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劉國江基金經理

劉國江基金經理

發布時間:2021-08-06 18:20:04

① 劉國江的介紹

劉國江,男,中共黨員,1965年4月出生,吉林省九台市人,1982年10月入伍,1994年12月復員到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國稅局工作,1995年在長春市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大專班畢業,2004年被評定為高級工。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國家稅務局工人。一名優秀的復轉軍人,現在長春市二道區國家稅務局計劃徵收科負責發票管理工作。多年來,他以其高尚的品質、良好的作風和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在工作中、社會上,譜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特別是他20年如一日,在社會上愛老敬老、助人為樂、扶貧濟困的事跡,贏得了廣泛贊譽。

② 劉國江的人物事跡

從1986年開始,劉國江先後照顧過200多位孤寡老人。還是在部隊服役期間,劉國江就常去看望、照料駐地的五保戶王媽媽,用自己有限的津貼給老人買罐頭和蛋糕,還為老人拆洗被褥、打掃房間……在生活上盡全力照顧老人。老人感動地哭了,見著鄰居就說:「我有兒子了,我有了一個當兵的好兒子!」1986年,劉國江所在的解放軍撫順某部去執行修築遼河抗洪大堤的任務,劉國江和戰友們奮戰在抗洪第一線,榮立三等功,還火線入了黨。此時,王媽媽卻一病不起,她拉著村幹部的手說:求求你們,讓我兒子快點回來吧,我想見他最後一面!一回到駐地,劉國江便迫不及待地去看望王媽媽。得知老人已撒手人寰,他為沒能圓老人最後一個心願而深感內疚。部隊有位離休老幹部叫孫福祥,體弱多病,兒女又都在外地,無人照顧。劉國江一有空兒,就去為老人擔水、劈柴,成為孫家的主要勞動力,一干就是四五年。 1994年5月,劉國江轉業到長春市二道區國稅局後,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在部隊的好傳統、好作風發揚光大。1997年3月的一個星期六,他出差到九台,了解到羊草溝鄉80歲的孤老李於氏生活窘困、無依無靠,便來到李於氏居住的兩間破草屋。當他看到虛弱的老人蜷縮在露著棉絮的破被子里不住發抖時,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從小就見不得別人受苦的劉國江,產生了接老人去市裡敬老院的想法。回來後,他便與長春市二道區東站十委社區敬老院聯系,把老人接到益壽院,並盡最大努力安排好老人的生活起居。打那以後,劉國江便負擔起老人全部的生活費和醫葯費,每月將近500元左右,而當時劉國江每月的工資只有700多元。劉國江還隔三差五地給老人送來日用品、水果、糕點,陪老人聊天,給老人洗衣服、梳頭。老人來到益壽院後,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八,劉國江都要為她過生日。李於氏樂得合不攏嘴:我有兒子了!感謝共產黨培養了這樣的好青年,要不,我哪能享這個福啊!遇到劉國江之後的6年,用老人自己的話說,是「掉進蜜罐」的6年。2002年,老人得了癌症,臨終時含笑說:有國江這么個好兒子,我這輩子活得不冤!
從把李於氏接到益壽院那天起,劉國江就與這里結下了不解之緣。老人們走了一茬又一茬,可劉國江對益壽院的感情始終如故。他說,這里有他的牽掛,他把這里的老人當成了自己的爸媽。作為兒子,能為父母做的,劉國江都努力地為這些老人做。他常買些水果和生活用品給老人們送去。端午節,他給老人們買粽子;中秋節,給老人們買月餅和葡萄;每年的老人節、父親節、母親節,老人們都特別重視,劉國江就整天陪著他們,買來肉餡給老人們包餃子。劉國江是個有心人,他把老人們的生日都記在小本子上,到時候,他就會買來蛋糕,同老人一起慶祝。劉國江一來,老人們都圍過來,兒子長兒子短地親近不夠。遇上哪位老人有病打點滴,他就陪在老人身邊,一直熬到半夜,感動得老人直流淚。如果有老人看病住院需要車,只要院里打個電話,他馬上就趕到,背著老人上下車,為老人掛號、買葯、墊付醫葯費。每逢春秋兩季,劉國江都借來大客車,拉著全院老人到凈月潭等景點去遊玩,和老人們一起聯歡,在精神上給老人們極大的慰藉。10多年了,每年的大年三十,他都是在益壽院陪老人們一起度過的。每年過年,劉國江都要為老人們買新襪子,細心的他不但考慮到號碼、屬相,連款式、顏色都隨了老人的心願。 劉國江為老人們所做的一切,老人們打心眼裡感激。2002年元月5日,益壽院幾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冒著刺骨的寒風,徒步來到二道國稅局,為他送來一面錦旗,上書:「人民的公僕,敬老的楷模」。能為這些孤寡老人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讓他們幸福地安度晚年,是劉國江最大的心願。
除了資助、照顧孤寡老人外,劉國江還有許多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事跡,被傳為佳話。
2001年,他救助了因汽車肇事而受傷的長春市108小學的陸遙同學,及時把他送到醫院,並為其交了治療費;媒體呼籲為患白血病的兒童顧小青捐款,他又送去了800元錢;2002年9月,當他在電視上看到見義勇為英雄胡廣勝身負重傷住院的消息後,第二天就前去探望,並將身上僅有的500元錢全部留給了他,自己連坐車的錢都沒留下,徒步回到單位;2003年2月,他把剛領到的1000元工資,捐助給長春市第34中學的幾位貧困生。此後,他還經常資助白樺和閻東兩名同學,為他們買學慣用品,並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印度洋發生海嘯,他捐了1000元錢……只要口袋裡有錢,只要有人需要幫助,劉國江就不會猶豫,以致於家庭生活捉襟見肘,有時甚至連水電費都支付不起。
