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超1800家公司關停,影視行業到底怎麼了
1800家公司關停,影視公司關停,這主要是有三個原因:需求下降、熱錢退出、內監管趨嚴。現在稅收緊容了,實打實地納稅,利潤空間就低了,賺大錢賺慣了,小錢沒意思因為現在的影視公司魚龍混雜,拍的很多影視片魚龍混雜誤導觀眾起到很差的輿論導
Ⅱ 「活佛濟公」游本昌30年龍套路,73歲賠光家底,後來怎樣
相信大家都聽過「活佛濟公」的民間故事傳說吧,在2006年的時候,活佛濟公傳說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2012年的時候,又被榮獲為浙江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故事。
故事裡面講述的主人公是一名出家人——濟公,俗名李修緣,出生在南宋時期。穿著破舊的衣裳,不拘世俗,身為出家人卻嗜好酒肉。其性格也是仗義勇敢,並且,擁有高超的醫術。在當時的年代裡面,濟公總是扶危濟困,樂善好施,除暴安良,保護百姓。多年後,那個衣衫襤褸,瘋瘋癲癲的濟公老和尚嘴裡經常念叨那一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讓世人更是記憶猶新。
今天,將要給大家介紹的便是活佛濟公的經典扮演者——游本昌先生,中國著名的表演藝術家。

游本昌先生說金銀錢財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沒必要太那麼在意這些東西,拍攝了這兩部影視劇,更多的是想要呼籲大家積極向上的追求自己最寶貴的夢想和內心多保留一點善良、感恩等等。最值得大家感嘆的是,在1987年的時候,游本昌先生收到新加坡的演出邀請,遠赴新加坡,給當地的人們帶去歡樂的表演。
台下的觀眾,電視機前的收看著,大家紛紛驚艷著贊嘆著游本昌先生那精彩的表演。可大家並不知道的是,在台上哈哈大笑,邊唱邊跳的游本昌先生,那時候他的右腿跟已經骨折了,還沒得到任何的包紮救治。每一個演出動作都彷彿在針尖上跳舞一樣,每一場演出下來,已經是83歲高齡的游本昌先生痛到全身冒冷汗。
當時的游本昌老先生更是忍受著骨折的痛苦,在新加坡連續演出了11場,沒有一個觀眾看出這位老藝術家的正在承受的痛苦。工作人員看著這樣盡職盡責的老藝術家,內心無比的敬佩和心疼。
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游本昌先生
相較於現在一帆風順的明星而言,游本昌老先生的一生可謂是艱苦心酸,游本昌先生說正是因為前面30年的沉澱和平凡,才有了後面的驚喜和不平凡。這樣一個國寶級的老藝術家演繹的不僅僅是電影電視劇裡面的一個角色,更多的是給我們觀眾帶來一些感想和領悟的源泉。
Ⅲ 查閱我國近幾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數額和建築產值
縣人民政府駐祁山鎮,郵編:245600。代碼:34。區號:0559。拼音:Qimen Xian
祁門地處黃山西麓,與江西毗鄰,是安徽的南大門,屬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建縣於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因城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閶門而得名,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全縣國土面積2257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295萬畝,茶園16萬畝,水田11.2萬畝(農民人均山場近20畝、茶園1畝、水田0.7畝)。現轄7鎮11鄉,152個村,1039個村民組,總人口18.7萬(其中農業人口14.8萬)。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5.78%(比1992年提高了4.48個百分點),居全省首位;擁有林地19.96萬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8.43%,活立木蓄積量927.6萬立方米,是省重點林業大縣。祁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是「中國紅茶之鄉」。
祁門縣先後榮獲「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全省農業產業化示範縣」、「全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縣」、「全省雙擁工作先進縣」等多項殊榮。
2006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6億元,同比增長13.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98億元,實績增長15.6%;固定資產投資首次突破15億元大關;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億元,同比增長14.2%;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15885元,同比增長13.4%;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到15.8:36.5:47.7。
[編輯本段]行政地理
政區位置 祁門縣位於安徽省南端,東北與黟縣接壤,東南與休寧縣為鄰,西北連石台、東至縣,西南與江西省毗鄰。距黃山市府69公里。
政區沿革 祁門縣原為歙州黟縣和饒州鄱陽二縣地。唐武德五年(627年),析鄱陽縣地置新平縣,後改新昌,天寶元年(724年)又改浮梁縣。永泰元年(765 年),方清起義,於黟縣西鄉赤山鎮設閶門縣。永泰二年(766年),析黟縣和浮梁縣地,置祁門縣。唐屬歙州,宋屬徽州,元屬徽州路,明清時屬徽州府。民國初年直屬安徽省,解放後隸屬徽州專區,今屬黃山市。
政區劃分 全縣轄7鎮、18鄉,152個行政村,5個社區。 祁門縣轄7個鎮、11個鄉:祁山鎮、小路口鎮、金字牌鎮、平里鎮、歷口鎮、閃里鎮、安凌鎮、大坦鄉、鳧峰鄉、柏溪鄉、塔坊鄉、祁紅鄉、溶口鄉、蘆溪鄉、渚口鄉、古溪鄉、新安鄉、箬坑鄉。
政區人口面積 全縣共有人口18.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8萬人。全縣總面積2257平方公里。其中: 祁山鎮 33945 小路口鎮 6123 金字牌鎮 6723 平里鎮 6914 歷口鎮 8906 閃里鎮 8605 安凌鎮 4578 大坦鄉 4068 胥嶺鄉 5288 燈塔鄉 3878 喬山鄉 3677 鳧峰鄉 9005 橫聯鄉 4838 柏溪鄉 4639 塔坊鄉 7663 祁紅鄉 5312 溶口鄉 4753 蘆溪鄉 5521 渚口鄉 6514 彭龍鄉 4823 古溪鄉 5576 新安鄉 6822 箬坑鄉 6426 赤嶺鄉 4355 雷湖鄉 4453
政區自然特徵 全縣南北長74.8公里,東西寬59.9公里,呈楓葉形狀。地勢北高南低,地貌呈中山、低山、丘陵,山間盆地和狹窄的河谷平畈相交織的特徵,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最高峰牯牛降,海拔1728米。最低處倒湖,海拔只有79米,相對高差1649米。主要河流有閶江、秋蒲河、新安江、青弋江四大水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6℃,降水量1781.4毫米。
政區資源特點 祁門是安徽省的重點林區,擁有林地17.6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82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3%,野生動植物品種繁多,農副土特產豐富,林副產品松脂和香菇為安徽省之冠。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是「中國紅茶之鄉」,「祁門紅茶」被譽為「群芳最」、「茶中英豪」,曾兩度榮獲國際金獎。近幾年,積極開發名優綠茶,95年創制的「黃山翠蘭」牌綠茶榮獲國家農業博覽會金獎。縣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銅、鋅、錳等稀有金屬礦藏,水資源開發前景十分可觀,水能量為 13.1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有3.5萬千瓦。
