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香港有哪些出名的基金經理
基金經理是大廚
2005年凈值增長率13.71%
肖 堅
易方達策略成長基金經理
1969年出生,經濟學碩士, 曾任香港安財投資公司財務部經理,粵信(香港)投資公司業務部副經理、廣東粵財信託投資公司基金部經理、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投資管理部常務副總經理,現任易方達基金公司總裁助理、基金投資部、研究部總經理兼易方達策略成長基金經理。
肖堅的身份有些特殊,他既是基金經理,也是基金公司總裁助理,還是基金投資部、研究部總經理,可以說「賺錢帶隊兩不誤」。采訪剛剛開始,肖堅就說到易方達基金團隊:機制穩定,以老帶新,氛圍寬松。易方達的一個特點是,研究員不少是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研究生、博士生,「我對新人說,你是『羊』不要緊,進了『狼』群,你慢慢就成『狼』了。」肖堅說的「狼」,是指有經驗的研究員和基金經理。
最驚艷的基金公司老總——趙學軍
入選理由:一日之間,419億的基金發行規模將嘉實推上了基金業霸主的地位,同時也將嘉實老總趙學軍變為基金業最「財大氣粗」的當家人。一夜「暴富」成為2006年基金業最令人嚮往的神話,也令趙學軍變為眾基金公司老總艷羨的對象。
最有「錢權」的基金經理——邵健、黨開宇、鄒唯和劉熹
入選理由:2006年12月12日起,規模419億元之巨的嘉實策略增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正式投入運作。發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的同日,嘉實基金管理公司同時發布了增聘基金經理的公告,邵健、黨開宇、鄒唯和劉熹四人聯手管理該巨無霸基金,從而成為基金經理屆最具「權、錢」的基金經理。
任職時間最長的投資總監——王國衛
入選理由:或告老還鄉、或進修、或轉投他家,各家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更迭已經成為不是新聞的新聞。而從1998年6月至今,王國衛一直擔綱華安基金管理公司投資總監,可以算得上是忠誠度最高的基金公司投資總監了。
最年輕的基金經理——張勇
入選理由:乍看名字很普通,國人中與他重名的估計有大把。但這個任職於博時基金管理公司的張勇卻是目前最年輕的基金經理。出生於1979年的他目前正管理著博時現金收益基金。「長江後浪推前浪」,按照這一趨勢,估計「80後」的基金經理不久就要產生!
www.mr98.cn
最年輕的女基金經理——黨開宇
入選理由:既然談及了最年輕的男性基金經理,就要談談最年輕的女性基金經理。黨開宇,1978年生,曾擔綱績優基金諾安平衡的基金經理。當下她已經北漂嘉實,與3個男性夥伴合作掌管419億之巨的嘉實策略增長基金,希望嘉實的這一人員配置真的能夠實現「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最親民的基金公司總裁——王鴻嬪
入選理由:公司總裁總給人高高在上,難以一睹真容的感覺。然而來自寶島台灣的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總裁王鴻嬪,卻在兼顧公司事務的同時,頻頻現身上投摩根主辦的基金大學「致富100」講座,現在已經有了一群粉絲也說不定!