夫妻倆住的房子是租來的。劉國江自己不願說,愛人趙淑傑道出了原委:「我們結婚時,貸款11萬元,在『園丁花園』買了一處100多平米的住房,但每月得還貸近千元。劉國江每月的工資加獎金只有1600多元,我每月的收入還不到600元,除去還貸、生活費外,用錢的地方還很多,我們住不起了,只好以每月1000元的高價租出去,再以每月550元的低價租房住。這450元的差價,對我們來說很重要。」趙淑傑所說的「用錢的地方」,是指資助社會弱勢群體。一年四季,劉國江總穿著稅務局配發的制服,腳上穿的舊皮鞋還是在部隊時發的;劉國江每年都給老人們買新襪子,可自己穿的襪子卻都打著補丁;劉國江總給老人們過生日,可自己的生日卻沒像樣地過過一次。錢對於劉國江來說是重要的,但他更看重的是把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他說:「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他們比我更需要錢。我應該幫助他們,這是一名黨員應盡的職責。」趙淑傑明白劉國江的心思。她說,只要能盡微薄之力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自己少買點化妝品、少穿兩件新衣服,沒啥!
當了12年兵的劉國江,給人的最深印象是特別愛車。剛來到二道國稅局時,他做司機,每天把車擦得乾乾凈凈。他練就了高超的修車技術,一般的故障都是他自己修。他還是單位的義務修理工,水龍頭漏水了、房門關不嚴了、門鎖打不開了、地板松動了、門燈不亮了、辦公設備壞了……他手到病除。能為單位節省開支,他感到十分愜意。1996年1月的一天深夜,單位的暖氣爆了,熱水四處噴涌。劉國江頂著刺骨的寒風趕到單位,幫助值班人員搶修,弄得滿身是水,還因此大病一場,卻保證了局裡第二天正常工作。
有人說他是工作狂,他認為黨員就應該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就應該處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無私地奉獻自己的光和熱。發票科成立後,領導把發票調撥的重任交給他,他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幹得非常出色。後來,他又擔任發票審驗、庫房管理、窗口付票等工作,深受領導及納稅人的好評。一次,伊通河加油站的邱會計到局裡購買了500本發票。由於數量較大,需要用車運送。可直到中午,企業的車也沒來,急得邱會計團團轉。為了保證發票發放的安全性,他利用午休時間,餓著肚子,開車把發票安全地送到企業。人家想請他吃午飯,被他婉言謝絕了。企業的會計和領導都很感動,送來一面寫著「人民的公僕,真誠的服務」的錦旗。還有一次,一家企業的老會計宋國華來買發票,到窗口才發現《發票准購證》丟了,急得她滿頭大汗。劉國江邊遞給她一杯水,邊幫她回憶《准購證》可能丟失的地點。後來,乾脆開車帶她到當天去過的地方找,終於幫老會計找到了《准購證》,劉國江這才如釋重負。2005年底,二道國稅局組織實施稅收征管軟體CTAIS2.0的建設,任務繁重,全局上下加班加點奮戰幾十天。他主動請命,天天陪到半夜,把幹部職工全都送回家。由於表現突出,他被分局評為「CTAIS先進個人」,被市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市國稅局曾研究決定讓他到市局開車,這可是別人得不到的好差事:一來轉干快,二來提干也快。可分局領導捨不得放他走,決意留下他。他毫無怨言,在二道分局一干就是12年。他說:「我曾是一名軍人,服從命令是我的天職。只要工作需要,無論在哪個崗位上都是一樣的,都是為黨工作,我都會盡心盡力去干好!」
從1986年起,劉國江先後義務照顧100多位孤寡老人。在部隊服役期間,他常去看望、照料駐地的五保戶王媽媽,為老人拆洗被褥、打掃房間,用自己有限的津貼給老人買罐頭和蛋糕……細心周到地照顧著老人的生活。老人感動地哭著對鄰居講:「我有兒子了,我有了一個當兵的好兒子!」轉業後,他繼續發揚部隊的好傳統、好作風。1997年3月,他了解到九台市羊草溝鄉80歲的孤寡老人李於氏生活窘困、無依無靠,便與二道區東站十委社區聯系,把老人接到益壽(敬老)院。從此,他負擔起老人每月近500元的生活費和醫葯費,而當時他每月工資只有700多元。每年農歷六月初八,他都要為老人過生日。李於氏樂得合不攏嘴:「感謝共產黨培養了這樣的好青年,要不我哪能享這個福啊!」因照顧李於氏,劉國江與益壽院結下了不解之緣。老人們走了一茬又一茬,可他對這里的感情越來越深。他把這里的老人當成自己的爸媽,能為親生父母做到的,他都會努力地為這些老人做,老人們打心眼裡感激。2002年1月5日,益壽院幾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冒著刺骨寒風徒步走到二道國稅局,為他送上一面錦旗,上面寫道:「人民的公僕,敬老的楷模」。劉國江表示,能讓這些孤寡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是他最大的心願。
除了照顧孤寡老人,劉國江還有許多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事跡被傳為佳話。2001年,他及時把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傷的長春市108小學學生陸遙送到醫院,並交付治療費;得知白血病患兒顧小青需要資助,他送去了800元錢。2002年9月,聽到見義勇為英雄胡廣勝身負重傷住院的消息後,他立即前去探望,將身上僅有的500元錢全部捐出,自己連坐車的錢也沒留,徒步回到單位。2003年2月,他把剛領到的1000元工資,捐助給長春市第34中學的幾位貧困生。2005年,印度洋發生海嘯,他捐了1000元錢……只要有人需要幫助,只要口袋裡有錢,他就不會猶豫。
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捐助別人,自家生活窘迫不堪,圖啥?有人嘆服,有人不解。劉國江前妻就是為此與他離婚。2002年,他與趙淑傑結婚。婚後,二人經常一起去照顧孤寡老人、陪老人過年。可是,夫妻倆至今住著租來的房子。

