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4年國產電影有哪些
白日焰火。廖凡獲得柏林影帝的作品~可以一試。現在應該上映了
⑵ 電影投資的利潤是怎麼計算的
首先一部影片,我們可以查詢到它的總票房,我們要根據總票房的金額來計算出它的分賬票房。
公式如下:
投資方的可分賬票房(也就是投資方能賺到的錢)=總票房- 3.3%(國家稅收)-5%(國家電影發展專項基金)-(50%~57%)院線分賬。
所以一部電影投資方通過院線票房能夠賺到的錢大概是這部電影總票房的30%~42%,根據不同的院線收費標準的不同,它也是有一個區間范圍的。那麼
個人投資成本
個人影視投資收益= ——————————%*可分賬票房
影視項目總投資成本
這就是你個人參與影視投資能分到的錢的大概數額。
當然這只是個大概數額,還有好多細節產生的費用,比如說中影數字代理費等,在這里呢,我就不給大家做詳細講解了,如果感興趣的可以留言給我,我再給大家介紹。
下面我們拿吳京投資的《流浪地球》舉個例子,《流浪地球》總投資3.2億,吳京投資6000萬,占整個《流浪地球》項目總投資的18.75%。
而《流浪地球》的總票房是46億
投資方的可分賬票房大約為40%
可分賬票房=46億X40%=18.4億
中影數字代理費大約為5000萬
所以,吳京的影視投資收益大概為
18.75%*(18.4億-5000萬)≈3億
投資6000萬,賺取了3億,5倍的投資回報率。
⑶ 低成本高回報的電影有哪些而高成本卻賠的很慘電影又有哪些
小成本卻優秀的電影有以下幾部:
《失戀33天》:一部典型的以小博大,11年白百何以及文章都是電影新人,該電影的製作成本不高,3000千萬~5000千萬之間,卻能夠收獲3億多票房,在11年,票房過億的電影可不多。當之無愧的黑馬,也讓白百何從此走向票房靈葯之路。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距離財富自由,我們只差留言區一個機遇!!
⑷ 電影投資影片成本是否越高越好
中國電影市場近些年佳作頻出,而投資僅百萬的《心迷宮》最終憑借口口相傳,獲得了過千萬的票房,雖然稱不上亮眼,但是帶來的口碑效應不可小覷。用百萬元拍出了億元電影才有的質感,也是中國電影的良心了吧。
⑸ 電視劇電影的投入回報分析
拍電影 回報率高得咋舌
去年底,國產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上映第一周票房便飆至1億元
PE(私募股權,PrivateEqui-ty)開始湧入中國電影產業。昨日,連續多年佔領國內電影市場票房冠軍的華誼兄弟的董事長王中軍對記者證實,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已聯合其他幾位境內外投資者,向華誼兄弟投入2000萬美元,分眾聯席董事長虞峰將代表投資人出任華誼董事。
無獨有偶,鼎鼎大名的紅杉資本也有望注資國內最大的民營電影發行公司保利博納。雖然保利博納總經理於冬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事還未最終敲定」,但知情人士表示,如果成行,第一筆注資規模約為3000萬元~4000萬元人民幣。
華誼「模本」
「這件事很早就定下來了。」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對早報記者表示,江南春及其他幾位投資者確實已向華誼投入了數千萬美元。
注資的對象是華誼兄弟控股,號稱「華誼傳媒集團」;它旗下擁有7家子公司,包括華誼兄弟廣告公司、華誼兄弟影業投資公司、華誼兄弟經紀公司、華誼兄弟音樂公司、西影華誼電影發行公司、華誼兄弟曉峰設計公司、天音傳媒影視公司等。這也將是華誼迄今為止進行的第三輪私募融資。第一次是在2004年底,當時,一直在內地媒體中尋求機會的TOM集團出資1000萬美元收購華誼兄弟35%的股份;2005年12月,中國最大互聯網內容供應商(SP)之一華友世紀又以3500萬元獲得華誼旗下華誼兄弟音樂公司51%的股權。
外來資金的「偏愛」無可厚非。作為內地主要的影片製作公司,華誼拍攝的電影已連續創下多個年度的中國內地票房冠軍:2003年的《手機》創下了5300萬元的票房,而2004年的《天下無賊》則創下了1.1億元的驚人紀錄。2006年,華誼兄弟出品的包括《夜宴》在內的4部影片在國內共取得3億元的驕人票房。
「現在我們的回報率還不錯。」王中軍對記者坦言。而經過多次資本合作,華誼兄弟的股權結構也開始變得多元化,不過,王中軍一直以70%左右的股權保持絕對控股。
王中軍表示,融來的資金將用於多方面,比如投資製作影片、吸引人才及收購一些中小型內容製作公司。他另外透露,今後華誼將不再進行私募融資。「已經差不多了,接下來再要打算的話就是做IPO計劃;我們希望能在2008年於境外上市。」
好片「回報率高得咋舌」
受到垂青的不僅是華誼。這些天,國內最大的民營電影發行公司保利博納的總經理於冬也在忙著和紅杉資本接洽,後者有可能向保利博納注資,未來的總體投資額更是有望超過1000萬美元。
而在今年5月中旬,中影集團也攜手美國IDG簽署中國媒體基金合作備忘錄。該基金首批將注入資金5000萬美元,主要用於發掘中國新電影。雙方約定,今後兩年將共同合作投資拍攝5部以上的故事片。
「這幾年中國電影市場日趨見好,外來資金的不斷湧入正證明了這一點。」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有關人士認為。資料顯示,2004年,中國電影市場贏得15億元票房,2005年達到20億元票房,而在去年,這個數字再次創下26億元的新高。
部分名導執導的國產電影,其驚人的回報率更是吸引著PE的眼球:張藝謀的武俠巨作《英雄》此前曾創造出2.5億元的票房「神話」,而在2006年12月,投資達3.6億元的國產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更是鋒芒逼人,上映第一個周末,票房便飆至1億元。「現在中國許多國產電影已越來越出彩了。」該人士表示。
