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pe投資策略

pe投資策略

發布時間:2020-12-26 01:15:49

❶ 海爾對外投資策略

一、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

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指的是我國一些企業進行海外投資的目的並不是在東道國設立生產基地或研發中心,而是要建立自己的國際營銷機構,藉此構建自己的海外銷售渠道和網路,將產品直接銷往海外市場,減少中間環節,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3年底,境外貿易性企業占境外企業總數的55%,這些貿易性企業中有相當數量是國內主辦企業的海外營銷機構。這說明到目前為止,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最主要的模式。

中國最大制葯企業三九集團的海外投資基本上屬於這種模式。三九集團的製造基地和研發中心等均在國內,海外公司主要是營銷機構。自1992年以來,三九集團先後在香港、俄羅斯、馬來西亞、德國、美國、南非、新加坡、日本、中東地區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營銷公司。這些營銷公司作為三九集團在海外的窗口,擔負著讓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了解三九產品,開拓三九產品海外銷售市場的重任。海外營銷公司的發展壯大,使三九集團產品的市場由單一國內市場逐步演變成為全球性市場。另外,福建福耀集團、天津天獅集團、中糧集團、中化集團和中技集團等企業的海外投資也主要是為了建立本企業的海外營銷網路,也屬於建立海外營銷渠道投資模式。

從目前情況看,中國企業建立海外營銷渠道具有其優點和制約條件,其中優點表現為:一是企業通過構建自己的海外銷售渠道,減少中間環節,將產品直接銷往海外目標市場,有利於擴大出口規模。二是在此種模式下,企業不僅可以直接擴大產品出口,通過直接掌控海外銷售獲得流通領域的可觀利潤,還能直接了解市場信息。三是「國內生產、國外銷售」的做法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於中國企業具有吸引力,因為導致中國生產的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勞動力充裕等因素有可能會保持較長時間。四是對於部分大企業而言,設立海外營銷渠道,有利於其通盤考慮進出口和國內外市場,通盤考慮國內外可利用資源,實施其全球發展戰略既推動出口也尋找進口贏利的好機會,真正做到國際化經營。五是從宏觀經濟角度看,還能夠為國家出口創匯,並解決大量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建立海外營銷渠道還存在一定的制約條件,即採用這種投資模式主要是銷售走出去了,企業的生產、采購和研發等並未走出去,因而容易遭受國外包括反傾銷在內的各種貿易壁壘的限制,所以企業需要適當增強這方面的應對能力。

二、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是指我國有些企業通過在境外建立生產加工基地,開展加工裝配業務,以企業自帶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投資為主,經加工組裝成製成品後就地銷售或再出口到別的國家和地區,藉此帶動和擴大國內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出口。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由於適合我國目前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近年來日益成為企業海外投資的一種重要模式。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3年12月底,經商務部批准和備案設立的境外加工貿易企業已達490家。開展境外加工貿易的國內企業主要集中在技術成熟和生產能力過剩的紡織服裝、家電、輕工、機械和原料葯等行業。

近年華源集團境外加工貿易投資的規模已接近3億美元,起到了示範和龍頭作用1992年誕生於上海浦東新區的華源集團,是以紡織業為支柱產業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國紡織業面臨的是國內市場萎縮、生產能力過剩,而在國際市場上又不斷受到以出口配額和保障措施等為主要形式的貿易壁壘的限制。在當時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華源集團拋棄單純依靠出口佔領海外市場的傳統做法,另闢蹊徑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先後在塔吉克、尼日、墨西哥、加拿大和泰國等地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加工基地並合理利用原產地規則,有效繞過國外貿易壁壘,規避反傾銷,拓展了海外市場,並帶動和擴大了國內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出口。華源集團在墨西哥和加拿大設立了兩個紡織企業,利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規定的貿易區成員國境內生產的棉紗或纖維製成的紡織品享有免稅、免配額的優惠政策,擴大了對北美尤其是美國的棉紗和面料產品出口。

此外,深圳康佳集團、珠海格力集團和江蘇春蘭集團等企業的海外投資也多屬於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的最大特徵是兩個互動即投資與貿易的互動和對外經濟貿易業務與國內經濟的互動。通過對外投資帶動和促進外貿出口第一個互動;通過對外投資與出口加快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是第二個互動。這些投資的主要目的是開拓國外市場、帶動出口,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境外加工貿易投資模式的第二個特徵是企業開展海外投資的主要方式是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開展加工裝配業務,以企業自帶設備、技術、原材料、零配件投資為主,經加工組裝成製成品後就地銷售或再出口到別的國家和地區。

採用這種投資模式的企業一般是我國技術成熟國內生產能力過剩的紡織服裝、家電、輕工、機械、原料葯等行業的製造業企業,投資集中在亞、非、拉和前蘇聯東歐國家等發展中國家與地區。企業開展海外投資的條件是企業國內生產能力過剩,但其產品在國外又有市場。

企業採取境外加工貿易模式開展海外投資,首要的優點是可以將成熟的技術設備和過剩的生產能力搬遷到市場銷路較好的國家和地區,這樣就能夠使企業過剩的生產能力繼續發揮作用,繼續獲得收益。其次,採用這種投資模式,主要是以國內的技術、設備、原材料、零配件等實物作為出資物,另外再加小部分外匯資金,可以節約外匯支出,符合一些企業的實際需要。第三,企業採取境外加工貿易模式開展海外投資,還能夠合理地利用原產地規則,規避和突破各種貿易壁壘,有效拓展海外市場。

三、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

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是指我國某些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不論是採取綠地投資方式還是採取跨國並購投資方式均堅持在全球各地樹立自主品牌,靠長期的投入培育自主的國際知名品牌,靠消費者認同自己的品牌來開拓海外市場。

該模式以海爾集團為代表。海爾集團在海外投資和跨國經營過程中,始終以創立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為核心目標。早在20世紀80年代,海爾集團總經理張瑞敏就提出了「創海爾世界知名品牌」的戰略。1998年後海爾全力實施國際化戰略,使海爾成為國際化的海爾,讓海爾由中國名牌成長為世界名牌。

