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糧油板塊的股票有哪些
1、萬向德農(600371):國內採用單倍體育種技術領先供應商;公司主要產品為玉米種子,擁有「加10分」、「德單5號」、「鄭丹958」等玉米雜交種,全年銷量1698噸;新產品方面,德單129通過東華北春玉米區審定,德單123通過黃淮海夏玉米區審定;17年相關營收2.53億元,主營佔比超95%。
2、金健米業(600127):公司堅持農、工、科、貿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堅持以糧油食品精深加工為產業發展方向,採取實體經營與資本運營相結合的運作模式,以大米產品為龍頭、面油產品聯動,構築了面向全國的復合式、多渠道的營銷網路平台;同時,公司著手打造電商與社區連鎖自有零售終端商業運作平台,拓展新型經營模式。
3、豐樂種業(000713):國內種業龍頭之一,主要產品是水稻種子、無籽西瓜種子、大豆種子,17年相關營收2.72億元,主營佔比18.8%;18年8月收購種業公司同路農業,主營玉米種子。
4、隆平高科(000998):國內種業龍頭,全球種業排名第十,主要產品為雜交水稻種子、雜交玉米種子、雜交辣椒種子、蔬菜瓜果種子等等,其中雜交水稻的市佔率達到30%;17年10月,隆平高科攜手中信農業基金宣布完成收購陶氏益農巴西玉米種子業務;17年相關業務收入27.9億元,主營佔比87.6%;2018年6月,宣布海水稻在迪拜沙漠初獲成功,最高畝產500公斤。
5、中糧生化(000930): 公司是生化領域涉足農產品深加工的大型骨幹企業,連續五次獲得「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稱號,主要對玉米等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目前已形成年加工玉米近300萬噸的生產能力。產品包括燃料乙醇、檸檬酸、L-乳酸、環氧乙烷、氨基酸、玉米蛋白粉和渣皮飼料等。
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燃料乙醇生產企業,目前擁有44萬噸的燃料乙醇生產能力;也是生物化工行業規模最大的檸檬酸生產企業。將來公司重點發展方向是非糧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品產業,主要優勢是擁有國內目前唯一以木薯生產燃料乙醇的工廠,在纖維素乙醇方面的研發處於領先水平。
⑵ 隆平高科和袁隆平的關系是袁隆平開的公司嗎袁隆平是不是隆平高科的董事長
袁隆平復不能說是袁隆平開的公司制,袁隆平僅是隆平高科的名譽董事長,是發起人之一。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平高科」)是一家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名字命名、並由袁隆平院士擔任名譽董事長的高科技現代種業集團。
公司於1999年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等發起設立,200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000998);
2016年,中信集團成為第一大股東,積極推進公司新時期戰略規劃,大幅加快國際化和參與種業整合的步伐,公司經營業績繼續快速增長。
(2)隆平高科巴西投資糾紛擴展閱讀:
隆平高科主營業務:
隆平高科主營業務聚焦種業,以雜交水稻、玉米、蔬菜、小麥、穀子、食葵種業為核心,以棉花、油菜等種業為延伸,同時大力開展農業服務,目前公司水稻種子業務全球領先,玉米、蔬菜、穀子、食葵種子業務國內領先。
緊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公司充分依託水稻、玉米種業的領先優勢,不斷推動國際化運營。在印度、菲律賓、巴基斯坦等國,公司水稻品種研發進入成果集中產出階段,育成品種在當地市場競爭力強勁;在南美市場,公司玉米品種主打高端、中高端市場,市場份額在南美巴西位居前三。
⑶ 農業板塊龍頭股有哪些
第一名:登海種業,農業里的趨勢龍頭股,玉米龍頭股,國內玉米種子繁育推廣一體化龍頭企業, 國內雜交玉米種子龍頭,主力產品為登海605的超試系列玉米種子,銷量佔比70%,到內蒙等三大基地改建完成,公司制種規模可以達到5800萬公斤,募資項目完成後,公司的制種規模有望攀上全國第一的高位。
第二名:農發種業,補漲短線龍頭股,績差股,6611.39萬元收購陳艷賓等9個自然人所持有的潞玉種業51%的股權,邁入玉米行業,蒙圈來說,從上周的龍虎榜顯示,有機構身影出現。
第三名:萬向德農, 國內採用單倍體育種技術領先供應商;公司主要產品為玉米種子,是目前農業板塊里走勢比較穩健的,擁有「加10分」、「德單5號」、「鄭單958」等玉米雜家種,全年銷量1698噸;17年相關營收2.53億元,主營佔比超95%。
第四名:隆平高科, 國內種業龍頭,全球種業排名第十,主要產品未雜交水稻種子、雜交玉米種子、雜交辣椒種子、蔬菜瓜果種子等等,17年10月,攜手中信農業基金宣布完成收購陶氏益農巴西玉米種子業務,農業中軍的位置,機構的票,是研製、生產及銷售農作物種子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⑷ 有現金12萬,怎麼才能較大程度上保值呢該做些什麼無風險的投資呢200分送上
其實你這種想法就是根據社會的不斷進步讓你感覺到壓力..物價逐漸上升...如今的12W叫錢..哪再過幾年12W還可以叫錢嗎...
