702
市便民服務領導小組辦公室 3149902
市人防辦 3615111
市扶貧辦 3123296
市檔案局 3822307
市防震減災局 3123862
市供銷社 3133652
市級機關事務管理局 3147353
市移民開發局 3200090
市機械工業行業協會 3127345
市化工建材行業協會 3120855
市輕紡工業行業協會 3311980
市手工業聯社 3612778
市屬人民團體
市總工會 3187925
團市委 3163105
市婦聯 3162536
市科協 3164640
市社科聯 3165914
市文聯 3369585
市工商聯 8240991
市僑聯 8241798
市台聯 8241852
市殘聯 4190123
市紅十字會 3151260
中央、省直管單位
市食品葯品監管局 8217039
市質監局 4637348
市工商局 4153741
市國稅局 4122366
市地稅局:4117132
電信昆明分公司 3180566
市郵政局 3184567
市氣象局 4155249
昆明供電局 3068012
市屬新聞單位、大專院校
昆明日報社 5391909
昆明人民廣播電台 5360618
昆明電視台 5357155
昆明大學 5320006
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5359451
市政府派出機構
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8155006
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7275728
呈貢新城管理委員會 7481108
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 4310609
昆明空港經濟區管理委員會 6065665
市屬企業
昆明市城建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3195298
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5180261
昆明市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6065800
昆明市土地開發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 3103928
昆明市國有資產管理營運 4156237
昆明新都投資有限公司 7481538
昆明產業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3159559
(來源:生活新報 記者李桀)
❷ 股市資料
1,控股股東與第一大股東雖然不是一回事,不過暫時可以看成第一大股東,就是說他對該公司有絕對的控制權,假如一個公司有2個股東,一個持有51%,一個持有49%,那麼持有51%的就是控股股東。,2,公告已經說得很清楚,終止重組。如果成功,其負債全部由湖南省國有投資經營有限公司承當,這是利好。ST傳媒向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五家公司發行股份購買其所持昆明滇池水務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說明ST傳媒擁有了一家子公司,或者說擴充了新的業務
❸ 關於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有限公司
是從東西伯利亞
飛來的
東西伯利亞位於俄羅斯東部中國東北以北
海鷗
是一種候鳥
但冬天的時候西伯利亞
氣候嚴寒
它們便
飛到四季如春的昆明
度過嚴寒的冬季
春天再飛回西伯利亞
周期性的遷徙
❹ 西南證券如何增發目前合理價位應該是多少
8月18日,停牌個交易日謀劃重大事項的西南證券披露了定向增發預案。18日西南證券甫一開盤,等待它的便是天量賣單牢牢封死跌停。 在定向增發預案當中,西南證券拋出了「以18.70元/股定向增發不超過5億股,募集不超過60億元資金」的融資計劃,若能成行,將超過長江證券和東北證券有望成為今年以來A股市場上融資金額最多的券商。但稍顯尷尬的是,復牌首日西南證券18.02元/股的收盤價已低於18.70元/股的增發底價。 8月18日披露的定向增發預案顯示,西南證券今年以來共完成股權融資項目6個,募集資金56.16億元,完成債券承銷1家,募集資金8億元。Wind資訊顯示,西南證券今年以來承銷了宏圖高科、雲南城投、青島軟控、西部材料、銀鴿投資、中兵光電六家公司的定向增發業務,同時也承銷了昆明滇池投資公司的債券。 西南證券旗下並無期貨公司,不過,它曾經無限接近於控股西南期貨。 另外,西南證券已持有銀華基金公司29%的股權。該基金公司於2000年成立,最初的注冊資本為1億元,西南證券、南方證券、東北證券等券商均是發起人之一,此後的2009年1月,銀華基金公司用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注冊資本隨之擴大至2億元,但此時,雖然西南證券持有銀華基金公司29%的股權,但僅僅與第一創業證券公司並列第一大股東之位,並未在基金公司當中掌握絕對的話語權。 「券商是牌照管理,對於想多元化發展的券商而言,將募集資金投到——控股期貨公司、基金公司上相當於是一個規定動作。」國內一上市券商證券部人士說道。 