海爾集團在海外投資辦廠時,堅持打海爾的牌子,中方投資方是海爾,企業的名字是海爾,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是海爾牌的。由此看來,海外投資不僅是海爾佔領國際市場的手段,更是其創立世界名牌的有效途徑。海爾賦予了海外投資新的功能和含義。海爾採用的「先難後易」策略是由海外創牌模式決定的:海爾先進入歐美等在國際經濟舞台上份量最重的發達國家和地區,靠質量讓當地消費者認同海爾品牌,取得當地名牌地位然後靠品牌優勢以高屋建瓴之勢進入發展中國家。海爾在美國、歐洲實施設計、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化戰略,正是為了在歐美國家樹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進而讓海爾成為世界名牌。隨著一個個本土化的名牌崛起於世界各地,海爾實施的創世界名牌的目標正在成為現實。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價值評估機構之一的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報告揭曉,中國大陸只有海爾集團一家入選,排在第95位。

在海外自主創牌投資模式的主要特徵十分明顯,一是企業海外投資無論採取綠地投資方式還是跨國並購方式,其核心目標之一始終是創立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二是採取「先難後易」策略,其中有兩層含義:即採取該模式的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時,採用先難後易的策略,如海爾在進入國際市場時先進入歐美等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有份量的發達國家和地區,靠質量讓當地消費者認同海爾的品牌取得當地名牌地位後,再靠品牌優勢進入發展中國家;同時,採取該模式的企業開展海外投資的道路也是先難後易的,即先到發達國家建廠而後再向發展中國家擴展。由於創自主品牌定位很高,所以企業在跨國經營的初期註定要經歷較長的困難期,之後品牌才能逐漸被消費者認識、認知和認同,才能打開局面。二是「先有市場,後建工廠」,如海爾先通過出口擁有自主品牌的產品的方式進入海外市場,等海爾的品牌被當地消費者認同、佔領一定的市場份額後再投資建廠。

海外投資自主創立品牌的模式有其優點和制約條件。從優點來說,首先,這種海外投資模式屬於「厚積薄發」型,雖然開始階段起步艱難面對的成敗風險大,但一旦打造出世界上知名品牌,就能在國際投資和生產中處於產業鏈的高端,就能獲得超額利潤,就可以不再為國外跨國公司打工,從而為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和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其次該模式將樹立統一自有品牌和本土化戰略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例如,為了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市場的不同需求,海爾在堅持統一自有品牌的前提下實行設計、生產和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發展戰略。

從制約條件來看,這種海外投資模式具有相當的挑戰性。首先它要求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和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擁有具有一定影響和知名度的品牌同時還需要國內投資企業有熟諳國外當地市場情況的專業人才來成功地打造和管理品牌。因為,到海外去辦企業已經有一定的難度,而在那裡林立的名牌之中創立自己的品牌就更難,而要將一個有待樹立和打造的品牌在當地塑造成知名品牌真是難上加難。這要求國內投資企業起點要高,在目前條件下,中國大部分企業不具備這些條件。其次,這種海外投資模式成本較高,風險較大。國際知名品牌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積累起來的,需要進行長期大量的品牌投入,應當說品牌的價值實際上是品牌投入的回報。那麼,海外企業既要進行生產投入,又要進行品牌投入,由於進行雙重投入,短期效益肯定要受到影響。

四、海外並購品牌投資模式

海外並購品牌投資模式是一種與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迥然不同的投資模式,它是指通過並購國外知名品牌,藉助其品牌影響力開拓當地市場的海外投資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徵一是「買殼上市」,即先收購國外當地知名品牌這個「殼」,然後藉助這個「殼」對產品進行包裝,獲得或恢復當地消費者的認同,快速進入當地市場。二是由於所並購的多是經營不善或破產的海外公司現成的知名品牌,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銷售渠道,所以該模式省去了海外品牌塑造和品牌推廣的時間與費用。三是該模式適用於具有一定資金基礎、信譽較好、有能力收購和駕馭海外知名品牌的大型企業。

海外並購品牌模式,已成為TCL集團獨特的海外投資模式。2002年9月,中國TCL集團下屬的TCL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其新成立的全資附屬公司施耐德電子有限公司(Schneider Electronics GmbH),收購了具有113年歷史、在德國和歐洲有廣泛的基礎、號稱「德國三大民族品牌之一」的百年老店施耐德電子有限公司的主要資產,其中包括「SCHNEIDER」(施耐德)及「DUAL」(杜阿爾)等著名品牌的商標權益。繼收購德國施耐德之後TCL集團又於2003年7月花費幾百萬美元間接收購了美國著名的家電企業戈維迪奧(Govedio)公司,這次收購是一次全資收購。戈維迪奧公司是一個做錄像機、DVD等視像產品的渠道公司,一年的銷售額約2億多美元。並購美國戈維迪奧公司後,TCL集團仍計劃在美國市場繼續使用戈維迪奧品牌銷售彩電、碟機等產品,努力擴大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借外國品牌開拓海外市場,已成為TCL集團獨特的海外營銷策略。

中國企業目前在國際競爭中的最主要優勢是成本優勢和產品優勢,最差的是品牌優勢,通過海外投資並購一些國外知名品牌,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實現三個優勢的結合,有利於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五、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

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指的是我國那些具有得天獨厚品牌優勢的企業,開展海外投資時不投入太多的資金,而多以品牌入股的合資形式或採取特許加盟與連鎖經營等其他方式進行拓展。採用該模式開展海外投資的我國企業目前為數不多比較典型的是北京同仁堂。

中華老字型大小同仁堂已有330多年的悠久歷史,如今已成為一家現代化的大型中葯企業。同仁堂的品牌譽滿海內外,作為中國第一個馳名商標,其品牌優勢得天獨厚。目前,同仁堂商標已受到國際組織的保護,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了注冊登記於續,並在台灣進行了第一個大陸商標的注冊;同時同仁堂的產品已經暢銷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仁堂在中國擁有300多家零售和專營葯店,在海外也成立了l0多家公司或葯店,是2002年全國出口創匯最多的中葯企業。顯而易見,同仁堂的知名品牌已成為同仁堂集團開展跨國經營的特有優勢。同仁堂的海外投資,無論是品牌入股的合資形式還是採取獨資、特許加盟、連鎖等其他方式,都注意把「同仁堂」這個中華老字型大小的金字招牌向海外輸出,拓展海外市場。同仁堂的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與前面分析的以海爾集團為代表的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不同,後者是一邊「走出去」一邊進行創牌活動,而前者則是在往外「走」時已經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比較成熟的品牌。