③ 劉國江是干什麼的

劉國江,男,中共黨員,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國家稅務局工人。一名優秀的復轉軍人,現在長春市二道區國家稅務局計劃徵收科負責發票管理工作。多年來,他以其高尚的品質、良好的作風和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在工作中、社會上,譜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特別是他20年如一日,在社會上愛老敬老、助人為樂、扶貧濟困的事跡,贏得了廣泛贊譽。

中文名: 劉國江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吉林省九台市
出生日期: 1965年4月
主要成就: 「國稅十傑」
「孝親敬老之星」

④ 劉國江何許人也

兩個劉國江不知道你問的哪個?
一、「愛情天梯」男主人公劉國江病逝,享年72歲五十多年前,江津中山古鎮高灘村村民劉國江和比他大10歲的寡婦徐朝清相愛,遭來村民閑言碎語。他們攜手私奔到與世隔絕的深山,過著近似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靠野菜和雙手養大7個孩子,互稱「小夥子」和「老媽子」。雖然「老媽子」一輩子也沒下過幾次山,但為讓愛人出行安全,「小夥子」一輩子忙著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梯通向外界,一鑿就是半個世紀,從小夥子鑿成老頭子,鑿出6000多級「愛情天梯」。
二、劉國江,中共黨員,1965年4月出生,吉林省九台市人,1982年10月入伍,1994年12月復員到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國稅局工作,1995年在長春市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大專班畢業,2004年被評定為高級工。2003年被長春市國稅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被長春市老齡委評為「孝親敬老之星」;2005年被長春市國稅局評為「國稅十傑」。

⑤ 還記得那個帶著30歲寡婦私奔的帥小伙嗎50年不敢出門,結局如何

當愛情的信使射出愛的箭矢,哪怕人生正處於倉皇寒冷的深秋之中,也會得到一絲久違的溫暖,俆朝清就是一個被愛情眷顧的幸運兒,她的愛人修築了萬頃樓梯為她譜寫愛情的詩行,很多人初次聽說「愛情天梯」的這段故事時,都會不由自主地羨慕並感慨,這世上竟然有人如此的幸福。

這個故事傳下山以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那麼多年過去了,他們不但打破了時間的限制,逾越了愛情的界限,還留下一條能夠見證愛情的石梯。這件事經過廣泛報道後,愛情天梯成了旅遊景點,兩個老人也成了當紅人物,不過劉國江在2007年的時候撒手人寰,而2012年的時候,俆朝清也追隨他離開人世。前半生的坎坷成就了後半生的幸福,他們已然迎來了一個平淡美好的結局。

⑥ 劉國江和徐朝清的愛情故事為什麼沒有講他們的子女

劉國江 徐朝清的故事真是一個傳奇啊,我也想問,他們靠什麼把7個孩子撫養成人啊!難以想像!!