【2009-08-18】 西南證券(600369)擬定向增發募資60億元 中期凈利猛增208% 西南證券(600369)18日公告,擬向不超過10名的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50,000萬股,發行價不低於18.70元/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0億元,將全部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擴充公司業務。 募集資金投向方面,西南證券擬擇機收購證券類相關資產,提高網點覆蓋率;增加證券承銷准備金,增強投資銀行承銷業務實力;開展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設立直投公司,開展直投業務;設立或控股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以積極備戰股指期貨業務。 華訊金融數據研究中心通過大機構系統加權量堆積對支撐壓力進行測算,該股短線支撐位13.12元,壓力位18.07元。
❺ 昆明滇池水務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公司是經昆明市國資委《關於同意成立昆明滇池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復》(昆國資復〔2010〕302號)同意,由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昆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昆明產業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昆明新都置業有限公司和昆明市國有資產管理營運有限責任公司於2010年12月23日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郭玉梅
成立時間:2010-12-23
注冊資本:102911.1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30100000024989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台港澳與境內合資、上市)
公司地址:昆明市第七污水廠
❻ 1、雲南旅遊市場概況(寫計劃書需要的項目背景) 2、導游在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
一、雲南省旅遊業經濟運行情況
旅遊業又被稱為「無煙工業」、「朝陽產業」,雲南省因其復雜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多樣性的民俗文化,具備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2014年,雲南省累計接待海內外旅遊者2.85億人次,同比增長16.3%,其中海外旅遊者525萬人次,同比下降1.6%;國內旅遊者2.8億人次,同比增長17%。旅遊業總收入達到2650億元,同比增長26%。旅遊對交通運輸業、住宿業、餐飲業、娛樂業、商品零售業的貢獻分別達523.38億元、470.64億元、395.38億元、154.23億元、551.73億元,游覽花費達346.36億元,旅遊產業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明顯提升。根據旅遊強省發展目標,到2020年接待海內外遊客達到5億人次和旅遊總收入達8500億元。
你2013年2月,雲南省旅遊局正式更名雲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同年6月由省政府直屬機關轉變為省政府組成部門,標志著旅遊業在雲南省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進一步認可和強化,實現旅遊事業管理向旅遊產業發展轉變,為打造旅遊強省、建設大旅遊產業提供製度保障和體制支撐。2014年,雲南確立了大旅遊產業發展戰略,通過打破傳統的一二三產業界限,整合資源、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把雲南旅遊產業打造成集農業、工業和相關服務業為一體、產業增加值超萬億的大旅遊產業,著力打造「一心六區九廊」空間布局。按照大旅遊產業規劃,預計到2020年,雲南大旅遊產業銷售收入將達到1.1萬億元左右,增加值達到4,000億元左右,佔GDP比重13%,旅遊業將成為雲南省戰略性支柱產業。
表:雲南「一心六區九廊」空間布局
空間布局具體內容
一心昆明建成國際著名的觀光度假勝地、商務會展基地和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國內外遊客集散中心
六區滇中旅遊區、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滇西邊境旅遊區、滇西南瀾
滄江—湄公河國際旅遊區、滇東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遊區、滇東北紅土
高原旅遊區
九廊昆明—河內、昆明—曼谷、昆明—仰光、昆明—加爾各答和滇桂、滇黔、
滇渝、滇藏9條旅遊走廊
資料來源: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興業證券
