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20年來西藏水利投資近300億元

20年來西藏水利投資近300億元

發布時間:2021-08-14 08:15:34

① 國家對西藏的優惠政策

西藏自治區成立40年來,中央在西藏實行一系列特殊優惠的政策,投入巨資建立和改善經濟基礎設施,使西藏社會生產力實現了三次飛躍。 據西藏經濟界人士介紹,第一次飛躍是1959年開始的民主改革時期;第二次是改革開放後,全面實行「兩個長期不變」政策時期;第三次是中央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後。1959年,西藏一舉砸碎了封建農奴制枷鎖,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了生產資料所有權。百萬翻身農奴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牲畜和生產工具,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僅糧食生產一項就從1951年的近15萬噸增加到1965年自治區成立時的29萬噸,人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1980年3月,中央召開的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使西藏實現了工作重點轉移。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決定幫助西藏建設43項工程,明確實行了「土地歸戶使用、自主經營、長期不變」和「牲畜歸戶、私有私養、自主經營長期不變」、免徵農牧業稅等一系列促使農牧民休養生息的優惠政策。耕地、牲畜分到農牧民手中,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推廣,進一步調動和激發了廣大農牧民的生產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帶來了西藏社會生產力的第二次飛躍。這次生產關系的調整使西藏土地資源得到充分開發與利用,科技成為農業發展新的生產力。西藏每年有33萬農民接受化肥施用、良種精選、葯劑播種、機械耕作等技術培訓,土地的產出率因而得到提高,多數群眾溫飽問題得到解決。僅僅10多年間,種子更新了幾代,畝產一年比一年高。同時,一批輕工、建材、水泥、啤酒等工廠建立起來,民族工業迅速崛起。據西藏自治區統計,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的經濟增長中,科技貢獻率達到28%。中央第三次、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後,決定對西藏實行「對口支援、分片負責、定期輪換」的政策,國家在保證正常項目建設的同時,支援西藏建設了62項工程和117項工程,並在財稅、貿易、金融等方面賦予優惠政策。滿拉水利樞紐工程、羊湖電站、青藏川藏公路整治改建等工程的建成,改變了西藏落後的基礎設施,基本建成了適應市場經濟的基礎設施。在10年多的時間里,西藏在抓好經濟總量增長的同時,重視結構的調整,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依託優勢資源培育以旅遊、藏醫藏葯、礦產為主的支柱產業,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社會生產力第三次得到快速發展。農牧民糧油肉基本實現自給,作為生產力基本要素的生產工具得以更新換代。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被現代方式代替,信息技術、高新技術的作用日益增強。國家的特殊優惠政策使西藏生產力持續快速發展,西藏國民經濟連續持續增長。西藏國民生產總值1999年超過100億元大關後,去年又突破200億元大關,達到211.54億元。進入新世紀的前4年,西藏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2.5%,在西部12個省市中居第三位。

② 有誰知道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和有關西部的『昨天』和『今天』的資料,急吖!!!

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廣西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6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億人,佔全國的28.8%。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22660億元,佔全國的16.8%。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但由於自然、歷史、社會等原因,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一、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意義、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實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確保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勝利實現的重大部署,是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和富餘的重要舉措,是保障邊疆鞏固和國家安全的必要措施,關系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有利於改善全國的生態狀況,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有利於培育全國統一市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根據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任務和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方針政策和重點任務。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不斷探索西部大開發的新路子。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社會進步協調推進,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積極進取,量力而行,有重點、有步驟地解決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堅持把西部地區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與國家政策支持結合起來,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西部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

實施西部大開發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也是一項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既要有緊迫感,又要有長期奮斗的思想准備。總的戰略目標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21世紀中葉全國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從根本上改變西部地區相對落後的面貌,努力建成一個山川秀美、經濟繁榮、社會進步、民族團結、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1世紀頭10年,力爭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有較大發展,重點地帶開發步伐明顯加快,科技教育和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出現新局面,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是西部地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積極發展有特色的優勢產業,推進重點地帶開發;發展科技教育,培育和用好各類人才;國家要在投資項目、稅收政策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逐步建立長期穩定的西部開發資金渠道;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引導外資和國內資本參與西部開發;西部地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在改革開放中走出一條加快發展的新路。