⑦ 劉國江的第二部 步入塵世

2006年1月,《重慶晚報》將這個楊過與小龍女般的曠世愛情公諸於世。很快,愛情天梯和二老成為媒體熱點,國內外百餘家媒體先後上山采訪,數萬名遊客陸續而至攀爬愛情天梯。愛情天梯,已成為中山古鎮繼中山老街後的另一張旅遊王牌。
8月,二老的愛情入選「當代中國十大經典愛情故事」。
一向與世隔絕、不問塵事的老兩口是否能從容應對這些打擾他們清修的「凡人」?這成為許多關心二老的熱心遊客擔心的問題。
新生活的沖擊
接踵而來的造訪者讓他們知道了什麼叫「驢友」
徐朝清不明白,為什麼大半年來,老有人上山看他們。「出過遠門」的劉國江告訴她,這是媒體宣傳的結果,他們是為爬這段「愛情天梯」而來。徐朝清也搞不懂媒體是什麼,也不曉得報紙是什麼。
她們依舊聽不太懂別人說的話,也記不清到底來了多少人,在她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一位來自上海的中年婦女,她非要和徐朝清同床而眠。呆了3天3夜後,對方提出要認她當干媽,並為干媽帶來好多禮物:衣服、水果、小吃,還有老兩口根本沒見過的東西。
「一次,一下子來了十多個人,他們晚上就睡在地壩,搭起布篷篷(指帳篷)。結果半夜下雨了,趕忙收拾起篷篷進屋。我現在知道他們叫『驢友』。」徐朝清笑得露出光禿禿的牙齦:「驢友這名字,怪頭怪腦的。」
面對接踵而來的造訪者,二老一開始覺得有些怕,不知道這些人到底要干什麼。久了,他們學會了一個詞———「旅遊」:「原來,他們都是上山來旅遊的,沒得壞心,不曉得為啥子非要到半坡頭來。」
對這些遠道而來的熱心人,熱情的老兩口像貴賓一樣接待,只有一位中年婦女,他們明確表示反感。「天剛黑,那個女的就只穿點點衣服在豬圈屋洗澡,像啥子話。」在徐朝清眼中,這簡直是太傷風敗俗了。
對老兩口來說,他們的生活和這些人完全不同。
有了經濟觀念
見到客人,徐朝清居然問:「你們買不買我們的土雞和蜂蜜?」
多次與外人接觸,老兩口在陌生人面前不再拘謹,雖然依舊很多話聽不懂,但他們的思想觀念卻有了變化。
「你們買不買我們的土雞和蜂蜜?真的是土雞喲。」徐朝清會常常問上山的遊客。
在以前,徐朝清根本沒有土雞的概念——雞就是雞。隨著遊客不斷到訪,他們知道城裡人很喜歡買土雞,而且常常有人高價向他們購買土雞和蜂蜜。漸漸地,老兩口有了商品意識,准備多喂點土雞賣錢。
見遊客拍照,徐朝清也不再驚慌:「我曉得,你那個是相機,可以照照片的,不會殺人血脈。」回憶起2001年,第一批「驢友」上山無意間發現他們,並打著閃光燈給他們拍照時的情景,老媽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可現在,這對深山老夫妻知道了:手機可以和很遠的人說話,電視里有人動來動去,飛機可以像鳥一樣在天上飛,空調可以讓屋裡變涼快……
出遠門長見識
應邀赴南京參加晚會,劉國江在台上說:「我現在想回家,我怕猴子偷包穀。」
2006年7月,劉國江這個連江津城都沒去過的老人去南京呆了6天,參加江蘇電視台舉辦的「七夕東方情人節愛情盛典」大型文藝晚會,三兒子和中山鎮旅遊辦主任周吉林陪同前往。「本來老媽子也要去的,由於她怕坐車,沒去。」
