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需要有幾篇SCI論文
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要求:高學歷或高職稱、年齡男性未滿35周歲,女性未滿40周歲,並由從事基礎研究的經歷。並沒有規定需要幾篇SCI論文,所以你只要符合上述條件的科學技術人才都可以申請。
具體參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
第二章申請與評審
第五條
自然科學基金委根據基金發展規劃、學科發展戰略和基金資助工作評估報告,在廣泛聽取意見和專家評審組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年度項目指南。年度項目指南應當在接收項目申請起始之日30日前公布。
第六條 依託單位的科學技術人員具備下列條件的,可以申請青年基金項目:
(一)具有從事基礎研究的經歷;
(二)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者具有博士學位,或者有2名與其研究領域相同、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科學技術人員推薦;
(三)申請當年1月1日男性未滿35周歲,女性未滿40周歲。
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技術人員具備前款規定的條件、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託單位的,經與依託單位協商,並取得該依託單位的同意可以申請。依託單位應當將其視為本單位科學技術人員實施有效管理。
第七條 下列科學技術人員不得申請青年基金項目:
(一)作為負責人正在承擔青年基金項目的;
(二)作為負責人承擔過青年基金項目的;
(三)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的。
前款第(三)項中在職攻讀博士研究生學位且符合第六條規定條件的,經過導師同意可以通過其受聘依託單位申請。
第八條 申請青年基金項目的數量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作為申請人同年申請青年基金項目限為1項;
(二)年度項目指南中對申請數量的限制。
第九條 申請人應當是申請青年基金項目的實際負責人,限為1人。
參與者應當以青年為主體。參與者與申請人不是同一單位的,參與者所在單位視為合作研究單位,合作研究單位的數目不得超過2個。
青年基金項目研究期限一般為3年。
第十條
申請人應當按照年度項目指南要求,通過依託單位提出書面申請。申請人應當對所提交的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依託單位應當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審核,統一提交自然科學基金委。
申請人可以向自然科學基金委提供3名以內不適宜評審其項目申請的通訊評審專家名單。
第十一條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申請人或者參與者的單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在申請時註明:
(一)同年申請或者參與申請各類項目的單位不一致的;
(二)與正在承擔的各類項目的單位不一致的。
第十二條
自然科學基金委應當自項目申請截止之日起45日內完成對申請材料的初步審查。符合本辦法規定的,予以受理並公布申請人基本情況和依託單位名稱、申請項目名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通過依託單位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一)申請人不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
(二)申請材料不符合年度項目指南要求的;
(三)未在規定期限內提交申請的;
(四)申請人、參與者在不得申請或者參與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處罰期內的;
(五)依託單位在不得作為依託單位的處罰期內的。
第十三條
自然科學基金委負責組織同行專家對受理的項目申請進行評審。項目評審程序包括通訊評審和會議評審。
第十四條
評審專家對項目申請應當從科學價值、創新性、社會影響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獨立判斷和評價,提出評審意見。
評審專家提出評審意見時還應當考慮申請人的創新潛力。
第十五條
對於已受理的項目申請,自然科學基金委應當根據申請書內容和有關評審要求從同行專家庫中隨機選擇3名以上專家進行通訊評審。對內容相近的項目申請應當選擇同一組專家評審。
對於申請人提供的不適宜評審其項目申請的評審專家名單,自然科學基金委在選擇評審專家時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考慮。
每份項目申請的有效評審意見不得少於3份。
第十六條
通訊評審完成後,自然科學基金委應當組織專家對項目申請進行會議評審。會議評審專家應當來自專家評審組,必要時可以特邀其他專家參加會議評審。
自然科學基金委應當根據通訊評審情況對項目申請排序和分類,供會議評審專家評審時參考,同時還應當向會議評審專家提供年度資助計劃、項目申請書和通訊評審意見等評審材料。
會議評審專家應當在充分考慮通訊評審意見和資助計劃的基礎上,對會議評審項目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表決,建議予以資助的項目應當以出席會議評審專家的過半數通過。
第十七條
多數通訊評審專家認為不應當予以資助的項目,2名以上會議評審專家認為創新性強可以署名推薦。會議評審專家在充分聽取推薦意見的基礎上,應當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表決,建議予以資助的項目應當以出席會議評審專家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
第十八條 自然科學基金委根據本辦法的規定和專家會議表決結果,決定予以資助的項目。
第十九條
自然科學基金委決定予以資助的,應當根據專家評審意見以及資助額度等及時製作資助通知書,書面通知依託單位和申請人,並公布申請人基本情況以及依託單位名稱、申請項目名稱、資助額度等;決定不予資助的,應當及時書面通知申請人和依託單位,並說明理由。
自然科學基金委應當整理專家評審意見,並向申請人和依託單位提供。
第二十條
申請人對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資助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自然科學基金委提出書面復審申請。對評審專家的學術判斷有不同意見,不得作為提出復審申請的理由。
自然科學基金委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復審申請進行審查和處理。
第二十一條 青年基金項目評審執行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評審迴避與保密的有關規定。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全文:
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220/info24206.htm
㈡ 如何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醫學類
先聯系你們學校科研處
問清楚今年的申請到什麼時候
然後去基金委網站下載申請表
填表
電子版和列印板都要
填好之後交你們學校科研處
可能之前還需要系裡面蓋章
每個學校不一樣,有的學校自己還要審查一遍
那樣就要准備ppt
講你的立題依據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預期成果和預算
業就是填表的那些玩意
就這些
㈢ 如何寫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課題申請書
一個好的基金標書應該怎麼寫?