你既然能來BAIDU問.就是說明你目光還是比較遠.看到了潛在的危機..但你又是一個相當保守的人..對於你這樣的人群..根據我多年的理財規劃經驗...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你不適合搞金融投資.為什麼這么說...首先本身就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搞金融是個非常復雜的東西.不是1句2句或1天2天就能明白的.或許你今天保守操作起來可以穩做不虧..小打小鬧..但日後呢..你畢竟不是專業的對投資感興趣的人..你無法擁有更遠的思考和理解..只能靠別人的理念去投資自己的錢.將來是虧是睜誰又能說的准呢...你既然是個眼光遠而有保守的人..哪你就要研究些不費心並且實用的物質.哪就是不動資產.所謂的不動資產.就是例如房屋..你會說現在房子那麼貴12W可以買什麼..呵呵..哪我可以告訴你..你可以利用業余不忙的時間以及身邊周圍的朋友..去找一些邊邊角角的2手房或則以前的舊房子...現在無論什麼城市或郊區以及縣..有許多這樣的房屋..我身邊就有朋友這么做..現在看來相當客觀.所以我就簡單給你介紹下..
不動資產分好多房屋的種類..而我給你參考的就是最經濟最實惠的家庭住房..就是居民樓房是絕對保值的不動資產....因為你現金有限商品房和1手房根本做不起來.並且抄房的多.你可以完全不選擇....所以你可以參考選擇2手舊房或則郊區附近的房子..絕對價格低而且無風險擔憂..你可以買後過戶給自己..然後再對外出租也可以.也可以改變成小型倉庫出租..記住就買2手的或舊的房子..如果你有眼光或有內部朋友..盡量找些老百姓不知道,.過數年有拆遷動向的房屋...只要你沒事花工夫去找..或讓身邊朋友幫你找..我相信這個不是難事..房子未必買新的或地點好的就會保質./2手和舊的房子也可以.並且有動遷的可能...如果你日後生意做大了.需要資金周轉..直接用房子貸款就可以拿到現金..這樣多方面的選擇你為何不嘗試一下..並且什麼都不耽誤..就按時收費就可以..雖然1個月收幾百.但按長遠的目光來看..絕對是性價比最實惠得了..最關鍵就是省心.不用操心.不喜歡也可以再賣..房子絕對虧不了..呵呵..有些話反反復復說的有些遇到..希望你能明白我的用意..
你說的投資股票,基金,期貨.黃金.銀行利息...這些說真的全部都有風險..關鍵你不是內行人..你要是內行人就知道風險到底有多高了..內行開門道.外行開熱鬧.別看別人做什麼自己就跟過去了..每個人的想法和未來的憧憬不同..
你現在可以說是比較穩定的家庭了.利用好自己辛苦攢下的錢..為自己的下一代.或家裡的老人以及自己做個最可靠的保險吧..
