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2001-2008年中國風險投資機構各年總量及投資規模
國內有幾個對這方面有整理的網站,比如投資中國網(chinaventure)、清科投資網(zero2ipo)、Ezcapital、投資潮等。當然要是想知道詳細的有些是需要收費的。 不過看你出於什麼目的了,如果純粹是研究的話,或許可以更方便找些。
lz如果是特別需要的話,可以與我進一步交流
㈡ 國內著名的風險投資商有哪幾家
國內的一些主要的風險投資公司名單
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
軟銀亞洲投資基金
上海華盈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鼎暉創業投資中心
德豐傑全球創業投資基金
軟體銀行中國風險投資基金
寰慧投資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英特爾投資中國區
3i
上海聯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聯創策源
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Doll Capital Management
英聯投資有限公司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
山東省高新技術投資有限公司
怡和創業投資集團
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聯想投資有限公司
美商中經合集團
龍科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匯豐直接投資(亞洲)有限公司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永威投資有限公司
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富達國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日本亞洲投資(香港)有限公司
華登國際投資集團
凱雷投資集團
智碁創投股份有限公司
集富亞洲投資
高通策略投資
維眾創業投資集團(中國)有限公司
深圳清華力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招商局富鑫資產管理公司
盈富泰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光大控股創業投資 (深圳)有限公司
招商局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成為基金
北極光創業投資基金
GSR Ventures
Accel Partners
廣東省粵科風險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湖南高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戈壁合夥人有限公司
浙江省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
廣州科技風險投資公司
橡子園創業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深圳市達晨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武漢華工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清華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啟明創投
㈢ 現在全中國風險投資公司有多少
據普華永道咨詢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在2018年上半年,中國公司獲得了最大的風險版基金權投資。
根據這項研究,2018年上半年,全球風險資本投資額增長了32.2%,達到990億美元。在10項最大交易中,有7項是對中國公司的投資。名單上居於首位的是中國車貨匹配信息平台滿幫集團(Manbang Group),第二季度獲得19億美元。還有其他大額交易分別是印尼(Go-JEK)、美國(優步)和新加坡(Grab)的公司。
最活躍的風險投資公司中,有5家來自美國,另外5家來自中國。
該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共進行了6611筆交易,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14%。分析師認為,金融技術、人工智慧和醫學數字技術已成為最具突破性的方向。
這一時期的1億美元以上大型投資(所謂的「超級輪」)的領先者是北美,其中有82筆交易完成。亞洲記錄有69筆交易,歐洲為14筆交易!!!!
㈣ 風險投資是什麼意思
天使投資是權益資本投資的一種形式。此詞源於紐約百老匯,1978年在美國首次使用。專指具有一定凈財屬富的人士,對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高風險的初創企業進行早期的直接投資。屬於自發而又分散的民間投資方式。這些進行投資的人士被稱為「投資天使」。用於投資的資本稱為「天使資本」。
㈤ 風險投資的發展歷程
「風險投資」這一詞語及其行為,通常認為起源於美國,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後,一些願意以高風險換取高回報的投資人發明的,這種投資方式與以往抵押貸款的方式有本質上的不同。風險投資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償還。如果投資成功,投資人將獲得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報;如果失敗,投進去的錢就算打水漂了。對創業者來講,使用風險投資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即使失敗,也不會背上債務。這樣就使得年輕人創業成為可能。總的來講,這幾十年來,這種投資方式發展得非常成功。
其實在此之前,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以風險投資方式進行投資早就存在了,只不過那時候還沒有「風險投資」的叫法而已。所以風險投資也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 風險投資在中國的興起,源於進入新世紀後一枝獨秀的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日益吸引著留學海外的中國學子回國創業發展。一個高科技項目,一個創業小團隊,一筆不大的啟動資金。這是絕大多數海歸剛開始創業時的情形。不要說網路、搜狐這樣的網路公司,就是UT斯達康這樣的通訊公司,創業伊始,也不過是三兩個人,七八桿槍。只是因為不斷得到風險投資基金的融資,這些公司才最終從一大批同類中脫穎而出。
