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投是五大發電集團中唯一的核電運營商,於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時繼承了原國家電力公司所有的核電資產,包括多個內陸和沿海廠址資源,是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之外,國內第三張核電運營牌照的擁有者。然而,相比於老牌核電央企中核與中廣核,無論在核電運營經驗是還是核電規模上,中電投都顯得力有不逮。
國家核電則是有技術而無資質。國家核電是三代核電技術AP1000的受讓方和國產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1700的牽頭實施單位和重大專項示範工程的實施主體,擁有較強的核電設計研發能力。合並後,新公司將集核電研發、工程建設、運營管理能力於一身,真正成為與中核、中廣核分庭抗禮的第三極。
合並之後,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將作為國電投的兩家子公司。兩者的分工是,中電投負責常規電部分,國家核電負責核電部分。
該集團注冊資本金450億元,資產總額7223億元。擁有火、水、核、新能源並舉的電力產業格局,清潔能源比例最高。電力裝機容量9668萬千瓦,清潔能源比重佔38.47%,煤炭產能7440萬噸,電解鋁產能272萬噸。
此外,國家電投在五大發電集團中唯一擁有核電控股投資運行資質,是經國務院授權引進核電技術、推進三代核電自主化的實施主體、主要載體和研發平台,也是國家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科技重大專項CAP1400、CAP1700的牽頭實施單位和示範工程實施主體。控股運行或在建遼寧紅沿河、山東海陽等核電站,擁有一批沿海和內陸儲備廠址。
集團境外資產分布在日本、土耳其、巴西、幾內亞等24個國家和地區,涉及電力項目投資、技術合作、工程承包建設等。擁有7家上市公司,包括2家香港紅籌股公司和5家國內A股公司。
❷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大唐電力集團公司誰的規模最大的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的規模大。國電投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合並成立,2015年7月15日掛牌成立,注冊資本金450億元,資產總額7223億元。大唐電力注冊資本金為人民幣153.9億元。
❸ 不同規模的火電廠,如2X300MW,2X600MW或者2X1000MW火電廠投資總額多少
一般電廠投資分為靜態投資和動態投資,像我乾的新疆烏蘇中電投2*300MW熱電項目靜態投資30億多,動態投資35億左右,我現在所乾的河南登封華潤二期工程2*600MW電廠靜態投資40億左右,動態投資50億左右。而2*1000MW項目估計就超過百億了。補充一下,新疆因為冬天溫度較低,所以電廠都是全封閉建設,故投資額較大。
❹ 電網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包括哪些內容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為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四個部分。
一、基本建設投資
基本建設指企業、事業、行政單位以擴大生產能力或工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新建、擴建工程及有關工作。其綜合范圍為總投資500萬元以上(含500萬元,下同)的基本建設項目。具體包括:
⑴列入中央和各級地方基本建設計劃的建設項目,以及雖未列入基本建設計中,但使用以前基建計劃內結轉投資(包括利用基建庫存設備材料)在繼續施工的建設項目;
⑵基本建設計劃內投資與更新改造計劃內投資結合安排的新建項目和新增生產能力(或工程效益)達到大中型項目標準的擴建項目,以及為改變生產力布局而進行的全廠性遷建項目;
⑶國有單位既未列入基建計劃,也未列入更新改造計劃的總投資在500萬元以上的新建、擴建、恢復項目和為改變生產力布局而進行的全廠性遷建項目,以及行政、事業單位增建業務用房和行政單位增建生活福利設施的項目。
二、更新改造投資
更新改造指企業、事業單位對原有設施進行固定資產更新和技術改造,以及相應配套的工程和有關工作(不包括大修理和維護工程)。其綜合范圍為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更新改造項目。具體包括:
⑴列入中央和各級地方更新改造計劃的投資單位(項目)和雖未列入更新改造計劃,但使用更新改造計劃內結轉的投資繼續施工的項目;
⑵更新改造計劃內投資與基本建設計劃內投資結合安排的對企、事業單位原有設施進行技術改造或更新的項目和增建主要生產車間、分廠等其新增生產能力(或工程效益)未達到大中型項目標準的項目,以及由於城市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的需要而進行的遷建工程;
⑶國有企、事業單位既未列入基建計劃也未列入更新改造計劃,總投資在50萬元以上的屬於改建或更新改造性質的項目,以及由於城市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的需要而進行的遷建工程。
三、房地產開發投資
指房地產開發公司、商品房建設公司及其他房地產開發法人單位和附屬於其他法人單位實際從事房地產開發或經營的活動單位統一開發的包括統代建、拆遷還建的住宅、廠房、倉庫、飯店、賓館、度假村、寫字樓、辦公樓等房屋建築物和配套的服務設施,土地開發工程(如道路、給水、排水、供電、供熱、通訊、平整場地等基礎設施工程)的投資;不包括單純的土地交易活動。
❺ 國家電網現在的規模有多大
樓上的還不清楚國內變電自動化的發展程度啊。你所說的是10kV以下的吧?