對了 ..你還說到買黃金..呵呵..買黃金確實可以..我估計還能漲..但那東西實在太危險了..放家裡遭罪..帶在身上害怕..呵呵..花錢受罪..所以你也別考慮了..喜歡就少買幾克戴..切忌.漏財會招惹許多沒必要的麻煩..
呵呵..說了這么多..主要就給你規劃了一個理念計劃...你說的問題我基本都詳細的告知遇你.你可以參考下.希望對你有些啟發..如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給我發站內信息..
本人是專業搞策劃的.呵呵..祝你好運..
⑸ 瑞和山水居的涉嫌「先建後批」
目前為止,合肥中院已受理項目承建方合肥常青建設有限公司起訴開發商討要工程款一案,有關該項目的最新進展,中國經濟網將繼承跟蹤報道。高新區管委會則表示,該樓盤項目審批方面是正當的,但項目到期未完工交房,這屬於市場行為,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走司法途徑,現在爭取走司法程序拍賣,然後再交給信得過的公司,盡快把項目實施完工、交房給業主。「我們理解業主維權的心情,但假如每個樓盤失事都讓財政來墊資,這也不太現實。」上述負責人說。合肥市高新區工作委員會某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該項目涉及到民間資本借貸,而瑞和房地產公司本身的債務糾紛就非常復雜,公司自身還有20多個案子沒有解決,在不同的法院受理當中。瑞和山水居的題目不止於爛尾,該項目在建設時還存在環評不達標的題目,涉嫌「先建後批」。據悉,在該項目南側有一棟大型冷庫,屬於合肥綠寶種苗有限公司,該冷庫存在液氨泄露事故風險,合肥市環境保護局表示,項目必需在環評審批通過後才可以開工建設,但該項目環評未通過,開發商屬於「先建後批」。據房地產報報道,合肥高新區管委會某負責人也證明,項目地塊的確是安徽瑞和地產從安徽隆平高科手中買下,雙方資金方面沒有協調好,造成多次停工。「我們也多次督促開發商盡快籌集資金,不能變成爛尾樓。」據動靜人士透露,這塊土地原先屬於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前的隆平工業園就在此處。「開發商不知道怎麼和隆平高科有糾纏,但土地最後仍是賣給了瑞和。」也有人稱,瑞和房地產公司有「後台」,才能在這個地方建住宅。拿地復雜涉隆平高科(000998)張先生反映,瑞和房地產公司前期借了印子錢,但後來資金難認為繼,印子錢債主率先在法院起訴,隨後法院便查封了300多套屋子。業主們隨後去法院起訴,合肥市高新區法院和合肥市中院均不予受理。瑞和山水居項目由安徽瑞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該樓盤由兩棟33層的高樓以及兩棟多層的寫字樓組成。「據了解,瑞和山水居項目在2010年拿地,當時不到20畝的土地,地價是460萬/畝,2010年合肥土地市場成交均價在430萬/畝,當時瑞和山水居的售價均價在6000元/平米左右。固然開發商的利潤空間可觀,但該項目最後卻無法持續。開發商疑跑路北京1月24日訊 近日,中國經濟網接到安徽合肥高新區「瑞和山水居」的業主爆料稱,該項目從去年8月到現在一直處於停工狀態,原本應在2012年8月31日交房被無窮期延遲,開發商安徽瑞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方面「不知所蹤」,200多戶焦慮的業主四處維權未果。
⑹ 糧食類股票有哪些
糧食概念股有哪些股票?糧食概念股一覽
萬向德農(600371):國內採用單倍體育種技術領先供應商;公司主要產品為玉米種子,擁有「加10分」、「德單5號」、「鄭丹958」等玉米雜交種,全年銷量1698噸;新產品方面,德單129通過東華北春玉米區審定,德單123通過黃淮海夏玉米區審定;17年相關營收2.53億元,主營佔比超95%。