人民生活 2003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1.75億元,工農業產值6.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21億元,農業總產值2.49億元。城鎮職工年人均工資962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75元。2003年三次產業比例為21.2:35.8:43.0。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工業 全縣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初步形成了以機電、電子、陶瓷、林產加工、茶葉、化工、建材、醫葯等為主要支柱的工業體系。年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2家(朝陽、綠洲)。
農業 祁門山多地少,是全省林業、茶業重點縣。現有耕地12.49萬畝,人均耕地0.67畝。茶園面積15萬畝。農業生產糧、林、茶、菌並舉,每年向國家提供商品材12萬立方米,所產「祁門紅茶」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茶葉年總產量3000多噸。祁門是全省菌業大縣,食用菌生產達420萬棒。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黃山山華集團,是安徽省首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食用菌產業化經營中,率先在全省探索「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了寶貴經驗。
財稅金融 全縣財政收入完成1.076億元,地方稅收2490萬元,國家稅收2047萬元。金融機構齊備,可辦理國內外一切資金往來業務。2003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1.42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9.69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0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3.22億元,同比增長28%,相當於GDP的27.4%。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38億元,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5.05億元。2003年,累計吸收投資總額3.59億元,其中外資247.6萬美元。
非公有制經濟 到2003年底,非公有制經濟注冊7289家,固定資產3.62億元,完成產值3.53億元,上繳稅金2729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1.9%。
交通通訊 全縣交通便捷,皖贛鐵路和省道慈張線、大青線橫貫全境,直通南京、上海、杭州、南昌、廈門、廣東等大中城市,距黃山機場僅60公里。慈張公路祁門西線經改造拓寬,路面平整且直。全縣通訊條件良好,通訊網路暢通國內外,現有程式控制電話容量約3萬門,全部實現全國聯網和國內外長途直撥,同時還開設了各種郵訊服務。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覆蓋全縣,手機用戶達2萬多戶,寬頻網路等現代化通信網路已形成。
城鄉建設 實施「東擴西進」戰略,完成舊城改造11萬平方米,新建城區35萬平方米,城鎮人均住房23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35.42平方米。小集鎮建設中,邊貿型的閃里銅鑼灣、工業型的平里鎮、旅貿型的赤嶺鄉等一批中心集鎮建設各有特色。
水利電力 全縣電力充足,擁有110千伏變電站一座、35千伏變電站兩座,小水電裝機容量10456千瓦,裝機容量4000KW湘溪嶺水電站已經建成。近兩年,通過招商引資,又有主木電站、朱村電站、周村電站、倒湖電站等小水電正在開發建設。供電量不但有保障,而且還可向華東電網輸送富餘電力。文化教育 現擁有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鄉鄉開通了有線電視。有縣級電視台一座、縣級廣播電台一座。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56所,在校學生49408人,小學入學率達99.93%,初中入學率達97.94%,「兩基」鞏固率達98.94 %,2003年高考錄取360人,錄取率達67.3%。祁門一中創建省級示範高中已通過專家初評。
[編輯本段]文化體育
體育衛生 在全市率先建成了縣級綜合體育館,先後承辦了全省青少年籃球錦標賽、武術館校散打比賽等多項省級賽事。全縣有各類醫療機構31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550人,每萬人擁有病床30.6張,城鄉醫院配備合理,城區的人民醫院、中醫院都是二甲醫院,醫療技術先進,醫療設備齊全。
科技普及 現有各類科技人員 3028人,其中高級職稱106人,中級職稱2574人。到2003年底,共建立民辦科研開發機構8個,實施科技項目89項,開發科技新產品48項,申請專利23項,有87項成果獲得國家、省市獎勵,科技進步貢獻率達38%。2000年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稱號,2002年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稱號。
環境綠化 空氣達國家一級標準的天數佔全年的95%以上,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鄉園林綠化建設成效顯著,城區綠化面積達50萬平方米,城鎮綠化率達25%。1998年以來,全縣共植樹170.83萬株,不含義務勞動折成當量株163.17萬株;綠化荒山13.3萬畝,不含退耕還林中坡耕地還林67810.7畝。1997年國家林業部授予「全國綠化百佳縣」稱號。2001年由全國綠化委、人事部、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稱號。
保障保險 「三條保障線」銜接順利,養老金、失業金100%社會化發放,享受低保的城市困難居民達到1344戶3221人。全縣有社會福利機構11家,固定資產總值550萬元,職工總數22人。保險業務已有壽險、財險等230多個險種,承保金額近3億元,綜合賠付率為79%。
特色產業 初步形成以林、茶、菌、葯、瓷、機電為主的六大支柱產業。旅遊產業迅速興起,全年旅遊接待量達18.4萬人次,旅遊經濟直接收入5403萬元。
人文自然景觀 祁門歷史文化恢弘,屬徽文化一脈,有風格獨具的古建築「曾國藩行轅」、「貞一堂」、「一府六縣」等。縣西閃里片有全國罕見的江南古戲台群,還有「雙橋映月」之譽的平政、仁濟雙橋。民間藝術自古以來豐富多彩,鄭之珍的「目連戲」、江南採茶戲、黃梅戲、撲蝶舞、嬉燈等聞名中外。祁門縣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境內有華東地區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群峰競秀,溝壑縱橫,遠眺恰如一條牯牛橫卧頂峰,奇松、怪石、飛瀑、雲海和佛光稱之為牯牛降風光之五絕,被譽為「動植物天然寶庫」和「未被開發的黃山」、「亞熱帶邊緣的綠色自然博物館」、「珍稀物種的天然基因庫」,2004年2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第三批「國家級地質公園」。近年來,又相繼開發了九龍池、龍池坡、櫓溪灣(灘下)等多處景點,「綠色、生態、古樸、原始」已成為旅遊特色品牌。