採用這一模式的前提條件是企業需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而這正是當前中國大多數企業的「軟肋」。因此,目前中國大多數企業還不具備採用這一模式的條件。但是,伴隨著中國企業爭創名牌進程的加速,相信在一定時期以後這種模式將會逐步流行開,因為來華投資的許多外國跨國公司都採用這種模式進入中國市場。雖然從總體上看中國的確缺少世界名牌,但是在中葯和中式餐飲等行業,中國的一些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商標,在國際上擁有核心競爭力。這些行業的企業進行跨國經營和海外投資,一定要注意發揮自身品牌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爭取早日將企業做大做強,早日成為獨具中國產業特色的跨國公司。

六、海外資產並購模式

所謂海外資產並購模式是指中方企業作為收購方購買海外目標企業的全部或主要的運營資產,或收購其一定數量的股份,以實現對其進行控制或參股的投資行為。中方企業並購目標企業後一般不承擔目標企業原有的債權債務及可能發生的賠償,只承接目標企業原有的資產和業務。2000年4月,萬向集團整體收購美國舍勒公司即屬於海外資產並購模式,另外,像海爾集團收購義大利電冰箱製造廠、北京東方電子集團收購韓國現代電子、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購並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的部分權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出資兩億多美元收購印尼油氣田資產、中國網通(香港)公司牽頭收購亞洲環球電信網路資產、華立集團收購飛利浦在美國聖何塞的CDMA移動通信部門、上海制皂集團有限公司收購美國SPS公司和Polystor公司可充電電池生產資產項目等也屬於這類投資模式。

美國舍勒公司始建於1923年,是美國汽車市場上的三大零部件生產供應商之一。早在1984年,舍勒公司給了萬向一筆3萬套的萬向節訂單,萬向由此開始了汽車零部件生產之路。萬向的產品在美國市場銷售都冠以「舍勒」商標。從1994年開始,由於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內部決策的失誤,舍勒公司的經營開始下滑。後來,舍勒主動提出請萬向並購的要求。結果,萬向花了42萬美元收購了舍勒公司的品牌、技術專利、專用設備及市場網路等主要資產,而廠房、設備等由另一家公司買走。並購「舍勒」的最直接效果是,萬向在美國市場每年至少增加500萬美元的銷售額。更深遠的意義則是,由於並購了「舍勒」,萬向產品有了當地品牌、技術和生產基地的支持。

採用資產並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可以避免目標公司向我方企業轉嫁原有債務及「或有債務」。因此,以並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時,若我方企業考慮到海外目標企業可能存在債務不清、可能因對他人提供擔保而在交易完成後引起賠償等問題時,可採取資產收購方式。另外,在資產並購方式下,只要目標公司贊成資產出售的股東達到法定人數即可進行收購,即使目標公司有少數股東想阻撓也不影響我方企業的實際收購。

這種方式的制約條件一是由於多以現金方式進行收購,故需我方投入較多運營資本。二是由於中方並購企業在完成並購後要對目標企業進行整合,以實現海外並購的目的,因而應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和整合人才。三是對目標企業債務、稅收和法律訴訟等情況掌握方面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形成並購陷阱,制約並購目標的實現。

由於目前國際直接投資業務中主要的方式是並購投資,而不是新建投資方式(或稱綠地投資方式),所以應當說海外資產並購模式是一種比較流行的海外投資方式。還有,資產並購模式是以大量非上市企業為交易對象,上市公司終歸只是海外企業群體中的一小部分,因而這一模式比海外股權並購模式具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更適合廣大中小企業。隨著我國海外投資規模的日趨擴大,並購投資將日益成為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方式,其中資產並購模式會被更多的企業選用。

七、海外股權並購模式

海外股權並購模式是指我國公司購買一家海外目標公司(通常都是上市公司)發行在外的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或認購其新增注冊資本,所獲得的股份達到一定比例可對該公司行使經營管理控制權的一種海外投資行為。在海外股權並購模式下,其交易的對象是海外目標公司的股權,而最終取得的是對目標公司的控制權,我國企業作為收購方成為海外目標公司的新股東。近年來,國內企業選擇股權並購模式進行海外投資的事例逐步增多,如2001年萬向集團並購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UAI公司、2003年北京東方電子集團收購上市公司冠捷科技等都屬於此類並購。

2003年8月,北京東方電子集團以10.5億港幣收購在香港和新加坡兩地上市的冠捷科技有限公司股份3.56多億股,以佔有其超過26.36%的股份成為冠捷科技第一大股東。冠捷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CRT顯示器、液晶顯示器、PDP顯示器以及液晶電視類產品的研發、製造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通過本次海外股權收購,北京東方電子集團將自此擁有從TFT-LCD面板到顯示器整機的技術和生產能力,以及遍及全球的市場、研發、服務體系,從而奠定了實現「通過產業整合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目標。

在股權並購模式下,作為投資主體的我方並購企業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但海外目標企業一般為在股票交易所掛牌交易的上市公司。股權並購實施過程復雜,但法律程序簡單。在法律程序上,只要並購方取得股權優勢後即可進行董事和監事的改選。股權收購完成後,海外目標公司作為我方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存在,擁有獨立的法律地位。由於買賣協議的簽訂方是我方收購企業和海外目標公司的不同股東,故該投資模式的交易決策具有分散性。

採用股權並購方式進行投資,由於不增加海外目標公司及其股東的稅收支出,故收購成本較低;同時可以運用股權並購方式取得目標公司的控股權,使目標公司在經營上與我方公司形成一個整體,為我方公司的國際化戰略服務。但採用這種模式,在股權收購條件下,我方企業要對海外目標公司的一切債務負責。另外,由於並購交易決策具有分散性,可能會遇到少數股東的阻撓。

隨著國際證券市場的發展,股權並購模式日漸通行。採用股權並購模式進行海外投資,我方企業既可以擴大生產規模和市場份額,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又可以節約交易成本,獲得生產要素內部化收益;運用股權並購方式我方公司可以在部分出資控股的情況下,以「小資本」控制「大資本」取得海外目標公司的控制權,實現企業資本滾動式發展,迅速實現企業海外擴張的目標;通過股權並購,還可實現我方企業海外間接上市的目標,即買殼或借殼上市。

