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並購基金的方式目前主要有:與PE合作設立並購基金、與券商聯手設並購基金、與關聯方合作再聯手PE設立並購基金、與基金子公司合作設立並購基金等各種方式。
1、共同搭建並購平台
模式: PE機構和上市公司或其關聯方通過成立並購基金或設立公司等方式搭建並購平台。
出資:(1)PE機構和上市公司各出資一部分資金,剩餘的由PE機構進行募資;(2)PE機構和上市公司出資全部金額,成立產業基金,一般來說,一般情況下PE作為並購基金GP,其出資范圍不會超過10%。
期限:4-5年。
雙方職責:一般PE機構負責項目挑選、交易架構設計等資本層面,上市公司負責標的的日常經營和管理。
結構:通常採取有限合夥的法律形式。PE機構為有限合夥企業的普通合夥人(GP)並兼任基金管理人;上市公司可擔任有限合夥人(LP),也可與PE機構共同擔任普通合夥人或基金管理人;上市公司的關聯方可參與出資,成為基金普通合夥人;剩餘資金由PE機構負責對外募集。
盈利:PE機構—基金在運作過程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費;待標的成熟以後被上市公司收購,獲取超額收益;享受市值增長帶來的溢價(在成立並購基金前,PE機構戰略入股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傳統並購實現轉型升級,新興行業則希望通過並購掌握最新的技術、產業動態,實現產業鏈的完整布局;享受市值增長。
2、PE機構戰略入股,作為並購顧問
模式:PE機構擔任上市公司的並購顧問,提供並購方案設計、財務與法律盡職調查、資本市場日常事務咨詢等。
盈利:PE機構一方面收取財務顧問費,另一方面作為股東,享受市值增值帶來的溢價。
3、PE機構作為並購顧問
只作為並購顧問,該種模式沒有以上兩種方式那麼的利益捆綁明顯,可能PE機構的能動性要差些。
二、監管層對該種新創模式的態度
該種模式可能存在市場操縱、內幕交易、利益輸送等隱患,相關監管部門對該種模式也是比較謹慎,這從矽谷天堂報股轉系統材料時監管層反饋意見中多次對該種模式提出問題可以看出來。
證監會對該種模式監管的官方回答:「我會對於「PE+上市公司」投資模式的監管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在合法合規范圍內,盡可能的讓市場主體自主決定。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鼓勵其在上市公司產業轉型和升級中發揮正面作用。同時,為防範該種投資模式可能出現的市場操縱、內幕交易、利益輸送等現象,我會將加強監管力度,依據《上市公司收購辦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強化「PE+上市公司」投資模式下權益變動、簽訂市值管理協議、關聯交易等相關信息披露要求,嚴厲打擊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對任何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維護好市場秩序和市場穩定。」
三、該種模式實際操作的關鍵點
結合公開資料,此次矽谷天堂起訴大康牧業的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更迭、戰略調整,上市公司新實際控制人未履約造成的。
該種模式一般是PE先通過直接舉牌、大宗交易、參與定增等方式成為上市公司的戰略投資者,PE機構與上市公司的控制層在戰略合作等合作方面達成一致,並能在PE退出前保持一致,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對行業的發展趨勢有著一定的把握(收購標的都要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育期)。
茲認為該種模式要順利的幾個因素:
1、能與上市公司的控制層在公司經營戰略上長期保持一致(特別是出於產業整合考慮)有效收購標的,達成一致。
2、項目資源符合需要。
3、監管層的意見很重要,鑒於該模式目前監管層沒有詳細的規章,可能會處於「一事一議」的狀態。
4、出於市值管理層面,二級市場的把握准確。
作為PE機構,盈利的模式主要來源:
1、並購基金管理費用
2、並購顧問費用
3、股權增值
② 中國並購基金發展經過哪些發展軌跡
一、並購基金在中國的發展機遇
1.日趨活躍的並購市場為並購基金提供標的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並購市場大幅下挫,2009年全球並購交易數量和金額均創近年來新低。然而,中國並購市場卻逆勢上揚,在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和國內企業兼並重組雙重因素作用下,2009年中國並購市場交易活躍程度和交易金額都有明顯增加。隨著中國經濟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的強勁復甦,2009年12月初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將「調結構」作為2010年經濟工作的重要目標。作為「調結構」的重要手段,兼並重組將成為2010年乃至今後幾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詞。在新一輪的兼並重組浪潮中,部分企業在宏觀經濟政策推動下,出售意向將明顯加強,從而為並購市場提供大量的並購標的。由此,並購基金在市場上的選擇機會將明顯增加,收購企業所有權的難度也將明顯降低。
2.政府政策將推動並購基金發展