36回答者: lupangd

③ 援藏計劃的水利援藏

「十一五」期間,水利部共落實西藏水利建設投資69.98億元,超過「十一五」以前西藏水利固定資產投資的總和。「十二五」期間,水利部將支援西藏著力構建民生水利發展、骨幹水利工程、水生態保護、水利管理保障四大水利體系,加快扭轉西藏水利建設明顯滯後的局面。
水利部部長陳雷在水利部第五次援藏工作會議上介紹,「十一五」期間,水利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西藏工作的方針政策,緊密結合西藏實際,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全方位加大水利援藏工作力度,圓滿完成了水利援藏各項任務:
——骨幹工程建設實現重大突破。西藏歷史上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旁多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滿拉、雅礱、墨達三大灌區完成建設任務,江北灌區加快建設,重點灌區節水增效工程順利實施,全區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20萬畝,比2000年翻了一番。
——防洪減災綜合體系基本形成。建成縣城以上標准堤防189公里,堤防總長656公里。全區7個地市和46個縣城防洪工程體系基本形成,解除了70餘萬人的洪水威脅,最大程度減輕了災害損失。
——水資源配置調蓄能力明顯增強。阿渦奪、江雄水庫投入使用,項目區供水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完成了沖巴等33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新增和恢復庫容9545萬立方米。水利工程供水能力達到21億多立方米,有力地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
——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解決了162萬農牧民的飲水安全問題,比全國提前三年完成規劃任務。新增農村水電裝機1.88萬千瓦,解決了9.53萬農牧民的用電問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11萬畝,全區有效灌溉面積達280萬畝。
——高原水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加快實施,開工建設10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治理和修復水土流失面積15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監測覆蓋面不斷擴大。
——水利管理和科技支撐得到加強。全區所有縣市成立了水利水電局。水利工程管理條例、水文管理條例等法規先後頒布實施,水資源綜合規劃、重要江河流域綜合規劃等重大規劃相繼編制完成。高寒地區築壩技術等關鍵研究取得豐碩成果。
陳雷介紹,《水利部「十二五」援藏工作規劃》已經通過審查。水利部將深化援藏內涵,拓寬援藏渠道,加大援藏力度,全力支持西藏構建四大水利體系。一是民生水利發展體系,全面解決農牧民飲水安全問題,基本解決建制市和問題突出的縣級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問題;農村水電覆蓋范圍內鄉鎮通電率達到100%、人口通電率達到90%以上。二是骨幹水利工程體系,建設一批對實現西藏跨越式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骨幹水利工程,增加工程供水能力7億立方米左右。三是水生態保護體系,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1000平方公里,重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水質指標達標率達到80%以上。四是水利管理保障體系,健全符合西藏水利發展要求的水利管理機構和水利人才隊伍,建立科學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和長效的水管單位運行體制,全面提升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平。
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表示,水利部始終把支持西藏水利事業發展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部署,創新援藏工作體制,深化援藏工作內涵,改進援藏工作方式,堪稱動員全國一個系統支援西藏的典範。「十一五」時期,是西藏水利事業投資規模最大、安排項目最多、基礎設施建設最快、惠及群眾最多的時期。

④ 在黨和政府的領導關懷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幫助下,經過西藏各族群眾的團結奮斗,幾十年來,西藏的經濟社

(1)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是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2)黨和政府採取了積極的扶持政策,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和文化事業。(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民族政策,也是一項基本政治制度。(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進了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⑤ 新疆庫爾勒藏水入疆工程是真是假

假的。

2015年8月,一則「藏水入疆工程」的帖子刷爆了朋友圈。該項目號稱「亞投行最大投資項目」,准備「通過人工壩洞渠聯通中國西部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香日德河、格爾木河、那仁郭勒河、鐵木里克河和米蘭河流域的水資源形成水網」。

其他的破綻暫且不說,單說帖子里提到的「引藏水入疆約1000億立方米」就嚇人一跳。要知道整個長江三峽的庫容量才不到400億立方米,若真從西藏引走相當於兩個半三峽的水,位於雅魯藏布江、瀾滄江等河流下游的南亞、東南亞諸國也不幹啊。