八、國家戰略主導投資模式

國家戰略主導投資模式是指我國一些大型能源企業開展海外投資主要是政府的推動,注重的是國家的宏觀利益是為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的需要而向海外資源開發方面進行的投資。海外能源開發投資是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步驟,這類投資需要巨額資金投入,投資回收期限長,投資風險大,需要政府來推動和承擔主要風險。在這種模式中,即包括新建海外企業也包括通過資產或股權並購而設立的海外企業。現階段,這種投資模式主要體現在能源戰略方面,今後將向資源戰略擴展。

開展該模式海外投資的代表性企業當屬我國三大石油巨頭即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石油能源是保證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能源,開展國家戰略主導模式的海外能源投資是解決能源瓶頸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三大石油巨頭積極實施國家提出的「走出去」戰略,著眼國家長期能源安全,紛紛進行海外油氣田的投資開發,先後啟動了二十幾個項目。三大石油巨頭與國外的很多合作項目採取的是「份額油」的方式,即中國石油企業在當地的石油建設項目中參股或投資,每年從該項目的石油產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額。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石油進口數量以及價格的穩定。

海外投資的主體一般是大型國有或國有控股重點能源企業,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資金來源有保證,抵禦風險能力較強,從而有利於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實施。由於把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宏觀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樣就比把企業利潤最大化作為第一位的其他投資模式能更有效地為國家戰略服務。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較低,有些自然資源如石油的供給形勢己越來越嚴峻,為了維持國內經濟的穩定增長,中國必須通過海外投資參與國際能源生產分工,盡可能多地利用海外能源,落實國家的能源安全戰略。當前,中國規模最大的海外投資就發生在自然資源行業,而且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里,國家戰略主導模式的海外投資仍將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模式之一。但這種投資模式在非能源行業一般不採用,由於所需投資數額較大,眼下非國有大型能源企業採用也不現實。

九、海外研發投資模式

海外研發投資模式是指我國一些高科技企業而非傳統的製造企業或資源開發企業通過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利用海外研發資源,使研發國際化,取得居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並將對外直接投資與提供服務結合起來。首創這一海外投資模式的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華為」)。

華為在全球建立了8個地區部和32個分支機構在美國矽谷和達拉斯、印度班加羅爾、瑞典斯德哥爾摩、俄羅斯莫斯科等地建立了多家海外研發中心,並通過各種激勵政策吸引國內外優秀科技人才進行研發,從而能夠及時掌握業界最新動態。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截至2002年底,華為累計申請專利2154件,發明專利申請量居國內企業之首,華為申請國際和國外專利198項,是發展中國家企業里最多的。華為作為中國馳名商標在86個國家和地區注冊600多件次。華為依託全球化技術開發網路,利用遍布世界各地的研發機構,以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更快的響應速度和更好的性能價格,幫助全球運營商確立可持續贏利的運營模式。現在,華為的設備已經在非洲、南美、東南亞、東歐等地區40多個國家晝夜運轉,靠著掌握越來越多的核心技術,華為在世界電信市場上已經能與跨國公司比肩較量。

高科技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開展海外投資,必須擁有強大的技術開發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弱勢和薄弱環節正在於普遍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創新能力嚴重不足。要解決這個問題,完全可以學習華為的做法,進行海外研發投資,建立研發中心,利用海外的研發資源,推動研發國際化取得居於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提升科技國際競爭力。
參考資料:網路

❷ 東源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資理念

一、投資目標
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在長期內進行規劃投資,追求客戶資產的絕對增長。
二、投資理念
投資大師巴菲特認為既能夠定量分析確認股價非常便宜又能夠定性分析公司質地優良的股票才是賺大錢的罕見機會。作為新興的資產管理公司,我們有著良好的企業文化、和諧的工作氛圍,擁有一支團結進取、富有朝氣的員工隊伍。團隊成員90%以上均具有碩士學歷,專業勤勉,投資研究能力卓越。團隊成員始終秉承「大概率、小賠率」的投資理念,運用現代金融工程「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分析方法,捕捉市場上具有相對套利的投資機會,實現客戶資產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長期穩定增長。
三、投資策略
通過大量的統計分析及宏觀經濟研究,制定相應投資戰略。通過行業細分研究,確定行業投資方向,優選價值低估企業。通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分析挖掘具有高成長性的股票,結合年度行業投資方向,確定股票池。
四、投資流程
第一步:股權部人員負責收集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資料,包括定向增發方案、證監會對定向增發的審核情況以及上市公司對方案的實施時間等詳細資料,並根據資料建立完整的資料庫;
第二步:研究部通過研究,提出「定向增發股票投資預案」,內容包括增發股票公司基本信息,各個研究機構評級,公司行業分析,公司業務分析,公司財務分析,公司增發項目分析,以及本次定向增發報價上限及折扣率范圍等,形成初級投資方案,為投資決策委員會提供決策支持。
第三步:投資決策委員會不定期召開投資決策會議,對預案進行審議,提出意見並修改,最終形成「定向增發股票投資標的提案」。
第四步:投資決策委員會將「定向增發股票投資標的提案」提交風險控制委員會。風險控制委員會不定期召開會議,對提案進行審核,並在24小時之內給出意見。
第五步:交易部作為投資的具體執行部門,根據投資決策委員會下達的投資指令,進行具體操作。並將交易過程中的市場反應情況提交投資決策委員會。
五、風險管理與風險控制
1、嚴格按照流程進行投資操作;
2、公司投資須選擇內在價值被低估和安全邊際較高的上市公司所發行的定向增發股票;
3、風險管理理念 (1) 以指數化的投資模式,規避個股破發帶來的風險; (2) 風險控制目標:在保持基本面研究和單個投資的影響因素的同時,突出關注基金的指數擬合程度; (3) 進行適當的流動性風險管理 ;
4、風險管理方法 運用量化的工具幫助管理投資風險 ;
5、風險管理手段 公司設立風險控制委員會,實行量化風險管理。風險控制委員會依照相關規定監控公司投資方向及比例。發現違規,及時提醒基金經理,在提醒無效情況下可直接通報監事及股東會進行及時處理。

❸ 風險投資(VC)與PE、天使投資有什麼區別

從狹義的角度來分析不同點,天使投資(Angel Investment)、VC(Venture Capital)和PE(Private Equity)的主要區別在於投資介入的階段不同。

(1)天使投資主要投資早期創業公司;

(2)VC投資中期高速發展型創業公司;

(3)PE介入即將上市或被兼並收購的成熟企業。

可以說,VC接天使投資的盤,PE接VC的盤,IPO(上市)接PE的盤。

投資階段的不同決定了他們以下不同的特性:

