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有的人不推薦債券指數型基金
南方中證50債券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南方50」)不僅是國內首隻債券指數基金,也是國內首隻採用LOF模式的債基。該基金採用被動式指數化投資,通過嚴格的投資紀律約束和數量化的風險管理手段,以實現對中證50債券指數的有效跟蹤。
國內首隻債券指數基金:作為國內第一隻投資於債券指數的基金,南方50是固定收益類基金產品的一大創新。該基金主要投資於中證50債券指數的成份券及其備選成份券,通過被動式指數化投資實現對標的指數的有效跟蹤,從而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分享中國債券市場發展的有效投資工具。同時,該基金還是一隻LOF基金,不僅具有交易方便、費用低廉的優勢,還為投資者提供了跨市場套利的機會。
⑵ 我國機構投資者存在的問題.。
論中國機構投資者制度構建與證券市場國際化
關鍵詞: 證券投資/機構投資者/證券市場國際化/QFII制度/QDII制度
內容提要: 機構投資者是近幾年來中國證券投資領域逐漸引起重視的投資主體。本文以機構投資者為中心, 通過對規制機構投資者的證券市場資本流入和流出法律制度的對比, 揭示了我國證券投資領域的國際化發展趨勢。筆者認為:中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趨勢不可避免; 但是整個法律制度體系的配套建設, 尤其是在針對不同投資主體、不同投資領域、不同位階的法律制度整合方面, 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一、機構投資者在中國證券市場法治構建中的角色定位
(一) 機構投資者在我國證券市場中的作用機構投資者是指從事證券意義上的非個人化投資行為的、職業化、社會化的團體或機構, 它包括用自有資金直接或藉助各種金融工具間接在證券市場進行投資的非個人化機構。[1]
機構投資者對於證券市場的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一方面, 機構投資者資金雄厚, 在證券承購和證券經紀中都佔有較大份額, 為證券市場的擴容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另一方面, 機構投資者實行投資組合管理, 並且以長線投資為主, 有助於抑制投機行為的過多發生, 保持證券市場的穩定。此外, 機構投資者對於促進金融創新、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等方面都具有積極意義。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 機構投資者的培育與完善就顯得日益重要, 這不僅有利於資本市場的改革和進步, 而且有助於深化企業制度改革, 有助於政府進行宏觀調控, 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定與發展。[2]發展機構投資者在當代資本市場發展中的作用具體來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⒈發展機構投資者能夠聚集社會閑散資金, 擴大社會對證券的需求, 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目前, 我國證券交易市場交易主體主要以個人投資者為主, 個人投資者受其精力、時間、知識的限制, 其直接出入交易市場所付出的成本很大; 個人投資者的數量和投入的資金滿足不了我國資本市場迅速擴容的需要,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機構投資者通過其專業化的服務, 將社會閑散資金集中起來使用, 在帶來可觀收益的同時為廣大個人投資者節省了時間和精力, 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
⒉發展機構投資者對於穩定股價, 促進資本市場平穩發展意義重大。個人投資者在投資行為上以獲得短期交易收入為主, 不注重長期效益, 並且現階段的中國股民總體來說還缺乏投資操作知識, 其投資的投機成份很大。機構投資者恰好能克服這種弊端, 機構投資者注重長期投資收益, 擁有眾多的專業人士, 以及廣泛的業務聯系和全面的市場信息, 並注重對公司股票內在價值和財務狀況的分析研究, 因此能夠合理地利用信託資金進行投資。
⒊發展機構投資者還有利於推動資本市場的創新活動。機構投資者提供各方面的服務, 並對其擁有的資產實行風險分散的投資組合管理, 這必將會推動金融服務創新, 金融品種創新和市場交易方式的創新。同時, 發展機構投資者還有利於形成資本市場的完善監督體系。
(二) 機構投資者角色定位與中國證券市場法律制度完善
機構投資者的興起, 打破了傳統上個人股東高度分散的狀況, 開始逐漸淡化股東群體的傳統形象, 不乏有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公司治理, 影響公司決策, 使股東有了從「消極股東」向「積極股東」轉化的動態, 從而引發了對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治理結構的相關理論思考與實踐。[3]目前, 建立機構投資者配套法律制度的潛在條件已經成熟。首先, 隨著我國失業、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發展, 失業保險金和養老金的資產額增加很快, 由此會形成對證券的極大需求; 其次, 各種投資基金發展已初俱規模, 隨著經濟發展帶來人均收人的增加, 私人儲蓄額會持續增加, 會有更多的資金通過這些基金進入資本市場; 再次, 各類企業法人為了鞏固競爭地位和開展業務往來, 也會投資於股權證券; 最後, 隨著經濟改革實踐的發展, 中國的證券投資業管理人才正在迅速成長, 這一大批高層次的專業人士為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有學者認為, 目前我國應著重發展以下三種類型的機構投資者: 一是大力培育投資基金等新型的機構投資者; 二是允許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銀行、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在一定監管條件下投資於資本市場; 三是發展企業間相互持股, 即法人持股。[4]對於前兩者, 我國相關管理機構在政策上持積極態度, 制定了大量配套規定。與國內機構投資者相對, 合理規制, 允許國外投資者進入我國資本市場, 以引入國際資本並帶動我們整體機構投資水平的提高, 在我國證券投資領域已經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二、境外機構投資者與中國證券市場資本流入制度現狀
(一)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概述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Investor) 制度是指允許經核準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在一定規定和限制下匯入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 並轉換為當地貨幣, 通過嚴格監管的專門賬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 其資本利息、股息等經審核後可轉為外匯匯出的一種市場開放模式。這是一種有限度地引進外資、開放資本市場的過渡性制度。在一些國家和地區, 特別是新興市場經濟的國家和地區, 由於貨幣沒有完全可自由兌換, 資本項目尚未開放, 外資直接流入有可能對其證券市場帶來較大的負面沖擊, 而通過QFII制度, 管理層可以對外資進入進行必要的限制和引導,使之與本國的經濟發展和證券市場發展相適應, 控制外來資本對本國經濟獨立性的影響, 抑制境外投機性游資對本國經濟的沖擊, 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QFII制度1990年發源於台灣, [5]其實質是一種有創意的資本管制。在這一機制下, 任何打算投資境內資本市場的人士必須分別通過合格機構進行證券買賣, 以便政府進行外匯監管和宏觀調控。我國證券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 整體規模、功能和效率大大提升, 已經成為亞太地區最大同時也是最有活力的證券市場之一。應該說, 現在引入QFII制度的時機已經成熟。另一方面, 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比重遠遠低於境外成熟市場, 這嚴重製約了我國證券市場功能的發揮。從這個角度來看, 引入QFII相當迫切。引進QFII制度是我國對外開放戰略在資本市場的重大舉措, 是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又一表現。2002年11月, 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正式引入了QFII制度。
(二) 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在我國的施行特點
建立QFII制度, 最大的風險莫過於外資進入後對本國( 地區) 證券市場和外匯市場產生的沖擊。因此, 對於這項制度創新, 在制定相關的政策時, 出於收益和風險的考慮, 往往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 吸引長期投資的外資機構, 特別是在初期; 第二, 對外資總規模、外資個股持倉比例有限制; 第三, 對資金進出境、兌換、貨幣市場投資比例有嚴格的規定; 第四, 把外資行業投資限制擴展到股市、債券市場, 對金融衍生品的投資限制較嚴格。[6]