這么說吧,我是這樣覺得,無論自動化程度多高,保護班永遠受重視,通訊永遠是次要的。當然隨著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通訊班地位相對會提高點。
為什麼呢?領導關注的是什麼?關注的是供電可靠性,老百姓不投訴。
保護班間接的保證一次設備的正常運行,保證電網的正常運行,事故不擴大,尤其在有故障發生時,領導想的肯定是第一時間送電。
而通訊班 屬於二次,通訊斷一會,又不影響正常用電,老百姓又不投訴,斷就斷了。看看領導出身就明白了,生技科領導最牛逼,調度中心調度員最牛逼。
呵呵樓上的,這么說吧,從保證供電可靠性來說,那個班重要?結果自然出來了,況且很多領導都是保護出身的,自然會有側重。
一般現在供電公司(市級)都細分了 保護班 自動化班 還有 通訊班
數字化變電站,其實主要是自動化班的事。而通訊一次敷設好後,出故障的概率太低了。通訊出故障,站內還有自動化系統,還有值班員呢.
❻ 中國有多少電力製造企業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擁有57.8萬家的電力企業,自2013年起開始,我國電力企業數量逐年穩定增長,2017年增速到達頂峰,為23.84%,當年共新增近7.3萬家電力企業,是2011年新增量的4.4倍,2019年全國新增電力企業超10萬家,為歷年最多。
具體來看,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超過61%的電力企業成立於5年之內,但是截至目前,已經有13萬家企業相繼注銷或者吊銷(佔比約23%)。
值得注意的是,電力企業的注冊資本較多分布於0-100萬和1000萬以上,累計佔比超過56%。從企業類型來看,83%的電力企業為有限責任公司,其中有1.2萬家為國有企業。
從地域分布來看,我國電力企業較多分布在沿海地區,擁有企業數量最多的前三省份分別為廣東省、江蘇省和山東省。
國電力系統內的企業包括:兩大國網、兩大EPC單位、發電集團(五大+四小+地方)、設備製造集團。其中:
1)兩大國網:國家電網、南方電網;
2)兩大EPC單位:中電建、中能建;
3)發電集團:新五大(國能投、國電投、華能、大唐、華電)、四小(國投電力、三峽、中廣核、華潤)、地方公司(浙能、京能、申能、魯能等等)
4)設備製造集團: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哈爾濱電氣
一、中國電力系統變遷史!