海歸創業投資事業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規模日益壯大。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共40多家,總市值300多億美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中,高管大多有海外留學背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正推動新技術及傳統產業發展,創造了企業在中國發展、在海外融資的新模式。
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已突破了互聯網和高科技公司的范圍。有來自多行業、多領域的公司登陸納斯達克,對此,納斯達克中國首席代表徐光勛指出,「這些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它們帶來的中國概念也被國際市場所接受。這對中國企業而言,無疑是好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中,高級管理層大多擁有海外留學背景。」他們中有海歸企業亞信科技創始人田溯寧、網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空中網總裁楊寧、北極光的鄧鋒、網訊公司(WebEx)創始人朱敏、攜程網及如家快捷酒店創始人沈南鵬、攜程網董事會主席梁建章、北京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徐小平、展迅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武平等諸多成功引領企業登陸華爾街的海歸人士。
以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為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來自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中國企業中,海歸企業為數不少。這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海歸企業,正在由推動國內新經濟、新技術、互聯網等諸多領域的發展,擴展到推動中國傳統產業的發展。
以網路、新浪、搜狐、攜程、如家等為代表的一批留學人員回國創業企業給國內帶回了大批風險投資,這種全新的融資方式,極大地催化了中小企業的成長。同時,國內幾乎所有國際風險投資公司的掌門人大都是清一色的海歸,IDG資深合夥人熊曉鴿、鼎暉國際創投基金董事長吳尚志、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夥人閻焱、紅杉基金中國合夥人沈南鵬、金沙江創業投資董事總經理丁健、美國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張穎、北極光創投基金創始合夥人鄧鋒、北斗星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吳立峰、啟明創投創始人及董事總經理鄺子平、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合夥人王兟等10多位掌管各類風險投資基金的海歸人士。大部分風險投資都是通過海歸或海歸工作的外企帶進國內的。這些投資促進了國內對創業的熱情,促進了一大批海歸企業和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國內風險投資行業的進步。
㈥ 2019年6月1日,「第二十一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在廣州盛大開幕毅達資本是否到場
毅達資本董事長、創始合夥人應文祿應邀出席論壇並擔任《僧多粥少:募資困境如何破局》的圓桌討論專場主席。
㈦ 風險投資的國內發展
熊曉鴿,閻炎和周全曾被譽為風投「中國三大傻」。
其中熊曉鴿是IDG創始合夥人,1991年入行,湖南人。
閻焱是軟銀賽富首席合夥人。
周全現任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總裁
風投vs忽悠,初期市場往往將風投和忽悠劃等號,完全沒有今天風光無限的樣子。國金證劵首席經濟學家金岩石曾經打趣說風投的產出模式是:風投就是第一年給別人投,第二年有結果,第三年成功出名,然後另開爐灶,自己當家。
在投資領域方面,20世紀90年代,VC在中國所投資的企業幾乎全部都是互聯網企業,比如耳熟能詳的新浪、搜狐、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都是在這一時期得到風險投資的青睞。但與以往扎堆投資互聯網行業不同,新一輪VC投資潮熱衷傳統項目,教育培訓、餐飲連鎖、清潔技術、汽車後市場等都是投資熱點。傳統行業一旦形成連鎖品牌,很容易形成整體效應,而且像餐飲連鎖、連鎖酒店等行業在中國市場前景廣闊,屬於成長性很好且回報非常穩定,受到風投青睞勢在必然。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地高速增長和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中國的資本市場在最近幾年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投資於中國市場的高回報率使中國成為全球資本關注的戰略要地。
雖然中國產業投資市場的總體規模與國外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中國投資的回報卻是世界級。此外,風險投資應當同宏觀經濟走向保持一致。中國的城鎮化進程預計將使中國城鎮人口增長至2025年的19.2億人。而城鎮GDP佔全國GDP的比重也將增長至95%。城鎮居民消費品市場、醫療設備、環境、能源等,將成為風險投資日後關注的重點。
今後十年被認為是中國風險投資「由弱到強」、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需要以長遠眼光和全球視野來正視中國風險投資事業所面臨的發展機遇。期望在未來十年內中國能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歐洲的風險投資大國。無論是從宏觀經濟發展勢頭、自主創新國家戰略的需要、資本市場的發展前景來看,還是從風險投資業自身的發展態勢來看,這一願望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2012年2月3日道瓊斯風險資源(Dow Jones VentureSource)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企業共獲得了60億美元的風險資本股權融資,同比增長了8%,而在歐洲的數值為61億美元。中國吸引的風險投資規模第一次追平歐洲。 2007年2月5日,《商業周刊》發表分析文章稱,2006年美國風險投資領域呈現出三大新趨勢:風險投資規模越來越大、投資目標開始轉向成熟公司、以及更加關注美國之外的市場。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那種由兩個人在一間車庫里創建的新興公司是風險投資公司的首選目標,比爾·休伊特(Bill Hewlett)和大衛·佩卡德(David Packard)創建的惠普,以及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塞吉·布林(Sergey Brin)創建的Google,就是其中最為成功的兩個例子。但在過去一年裡,這一模板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風險投資規模越來越大