金健米業(600127):公司堅持農、工、科、貿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堅持以糧油食品精深加工為產業發展方向,採取實體經營與資本運營相結合的運作模式,以大米產品為龍頭、面油產品聯動,構築了面向全國的復合式、多渠道的營銷網路平台;同時,公司著手打造電商與社區連鎖自有零售終端商業運作平台,拓展新型經營模式。
豐樂種業(000713):國內種業龍頭之一,主要產品是水稻種子、無籽西瓜種子、大豆種子,17年相關營收2.72億元,主營佔比18.8%;18年8月收購種業公司同路農業,主營玉米種子。
隆平高科(000998):國內種業龍頭,全球種業排名第十,主要產品為雜交水稻種子、雜交玉米種子、雜交辣椒種子、蔬菜瓜果種子等等,其中雜交水稻的市佔率達到30%;17年10月,隆平高科攜手中信農業基金宣布完成收購陶氏益農巴西玉米種子業務;17年相關業務收入27.9億元,主營佔比87.6%;2018年6月,宣布海水稻在迪拜沙漠初獲成功,最高畝產500公斤。
中糧生化(000930): 公司是生化領域涉足農產品深加工的大型骨幹企業,連續五次獲得「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稱號,主要對玉米等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目前已形成年加工玉米近300萬噸的生產能力。產品包括燃料乙醇、檸檬酸、L-乳酸、環氧乙烷、氨基酸、玉米蛋白粉和渣皮飼料等。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燃料乙醇生產企業,目前擁有44萬噸的燃料乙醇生產能力;也是生物化工行業規模最大的檸檬酸生產企業。將來公司重點發展方向是非糧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品產業,主要優勢是擁有國內目前唯一以木薯生產燃料乙醇的工廠,在纖維素乙醇方面的研發處於領先水平。
敦煌種業(600354):公司年產各類農作物種子1億公斤;年收購加工皮棉50萬擔;目前擁有種子加工企業7個、棉花加工企業6個,種子和棉花總加工能力分別為6.5萬噸、7萬噸。共有1個小麥品種通過國家審定5個玉米品種,2個水稻品種,3個棉花品種,2個瓜菜品種通過省級審定。
農產品(000061):農產品先後在深圳等21個大中城市投資經營管理了32家大型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和大宗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初步形成了一個全國性農產品交易、物流及綜合服務平台。
克明面業(002661):2018年6月28日晚公告,公司擬將原遂平麵粉項目變更為「日處理小麥3000噸麵粉生產線項目」,由全資子公司遂平克明麵粉籌資10.61億元投資建設。項目達產後年均銷售收入22.81億元,凈利1.11億元。此外,公司將原遂平面條項目變更為「年產42.45萬噸面條類產品加工廠項目」,由遂平克明面業籌資5.14億元投資建設,項目達產後年均銷售收入16.9億元,年均凈利4255萬元。公司以面製品的生產和銷售為主營業務。
北大荒(600598): 國內規模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的種植業上市公司,主要產品為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規模與資源方面,擁有耕地面積1158萬畝,年產水稻、玉米、大豆等優質農作物140億斤以上,其中有機業務發展良好,綠色作物種植面積達536萬畝,有機作物種植面積達78萬畝;17年相關業務收入26.3億元,主營佔比87.8%。
~~~~~~~~~~~~~~~~
我掃了一下這些股票!
目前都不理想!