1、投資策略

(1)天使投資投資主要看人,創始人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項目的好壞。早期項目往往只是一個idea,無法完全靠實際運營情況來檢驗商業模式的准確性。天使投資人只能根據創始人靠譜程度,以及對行業的理解來進行判斷。經常聽到某天使投資大佬和創業者聊了3個小時,最後一拍桌子說:「你這個人靠譜,這個項目我投了!」雖然有些誇張,但「識人」確實也是天使投資人在決策時非常重要的考量。

天使投資金額一般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具體的額度需要根據投資人和創始人雙方協商的項目估值按照比例進行投資。

(2)VC投資需要綜合考量項目創始團隊和業務數據,由於VC階段的項目是在拿到天使投資之後運作了一段時間,通過運營數據可以對商業模式進行部分的驗證,此時VC投資人則會根據行業分析、競爭優勢和壁壘、創始團隊搭配、業務數據、產業上下游等各方面綜合考量作出最終的投資決策。

投資金額從百萬到上億元不等。

(3)PE投資面向成熟的企業和成熟的市場,對投資人的行業資源要求較高。投資策略上,往往根據行業分析發現具有上市潛力或者有被兼並收購可能性的公司。成功入資後,藉助PE公司的資源優勢,支持被投企業上市或被收購,實現退出並獲得高額回報。

投資金額起步幾千萬,多則數十億。

2、資金來源

天使投資最初是一些高凈值人群,像徐小平、雷軍、蔡文勝都是很早就活躍在業內的天使投資人。隨著最近幾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的帶動下,涌現出一大批天使投資基金,市場也在逐步的完善。逐步也有大的VC和PE基金向天使投資階段涉足。

VC和PE的發展時間較長,資金來源比較豐富,高凈值個人、專業風險基金、杠桿並購基金、戰略投資者、養老基金、保險公司。

國內普遍基金的運作模式採用合夥制,由GP和LP構成,GP(General Partner)負責基金運營和投資決策賺取管理費和小部分收益, LP(Limited Partner)作為出資方不參與基金管理決策,但是享受基金的大部分收益。

3、風險和回報

天使投資無疑是「單個項目的回報」最高的。早期項目估值低,一旦項目成為了獨角獸,百倍千倍的回報完全可以實現。一版情況下項目如果沒有5倍、10倍的回報,都不好意思拿出來和同行說。但是對應風險也是非常高的。比如,天使投資人一年投10個項目,其中有9個血本無歸,只靠成功的那個項目賺了百倍收益來彌補9個的虧損,這種情況也是時有發生。

VC和PE投資隨著公司估值不斷上升,單個項目的回報倍數越低,相對投資成功的概率會比天使投資高不少。

PS:再說一說他們的相同點,從廣義的角度到來說,天使投資、VC和PE都屬於廣義的私募股權投資(英文表達也是Private Equity)

這里的「私募(Private)」有兩層含義:

(1)籌備資金的方式必須是非公開募集的。由於私募股權投資風險相當大,而且資本回收期很長,對於投資人的資金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不能面向普通百姓公開募集。

(2)投資的標的資產是非公開發行的公司股權,通過標的公司的高速成長,賺取股權增值的高額回報。

從整個金融市場的角度來看,私募股權投資只是「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的一種形式,也可以理解為非主流投資。據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4月底,國內共有超過21000支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總規模超過5.5萬億。根據投中數據顯示,2016年度,私募股權投資額超過6800億。其實私募股權投資占整個金融市場比重還是非常小的。

(3)pe投資策略擴展閱讀:

1、風險投資(英語:Venture Capital,縮寫為VC)簡稱風投,又譯稱為創業投資,主要是指向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並取得該公司股份的一種融資方式。風險投資是私人股權投資的一種形式。風險投資公司為一專業的投資公司,由一群具有科技及財務相關知識與經驗的人所組合而成的,經由直接投資被投資公司股權的方式,提供資金給需要資金者(被投資公司)。

風投公司的資金大多用於投資新創事業或是未上市櫃企業(雖然現今法規上已大幅放寬資金用途),並不以經營被投資公司為目的,僅是提供資金及專業上的知識與經驗,以協助被投資公司獲取更大的利潤為目的,所以是一追求長期利潤的高風險高報酬事業。

2、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即P/E ratio)也稱「本益比」、「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簡稱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由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東應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結果)。

計算時,股價通常取最新收盤價,而EPS方面,若按已公布的上年度EPS計算,稱為歷史市盈率(historical P/E);計算預估市盈率所用的EPS預估值,一般採用市場平均預估(consensus estimates),即追蹤公司業績的機構收集多位分析師的預測所得到的預估平均值或中值。何謂合理的市盈率沒有一定的准則。

3、天使投資是權益資本投資的一種形式。此詞源於紐約百老匯,1978年在美國首次使用。指具有一定凈財富的人士,對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高風險的初創企業進行早期的直接投資。屬於自發而又分散的民間投資方式。這些進行投資的人士被稱為「投資天使」。用於投資的資本稱為「天使資本」。