筆者認為, 在建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法律制度體系的過程中, 應該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要本著互惠的原則選擇有一定信譽和實力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在資本項目下設立專門的QFII帳戶,並為每一個通過QFII資格認定的境外機構投資人建立分帳戶, 該帳戶資金流程處在外匯管理局的監控之下。二要加強進出入資金的管理。鑒於證券資本的流動性特徵, 要求QFII在通過審批一定時間以內, 將資金匯入中國, 並對資金的運用及匯出進行嚴格的監管。三要對QFII的投資范圍和投資額度進行限制。匯入資金在轉化為人民幣以後, 可以投資於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一級和二級市場。要適當保護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如金融業、電信業等, 定期檢討開放效果, 密切注意對外匯市場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投資額度方面, 根據證券市場流通市值規模而確定外資進入規模。這一階段結束後, 才可以逐步放鬆QFII的准入限制, 在條件成熟時實現資本流動的自由化。
對比現實法律規定, QFII制度初期在中國證券市場上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⒈以列舉的方式對QFII的資格進行嚴格界定, 維護市場穩定。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產規模等條件要求嚴格。結合中國證券市場尚處於發展時期, 《辦法》中對於境外機構投資者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 這有利於國內市場投資者素質的提高以及市場的穩定。《辦法》要求所有類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管理證券資產的規模均不小於100億美元, 經營時間除基金管理機構是5年以外, 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均要求30年以上。由此看來, 要滿足中國QFII資格審查條件的, 一般而言都是經營時間很長、運作規范、管理資產經驗豐富的境外機構。
⒉鼓勵穩健型的資產管理機構, 吸引長期投資。將吸引外資的中長期投資放在突出位置。《辦法》第十一條中特別指出: 符合規定的「封閉式中國基金或在其它市場有良好投資記錄的養老基金、保險基金、共同基金的管理機構, 予以優先考慮」。這充分表明了管理層希望能夠吸引境外機構進行中長期投資, 維護市場中長期穩定的導向。
⒊投資范圍和投資額度有嚴格限制, 體現漸進式原則。投資對象和持股比例與國內的基金近乎同享國民待遇, 但范圍有區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投資對象是除B股以外的境內市場上掛牌交易的A股和債券,這與國內基金的投資范圍是相同的。就單個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而言, 單個境外機構的投資限額與國內基金一樣不得超過該公司總股份的10%.全部境外機構對單個上市公司的持股上限為20%, 而國內基金在這一點上沒有限制。當然, 《辦法》也為動態管理留有餘地, 特別補充說「中國證監會根據證券市場發展情況,可以調整上述比例。」至於行業限制, 《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合格投資者的境內證券投資, 應當符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要求。這就表明包括石化、電子、汽車、交通運輸等主導產業, 以及原先禁止外商投資但入世後大幅開放的行業包括醫葯、零售業、公用事業、金融服務等, 將成為QFII關注的熱點。
⒋對合格機構匯出匯入資金進行監控, 穩定外匯市場。對於資金的流向控制, 一般有兩種不同的手段:一種是採取強制方法, 規定資金匯出匯入的時間與額度; 另一種是用稅收手段, 對不同的資金匯入匯出時間與額度徵收不同的稅, 從而限制外資、外匯的流動。[7]目前我國對資本出入採取的是強制方法。《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 合格投資者應當自中國證監會頒發證券投資業務許可證三個月內匯入本金, 全額結匯後直接轉入人民幣特殊賬戶。第二十六條又規定, 合格投資者為封閉式中國基金管理機構的, 每次匯出本金的金額不得超過本金總額的20%, 相鄰兩次匯出的時間間隔不得少於一個月, 而其他投資者不得少於三個月。
三、境內機構投資者與中國證券市場資本流出制度
(一) 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的推出背景
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Investor) , 是在一國境內設立, 經該國有關部門批准從事境外證券市場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業務的證券投資基金。和QFII一樣, 它也是在貨幣沒有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資本項目尚未開放的情況下, 有限度地允許境內投資者投資境外證券市場的一項過渡性的制度安排。2006年4月: 被市場稱作「QDII開閘」的人民銀行行「五號公告」發布, 開放資本賬戶的三點重大新政策出台: 第一, 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集合境內機構和個人的人民幣資金, 在一定額度內購匯投資於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 第二, 允許符合條件的基金管理公司等證券經營機構, 在一定額度內集合境內機構和個人自有外匯, 用於在境外進行的包含股票在內的組合證券投資; 第三, 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購匯投資於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及貨幣市場工具, 購匯額按保險機構總資產的一定比例控制。
我國現階段實行的是利率、匯率、資本帳戶三位一體的管理制度, 且這種制度還將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存在下去, 在這種管制框架下, 短期內難以實現人民幣資本帳戶下的自由兌換, 居民自然被禁止買賣境外股票,但隨著國內居民調整個人金融資產結構和對外投資的慾望不斷增強, 迫切需要建立一種既符合貨幣管制原則, 又能疏通國內居民投資海外資本市場渠道的機制,QDII機制便可達至這一要求。QDII目前情況下推出, 主要的背景就是目前我國高速增長的外匯儲備, 這幾項措施都使得更多的外匯資金流向個人或者投資機構手中,也暗合了吳曉靈行長「藏匯於民」的政策意圖。在推出QDII以後, 有望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國國際收支平衡狀況, 而金融機構和個人也獲得了更廣闊的投資空間。央行稱, 上述政策措施將會同有關部門適時分項組織實施, 目前政策下, 基金QDII需通過證監會和外管局審批,而保險公司、銀行業QDII也需由各自監管機構審批。業內人士預計此次開放首先將允許投資於固定收益品種,之後是證券組合, 最後才是金融衍生產品。[8]
(二) 在中國施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的立法步驟分析
中國過去曾經長期外匯短缺, 所以向來是先鼓勵流入, 然後才是有序流出。現在中國已經告別了外匯短缺的時代, 所以我們根據形勢發展變化, 對資本的流入和流出實行均衡管理。這次在有序引導流出方面的政策調整力度比較大, 但不能說是一個根本性的轉折, 這仍然是一個有序的、漸進的過程。[9]從此次我國人民銀行「五號公告」對於境內機構投資者的海外投資活動規制也體現了極為謹慎的特點:
⒈銀行投資「固定收益產品」風險的轉移。根據五號公告內容, 符合條件的銀行可以集合境內機構和個人的人民幣資金, 在一定額度內購匯投資於境外固定收益產品。投資者可以將人民幣交給境內銀行, 由境內銀行統一購匯投資於海外, 本金和收益返回境內時, 再度結匯成人民幣。國內投資者可以將外匯資產交給境內商業銀行, 通過委託理財方式直接投資境外。對於銀行而言, 新的外匯代客理財業務, 事實上是將其外匯結構性存款業務轉化為中間業務。在原來的理財方式下,客戶的自有外匯資金在會計核算上體現為銀行的存款, 形成銀行的有效負債, 銀行可以用其發放貸款或進行海外投資, 而在代客理財業務中, 客戶的資金直接投到境外, 並由第三方託管。銀行和客戶之間將從原來的銷售關系轉化為資產管理關系, 銀行只是中介人, 收取中介費用, 不再提供保底承諾。[10]
⒉社保基金配套規定的積極跟進。海外投資是社保基金醞釀已久的戰略目標。人民銀行的「五號公告」出台不久, 社保基金理事會就公布了《社保基金海外投資管理暫行規定》。這一規定, 勾勒出了社保基金海外投資模式的總體框架, 社保基金海外投資據此正式啟動。根據《暫行規定》, 社保基金投資境外的資金來源主要為以外匯形式上繳的境外國有股減持所得, 即為其本身自有外匯。從目前理事會的現狀看, 在人員、經驗和技術系統等方面的准備還不具備海外投資的直接操作能力, 因此採取委託投資的模式比較適合, 這也符合國際上養老金機構的操作慣例, 核心是風險監控和專業化的管理。在社保基金的海外投資規劃中, 固定收益類產品比重要小於股票類產品。此番招募境外投資管理人, 根據社保基金理事會公告, 申請者主要為受託投資管理五大類投資產品, 分別是全球股票積極型基金、美國股票指數增強型基金、香港股票積極型基金、全球債券積極型基金和外匯現金管理。這一系列投資基準的選擇體現了社保基金審慎的心態, 同時也為後續法律的規定預留了很大空間。
⒊保險公司受到的影響相對最小。在「五號公告」之前, 保險公司的自有外匯投資渠道已經部分打開。[11]目前保險公司境外投資的具體操作細則仍未出台, 而人民銀行的「五號公告」中所提到的「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境外的貨幣市場工具」以及換匯額度都未揭曉。在此之前, 保險公司能夠做的就是一些研究的准備工作。所以「五號公告」對保險公司短期影響是境內潛在的合格機構投資者中最小的。
(三) 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的關系