就連領導去過的公司!現在竟然ST(不可想像)
今年最好的一隻漲幅162.59%高管也在8月20減持跑路了
⑺ 袁隆平是誰啊大神們幫幫忙
袁隆平,男,1930年9月1日生於北平(今北京),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在居住在湖南長沙。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先生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座客教授、九江學院名譽教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袁先生是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創始人,被譽為「 當今中國非常著名的科學家 」、「 當代神農氏 」、「 米神」 、 「從田野走向世界的科學家」 等。 (補充知識:雜交水稻(hybrid rice ;zá jiāo shuǐ dào),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培育出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生產,這就是雜交水稻。雜種優勢是生物界普遍現象,利用雜種優勢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是現代農業科學的主要成就之一。) 袁先生的祖父曾任海南文昌縣縣長;父母為知識分子,父親袁興烈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今南京大學)中文系,母親華靜自幼在英國教會學校讀書;夫人鄧哲;兒子袁定江。 在50年代,他曾就讀於於西南農學院(1985年更名為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西南農業大學與西南師范大學合並組建為西南大學 ). 從1964年開始,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袁隆平的雜交稻研究,在中國國內是具有開創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雜交是由美國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1966年在IRRI,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跡稻IR8。) 袁隆平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水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 從1971年至今,他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他先後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他先後獲得「 國家特等發明獎 」、「 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並在2006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2010年4月,榮登「 2010中國心靈富豪榜首富榜 」。 1960年袁隆平從一些學報上獲悉雜交高粱、雜交玉米、無籽西瓜等,都已廣泛應用於國內外生產中。這使袁隆平認識到:遺傳學家孟德爾、摩爾根及其追隨者們提出的基因分離、自由組合和連鎖互換等規律對作物育種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於是,袁隆平跳出了無性雜交學說圈,開始進行水稻的有性雜交試驗。 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規品種試驗田裡,發現了一株與眾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這株變異株的種子播到試驗田裡,結果證明了上一年發現的那個「鶴立雞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雜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觀存在著「天然雜交稻」,只要我們能探索其中的規律與奧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們的要求,培育出人工雜交稻來,從而利用其雜交優勢,提高水稻的產量。這樣,袁隆平從實踐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為自花傳粉植物而無雜種優勢的傳統觀念的束縛。於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轉到培育人工雜交水稻這一嶄新課題上來。 在1964年到1965年兩年的水稻開花季節里,他和助手們每天頭頂烈日,腳踩爛泥,低頭彎腰,終於在稻田裡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經過兩個春秋的觀察試驗,對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較豐富的認識,他根據所積累的科學數據,撰寫成了論文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發表在《科學通報》上。這是國內第一次論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論文,不僅詳盡敘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特點,並就當時發現的材料區分為無花粉、花粉敗育和部分雄性不育三種類型。 從1964年發現「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們整整花了6年時間,先後用1000多個品種,做了3000多個雜交組合,仍然沒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100%的不育系來。 