劉國江生平第一次見到比他們的「愛情天梯」寬得多的馬路;第一次見到高樓大廈;第一次坐飛機、住賓館、坐電梯;第一次看到那麼多見都沒見過的食物;第一次見到那麼多錢———電視台給的4000元報酬……
晚會上,當主持人向觀眾介紹完「愛情天梯」的故事,請他站到台上時,劉國江雙腿不停打顫,聽到主持人問「你現在想跟觀眾朋友說些什麼」時,劉國江脫口而出:「我想回家。」全場數千觀眾愣住了。半晌,他又說:「我怕猴子來偷我的包穀。」
事後,劉國江才說,其實他最擔心的是老媽子,只是台上不好意思說。「我去了恁多天,老媽子一個人在家我不放心,她摔倒了怎麼辦,沒我陪,她晚上會怕。」
這次出門,劉國江鬧了不少笑話——第一次在外面上廁所,面對便槽,劉國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第一次坐電梯險些摔倒;面對餐桌上各式菜品,他只敢夾小菜;飛機起飛時,他嚇得眼睛都不敢睜開;教了很多次,他都不知道怎麼開賓館的房門……惟有到中山陵參觀時,他才覺得熟悉一點,一直在說:「孫中山,我曉得,我還曉得蔣介石。」
「去之前,我覺得外面的人一定不好相處,沒想到每個人都對我那麼好,還看了那麼多稀奇東西。」劉國江在南京6天一分錢沒花,他本想給老媽子買點什麼,但每次一看價格,就嚇跑了。
6天來,徐朝清每天都要沿著「愛情天梯」走到山腳下的三兒子劉明生家。7月中旬,劉明生家才安裝了一個座機,徐朝清每天都要給周吉林打電話,問小夥子在外面好不好。
「老媽子,電硬是個好東西,我們也要想辦法用電。」這是劉國江回家後說的第一句話。
「煤油燈很好啊,我們照了那麼多年,也沒聽你說哪點不好。」徐朝清看著出遠門回來的丈夫像變了個人。
劉國江急了:「老媽子,你不曉得電的用處多大,那光像太陽一樣亮,還可以看電視。算了,你沒看到過,說了你也不懂,反正我們要想辦法用電。」
兩月後,兒子劉明生家終於通電,劉國江專程帶著老伴下山看電燈有多亮。回家後,徐朝清就急著讓老伴去找村裡的人給他們通電。
此後每天,劉國江都要給老伴講南京之行的見聞:外面的人穿得多麼花哨、那些高樓有多高……「賓館里的床好軟,睡起很舒服,不過,我還是喜歡睡在自己家裡。」劉國江說,直到一個月後,他都沒跟老伴擺完在外面的見識。
渴望一起出門
塵封的愛情依舊忠貞如磐石
「老媽子」沒能跟自己一塊出門,這是劉國江最大的遺憾。
雖然至今不懂「一條山路有啥子好耍的」,不懂山外的人為什麼這么喜歡愛情天梯,但劉國江覺得如果有可能,還是可以帶老媽子一起出門轉轉,帶她去坐飛機:「現在我也有經驗了。」劉國江最關心的是有沒有辦法讓「老媽子」不暈車。
聽了丈夫的願望,望著遠方的深山,徐朝清一臉神往:「『小夥子』說外面的人很好,用的吃的東西也好,我只想出去看看,看完就回來——只要和他在一起,哪兒也比不上自己的土窩窩。」
現代文明和古老生活模式的強烈碰撞下,兩位老人在經歷了惶恐、逃避、好奇之後,已能坦然嘗試著接受外面的世界。不變的依舊是那份質朴,那份不染塵垢的愛情,以及那條懸崖峭壁上的「愛情天梯」。
深山依舊,天梯依舊,這份在深山塵封了半個世紀、忠貞如磐石的愛情依舊。