資本項目的開放應該是雙向的, 有流入就有流出。中國曾經長期外匯短缺, 所以向來是先鼓勵流入, 然後才是有序流出。先放開QFII有其必然性。現在中國已經告別了外匯短缺的時代, 所以管理層根據形勢發展變化, 對資本的流入和流出實行均衡管理。資金雙向有序流動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 而資金單方向流動會導致資金高度集中, 可能產生風險聚集, 不利於金融系統的穩定。因此, 在國際收支證券項下有必要建立資金雙向有序流動的機制。在繼續推進QFII制度、鼓勵更多境外資金投資國內證券市場的同時, 拓寬境內資金投資渠道, 並允許部分國內資金投資國際證券市場, 引導部分資金有序、合法流出, 以分散投資風險, 提高投資收益。近些年來, 我國國際收支連續出現大幅順差, 影響到貨幣政策的獨立操作, 加大了維護人民幣幣值穩定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 管理機構調整外匯管理政策,改變了以往「寬進嚴出」的局面, 並積極採取措施化解國際收支壓力, 在證券項下允許保險公司運用自有外匯資金投資海外債券市場, 批準保險公司和社保基金投資海外市場, 將在一定程度上扭轉我國目前證券項下資金單向流入的局面。[12]
QFII機制的運作要涉及三個核心問題: 其一是合格機構的資格認定問題。包括注冊資本數量、財務狀況、經營期限、是否有違規違紀記錄等考核標准。其二是對合格機構匯出入資金的監控問題。[13]其三是合格機構的投資范圍和額度限制問題。[14]對比QDII制度, 我們發現上面三個問題同樣也是其關注的重點。QFII這項制度的安排實際上只是將我國允許合格的境外投資者進入我國資本市場的初步做法。在我國這樣一個即有流通股, 又有非流通股; 即有國有股和法人股, 又有A股、B股和H股等多股權結構的資本市場中, 外資如何應對, 就不是一項QFII的制度所能決定的了。一旦推出QDII後, 即意味著國內投資者可參與境外有價證券的投資, 尤其是香港股票的買賣。由於香港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相對於國內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要廉價的多,因此, QFII與QDII這兩項制度安排哪一個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其實質更是決定了資金最終的流動方向。QDII的推出, 使中國證券市場與國際融合的大趨勢更進了一步, 這將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理念、估值標准產生重大影響。與國際市場的比較將成為投資者重要決策依據。如果說此前是QFII將國際投資理念帶入了中國的話, 那麼QDII將促使這種理念進一步深化。
四、中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與機構投資者法律制度體系的完善
(一) 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法律障礙
我國證券市場作為一個新興的證券市場, 起步於80年代初, 在至今不到20年時間里, 相繼發行了國際債券、B股、H股、紅籌股, 並對買殼上市、借殼上市及設立國家基金等多種籌資方式進行了嘗試,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一些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嚴重影響證券市場的規范化發展, 並成為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現實障礙:
⒈證券市場相關法規不健全、沒有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健全的法律體系是規范證券市場運作的基礎。世界上證券市場發達的國家都有一套包括針對證券交易、證券投資者保護、投資公司等法律和各階段配套法律條款組成的健全的法律體系。我國證券法是長期的立法工作在1999年才頒布的, 已有的《公司法》以及與證券相關的管理條例, 有些內容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飛速發展已不符合國際慣例和中國現實。這種法律制定、實施的低效性勢必影響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進程。[15]
⒉金融管制較嚴, 人民幣尚未實現自由兌換。我國目前仍實行比較嚴格的金融管制, 這種資金不自由、貨幣不自由的壁壘在很大程度上排斥了國際證券資本。雖然外國投資者可以通過外匯調劑中心把所得部分利潤匯回本國, 但這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沒什麼吸引力。
⒊證券監督法律制度、監管方式和監管水平均存在不足。證券市場國際化的程度越深, 所面臨的風險越大, 客觀上要求更加有效的監管機制與之相匹配。在WTO的相關條款中強調的原則之一就是透明度原則,即要求信息披露, 這是金融監管的基礎。而我國監管法律體系並不健全。另外, 對證券市場的管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公司股票的發行與上市, 迄今實行的是額度分配和審批制度。這種以行政手段分配資本市場資源的制度, 排斥了企業以業績和成長預期競爭進入資本市場的平等機會, 導致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下降, 增加了國內證券市場的風險。
(二) 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立法的步驟
關於證券投資的法規一般分三個層次: 一是立法機構制定的證券法律; 二是證券主管機構制定的監管規定; 三是證券交易所制定的有關規則。這三個層次的法規形成一個健全的證券法規體系, 全國規范證券市場的主體及其行為。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前提是規范化,否則, 證券市場的國際化就無從談起。[16]其中, 前兩者擁有立法權的機構制定的各種層次的證券投資法律制度比證券交易所等中介機構制定的規則具有更高的權威性與持久性。我國利用國際證券投資按照先境外後境內、先債券後股票的順序發展, 立法步驟大致可以總結如下:
第一步, 證券市場開放初期, 利用國際證券投資應該仍然以境外發行股票和債券為主, 允許外資間接進入A股證券市場, 同時逐步將B股市場國際化, 並為與A股合並做准備。由於受國內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和監管能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 短期內開放A股市場的風險較大, 而境外發行股票不僅有利於國內企業擴展融資空間, 而且有利於企業熟悉國際資本市場規則, 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進行規范化企業管理和經營。另外,由於目前在國外投資的中國企業所需的資金, 基本上都是依靠國內總公司的匯款或從設在當地的中國金融機構貸款。如果能夠確立發行當地貨幣債券的方式籌集資金, 就可以減少對總公司和中國金融機構的依賴,取得比較穩定的資金來源。通過發行當地貨幣債券籌集資金還可以避免產生貨幣錯配和匯率風險。在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的條件下, 國外資本主要以合格機構投資者的方式投資國內證券市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完善, 要逐步放寬QFII機構的限制條件, 但根據證券市場的總體規模, 核定每個機構允許進入中國證券市場的流通市值不超過總市值的一定比例, 同時規定每個機構對單個上市公司的投資比例, 並嚴格限制其對敏感部門的投資。
第二步, 證券市場開放逐漸成熟後, 通過證券投資機構進行二級市場的間接投資應成為主要的投資模式, 並允許境外共同基金直接進入股市。允許外資以投資於基金、組建合資合作基金、組建證券公司和投資公司、購買資產管理公司所持有股權等形式間接投資於A股市場, 將獲得的股息和紅利匯出。允許境外共同基金直接進入股市, 並由外匯管理局監督資金的流入和流出, 通過專門賬戶管理。在國內金融體系比較完善、宏觀經濟比較穩定和監管能力有所增強的條件下, 逐步開始嘗試允許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存托憑證直接投資於國內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 可以選擇香港證券交易所作為試點。隨著國內A股市場結構性矛盾逐步得到解決, A股市場逐步開始國際化運作, 規范上市主體信息披露、規范投資者行為、規范券商操作, 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 與B股合並。
第三步, 在證券市場運作及監管制度比較成熟、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利率和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基本建成以後, 境外投資者可以通過異地掛牌或存托憑證直接投資國內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 完成證券市場的全面開放。在證券市場全面開放以後, 中國利用國際證券投資的規模主要由市場決定, 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加強對短期資本流動的監管。(來源:中國民商法律網)
⑶ 指數基金有哪些
指數基金(index fund),顧名思義就是以指數成份股為投資對象的基金,即通過購買一部分或全部的某指數所包含的股票,來構建指數基金的投資組合,目的就是使這個投資組合的變動趨勢與該指數相一致,以取得與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率。指數基金是一種按照證券價格指數編制原理構建投資組合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基金。從理論上來講,指數基金的運作方法簡單,只要根據每一種證券在指數中所佔的比例購買相應比例的證券,長期持有就可。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帶數字的基本上都是指數基金。
1 159902 華夏中小板 -17.44% 3.1820 2.6270 3.2820 2.7270