水利部的辟謠聲明中稱「從未就『藏水入疆』做過任何規劃工作」。

(5)20年來西藏水利投資近300億元擴展閱讀

陳茂山:打好宣傳主動仗 傳播水利正能量 努力為新時期水利改革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在《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營的實施意見》等重大政策出台之際,組織專家加大政策解讀力度;

針對春耕生產時期水利工程成擺設等問題報道,協調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推出農田水利建設成效系列報道和新華社內參報道,妥善處理「亞投行最大投資項目藏水入疆工程雷霆啟動」等敏感信息,有效化解了負面影響。

⑥ 中國投資最大的工程叫什麼名

中國超級工程排行榜:
1、長興島造船基地 ——打造世界最大造船基地
工程總投資:
350億元
2、京滬高速鐵路 ——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項目
工程總投資:
2200億元
3、北京南站——亞洲最大火車站
工程總投資:
63億元
4、杭州灣跨海大橋——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工程總投資:
160億元
5、曹妃甸開發區——規模遠超三峽工程
工程總投資:
2300億元
6、蘇通長江大橋——世界最長斜拉橋
工程總投資:
78.9億元
7、西部大開發 ——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
工程總投資:
8500億元以上
8、福廈漳龍城際鐵路
工程總投資:
380億元
9、「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
工程總投資:
9000億元
10、中國「八橫八縱」大容量光纖通信網
工程總投資:
70億元
11、「南水北調」工程——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工程總投資:
5000億元
12、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 ——世界最大單體建築
工程總投資:
250億元
13、湛江東海島:寶鋼千萬噸級鋼鐵基地
工程總投資:
690億元
14、上海臨港新城——世界最大填海造地項目
工程總投資:
1500億元
15、上海洋山深水港——打造世界第一大港
工程總投資:
500億元
16、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工程總投資:
2萬億元
17、川氣東送工程
工程總投資:
627億元
18、遼寧紅沿河核電站
工程總投資:
500億元
19、戰略石油儲備工程
工程總投資:
1000億元
20、武漢火車站——邁向內陸最大鐵路樞紐
工程總投資:
140億元
21、昆明新國際機場——中國第4大航空樞紐機場
工程總投資:
231億元
22、海南電網跨海工程
工程總投資:
22億元
23、天津百萬噸乙烯項目
工程總投資:
268億元
24、上海光源實驗室——中國重大科學工程
工程總投資:
12億元
25、四川災後重建
工程總投資:
1.2萬億元
26、絲綢之路復興計劃
工程總投資:
430億美元
27、中國第二大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
工程總投資:
792億元
28、中國第三大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
工程總投資:
434億元
29、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
工程總投資:
120億元
30、大飛機工程落戶上海
工程總投資:300—500億
31、散裂中子源項目
工程總投資:
12億元
32、世界最大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工程投資額:
6.27億元
33、滬蓉高速公路(上海至成都)
工程總投資:
1700億元
34、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
工程總投資:
1000億元
35、港珠澳大橋
工程總投資:
700億元
36、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
工程總投資:1.53萬億元
37、甘肅酒泉——世界最大風力發電基地
工程總投資:
1200億元
38、武廣高速鐵路
工程總投資:
1168億元
39、廣州新火車站
工程總投資:
180億元
40、《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
工程總投資:
4500億元
41、上海虹橋交通樞紐
工程總投資:
360億元
42、哈大高速鐵路
工程總投資:
923億元
43、天津海上油田開采裝備基地
工程總投資:
220億元
44、陝北能源化工基地
工程總投資:
900億元
45、中石化伊朗亞達瓦蘭油田
工程總投資:
20億美元
46、中石油蘇丹石油項目
工程總投資:
70億美元
47、中石油尼日石油項目
工程總投資:
50億美元
48、非洲加彭貝林加鐵礦
工程總投資:
27億美元
49、中國十一五國家電網建設規劃
工程總投資:
12150億元
50、十一五西藏公路交通規劃
工程總投資:
430億元

⑦ 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取得的成就和意義。用數據證明、

西藏自治區主席向巴平措:
民主改革初期的1959年,西藏生產總值(GDP)僅為1.74億元,到2008年發展到3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5倍,連續1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08年人均GDP超過14000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1959年的142元增長27倍。

