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a類分級基金一般處於折價狀態
不少投資者對富國這只產品如此熱銷表示不解,認為目前交易所有不少分級類的產品,收益率也相差不大,且存在著較大的折價,理論上比天盈A有更高的收益,為何要排隊去認購富國天盈A?對此,富國基金錶示,與之前其他所有的分級產品相比,天盈A雖然同樣是在約定的期限,將A份額的收益折算成份額分給投資者,但由於此前的A類份額在交易所上市總是產生折價,使得投資者無法真正獲得理論上的收益值。而天盈A因為不上市交易,則不會產生折價,即投資者可以按照基金的凈值向基金公司贖回份額,而不是只能打折賣給其他的投資人,這意味著天盈A每年1.4倍的定存收益不再是水中月、鏡中花了。但是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如果投資者在該基金成立半年後打開之時要求贖回的話,基金公司將收取0.1%的手續費,即投資者實際到手收益不足定存的1.4倍,只有持有時間達到一年以上的持有人,才能夠真正享受到上述的收益。
而天盈B的風險在於,一旦天盈A在半年之後打開,如果A份額的持有人大量贖回,那麼天盈B的杠桿將大幅縮小,理論上,如果天盈A的持有人全部選擇贖回,則天盈B就成為一隻沒有任何杠桿的、在二級市場交易的債券類基金,那麼其是否還會在二級市場上保持溢價就有待觀察了。
② 什麼是分級基金的折溢價計算公式是什麼
你好,以鵬華分級基來金為例源,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1)由於分級A與分級B在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各自的基金凈值外,還有各自的交易價格。交易價格與凈值存在價差時,出現折溢價。
? 整體折溢價:當分級A、分級B的交易價格之和高於母基金實時凈值的兩倍,分級基金整體溢價。反之,整體折價。這種折價或溢價現象創造了套利機會。
? 分級A折溢價:分級A價格高於分級A凈值時,分級A溢價,反之折價。
? 分級B折溢價:分級B價格高於分級B凈值時,分級B溢價,反之折價。
(2)計算公式
? 母基金溢(折)價率=(分級A市價×份額佔比+分級B市價×份額佔比-母基金凈值)÷母基金凈值
? 分級A溢(折)價率=(分級A市價-分級A凈值)÷分級A凈值
? 分級B溢(折)價率=(分級B市價-分級B凈值)÷分級B凈值
③ 什麼是分級基金的折價套利
目前主流的股票型分級基金的母基金可以通過場外、場內兩種方式募集。基金成立後,投資者在場內認購的母基金分離成A份額和B份額,並上市交易(深交所模式)。通常母基金只能被申購和贖回,不可交易(上交所模式可交易),而A和B份額只可上市交易,不可申贖。因為A和B是從母基金分出來的,按照基金交易的規則,投資人可以從二級市場買入相同數量的A和B份額,合並成母基金贖回。也可以到基金公司先行申購母基金,然後轉到二級市場將它拆為同樣份額的A和B,這個叫申購、拆分。由於A和B份額在交易所市場上交易,交易價格由供需關系決定,可能偏離凈值,存在折溢價。當折溢價達到一定的幅度時,投資人可進行套利。
④ 為什麼分級a折價高,分級b溢價就高
一份分級基金A加上一份分級基金B可以合並 成為兩份母基金。分級A具有債性,分級B初始具有一倍杠桿,即本質上是分級A將資金借給分級B的持有人,那為什麼有的分級A溢價分級B折價,而有的分級A折價分級B溢價?