目前,雲南旅遊業已經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社會和民營等多種資本參與的開發建設模式基本形成。在旅遊發展重點項目上,深入實施「大項目帶動大發展」戰略,加快假設「111226」工程(即1個新國際會展中心、十大歷史文化旅遊項目、十大國家公園、20個旅遊型城市綜合體、200個旅遊重大項目和60個旅遊小鎮)。2014年,雲南省旅遊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約314.8億元,建成或部分建成並投入運營項目17個,其中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完成投資70億元,10大歷史文化旅遊項目完成投資51.22億元。
以昆明市為例,2014年旅遊重大項目建設順利推進,項目投資完成情況良好。昆明市投資3億元以上旅遊重大項目43個,預計總投資1658.43億元,2014年12月份完成投資14.18億元,較上月增加7.95億元,1-12月累計完成投105.14億元,項目開工至今累計完成投資349.51億元,投資完成率21.07%。2014年1-12月,2014年度完成投資超過1億元的項目有13個,累計完成投資94.47億元,佔全市旅遊重大項目數30.23%的比重,完成全市旅遊重大項目投資的89.85%,其中,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完成投資51.1億元,佔全市旅遊重大項目年度完成投資的48.6%,引領全市旅遊重大項目建設。
二、雲南旅遊業投融資發展歷程
長期以來,旅遊業與金融的關系就密不可分,無論是旅遊企業的發展,還是旅遊者的出行,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隨著旅遊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金融對旅遊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金融與旅遊業融合程度逐步提高。對於旅遊企業而言,在融資、並購、支付結算等方面均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尤其是隨著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旅遊企業除了依賴於傳統的銀行信貸、發行債券、上市等方式融資外,還可以依託電商金融、P2P網路借貸、眾籌等平台融資,拓展發展空間。可以看出,金融與旅遊業融合發展的環境更加有利,既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又有龐大市場需求,還有金融機構、旅遊企業自身的創新動力。
三、雲南省旅遊業投融資現狀
近年來,雲南省通過打造品牌、優化結構、延伸產業鏈,旅遊業競爭力大幅提升,建設旅遊強省步伐加快。全省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旅遊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多元化融資渠道基本形成。截至2013年末,全省旅遊業貸款余額185.7億元,同比增長29.9%;累計發行中期票據、企業債等各類債券融資18.4億元;以景區門票收益權為基礎資產發行信託產品融資余額4.6億元;引進社保基金和銀行承兌匯票融資余額10億元。2015年5月28日,由雲南怡美實業控股集團等32家雲南龍頭旅遊企業聯合發起,六百餘家旅遊企業加入的雲南旅遊商會成立。商會將創立商會旅遊項目庫,建立與金融投行機構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支持和鼓勵各會員單位融資創新,增強會員融資能力與融資規模。
(一)銀行信貸
銀行機構通過發放貸款的形式,有效解決了雲南省旅遊項目開發建設中資金不足的問題,使雲南旅遊「二次創業」得以順利推進。在整個「十一五」期間,銀行機構累計發放貸款130.48億元,用於支持雲南省旅遊重大重點項目的開發建設,雖然只佔到旅遊項目投資總額的2%,遠低於企業投資、政府投資和外資投資比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雲南旅遊融資「瓶頸」問題,對促進雲南省旅遊產業發展意義重大;2012年,銀行投資額增加到554.11億元,占旅遊項目投資總額的8%,遠遠高於外資和政府投資,銀行業明顯加大對雲南旅遊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促進了雲南省旅遊產業投融資主體結構的優化。截至2013年末,雲南省旅遊業貸款余額達到了185.7億元,同比增長29.9%,金融對旅遊產業的信貸支持持續增強。近年來,中國工商銀行雲南省分行把文化旅遊產業作為重點支持領域,積極加大產品創新,引導信貸資源向文化及旅遊產業傾斜,為雲南文化旅遊產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截至2014年10月末,工行雲南省分行對文化旅遊產業的融資余額達66.26億元,比年初新增8.09億元,貸款增幅達到了14%,是融資增長最快的市場領域之一。2014年12月23日,平安銀行與雲南城投集團共同簽署了500億元的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的重點關注領域是雲南省旅遊業轉型升級,著力推動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建設等。
(二)資本市場