縣樹樟樹 樟樹為樟科樟屬常綠大喬木,據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其木理多文章,故謂之樟」。由於它有豐富芳香油,木氣特香,由此又得香樟、芳樟之名。樟樹四季常青,干形圓渾,枝稠葉密,姿態雄偉,深受人們喜愛,古代文人墨客吟詠很多,白居易詩雲:「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後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圍。」且樟樹木紋美觀,故以文喻樟,雅韻悠遠而明其理;以樟喻文,才高意深而耀其紋。樟樹名稱之博雅,也是中華文化生態倫理的重要特徵和通俗表達。樟樹枝梢春季發葉,嫩綠新紅,艷麗多彩;盛夏酷暑,濃蔭郁閉,清涼宜人;冬季亦不落葉,頂風傲雪,青翠不凋,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且全身都是寶,為珍貴用材和特種經濟樹種,樟樹材質上乘,具有香氣,能避蟲蛀,有「南國佳木」之譽。其根、干、枝、葉、果實都能用來提取樟腦和樟油,可作多種醫葯和化工原料。樟葉能滅菌殺蟲,凈化空氣,樟籽入葯有解酒醉之功。樟樹根深葉茂,樹體高大挺拔,生長較快,壽命長達數百年。在祁門農村有零星栽植「村前樟」的傳統習慣,因而境內古樟眾多,是安徽古樟最多的縣,全縣樹齡在5百年以上的古樟就有10多棵,數人合抱的大樟樹亦很常見,棵棵雄偉壯麗,生機盎然。它們或立於村頭,或立於村中,或單株獨生,或混生於風水林中,將村莊點綴成一幅幅怡靜的田園風景畫。
縣花桂花 桂花在我國已有2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地理古籍《山海經》中就有「招搖之山,其上多桂」的記載。桂花屬木犀植物,全世界約有40餘種,而我國就有25種。通常分為金桂、銀桂、丹桂、月桂、四季桂,花有金黃色、白色、橙紅色、淡黃色幾種。終年常綠,樹冠圓長,不但適合於盆栽,也是名貴的園林觀賞花木。開花時節,「碧綠之中萬點金」,濃香四溢,遠飄數里。雖不艷麗,但卻「獨佔三秋壓眾芳」,「枝頭萬點妝金蕊,十里清香,十里清香,解引幽人雅思長」,桂花被當成心靈美好、情愛與友誼的象徵。桂花濃香撲鼻,經浸制提取而成的桂花浸膏,是配製香精的原料,也是熏制花茶的好材料。桂花具有化痰、散瘀之效,桂花露可疏肝、理氣、醒脾、開胃,是理想的上等飲料。桂花經白糖腌制是食品的重要佐料,祁門人做凍米糖、芝麻糖時,喜加入桂花,別有一番清香。祁門境內,桂花樹很多,其中不乏高大的古木,每到中秋,城鄉丹桂遍地開,繁花堆簇,輕風吹拂,花香四溢,到處都象是浸在桂花蜜中。
縣鳥畫眉 畫眉是我國著名的籠鳥之一,鳴聲嘹亮,悅耳動聽,能仿效很多鳥類的鳴聲,深受人們喜愛。畫眉又叫金畫眉,鳥綱,雀形目,翁鳥科。它的上體為橄欖色,頭和背部的羽毛帶有滌褐色的軸紋,下體淡棕色,腹部中央灰色,有非常顯眼的白色眼圈和眉紋,「畫眉」的名稱即由此而來。在祁門境內的深山、溪邊、灌叢中到處可見到它的行蹤。有時聚集小群活動,雄鳥好鬥,常驅逐外鳥。雄鳥在繁殖期極善鳴囀,聲音十分宏亮,尾音略似「如意
Ⅳ 華誼兄弟遇挑戰市值創5年新低嗎
從「去電影化」到重歸電影,創業板影視第一股華誼兄弟近幾年日子並不好過。這家公司最新市值僅為157億元,創下了2013年4月以來的新低。
8月27日,華誼兄弟有超過2.9億股的限售股解禁,占總股本的比例達到10.49%。
此次解禁的限售股,是2015年8月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到期後的解禁股,發行對象為阿里創投、平安資管、騰訊計算機、中信建投。其中,阿里創投認購6200萬股、平安資管認購2749萬股、騰訊計算機認購5176萬股、中信建投認購431萬股,認購價為24.7 3元/股。
這一股價按照轉股後的比例計算,為12.24元/股。與8月24日收盤價5.67元/股計算,跌幅超過了53%。換言之,阿里、平安以及騰訊的賬面浮虧,均超過了3.6億元。其中,阿里創投賬面浮虧超過8.2億元。
市場人士分析,該解禁或許會成為壓垮華誼兄弟股價的最後一根稻草。6月1日以來,受多方因素影響,華誼兄弟的股價已經跌去30%。截至8月24日,市值僅為156億元,為光線傳媒)的三分之二。
另一方面,華誼兄弟剛剛發布了數據看起來不錯的半年報。這家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4.77%;凈利潤實現2.7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5.5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實現2.52億元,同比增長151%。
在這一年華誼兄弟20周年慶典的時候,王中軍在大會上提出了華誼的下一個方向——實現「去電影單一化」。
這個本意是「除電影外,發展互聯網、實景娛樂、衍生品周邊、投資基金,使收入來源多樣化」的意思,後來被無限放大成為了「華誼不拍電影」的解讀,一時間讓其創業板影視公司老大哥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外界的解讀不是空穴來風。那段時間,華誼電影片單零零散散,拿得出手的確實沒有幾部電影。
梳理2011年至2017年華誼兄弟出品的電影,不難發現2014年是華誼電影的分水嶺。梳理了自2011年以來,所有華誼兄弟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以進入當年票房前十名為標准,評價華誼電影的業內地位。
華誼兄弟歷年來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及票房 來源:研究部華誼兄弟歷年來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及票房 來源:研究部
數據顯示,在2013年之前,華誼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進入前十名的幾率非常高。2011年的《建黨偉業》,以4.08億元成為當年第五名;2012年的《畫皮2》《十二生肖》的票房都超過了5億元,躋身當年票房前十名;2013年更是出現了《西遊降魔篇》《私人定製》《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三部電影,其中《西遊降魔篇》是當年的票房冠軍。

過去的發行業務,主要由發行團隊選擇物料後進行投放,其中對於檔期的選擇主要依賴的是經驗。但是互聯網平台的出現,卻為發行提供了數據上的保證。舉例而言,互聯網平台擁有海量的數據,包括評分數據、觀眾消費行為和消費偏好大數據。這些都能為影視娛樂行業提供更多數據化參考依據。
以貓眼數據舉例,在2億數據支持的大數據體系下,發行業務已經不單單依靠物料,而更多的是預見性參與到前期話題的製造以及預熱。貓眼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劉鵬根據數據模型指出,映前熱度和映後口碑是決定影片票房的兩個關鍵因素。目前貓眼「想看數」已經成為衡量影片熱度的一項關鍵指數。
貓眼娛樂只是變革中的一個縮影。反觀華誼兄弟,在互聯網浪潮的席捲之下,並沒有出現相應的對策,依然依靠兄弟之間互相綁定的「江湖」做法,意圖重登巔峰。但是市場邏輯,已然發生變化。
從財務數據上看,華誼兄弟對於馮小剛的依賴性並沒有減弱。
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東陽美拉作為華誼兄弟的子公司,披露的全年利潤為1.17億元。這一數字佔2017年華誼兄弟8.28億凈利潤的比例為7%。但還要考慮到,華誼兄弟的實景娛樂項目中,有不少是通過馮小剛的經典作品作為主題授權的,比如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中的《集結號》《非誠勿擾》主題區,以及整個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
從2018年上半年年報來看,新興板塊分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的比重與日俱增。數據顯示,影視娛樂占公司營收比重高達92.47%,實現營收19.63億元,為營收重點。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佔比6.69%,實現營收1.42億元;互聯網娛樂佔比1.53%,實現營收3247.5萬元。
自2016年以來,華誼兄弟對於品牌授權以及實景娛樂的關注與日俱增。根據好萊塢成熟市場的經驗,品牌授權和實景娛樂的合理開發,有機會成為影視公司更加穩定且充裕的資金來源。但寄予厚望的實景娛樂板塊到底能給華誼兄弟帶來多大利潤呢?