⑧ 當年20歲小伙帶著30歲的寡婦,私奔住在山間50年,晚年生活怎麼樣了

「從前車馬郵件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是的,以前的那個年代,真摯的愛情隨處可見,但是到了現在這樣的愛情似乎是少之又少了。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來去匆匆,伴侶換了一個又一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畫面似乎很少再出現了。

但是這樣真摯的愛情,還是存在的。當年就有一個20歲的小夥子,他帶著30歲的寡婦,兩人一起私奔,居住在了山林里。他們居住在山林里已經有50年了,晚年的生活很是甜美。


三、建造愛情的天梯

他們來到了海拔1500米的山上,過著隱居的生活。後來,徐朝清又為劉國江生下了三個孩子,一家9口生活在這個隱蔽的地方,過上了之前刀耕火種的生活,彷彿回到了古代。

但是,因為海拔高,交通是不便利的,為了下山可以方便些,劉國江就決定為徐朝清建造下山的天梯,說干就干,劉國江拿起鑿子,一鑿就是十幾年,終於建成了天梯。

他們是被一個探險隊發現的,假如探險隊沒有發現他們,就不會有人知道這個令人感動的愛情故事了。遺憾的是,在2007年的時候,劉國江離開了人世,過了五年,徐朝清也離開了人世。但是劉國江為徐朝清建造的「愛情天梯」還在,他們的故事也被評選為「中國十大經典愛情故事」。


結語:愛情不需要轟轟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就像劉國江對徐朝清的愛一樣,那一個又一個的天梯,就是最好的證明。

⑨ 怎樣寫好劉國江

敘事類記敘文是同學學習寫作的重點,寫好它不僅可以提高同學們的敘事能力,也可以提高寫人的能力。因為要寫人就難免要涉及到事,事寫得好,所塑造的人物就會有更強的表現力。 ;;那怎樣敘事呢?就事寫事,固然可以,但最好能從小中寫出大來:通過這一件小事析射出人情冷暖,或以小喻大,從小事中得出一個生活的哲理來。因為好的文章總是有「魂」的,這種能叫做"魂"的東西就是那經過時間的淘洗,不僅不會流逝,反而會沉澱下來的東西,即永恆的趙理或者永恆的情感,也就是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 ;;但是敘事類作文光有「魂」還不行,還得有「文」,也就是說要將事情寫得活靈活現,讓讀者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是寫好這類記敘文的首要條件。因為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打動讀者,把讀者帶入你所創作的藝術境界中。具體地說,敘事類記敘文的「文」應該注意:曲、潔、詳三點。 ;;「曲」:敘事要盡量曲折些,讓人猜不到你下一步想要寫什麼。如果你所要寫的盡在讀者的意料之中,那麼讀者所渴望通過閱讀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的願望就得不到實現。沒有新奇感也就沒有閱讀的慾望。 ;;「潔」:敘事切忌泥帶水,將筆墨浪費的交待事情的來龍去脈上。敘事的過程可以有省略,對那些讀者不用讀也能理解、無助於體現文章中心的,即使在生活中確實發生過的步驟,我們也要果斷地省略。記敘時中斷了的地方就分段。不用擔心別人讀不懂,你見過高山流水嗎?到懸了崖邊,水好象是沒有去路,就要斷了,但它縱身一躍,就成了瀑布,比那沒有波瀾,沒有起伏的一條平靜的水流還要好看。 ;;「詳」:事的進行過程是由一個個的"環節"構成的,我們在記敘事情的過程時,只要選擇其中幾個最主要的、最能體現文章中心的"環節",換而言之,就是選擇幾個最有表現力的場面。寫作時緊緊扣住這幾個場面,濃墨重彩地進行描寫,十八般武藝全給它用上去。而與中心無關的文字要減到最少。

