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虛擬貨幣的漲跌損失由誰來承擔
虛擬貨幣的漲跌損失由投資者自身來承擔。
在2013年年底央行等五部委聯合下發了比特幣(虛擬貨幣)風險通知,在通知中明確把比特幣定義為一種特殊的互聯網商品,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的買賣,否定了其貨幣屬性。
由此可見:
國家並沒有明確法律條文禁止虛擬貨幣的交易,虛擬貨幣交易屬於合法行為。
國家明確表達了對虛擬貨幣的風險提示。
國家否定了虛擬貨幣的貨幣屬性。
因此投資者在投資虛擬貨幣的時候完全是個人自願行為,需由自己來承擔風險。
目前我國針對虛擬貨幣的法律監管屬於空白期,並沒有具體的法律條文加以約束,因此這種投資的風險非常大,需要根據自身經濟狀況謹慎投資。
『貳』 誰來賠償虛擬貨幣平台造成投資者的損失
這個是沒有人來承擔責任的,只有自己來承擔損失,
望採納
『叄』 比特幣遭15分鍾損失8億資金,比特幣重大損失會對實體貨幣產生什麼影響
我覺得這個比特別損失慘重,但是應該對於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實體貨幣,影響是不大的。因為這兩者關聯本來就不大。虛擬世界的貨幣本就是資本家為了收斂現實世界的人的財富,才創造出來的博弈游戲。但是無論我們普通人怎麼去投機,也無法改變這些資本家之間的落子,戰局變化往往都是他們主宰,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但是無論他們怎麼做,對於現實世界的貨幣應該影響不大,不然各國政府不會允許他們的存在。
所以說比特幣的市場變化是不會影響到我們實體貨幣的價值或者說是其他的方面的。就算有,各國政府也會大力的打壓,盡量的降低這方面帶來的影響,所以我們還是放寬心。
『肆』 虛擬貨幣最大損失是無限大嗎
當未來上漲價格幅度超出當前預期范圍很多,未能在未來價格上漲時賣出取得收益,才能叫「有無限大損失」。
期權,就是在未來一段時間,能夠取得預期收益的權益,包括期貨、資產的遠期合約等等。
『伍』 虛擬貨幣全線暴跌,這會對哪些方面造成影響
對於目前的整個比特幣市場來說,是存在著非常大的價格波動和非常大的風險的,如果虛擬貨幣出現了大幅度的暴跌,那麼對於這些普通投資者來說,他們的整個投資收益將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很有可能會賠的血本無歸。
對於大部分的市場投機者來說,他們很有可能也會因為整個心理貨幣出現了大幅的下跌,使得這些投機可能出現比較大的虧損,所以說對於整個虛擬貨幣市場來說,它的影響都是非常廣泛和深刻的。
『陸』 瘋狂幣圈背後,十萬瞬間清零,投資虛擬貨幣有哪些風險
在瘋狂的幣圈,玩家們爭分奪秒,有人本金翻百倍,有人卻經歷了財富瞬間清零。這周,幣圈可謂經歷了“血雨腥風”。據CoinGecko數據,加密貨幣在此前一周縮水逾6000億美元。驚心動魄的劇情在每個夜晚上演,許多人一覺醒來賬戶清零。
虛擬貨幣有什麼風險?