天使投資是風險投資的一種形式,在根據天使投資人的投資數量以及對被投資企業可能提供的綜合資源進行投資。

❹ 股票投資的風險源於什麼

股票投資風險來源有哪些?股票風險來源有很多,所以我們把這些風險按照不同的標准分了類型,比如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下面我們按照這種分類,我們一起看看股票投資風險來源具體的有哪些。
股票投資風險來源有哪些?
股票投資有風險,那麼這種風險從何而來呢?股票投資的風險按影響范圍進行劃分,有總風險,總風險又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
①系統性風險。主要是指某些國內外的重大事件或因素,對市場上所有的證券都會帶來損失的可能性。國際國內重大政治、經濟、軍事等等的變化是系統性風險的來源。這些風險可能產生利率風險、市場風險、購買力風險。對於證券投資者來說,這種風險無法消除,也難以分散和避免。
市場風險:指股票市場上股票價格變動,可能造成投資者的投資損失。股票市場—亡的股票價格極不穩定,隨時都處於變動之中,涉及股票價格交動的因素也很多,任何一個偶然事件的發生,都有可能影響股價的變動,從宏觀來說,國內外的政治風波、戰爭的爆發,國內經濟政策的調整等等;從微觀看,企業經營狀況,股市供求關系的變化,投資者心理波動等因素,都會直接牽動股市,導致股票價格的漲躍,結投資者造成損失。
利率風險:利率是反映貨幣資金變動的一項重要指標,也稱為貨幣資金的價格。利率、貨幣與股份是這樣一種關系:當利率提高時,人們存人銀行的利息收入隨之增加,利率提高的同時會使企業利息支出增大從而使企業的利潤減少,利潤減少必然減少對股東的股息支付。這一增一減的變化不得不使投資者把投入股市的錢轉存銀行,那麼在股市上,由於購買股票的貨幣供應量減少,購買股票的人也減少,股票供應量增大,其價格必然下跌。
購買力風險:購買力風險是指由通貨膨脹引起貨幣貶值,導致股票市場價格變動,或者股票價格沒有發生變化而實際收益降低給投資者帶來損失。這個損失主要體現在:一是貨幣貶值使投資者的實際收益降低。千層金金融網
②非系統性風險。非系統性風險是相對於系統性風險而言的,系統性風險能波及整個股市,使股價出現漲跌,那麼非系統性風險就沒有這么大的作用,它只是由於某些因素對某個產業或某個公司產生影響,導致單個股票或同行業股票價格的波動。它與整個股票市場的狀況,不發生系統性的聯系。非系統性風險主要來自企業或行業內部,如某項決策失誤,產銷不對路等等。
企業經營風險包括的內容很多,如企業在競爭中失敗,經營決策失誤,經營管理不善等等,都會導致企業財務惡化,給投資者帶來收益或資本損失。
股票投資的風險源於什麼?股市投資風險結果經過了20世紀80年代末的低潮.美國PE開始加強自身的管理,股票投資調整投資理念與策略,股票投資並使用較小的杠桿。據統計.20世紀80年代的杠桿比例約為購買價的85%~95%,oo年代僅為20%。同時.股票投資在低潮中大最退出的缺乏經驗的投資者使得行業有所弱化,此時IPO市場表現良好,股票投資為PE提供了楊通的退出染道.這使得擠個行業出現很大改觀。千層金股票配資
同時互聯網的興起使得風險投資獲得了空前的回報.加利福尼亞門洛帕克市Sand
HIll路和矽谷因為網際網路和計算機技術而受到投資者追捧,高科技類和其他成長性企業的IPO機遇豐富.風險投資獲得攀利.雅虎、亞馬遜、Ebay等公司在這一階段獲得風險投資基金的大規棋投資。
互聯網行業的縈榮使關國NASOAQ指數在1998、2000年不斷以升,股票投資但是到2000年隨粉一些高科技企業的破產.NASOAQ指數出現了斷崖式下跌,關國互聯網泡沫破裂.在之後的兩年裡.風險投資的規模出現了大幅度下降.主耍原因在於大t互聯網公司難以達到預期的上市目標。

❺ 如何選擇股權私募基金gp

投資者如何選擇管理人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社會上投資基金非常多,有幾千上萬只,讓投資人眼花繚亂,究竟投資什麼樣的基金才能踏實呢?主要看:
基金的基本面。包括:基金成立日期、地點、背景及歷史沿革;注冊資本或出資總額、資本結構及其變動;組織結構的設計和人員構成;當前財務狀況;風險管理體系及合規管理體系。
基金管理團隊。包括:團隊的穩定性;團隊人員素質;團隊治理結構;投資效率等。三、投資策略。包括:投資策略的結構特徵;投資策略的一致性和連續性;對目前宏觀經濟、行業發展、投資項目的看法;
過往業績。包括:投資業績;現金流量;估值方法等。
投資行為。包括:投資項目;內部管理;報告制度;投後管理;退出方法;決策能力;與被投企業的關系;風險管理體系等等。
很多投資者盲目投資,只看基金許諾的回報高低,對其他方面根本不了解,聽某某人說了,看到某某文章啦,或者政府說了 ,一旦投資失敗還是只有您自己獨自承擔後果,所以,要想投資踏實必須對基金管理者有充分的了解才行。最起碼是不會上當受騙。

