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航空運輸發展歷史
30年代世界各國航空公司數量進一步增多。中國民航史上的中美合資的。中航和中德合資的歐亞航空公司分別在1931年8月1日和1930年2月21日正式成立。由於航空業處於萌牙期,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經營經驗十分缺乏,加之技術上的不成熟,這時國家除了作為直接經營者外,一般對公司企業都給予很大的扶持。扶持方式包括:直接出資補助、直接貸款、減免稅收、支付郵費等.在基礎設施上,象機場建設、通訊、導航、氣象服務等項都給以特殊的扶持和保障。例如,美國空運所需的飛行設備的復雜系統一開始就由聯邦政府直接提供和聯邦航空經理處管轄。這期間,因3O年代經濟蕭條,為加強空運業,聯邦政府又通過各種補救機構提供大量經費對航空站進行修建和改善。1938年美國通過了民用航空法,用以保護航空站和航路。後來,根據1994年的民航局與商業部的共同建議即通第15卷第2期王風雲:從空運歷史及作'用看中國民用航空運輸發展戰略47過一個聯邦補助規劃來擴展航空站,於1946年這一條例(ThefederalAirp0nAct)得以制定,便迎來了聯邦政府各個系統的參加發展航空站的新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進一步刺激了航空運輸的發展,運輸軍事人員、戰爭物資及戰爭後備民用物資使空運業進一步擴展。也為戰後的民航運輸高速發展,由萌生期走向成長期奠定了基礎。表31930年~1945年美國空運統計指標年份旅客運量{)捷運與貸物(噸英里)I930385000I陽o0O147600Ol9402523o0022l7519朽654I800l托223000齎料來源:[美】D.洛克林著《運輸經濟學》表3說明:客運量1945年是1935年的l6.99倍,年均遞增率為20.78%:貨運量1945年是1935年的lO.31倍,年均遞增率為26.28%。這里可以看出在民航的初創階段,基數低而增長的速度很快。從整個世界范圍看,民航業具有同樣的特點。如表4列出了世界民航在同一時期的發展狀況:表4210至帥年代世界民航統計指標年份客甚里{億)貨噸公里(億)I郵運噸公里(億)完成總噸公里(億)I930290——l——●025I9402S30——l——工30資料來源:同表3從1930年到1940年的l0年中,客公里和完成總噸公里增長近10倍,空旅周轉量在l0年中年均增長率為24l9%,空運總周轉量平均增長率為24.85%,兩個指標增長率基本上平行發展。2空運業的成長期這一階段,民航業不斷擴大投入,規模程度不斷提高,增長速度加快,而且各國民航公司在經濟波動起伏中,不斷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從時間看主要指二戰結束一直到80年代初,歷經了近4o年二戰結束後,空運里程不斷延伸,航線增多。美國從1947年到1963年共修建了1763個機場。加之50年代末噴氣式飛機的出現,在民用航空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有了更大的飛機,其中有伸長』的DC一8型可載客250人,寬體的『73型噴氣機』可載客3OO人,波音747可載客490人以及還有DC—lO、洛克希德L一1011三星等寬體飛機。在1970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機場和航線發展法根據這一法案建立信託基金及民航使用稅向旅客及中國民航學院學報1997年4月貨主、航空公司
2. 二戰期間,從中國到歐洲的空中航線
1928年6月,國民黨政府交通部開始籌辦民用航空。
①滬蓉航空管理處和中國航空公司:1929年5月,交通部成立滬蓉航空管理處,在上海、南京、漢口等地修建5個飛行場,在上海設立修理廠,買到美國史汀生飛機公司地踹特式上單翼小旅客機4架。航線的上海—南京段1929年7月開航,一年內,飛行15萬公里,載客1200人和很多郵件。1930年7月, 滬蓉管理處並入新成立的中國航空公司。
中國航空公司是中美合辦的,於1930年7月由交通部與美商飛運公司訂立合同,經營滬蓉、滬粵、滬平3條航線。滬平線於1933年1月開航,滬粵線於1933年10月開航。1933年11月,滬蓉線全線通航。1935年5月,渝昆線全線通航。從廣州到越南河內的航線是當時中國的第一條國際航線,於1936年通航,航線總長6721公里。到1947年全公司共有人員近4000人。到1949年,公司有國內外航線27條,連接38個城市,航線總長45868公里;國外航線有香港—昆明—加爾各答線,上海—廈門—馬尼拉線和上海—關島—威克島—中途島—檀香山—舊金山線等。公司共有運輸機56架。
②歐亞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1931年2月,交通部與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簽訂合辦歐亞航空公司的合同。歐亞航空公司成立於1931年3月,同年5月開航。1933年4月上海—蘭州—迪化(現烏魯木齊)段開航,1934年4月迪化—塔城段也試飛成功。1933~1936年先後開辦北平—廣州、蘭州—包頭和西安—昆明航線。這時,公司定期航線約有6080公里,有各式容克斯運輸機10架。1943年3月,歐亞航空公司改組為中央航空公司。1949年10月,公司有正、副駕駛員72人,職工2381人,飛機44架。國內外航線有26條,連接22個城市,航線總長33550公里。
③中蘇航空公司:1939年9月9日,交通部與蘇聯中央航空管理局訂立中蘇航運合約,合資組成中蘇航空公司。航線定為從哈密經迪化、伊犁到蘇聯的阿拉木圖,長1413公里,在哈密與中國航空公司航線連接。航線在1939年12月5日通航,從重慶到莫斯科行程4~5天。公司有道格拉斯DC-3式民航機3架。1948年合約期滿停航。
④西南航空公司:1933年,粵、桂、閩、黔、滇五省官商合作,集資設立西南航空公司,購買史汀生小客機4架。1934年5月廣州—梧州—南寧—龍州線開航,9月廣州—海口線開航。兩條航線共長1338公里。抗日戰爭期間停航。抗日戰爭勝利後復航,1947年停業。
⑤陳納德空運隊:1946年10月,美國人陳納德取得在中國領空載客運貨經營的權利。1947年 1月成立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空運隊,一年後又成為直屬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的民航空運隊。陳納德空運隊最初有各型軍用運輸機25架和小客機數架。通航城市最初只有廣州、桂林、漢口、上海、衡陽、柳州、南昌7處, 沒有固定航線。後來擴張到東北和西北並設立了幾條固定航線。
3. 正陽機場公司和金匯通航、中美洲際,這3家公司的是什麼關系和背景
這三家公司均由上海正陽集團投資,並共同構成了正陽集團通用航空板塊。其中正陽機場公司版主要是做通用機場權的投資開發和運營管理,金匯通航主要負責直升機的運營和代管,中美洲際是阿古斯特維斯特蘭中國指定經銷商商,負責直升機的一站式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