最「敢作敢當」的基金經理——王貴文
入選理由:中國國航從IPO到上市過程中的每一步走得都很艱難,先是在機構投資者的集體唏噓聲中被迫將預定的首發規模減少了10億,同時,大股東中國航空集團被迫提出增持承諾。上市後,又一如市場預期的那樣成為股改IPO開閘之後首隻跌破發行價的個股。嘉實主題精選卻逆潮流而動,成為中國國航在發行時網下認購的十大股東中唯一的基金,也是中國國航當時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共持有1.19億股。事後證實,王貴文掌舵的嘉實主題成為國航暴漲最大的受益者。 明日基金網mr98.cn
最幸運的基金經理——何震
入選理由:在嘉實400億基金出世之前,上半年募集成立的廣發策略優選基金以184億份規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種種質疑聲隨之而來,此前在2004年發行的兩只百億基金受限於市場投資品種有限業績難有表現,規模更是大幅縮水。廣發策略優選發行時行情集中在中小盤股,適合大基金持有的大盤股表現並不突出。何震在彼時完成在金融股以及地產股兩大以大盤股為主的板塊布局。隨後的8月大盤藍籌行情啟動為廣發策略優選帶來豐厚回報。成立至2006年末,廣發策略優選基金凈值增長率為45.62%,「大象」成功「起舞」。
最落寞的基金公司總裁——韓方河
入選理由:從昔日「老十家」基金中風格強悍的當家人,到免職、配合司法調查,甚而可能落為階下囚的結局,一個上海社保案將原華安基金老總韓方河變為2006年最落寞的基金老總。
最火爆的基金博主——朱平
入選理由:處於洪都航空坐莊爭議漩渦中的廣發基金藉助博客幫自己撇清嫌疑的方式開了國內基金業先河,而其投資總監朱平也憑借這篇《都是飛機惹的禍》的博文,將自己逐步推上了2006年最火爆的基金博主的位置。 www.mr98.cn
封基行情最早挖掘者——胡立峰
入選理由:2006年上半年,銀河證券首席基金分析師胡立峰就開始奔走呼告「封基行情已經來臨」,特別是6月2日,當54隻封基凈值總額達到1184.91億元,與總市值695.19億元差額達489.72億元,加權折價率達41.33%,創下兩年來最高點時,胡立峰更是喊出了「思想有多遠,封基行情就有多高」的口號。6月14日隨著首個到期封基——基金興業宣布轉開放,封基行情終於開始全面爆發。2006年全年封基總市值超過1070億,投資人從2006封基行情中賺得盆滿缽滿的背後,作為該輪行情的最早挖掘者,胡立峰功不可沒。
B. 為什麼基金經理大都是讀經濟學出身的
經濟學是一級學科,經濟學分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包括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學等,應用經濟學包括金融學,國民經濟學,國際貿易學,財務投資和會計學等。所有應用學科都是基於基本經濟理論發展而來。故基本經濟理論非常重要。上面所有學科都授予經濟學學位。
C. 現今香港首富是誰,資產多少
香港首富-李嘉誠
個人檔案
姓名:李嘉誠
出生日期:1928年7月29日(農歷六月十三日)
籍貫地:廣東省潮安縣
出生地:廣東省潮州市北門街面線巷
家人:父親李雲經、母親庄碧琴、弟弟李嘉昭、妹妹李素娟、元配庄月明、長子李澤鉅、次子李澤楷
身份:香港首富、「全球十大最具創意和成功商人」之一
個人簡介:李嘉誠,1940年,隨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辭世,至此少年李嘉誠開始了學徒、工人、塑膠廠推銷員的生活。 1948年,20歲的他就開始在新蒲崗擔任了一家塑膠廠的業務經理、總經理。1950年,在筲箕灣創立了長江塑膠廠。1957年,在北角創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1958年,1960年先後在北角、柴灣建造了兩座工業大廈。 1972年9月31日,李嘉誠創建了長江實業有限公司,11月1日,「長實」股票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並相繼在倫敦(1973年)、加拿大的溫哥華(1974年6月)掛牌上市。1974年5月,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聯組恰東財務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誠出任匯豐銀行董事局非執行副董事長。