第一階段:2002年電改之前
2002年電力改革廠網分家之前,電力行業(包括發、輸、配、售、設計、建設等)都只被一個單位——國家電力公司所壟斷。
第二階段:2002年電改之後
2002年廠網分離改革後,成立了:
►電監會(政府部門,現已整合至國家能源局)
►兩大電網:國家電網、南方電網(還有一些地方電網公司)
►五大發電集團: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國家電投;(2017年8月28日,國電與神華合並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
►四家輔業集團: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下屬六大區域設計院)、中國水電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
此外,將電力三產剝離了出來。此次改革主要完成了廠網分離,發電企業的部分市場化,競價上網,部分主輔分離。
第三階段:2010年改革之後
由於改革不徹底和各方利益的博弈,在2010年、2011年繼續深化改革。重組了電網的省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中國水電顧問工程集團公司和電力建設工程公司,形成了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公司(中電建)和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能建)兩大央企。
同時在發電企業的市場化競爭的過程中,在五大發電集團的基礎上,形成了:國投電力、華潤電力、國華電力、中廣核這四小豪門。以及一些地方能源巨頭,比如:山東魯能、浙江浙能、上海申能、廣東粵能、北京京能等「地方割據」。
這樣一來,中國電力系統就形成了:兩大國網、兩大EPC單位、發電集團(五大+四小+地方)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在兩次改革中一直沒有從電網分離開,一開始屬於電力局、國家電力公司,改革後也一直屬於電網,電科院就是電網的「親兒子」單位。
❼ 目前國內風電投資規模比較大的企業有哪幾家
第一個回答的來表示懷疑,我是源廠家出來的,對這幾個企業太了解了:
廠家第一梯隊:金風 聯合動力 明陽
第二梯隊:華銳 東汽 遠景
運營第一名:龍源電力
其他運營商:華電 華能 大唐 中電投 中廣核 三峽 華潤
❽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的公司規模
中電國際
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為於二零零四年三月二十四日根據香港《公司條例》在香港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家國有發電集團之一 —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中電投集團)的旗艦公司。
本公司股份於二零零四年十月十五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號2380。本公司的主要業務為在中國開發、建設、擁有、經營和管理大型發電廠。
於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合計權益裝機容量為14821.6兆瓦,其中水電權益裝機容量為2415.8兆瓦,佔全部權益裝機容量的16.30%,令本公司成為水電裝機容量比例最高的中國海外上市發電公司。
中電投核電公司
中電投核電技術中心(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中電投核電技術中心)為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中電投集團下屬單位,成立於2011年,注冊在中關村德勝科技園。作為中電投集團專門的核電技術機構,中電投核電技術中心設5個專業處室,是中電投集團核事故應急支持中心、核電技術管理和技術決策支持平台、核電技術研發平台核電技術服務平台、核電經驗反饋和信息共享平台,負責開展核電項目前期、工程建設、生產運行等不同階段的核電技術研究、開發、支持和應用工作。
中電投核電技術中心成立以來,已聚集起一支高水平的科研人才隊伍,形成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氛圍,承擔了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中電投集團多個核電科研項目,開展了當前國際國內前沿技術的研究,參與了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申請、研究,正在為中電投集團多個核電項目提供技術服務與技術支持。
上海電力
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電力」或「公司」)是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最主要的上市公司之一,也是上海最主要的電力能源企業之一。百年上海電力是中國電力誕生的見證者,是中國電力大發展的參與者,是「奉獻綠色能源,服務社會公眾」的倡導者。
公司確立了「率先建成國際一流能源企業」的企業願景,著力於「四個轉變」,即由主要利用傳統能源向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新能源並舉轉變、由一般上市公司向集團公司內最重要融資平台轉變、由單一的火電企業向上下游產業延伸的轉變、由基本依賴國內資源向依託統籌國內海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轉變。公司堅持引入並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注重績效和價值。堅持科技創新,人才創新,注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堅持以良好的業績和又好又快的發展來回報股東,回報社會。