這主要是由於分級A與分級B不同的定價模型、分級A分級B與母基金套利機制,以及分級B的杠桿機制與10%漲跌停板不協調所致。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分級A的利率過高,導致A溢價B折價
比如中航軍工A,其固定收益為7%,即該分級A其實類似於年利率為7%的永續債。根據債券的定價模型,其價格應該等於每年的利息收入除以市場無風險利率。目前市場的無風險利率即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也就是在3%左右,也就是因為中航軍工A的固定收益過高,造成了分級A必然溢價,也由於套利機制的存在,分級B必然低於其凈值,即折價。
二、分級基金不設上折下折機制,造成溢價折價無法得到修正。
例如申萬菱信深成指分級基金,不設折算機制,一旦分級B凈值低於0.1元,分級A暫時也要承擔凈值下跌風險直至分級B凈值恢復0.1元後,分級B凈值超過0.1元部分優先用於償還分級A在下跌時所代墊的虧損。在這樣的機制下,且由於我們的市場沒有這么成熟,故分級B的溢價遲遲得不到修正,分級A也只能折價了·。
三、在快速上升或者快速下跌時,分級B受到漲跌停板的限制,漲跌幅只能是不超過10%,但是由於其帶有杠桿的特性,其凈值的漲跌在市場大幅波動的情況下,將有可能超過10%,甚至是20%或者30%,那麼此時其交易價格往往大幅高於或者低於其凈值,由於套利機制的存在分級A將反向的折價或者溢價。
投資機會:
1. 如果預期利率上升,如果分級A是固定利率的話,理論上其價格應該下跌,那麼分級B價格就有上升的機會。
2. 在平衡市中,如果分級A有較大幅度的折價,那麼可以等市場修正其價格修正。
⑤ 請問誰能告訴下在哪裡可以查到封閉式基金和分級基金A的歷史折價率
沒有準確的封閉式基金當日凈值,基金公司只每周五發布一次基金凈值。
版封閉式基金權的折價率可自己計算;
例如:
基金興華(500008).收報1.304元,凈值1.5412元;
折價率%=(1.00-1.304/1.5412)*100===(1.00-0.8461)*100===15.39%。
因為開放式基金每天都可以購買贖回,所以必須發布當日凈值作為交易價格的依據。而封閉式基金不存在申購贖回的問題,只是在市場交易。所以每周發布一次作為參考。(當然這都是基金公司在契約中的約定,如果基金公司願意,想開放式基金一樣每天發布凈值從技術上來說是可以做到的)
⑥ 為什麼分級基金有溢價或者折價
分級基金因為來有兩個子基金,自a和b。a是優先份額,約定收益,比如一年定期+3%;b是激進份額,享受剩餘收益(當然還有風險)。而a和b是有一定比例的,比如5:5或者3:7,就相當於基金的投資者向a借錢投入市場,到期給a固定收益,所以這里有一個杠桿。因為a、b都是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的,所以分別都會存在溢價(即交易價格比基金凈值高)。但也會有一個整體溢價率,整體溢價率=a溢價率*a份額比例+b溢價率*b份額比例。所以如果杠桿高的話,b的溢價率就會對整體溢價率有一個比較大的影響。當然折價的話,也會有較大影響。整體溢價率和母基金溢價率相比,就可以進行套利,這是後話~
⑦ 分級基金b 凈值低於多少會折價
一般都是0.25元下折,但是到後期基本都是連續跌停,你根本跑不出來
⑧ 為什麼分級基金的A份額是折價交易為什麼A份額在大盤跌的時候卻是上漲的
1、分級基金的A份額是折價交易的原因是一般A類份額是固定收益的版份額,因為是固定收益的,而權且收益率都不高,所以很多人不喜歡這么低的收益率。投資者不喜歡,自然就出現了折價——折價一般很低,沒有吸引力;A份額在大盤跌的時候卻是上漲的原因是A份額是固定收益的,在股市大跌的時候,追求安全就會讓很多資金投資A份額,就上漲了。 2、分級基金(Structured Fund)又叫「結構型基金」,是指在一個投資組合下,通過對基金收益或凈資產的分解,形成兩級(或多級)風險收益表現有一定差異化基金份額的基金品種。它的主要特點是將基金產品分為兩類或多類份額,並分別給予不同的收益分配。分級基金各個子基金的凈值與份額佔比的乘積之和等於母基金的凈值。例如拆分成兩類份額的母基金凈值=A類子基凈值 X A份額佔比% + B類子基凈值 X B份額佔比%。如果母基金不進行拆分,其本身是一個普通的基金。
⑨ 分級基金下折對折價的A份額有利
一般而言,上折對b份額有利,下折對a份額有利。
⑩ 分級基金B折價是什麼意思