1986年,長實集團名列香港十大財團首富,李嘉誠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佔香港上市總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誠旗下的「和黃」與「中信」、英國大東電報局合作投資的「亞洲衛星一號」,由中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送入東南亞上空的同步軌道。到1991年間,「長實」系財團已發展成為有重要國際地位和重大影響的跨國多元化企業集團,擁有1200多億港元資產,比1986年增加兩倍半。
1996年分拆長江基建集團上市。目前集團在全球41個國家投資經營,總員工人數超過16萬名。李先生一向的經營宗旨是「發展不忘穩健,穩健不忘發展」。
D. 中國最好的基金經理是誰
趙丹陽:兩招選好股 A股或進入長達15年大牛市
對業內人士來說,趙丹陽這個名字絕不陌生。他所管理的三隻均冠以「赤子之心」之名的基金為其贏得了赫赫聲名。成立於2003年的赤子之心香港基金,迄今為止分紅十次,收益超過105%;成立於2004年的赤子之心工行信託基金和成立於2005年的赤子之心招行信託基金,迄今為止分別取得了34%和12%的收益。日前,一身輕松的赤子之心中國成長基金(香港)總經理趙丹陽再度來到杭州,並接受了都市快報記者的專訪。
現金是最好的行業
「收益穩定,倉位很輕。」趙丹陽的輕松自於從8月份開始的果斷減倉,這使其手中的兩個A股基金規避了近期的下跌。他覺得在市場的關鍵時段,只要手裡有充足的現金,就有底氣捕捉市場機會。
當國內股市在1000點的敏感點位時,趙丹陽曾堅持看多,而且當時這份堅持也給了他更多回報。但今年8月份起他開始一步一步地修正自己的觀點。他說:「一個成熟的資產管理人一定要學會提前把脈大勢的變化。」
趙丹陽認為加息周期已經到來,過去因原材料牛市而引發的全球通脹將受到利率手段的遏制,過剩的資本將會逐漸消失。過去數年,持有非現金資產比現金更合算的局面將會發生變化,錢會變得比過去幾年值錢。而一個資產管理人只有手持現金,才能在經濟發展的冷暖之間尋找到最佳投資機會。
A股具備投資價值
從原先的堅定唱多變成了審慎看多,趙丹陽對A股的信心依然十足。他分別比較美國、香港、國內股市指數後,認為A股泡沫已經得到釋放,14.5倍市盈率屬於偏低水平,具備較大的投資價值。
趙丹陽說,歷史有時候是極具可比性的。對比全球股市,中國經濟從2003年表現出的運行特徵,與美國和日本在1973年第一次原油危機前後的經濟特徵有很多相似之處。而美日股市經歷了1973年至1974年的下跌後,進入了長達15年的大牛市。15年間,道指由577點上漲到2709點,日經指數從3513點上漲到38915點。因此,對於中國股市有理由保持樂觀的期待。
目前,趙丹陽仍然堅信GDP的增長最終會反映到股市上,大牛市終將出現,可是,對此輪牛市出現的時間,他開始進一步斟酌,並預計在明年下半年會出現經濟「軟著陸」,而股市最低點可能反應在上半年,隨後將迎來一個上升期。「如果有足夠多值得信賴的好公司,在未來的3至5年內,牛市肯定會來。」
選股方法發生改變
「宏觀經濟變化將導致選好企業時的難度更大,要求調研得更仔細。』趙表示,「以前我選擇上市公司時,第一重視企業(包括品牌和價格),第二是重視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但現在,我會首先重視公司內部治理,第二才是企業本身。」
趙丹陽不喜歡熱鬧,基本不看行情,把大量時間精力花在去企業實地考察上,從各個方面對公司進行全面的了解。「很多細節,包括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以看出來。」投資同仁堂的時候,趙丹陽除了請教醫生對同仁堂的評價,每月都會去葯店一趟,看六味地黃丸瓶底的出廠日期,計算它的流通速度;買高速公路股票的時候,他就去數車流量,雖然得到的可能是大概的數字,但是卻是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可以迴避很多上市公司虛假的東西。
趙說其最大願望是尋找中國最優秀的上市公司進行投資。「每個行業變化不可怕,每個行業都會逐漸出現本行業的龍頭企業,只要存在值得研究的公司。我們自下而上選擇好公司,並通過研究公司來體會行業的變化。」赤子之心將主動選擇那些資產負債率低、現金流比較好的股票長期持有。據稱,赤子之心已經找到10多家可以投資且值得長期持有的好公司。「但是現在還不會買,因為不夠便宜,我們仍在等待好時機。」