1、題目要新穎:題目是很關鍵的東西,要從題目上吸引人,從題目上體現出你研究的「新」來。
(1)現在的研究熱點。前五年,只要涉及到納米技術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全部給予資助,或多或少。分析原因有二:一是這是新出現的,我們國內還是空白,需要從各個方面來加強;二是這方面的標書少,中標率高。
(2)別人可能沒有聽過的名詞。2001年吧,有個學者的標書是「數字細胞」,一下就把人吸引住了,最後這個課題拿了一百多萬;其實就是用儀器記錄細胞信號,將細胞內的電活動用數字的形式表現出來了。隨後出現了數字外科等等。
提到的這兩點是給大家一個啟發,在項目的題目上也要下工夫。
2、內容要新穎:這是標書的關鍵,要有自己新的idea。從研究的內容、研究的方法和技術路線上都要體現新,那就需要申報者多動腦筋,多下工夫。在內容新穎上我們要充分了解基金標書的每一項內容包含什麼?
A、申報內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資金項目:重點項目和重大項目(100-500萬元),有子課題和需要項目建議書;傑出青年和海外青年基金(50萬元左右,青年的定義為當年的1月1日不滿35周歲);面上項目(20-30萬元左右),包括普通項目和青年基金;社科基金(10萬元左右)和小項目(5-7萬元)。
我們應該申請那一部分呢?對於前兩部分,中標的可能性太小,就是有實力的科研院所也是很難拿到那樣的項目的;所以應該著重在後兩個項目上。青年基金只屬於35歲以下的,對於這塊,大家每年都報的少,但國家投資又大,所以中標率相對要高。
B、研究的內容:或叫課題的性質,要正確的定位,基礎的要以基礎研究研究為主,臨床的要以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為主,公衛的應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主。對我們公衛的來說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實驗室研究和人群調查想結合,才有可能拿到大的科研項目。
單純是人群調查而沒有實驗室研究的話,國家自然基金不會支持這方面的課題的。這主要是針對我們預防醫學而言的,公衛的許多學科都涉及這個問題,如統計、流病、兒少、環衛、勞衛,涉及到人群調查的,要想辦法加上實驗研究的內容。當然還有一點,申報公共衛生學科的必須有人群的內容,以後如果沒有人群的內容會在初審就被刷下來。
3、立項要明確:既要有國外工作,更要有國內工作——(指出本內容需要解決的共同問題)避免評議時說你「不了解國內情況」,更不要「撞槍口」。既要寫別人工作,更也要寫自己的工作。(不怕與「研究基礎」 部分有重復)——可以爭取「立項依據充分、全面」的評語。
要寫開展本項目研究的理由,最好寫自己的預研發現了什麼苗頭(值得「吹」之處),言下之意:「只有我才能幹這一課題」,否則可能是:「你寫的項目是重要,但別人來做更合適」。避免「填補空白」。「填補空白」不是立項依據。理由:我國的基金是「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 而不是「填補空白」;填補空白實質上仍是「跟蹤」。
必須闡明申請人要從事本項研究的理由。有些申請只談及本項目的意義和國內外動態,但沒看介紹申請者本人為什麼要從事本項研究,似乎申請是給別人寫的,而不是給自己寫的。應該清晰地介紹究竟您在前期工作中發現了什麼,別人的工作中存在什麼問題,或者您對哪個科學問題有什麼特殊想法等等。否則,評審人難以判斷申請人自己的具體想法,這樣的申請絕對屬於沒有到位。
主要參考文獻,包括國內、外的關鍵性研究工作都要有所顯示,注意時間性,不必像研究生的開題報告,列出一大堆文獻,但太少了也不合適,容易讓評審人誤認為你了解情況不夠。
總之,立項目的要明確,申請理由要充分,立項依據既不要太科普,又要把關鍵問題交待清楚,能引起評審人的興趣,願意繼續讀完你的申請。能夠讓人不願放棄地閱讀你的申請書,那樣的申請才有競爭力。立項依據中研究意義要爭取開門見山,不要說過多相關但無直接聯系的話,主要是講清楚你發現了什麼,准備做什麼,怎麼去做。
㈣ 如何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1.面上項目(包括自由申請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和重點項目,按2002年12月公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管理辦法》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管理辦法》申請。申請書用新的表格,試行全文電子文件與紙質文件同時報送。紙質文件一式六份(含原件一份)由對口科學部受理申請。
2. 重大研究計劃項目,按2000年4月公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試點)實施方案》,申請者根據《2003年項目指南》及有關的專門通告和指南提出申請。申請書用新的表格,試行全文電子文件與紙質文件同時報送。紙質文件由指定科學部受理申請。
3.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及香港、澳門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分別按2002年12月公布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實施管理辦法》、《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管理辦法》和《香港、澳門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管理辦法》申請。試行全文電子文件與紙質文件同時報送。紙質文件一式六份(含原件一份)由對口科學部受理申請。