2 159906 大成深證成長40 -12.55% 1.0050 0.8790 1.0050 0.8790
3 090012 大成深證成長40聯接 -10.65% 1.0040 0.8970 1.0040 0.8970
4 217016 招商深證100 -9.72% 1.1520 1.0400 1.1520 1.0400
5 162711 廣發中證500 -9.68% 1.0950 0.9890 1.0950 0.9890
6 160119 南方中證500 -9.49% 1.2310 1.1140 1.2810 1.1640
7 160616 鵬華中證500 -9.43% 1.0290 0.9320 1.0290 0.9320
8 180003 銀華道瓊斯88 -9.09% 0.9349 0.8499 2.7349 2.6499
9 510130 中盤ETF -8.77% 3.1600 2.8826 1.0870 0.9915
10 481012 深證紅利ETF聯接 -8.57% 1.0051 0.9190 1.0051 0.9190
11 159901 易方達深證100 -8.50% 0.8170 0.7475 3.9930 3.6626
12 164205 天弘深證 -8.49% 0.9780 0.8950 0.9780 0.8950
13 161604 融通深證100指數 -8.35% 1.3410 1.2170 2.6910 2.5800
14 161812 銀華深證100 -8.26% 1.2050 1.0900 1.2050 1.1070
15 159905 深證紅利ETF -8.24% 1.0035 0.9208 1.0035 0.9208
16 110021 中盤ETF聯接 -8.10% 1.0910 1.0026 1.0910 1.0026
17 110019 易方達深100聯接 -8.07% 0.9960 0.9156 0.9960 0.9156
18 510070 上證民企50ETF -7.97% 1.2730 1.1720 1.0910 1.0050
19 217017 上證消費80ETF聯接 -7.77% 0.9910 0.9140 0.9910 0.9140
20 206005 上證民企50ETF聯接 -7.62% 1.0890 1.0060 1.0890 1.0060
21 040002 華安中國A股 -7.57% 0.8740 0.7980 3.3040 3.0870
22 159903 深成ETF -7.46% 1.2634 1.1694 0.9322 0.8629
23 161213 國投瑞銀中證消費服務 -7.42% 0.9970 0.9230 0.9970 0.9230
24 161612 融通深成指 -7.33% 1.0090 0.9350 1.0090 0.9350
25 202017 南方深證聯接 -7.10% 0.9468 0.8796 0.9468 0.8796
26 450008 國富滬深300指數 -6.81% 1.0870 1.0130 1.0870 1.0130
27 510170 上證大宗商品ETF -6.78% 1.0030 3.0140 1.0030 0.9350
28 166007 中歐滬深300 -6.77% 1.0081 0.9398 1.0531 0.9848
29 200002 長城久泰滬深300 -6.51% 1.2213 1.1418 4.0813 4.0018
30 163109 申萬菱信深成指分級 -6.50% 0.9060 0.8360 0.9060 0.8410
31 257060 上證大宗商品ETF聯接 -6.43% 0.9960 0.9320 0.9960 0.9320
32 161811 銀華滬深300 -5.78% 0.9520 0.8970 0.9520 0.8970
33 161207 瑞和300 -5.76% 0.9730 0.9170 0.9310 0.8780
34 213010 寶盈中證100 -5.67% 0.9000 0.8490 0.9000 0.8490
35 202015 南方滬深300指數 -5.60% 1.1601 1.0019 1.2201 1.1619
36 519300 大成滬深300 -5.55% 0.9452 0.8927 2.3552 2.3027
37 270010 廣發滬深300指數 -5.43% 1.3250 1.2530 1.6150 1.5430
38 481009 工銀瑞信滬深300 -5.43% 1.1084 1.0203 1.2734 1.2153
39 09 建信滬深300 -5.42% 0.8860 0.8380 0.8860 0.8380
40 160615 鵬華滬深300 -5.41% 1.0930 1.0340 1.1530 1.0940
41 020011 國泰滬深300 -5.41% 0.6280 0.5940 0.8990 0.8500
42 163001 長信中證央企100 -5.41% 0.9990 0.9450 0.9990 0.9450
43 510190 上證龍頭企業ETF -5.40% 2.5520 2.4140 0.9780 0.9250
44 160807 長盛滬深300 -5.25% 1.0570 0.9530 1.0570 1.0030
45 160706 嘉實滬深300 -5.22% 0.8040 0.7619 2.6720 2.6299
46 000051 華夏滬深300指數 -5.21% 0.8830 0.8370 0.8830 0.8370
47 110020 易方達滬深300 -5.08% 0.9450 0.8970 0.9450 0.8970
48 050002 博時滬深300指數 -5.08% 0.8450 0.8020 2.8250 2.7820
49 519116 浦銀安盛滬深300 -5.02% 0.9960 0.9460 0.9960 0.9460
50 202021 南方小康ETF聯接 -4.63% 0.9820 0.9184 0.9820 0.9384
51 040180 華安上證180聯接 -4.58% 0.9610 0.9170 0.9610 0.9170
52 519180 萬家180 -4.56% 0.6715 0.6407 3.0115 2.9807
53 090010 大成中證紅利 -4.43% 1.0160 0.9710 1.0160 0.9710
54 040190 上證龍頭ETF聯接 -4.39% 0.9790 0.9360 0.9790 0.9360
55 470007 匯添富上證綜指 -4.33% 0.9000 0.8610 0.9000 0.8610
56 510180 華安180 -4.31% 0.6510 0.6230 2.4980 2.3940
57 163407 興全滬深300指數 -4.21% 0.9620 0.9215 0.9620 0.9215
58 162509 國聯安雙禧中證100 -4.01% 1.0720 1.0290 1.0720 1.0290
59 410008 華富中證100 -3.94% 0.8294 0.7967 0.8294 0.7967
60 162213 泰達宏利財富大盤 -3.94% 1.0390 0.9980 1.0590 1.0180
61 161607 融通巨潮100 -3.88% 0.9010 0.8660 2.4150 2.3800
62 320010 諾安中證100 -3.80% 0.8160 0.7850 0.8160 0.7850
63 240014 華寶興業中證100 -3.61% 0.8494 0.8187 0.8494 0.8187
64 162307 海富通中證100 -3.58% 0.8380 0.8080 0.8380 0.8080
65 510060 上證央企ETF -3.51% 1.3226 1.2764 0.8460 0.8164
66 163808 中銀中證100指數 -3.51% 0.8530 0.8230 0.8630 0.8330
67 519100 長盛中證100指數 -3.20% 0.8420 0.8151 1.4620 1.4351
68 110003 易方達50指數 -3.07% 0.7573 0.7340 2.6073 2.5840
69 161211 國投瑞銀金融地產 -3.04% 0.8220 0.7970 0.8220 0.7970
70 519027 上證周期行業50聯接 -2.85% 0.8760 0.8510 0.8760 0.8510
71 510010 治理ETF -2.79% 0.7480 0.7270 0.8330 0.8090
72 510090 上證責任ETF -2.67% 0.9400 0.9150 1.1210 1.0920
73 519671 銀河滬深300價值 -2.62% 0.8410 0.8190 0.8410 0.8190
74 519686 交銀治理 -2.61% 0.8430 0.8210 0.8430 0.8210
75 510160 南方小康ETF -2.61% 0.4225 0.4116 1.0511 1.0240
76 530010 建信責任 -2.60% 1.0760 1.0480 1.0760 1.0480
77 510110 上證周期行業50 -2.53% 2.3880 2.3270 0.9580 0.9340
78 399001 中海上證50 -2.45% 0.8570 0.8360 0.8570 0.8360
79 510880 上證紅利ETF -2.01% 2.1830 2.1380 1.4880 1.4590
80 310398 申萬菱信滬深300 -1.91% 0.8360 0.8200 0.8360 0.8200
81 240016 上證180ETF聯接 -1.90% 0.9470 0.9290 0.9770 0.9590
82 100038 富國量化滬深300 -1.79% 0.9510 0.9340 0.9510 0.9340
83 510030 上證180ETF -1.78% 2.5540 2.5090 0.8740 0.8590
84 510050 華夏上證50 -1.56% 1.9720 1.9410 2.5090 2.4720
85 050013 博時超大聯接 -1.45% 0.7590 0.7480 0.7590 0.7480
86 510020 超大ETF -1.43% 0.2030 0.2000 0.7490 0.7380
87 160716 嘉實50 -0.37% 0.7389 0.7362 0.7389 0.7362
88 100032 富國天鼎中證紅利 -0.06% 1.2990 1.1640 1.7380 1.7320
89 020021 國泰上證180金融聯接 -- -- 0.9130 -- 0.9130
90 100053 富國上證綜指ETF聯接 -- -- 0.9280 -- 0.9280