❻ 私募股權投資是否合法

Private Equity (簡稱「PE」)也就是私募股權投資,從投資方式角度看,是指通過私募形式對私有企業,即非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在交易實施過程中附帶考慮了將來的退出機制,即通過上市、並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持股獲利。
私募股權投資分類
廣義私債股權
廣義的PE為涵蓋企業首次公開發行前各階段的權益投資,即對處於種子期、初創期、發展期、擴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個時期企業所進行的投資,相關資本按照投資階段可劃分為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發展資本(development capital)、並購基金(buyout/buyin fund)、夾層資本(Mezzanine Capital)、重振資本(turnaround),Pre-IPO資本(如bridge finance),以及其他如上市後私募投資(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即PIPE)、不良債權distressed debt和不動產投資(real estate)等等。
狹義私債股權
狹義的PE主要指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並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成熟企業的私募股權投資部分,主要是指創業投資後期的私募股權投資部分,而這其中並購基金和夾層資本在資金規模上占最大的一部分。在中國PE主要是指這一類投資。
編輯本段私募股權投資特點
簡要特點
1. 在資金募集上,主要通過非公開方式面向少數機構投資者或個人募集, 它的銷售和贖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過私下與投資者協商進行的。另外在投資方式上也是以私募形式進行,絕少涉及公開市場的操作,一般無需披露交易細節。 2. 多採取權益型投資方式,絕少涉及債權投資。PE投資機構也因此對被投資企業的決策管理享有一定的表決權。反映在投資工具上,多採用普通股或者可轉讓優先股,以及可轉債的工具形式。 3. 一般投資於私有公司即非上市企業,絕少投資已公開發行公司,不會涉及到要約收購義務。 4. 比較偏向於已形成一定規模和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成形企業 ,這一點與VC有明顯區別。 5. 投資期限較長,一般可達3至5年或更長,屬於中長期投資。 6. 流動性差,沒有現成的市場供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出讓方與購買方直接達成交易。 7. 資金來源廣泛,如富有的個人、風險基金、杠桿並購基金、戰略投資者、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等。 8. PE投資機構多採取有限合夥制,這種企業組織形式有很好的投資管理效率,並避免了雙重征稅的弊端。 9. 投資退出渠道多樣化,有IPO、售出(TRADE SALE) 、兼並收購(M&A)、標的公司管理層回購等等。
特點詳細闡述
翻譯的中文有私募股權投資、私募資本投資、產業投資基金、股權私募融資、直接股權投資等形式,這些翻譯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私募股權投資的以下特點: ●對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因流動性差被視為長期投資,所以投資者會要求高於公開市場的回報 ●沒有上市交易,所以沒有現成的市場供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出讓方與購買方直接達成交易。而持幣待投的投資者和需要投資的企業必須依靠個人關系、行業協會或中介機構來尋找對方 ●資金來源廣泛,如富有的個人、風險基金、杠桿收購基金、戰略投資者、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等 ●投資回報方式主要有三種:公開發行上市、售出或購並、公司資本結構重組對引資企業來說,私募股權融資不僅有投資期長、增加資本金等好處,還可能給企業帶來管理、技術、市場和其他需要的專業技能。如果投資者是大型知名企業或著名金融機構,他們的名望和資源在企業未來上市時還有利於提高上市的股價、改善二級市場的表現。其次,相對於波動大、難以預測的公開市場而言,股權投資資本市場是更穩定的融資來源。第三,在引進私募股權投資的過程中,可以對競爭者保密,因為信息披露僅限於投資者而不必像上市那樣公之於眾,這是非常重要的。 企業可以選擇金融投資者或戰略投資者進行合作,但企業應該了解金融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的特點和利弊,以及他們對投資對象的不同要求,並結合自身的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投資者。 戰略投資者 - 是引資企業的相同或相關行業的企業。如果引資企業希望在降低財務風險的同時,獲得投資者在公司管理或技術的支持,通常會選擇戰略投資者。這有利於提高公司的資信度和行業地位,同時可以獲得技術、產品、上下游業務或其他方面的互補,以提高公司的盈利和盈利增長能力。而且,企業未來有進一步的資金需求時,戰略投資者有能力進一步提供資金。 戰略投資者通常比金融投資者的投資期限更長,因為戰略投資者進行的任何股權投資必須符合其整體發展戰略,是出於對生產、成本、市場等方面的綜合考慮,而不僅僅著眼於短期的財務回報。例如,眾多跨國公司近年在中國進行的產業投資是因為他們看中了中國的市場、研究資源和廉價勞動力成本。因此,戰略投資者對公司的控制和在董事會比例上的要求會更多,會較多的介入管理,這可能增加合作雙方在管理和企業文化上磨合的難度。 引資企業要注意的一個風險是戰略投資者可能成為潛在競爭者。如果一家跨國公司在中國參股數家企業,又出於總部的整體考慮來安排產品和市場或自建獨資企業,就可能與引資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或目標相左。此外,戰略投資者還可能在投資條款中設置公司出售時的「優先購買權」(即投資方有權按同等條件優先購買原股東擬轉讓的股權)和其他條款來保護其投資利益。因此,引資企業需要了解投資方的真實意圖,並運用談判技巧來爭取長期發展的有利條件。 金融投資者 –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基金未必不是行業專家,而且有些投資基金有行業傾向和豐富的行業經驗與資源。金融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對所投資企業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不同要求: ●對公司的控制權 ●投資回報的重要性(相對於市場份額等其他長期戰略的考慮) ●退出的要求(時間長短、方式) 多數金融投資者僅僅出資,除了在董事會層面上參與企業的重大戰略決策外,一般不參與企業的日常管理和經營,也不太可能成為潛在的競爭者。一旦投資,金融投資者對自己的投資就很難控制,因此挑選出管理好、成長性高和擁有值得信賴的管理團隊的投資對象就十分關鍵。在中國,很多外國投資基金往往要求自己選派合資公司的財務總監,以保障自己對企業真實財務狀況的了解。 金融投資者關注投資的中期(通常3-5年)回報,以上市為主要退出機制。唯有如此,他們管理的資金才有流動性。所以在選擇投資對象時,他們就會考查企業3至5年後的業績能否達到上市要求,其股權結構適合在哪個市場上市,而他們在金融方面的經驗和網路也有利於公司未來的上市。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種類 - 在中國投資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有四種:一是專門的獨立投資基金,擁有多元化的資金來源。二是大型的多元化金融機構下設的投資基金。這兩種基金具有信託性質,他們的投資者包括養老基金、大學和機構、富有的個人、保險公司等。有趣的是,美國投資者偏好第一種獨立投資基金,認為他們的投資決策更獨立,而第二種基金可能受母公司的干擾;而歐洲投資者更喜歡第二種基金,認為這類基金因母公司的良好信譽和充足資本而更安全。三是關於中外合資產業投資基金的法規今年出台後,一些新成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四是大型企業的投資基金,這種基金的投資服務於其集團的發展戰略和投資組合,資金來源於集團內部。 資金來源的不同會影響投資基金的結構和管理風格,這是因為不同的資金要求不同的投資目的和戰略,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編輯本段投資運作流程
項目選擇和可行性核查
由於私募股權投資期限長、流動性低,投資者為了控制風險通常對投資對象提出以下要求: ●優質的管理,對不參與企業管理的金融投資者來說尤其重要。 ●至少有2至3 年的經營記錄、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和潛在的成長性、並有令人信服的發展戰略計劃。投資者關心盈利的「增長」。高增長才有高回報,因此對企業的發展計劃特別關心。 ●行業和企業規模(如銷售額)的要求。投資者對行業和規模的側重各有不同,金融投資者會從投資組合分散風險的角度來考察一項投資對其投資組合的意義。多數私募股權投資者不會投資房地產等高風險的行業和他們不了解的行業。 ●估值和預期投資回報的要求。由於不像在公開市場那麼容易退出,私募股權投資者對預期投資回報的要求比較高,至少高於投資於其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回報率,而且期望對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投資有「中國風險溢價」。要求25-30%的投資回報率是很常見的。 ●3-7年後上市的可能性,這是主要的退出機制。
法律調查
投資者還要進行法律方面的調查,了解企業是否涉及糾紛或訴訟、土地和房產的產權是否完整、商標專利權的期限等問題。很多引資企業是新興企業,經常存在一些法律問題,雙方在項目考查過程中會逐步清理並解決這些問題。
投資方案設計
投資方案設計包括估值定價、董事會席位、否決權和其他公司治理問題、退出策略、確定合同條款清單並提交投資委員會審批等步驟。由於投資方和引資方的出發點和利益不同、稅收考慮不同,雙方經常在估值和合同條款清單的談判中產生分歧,解決這些分歧的技術要求高,所以不僅需要談判技巧,還需要會計師和律師的協助。
退出策略
退出策略是投資者在開始篩選企業時就十分注意的因素,包括上市、出讓、股票回購、賣出期權等方式,其中上市是投資回報最高的退出方式,上市的收益來源是企業的盈利和資本利得。由於國內股票市場規模較小、上市周期長、難度大,很多外資基金都會在海外注冊一家公司來控股合資公司,以便將來以海外注冊的公司作為主體在海外上市。
監管
統計顯示,只有20%的私募股權投資項目能帶給投資者豐厚的回報,其餘的要麼虧損、要麼持平。所以投資者一般不會一次性注入所有投資,而是採取的分期投入方式,每次投資以企業達到事先設定的目標為前提。實施積極有效的監管是降低投資風險的必要手段,但需要人力和財力的投入,會增加投資者的成本,因此不同的基金會決定恰當的監管程度,包括採取有效的報告制度和監控制度、參與重大決策、進行戰略指導等。投資者還會利用其網路和渠道幫助合資公司進入新市場、尋找戰略夥伴以發揮協同效應、降低成本等方式來提高收益。另外,為滿足引資企業未來公開發行或國際並購的要求,投資者會幫其建立合適的管理體系和法律構架。(華歐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國外製度
在國外,金融投資者大多以優先股(或可轉債)入股,通過事先約定的固定分紅來保障最低的投資回報,並且在企業清算時有優先於普通股的分配權 (中國的《公司法》尚未明確優先股的地位,投資者無法以優先股入資)。另外,國外私募股權融資的常見條款還包括賣出選擇權和轉股條款等。賣出選擇權要求引資企業如果未在約定的時間上市,必須以約定價格回購引資形成的那部分股權,否則投資者有權出售公司,這將迫使經營者為上市而努力。轉股條款是指投資者可以在上市時將優先股按一定比率轉換成普市的成果。
編輯本段私募股權投資主要組織形式
1、有限合夥制
有限合夥企業是美國私募基金的主要組織形式。 2007年6月1日,我國《合夥企業法》正式施行,青島葳爾等一批有限合夥股權投資企業陸續組建,
2、信託制
通過信託計劃,進行股權投資也是陽關私募股權投資的典型形式。
3、公司式
公司式私募基金有完整的公司架構,運作比較正式和規范。目前公司式私募基金(如"某某投資公司")在中國能夠比較方便地成立。半開放式私募基金也能夠以某種變通的方式,比較方便地進行運作,不必接受嚴格的審批和監管,投資策略也就可以更加靈活。比如: (1)設立某"投資公司",該"投資公司"的業務范圍包括有價證券投資; (2)"投資公司"的股東數目不要多,出資額都要比較大,既保證私募性質,又要有較大的資金規模; (3)"投資公司"的資金交由資金管理人管理,按國際慣例,管理人收取資金管理費與效益激勵費,並打入"投資公司"的運營成本; (4)"投資公司"的注冊資本每年在某個特定的時點重新登記一次,進行名義上的增資擴股或減資縮股,如有需要,出資人每年可在某一特定的時點將其出資贖回一次,在其他時間投資者之間可以進行股權協議轉讓或上櫃交易。該"投資公司"實質上就是一種隨時擴募,但每年只贖回一次的公司式私募基金。 不過,公司式私募基金有一個缺點,即存在雙重征稅。克服缺點的方法有: (1)將私募基金注冊於避稅的天堂,如開曼、百慕大等地; (2)將公司式私募基金注冊為高科技企業(可享受諸多優惠),並注冊於稅收比較優惠的地方; (3)借殼,即在基金的設立運作中聯合或收購一家可以享受稅收優惠的企業(最好是非上市公司),並把它作為載體。 私募股權投資的好處是比公募更靈活,實現企業的資本增值,為企業上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編輯本段私募股權投資模式的選擇
私募股權投資模式主要有以下 幾種方式: (1)增資擴股投資方式 增資擴股就是公司新發行一部分股份,將這部分新發行的股份出售給新股東或者原股東,這樣的結果將導致公司股份總數的增加。 (2)股權轉讓投資方式 股權轉讓是指 公司股東將自己的股份讓渡給他人,使他人成為公司股東的民事行為。[1] (3)其他投資方式 除了上述兩種投資模式外,還可以兩者並用,與債券投資並用,實物和現金出資設立目標企業的模式。