截至2013年底,公司權益裝機容量為846.97萬千瓦,同比增加130.78萬千瓦,增幅為18.26%;2013年,公司完成合並口徑發電量311.1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81億元,同比增長33.35%。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5.79%,同比增加2.01個百分點;基本每股收益0.552元,同比增長33.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每股凈資產3.70元,同比增長13.27%。
在保持火電主營業務可持續發展基礎上,上海電力始終致力於清潔能源、新能源、現代電力服務業以及循環經濟等領域的發展。通過不斷開拓、改革和創新,公司已成為集高參數、大容量的燃煤火力發電、燃氣發電、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IGCC)和風電、太陽能發電及分布式功能等新能源為一體的現代能源企業;產業布局遍及華東地區,並逐步向海外開拓;電站服務業在服務全國的基礎上,率先實現了「走出去」戰略,公司先後承接了赤道幾內亞、伊拉克、土耳其等國火電機組委託運營等海外電站服務業;在創新領域,公司聯合國內褐煤乾燥、成型先進企業率先、共同研發了褐煤提質成型的系統集成優化方案和工藝流程。本著合作共贏的宗旨,與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日本、坦尚尼亞等國在資源、技術利用等方面開展了深入合作。
公司深信,通過不斷地努力,將逐步形成產業結構多元、合作多元、文化多元的企業經營格局,最終實現盈利能力強、社會形象好、可持續發展的一流上市公司。
中電投電力工程公司
中電投電力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公司)是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和工程服務平台的運營主體。公司成立於2003年11月,2006年9月改制為子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市漕河涇開發區科技綠洲。
公司擁有國家電力工程總承包一級、監理甲級、調試甲級、設計乙級和對外工程承包經營一級、工程咨詢、工程招標代理、設備監理、房屋建築工程監理、港口與航道工程監理、機電安裝工程監理、化工石油工程監理等資質。公司是全國電力行業和同類企業首批「國家標准化良好行為AAAA級」企業,電力行業「AAA」級信用企業、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會員單位、核工業勘察設計協會理事單位和電力工程監理專業委員會成員單位。公司建立了完善的HSE管理體系,獲得了國家和國際權威機構頒發的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三項認證,高質量的體系運行管理模式已成為業內典範。
公司設兩級管理機構,總部設置14個職能部門和技術、信息、人才三個中心,下設大連、煙台、九江、土耳其、監理、新能源6個分公司和若干項目部。建立了以總部為中心,以分公司及項目部為平台,以人才、信息、技術等專業機構作支撐,以技術和管理後援作保障的工程建設集約化管理體系。公司總部是戰略研究、資源調度、市場開拓、監督考核主體,是重大決策、項目管理策劃、利潤中心。分公司、項目部是具體項目建設管理的指揮中心和成本控制中心。
截至2013年底,公司以總承包、建設管理等模式承擔工程建設項目65個。其中,電源項目61個、總容量5884.8萬千瓦,港口項目2個,電網、煤化工項目各1個。此外,公司還承擔百萬千瓦火電工程技術咨詢項目1個,光伏審查項目60餘個,並通過市場競爭獲得監理項目20餘個。形成了「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統一基礎標准、提供技術支持、開展工程管理」三大功能,「設計、咨詢、建設、監理」四項業務,「核電、火電、煤化工、新能源、港口」五大板塊的發展格局。
公司累計投產電源總容量3625.9萬千瓦。其中,投產火電機組70台、容量3582萬千瓦;投產風電項目4個、總容量39.9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2個、總容量4萬千瓦為國家電力工業發展和集團公司事業騰飛作出了傑出貢獻。
公司承建的漕涇項目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30年經典工程和金質獎,平頂山、顧橋項目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大豐風電項目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30年精品工程和銀質獎,開封、景德鎮、新昌項目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蕪湖、清河項目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田集、白城、燕山湖項目榮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平圩、大別山、蕪湖、烏蘇等17個項目榮獲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景德鎮項目#1機組創國內60萬千瓦等級機組工期標桿,平頂山項目創國內百萬千瓦等級新建機組造價標桿。
蒙東能源公司