91 161816 銀華中證等權重90 -- -- 0.9100 -- 0.9100
92 165511 信誠500 -- -- 0.8940 -- 0.8940
93 320014 諾安新興產業聯接 -- -- 1.0030 -- 1.0030
94 460220 華泰柏瑞中小盤聯接 -- -- 0.8820 -- 0.8820
95 510120 上證非周期100ETF -- -- 2.1960 -- 0.9250
96 510150 上證消費80ETF -- -- 2.7640 -- 0.9110
97 510210 富國上證綜指ETF -- -- 2.7060 -- 0.9260
98 510220 華泰柏瑞上證中小盤 -- -- 3.2190 -- 0.8800
99 510230 國泰上證180金融 -- -- 3.1200 -- 0.8860
100 510260 諾安上證新興產業 -- -- 0.9340 -- 0.9340
101 519032 上證非周期100ETF聯接 -- -- 0.9380 -- 0.9380
⑷ 論述題 求答案
資本市場是現代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本來意義是指長期資金的融通關系所形成的市場。但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 資本市場的意義已經遠遠地超出了其原始內涵, 而成為社會資源配置和各種經濟交易的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條件下, 資本市場的功能可以按照其發展邏輯而界定為資金融通、產權中介和資源配置三個方面。
(一)融資功能:本來意義上的資本市場即是純粹資金融通意義上的市場,它與貨幣市場相對稱,是長期資金融通關系的總和。因此,資金融通是資本市場的本源職能。
(二)配置功能:是指資本市場通過對資金流向的引導而對資源配置發揮導向性作用。資本市場由於存在強大的評價、選擇和監督機制, 而投資主體作為理性經濟人,始終具有明確的逐利動機,從而促使資金流向高效益部門,表現出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
(三)產權功能:資本市場的產權功能是指其對市場主體的產權約束和充當產權交易中介方面所發揮的功能。產權功能是資本市場的派生功能,它通過對企業經營機制的改造、為企業提供資金融通、傳遞產權交易信息和提供產權中介服務而在企業產權重組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上述三個方面共同構成資本市場完整的功能體系。如果缺少一環節,資本市場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扭曲的。資本市場的功能不是人為賦予的,而是資本市場本身的屬性之一。從理論上認清資本市場的功能,對於我們正確對待資本市場發展中的問題、有效利用資本市場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一)規模缺陷透視:現有市場規模總體上與社會巨額投融資需求不相匹配
經歷998年之後的高速擴容階段,中國證券市場中股票總市值占當年GDP的比重和當年城鄉居民儲蓄余額的比重依然偏低。000年末二者分別只有54.36%和.0%,而997年美國股票市值占當年GDP的比重便已達40.53%,英國達70.5%,新加坡達0.4%,香港更高達4.%。如果考慮到我國資本市場有相當大比例的股票不能流通,000年末流通市值佔GDP的比重只有8.9%的話,則股票市場的有效規模逾顯不足。加之其他類型資本市場發展緩慢或基本沒有發育,因此可以認為中國資本市場尚屬小型資本市場。在直接融資已佔國際融資總額80%以上的今天,我國工商企業80%的資金需求仍要藉助於銀行的間接融資(戴相龍,00),資本市場的總體規模遠不能滿足資源配置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巨額投融資及資產重組交易需求。
(二)結構缺陷透視:畸形的市場內在結構導致了資源配置功能的低效
.資本市場的股市化傾向問題。資本市場主要指以股票、債券和投資基金為主的長期資金市場(長期票據市場及長期信貸市場等廣義資本市場范疇不在本文研究之列),相對於股票融資的迅猛發展,企業通過債券融資的比例不但停滯不前,近幾年甚至還有下降趨勢,導致股市畸強債市畸弱,發展比例極不協調。截至00年3月4日,在滬深兩交易所企業債券(含轉換債券)上市總額為99.39億元,市價總值04.97億元,而同期股票上市總額達89.6億元,市價總值更高達48088.5億元。兩者規模的懸殊差距表明我國債券市場發展嚴重滯後,與國際企業債券市場規模已超過股市且發展加速的勢頭背道而馳,並且相應導致債券期貨和期權等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也無從依託。
.股權結構僵化及流動性缺乏問題。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可以大致分為五類,即國家股、法人股(包括發起法人股和社會法人股)、內部職工股、社會公眾股(包括A股、B股、H股)和轉配股。從市場總體狀況看各種股權比例的差異性較大,以999年為例,國家股、法人股及轉配股和內部職工股等非流通股份佔全國上市公司股本總額的65.05%,而可流通股份僅佔34.95%,非流通股份大致相當於流通股的兩倍。這種不合理的股權結構安排不僅導致資本市場缺乏必備的流動性,資本的自由進出空間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因國有股的「一股獨大」為「內部人控制」現象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3.上市公司在不同經濟領域的數量分布問題。我國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結構呈極不合理狀態:一是規模結構失衡。000年底在所有076家上市公司中,流通股本在0000萬股以下的為76家,佔比為66.54%;0000萬股以上的為360家,佔全部上市公司的份額僅為33.46%。上市公司總體規模偏小,必然影響到資本市場功能的作用力度。二是產業結構失衡。若按三次產業劃分上市公司類別(由於綜合類上市公司無法准確劃分歸類,故不列入該項統計范圍),則在876家上市公司中,分屬一、二、三次產業公司數量分別為6家、639家和家,佔比分別為.83%、7.95%和5.%,與同期國民經濟三大產業的比重極不相稱。三是地區結構失衡。至999年末,經濟相對發達的華東地區上市公司總數達330家,佔全國總數的34.77%,而西北五省僅擁有上市公司60家,占總數的6.3%。上市公司地區間分布的巨大差異,使得經濟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在新一輪金融發展浪潮中再次處於競爭的劣勢地位。四是所有制結構失衡。目前95%以上的上市公司系國有控股公司,這種上市公司結構安排限制了非國有經濟的融資渠道,十分不利於非國有經濟的做大做強。
4.投資主體結構問題。雖然近年來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諸如允許並逐步擴大保險資金通過證券投資基金間接入市比例,解除「三類企業」即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和上市企業以其自有資金進行股票投資的禁令,推出總規模達560億元的證券投資基金以及批准設立開放式基金等「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措施,但總體而言滬深股市仍屬典型「散戶市」,機構投資者無論在數量還是資金規模上都未取得主導地位,與股份經濟和資本市場成熟的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000年末在滬深兩市個人投資者占總數的99.5%,機構投資者佔比僅為0.48%。這種散戶型資本市場通常根基脆弱,且波動頻繁而劇烈,資金在其中流動盲目無序,增加了資源誤配置風險。
(三)機制缺陷透視:市場運行機制的扭曲對資源的有序流動形成梗阻
.上市爭奪。早期的中國股市是作為地方市場進行試驗,但一經運行,很快便被各方發現其籌資功能,各地政府紛紛要求安排本地企業上市。99年中國證監會成立後採取了切塊審批的辦法,但無論是控制流通量還是控制上市家數,在各方多擴容、多籌資的強大壓力下,均難以奏效,甚至於部分企業高估資產、虛報盈利,虛假包裝以求欺騙上市。在998年採用核准制後,盡管爭奪勢頭有所減緩,但局面並未得以根本改觀。
.退市梗阻。作為維系資本市場正常運轉的兩個輪子,市場退出機制與准入機制本應並行不悖,將嚴重資不抵債、已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重組潛力和收購價值的劣質上市公司摘牌逐出。但是,一些原本早已喪失持續上市條件的上市公司卻得以多年滯留資本市場,吞噬了有限的市場資源。
3.增發無序。隨著近年增發硬約束的逐步降低,增發新股融資規模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高,呈現出極端的無序狀態。00年初至當年7月3日,已有上百家上市公司提出增發方案,較上年同期增長四倍以上,且多數公司擬募資金超過其凈資產額,相當一部分甚至高於其總資產。
4.濫用重組。據有關資料顯示,998年我國上市公司的重組事件為705起,999年上升至0起,000年上半年便已達到48起。龐大的資產重組事件的背後,是層出不窮的以「圈錢」為目的的「報表重組」、以保上市資格為目的的「資格重組」、以拉抬股價為目的的「題材重組」和以上市公司提供回報為目的的「信用重組」,其實質均是虛假重組。不僅直接損害了廣大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更為嚴重的是,它在相當程度上動搖了我國資本市場的基石,降低了資源配置的效率。
(四)層次缺陷透視:單一的市場層次與新經濟發展要求不相適應