目前,華誼兄弟旗下的子公司以及聯營企業中,涉及實景娛樂產業的資產有三家,分別是華誼兄弟(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實景娛樂公司)、海南觀瀾湖華誼馮小剛文化旅遊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海南觀瀾湖旅遊公司)以及華誼影城(蘇州)有限公司(下稱蘇州華誼電影世界)。其中,天津實景娛樂公是華誼兄弟集團內負責實景娛樂板塊的主體公司。至於海南和蘇州的兩家公司,則是負責當地項目運營的項目公司。
天津實景娛樂公司作為實景娛樂板塊的運營主體,主要通過參股項目公司方式參與影城的運營建設。天津實景娛樂公司是上市公司的並表子公司,華誼兄弟持有其54%的股權。
2017年1月起,天津實景娛樂公司陸續參與投資了華誼兄弟(長沙)電影文化城有限公司、華誼兄弟(濟南)電影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涼山華誼兄弟電影小鎮有限公司、南京華誼上秦淮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及武漢恆誼電影文化有限公司五家當地項目管理公司,持股比例分別在1%至10%不等。可以發現,華誼兄弟參與設立的各地影城,主要的合作方均為當地的旅遊開發或者房地產企業。
截至2018年6月30日,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實現收入4959億元,盈利2117萬元。而另兩家聯營企業尚處於虧損狀態。海南觀瀾湖旅遊公司實現收入1.87億元,凈利潤虧損9383萬元。
2018年7月23日開業的蘇州華誼電影世界是華誼兄弟的一大殺手鐧。據了解,蘇州華誼電影世界投資額超過35億元。但是其盈利,靠的卻是位於蘇州華誼電影世界7公里之外的華誼兄弟藝術家村。
對於收入的來源,接近華誼兄弟的人員對記者表示,主要還是品牌娛樂授權帶來的收入。「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成立的項目公司,在成立之後需要向天津實景娛樂有限公司繳納一部分的品牌授權費。公司投資的影視小鎮雖然還沒有開業,但是依然構成了前期的收入和利潤。而一旦開業,會就持股比例進行分紅,華誼兄弟也以此來獲得收入。「
但是,多數市場人士目前對於實景娛樂還處於前期的觀望態度。
一位私募合夥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並不能夠清楚地看到這些影視小鎮們未來能給整個上市公司帶來什麼價值上的幫助。如果公司主業是內容的製作發行,那小鎮的投資回報相比來說時間會比較長,到底能帶來多少IP的互動收益,真的需要市場檢驗。」
二級市場方面,華誼兄弟的股價持續走低。截至8月24日,華誼兄弟股價報收5.67元/股,市值僅為157億元,創下了2013年4月以來的新低。
華誼股價的大幅下跌,也引發了市場對於股權質押平倉風險的擔憂。
根據Wind數據,自2017年以來,王忠軍(王中軍)和王忠磊(王中磊)兄弟二人,累計質押股份約130筆,截至6月19日,其中的30筆尚未解除質押。合計質押股數約為6.7億股,占總股本的約25%。華誼兄弟日前的公告也顯示,目前王忠軍持股比例22.07%,其中質押19.86%,質押率90%;王忠磊持股比例6.19%,質押5.15%,質押率83%。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對表示,華誼兄弟股價走低既有其自身原因,也有大環境的因素。按照目前華誼兄弟的股價,限售股解禁後,股價很可能以陰跌為主。短期來看,傳媒股大幅反彈可能性比較低。
Ⅳ 既然有非法集資,那麼請告訴我,集資百分之幾屬於合法行為
你好,非法集資並不是按照集資百分之幾來計算合法的,非法集資主要包含以下特徵:
1、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包括沒有批准許可權的部門批準的集資;有審批許可權的部門超越許可權批准集資,即集資者不具備集資的主體資格。
2、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出資人還本付息。還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貨幣形式為主外,也有實物形式和其他形式。
3、向社會不特定的對象籌集資金。這里「不特定的對象」是指社會公眾,而不是指特定少數人。
4、以合法形式掩蓋其非法集資的實質。為掩飾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與投資人(受害人)簽訂合同,偽裝成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最大限度地實現其騙取資金的最終目的。
Ⅵ 耗資三億的港片票房慘淡,被內地小成本完敗,香港電影真的沒落了嗎
近10年來,港台電影產業鏈展現出去的是一片低迷,不但生產量比較嚴重降低,更難得少有優秀作品和觀眾碰面。近些年也是把賀歲檔、節假日日的市場佔有率也丟棄了。
拿2021年賀歲檔而言,已無正宗港台電影上映,電影票房關鍵被《唐探3》和《你好李煥英》等好多個國內影片佔有。
而到五一檔,總算有兩個巨資打造出,群英薈萃香港電影上映:《真·三國無雙》、《追虎擒龍》上映,但無可奈何兩個影片全嗝屁,被國內小成本費慘敗,港台電影確實衰落了沒有?