根據VentureOne公布的數據,2006年融資規模最大的兩只基金分別來自於Oak Investment Partners和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融資額分別為25.6億美元和25億美元。整體來看,2006年融資規模在5億美元到10億美元之間的基金在所有基金中所佔比例為 12.1%,比2005年增長了一倍;融資規模在10億美元以上的基金在所有基金中所佔比例為4.4%,遠高於2005年的1.6%。
Venture One分析師約什·格羅夫(Josh Grove)表示:「這些基金的規模越來越大,一些小規模的基金逐步被淘汰出局。甚至有人認為,那些以投資早期公司為主的小規模基金將會形成『真空』。」 2006年融資規模在1億美元以下的基金在所有基金中所佔比例為34%,遠低於2002年的71%。2006年中等規模基金的平均融資額為2.005億美元,而2004年僅為1.53億美元。
這一趨勢產生導致一些風險投資者已經開始模仿私募資本投資者,在成熟公司中尋找高增長機會,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從最底層做起,幫助新興公司招募管理層、推廣產品、以及打造市場。Venrock Associates董事總經理布萊恩·羅伯茨(Bryan Roberts)表示:「一些基金實際上源於泡沫,它們的業務模式更像是低風險的證券投資,而不是風險投資。如果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創新將受到抑制。」
2.小規模基金受排擠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一趨勢的產生同首次公開招股市場低迷不振,以及科技股持續走低有著很大的關系。與此同時,這也表明了私募資本投資的強勁走勢,2006年私募資本投資總額高達6600億美元。在私募資本賺錢的同時,風險投資公司自然也不甘示弱。除Oak Investment Partners和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之外,另外三隻排名前五位的基金來自於Polaris Venture Partners、VantagePoint Venture Partners、以及紅杉資本,融資額分別為10億美元、10億美元和8.615億美元。
在五大風險投資公司齊頭並進的同時,其它公司的融資規模卻呈現出下滑的趨勢。例如,Charles River Ventures公司2004年融資2.5億美元,低於2001年的4.5億美元;North Bridge Venture Partners公司2005年融資5億美元,低於2001年的8.25億美元;U.S. Venture Partners公司2004年融資6億美元,低於2001年的10億美元。基金規模的擴大也意味著投資額的增加,一家企業獲得的最大額風險投資通常在2000萬美元到5000萬美元之間,遠高於以前的100萬美元到1000萬美元。
3.投資目標轉向國外
這一趨勢並不意味著新興公司無法吸引投資。根據VentureOne公布的數據,2006年信息服務領域新興公司,也就是以用戶生成內容為主體業務的公司共獲得了24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比2005年增長了27%。不過,要在新興公司中找出一位贏家十分困難,而且越來越多的風險投資公司將目光轉向了美國以外的市場。即使是那些專門面向早期科技公司的基金,它們的投資范圍也不再僅限於矽谷。
Draper Fisher Jurvetson管理的資金總額為40億美元左右,但包括了19隻基金,其辦事處遍及波士頓和北京等多個地區。通常情況下,地區經理比那些在公司總部工作的管理者更容易發現投資機會。過去兩年,在Draper Fisher Jurvetson最為成功的四筆投資中,有三筆來自於美國之外市場,投資對象分別是網路、eBay的Skype部門、以及分眾傳媒。
中等規模基金生存空間受限
風險投資公司正全力在中國和印度尋找那些缺乏資金、較為成熟、而且有發展前途的公司。在這一過程中,中等規模基金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與小規模基金相比,它們不夠靈活;與大規模基金相比,它們的實力又有著不小的差距。基於這一原因,養老基金和大學捐款往往選擇了大規模基金或小規模基金,中等規模基金則無人問津。
不論如何,美國新興公司獲得的風險投資總額仍然呈現上升趨勢。根據安永和VentureOne公布的數據,2006年美國公司共獲得257.5億美元風險投資,比2005年增長8%。其中,手機服務提供商Amp'd Mobile2012年四月融資1.5億美元,投資者包括英特爾和高通;網路廣告代理商Spot Runner2012年10月獲得了4000萬美元風險投資,投資者包括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Interpublic等等。
【VC是一種更適合於傳統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
(1)VC具有高風險性,投資對象是具有高成長性的項目,目的是獲得潛在的高收益。它著眼於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而不是資產負債狀況。傳統中小企業開發新項目,在技術研發、技術轉化、產品試銷、擴大生產等各環節都潛藏著風險,銀行等金融機構出於安全性考慮往往不會提供貸款;(2)VC是一種權益資本,投資者與企業是風險利益共同體,因而會積極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為企業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和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理念,對於傳統中小企業明晰產權,完成向現代企業的轉型有指導作用。銀行貸款則只注重本息的收取,不介入企業管理;(3)VC資金流動性不高,是長期投資,資金流供給穩定。它投向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可以滿足其對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組織營銷等各環節以及不同發展階段對資金的需求。銀行貸款則難以滿足這種少量多次的資金需求;(4)VC嚴格規范的運行機制,對企業進行財務監督,遵守各種法律法規政策的規定,可以規范中小企業行為,保護知識產權,提高自主研發能力。
由此可見,風險投資是傳統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一條有效融資渠道。首先,幫助企業將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加大科研投入,吸收優秀人才,向以技術和人才為主導生產要素的集約型轉變;其次,為企業引入現代化經營模式,改變傳統的家族式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再次,減輕企業過高的負債率,進行財務規劃,避免重復開發、重復建設,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最後,引導企業進行品牌建設,改善形象,提高社會地位和信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