為了推動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企業兼並重組步伐,國家相關部門先後出台多項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在不同方面對並購基金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2008年底,銀監會出台《商業銀行並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允許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開展並購貸款業務。從2009年並購貸款業務的開展情況來看,商業銀行的並購貸款主要投放到國有大型企業重組業務。然而,該項政策突破了商業銀行《貸款通則》中禁止商業銀行發放並購項目貸款的規定,為並購交易提供了新的資金來源。同時,該項政策也為並購基金利用商業銀行並購貸款資金開展杠桿收購業務提供了可能。隨著並購貸款業務逐步開展,商業銀行對並購交易的風險控制能力也將不斷提高,在國內企業兼並重組浪潮中商業銀行提供並購貸款的積極性將逐步提高。
2009年12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金融服務支持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指出,將「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完善制度、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展境內外並購貸款,支持企業兼並重組。鼓勵地方政府通過財政貼息、風險獎補、設立並購基金等方式,引導和支持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企業並購重組業務」。雖然《意見》中提到的並購基金是由政府主導的,但是這說明監管層已經意識到並購基金在並購市場中的作用,希望並購基金能夠為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做出貢獻。
2009年12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鼓勵外資以並購方式參與國內企業改組改造和兼並重組,拓寬外商投資企業境內融資渠道,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外商投資企業的信貸支持」。在全球經濟逐步恢復,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加速的背景下,國務院的此項決定將促進外資並購基金在國內市場的發展。
3.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實力壯大將帶動並購基金發展
私募股權基金在中國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市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另外,隨著人民幣基金的興起,本土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也將變的更加活躍。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掌握的資金量逐步增大,參與並購交易的可能性也在增強。在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高成長性的投資項目市盈率將逐步提高,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也需要開拓新的業務領域,來維持資本的高回報率,而前景廣闊的國內並購市場將成為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重要領域。
希望能幫到你!
③ 並購基金什麼叫做優先順序募集
這個說法是不對的。並購基金根據預期風險和收益分為優先順序份額和劣後級份額。部分內並購基金采容用結構化的有限合夥形式,劣後級負責兜底,風險高,但收益也較高,優先順序本金和收益有較高保障,風險低,但收益也較低。次級本金收益保障排在優先順序後面,通常風險低於劣後級,但高於優先順序,通常收益低於劣後級,但高於優先順序。
④ 恆泰華盛產業整合與並購基金規模如何,是怎麼做的
據了解 , 恆 泰 華盛 產 業 與 並 購 基金 目 前 累計 管理規 模 超7 0億 ,主要是打 通一、二 級 市 場 , 圍繞著 產 業 並 購 中 「 募資」和 「退 出」 兩個 核心 環節 進 行的。具 體來 講 , 是 從 「退 出 」環 節出 發, 在參與 上 市公司 的定 增之 後,一般 會從上 市 公司 所 處 行業 , 來協 助上 市公 司制 訂產 業 整 合 並 購 戰 略, 並 通 過 資 源優勢 , 幫 助其 尋找並 購 標 的,且會在談判、 盡調、 收購 整合等 一系列 流 程 中伴 隨 式 提 供 專 業 建議 ,最 大可能 的 協 助 上市公 司 做大 做強 。
⑤ 2008年後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私募基金有哪些
私募股權市場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伴隨著監管轉型、行業探討、登記備案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漸次鋪開,中國私募市場在募資、投資、管理與退出機制上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此同時,相較美國成熟私募市場,我國私募股權市場仍存在顯著差距,需在均衡投資者結構、豐富退出渠道、完善監管機制、加強人才培育等方面有所突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風生水起
私募股權(PE) 投資不僅可以拓展市場服務范圍,增強對新興產業、中小微企業的服務能力,而且還有助於拓展居民投資渠道,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提高社會資金使用效率。近年來,伴隨著監管轉型、行業探討、登記備案、建章立制等一系列針對私募市場的頂層設計的漸次鋪開,隨著市場建設重心從場內到場外的推進、從公募到私募的轉變,中國私募市場正在陽光化道路上迅速壯大。根據證監會私募基金監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已完成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4856家,管理私募基金6787隻,管理規模19597.9億元,私募基金行業從業人員85504人。