我國資本市場高度壟斷和層次單一性極大地抑制了企業發展過程中對融資和股權交易的需求,不利於拓寬資源配置功能的作用范圍和促進社會經濟的均衡、協調發展,也無助於現有市場體系中各種累積矛盾的解決。一是缺乏主要定位於供高新技術及民營企業融資的二板甚至三板市場。在一個國家同時存在著兩個上市基準和運作方式完全相同的證券交易所,這在世界資本市場發展史上是一個特例(韓志國,00),不但阻礙了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層次的形成和分層次競爭的進行,而且直接和深刻地影響到我國風險投資體系和科技創新能力的發展。二是缺乏健全的地方融資體系。中央政府將資本市場置於直接管理和監控之下,而未能顧及各地金融發展的差異性,忽視了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公用事業發展和企業壯大對拓寬融資渠道的內在要求。三是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場外市場。股份經濟的生命在於股權的可流動性。但由於缺乏完備的場外交易系統,股票的社會化流通和變現場所尚不健全,對非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形成障礙。
(五)主體缺陷透視:整體質量偏低的上市公司迷於「圈錢」而疏於進取
我國資本市場缺乏真正持續、穩定、健康成長的經得起時間考驗和市場檢驗的藍籌股,特別是一些包裝上市的企業並未真正依股份制原則進行改造,法人治理結構嚴重異位,沉迷於「圈錢」而不思改善經營業績。導致相當部分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呈逐年遞減趨勢。甚至可以認為,上市公司的總體財務指標基本上是靠新上市企業維持的。不僅如此,一些上市公司並未將有限的資金用於實業投資,而是頻頻變更募資投向,據統計,僅00年上半年存在此種行為的企業便達家,平均每家變更投向.09億元,約占籌資額的0%以上,這其中有大量資金滯留股市,直接或間接用於購買國債、參與股票一級市場申購和二級市場交易。由此可以得出基本結論:相當數量的經濟資源在資本市場上並未流向效益最好、質量最佳的企業,相反一些績劣企業卻將股東當成提款機,肆意圈取和浪費大量本應為社會帶來財富的寶貴資源。
(六)運作缺陷透視:投機價值優於投資價值致使價格信號誤導資源流向
中國資本市場的運作缺陷,首先表現為市場的投機性濃厚:不僅市盈率一般高達60倍以上(西方成熟股市市盈率一般在0-5倍),而且股票的換手率也高得出奇。市場參與者目的不是為了投資,而是為了賺取價差。其次,表現為市場的「政策市」特徵。長期以來國家對股市的監管以調控股價指數為目標,並且隨著國家對股市態度的轉變而調整監管方向和監管力度,扭曲了市場內在運行規律,人為改變或加大了市場的運行方向和波動空間。再次,表現為市場擴容有失穩妥。擴容速度、擴容空間和擴容質量存在問題,造成市場波動過頻,長期不穩。最後,表現為市場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莊家利用內幕消息和強大資金實力拉抬股價,散戶卻盲目跟風「搏傻」以致盈虧兩極分化。資本市場運作中的種種缺陷,導致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並存且交替發揮作用,投資價值讓位於投機價值,資源在非合理價格信號的引導下通過資本市場配置失誤的可能性大為增加。
(一)校正資本市場發展思路,將「在發展中規范」變更為「在規范中發展」
無論是「在發展中規范」還是「在規范中發展」,其基本目的都在於「完善地發展」,只是存在管理的寬嚴之別。中國資本市場至今仍採用「在發展中規范」思想指導實踐,但是,「過於強烈的『發展』之聲,特別是將『發展』與『規范』對立之聲,將規范的力量擠壓到了很小的空間」(陳彩虹,00)。00年8月之後股市的大幅震盪和下瀉不得不讓我們回味年初「吳敬璉論爭」的深刻蘊義,面對「發展優先」為現有資本市場帶來的重重矛盾與積弊,應當警醒:中國資本市場的現狀已經進入到了必須「在規范中發展」的階段,不著力規范將不足以繼續前行。
(二)扭轉資本市場監管價值取向,從定位於服務國企脫困轉向為保證市場的效率和公平
中國資本市場功能缺陷的根源,是設計初衷為國企脫困保駕護航所帶來的制度性缺陷,而市場的混亂無序很大程度上在於管理層服務國企的監管定位。徹底革除市場的「政策市」特徵,要求管理層依照監管思路國際化、監管理念法制化、監管手段市場化要求,以三方的立場嚴厲查處資本市場中內幕交易、操縱股市、弄虛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將保護投資者利益,營造公開、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和市場秩序列為工作的重點,最大限度地維護市場的效率與公平。
(三)規范資本市場行政力量作為,由對抗市場機制轉變為遵從市場規律
資本市場的發育過程,應是在市場內在力量推動下自然成長的過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已經初步建立、資本市場歷經十年發展開始步入市場化階段的今天,再強調政策和行政作用是非理性的、有悖於市場發展客觀規律的,應當由市場來決定誰可以進入,由市場來決定誰能夠發展,由市場來決定誰應該淘汰。一是股票的發行與上市必須回歸市場原則。股票發行和企業上市的市場化進程不能僅僅滿足於由審批制轉變為核准制,必須不斷向前推進,向成熟資本市場廣泛實行的嚴格准則主義過渡;二是以市場選擇機製取代資產重組中的行政選擇機制。應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嚴格推行政企分開,剪斷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臍帶,使企業真正成為資產重組中的市場主體,讓市場在資產重組中發揮基礎性調節作用。三是規定上市公司退市的硬性標准,從制度上消除行政干預退市的可能性。應細化退市規則,制訂可操作性強的硬性財務指標和其他標准,並由媒體和中介機構實施嚴格監督,密切關注寬限期內上市公司業務經營與資本運作的合法性及真實性,寬限期完結業績未達標或一俟發現違法違規弄虛作假行為即宣告該企業退市,從而以嚴格的制度保障清除退市機制中的行政梗阻。
(四)優化資本市場結構,使單一型市場演化為多主體、多層次、多形態、多品種的全能型市場
一是要理順股票、國債與企業債券之間的關系,實現權益類工具和債務類工具的均衡發展。事實上,企業債券對於維護企業控制權和建立穩健的財務結構具有無法替代的重要意義,必須從動態和結構的觀點看待股票、國債與企業債券三個子市場之間的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關系,使之保持恰當比例,從而增強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和抗沖擊能力。二是要建立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在全面規范主板市場的同時,應在適當時機推出二板市場,並考慮設立地方性證券市場,健全場外市場,以滿足中小企業及新興高科技企業融資發展需要,同時有效增強我國資本市場的流動性。三是要探尋一條優化股權結構的科學合理途徑。可以考慮分階段地逐步解決現存的國家股、法人股和內部職工股的上市流通問題,以求既可解決國有資產大量沉澱問題,使國有資產的實物形態、證券形態與貨幣形態形成恰當比例,增強國家調整經濟結構的財力和手段,又可解決上市公司的市場統一評價機制問題,建立起證券市場有效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實現資本市場的統一。其間尤應注意國有股減持的方式和時機選擇,以免對市場造成過大震盪及—頭減持—頭堆積新的國有股問題。四是要積極、穩妥處理好投資主體的深化問題。中國資本市場最終要過渡到以機構投資者作為市場主要投資主體的時期,「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並非不可取,而是確有必要,關鍵是要以能提供有效監管為前提。
(五)夯實資本市場基石,由優先國企入市籌資轉向讓優質企業競爭入市
經濟的持續增長需要一個有效率的資本市場,使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而業績優良、富有競爭力的上市公司的存在則是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基石,因此,將國企籌資市場的初始制度安排變遷為投資者投資市場的制度安排、由優先國企入市籌資轉向鼓勵和支持資產質量優良、治理結構完善的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競爭入市顯得極為重要。同時,管理層有必要制訂一系列有關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則和標准,內容涉及董事會的合規行為、上市公司與其控股股東關系、激勵措施的推出、薪酬制度的建立,以及獨立董事制度的建立等等,以此改進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增強上市公司競爭力。
(六)健全資本市場法制,使市場上大量行為脫離法規監控轉為嚴格依法合規
健全資本市場法制,首先是應修改《公司法》,以促成真正股份制企業的建立並按股份制原則進行運作;其次是完善《證券法》的有關規定,理順監管體制,賦予證監會、證券交易所、證券業協會明確的法律地位,以使其各司其責,保證其發揮監管和自律作用應有的權威;再次是吸取《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匆忙推出的深刻教訓,結合具體實踐對一些具體規則和辦法加以改進。如近期頒布的《虧損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等規定,或與實際相脫節,或摻雜一定的計劃和行政因素阻礙了市場化進程,或市場化步子邁得過快而存有隱患,均應加以認真完善。
⑸ 滬深300指數基金定投好嗎
數基金定投,尤其是滬深300的指數基金定投,在我眼中就是證券市場製造出來最有良心的產品之一。
原因很簡單:
1、它被動,沒有人為因素的干擾。我們不需要擔憂操盤者是否自己建了老鼠倉,不用擔心基金經理操作失了水準而過於投機,不用擔心自己買錯了行業或者領域招了「黑天鵝」的道。
2、它永續存在,不會消亡。中國股市現在沒有退市制度,一些很爛的公司換個殼就能重新滿天下的蒙騙,但是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都會有退市制度,如果拿美國證券市場百年經驗來看,上市後退市最終不見蹤跡的股票多了去了。但無論公司股票消失與否,指數依然在。我相信在中國這個市場,只要它有顆想變好的心,它未來就一定會有退市制度,那麼就必然會有一些股票讓人顆粒無收。在這樣的情況下,股票是退市,但指數永遠都在。
3、它克制貪欲。我們都知道股市是反人性的,其中最「反對」的一種「人性」就是貪欲。當看到身邊人買入某隻股票開始賺錢的時候,內心的慾望就會跳出來說我也要買,不然錢都被別人賺走了。但實際情況是,當多數人都意識到某隻股票可以賺錢的時候,紛紛從看客變成了買家,那麼「誰」是賣家呢?
