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注基金所跟蹤的指數
投資者在指數型基金的投資中需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是基金的跟蹤指數問題,選擇指數基金需要關注基金所跟蹤的指數是否值得選擇,指數的標的范圍不能過小。
一般講,大的指數比較穩定一點,因為標的范圍比較廣的指數,市場代表性好一點,長期表現會更平均一點。
據統計,從2004年6月30日至今,表現最好的指數是深證100指數,漲幅超過450%,第二名是中證100指數,漲幅接近430%,其次是滬深300指數,漲幅超過380%。今年以來漲幅排名前三名的,則為深證100指數、滬深300指數和中標300指數,基本上都是成份股范圍比較廣的指數基金錶現比較出色。
二、關注指數型基金的增強型與普通型
除所跟蹤的指數外,投資者還應判斷,是應該配置普通指數基金還是增強型的指數基金。馬永諳表示,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選擇應有所不同。目前的市場環境中, A股市場還不是完全有效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中,增強型基金的表現可能比較好,但是,把眼光放遠一些,普通指數型基金則可能會最終跑贏增強型基金。
據了解,在現有的指數基金中,一種是普通的指數基金,以有效地跟蹤基準指數為投資目標,其中以ETF的擬合度最高。
另一種是增強型指數基金,這種基金是在純粹的指數化投資的基礎上,根據股票市場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如長盛中信全債、銀華-道瓊斯88、萬家公用事業。
三、選跟蹤誤差小的基金
評價指數基金及其基金經理,不能過分看重短期業績,而應將跟蹤誤差當作重要指標。某指數基金取得超出跟蹤指數20%的業績,實際只能算是一隻主動性股票基金,而不能將其看做是被動性指數基金。只有既能較好地控制跟蹤誤差范圍又能取得超越標的指數業績的,才當屬優秀的指數基金。
四、選指數基金開發和管理能力強的基金公司
選指數基金開發和管理能力強的基金公司。指數基金盡管屬於被動投資,但選擇指數標的、降低跟蹤誤差、減少交易操作等,仍需要基金管理公司有較強的管理能力。目前,國內已有十幾家基金管理公司推出了指數基金。
其中易方達、華夏、嘉實、鵬華等基金公司的指數基金錶現優異,顯示了公司在指數基金的穩定回報方面具有較強能力。
五、費率的比較
指數型基金是非職業的長期投資者的首選投資對象,尤其適合教育基金、養老金等投資目標。通常,從長期來看,只有20%左右的主動投資型基金的收益率能夠超過指數型基金,其中又只有10%左右的主動投資型基金能夠比指數型基金的收益率多1%,而比指數型基金的投資收益率高3%以上的主動投資型基金還不到全部股票型基金的0.5%。這是因為指數型基金是充分分散投資的結果,具有高容錯性和適應性,而且由於採取被動投資策略,指數基金的換手率很低,交易費用、管理費用和託管費用都比主動投資型基金要低得多。
『貳』 買股票基金怎麼看指數
如果要找一個指數符合自己所選擇的股票基金,那要看這只股票型基金的投資風格。
比如一隻投資中小盤個股的股票型基金,可以考慮用中小板指這種中小盤風格的指數來觀察,或者用中創500指數等。
如果一隻基金投資於藍籌股為主,則可以看看與滬深300的漲跌相似度
如果一隻基金投資於醫療產業,可以對照中證醫療指數觀察
一般的股票型基金並不是指數基金,所以不可能有個指數去跟蹤,只能找一個大概風格相似的參考而已。
『叄』 基金一般看什麼指數,和所買的基金有關系嗎若有,請舉例
基金一般看上證綜指,和所有的基金都有關系。
每天都可以看看天天基金網:http://fund.eastmoney.com/
『肆』 如何看指數基金跟蹤的是哪一個指數
按f10,裡面有基金的概況。
『伍』 挑選指數基金要看哪些
指數基金,也叫被動型股票基金,它不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按照其跟蹤的指數買股票,而不是依據基金經理的個人判斷來買股票。
挑選指數基金,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成本。
雖然指數基金的管理費用比其他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費用低,但是不同公司發行的基金管理費用還是有差別的;再加上認購費、申購費、贖回費等等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能低就低。
第二,規模。
指數基金,建議挑選大規模的而不是小規模的。大規模的指數基金一般流動性比較好,買進來不用擔心賣不出去,也不用害怕被清盤。同時規模越大的基金,它的操作受基金購買者日常賣出買進的影響比較小,指數跟蹤的誤差也會比較小。
第三,新老基金。
指數基金建議購買老基金,不建議買新基金。指數基金跟股票不一樣,不存在打新的問題。買新基金,會有一個建倉的過程,在建倉未完成就購買了這只基金,就會出現比較大的跟蹤誤差。
第四,跟蹤誤差。
指數基金的業績主要是由指數的漲跌或者說是股票市場的水平來決定的。所以,一隻指數基金好不好,跟蹤誤差的表現很重要。
在指數基金相關網站上可以看到跟蹤誤差的指標,一般日跟蹤誤差都在0.5%以內,優秀的甚至在0.1%左右;年度的跟蹤誤差,一般會在1.5%以內,當然誤差越小就越好。
所以,假如指數跌了15%,而你手裡的指數基金只跌了10%,不要慶幸自己跌的少虧的少,因為你買的基金,跟蹤誤差太大了。等將來指數漲了10%,你手裡的指數基金有可能只漲4%。
這就是挑選指數基金時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指數基金非常適合定投,所以在購買指數基金的時候,可以採用定投的策略,省事還容易賺到錢。