蒙東能源是中電投集團在內蒙古區域的控股子公司。2004年9月,中電投集團進入內蒙古自治區,組建了中電霍煤集團公司。2008年1月,中電投集團以中電霍煤集團公司為基礎,成立了蒙東能源集團公司,並受託管理中電投集團在內蒙古東部地區的白音華煤電公司、元通發電公司、元寶山發電公司、大板發電公司等資產。公司是以煤為核心,電為保障,煤電鋁一體化,清潔能源為重點的現代化大型能源企業集團。 幾年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公司始終致力於循環經濟建設和產業協同發展,致力於綜合能源企業建設和產業一體化發展,探索出了一條產業集群化、綠色循環發展的大型煤電基地建設的新路子。蒙東能源是全國煤炭工業100強和煤炭產能50強企業,是自治區東部及東北區域最大的煤炭、電解鋁生產企業和裝機容量最大的發電企業,是自治區東部地區資產規模、工業總產值、稅費貢獻、實現利潤最大的企業,是自治區東部地區首家工業總產值突破兩百億元企業,是全國循環經濟示範企業。 目前,蒙東能源負責管理19家控股子公司(含上市公司-露天煤業)、5家分公司和6個籌建機構,員工16119人,資產總額675.49億元。所屬企業分布在內蒙古的通遼、赤峰、錫盟等地。 我們從科學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自治區東部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確立了「煤為核心,電為保障,霍林河、白音華產業鏈為兩翼,清潔能源為重點,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集群」的戰略思路和「一體循環、兩翼搏強、價值提升、千億蒙東」的戰略目標,力爭到2015年資產總額實現資產過千億、年利稅過百億,到2020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基本實現戰略領先、管理先進、隊伍優秀、和諧發展的國際一流綜合能源企業目標。
黃河公司
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黃河公司)是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投集團)控股的大型綜合性能源企業,成立於1999年10月。目前主要從事電站的開發與建設;電站的生產、經營、測試及檢修維護;硅產品和太陽能發電設備的生產、銷售;電解鋁及鋁型材的生產、銷售;現代物流;礦產資源開發等業務。
黃河公司成立以來,在地方黨委、政府和中電投集團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遵循「流域、梯級、滾動、綜合」的開發原則,加快黃河上游水電資源和新能源開發,積極延伸上下游產業鏈,產業分布在青海、甘肅、寧夏、陝西、西藏等省(自治區)。目前,電力裝機投產規模為1126.66萬千瓦,年發電能力達450億千瓦時,擁有黃河龍羊峽、拉西瓦、李家峽、公伯峽、蘇只、積石峽、鹽鍋峽、八盤峽、青銅峽和大通河流域等水電站15座,正在開發建設黃河茨哈峽、羊曲等三座梯級電站及青海通天河、陝西嘉陵江等梯級水電項目;在青海、甘肅、陝西、西藏等地開發光伏並網電站項目和風電項目15個,已形成新能源發電能力531兆瓦;在青海西寧建成2500噸多晶硅項目、55.5萬噸水電鋁聯營和30萬噸炭素項目;在西安、西寧兩地建成太陽能電池400兆瓦及組件300兆瓦生產線項目。
公司成立以來,累計完成發電量2700億千瓦時,實現營業收入622億元,為國家和地方上繳稅費93億元,資產總額達613億元,年投資能力達100億元。公司已初步形成了「以水電為核心,水、火、新能源發電並舉,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成為中電投集團的骨幹產業集群。
多年來,公司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央企業先進集體」、「企業信用評價AAA級信用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連續13年榮獲「青海省財政支柱企業」稱號。
成套公司
中國電能成套設備有限公司(英文縮寫CPCEC)成立於1972年,前身為水利電力部成套設備公司,1987年更名為水利電力部成套設備局,1999年改制為中國電能成套設備有限公司。
公司是中國電力設備招標采購、設備成套、設備咨詢、設備監理業務的發起者和引領者,是國內火電設備招標範本、輸變電設備國際招標範本的制定者,是國家設備監理條例/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之一。公司擁有國內火電、水電、新能源發電、輸變電發展歷程中設備招標、設備成套、設備監理的最高紀錄近二十項,曾為全國近30個省的500多個項目提供過設備采購與咨詢服務,機組總容量近4億千瓦;為火電、水電、輸變電近200個項目提供過設備監理服務,涉及國內外設備製造企業100多家,機組總容量超過1億千瓦。公司始終站在技術的前沿,曾參與火電300MW/600MW機組主機及主要輔機設備設計和製造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工作,主持編寫過大量設備質量及使用情況的調研報告,是十餘個國家級學術學會、技術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委員、理事單位。目前,公司在推動潔凈煤燃燒發電技術、百萬等級超超臨界發電、第三代核電AP1000等技術的應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國際合作方面,公司成功地完成了世行、亞行、外國政府貸款等多個外資項目的技術、商務咨詢工作,承擔過尼泊爾加德滿都城網改造等國外工程項目的設備總承包工作,並與EDF、ALSTOM、AREVA、ABB、GE、SIEMENS等國際知名公司保持著多年的良好合作關系。近年來,公司以「發展是第一要務」為指導思想,充分發揮人才、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優勢,拓展了核電、新能源發電等業務領域,開發了管道供應、設備總承包、工程總承包、CDM、產品認證等產品和服務,在業務發展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