雲南省旅遊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拓寬了旅遊企業融資渠道,對於促進地方旅遊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雲南省已經有兩家旅遊企業在滬、深上市———雲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和麗江玉龍旅遊股份有限公司,還有一大批旅遊企業已經具備了上市條件,正在抓緊開展上市准備工作。此外,雲南省旅遊產業投資基金也取得了一定進展。在2012年雲南省民營企業家協會年會上,中信信託、首創華夏、中恆聚信和星耀集團聯合宣布成立總規模為100億元的文化旅遊產業基金,投資昆明嘉麗澤地區,打造多樣性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中信信託、首創華夏和中恆聚信將依託各自綜合金融服務優勢、國際金融資本的規模優勢,同時結合星耀集團在昆明本土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掘中國乃至世界范圍的優勢資源,在雲南旅遊產業二次創業和全國全省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下,深度開發嘉麗澤生態旅遊度假區。2012年12月14日,中航信託公司發起設立「天啟330號雲南城投旅遊產業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雲南城投集團計劃出資10億元,參與「天啟330號」,並通過天啟330號信託資金與安盛創享公司、雲南省水務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雲南安盛創享旅遊產業投資合夥企業,出資總額為31.2億元,通過基金形式投資於旅遊項目,充分發揮金融對旅遊產業的促進功能。
(三)金融服務
雲南各大旅遊城市努力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進而推動雲南全省實現「刷卡無障礙」,讓國內外遊客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目前,金融IC卡正在逐漸取代傳統銀行磁條卡,成為新發行銀行卡的主流,截止2014年3月末,雲南省20家商業銀行均已開始發行金融IC卡,累計發卡1150.96萬張,全省42.02萬台POS終端和12955台ATM終端,99%以上能夠受理金融IC卡。2014年3月18日,中國銀行雲南省分行又推出了首張金融旅遊信用卡———「中銀雲南惠游卡」,該卡是一張聯名信用卡,是雲南省首個旅遊業與金融業合作、符合PBOC2.0標準的雲南旅遊主題信用卡晶元產品,定位於龐大的旅遊消費客戶群體。該卡既具備金融服務功能,又具備旅遊服務功能,集信用卡消費、電子現金小額支付、旅遊景區二維碼門票等眾多應用於一體。持卡人不僅可以在雲南省100多個景點及500多家商戶享受旅遊、餐飲、住宿、購物等優惠價刷卡服務,還可以在全國近千家景區景點、近百家指定酒店、千餘家吃住娛購等商戶刷卡消費,該卡的推出為持卡遊客提供了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便捷服務。
(四)政策性金融支持
從雲南省旅遊開發建設來看,政府投資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很多旅遊項目都是由政府直接進行財政撥款,為旅遊發展提供資金支撐。另外,雲南省也會採取一些金融手段,通過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方式為旅遊開發投資提供新的渠道。在國家開發銀行與雲南省政府進行的第二輪開發性金融合作中,國開行向雲南省旅遊投資有限公司36個旅遊項目投放25億元的貸款,用於旅遊開發建設;國開行又與雲南省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等借款人簽訂了借款合同,針對龍陵縣松山抗戰遺址、建水縣文廟景區等139個旅遊項目提供開發性金融貸款支持;國家旅遊局與國開行曾於2010年共同簽署了《推進旅遊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在推動旅遊產品多樣化發展、培育旅遊消費新熱點、豐富旅遊文化內涵等方面展開合作,共同推進藏、滇、川、青、甘五省區旅遊業發展;雲南省政府與商業銀行合作,成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基金,推動昆明、大理、西雙版納、香格里拉、麗江、騰沖等重點旅遊地區發展。2015年3月31日,彌勒市相關領導與國開行雲南分行商談紅河水鄉PPP項目事宜,此次商談具有啟發和指導意義,加快了紅河水鄉PPP模式融資步伐。
四、雲南省旅遊業投融資存在問題
目前的旅遊項目開發建設的資金來源渠道,大致包括這樣幾種:政府投入、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通過市場融資、民間融資等。對於雲南這樣一個西部欠發達的省來說,其問題大致可以總結為:投融資主體不足、投融資結構不合理、投融資方式單一、投融資環境落後等基本狀況。
(一)旅遊業投融資主體不足