總體看來,影片《追虎擒龍》主要表現算不上理想化,上映10天電影票房湊合過2億,這與王晶前作兩個《追龍》,電影票房也天差地別。而從用戶評價上看來,《追虎擒龍》的5.五分,也遠小於《追龍1》的7.2分,也不如09年6.五分的《金錢帝國》。
可是,現階段看來,早已不太可能返回當初光輝,顯而易見,香港電影的時期早已以往。
Ⅶ 為什麼十二五GDP增長率為7.5%
為什麼中國不應該把GDP做得太高? 轉載 (一) [ 陳經 ]
人均GDP高低與個人生活水平、國家競爭力並不是線性關系,不一定是越高越好。當然,低也有低的問題,人均GDP太低的國家問題更不得了。我是要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中國是可以到2020年把人均GDP做上一萬多美元,一不小心就會做上去。但綜合考慮人民實際生活水平與國家產業競爭力以後,是不是2020年就要這么著急把GDP做那麼高?把問題放到2020年,因為這是中國許多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目標年。
2006年,我預測說名義GDP超美也就是20年時間,當時應該還能嚇嚇人。天涯有一個有趣的貼子:駁雪亮軍刀「中國GDP2030年超過日本」論。這個貼是2005年初寫的,作者的意思是2030年超不過日本。現在看來駁與被駁的兩人都錯得離譜,至遲2010年就超過了,那個貼也成了經典鞭屍貼。
現在要再來說20年名義GDP超美,已經不算啥了,類似的論斷出來不少。我得出這個結論以後,看著中國以美元計的人均名義GDP,從2002年的962美元迅速變成2008年的3315美元,再看國際國內一些怪現象,實在覺得GDP這個東西很荒唐。主要是兩個問題:
1. 六年中人均GDP變三倍還多,但生活感覺好了多少?很多人都意識到了問題,社會分化很大,有好有壞。六年中許多普通人都暴富了,房子股票掙大的不少。但另一些人生活壓力很大,收入不行,房價猛漲,生活質量糟糕。以80後城市年青人為代表,許多人怨氣沖天。這是說個人的實際生活水平。
2. 人均GDP高,產業競爭力就強么?中國應該還是說得過去的,產業競爭力非常強,但正好是一個「反例」。看許多人均GDP比中國高不少的國家,我早就發現了,從產業角度上不值一提。這些國家人均GDP高有什麼意義?這是說國家競爭力。
我先把結論說出來:中國政府應該動用強大的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實力,在國際國內壓住人均名義GDP的高速增長,爭取在2020年把以美元計人均名義GDP控制在一萬美元以下。在國際上要實現人民幣對國際主要貨幣的有序貶值,高中低各級產業全佔住,穩步提高各級產業的國家競爭力。可以在人民幣自由兌換以後,以市場化的手法有序貶值,政府可以賣出海量人民幣打低匯率,將收到的海量外匯賣給國內居民,實現藏匯於民。在國內,要壓制各級地方政府的GDP增長沖動,從經濟的本原出發,切實搞好對人民生活與國家競爭力有實際意義的基礎設施與產業。如果中國政府能夠轉變發展思路,大力推進各項結構化改革,則中國還有希望在2020年把人均GDP壓在一萬美元以下,否則將無法避免這樣的慘劇發生,大大損害中國的國家實力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進攻性生產力與GDP模式 [ 陳經 ] 於:2009-12-02 05:22:33 復:2573318
經濟學的某種定義是,研究有限資源分配的學問。社會如何獲得資源、開發資源、分配資源。因為有限,所以要研究。
世界各國的經濟狀態可以這樣理解:在國際社會中混,看歷史運氣好壞,就有了一個國際資源分配地位。根據國家能力,有兩種國家。大多數國家就是本國這塊地盤,國土大小雖然沒有變化,但控制的經濟資源卻不斷縮小,我們可以稱為C類國家。少部分國家有能力去占別國的經濟地盤,控制的資源遲早會發展到比本國這塊地要大。這少部分國家中,又分為兩種,一種是雖然在外面佔了地盤,但也在慢慢或快速縮小的,這是B類國家。一種是占的地盤越來越大的,這是A類國家。
C類國家一般就永遠是那個地位了,忽然變成A類國家十分罕見,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是C類國家。西亞一些石油富國雖然很富,但也是C類國家,算不上發達國家,就是這個原因。B類國家和A類國家有時會換來換去,一個A類國打仗輸了或者經濟危機了就變B類,努力以後又可能變回A類國。發展中國家裡,中國顯然是A類國家,印度應該也能算,再就不好找了。巴西俄羅斯資源豐富,東歐一些國家人均GDP比中國高多了,也只能算是C類國。發達國家以前都有過當A類國的發展史,現在就許多掉到B類了。
由於發達國家猛當A類國的歷史很長,地盤劃得基本差不多了,後來就不是太猛了。擴地盤停下來了,當C類國出現危機,發達國家又A它一下。2008年,美歐等發達國家出了大危機,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現在的國際局勢,就只有中國是響當當的A類國家。印度勢頭其實還可以,但擴張勢頭比中國小多了,主要還是自己這片地,有時說它是個C類國也可以。發達國家基本都成B類了。現在中國主要是到C類國家去找地盤,也有時到B類國家去弄。
C類的國家的GDP模式很簡單,就是開發分配自己這一塊地的有限資源。有些分得非常不公平,有些還算過得去。根據地盤衰減速率、人均資源多少、穩定建設年代長短,人均GDP就從數萬到幾百美元各有不同。這類國家的經濟發展的特點是,發展不出進攻性的經濟生產力,做得好的就有些自主開發分配資源的產業,做得不好的連自主開發都沒有。這種模式做到上萬美元人均GDP也沒有什麼奇怪的,但人的生活模式、國家產業分布,就千差萬別。一致的特點是,由於進攻性的經濟生產力極弱,消費佔GDP的大部分。
B類國家是發達國家,有相當厲害的進攻性經濟生產力,全球化大公司不少。進攻性生產力,有文化、政治、軍事、科技、金融、商業模式等等,非常復雜。但也就那樣了,進攻性生產力升級了幾次,打打停停,現在停下來了,暫時看不到大規模升級的前景。