⑩ 劉國江的第三部 生離死別

塵世的沖擊讓劉國江、徐朝清二人也能泰然享受那些山外的文明了,2006年底,他們也用上了電,還有人送了他們一台彩電,他們也可以看電視了。
然而,美好的事物總是那麼短暫,新的幸福生活在剛剛開始時,就嘎然而止——2007年12月12日下午,劉國江突然病逝!
你走了,今後我一個人怎麼辦
2007年12月15日的半坡頭山腳下,那6000級「愛情天梯」的起點處。
空氣依然清新,流水依然清澈,桫欏林依然茂盛,空曠的山谷將凄婉的哀樂尾音拉得很長很長……
「小夥子」劉國江的靈堂就設在三兒子劉明生家裡。「你走了,我一個人怎麼辦?」低沉的旋律中,已82歲的徐朝清不停重復這句話——「小夥子」的去世,帶走了她的一切,甚至6000級「愛情天梯」於她,都已無意義。
徐朝清不時把臉貼在棺木上,用手撫了又撫。淌下的淚還掛在腮邊,新的淚,又溢出眼角。
整整一天了,徐朝清幾乎沒挪動過身子,靜得如同雕塑。她一直木訥地坐在「小夥子」的遺體旁,哀怨地凝視著面前那具黑木棺材。裡面,裝著那個曾承諾要陪她一輩子、照顧她一輩子的愛人。對徐朝清來說,老伴走後這一天,比她和「小夥子」在山裡隱居的半個世紀都要長。
「要是不摔那個跟頭……」徐朝清喃喃道。
12月7日凌晨3時許,劉國江像往常一樣起床去地里看莊稼,猴子、野豬等動物常常半夜來糟蹋。約一個小時後,劉國江回到家,剛在床頭坐下,突然栽倒下去!
「小夥子,啷個了?快起來!」徐朝清驚慌撲上去,拚命搖動老伴。劉國江毫無聲息。
「劉三(三兒子劉明生),快來,你老漢不行了!」黑暗中,徐朝清沖到半坡山頂,也是「愛情天梯」最頂端,對著山下凄厲地喊,全不顧住在山腳的兒子能否聽到。山間,只有她自己帶著哭腔的迴音,和雨滴打在樹葉上的聲音。
徐朝清又踉蹌著跑回屋,奮力將體重是自己近兩倍的老伴扛上床,蓋上鋪蓋——海拔1500米的山頂半夜很冷。
「下山找兒子。」這是徐朝清惟一能想起要做的。她拿起電筒,在夜雨中沖下山去。
和「小夥子」上山半個世紀以來,這是徐朝清第一次將老伴留在家裡,自己一個人走這6000級天梯。
以前都是他牽著她的手,扶她下山,他從不放心她一個人走山路的。但這次,在這個雨夜,徐朝清終於獨自下山了——她要救老伴的命!
雨夜裡,濕滑的天梯上,徐朝清第一次嫌這6000級要走這么久。她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來……5時許,她終於擂開兒子的房門。
天未亮,劉明生等人已趕到山頂。此時,劉國江已無法開口說話。
大家准備抬劉國江下山時,他艱難地舉起手,顫抖著指了指櫥櫃上的全國十大經典愛情證書,和一日本友人為他和老媽子畫的像。眾人明白,劉國江是想將這些東西一起帶下山——那都是他和愛人絕世愛情的見證。
天剛亮,劉國江被抬到山腳下三兒子家。醫生診斷:腦血管破裂,導致腦淤血。
你說要帶我坐飛機火車,你說話不算話
此後6天,劉國江一直處於半昏迷狀態,徐朝清一直守在身邊,幾乎沒吃過什麼東西。
6天里,劉國江能做的,只是讓「老媽子」拉著自己的手,聽她回憶半個世紀以來,在深山老林里,與世隔絕的生活。
每當看到那些帶下山來的證書、畫像,躺在床上的劉國江就會眼神發亮。
12日下午,劉國江突然有些煩躁,他用顫抖的手指示意「老媽子」將證書和畫像放到他身邊。
徐朝清給他拿來了,他還在那兒指。大家順著他的手指看去,是一把放在牆角的、用於打石頭的鐵錘。徐朝清突然明白了,她將鐵錘拿來,又找來一根鐵釺,放在老伴身邊,劉國江終於安靜下來。
