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汪曾祺與昆明的淵源
汪曾祺曾因求學來到西南聯大學習,在昆明生活了7年。這段時光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光,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因此總在文章中寫到在西南聯大的經歷。
在汪曾祺的作品裡,反映昆明當時的市民生活的作品共有8篇。這些作品以聯大為中心,圍繞著校園周邊生活來展開。其中反映雲南本地人的有散文《背東西的獸物》、《昆明年俗》,小說《職業》、《釣人的孩子》、《求雨》,反映外來人口對昆明的影響的有散文《泡茶館》和小說《落魄》。
1939年夏,汪曾祺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願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 大學期間,汪曾祺與同學創辦校內的《文聚》雜志,並不斷在雜志上發表詩歌、小說。
1944年,他24歲畢業。為了生計在西南聯大學生開辦的「中國建設中學」任教兩年,在1946年回到上海。這在昆明生活學習的七年裡,與西南聯大有著密切的關系,對它的回憶佔了很大比重。這期間寫了《雞鴨名家》、《戴車匠》等小說。
(1)昆明到德惠投資擴展閱讀
昆明作為度過了最重要的青年時代的地方,昆明給汪曾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因而每每在文章里提及在昆明就讀西南聯大時的經歷。除去只部分提到昆明的篇目不算,汪曾祺以昆明生活為描寫對象的作品共有43篇,其中小說8篇,散文35篇。
1939年,19歲的汪曾祺從上海經由香港、越南,不遠萬里奔赴昆明,以第一志願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24歲畢業,又在西南聯大學生辦的「中國建設中學」做了兩年教師,直到1946年回到上海。
寫於1994年的《七載雲煙》是對這段日子的總結,汪曾祺在文中從不同的角度回憶了自己在昆明生活的方方面面:《天地一瞬》中寫自己往來於昆明市中心,常去的書店、裱畫店、茶葉店等見聞,也記錄下全國各地來聯大的學生所走的「陸路」和「水路」以及自己遠渡重洋而來的經歷。
《斯是陋室》描寫了聯大的校園環境之簡陋與同學之好學;《不衫不履》描寫了聯大師生的衣著隨著時局的艱難而變得破舊;《採薇》是對昆明飲食生活的總結,從剛開始手頭寬裕時下館子,到時局艱難時吃野菜和昆蟲,也有對泡茶館經歷的回憶。
《西南聯大中文系》、《聞一多先生上課》、《金岳霖先生》、《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吳雨僧先生二三事》、《唐立廠先生》、《新校舍》都是對聯大中文系各位教授上課狀況的回憶。
在《唐立廠先生》中,汪曾祺一語道破聯大精神:「西南聯大就是這樣一所大學,這樣一種學風:寬容,坦盪,率真。」除去上課,汪曾祺與諸位大家還有課下交流。《博雅》、《晚翠園曲會》、《食道舊尋》都是對聯大教師們課餘生活的描寫。
其中汪曾祺與其他教師最主要的交集是《晚翠園曲會》寫的老師和學生一起參加的聯大崑曲社,在《博雅》中也多有提及。《食道舊尋》是《學人談吃》一書的序文,回憶了幾位聯大教授的飲食喜好。
回憶老師之外,其文也有對身邊同學的記錄。《地質系同學》、《未盡才》描寫了對幾位普通聯大同學的舊日回憶。《地質系同學》里的人物日後都成為各行各業的大家,《未盡才》中的人物則英年早逝,讓人遺憾。提到英年早逝的同學,必須得注意到蔡德惠。
蔡德惠是聯大生物系的學生,治學嚴謹,為人低調。本是未來生物學棟梁之才,被多位老師所看好,卻因肺病學業未成便去世。汪曾祺對他多有矚目,《蔡德惠》《日規》兩篇文章都是專門寫他,也曾多次在其他文章里提及此人。二人雖無深交,但汪曾祺對蔡德惠的治學、人品都有相當的好感,對他的去世一直抱有遺憾。
B. 昆明聰智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昆明聰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互聯網應用服務的科技公司,公司專注網站建設,並涉及圖文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國內廣告,長期致力於為省內外各企業,公司提供網站平台搭建等綜合互聯網應用服務!網站建設、網頁設計、圖文製作、廣告代理發布
法定代表人:王輝花
成立時間:2014-07-02
注冊資本:1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3010310020885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德惠小區5棟1單元902號
C. 昆明到哈爾濱的火車要經過哪些站
昆明到哈爾濱的火車經停站如下:
昆明、曲靖、宣威、六盤水、貴陽、凱里、懷化、漵浦、新化、婁底、湘潭、株洲、萍鄉、宜春、新余、南昌、九江、麻城、潢川、淮濱、阜陽、亳州、商丘南、曹縣、定陶、菏澤、陽谷、聊城、衡水、任丘、霸州、天津、塘沽、唐山、山海關、錦州、溝幫子、大虎山、沈陽北、鐵嶺、開原、昌圖、四平、長春、德惠、哈爾濱西。
D. 昆明市北市區的經濟適用房在什麼地方
就在農大附近,德惠小區。
E. 昆明到黑龍江有多少公里啊
鐵路距離大約是4500公里,直線距離差不多4000公里
F. 昆明德惠小區可以辦不動產證嗎
昆明德惠小區可以辦不動產證嗎?昆明德惠小區不可以辦不斷產證不可以
G. 昆明市德惠小區屬於哪個社區
昆明市德惠小區位於青島市城陽太陽城,歸哪個社區管,最好去當地的相關部門咨詢,或者是問問周邊的居民,就會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