一位電影界人士認為,「電影的投資回報期很長,除了影院,還有電視台、DVD等音像製品的放映渠道,有著長達50年的版權回報期。如果碰上好片子,那麼回報率會高得讓你咋舌。」
放映環節的尷尬
事實上,比起電影的內容製作環節,電影的發行、放映利潤更為豐厚。
一家影院老總對記者表示,在業界,一部影片上映後所得票房,一般是院線與影院「對半分」,然後院線再把其中的35%~40%分給相關影片內容製作公司。「如果一個企業有比較完整的放映體系,比如旗下有很多電影院,那麼私募資金就會十分關注。」
據記者了解,橫店集團下屬經營院線及影院業務的影視娛樂公司就曾接受過不少港資及其他資本的咨詢,看看是否有入股該公司的可能性。
不過,照目前來看,私募進入最多的仍舊是電影的內容製作領域。按照目前廣電總局的相關政策,中外合拍片仍舊受到鼓勵,但在院線領域仍嚴格限制外資進入;影院方面,外資目前最多隻能入股49%。
「這也造成一個窘境:現在內地擁有影院多的公司,大多都有著自己的院線;但院線目前又不允許外資入股,這也就制約了風險投資的進入。」上述影院老總對記者說。
目前,PE還在不斷湧入中國電影業,據記者了解,IDG運作的「新媒體基金」在2007年上半年,便投資了包括中博影視、中影集團、印象創新在內的三家影視業上游公司,其中數額最高的一筆投資達到5000萬美元之巨。此外,一些電影基金也於近期頻頻亮相,欲參與國內電影製作業。
但風險依然存在。美國Endgame娛樂公司總裁道格拉斯·漢森(他曾為美國155家獨立電影製作公司提供資金支持,總數超過23億美元)近日在第十屆上海電影節上告誡大家,電影的胃口很大,可是對投資者來說,投資電影仍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情。外國資本要進入中國電影市場,風險很高,當市場成熟時,投資者才會安心。
如今的電視劇市場的確火爆,但也存在困惑。一方面,電視劇是占電視觀眾份額最大的電視節目類型,但通常卻由於電視劇的質量良莠不齊,品類的差異,也決定了它是最不穩定的節目類型。這就讓越來越多的廣告主在極力追捧大投入的電視劇之餘,也同時開始關注收視率和觀眾群的穩定性。即便廣告主有幸鎖定一、兩套品質、品種都穩定的電視劇,進行跟片投放廣告,
⑹ 影視版權投資收益回報率是多少,投資電影國家政策支持嗎
2017年3月國家電影產業促進法的頒布,投資電影已經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
電影投資屬於高風險高收益項目。一部票房好的電影,投資收益回報高達3000%。但是高收益的前提,咱們要理性對待。選擇電影是一門學問,差的電影可能票房連百萬都不到,說的嚇人的話,一部電影下去,虧損90%都是有可能的。
就目前來說什麼樣的題材更適合大眾參與呢?
喜劇題材:優勢在於觀眾群體龐大,老少皆宜。缺點也很明顯,對於演員,笑點包袱的要求比較嚴格。
軍事題材:這類電影基於廣電局備案困難,拍攝不易,軍械裝備難申請。物以稀為貴,電影潛力較大。但是基於電影數量稀少緣故,可以參與的電影不多。這個就需要看準,及時入手!
⑺ 一部電影到底要票房的多少倍才算收回成本
首先一部電影成本主要包括製作成本、演員片酬、導演片酬、宣發成本,以及電影拍攝和發行中籌備階段,拍攝階段,後期製作、審核,出預告片、開展公映前的宣傳,各大網站發出新聞宣傳,首映式、公映等階段,也會需要一定的費用。
一般來說,片方最終能夠獲得總票房的30%,算上片方從其他渠道獲得的收入,一般需要獲得3倍於製作成本的票房,才能夠收回成本。
也就是說如果一部電影成本是3000萬,票房達到9000萬左右就可以回本,就目前片方分賬高達39%左右,也就是不到9000萬就可以回本。這還僅僅只是票房收益,還有非票房收益,像網路版權,電視台版權,以及海外版權都是電影投資收益中非常重要的收益!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投資順利!!
⑻ 2004年到2014年,國產電影每年上映多少部每年觀影人次是多少
伸手黨
⑼ 電影投資分為哪幾種回報分紅的區別
電影投資分為院線電影投資和網路電影投資。
院線電影是在電影院上映的版電影。在最權終票房分紅中,電影院要拿走50%到57%,國家要拿走8%左右的稅,最終片方拿走36%到40%左右。投資人的分紅就在這36%到40%里。按合同上的投資比例進行一個回報分紅。
網路電影是在網路平台上映的電影。網路平台包括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網路平台會給電影進行評級,比如愛奇藝就分為ABCDE五個等級,每個點擊量的價格不同,如A級有效點擊一次為2.5元。最終分賬票房就按有效點擊總量乘以單次有效點擊價格計算。投資人的收益就是按合同的投資比例進行回報分紅。
⑽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隨著2017年3月正式推出《電影產業促進法》政策出台以及電影票房連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源於政策導向和高收益,電影投資已經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資人的決策當中。投資的動力源於收益,電影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的高低。
那麼電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
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票房分紅到賬時間:
票房結算時間一般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一般是六個月結算一次。
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