袁隆平總結了6年來的經驗教訓,並根據自己觀察到的不育現象,認識到必須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選用親本材料,提出利用「遠緣的野生稻與栽培稻雜交」的新設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袁隆平帶領助手李必湖於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島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發現一株雄花敗育株,並用廣場矮、京引66等品種測交,發現其對野敗不育株有保持能力,這就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隨後的「三系」配套打開了突破口,給雜交稻研究帶來了新的轉機。 是將「野敗」這一珍貴材料封閉起來,自己關起門來研究,還是發動更多的科技人員協作攻關呢?在這個重大的原則問題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無保留地及時向全國育種專家和技術人員通報了他們的最新發現,並慷慨地把歷盡艱辛才發現的「野敗」奉獻出來,分送給有關單位進行研究,協作攻克「三系」配套關。 在研究水稻的十多個春秋里,袁隆平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熬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十年動亂」幾乎斷送了他的全部試驗成果,還好,雖然那些水稻壞了,可是袁隆平的助手事先藏了幾株雄性水稻。 1972年,農業部把雜交稻列為全國重點科研項目,組成了全國范圍的攻關協作網。1973年,廣大科技人員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礎上,選用1000多個品種進行測交篩選,找到了1000多個具有恢復能力的品種。張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為代表的優勢強、花粉量大、恢復度在90%以上的「恢復系」。 1973年10月,袁隆平發表了題為 《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 的論文,正式宣告我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這是我國水稻育種的一個重大突破。緊接著,他和同事們又相繼攻克了雜種「優勢關」和「制種關」,為水稻雜種優勢利用鋪平了道路。 20世紀90年代後 期,美國學者布朗拋出「中國威脅論」,撰文說到21世紀30年代,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到時誰來養活中國,誰來拯救由此引發的全球性糧食短缺和動盪危機?這時,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中國還能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其實,袁隆平早有此慮。早在1986年,就在其論文《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中提出將雜交稻的育種從選育方法上分為三系法、兩系法和一系法三個發展階段,即育種程序朝著由繁至簡且效率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從雜種優勢水平的利用上分為品種間、亞種間和遠緣雜種優勢的利用三個發展階段,即優勢利用朝著越來越強的方向發展。根據這一設想,雜交水稻每進入一個新階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將把水稻產量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1995年8月,袁隆平鄭重宣布:我國歷經9年的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可以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正如袁隆平在育種戰略上所設想的,兩系法雜交水稻確實表現出更好的增產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雜交稻每公頃增產750-1500公斤,且米質有了較大的提高。至今,在生產示範中,全國已累計種植兩系雜交水稻1800餘萬畝。目前,國家「863」計劃已將培矮系列組合作為兩系法雜交水稻先鋒組合,加大力度在全國推廣。 1998年8月,袁隆平又向新的制高點發起沖擊。他向朱總理提出選育超級雜交水稻的研究課題,朱總理聞訊後非常高興,當即劃撥1000萬元予以支持,袁隆平為此深受鼓舞。 在海南三亞農場基地,袁隆平率領著一支由全國十多個省、區成員單位參加的協作攻關大軍,日夜奮戰,攻克了兩系法雜交水稻難關。經過近一年的艱苦努力,超級雜交稻在小面積試種獲得成功,有關專家對48畝實驗田的超級雜交水稻晚稻的實測結果表明:水稻稻穀結實率達95%以上,稻穀千粒重達27%以上,每畝高產847公斤。 這表明「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又取得「四大突破」:目前超級雜交水稻晚稻畝產量高;稻穀結實率高;稻穀千粒重高;篩選出適合華南地區種植的兩個中國新型香米新品種。在場的專家和科技人員對這位卓越科學家取得的新成功而欣喜不已。這標志中國超級雜交稻育種研究再次超越自我,繼續領跑世界。目前,超級雜交稻正走向大面積試種推廣中。 (2).專題特寫:「野敗」的故事 1970年秋季,袁隆平帶領他的學生李必湖、尹華奇來到海南島崖縣南江農場進行研究試驗,向該場技術員與工人調查野生稻分布情況。11月23日上午,該場技術員馮克珊與李必湖在南紅農場與三亞機場公路的鐵路橋邊的水坑沼澤地段,找到了一片約0.3畝面積的普通野生稻。當時正值野生稻開花之際,因為李必湖對水稻雄性不育株有很深的感性知識,他像當年導師袁隆平尋找不育株一樣,在野生稻群中一株一株地仔細觀察。奇跡終於出現了!就在他們找到野生稻之後20分鍾左右,李必湖和馮克珊發現3個雄花異常的野生稻穗。他們驚喜交加走近野生稻雄花異常稻株,進一步觀察發現這3個稻穗生長於同一個稻蔸上,由此初步推斷為由一粒種子生長起來的不同分櫱。除這3個稻穗以外,還有大量的匍匐於水面生長的後生分櫱。 為了弄清這蔸野生稻不育株產生的原因及其研究利用價值,他們將它連根拔起,搬回試驗基地進行研究,並命名「野敗」。並用廣場矮、京引66等品種測交,發現其對野敗不育株有保持能力,這就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隨後的「三系」配套打開了突破口,給雜交稻研究帶來了新的轉機。他們在考慮是將「野敗」這一珍貴材料封閉起來,自己關起門來研究,還是發動更多的科技人員協作攻關呢?