最後提醒大家,投資有風險,操作需謹慎。
『陸』 指數基金買哪個好 買指數基金主要看什麼
買指數基金採取定投方式比較好,需要注意凈值變化,在指數較低位開始買入,指數基金多數相同,選名氣大的公司就可以
『柒』 買基金看哪些參數
買基金需要考慮的參數:
1、基金凈值當日凈值,代表每一份該基金對應的錢數。基金累計凈值是指基金最新凈值與成立以來的分紅業績之和:累計凈值=當前凈值+基金成立後份額的累計分紅金額累計凈值體現了基金從成立以來所取得的累計收益(減去1元面值便是實際收益),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結合基金成立時間長短,反映出這只基金歷史業績的好壞。
2.基金分紅,基金分紅是指基金將收益的一部分以現金形式派發給投資人,這部分收益原來是基金單位凈值的一部分。基金分紅一般有兩種形式:現金分紅、紅利再投資。一般來說,如果投資者沒有指定,則默認現金分紅。關於分紅有幾點需要注意:
(1)分紅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衡量一支基好壞的最重要標准。衡量一支基好壞主要看凈值增長。基金適合作為長期投資,因此建議在挑選基金時,要重視長期投資價值,對於短期分紅不要過於看重;
(2)基金凈值越高不代表分紅比例就越大。
(3)現金分紅不一定優於紅利再投資。
3.基金持倉。如果你對行業比較有研究,可以看看一隻基金裡面重點持倉的股票是不是你看好的行業,跟買股票道理一樣。
4.規模變動。如果基金規模在增大,而凈值也大體上持續穩定上升,那麼基本可以判斷基金經理對這只基金的管理能力是比較過關的,沒有因為基金規模的增大而使得基金的表現出現下滑。但需要注意的是,基金的資產規模是一把雙刃劍。
規模過大,無法安排新進資金的投資標的,從而導致攤薄老持有人的收益;而規模過小,基金容易受到申購贖回的影響,被動加倉或減倉,打亂基金經理的部署,從而對基金業績造成傷害。
5.持有人結構,優質基金的機構持有人佔比遠遠高於劣質基金。機構持有人佔比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基金的認可度,機構持有人佔比高,說明該基金為眾多基金投資者看好。因此,機構持有人比例可以作為判斷一隻基金靠譜程度的因素之一。
(7)指數基金買入看哪個指標擴展閱讀:
基金購買注意事項:
一要注意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的安排基金品種的比例。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基金,購買偏股型基金要設置投資上限。
二要注意別買錯「基金」。基金火爆引得一些偽劣產品「渾水摸魚」,要注意鑒別。
三要注意對自己的賬戶進行後期養護。基金雖然省心,但也不可扔著不管。經常關注基金網站新公告,以便更加全面及時地了解自己持有的基金。
四要注意買基金別太在乎基金凈值。其實基金的收益高低只與凈值增長率有關。只要基金凈值增長率保持領先,其收益就自然會高。
五要注意不要「喜新厭舊」,不要盲目追捧新基金,新基金雖有價格優惠等先天優勢,但老基金有長期運作的經驗和較為合理的倉位,更值得關注與投資。
『捌』 基金主要看什麼指標,判斷好壞,購買時間何時適宜謝謝!
您好,基金投資的關鍵在於購買什麼以及何時購買和出售。很多人重視第一個問題,但後一個問題不低於第一個問題。問題是什麼時候買賣基金最合適是交易的最佳時機。
許多基金投資者的交易業務和股市的走勢相距甚遠。例如,自2009年3月市場觸底以來,股票基金受益匪淺。然而,在2009年和2010年大部分時間里,股票基金贖回持續,債券基金收到大量凈資本流入。從投資者回報數據來看,2010年美國國內股票型基金平均回報率為18.7%,投資者平均回報率為16.7%。
中國基層民眾的處境可能更「悲催」。據估計,自2001年9月至2010年6月底第一個開放式基金成立以來,少數股權投資基金的部分投資凈投資額已達到約1.28萬億元(一般本金-贖回-股息),但扣除已經完成。扣除費用後的凈收入僅為317億元,累計收入僅為2.5%。然而,基金本身的財富效應令人印象深刻。在過去八年中,股票基金的整體年化收益率高達24%。可以看出,從基金賺錢並不意味著基本的人賺錢。什麼時候是基金交易的最佳時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一方面,這可能是由於基督徒追逐和殺戮的惰性。許多基督徒在市場上熱情地大量買入,但當市場蕭條時他們並沒有站出來。這種行為模式不可避免地導致了高點的買盤。例如,2007年,創造了許多資金,在一夜之間賣出了神話。同時,價值近萬億元的資產被絎縫。當市場在2008年底跌至低點時,基金投資也降至冰點,沒有人對該產品感興趣。。
另一方面,原教旨主義者「加強和幫助弱者」的行為模式也可能是「不賺錢」的根源。在做投資決策時,大多數人都有明顯的偏見。當投資處於盈利狀態時,投資者變得非常謹慎,在基金小幅增加後很容易出售以實現盈利;當投資處於虧損狀態時,投資者成為高風險的愛好者,不願賣出和承認虧損。當投資需要營運資金時,他們通常會出售賺取更少或虧損的資金,而不是損失更多的資金。這導致了「糟糕的錢趕走好錢」和基本人不能從好的回報中受益的情況。
當然,絕對「基金交易的最佳時機」非常難以捕捉,基金什麼時候賣出合適這個對於基本人群來說在判斷是否購買資金方面,至少有兩個指標:一是基金長期表現良好,核心投資者穩定;其次,市場的長期趨勢是高概率事件。當這兩個指標發生變化時,可能是調整頭寸的時候了。此外,固定投資是利用紀律打敗人類弱點的好方法。定期交易可以抵制基金交易的沖動,最終可能獲得很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