政府介入較深。雲南旅遊業融資較長時間由政府主導,行政色彩較強,在一定的時期內確實起到了加快旅遊業發展的作用,但是造成了市場失靈和公共服務缺位的現象,其它市場主體難以進入和參與競爭。政府指令性的投資和融資往往忽視了經濟規律,造成了一大批經濟效益不高的旅遊項目,無法將資金收回用於再投資,同時也形成了潛在的金融風險。由於政府專注於具體旅遊項目的投融資和運營,出現了公共服務缺位,旅遊業融資環境的建設緩慢,旅遊企業融資渠道狹窄,旅遊行業管理混亂,旅遊資源的保護力度弱化等問題。因此,政府對旅遊業的介入程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平台效果不足。雲南世博旅遊控股集團和雲南省旅遊投資公司作為雲南省級的旅遊投資主體和融資平台,成立的初衷和主要目的是對重點旅遊項目進行投資和開發,以及對重點景區景點進行改造提升,同時充分發揮融資功能,調動各種社會資本,但效果尚不明顯。主要原因在於平台的規模實力還不夠大,注冊資本有限,政府承諾的追加投資並沒有兌現,導致對雲南旅遊資源缺少有效的整合;政府資金佔到主導地位,缺乏戰略投資者和社會資本、民間資本的參與;三是陷入新建項目及經營性項目之中,資金缺乏退出通道,「投資—退出—再投資—再退出」的運行機制不能有效發揮,牽制了有限資金作用的進一步發揮。
缺乏風險主體。旅遊業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其高風險、高收益特徵與銀行強調的收益與安全並重的一貫原則是相背的,因此很多項目不能有效利用銀行貸款這一重要融資方式。雲南省一方面是大量寶貴的旅遊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另一方面是廣大的國內外旅遊消費者中又蘊藏著很大的旅遊消費需求。而對於風險投資主體而言,有市場需要,就意昧著存在投資需求,就存在著可追逐的巨額利潤,此二者的結合存在著現實基礎。因此雲南旅遊業發展亟需風險投資主體的參與,以解除資源富裕而發展緩慢的尷尬局面。
信用擔保缺乏。中小旅遊企業是雲南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市場競爭、推進旅遊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合理化,滿足多層次的旅遊市場需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業在融資時需要藉助外部力量,尤其是信用擔保體系才能獲得發展所需的資金。目前雲南中小旅遊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存在的普遍問題是擔保機構數量少、規模小;市場化運作程度不高,業務品種貧乏、專業化水平低、擔保面窄等一系列的問題。擔保機構在推動中小旅遊企業與銀行合作方面,橋梁作用還沒有很好發揮。雲南尚未成立專門的中小旅遊企業政策性擔保公司,且缺乏規范管理和專業人才,這對旅遊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制約。
(二)旅遊業投融資結構不合理
內源融資不足。內源性融資是將本企業的留存收益及折舊等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其實質是通過減少企業的現金流出挖掘內部資金潛力,提高內部資金使用效率。雲南旅遊企業管理水平相對較低,經濟效益不高和企業自我積累與自我約束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使得利潤留存率普遍較低。另外企業在內部利潤分配中存在短期化傾向,缺乏長期經營的思想,很少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用自留資金來補充經營資金的不足,而主要依靠外源融資。
直接融資較少。雲南旅遊業融資結構是以銀行信貸為主的間接融資比重過高,直接融資比重過低嚴重地制約著旅遊業融資規模的快速增長。因此需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為旅遊產業發展開辟持續的資金來源渠道。旅遊業作為雲南優先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需要重點培育旅遊企業上市,整合和培育一批有豐富旅遊資源和發展潛力的旅遊企業做好上市的准備工作。此外,還需要整合雲南現有上市公司資源,加快資產重組步伐,運用定向增發和配股、可轉債等手段從資本市場募集更多的資金。
債權融資較低。雲南旅遊企業一般把股票融資作為公司的首先途徑,極力擴大發行額度,且公司的分配方案也很少現金支付,多以配股為主,把股票市場作為一塊免費的蛋糕,都試圖切得更大的一塊。究其原因,上市旅遊企業普遍認為發行股票可以永遠的佔用這部分資本,不必像銀行貸款和發行債券那樣到期要還本付息,又不存在因無股利支付而導致破產的風險。而且,我國股票市場上長期存在只進不出的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使得股票融資在我國成為一種近乎無風險的融資方式。而債券融資是一種硬約束,企業面臨著作為債權人的市場投資者的監督和到期還本付息的壓力,在債務無法償還時,企業就會破產,因此債券融資比例較低。
民間投資難進。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增加,民間積累了大量的資金,但仍有大量民間資本游歷於正常金融體系之外。雲南的民間資本的活動也較為活躍。因政府政策的限制加上落後的觀念和認識,這部分資金極少能夠投入當地所需的經濟建設,大多從事私人高息借貸等非法交易,由此也給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機。在許多地方頻頻出現非法集資或借集資之名而行騙之事。但與之相對應的卻是許多地方由於資金的短缺而無法進行旅遊項目的建設和開發的情況。非常明顯,游歷的民間資本和開發建設之間需要構建一座暢通的橋梁。
最新參考資料推薦: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