在這個重大的原則問題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無保留地及時向全國育種專家和技術人員通報了他們的最新發現,並慷慨地把歷盡艱辛才發現的「野敗」奉獻出來,分送給有關單位進行研究,協作攻克「三系」配套關。 1972年,農業部把雜交稻列為全國重點科研項目,組成了全國范圍的攻關協作網。1973年,廣大科技人員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礎上,選用1000多個品種進行測交篩選,找到了1000多個具有恢復能力的品種。張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為代表的優勢強、花粉量大、恢復度在90%以上的「恢復系」。 (3). 專題特寫:造福人類的科研情懷 以史為鑒之七十年代:袁隆平——建國以來貢獻最大的農學家 據老一輩說,真正重新吃飽飯,是在七十年代末,以前的稻子是高高的,風一吹就倒,換了矮水稻以後,糧食真是翻了出來。報紙上曾引述農民的話說:「我們吃飽飯,靠的是兩『平』,鄧小平和袁隆平。」袁隆平的水稻南優2號,比以前的水稻單產增產20%,於1973年研究成功,1976年開始推廣。八十年代,國際組織給他的獎項多得像米粒一樣。中國有九億農民,他一個人,相當於幹了兩億農民的活。有人預估,他的種子共創造效益5600億美元。假設其中分零頭給他,那麼他的資產就會大致與世界首富卡洛斯·斯利姆·埃盧590億美元相當。 那麼袁隆平的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截至1998年,袁隆平的月工資才1600元。 由於他做人老實本分,1953年被分配到偏遠落後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農校教書。在那裡,才華橫溢的袁隆平的職稱一直沒有提升,工資一直原地踏步,房子依舊窄小陰暗,向上爬的機會被他那些會拍領導馬屁的同事搶走了。他唯一的幸運是研究水稻。這是大夥吃飯用的東西,屬於文革中保護品種,他住的又偏遠,災難沒降臨到他頭上。 1979年,美國圓環種子公司總經理威爾其驚嘆中國的水稻成就,向中國農業部的官員咨詢雜交水稻的發明人是誰,他要簽約用高價向發明人申請專利使用權。對此,中國種子公司官員義正言辭地回答說,這個發明專利權屬中國國家擁有,農業部種子公司就是代表國家享有這一權利的唯一代表,要探討雜交水稻技術轉讓問題,無須再找「別人」。 1980年,圓環種子公司向中國種子公司支付當時可謂是天價的20萬美元首期專利轉讓費,袁隆平一分未得。 1980年,為配合本次專利轉讓活動,袁隆平以專家身份出訪美國做了四個月的技術指導。回國後,他所得的工資數千美元,被農業部悉數收繳,然後重新發給他每天20元人民幣的出國補貼。 1981年,國家科委、農委重獎雜交水稻發明人10萬元獎金。但單位轉手分下來以後,袁隆平僅得5000元。 2003年,袁隆平在幾十年多次創造奇跡以後,正式宣布由於研究經費匱乏,他的研究所的最新成果無法試產,將與美國公司合作。 貢獻 從盤古開天闢地,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擺脫飢餓,奮力生存便成了人類的主題。滾滾歷史長河中的歷朝歷代,各君各王,雖在不同王國用卻擁有著同一個恆古不變的夢想——解決糧食問題。 民以食為天,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飢餓的抗爭,從未停歇過對糧食的渴望。面對嚴峻現實,世界陷入了糧食恐慌,人們連連發問:誰來養活中國,誰來養活世界?20世紀70年代,中國通過對雜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這些事跡都歸功於袁隆平。 2000年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000998)」在深交所上市。 雜交水稻之父 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飢荒,一個個蠟黃臉色的水腫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5尺之軀也直接經歷了飢餓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嚴酷的現實,他輾轉反側不能安睡。他想起舊社會,人民受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受戰爭的痛苦,缺衣少食,流離失所。今天,人民當家作主人,但仍未擺脫飢餓對人們的威脅。他決心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用學過的專業知識,盡快培育出畝產過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種,讓糧食大幅度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飢餓。 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他依據對遺傳學已有的較深的認識,對試驗田裡的退化植株仔細進行觀察和統計分析,不僅論證「鶴立雞群」的稻株是「天然雜交稻」,而且從其第一代的良好長勢,充分證明水稻也存在明顯的雜交優勢現象,試驗結果使他確信,搞雜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雜交水稻是世界難題。因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難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雜交。這樣就需要培育出一個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後才能與其他品種雜交。這是一個難解的世界難題。袁隆平知難而進,他認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親本,是一株自然突變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國有眾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種,蘊藏著豐富的種子資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國,「 外國沒有搞成功的,中國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 袁隆平邁開了雙腿,走進了水稻的莽莽綠海,去尋找這從未見過、而且中外資料沒見過報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時間一天天過去,袁隆平頭頂烈日,腳踩爛泥,駝背彎腰地、一穗一穗地觀察尋找。