我們以Btc為例啊,不要老是覺得這個東西呢,它就一定前途十分的光明,我們呢也要看到風險,也就是說任何事情呢,我們要正著看也要反著看,我們要以這種辯證的唯物主義的這種觀點呢去看待這個事物,如果說有一個人哈,他控制了50%以上的算力,那麼這個東西呢,其實就已經是一個中心化的產品了,但是實際中呢,到底會不會有這種情況的出現,或者出現之後這個事情能往哪個方向發展,這個東西的本身是充滿未知性的,那既然是未知啊,就是風險本身,所以說呢,我們做任何事情啊,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這個風險。看到他不好的一面。
『柒』 虛擬貨幣的風險高不高血本無歸的幾率有多大
(三)支付系統穩定性風險
1、難以規避與支付系統相關的典型風險
在特定的虛擬社區,虛擬貨幣支付活動已演變為「真正的」支付系統,面臨著與支付系統相關的典型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運行風險及法律風險等。這些風險的性質、規模及持續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系統的設計或流動性匱乏的程度,網路虛擬貨幣方案很難規避或控制這些風險。從國際清算銀行(BIS)發布的《重要支付系統的核心原則》(CP)來看,網路虛擬貨幣方案並不符合CP中的絕大部分內容,同時也不屬於系統性重要支付系統。所以,並不會在全球金融系統引發或傳遞沖擊。從目前情況下,網路貨幣系統在這些虛擬社區外並不存在系統性風險。
2、缺乏相應監督和保護機制。
在現實經濟中,央行充當著最後貸款人角色且不存在違約風險,可以在出現支付危機或無法預知的流動性短缺情況下採取行動,以避免連鎖反應。而網路虛擬貨幣方案中,以網路貨幣為結算資產並不能做到這些。由於網路貨幣簡單地依賴於發行人信譽,並不能保證被廣泛接受用作支付手段,網路貨幣不能被視作安全的貨幣。另外,商業銀行按要求接受審慎監管,降低了違約可能性,商業銀行賬戶中的錢安全度高於網路貨幣。網路貨幣的一個根本性風險體現在:網路貨幣方案結算機構並不受任何監管,沒有任何機構對其行為負責,同時也不具備任何投資者/存款人保護機制,導致用戶自身承擔所有的風險。
(四)監管缺位風險
通常來講,監管滯後於科技發展。網路虛擬貨幣方案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建立,但直到2006年,美國的一些政府機構才著手分析這些方案。由於監管缺位,加之其交易有匿名、不可見、難追蹤等特點,網路虛擬貨幣方案極易被恐怖活動、詐騙、洗錢等非法活動利用。當前,許多國家的政府部門都在考慮是否承認或使這些虛擬方案合法化,並將其納入監管范疇,從而達到支持貨幣和支付形式創新、保護消費者權益及金融穩定,同時抑制利用虛擬貨幣方案從事犯罪活動的目的。目前虛擬貨幣方案法律地位不確定性也可能對政府當局帶來挑戰。
(五)貨幣當局聲譽風險
貨幣當局(央行)的聲譽是決定其各項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公眾對法定貨幣的信任程度與央行形象密切相關,央行十分關注其聲譽。歐央行將聲譽風險定義為聲譽、信用或公共形象惡化的風險。由於網路貨幣方案與貨幣和支付相關,大-眾普遍認為屬於央行職責范疇,需警惕其可能給央行帶來的聲譽風險。雖然在規模較小的情況下,網路貨幣方案失敗帶來的影響有限,但其高度波動和不穩定性也加劇了失敗的可能性,並吸引媒體廣泛報道。若任由網路貨幣持續發展而不進行管制,中央銀行可能被認為失職而影響其聲譽。
(六)投資者損失風險
相對於交換價值而言,公眾對網路虛擬貨幣的投資價值認可度更高,也正是基於投資的交易才加速了虛擬貨幣市場形成。與其他投資市場一樣,虛擬貨幣市場的參與者也將面對市場風險、信用風險以及政策風險帶來的潛在損失。以比-特幣為例:2009到2010年初,比-特幣毫無價值;2010年夏天比-特幣交易開始進入黃金時期,由於供給遠小於需求,網上交易價值開始上升,到11月初,比-特幣在29美分處沉寂多日後竄升至36美分;2011年2月,比-特幣繼續升值,其與美元的兌換率達到了1:1;2013年,比-特幣價格實現「大爆炸」式增長,並在2013年11月29日觸及1242美元,超過同期黃金1241.98美元/盎司價格。劇烈的價格波動使市場參與者面臨著巨大的投機風險。
不同於股票、債券等成熟資本市場,比-特幣市場深度不足,且目前主要持有在大戶手中,分散化程度低,比-特幣價格很容易受到大戶買賣行為影響,也容易被投機者操控。同時,各國對比-特幣態度不一,德美等國持開放支持態度,泰國、巴西等國將比-特幣相關活動視為非法。各個國家對比-特幣的態度及採取的應對措施都將對比-特幣價格造成重大影響,尤其在短期內造成其價格急劇波動。
『捌』 很多人投資虛擬貨幣都血本無歸,虛擬貨幣為什麼會受到這么多人追捧
因為現在人們受到網上的一些言論影響,比如說比特幣,從面世到現在價值翻了很多很多很多倍,人們就覺得虛擬貨幣它應該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東西,所以很多人跟風去操作。
如果真的有很多的閑錢,可以考慮投資一些穩健型的債券,一些科創板,股票,但是不要太多的投入到虛擬貨幣之中。
『玖』 虛擬貨幣被網路公司收繳,造成損失
你可以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