4.自然科學基金委2003年度基金項目申請的受理工作,自2003年2月15日開始,3月31日截止。3月25-31日在自然科學基金委辦公樓安排集中受理(郵寄申請書以投寄日當地郵戳為憑,寄送到自然科學基金委相關的受理部門)。
5.自然科學基金委在2002年新制定了《國家自然科基金項目管理規定》,修訂了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海外、港澳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等管理辦法,並發布了相應的資助經費管理辦法。請申請者、受資助者及項目依託單位按照新辦法執行。
6.2003年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將增加新的限項申請規定,即在本次受理期間面上項目申請人只能申請一項。各類基金項目限項申請的具體規定按照各類基金項目的管理辦法執行。
7.自然科學基金委2002年對申請書、項目進展報告及項目結題報告等管理用表也進行了修訂,將使用新表格,並試行紙質文件與全文電子文件同時報送。請申請者、受資助者和項目依託單位從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網站上查詢、下載相關表格文件(不再下發紙質表格),錄入後列印形成紙質文件,簽字蓋章後報自然科學基金委送對口部門。相應的電子文件報送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中心(可使用ISIS系統網上提交,或發電子郵件report@pro.nsfc.gov.cn,或在交申請書紙質文件時提交軟盤或光碟)。
8.各類申請項目的依託單位須提前注冊,方可提交申請。尚未向自然科學基金委進行注冊的單位,需在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網站上下載《單位信息登記表》進行注冊。注冊截止日期為2003年2月1日。
㈤ 哪裡可以下載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的書寫範例
網上搜搜能搜到一些,我這里也有一些,不過不知道你是什麼領域,如果需要,我可以給你一些
㈥ 如何成功申請到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第一次申請,目標就是要寫全A的申請書,否則就無法保證能中標。盡管我們不能調和所有專家的口味,但是還是可以做到盡量好,保證自己的申請書80%可以得A(優先資助),最差也可以得B(同意資助)。寫申請書不僅僅是書寫問題,而是包含了從選題開始的一系列問題。
㈦ 如何成功申請到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如何成功申請到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第一次申請實際上對於每個人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抱著碰運氣的想法匆忙寫了一個,自然不會中,卻從事落下了自己中不了基金的心理障礙。***經過調查許多成功者申請的經驗,同時也廣泛從網路上收集申請的經驗與得失,與大家分享:
這里的「寫」包括了選題和最後的成文,所以寫申請書絕不僅僅是書寫問題,而是包含了從選題開始的一系列問題。我個人以及所在課題組在基金委毫無關系,在國內也不是業內皆知的牛實驗室。所以我覺得這個對大多數沒有任何關系的蟲子們來說應該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第一次申請,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寫全A的申請書,否則你就無法保證能中標。盡管我們不能調和所有專家的口味,但是還是可以做到盡量好,保證自己的申請書只要不是落入變態專家之手或者和一堆牛人捆綁評審(這是運氣問題),80%可以得A(優先資助),最差也可以得B(同意資助)。這樣的結果上會肯定是不會有問題的
如何寫好第一份基金申請書?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說:
1、什麼時候開始第一次申請?
這個問題實際上很重要。看看基金版上,有許多人碩士剛畢業甚至更早就迫不及待想申請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甚至還為錯過今年的申請而懊悔。殊不知完全沒有必要。太早申請,往往基礎不足,積累不夠。這也是為什麼大都數傑青都是在40~45歲之間的原因。許多人覺得自己已經不錯了,但是放到全國,尤其和早你3年博士畢業的同行競爭時,在論文積累上基本是落於下風的。太晚申請也不行,如果你有一個好的想法,晚一年就意味著放棄機會。這個和論文發表是一樣的道理。好的想法你能想到別人也早晚會想到,關鍵看誰動手早。我記得我06年有一個非常好的題目,但因為青年基金未結題無法申請只好再等1年,結果06年就有同行申請到了類似的題目,而我則在07年時則不得不換題目申請。這就是申請時機問題。我覺得最佳的第一次申請應該是在博士畢業的次年,7月份畢業第二年3月份申請,中間可以做充足的准備。博士剛畢業半年內,你對博士期間自己的工作往往會有一些進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