「功夫不負有心人」,袁隆平終於在第14天發現了一株雄花花葯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鄧哲,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時,分別採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種子。經過兩個春秋的試驗和科學數據的分析整理,撰寫出第一篇重要論文 《水稻的雄性不育性》 ,發表在1966年《科學通報》第17卷第4期上。文中還預言,通過進一步選育,可以從中獲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 (使後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狀)和恢復系 (恢復雄性可育能力),實現三系配套,使利用雜交水稻第一代優勢成為可能,將會給農業生產帶來大面積、大幅度的增產。這篇重要論文的發表,被一些同行們認為是「吹響了第二次綠色革命」的進軍號角。 又經過8年歷經磨難的「 過五關 」(提高雄性不育率關、三系配套關、育性穩定關、雜交優勢關、繁殖制種關),到1974年配製種子成功,並組織了優勢鑒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獲大面積制種成功,為次年大面積推廣作好了種子准備,使該項研究成果進入大面積推廣階段。 1975年冬,國務院作出了迅速擴大試種和大量推廣雜交水稻的決定,國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一年三代地進行繁殖制種,以最快的速度推廣。1976年定點示範208萬畝,在全國范圍開始應用於生產,到1988年全國雜交稻面積1.94億畝,占水稻面積的39.6%,而總產量佔18.5%。10年全國累計種植雜交稻面積12.56億畝,累計增產稻穀1000億公斤以上,增加總產值280億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群眾交口稱贊靠兩「平」解決了吃飯問題,一靠黨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雜交稻,人們用朴實的語言,說出了億萬中國農民的心裡話。 隨著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國大面積推廣,袁隆平名聲大震。在成績和榮譽面前,袁隆平公開聲稱現階段培育的雜交稻的缺點是「三個有餘、三個不足」,即「前勁有餘、後勁不足;分櫱有餘,成穗不足;穗大有餘,結實不足」,並組織助手們,從育種與栽培兩個方面,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20世紀80年代初期,面對世界性的飢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發了一個驚人的設想,大膽提出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課題,試圖解決更大范圍內的飢餓問題。 1985年,袁隆平以強烈的責任感發表了 《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探討》 一文,提出了選育強優勢超高產組合的四個途徑,其中花力氣最大的是培育核質雜種。可是多年的育種實踐,卻沒有產生出符合生產要求的組合。他便果斷迅速地從核質雜種研究中跳了出來,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領域去探索。 袁隆平憑著豐富的想像、敏銳的直覺和大膽的創造精神,認真總結了百年農作物育種史和20年「三系雜交稻」育種經驗,以及他所掌握的豐富的育種材料,於1986年10月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高瞻遠矚地設想了雜交水稻的二個戰略發展階段,即三系法為主的器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為主的秈粳亞種雜種優勢利用;一系法為主的遠緣雜種優勢利用。這是袁隆平雜交水稻理論發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在袁隆平的戰略思想指引下,繼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農墾58自然群體中發現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後,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手鄧華風,在安江農校秈稻三系育種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歷經兩年三代異地繁殖和觀察,該材料農藝性狀整齊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穩定50天以上,並且育性轉換明顯和同步。這一新成果,為雜交水稻從「三系法」過渡到「兩系法」開拓了新局面。關於水稻「無融合生殖」研究的進展,也使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研究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滿必勝信心。 隨著雜交水稻在世界各國試驗試種,雜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圍的關注。袁隆平近年來,先後應邀到菲律賓、美國、日本、法國、英國、義大利、埃及、澳大利亞8個國家講學、傳授技術、參加學術會議或進行技術合作研究等國際性學術活動19次。雜交水稻推向世界,美國、日本、菲律賓、巴西、阿根廷等100多個國家紛紛引進雜交水稻。自1981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成果在國內獲得建國以來第一個特等發明獎之後,從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內,又連續榮獲了3個國際性科學大獎。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 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