私募市場的繁榮發展一方面得益於監管層面的重視與培養。十八屆三中全會已明確提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新國九條將「培育私募市場,建立健全私募發行制度以及發展私募投資基金」單獨列出;證監會於2014年2月專門成立了私募基金監管部,將私募基金納入證券監管范圍並發布了《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另一方面,伴隨著宏觀經濟下行、創業板風險積聚、IPO退出渠道受阻等多方考驗,投資銀行、信託公司等各類私募中介機構從自身業務出發,在募資、投資、管理與退出機制上進行了諸多探索與實踐。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導與自下而上求新求變共同推動了私募市場的有序發展。
產業基金與並購基金助推募資全面回暖
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陰霾的逐漸褪去,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整體呈現逐步回暖的態勢。2010年和2011年私募股市場迎來了強勁反彈,新募基金數與募資規模屢創新高。2012年雖然新募基金數仍保持增長,但受限於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二級市場持續低迷、IPO新股發行減速等不利因素,募資規模出現大幅下滑。據不完全統計,單只基金平均募資額也從2008年的11.99億美元大幅縮水至0.69億美元。2013年PE市場募資活躍度有所回升,募資規模比上年增長36.32%,但新募基金小型化趨勢依舊明顯。在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產業整合及對外投資合作加速的多重背景下,2014年度私募基金募資市場活力十足。根據清科數據中心統計,2014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共完成新募基金448支,其中披露金額的423支基金共募集到位631.29億美元,新募基金數與募資規模均創歷史新高。
從新募基金的類型來看,近三年新募基金中成長基金的數量與金額均佔一半以上,其中定增類型基金增幅明顯。此外,房地產基金佔比下降,而並購基金佔比有明顯的上升趨勢。2014年房地產基金共募集到位126支,披露募資金額的121支基金共募集104.39億美元,募集基金數同比下降4.55%,募集總金額同比下降2.14%。並購基金共完成募集68支,共募集金額66.50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9支與25.07億美元實現大幅增長。從新募基金幣種來看,人民幣基金募集熱潮持續強勁,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但在平均單支基金的募資規模上,人民幣基金始終與外幣基金相距甚遠。
近期募資市場的活躍除了受益於經濟轉型的多項利好政策推動外,大型國資背景產業基金、並購基金的相繼設立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隨著新一輪國資改革的推進,以國企資本或國有資產管理中心資本為紐帶開展市場化資本運作的探索逐步升級,PE機構聯合國企設立並購基金、產業基金的例子不斷增多。在國有資本參與型股權投資基金中,通常由職業團隊主導設立PE基金,國資不幹預基金人事薪酬,不參與具體項目決策,國有投資監管中的投資項目審批制和項目審計制度不再使用,這種模式能夠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運作,更好的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
在募資方式上,機構間私募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的推出,開創了私募基金募集資金的新方式。報價系統作為一個私募信息的匯集平台和私募產品的交易平台,搭建了資金需求方和供給方之間的橋梁,能夠讓資本與創新創業更便捷地結合;另外,報價系統以服務私募市場,服務私募產品的報價、發行、轉讓為己任,有利於豐富企業的融資品種。同時,報價系統拓寬了私募市場的融資渠道。各類機構通過報價系統可以快速創設私募產品、收集私募產品信息並找到交易對手方,減少專業機構參與不足問題;最終,報價系統作為私募市場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有助於整合私募市場的各個要素資源,促進形成分層互動的市場體系,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形成,進一步完善私募市場體系。
結構轉型與國企混改催生熱點投資領域
回溯PE投資市場,金融危機以前在數量上始終沒有大的突破,反倒是近年來實現了快速發展。雖然2012年投資案例數與投資金額出現了小幅回落,但整體上呈現震盪上揚的態勢。2014年共計完成943起投資案例,披露金額的847起案例共投資金額537.57億美元,投資案例數與投資金額均創下了歷史新高。從投資策略來看,成長資本、PIPE、房地產投資占據全部策略類型的95%以上,與此同時,並購資本的佔比近年來有所上升。從投資地域來看,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始終是熱門投資地域,另外陝西、河北、雲南等地的投資案例也呈增多趨勢。
從近幾年私募投資案例數的分布情況來看,生物技術/醫療健康、機械製造、清潔技術、房地產、互聯網等行業頗受追捧。其中互聯網行業的關注度與投資積極性不斷攀升,2014年以145筆交易問鼎最熱門行業榜首。
投資金額方面,清潔技術、生物技術/醫療健康、機械製造、IT等行業雖然獲投企業眾多,但整體交易規模較小。反觀房地產、能源及礦產、連鎖及零售等行業,近期大宗投資案例較為頻繁,2014年這些行業的總投資金額均超過了60億美元。