基金有多種分類方式。根據基金是否可以贖回,證券投資基金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規模不固定,可以隨時根據市場供求情況發行新份額或被投資者贖回的投資基金。投資者投資於開放式基金時,可以隨時向基金管理公司或銷售機構(如銀行)申購或贖回。以基金市場最為成熟的美國為例,在1990年9月,美國開放式基金共有3000家,資產總值1萬億美元,而封閉式基金僅有250家,資產總值600億美元。到1996年,美國開放式基金的資為35392億美元,封閉式基金資產僅為1285億美元。兩者比例超過27.5比1。也就是說,美國開放式基金占基金總資產的份額高達95%。在美國,開放式基金稱為共同基金。美國經濟連續增長,股市近10年來接連走高,共同基金功不可沒。有人將共同基金形象地比喻為再造美國的「魔術師」。美國是從19世紀80年代引入投資基金的。1924年由波士頓的馬薩諸塞投資信託金融服務公司發起設立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家開放式基金--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該基金成立時只有5萬美元的資產,在第一年結束時資產膨脹至39.4萬美元,目前其資產已經超過10億美元。在此示範效應下,共同基金一發而不可收,逐漸發展成為穩定和支撐美國股市運行的中堅力量。共同基金根據所投資的對象可以分為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投資於一年內到期的有價證券,如美國聯邦政府的短期債券,銀行定期存單,以及商業票據等,因而也被稱為短期基金。股票基金、債券基金和混合基金則統稱長期基金,但他們各自的投資對象不盡相同。股票基金的投資對象為普通股票及股權,債券基金的投資對象為各類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混合基金同時投資於股票、債券和其他有價證券。股票基金是美國共同基金早期發展的主要形式。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就是一隻股票基金。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70年代。進入80年代,由於國際經濟形勢的轉換,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基金的比重超過了股票基金。9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美國的股票市場也走出了1987年股災的巨大陰影。由於經濟增長強勁,通脹水平低,股市回報率高,利率水平低,投資者把更多的資金投入股票市場,美國股市展開了新一輪大牛市。美國共同基金由此也進入了其歷史上最迅猛的增長期。從1990年到1999年的10年間,共同基金的資產規模由不到1萬億美元上升為約7萬億美元,年增長率為21.4%。其中股票基金增長最快,重新成為共同基金的主流。市場顯示,高回報的共同基金越來越成為美國人投資股票、債券及其他有價證券的首選渠道。1980年時,還只有6%的美國家庭擁有共同基金,到了1999年底,這一比例則上升到了37%。與此同時,美國共同基金也由1980年的564家增長至1999年的7791家。最近10年成為美國基金發展的鼎盛時期,資產規模從1萬億擴充到6萬億多美元。共同基金家數和資產規模迅速擴張,使公司股票的上市變得較為容易,從而促進了美國的資本形成,並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美國的國力,增強了美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在日本,90年代以前單位型基金(類似於封閉式基金)占絕大多數,追加型基金(等同於開放式基金)屬於從屬地位,但在90年代後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追加型基金資產達到單位型基金資產的兩倍左右。現在,英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基金也大都是開放式的。投資者為什麼會青睞開放式基金呢?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開放式基金獨特的贖回機制使基金管理的競爭更加激烈,基金管理公司只有提供良好的業績回報、令人滿意的客戶服務和更充分的信息披露,才能留得住投資者的資金,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因此,開放式基金對管理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說,開放式基金不僅是開放了基金的規模和期限,更是開放了基金管理公司。優秀的基金管理公司必須具備溝通-服務-投資的全面素質,單單靠提高凈值已無法在競爭中長久立足了。開放式基金的發展是市場順應潮流進行金融創新的必須結果,其中「市場化」是開放式基金動作的核心。和封閉式基金相比,開放式基金集諸多優點於一身,這主要有:一,內含市場選擇機制,投資者可完全根據基金錶現自由認購或贖回;二,一般無預定的存在期限,表現優異者可以無期限存在下去,而封閉式基金均有一定「封閉期」;三,基金的交易價格以資產凈值為標准,不受市場供求影響,投資性很強,可最大限度地滿足投資者的投資理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