當天下午4時40分,劉國江在他親手鑿出的愛情天梯旁,永遠閉上了眼睛。身邊,放著最能見證他們絕世愛情的物品。
劉國江去世時,他和徐朝清的手仍然緊緊握著,人們拖了好久都沒能拖開。
「我們的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你卻要丟下我走了,我一個人活著還有啥意思?!」徐朝清的語氣很幽怨:「經典愛情故事頒獎時,你去過湖南,還坐過飛機。重慶十大感動人物,你又去了重慶,見過那麼大的場面。每次,你都說我身體不好,不讓我去。你說過哪天要帶我坐飛機,坐火車。你還說你身體比我好,比我年輕,會照顧我一輩子。你說話不算話……徐朝清旁若無人地對著棺材埋怨「小夥子」,語氣中,帶著往常慣有的嗲聲。
小夥子,讓我最後看你一眼
2007年12月18日上午8時,霏霏細雨中,劉國江的葬禮正在舉行。
一列送葬的隊伍,從劉國江三兒子劉明生的家,一直蜿蜒到山腳下一公里外的桫欏嘴。杉樹林間,有一個長方形的土坑,就是劉國江長眠的地方。
本來二人約定要死後在半坡頭山頂,但徐朝清突然變卦了,她不能忍受小夥子離她那麼遠。
凌晨4時許,徐朝清就躺不住了,她悄悄起來,掀開棺木,她要見愛人最後一面。沒有眼淚,淚已流盡。她就這么痴痴地看著。
「4個小時、3個半小時……」那個她愛了半個世紀的「小夥子」即將被送出家門,徐朝清心裡不停地倒計時,計算著最後能陪「小夥子」的時間。
8時,徐朝清的目光跟隨愛人的靈柩移動。送葬隊伍走遠了,徐朝清還站在院壩邊張望。山裡風俗,她不能送他下葬,只能送到這里。徐朝清一雙枯瘦而蒼白的手緊緊抓住旁邊的小樹。細雨中,她滿面皺紋都似乎顫抖起來。
送葬隊伍越來越龐大,市內外近十家媒體記者來了,無數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來了,他們陸續加入,默默走著。當地很多村民想不通——一個普通山裡老人的去世,怎麼會有這么多「外人」關注。
不遠處,因為修電站,山腳下那座連接深山與外面「凡人」世界的獨木橋被水淹了,僅僅在水面上留下兩個木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鋼筋水泥的大橋。
小夥子走了,大木橋被淹了,但打鑿了半個世紀的6000級「愛情天梯」還在,愛還在,愛情亘古不變。
2012年10月30日,愛情天梯女主人公徐朝清逝世,享年87歲.

閱讀全文

與劉國江基金經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冰輪轉債的申購價格 瀏覽:128
2019年社保基金重倉 瀏覽:562
融資融券t0交易規則 瀏覽:864
廣發場內貨幣基金怎麼買 瀏覽:700
貸款能否借給朋友使用 瀏覽:521
奈那兌換人民幣 瀏覽:679
融資規模增加 瀏覽:165
雛鷹明天跌停價格 瀏覽:478
獸葯股票 瀏覽:920
軟銀哪來的錢投資 瀏覽:139
海南海葯公司值得投資嗎 瀏覽:984
商業房貸款 瀏覽:893
鄭州金石投資有限公司高管 瀏覽:463
130泰銖換人民幣是多少 瀏覽:144
期貨全視角 瀏覽:90
華誼貸款公告 瀏覽:164
吉安哪裡有小額貸款 瀏覽:380
捷信分期貸款都要什麼條件 瀏覽:545
國際期貨行情軟體 瀏覽:712
首旅股票停牌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