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市全面實行注冊制後對股民有什麼影響
注冊制時代的來臨,優勝劣汰這個詞將在A股得到更徹底的體現。之前我們買賣藍籌股,白馬湖,績優股等等股票稱之為投資股票,而買賣成長股、題材股等無業績支撐的股票稱之為炒作股票。
設想一下未來,隨著注冊制的全面推行,漲跌幅制度的放開甚至T+0制度的逐漸實施,都將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在這種背景下,垃圾股退市將成為常態。炒作所謂的題材和業績虧損的垃圾股難度和風險將成倍放大。
T+0制度下,每天可以頻繁交易的思路估計很多人都有,一想到每天都可以低買高賣,很多投資者盲目樂觀:那不是可以很快可以賺到很多錢?其實不然,首先每天頻繁交易買進賣出要多付幾倍的交易手續費,如果沒有三五個點以上的利潤,頻繁操作幾乎沒有意義;其次,T0制度實施後,專業機構和職業選手是早已經做好准備,多數已在海外市場經過實踐具有成熟的投資操作經驗(例如歐美股市,香港股市等)。但這種機制對於一般散戶來說是個全新的操作模式,頻繁操作很容易適得其反,虧得更快;因此,屆時價值投資、報團白馬績優股、大盤股或許將成為市場主流風格。而這類股票往往是機構的主戰場,機構包括社保基金、養老基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指數基金等等。
此時,隨著市場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A股機構投資者佔比的逐漸增加,市場中都是全副武裝的機構之間以及少量大游資協同作戰,個人投資者單槍匹馬各自為戰自然是弱勢一方,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把資產交給機構打理終將成為最終趨勢。這從歐美成熟的資本市場和港股市場的現在就能看出大概A股的未來。
當然,以上假設僅是假設,各項政策要落到實處還有較長的一個過程,在此咱們僅作為一種探討而已。畢竟目前也僅僅是科創板和創業板實行注冊制,以及20%漲跌幅限制,我們要做的是適應當前的規則,在規則求下生存。
B. 科創板開戶條件是什麼
1.資產要求:
開通許可權前20個交易日日均資產50萬元以上(含50萬),資產認定包括:A股賬戶、B股賬戶、封閉基金賬戶、開放式基金賬戶、OTC理財賬戶、衍生品合約賬戶、信用賬戶等賬戶內的資產凈值。(不含信用賬戶融入的資金及證券)
釋義:上述賬戶內的資產包括:客戶資金賬戶及證券賬戶下的資金余額、A股、B股、港股通、三板股票、債券、基金、理財產品及期權合約市值等(含限售股)。(信用賬戶融入的資金及證券不計算;B股、港股通股票市值按匯率折算成人民幣)
如在T日申請開通許可權,則按T日之前(不含T日)的20日日均來計算資產是否符合條件。
2.交易經驗要求:交易經驗須超過2年(含2年)。(起算時點為投資者本人一碼通名下賬戶在滬深交易所和股轉系統發生首筆交易之日,以中登公司的數據為准)
3.通過科創板業務知識測評
4.適當性匹配要求:風險等級——中高風險、投資期限——短期、投資品種——權益類
5.普通賬戶和信用賬戶需分別開通科創板許可權。開通信用賬戶科創板許可權前,需先開通普通賬戶科創板許可權。
6.申請開通許可權時年齡不超過70周歲。(如超過70周歲但符合其他開通條件,可臨櫃辦理開通)
7.其他要求: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為非特別保護型,賬戶狀態正常且不存在異常情況。
C. 高人請進,為什麼有的基金不讓人買,有的不讓賣
首先分清哪類基金,
基金大體包括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
封閉式基金可以象股票買賣一樣操作,在證券交易所購買和賣出
開放式基金呢,可以通過銀行、券商等交易渠道,部分也可以通過證券交易所(即lof 基金、etf基金),也可通過基金公司網站直銷購買。但大部分開放式基金只能通過銀行、券商、和網站直銷購買,常見的是通過銀行購買。
你說的應該是開放式基金,通過銀行渠道或券商渠道或基金網站直銷方式的那種。
不能買的原因:一是發行期後的封閉建倉期,二是因某種原因暫停申購,如規模過大、防止部分大額資金短期套利等。
不能賣的原因:大部分是限制申購的,很少限制贖回的,如果有,應該是大額贖回,一般超過100萬以上的才算,再就是建倉封閉期不可贖回。
另外,基金網站升級、銀行系統升級等時間也不可申購和贖回。
大概這些吧。
D. 4萬億外資巨頭申請公募牌照,它將如何布局中國
自從2020年4月1日起,金融機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正式取消。就在當日,美國兩大資管巨頭貝萊德和路博邁均以旗下公司名義向證監會提交了公募牌照申請,貝萊德不到5個月時間即獲批復。
外資巨頭的紛紛入場,將為國內投資者帶來成熟專業、多樣化的投資策略和管理模式,然而國內公募競爭已然白熱化,二八效應日趨凸顯,外資公募究竟“是騾子是馬”,能否動搖現有的競爭格局尚未可知。
施羅德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蘭曾表示,中國在施羅德的全球戰略中可謂是重中之重,施羅德投資致力於將更多優秀的策略引入中國內地,為日益成熟的內地投資者提供量身定製的投資方案和長期穩定的回報。
E. 私募遇上行情不好可以多持有幾年等待反彈嗎
想我這樣的人,還是比較關注這個內在的69
F. 多支公募基金開始限購,資金抱團潮要過去了嗎
基金限購主要是因為基金經理為了保持基金的收益,所以才控制基金的規模。近日,多隻公募基金發布了限購的公告,以往最高10萬的限額,調整到了5000元左右。有業內人士表示,基金經理這種做法,主要是穩住基金的規模,因為近期基金投資比較火熱,不少資金快速流入流入基金,所以基金希望控制規模,避免基金資金出現大幅的波動。例如,明星基金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型基金就將基金限額調整為5000元,每日每位投資者最高只能投資5000元左右。據悉該基金經理張坤,近日剛剛成為首位管理基金規模超過千億的基金經理,這也是中國基金史上第一位管理資金超千億的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