PE作為整個資本市場的上遊行業,投資趨勢的變化反射出社會需求和經濟環境的變化。面對第三產業比重增加、人口老齡化、傳統行業產能過剩等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改變,不難發現PE投資的熱點正從傳統產業向互聯網、移動通信、醫療、環保等新興行業轉移,消費升級和科技創新將持續成為市場主流熱點。
此外,投身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近年來PE基金投資領域的一大變化。2013年年底《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相繼落地。在此背景下,各級政府紛紛響應中央號召提升國有資產資本回報率,PE基金也參與到這一混改浪潮中來。
對比美國成熟市場尋找自身差距
美國是全球私募股權投資發展最早也是最發達的國家。根據PEI的統計,2009-2014年全球規模最大的300家PE投資公司(PEI300)的募資額達7.42萬億美元,其中超過60%為美國公司。同期規模最大的10家私募基金公司中有9家均為美國公司。美國的私募股權資本主要源於養老基金、保險基金、金融機構、捐贈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私募股權基金作為專業的投資機構,按照一定的投資流程,通過對項目的篩選、盡職調查、設計投資方案、通過各種審批實施投資、投資後管理以及根據合適時機和路徑進行投資退出,形成一個完整的項目投資流程。投資後收益扣除相應的成本後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根據有限合夥協議的規定進行分配;美國的私募市場由美國證監會負責監管,由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進行監督,對信息披露尤為重視。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美國已將私募股權資本投資到全球各大洲,與此同時,美國私募股權基金的管理模式,包括以有限合夥為代表的基金組織形式、投資的操作流程、市場監管框架等也迅速影響到其他國家。相較美國,我國私募市股權市場仍處於發展初期,在投資者結構、退出渠道、人才培育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私募監管機制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1社保與養老金參與度低
從資金來源來看,美國私募市場的投資者主要包括養老基金、金融投資機構、捐贈基金以及高凈值人士,其中機構投資者是主體,特別是公共養老金,2007年就佔到美國私募資金來源的27.3%。近年來美國公共基金對於私募市場的配置比例仍進一步上升 ,例如:俄勒岡國家基金計劃將原先16%的私募配置比例提高到20%;加利福尼亞州教師退休基金則打算將這一比例由12%提高到13%;帕諾海灘警察和消防員退休基金對私募的配置比例將提升一倍。而我國私募市場的投資者一直以金融機構和民間資本為主,社保基金與養老基金的參與度十分有限。雖然自2008年6月起,我國社保基金被批准進入私募股權投資領域,但明確限定投資比例不得超過全國社保基金總資產(按成本計算)的10%。
2退出渠道依舊比較狹窄
相對而言,我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渠道要狹窄得多:盡管滬深交易所現已形成了三個板塊的市場體系,但三個板塊日益呈現出顯著的趨同性,並且進入門檻都非常高,大多數中小企業都較難滿足;再看處於場外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雖然在2014年迎來了全面擴容,但掛牌企業數量以及市場活躍度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另外,從場內到場外、從創業板到主板市場的轉板機制尚未形成,這也直接導致了新三板市場吸引力的下降;而作為另一重要退出渠道的並購市場,目前在打破地方保護主義、提高並購審核效率、健全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環境、豐富並購融資及支付工具等方面仍存在較大改善空間。總體而言,與美國等發達市場相比,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的退出渠道依舊比較狹窄。
3私募監管機制有待完善
金融危機後,美國對私募基金的監管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009年以來先後出台了《私募基金投資顧問注冊法》、《投資者保護法》、《公司和金融機構薪酬公平法》等六部法案,旨在加強對私募基金的監管。我國直至2014年2月《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的出台,才正式將私募基金納入監管范圍。學習美國模式,我國私募市場以「重風險控制、重行業自律、重事後監管、重服務指導」為監管理念,體現了證監會功能監管、適度監管的原則。但就目前的實施情況而言,仍有部分私募基金未參與備案登記,私募基金在運作中仍存在諸多模糊地帶,可參照的法律法規也不盡明晰,私募監管之路任重道遠。
4投資管理人才存在缺口
具有國際管理經驗的投資機構和優秀的基金管理團隊是實現私募股權市場優化發展的重要「軟體」。從私募機構建設來看,截止2014年11月,我國已完成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有4856家,雖然數量上增長迅速,但在公司治理、管理經驗與國際知名度等方面都與國外私募機構存在較大的差距。尤其從私募管理人才建設來看,由於私募股權投資涉及非常專業的融資、投資知識和技能,需要大量受過專業培訓、工作經驗豐富的管理人才。我國私募股權市場發展時間相對較短,面對私募基金數量爆發式的增長,合格的投資管理人才隊伍存在較大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