山東核電有限公司
山東核電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9月,隸屬於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是山東海陽核電項目業主單位,全面負責海陽核電站的設計、建造、運營管理。
山東核電有限公司成立以來,堅持以核安全文化為統領,按照國家核安全法規的要求,建立並逐步完善了管理程序體系、質量保證體系、安全管理體系、經驗反饋體系,確保「安全、質量、進度、投資、風險」五大控制體系的可控在控,積極推進海陽核電項目工程建設。
山東海陽核電站廠址三面環海,視野開闊,地址平坦,是我國已建、在建和待建核電站中條件最為優秀的廠址之一。項目規劃建設6台單機容量為1250MW核電機組,並預留兩台擴建場地。項目採用AP1000三代核電技術,是國家第三代核電自主化依託項目之一。
海陽核電一期工程建設2台機組,設計使用壽命為60年。一期工程1號機組、2號機組核島分別於2009年9月24日、2010年6月20日順利實現第一罐混凝土澆築,工程全面進入主體施工階段。
核電是一種經濟、安全、可靠、清潔的新能源,對確保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提高環境質量,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海陽核電項目的AP1000核電機組全部投運後,將以其「零」排放的優勢,每年比同類火電站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多萬噸,同時還將大幅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煤灰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AP1000核電技術特點。在緊急情況下,系統無需任何外界動力、72小時內無需操縱員干預,利用物質的重力、慣性、對流、蒸發等物理原理,自然冷卻反應堆。
AP1000採用模塊化施工技術。AP1000採用模塊化施工技術,模塊製作、組裝和安裝可平行施工,並可同時製造多個模塊,建設工期大大縮短。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位於遼寧大連瓦房店市,規劃建設六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其中,一期工程四台機組已全面開工建設,採用CPR1000壓水堆核電技術。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是東北地區投資最大的能源投資項目和第一座核電站,對優化遼寧及東北電網電源結構,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推動國家核電自主化進程,促進我國裝備製造企業成長和發展均具有積極意義。在2008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紅沿河核電站開工與青藏鐵路、三峽工程一起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自開工建設以來,一直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方針,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規組織工程建設,確保紅沿河核電站建設成為優質工程、精品工程。按工程計劃,一期工程四台機組將於2015年底全面發電,四台機組全部運行後年發電量將達到300億度。
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由中廣核核電投資有限公司、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大連市建設投資公司按照45:45:10的股比投資組建,負責遼寧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的建設和運營。
中電投與國核技重組的新公司
2015年2月3日晚間,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電力、吉電股份、東方能源、露天煤業、中電遠達等同時發布公告,證實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重組工作已經啟動。2014年底,市場已有消息傳出,決策層正准備將上述兩家央企合並。到2015年初時,合並事宜已經獲得批准。
中電投公司總經理陸啟洲表示,兩家企業的合並,不只是規模的擴張,更重要的是可以彌補技術創新的短板。 電源結構
截至2013年底,中電投集團的清潔能源裝機3066萬千瓦,占集團電力總裝機的34.2%,清潔能源裝機規模和比重在五大發電集團中均居第一。
發電量
2013年,集團公司發電量3678.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19%;平均利用小時數4469小時,同比增加40小時。圓滿完成十八屆三中全會、全國「兩會」及迎峰度夏等重大活動和重要時段的保電任務,切實履行了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
供熱量
2013年,集團公司未發生有社會影響的供熱中斷事件,供熱設備運行良好,各單位均未發生供熱降出力運行事件,供熱設備的可用系數達到100%。全年供熱量完成1.28億吉焦,同比增長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