生於70年代
E. 據說,有個基金被清盤了,有人知道那個基金的經理是哪位仁兄嗎
民生銀行旗下一隻名為「港基直通車」的QDII基金,由於成立至今已虧蝕超過五成,按照基金條款需強制清盤,成為首隻清盤的QDII基金。
民生銀行在眾多「港基」中精心選擇了「霸菱香港中國基金」作為投資,這說明實際的基金經理並不是大陸的基金經理在操作,
其實只是一款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掛鉤連接的是標的物是一個境外基金而已。無知的記者。
霸菱香港中國基金的基金經理為:
前標准人壽中國股票基金經理Agnes Deng
F. 王亞偉基金經理簡介
王亞偉 投資人王亞偉著名投資人:王亞偉
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副總裁、投資決策回委員會主席、華答夏大盤精選基金和華夏策略混合基金經理。 2009年9月11日, 根據中國證監會證監許可[2009]893號批復,王亞偉任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獲得中國證監會核准。
1971年9月11日出生於安徽馬鞍山市,畢業於馬鞍山二中。
最佩服的投資大師: 彼得·林奇
興趣愛好: 足球、音樂、攝影
·歷任中信國際合作公司業務經理,華夏證券有限公司北京東四營業部研究部經理。
·1998年進入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從事基金投資工作,先後任基金興華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現任華夏成長基金經理、公司投資總監。證券從業經歷9年。
「冷靜下來,用自己的思想指導自己的」,這是王亞偉作為一個職業投資者給大家的忠告。
就我自己所知道的還有這些:他當年是安徽省的高考理科狀元,當年他操盤的華夏基金也拿過倒數第一的,但是他很好學,出國留洋學習去了,回國後就牛逼了。
G. 私募基金經理一定要碩士出身嗎
您好抄 不僅僅是私募,襲就算是公募,都有很多不是科班出身的人哦!
數據統計,中國現有490名基金經理,博士約佔10%,碩士接近90%,大學本科不到1%。
博士是經過了長期的專業理論學習的,並且學習的專業普遍是金融或經濟專業。
碩士組,包括雙學位。大部分碩士都經過了2~3年的專業教育。這個組人數較多,從專業上看沒有博士組那麼單一,專業出身五花八門。 希望可以幫到您 謝謝
H. 最牛基金經理前十名
以2019年為例: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2019年業績排名前十位的主動權益基金,共涉及劉格菘、胡宜斌、劉輝、郭斐、鄭巍山、王創練、蔡嵩松以及肖瑞瑾8位基金經理。
其中,劉格菘、胡宜斌、劉輝三位基金經理管理的5隻基金在2019年的收益翻倍。
巧合的是,胡宜斌、劉輝、郭斐、鄭巍山、王創練、蔡嵩松6位基金經理均有券商工作背景。
從投資風格來看,前述8位基金經理中,僅有銀華內需精選的基金經理劉輝,以及共同管理諾安成長的兩位基金經理王創練、蔡嵩松的投資風格為平衡型。
其餘的劉格菘、胡宜斌、郭斐、鄭巍山以及肖瑞瑾5位基金經理均為成長型。
科技股火熱,成長型基金經理大勝或許也是必然表現。
2019年,郭斐管理的交銀成長30、交銀經濟新動力(310328)兩只基金的業績分別為99.88%、99.78%,排名第6、7位。
(8)香港基金經理出身擴展閱讀
2018年度十佳基金經理(排名不分先後)
1、肖祖星:眾智基金,管理期貨收益為33.34%;
2、羅山:廣金美好,組合基金收益27.81%;
3、李靖:進化論資產,相對價值收益為28.58%;
4、司維:橫琴均成資產,管理期貨收益為43.56%;
5、文瀟:弘源泰平資管,管理期貨收益為25.70%;
6、楊文敏:潮金投資,股票策略收益為131.85%;
7、陳耀州:量道投資,管理期貨收益為43.59%;
8、崔颯:御瀾資產,股票策略收益為15.98%;
9、劉錫斌:廣東宏錫基金,管理期貨收益為14.14%;
10、王安琪:越秀鯤鵬,固定收益為10.58%。
I. 為什麼基金經理都是碩士出身,而不是經驗豐富的操盤手
基金經理原來有很多操盤手出身的情況,但後來在17年大牛市後,很多人出走成立私募基金,同時,基金業協會也要求基金經理不能從私募基金聘用,這樣現在的基金經理就基本上都是院校畢業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