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思路大方向是對的,要發展進攻性生產力,不過方法不太對頭,基本失敗了。只有中國在改革以後,發展出了強大的進攻性生產力,成為獨一無二的A類國家。發達國家歷史上當A類國家的歷史也很長。在飛速發展階段,A類國家GDP的特點是,投資佔GDP總額很大的比例,等穩定下來,消費就佔GDP的大部分。現在中國就是投資佔GDP高達50%以上,被說成一個大問題。其實問題是有,但更是進攻性生產力的證明。沒有進攻性的生產力,瘋狂投資是不可持續的,這是許多人說「大泡沫」的根源,懷疑中國靠投資撐GDP增長不可持續。而中國由於是在通過投資發展進攻性生產力,實現了正反饋循環,所以大比例投資持續了很多年,許多人想不明白。
現在中國有強大的進攻性生產力,這是一個事實。中國不賣資源,積累起世界最多的外匯儲備,在全球到處賣東西,不靠進攻性生產力根本不行。也不光是靠人工便宜世界工廠,文化、政治、軍事、科技、金融、商業模式,雖然弱點很多,但也有相當的實力。
當前中國的問題是,有進攻性的生產力,而且正在加強,但現有地盤不足。13億人,地盤不夠,資源不夠分配的。有兩種發展方向,一種是做高人均GDP,那就是轉向消費模式,按C類國家的辦法分配有限資源,提高消費佔GDP的比例。我認為做到上萬美元人均GDP不成問題,但這種經濟模式有許多問題。一種是以繼續發展進攻性的生產力為核心,一邊加強實力一邊多佔地盤,埋頭干到2020年。這種模式與第一種靠消費做高GDP是有矛盾的。
(待續)
(三)人均GDP快速增長兩階段 [ 陳經 ] 於:2009-12-04 02:37:38 復:2573318
從社會經濟活動開始,到GDP數據出來,最後一道手續是統計。這方面我們會深深感覺到各國的統計是怎樣一種胡扯,有所了解的人越來越多。這種胡扯,包括匯率、物價調整、統計項增減、、離譜的估算等等,兩個國家類似的人均GDP,其經濟形態卻可能差距極大。關於GDP統計,看看老廣的GDP貼,明白統計比較是一種胡扯就行了,不用搞得太清楚。如果只看人均GDP數據,不可能發現中國幾乎是現在唯一的A類國家。我們需要破除統計的迷霧,揭示GDP賴以生成的真正內在模形,而不是去把GDP統計搞得如何精確。
GDP形成,可以從貨幣循環以及產業的角度來看。按照我說過的資金河流網路模型,資金在網路中循環流動,推動做事,GDP就形成了。我提過中國的網路有「窮循環」與「富循環」,其實世界各國都差不多,無論窮國富國,都有明顯的「窮循環」與「富循環」。香港這樣人均GDP高達2萬多美元的社會,貧富分化卻非常嚴重。
我的結論是,GDP主要是靠窮循環表現出來,但它的推動力,卻是富循環。由於窮循環人比富循環多得多,人均GDP主要由窮循環的狀態決定。但窮人過的是什麼日子,在一個什麼樣的財富水平上循環起來,就是富循環的狀態決定的。換個說法,窮人過什麼日子,是由一國的精英與富人決定的。富循環是如何決定窮人的生活的?
比如說,香港的精英與富人,主要就是搞房地產與金融資本市場,再加上一些貿易,幾乎沒有工業。那香港的窮人就是圍著這些產業轉,人均GDP不低,過得卻並不好。富人集團決定房子的供給量,決定食品原料的進口價格,決定汽油費車位費。香港是資金自由來往,但建房、買肉菜、買汽油,這些具體經濟活動卻不是自由的。從深圳大規模買便宜肉菜汽油到香港,是走私會被查。窮人的衣食住行,除了低檔衣服比較隨便,都由富人集團控制了。香港窮人買房要欠一輩子的債,外出吃飯消費不低,買得起車用不起,富人集團早就這樣決定了。富人集團如果有「良心」,會在這個框架內改善窮人的生活,建廉租房,把公共交通發展好,建起公共醫療體系。但要過上好生活,只有進入富循環才可以,這卻是小概率事件。所以窮人生活壓力還是很大,30多不結婚是常態,生小孩養不起不願意生。香港人均壽命不錯,但精神狀態並不好,窮人壓力大。為什麼富人集團要搞得窮人這么痛苦?因為富人集團在本地弄不出工業,靠全球轉口貿易其實也不是長久生意,沒有錢到外面去換資源,只好靠本地房地產發展經濟。
其實香港也有過工業,出口加工做得不錯,轉口貿易由於大陸的幫助也紅火過很一陣。所以那時連窮循環的狀態也持續改善。香港人均GDP有一個快速增加的過程,後來停了十多年。我上面說的是停滯後的狀態,其實那個快速增加過程更值得研究,因為中國的人均GDP正在快速增加。
起初的快速增加階段,是富循環靠出口工業、轉口貿易、影視製作這些「進攻性生產力」帶動的。這個階段是真正的繁榮,各方面事業「全面發展」。富循環里的人在琢磨做東西、開拓市場,窮循環里的人工作機會多,努力幹活加薪升值。產業起來了,就都有了。那時香港包括電影電視劇在內,還是有不少好東西的,對中國起的作用也不小。發達國家也差不多,都有靠發展「進攻性生產力」帶動經濟增長的好時候,人均GDP快速增長,窮循環的實際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
人均GDP快速增加的第二階段,這時「進攻性生產力」發展得差不多了,佔地盤有一陣子了,產業上升勢頭其實弱下去了。但人的心氣很高,占著好產業,收入快速增加,對未來的預期不錯。預期不錯,就會更多考慮置辦家產享受生活。這時社會的焦點會轉到消費與炒房炒股,有餘錢搞這些事的人多了,消費繁榮,房產股票快速升值。人均收入也快速上升,因為人的預期高了,社會保障也好了,低工資的工作沒人會干。人均收入增長快,通脹就會上來,因為通脹主要是服務費用決定的。匯率也會上來,因為「進攻性生產力」代表的產業在國際上競爭力強。第二階段的人均GDP增加非常快速,比第一階段快得多。因為房地產與消費帶動經濟增長是很厲害的,人均收入增加帶動通脹快速增長,匯率又升值,以美元計的人均GDP沒幾年就會翻倍。由於這時基數也大,人會感覺人均GDP的增長全是這一階段來的,第一階段的增長反而沒啥意思了。
一個經濟體有那麼40-50年以上的穩定發展,就可以第一第二階段都走過了。第一階段先發展進攻性生產力,帶動人均GDP增長。然後進攻性生產力穩下來了,就進入第二階段快速增長。第一階段完得越早,就越早進入第二階段。有許多國家比中國人均GDP高,那是因為它們比中國更早進入第二階段。
(待續)