一隻股票的沉浮就需要兩個要素——買家和賣家。當買家多的時候,買入動力就枯竭了,那隻剩下賣家,股價開始下跌。同理,當賣家多的時候,買家是稀缺的,股價開始上漲。指數基金某種程度上就跳出了「個股買賣」的狹隘框架,它的背後代表的大格局的走勢,如果非要用賭局來定義的話,買入指數基金就是賭中國經濟在未來會有復甦的那一天,如果賣出指數基金就是認為中國經濟未來將會進入長遠的蕭條期。賭國運,亦或者賭一堆根本搞不懂的股票,哪個勝算大?
在去年5000點的杠桿牛市中,很多人都說這次牛市泡沫破裂,一大批中產階級被血洗了。但如今看來,真正損失巨大的人是很多小白,或者說資產並不多(至少都是在50萬以下)的工薪階層。而那些中產階級依然活得有滋有味,依然能夠找到更多的錢幫助自己在股市裡沉浮。但小白們呢,只能眼睜睜看著辛苦工作好幾年積攢下來的血汗錢在股市裡牢牢套著,賣出就是巨大損失,等著解套又不知道何年馬月,想湊錢再入股市,幻想碰上某隻牛股讓自己扳回一城卻不知道到哪裡去找牛股。
巨大的資產洗牌游戲中,最底層的那些人永遠都是最慘烈的炮灰,一旦被血洗,很可能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在條件極其不傾向弱勢群體的情況下,我在內的小白只能想辦法自保,想辦法遠離那些刺激的「擊鼓傳花」游戲,承認自己是小白,明白自己的能力菜,放棄藉助股市一夜暴富的貪念,接受指數基金定投所帶來的平均收益。要知道,在證券市場的漫長歷史上,能夠跑贏指數的人寥寥無幾,大多數人都歸屬於70%的虧損者,稍微聰明點的人歸屬於20%的不賺不虧的群體,而只有10%的人是盈利的。因此,如果堅持指數基金定投的人很有希望在漫長的投資生涯中成為那10%的幸運兒,這樣的結果還能不滿意嗎?
⑹ 從長期投資看,股票型基金與指數型基金哪種收益更高
作為整體來講,長期來看兩者收益應該是差不多的,但股票型基金的波動會更大。內
股票型基容金的投資風險主要有:
1、基金規模過大,基金規模大,基金經理操作難度大,防止投資者贖回的壓力也大,現金頭寸比較多,所以有時候跑起來比混合型基金還慢;
2、證券市場大幅度振盪,介入時機不恰當,如果在大盤大幅度上漲的當天買進股票型基金,而其後遇到股市調整則風險會暴露無疑;
3、頻繁操作,把基金當作股票操作,由於基金的交易費用比股票多,存在只賺指數不賺錢的可能;
4、選擇的基金投資風格不是大盤主流熱點。
指數基金缺點
1、波動太大。對於短線操作來說,風險很大。
2、領漲但不抗跌。在任何市場下,指數基金都是高倉位的,無法通過基金經理的操作來規避股市的風險。
3、基金贖回的風險。如果想提前退出,要在低位賣出,容易虧損。
4、基金定投並非所有情況都適用,效果差異很大。
⑺ 中國股票市場對外開放的措施
措施
1 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特別是發展出口貿易
2 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特版別是有助於權企業技術改造的適用的先進技術
3 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特別是更加積極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興辦中外合資、中外合作與外商獨資企業
4積極開展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
5 發展對外經濟技術援助與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
6 設經濟特區和開放沿海城市,以帶動內地開放
意義
經濟特區的創建,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對吸收外資、引進技術、發展生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的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⑻ 面對中國房地產市場,試述你的觀點和看法。範文有哪些
觀點:
房價受市場影響和整策調控的影響比較大,從目前的國情國策來看,中國房價不會在三年內下跌。
一、城市化進程拉動房價上揚
中國的城市水平只有百分之四十多此,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是70%以上,中國離這個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就意味著還有大量的農民要進城,這些進城的農民需要住房,住房需求空間非常龐大。中國正處於經濟調整增長中,城市化進程正在加速,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必然伴隨大量非城市人口湧入城市。
要知道,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佔了大多數,光進城的農民,就是住房消費中一個非常誘人的數字,除非城市化進程停滯,農民才不會進城。
二、中國城市正處於大拆大建的高速發展期
中國的城市擴容簡直就是加速度前進,今天的一個城市,幾年前的城區范圍還很小,三五年後,城區范圍就成倍數擴大。拿廣州來說,幾年前城區范圍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今天已經擴大到3800多平方公里,城市的快速擴張,必然導致大拆大建,擴張後,需要大量的居住、工作人口相匹配。此外,大拆大建還導致大量的拆遷性需求,並且都是小房換大房,普通房換高檔房。不可能城市擴張後,卻無人進駐,而成為一座空城,事實證明,城市擴張到哪裡,人口就填滿哪裡。
三、經濟發展離不開房地產,支柱產業地位仍無法動搖
大城市在幾年前,都是以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來對待的,當下大城市的經濟發展走上正軌,房地產的支柱產業地位雖然不明顯,但仍然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仍然是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這就是為什麼中央進行調控,地方政府卻不配合的根源所在。對於二、三、四線城市來說,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產業薄弱,城市造血功能不足,只有依靠房地產來帶動經濟的發展。房地產的開發,是城市方向的引領者,房地產開發到哪裡,城市就延伸到哪裡。房地產的帶動作用,是誰也不可低估的,幾乎帶動所有行業的發展,比如服裝、化妝品等看起來與房地產無關,實際上服裝和化妝品業的發展也有房地產的功勞,開發的大量服裝和化妝品主題商城及專業市場,無不在推動其發展的車輪。離開了房地產,各行各業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
四、房地產成了地方財政的主要收入來源
房地產成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不說房地產對地方經濟的拉動,單是房地產開發所需的土地供應,就是地方財政的支撐點,如果缺了土地收入,地方政府的腰包就會囊中羞澀,減少了財政收入,就會影響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職權力量。所以,無論中央怎麼調控,地方政府自有算盤,撥打著自己的小九九,不能公開支持房地產,便在暗中支持,這也是中央調控成為「空調」的一個重要因素。
比如國家規定拿到預售證前不允許採用排號、放籌、登記、預訂等,除了一線城市基本做到外,象二、三、四線城市,基本沒有實行,政府睜隻眼閉隻眼,實際在暗中支持房地產發展。
五、奢侈消費風起雲涌,助長房價飈升