❼ 為什麼巴菲特的投資方法看似簡單,操作起來卻十分困難

「股神」巴菲特不但是一位投資大師,還是一位雞湯大師。

他曾用一些簡單的話語對自己四十餘年的投資生涯做過描述:做投資就是找到好的生意,以合理的價格買入並堅持長期持有。

截至1月22日收盤,2018年以來A股港股表現均備受關注。A股突破3500點創下熔斷以來新高,港股沖破32000點頻創歷史新高。機遇之下,嘉實基金對嘉實核心優勢股票基金信心十足。

公告顯示,嘉實基金用自有資金認購1000萬嘉實核心優勢股票基金份額,並且鎖定3年,足見嘉實對滬港深管理團隊的信任,以及對長期投資價值的看好。

❽ 什麼是私募股權投資策略

股權投資(來Equity Investment),是為參與或控自製某一公司的經營活動而投資購買其股權的行為。可以發生在公開的交易市場上,也可以發生在公司的發起設立或募集設立場合,還可以發生在股份的非公開轉讓場合。

閱讀全文

與pe投資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貨外匯公司 瀏覽:388
掌眾金額小額貸款 瀏覽:502
華天科技股票分析 瀏覽:746
海星股票 瀏覽:589
3900港元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714
幫貸寶貸款靠譜嗎 瀏覽:92
ADx融資 瀏覽:380
p2p理財圖片 瀏覽:939
國元證券基金託管 瀏覽:578
今日菜百黃金價格多少錢一克 瀏覽:29
速賣通外匯申報 瀏覽:89
人造肉概念股票基金 瀏覽:745
通達信資金分時凈買入指標 瀏覽:277
北川幣理財 瀏覽:319
df融資 瀏覽:462
手機版東方財富怎麼看北向資金 瀏覽:26
一元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584
股票什麼書好 瀏覽:722
eg1906合約最後交易日 瀏覽:401
ST岩石有投資價值嗎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