(四)投資快於消費增長的GDP發展模式 [ 陳經 ] 於:2009-12-08 05:44:57 復:2573318
上節的GDP兩階段高速增長,在中小經濟體的發展過程中比較清楚。中小經濟體人不是太多,內部經濟環境差異小。大眾面對的是差不多的經濟發展背景,心態比較一致。
中國人口特別多,面積也不小,地區差異非常大,上述的兩階段高速增長模型不能簡單應用。為了說明問題,可以把中國城市按發展程度分為一二三線,把與GDP相關的房價、居民收入、物價體系等特點列一下。農村人口不斷轉移出來,GDP佔比也少,先不考慮。
----------房價------居民收入------物價體系---產業競爭力
一線城市--高--------高中低--------高中低-----強
二線城市--中--------中低----------高中低-----中
三線城市--低--------低------------高中低-----弱
一線城市的房價全是高的,價格最低的房子也不比二三線的高檔房便宜。居民收入說的是一般人,不是指資本家富人。一線城市居民收入高中低各層級都有,已經有不少人的收入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因為一線城市控制的一些產業,其競爭力在國際上都算不錯的。但由於一線城市人往裡進,人口密度大,中低級收入的人數更多。物價體系也是高中低三級都有,各人根據收入層次選擇不同價格檔次的商品與服務。
二線城市房價也漲起來了,但還不是太離譜,算中等。普通居民收入高的就非常少,主要是中低級收入,因為產業競爭力只是中等。物價體系仍然是高中低級全有,因為商品是全國流通的,高檔轎車、奶粉到處都有賣。
三線城市,房價其實不高,買房壓力不大,只是關注的人不多。因為沒有什麼強大產業,當然主要是低收入。和二線城市一樣,物價體系也是高中低三級都有。
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現狀羅列。因為中國內部人口與資金、產業都是可以流動的,一二三線會互相影響。大眾化社會商品是市場經濟,全國自由流通,所以一二三線城市都是分級物價體系,只不過比例各有不同。這一點無法改變,各地不可能象香港那樣立一個邊境,然後大米、汽油等商品是深圳三倍價格。內地城市這么做,會被套利行為沖垮。所以,物價體系是全國統一大市場。
房子搬不走,所以一二三線城市價格差異極大。產業競爭力,由於馬太效應,以及各地民風政策資源等因素,時間一長也拉開了差距。居民收入這塊,人員流動較為自由,但也不是說走就走,算是半流通。收入低的人會從二三線城市所在區域,流到一二線城市去,加入一二線城市的低收入群體。
這樣一個結構,沒有辦法象中小經濟體那樣第一第二階段快速增加人均GDP。一線城市本來可以進行第二階段,靠服務業提高人均收入。從北京上海的發展水平來看,關起門來提高服務費與物價,做到3萬美元GDP問題不大。但是人往裡進,根本搞不成。香港要是開放人隨便找工作,商品隨便進,產業競爭力到是能上來,人均高GDP會立刻崩潰。
也就是說,一線城市的物價與居民收入,也只能跟著全國的步子走,並不能先富就人均GDP先變發達。只有房子由於不可遷移,可以提前炒到發達經濟體的水平。北京上海的房價和香港東京已經可比了,雖然還是要低一些。房價收入比奇高,一線城市的高房價肯定是令人發指的大泡沫。但從炒作模式來看,還沒有到香港日本的高峰水平。香港炒房最火的時候均價8萬,富人都瘋得借大錢炒房破產。北京上海的高價房子買家主要是兩種,悲慘的自住型拚死買,財大氣粗心態穩健的買來保值,超過自身能力刀頭舔血借大錢炒房的不多。銀行放貸數量雖然多,但房產銀行評估價偏保守,並不跟著市場價走。以後即使房價跌了,估計斷供率也極低,兩類主流買家都不會斷供。
事實說明,中國發展到這階段,是房價先上去,可以「富地先炒」。全國富人都去炒,「就高不就低」。居民收入與物價體系就由於地區差距,就只能「就低不就高」,一線城市也不能自己先「全民增收」。這樣中國就沒有清楚分明的第一第二階段,GDP是越來越高指數增長,人均收入只能自然增長,遲遲無法上台階。
GDP為什麼能快速增長?因為國家生產力確實是突飛猛進,基礎設施與產能投資、社會商品產出,都是快速增長,這是擋不住的。但人均收入被地區差距拖後腿,無法全部快速提高。人均收入不猛增,消費增長雖然也不算慢,但就不是超速增長,也落後於GDP的增長。消費落後於產能增長,又得靠出口消化巨大產能。還好中國的「進攻性生產力」發展得不錯,這條路還算走得通,只是把別人擠慘了。
現在更進一步,由於發達國家也垮掉了,靠出口消化消費與產能的缺口不行了。就算出口恢復增長,產能增長得更快,不是辦法。理論上只好靠國內消費來補缺,這也不可行。因為收入沒法快速提高,除非白送,不然賣不出去。收入沒法提高,這很明顯,那麼多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怎麼大幅提高人均收入?我也不知道有啥辦法,我可以肯定中國的人均收入就是會被拖低。這不是說國內消費不增長,其實增長算全球最快,但產能還是會比消費增長快,缺口始終在。那麼怎麼辦?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怪事。
靠出口不行,靠消費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人又要就業,生產力會大發展。其實解決辦法明擺著,就是加大投資。GDP等於投資加消費加出口,既然GDP自然增長率高於出口與消費增長率,只有靠投資增長來補這個大缺口。這是離經叛道的結論,理論上投資從來都是為了未來的消費,這樣搞的話,投資佔GDP比例越來越高,經濟學家全會嚇死。但中國這些年確實就是這樣,我得不出其它結論。
中國的投資增長快過消費增長,這是自然形成的,中國的GDP模式自然就是這樣。原因是人口眾多地區差距大,以及生產力快速大發展。發達國家歷史上有時也這樣,不過時間不象中國這么長。原因是,要麼人比中國少多了,要麼地方不大,或者二者同時成立。
由於投資註定快於消費增長,所以中國只能這么怪怪地發展。現在到了矛盾直接擺到檯面的時候了,北京上海房價太高只是小問題,怎麼處理投資才是大事,我們需要解決方案。