前些時間,盛傳中國富豪在美國大把大把燒錢消費,「哥什麼都沒有,就是有錢」,這與剛改革開放那陣,靠著幾份膽量而一夜暴富的洗腳上田的農民在夜總會「燒錢」比闊如出一轍。中國剛富起來,由於長期以來的貧窮落後,加上文化底子薄,一旦手裡有了幾全錢,就「小農意識」高漲,擺闊比富,此為其一;其二,由於不少國人手裡有錢了,生活好了,生活方式便發生了質變,由以前的吃得飽穿得暖上升為享受人生,當前國人的享受意識日益增強。而寬大豪華的住房是享受生活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所以許多人開始換房,面積越換越大,檔次越換越高。中國的奢侈消費令世界瞠目結舌,並且有風起雲涌之勢,這些富人買房,出手大方,一看到心儀的房子,就買下,而且多是一次性付款。因為他們有的是錢。
六、注意,是控制房價過快上漲,不是打壓
業內人士會被問到一個同樣的問題:未來的房地產到底會是什麼樣的?將走向何方,國家為什麼老和房地產過不去?問這些問題的人,有一點他們完全沒有弄明白,那就是國家究竟為什麼要調控房地產?調控房地產的真正用意是什麼?許多開發商總認為國家在打壓房地產,為此,一旦有了調控政策,便坐卧不安,感到迷茫。
國家為什麼要調控房地產呢?因為房地產發展過快,長期佔用「超車道」行駛,嚴重影響其他車輛通行;因為房價上漲太快,幾乎是翻著跟鬥上漲的,不利於改善民生。中央政府調控的目的非常明確,只不過大家沒有解讀明白。注意,中央調控房地產,是控制房價過快上漲,是「控制過快」,控制暴利,真正意圖是不要讓房價漲得太快了,但可以合理上漲,是將房價控制在一起合理的上漲幅度,而不是要打壓房地產,中央政府對房地產對經濟的影響和拉動作用,是非常清楚的,不可能打壓房地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房地產仍然會一路凱歌,在五年內指望房價下降,無異於痴人說夢。當然,房價的波動是有的,短期下調後很快又會上升,主線上上升的。
⑼ 基金問題
分散化投資可以規避市場的非系統性風險,而長期投資可以規避經濟周期性波動的風險。投資者規劃自己的資金使用計劃時,如果是准備進行10年以上的投資,那麼介入時點選擇並不太重要,基於中國經濟的良好預期,任何時候買進它的股票都沒有錯。但如果是一兩年的短期投資,6000點以上再買股票型基金或指數型基金就要掂量掂量了。
正如我以前回答別人問題常說的,定投首選指數型基金,因為它較少受到人為因素干擾,只是被動的跟蹤指數,在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情況下,長期定投必然獲得較好收益。而主動型基金則受基金經理影響較大,且目前我國主動型基金業績在持續性方面並不理想,往往前一年的冠軍,第二年則表現不佳,更換基金經理也可能引起業績波動,因此長期持有的話,選擇指數型基金較好。若有反彈行情指數型基金當是首選。
國外經驗表明,從長期來看,指數基金的表現強於大多數主動型股票基金,是長期投資的首選品種之一。據美國市場統計,1978年以來,指數基金平均業績表現超過七成以上的主動型基金。
因此我建議你主要定投指數基金,這樣長期來看收益會比較高!
我推薦嘉實300和大成滬深300.
嘉實300:本基金以擬合、跟蹤滬深300指數為原則,進行被動式指數化投資,力求獲得該指數所代表的中國證券市場的平均收益率,為投資者提供一個投資滬深300指數的有效投資工具。本基金認為,中國經濟將保持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為中國證券市場的長期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宏觀經濟基礎。滬深300指數可以充分代表中國證券市場,本基金通過指數化投資方式投資於滬深300指數成份股票,為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投資工具。
在指數基金中,嘉實滬深300基金投資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基金進行被動式指數化投資,實現對對滬深300指數的有效跟蹤,謀求通過證券市場來分享中國經濟持有發展的成果。可以說,基金通過指數化投資方式投資於滬深300指數成份股票,等於把中國證券市場裝在一個藍子里,為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投資工具。
大成滬深300
推薦理由:選擇基金定投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是將風險攤平、降低平均成本,因而定投宜選擇波動大的股票型基金,尤其是指數基金。雖然短期來看,股指漲跌難料,但從長期來看,股指總是上漲的,而主動投資的股票基金對市場熱點的把握很難做到次次准確。國外經驗表明,從長期來看,指數基金的表現強於大多數主動型股票基金,是長期投資的首選品種之一。該基金以擬合、跟蹤滬深300 指數為原則,進行被動式指數化長期投資,力求獲得該指數所代表的中國證券市場的平均收益率。從中國資本成立以來至今,上證指數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而滬深300指數的成分股是兩市前300隻權重股,覆蓋了滬深市場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場代表性,該基金的過往業績在同類基金中表現突出,建議可成為定投的首選基金之一。該基金的管理人為大成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成立於1999年,是中國首批獲准成立的老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07年9月,管理的基金資產達1100億元左右,是目前國內管理證券投資基金數目最多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另外面臨現在的股市,我個人給你提幾點建議:
1,在基金的組合方面你可以選擇一些平衡型基金,大概占倉位的20%左右吧,輕倉配置些混合型的基金,以此來分散投資風險,我以前回答別人問題的時候說過只要長期持有3年以上,任何基金都沒問題。不過我們最好關注一些大公司的產品,比如南方,博時,華夏,嘉實等,這些公司的實力雄厚,規模大,目光長遠,相比較而言更穩妥一點。
對此,我的推薦是:華夏回報
華夏回報是一隻以大盤股投資為主的配置型基金。基金風格十分穩健,尤其從本輪市場調整以來,華夏回報對倉位控製得相對謹慎,減倉的力度很大,有效地降低了市場風險;從行業配置看,基金注重配置主流行業,如金融、金屬。但是在季度行業調整配置調整方面還是顯示出較強的靈活性。從持股特點來看,華夏回報持股相對穩定,換手率相對較低於同類型,但在市場趨勢性轉變時基金的調整力度還是堅決的,這有利於基金對投資時機的把握。
受基礎市場大幅下跌影響,華夏回報預見性以及謹慎的操作手法值得很多基金借鑒,該基金從2007年三季度以來一直保持謹慎減倉,減倉幅度高達20%,同時對債券以及現金類資產的配置,使得基金業績長期保持相對穩定。這也使得基金大受追捧,基金規模也快速膨脹。這一點華夏回報和華夏系基金保持一致,大規模謹慎操作,這也是華夏系基金在本輪調整中跌幅相對較小的原因所在。
從近兩周市場表現來看,華夏回報還是保持基本穩定的業績。因此綜合來看,華夏回報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2,我還是覺得大家還是要認真鑽研一下他們各自的產品,找適合自己的,在自己不瘋狂的時候合理布局,更多地關注基金的投資組合,是否包含大公司,現在半年報都出來了,看看他們的組合是不是較以前比沒多大變動,組合和他們公司的投資理念是否一致。
3,一定要用閑錢來買股票型基金,我以前說過,如果實在不行那麼就投資貨幣型基金或者風險小一點的債券型基金,你要動腦筋思考自己的投資策略,而不是盲目跟風,在股市上死的最慘的就是追漲殺跌的。
債券型基金本人的推薦是:長盛債券
長盛中信全債基金是一隻債券增強型指數基金,跟蹤中信全債指數。但事實上投資特性類似於偏債混合基金,其股票投資比例不超過15%。該基金持股風格隨市場行情轉變較為及時,06、07年重倉持有大盤股而積累了一定的收益,08年持有中盤股適時規避大盤股調整帶來的風險。作為債券類基金中唯一一隻跟蹤全債指數的基金,我們看好長盛債券的後期表現。
祝你投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