(待續)
(五)痛苦型與浪費型GDP [ 陳經 ] 於:2009-12-15 02:10:44 復:2573318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消費佔中國GDP的比例從高於6成降到了不足4成。近20年的年均GDP增長率約是10%,如果消費佔比從60%降到40%,大致相當於消費增長率為8%,低兩個百分點。無論如何,8%的消費增長率在世界上都是最高的,這也符合我們的日常觀察,中國消費的升級速度是世界最快的。
之所以佔比越來越低,不是因為消費發展得不好,而是出口與投資發展得更快。這恰恰是中國的一大優勢,有多種好處。世界各國投資與出口增速快於消費,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也持續時間不長。只有中國投資與出口有長達20年的持續快速增長。投資增長快於消費的好處主要有:
1. 投資完成於低成本時期,搶時間。
這有兩方面因素。一是世界各國爭搶資源,資源價格是長期上漲趨勢,越早快速發展成本越低。二是本國人力成本、地價成本,也是越來越高的,越早投資成本越低。印度落後中國經濟的年頭並不算多,也就是10-20年。但發展成本已經高上去了,人均GDP也上1000美元了,相當於中國2002年的水平,但能夠完成的投資差太多了。
2. 投資快於消費,有利於產業競爭力
一個家庭如果先顧著消費而不是投資增強掙錢能力,人們一般不看好其未來的「錢景」。中國產業競爭力越來越強,顯然投資增長大於消費是一大因素。被罵了這么多年,2008年一出事,還是中國挺住了。傳說中的投資不可持續沒有發生,消費不可持續的到是大把。
以上兩個原因,就足夠我們理解,投資增長高於消費並不是壞事。投資快於消費增長,注重實質競爭力,壓制人均GDP,這其實是個成功經驗。中國過去20年雖然人均GDP增長很快,但其實仍然是被壓制了。中國人均GDP受壓制很容易看出來。有許多國家人均GDP比中國的3000美元要高許多,但無論是實質生活水平還是產業競爭力,和中國都有差距。
看到許多不怎麼樣的國家都差不多搞上一萬美元的人均GDP,很多人覺得中國把GDP做到上萬美元太容易了。確實很容易,我覺得一不小心就會弄到上萬美元去。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值不值得這樣做?這里我們需要破除人均GDP越高越好的錯誤理解。人均GDP可能有很多有害成分,並不是越高越好,要看它的具體構成。
最典型的就是高房租,這個東西據老廣說,佔美國GDP的10%。香港的房租是深圳的4-5倍,這也是GDP。這種GDP越高,社會越痛苦。這相當於把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弄成高物價,由於這些東西佔通脹的權重只是一部分,經通脹調整以後GDP總量還是會大增,匯率再升值,以匯率計GDP自然就大大增長了。這類GDP可以稱之為「痛苦型GDP」。
另一類GDP,其實就是浪費。家庭游泳池燒電弄成恆溫,夏天大開空調覺得冷,冬天大燒暖氣覺得熱。幾步路都開車。什麼商品都一堆包裝紙弄得花里胡哨。家裡鋪地毯,沒多久就扔了換新的。幾塊錢就能治的病,折騰各種新葯貴葯往上招呼。小孩學慣用具與資料越來越多,學的本事卻不見多。這類「浪費型GDP」,其實提升人的幸福感覺並不多,創造的GDP數值卻不小。
痛苦型與浪費型GDP一多,GDP數值弄上去並不太難,實質卻並不怎麼好。中國如果大力發展這些痛苦型浪費型GDP,人均GDP上萬美元只是時間問題,2020年肯定能到,很可能提早。但靠痛苦型浪費型GDP搞到上萬美元,有什麼意思?真搞上去了,就太慘太可怕了。
不要以為這不可能,真搞起來,市場的力量是強大的,被資本主義自然規律帶動,痛苦型浪費型GDP很快就會大發展。現在已經有這種跡象了。一堆年青人合租擠在大城市的小房子,有什麼幸福可言。富人引導的消費標准也是越整越高,房子總想住更大。輕便簡易的電動助力車禁掉,小排量車再小也要燒油。結婚要求越來越高,排場越來越大,找老婆或者嫁人越來越難,男女互相看不順眼。
往這條高GDP路子走下去,很自然,然而真不是什麼好生活。問問四小龍的青年人,GDP挺高,生活幸福么?只不過是少數有錢人幸運兒爽得很,人民大眾壓力大,一肚子氣。中國要是短期內真的把人均GDP搞到上萬美元了,十有八九就是靠這種邪法搞上去的。到時就等著各種人間慘劇加倍上演吧。可能到時人也習慣了,麻木了,以為生活就是如此。耗盡一生辛勞,買個小房,掙不來大錢經常吵架,小心翼翼害怕失業,生活沒有夢想只有卑微。
這是民眾生活,有時GDP越高越痛苦越浪費。在產業競爭力上,更成問題,高GDP並不一定代表高競爭力。為了應付痛苦與浪費GDP,經濟運行成本會急劇上升。香港搞製造業已經不可能了,地租與人工成本一算,立刻完蛋。高科技也未必有,只好繼續發展痛苦型浪費型GDP,惡性循環。最後弄得高不成低不就,社會發展潛力耗盡,競爭對手摸上來,只有等死。
中國以前一直壓著這些痛苦型浪費型GDP,先考慮投資提高競爭力,是一個好經驗。總的來說,20多年的效果不錯,人均GDP還沒有弄得太高。到2002年,人均GDP才1000美元,其實民眾實質生活水平提高很快,發展潛力極大,產業競爭力很強。這人均1000美元完全用不著自卑,很實在。
2003-2009年,人均GDP上得很快,翻三倍不止了。但痛苦型浪費型GDP也出來了,雖然並不是全部。很多人直覺地感覺到,國家GDP增長非常快速,心理卻非常恐慌,比2002年以前要慌得多,還看不到出路。這還只是開始。如果真的從3000多再短時間翻三倍上萬美元,就等著痛苦與浪費翻 N倍吧。
當然,這六七年主流還是國力上升,投資提高競爭力一直沒有松勁,只是出來一些不好的苗頭了,要警惕。為此,中國應該放棄人均GDP快速增長的虛幻快感,一面總結前面投資提高競爭力的經驗,一面注意自己與其它經濟體發展痛苦型浪費型GDP的教訓。在這個基礎上,合理引導轉向健康的GDP發展模式。
還有下文(待續)
字數太長了 你去天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