資料圖片:西藏林芝地區林芝縣巴果繞村農民正在給從內地引進的黑白花奶牛喂飼料(2008年10月29日攝)。西藏林芝地區6年來總投資1.7億元,大力發展藏豬、藏雞、奶牛等養殖業及核桃、天麻、辣椒等種植業。2007年項目區增加純收入4723萬元,人均增收1285元。 新華社記者 索朗羅布 攝

西藏和平解放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國各地的對口援藏,自治區幹部群眾的不懈努力,使西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壯大經濟,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高

葯王山農貿市場是拉薩市最大的菜市場,這里的蔬菜品種多達70餘種,其中八成以上為本地生產的菜種。這是西藏的一個縮影。粵菜、川菜、湘菜、北京涮羊肉、東北水餃、蘭州拉麵、雲南米線等各地風味美食,在拉薩、林芝、日喀則等地街頭隨處可見。

「沒想到這里要啥有啥,世界屋脊的消費品種竟然與內地差不多。」 來西藏參觀旅遊的人常常發出這樣的感嘆。

西藏和平解放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央一直十分關心和大力支持西藏經濟社會發展,著力改善西藏各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國家就對西藏的經濟發展給予了特殊支持,撥給大量財政補貼、專項補貼和重點項目建設資金,並調集大批物資進藏。進入20世紀80年代,這種特殊支持的力度逐年增大,中央政府每年撥給西藏自治區財政補貼10億元人民幣,並積極組織實行對口援藏。

資料圖片:2008年7月18日,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米瑞村的牧民群宗給新房獻哈達。西藏自治區自實施安居工程建設兩年以來,截止到2008年7月,共投資70.22億元,讓11.4萬戶居民搬進新房,受益農牧民達59.4萬人。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1980年,中央召開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決定在全國率先對西藏實行免徵農業稅,採取特殊政策讓農牧民休養生息。1984年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決定「國家直接投資項目、中央政府財政補貼、全國人民對口支援」,形成全方位支援西藏建設的新格局。1994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了「一個中心、兩件大事、三個確保」的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方針,明確了「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方式。2001年,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在西藏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這是進入新世紀西藏工作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為加快自身造血功能,西藏自治區黨委、區政府從薄弱環節入手,抓住工業發展不放鬆,使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初步形成了優勢礦產業、建材業、民族手工業、藏醫葯業為支柱的包括電力、農畜產品加工業、飲食品加工製造等工業的富有西藏特色的工業生產體系。2007年,西藏工業增加值25.71億元,比1959年的0.15億元,增加25.5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7.5%。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裡不慌。為促進農牧業大發展,中央對西藏投入巨資,實施大規模的農田、草場基本建設,積極普及農牧科學技術,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極大地改善了西藏農牧業的生產條件,改變了農牧業生產方式。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先後實施了免徵免購,從農牧民手中不收任何農牧業稅,實行「土地歸戶使用,自主經營,長期不變」和「牲畜歸戶,私有私養,自主經營,長期不變」的「兩個長期不變」政策,使農牧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了極大提高。糧食產量由1959年的18.29萬噸,增加到2007年的93.86萬噸;牲畜存欄數由1959年的956萬頭(只),增加到2007年的2417萬頭(只)。至2007年,西藏農牧業迎來第二十個豐收年,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788元,比上年增長14.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約7個百分點。

在工農牧業全面發展的同時,自治區黨委適時提出「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並將旅遊業確立為龍頭產業,加大了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特別是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後,西藏的旅遊業突飛猛進,遊客達到251.2萬人次,是1980年的712.6倍。

西藏自治區主席向巴平措告訴記者,要感受西藏跨越式發展,可以看這幾組數字:民主改革初期的1959年,西藏生產總值(GDP)僅為1.74億元,到2008年發展到3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5倍,連續1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08年人均GDP超過14000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1959年的142元增長27倍。

資料圖片:總裝機容量40MW的自治區重點工程、目前林芝地區最大的水電站——林芝巴河雪卡水電站堅持建設、環保「兩手抓」,取得了好成績,首台機組於2008年9月17日實現並網發電並已開始發揮作用。記者 青陽多旦 攝(圖片來源:西藏日報)。

打破瓶頸,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展

舊西藏沒有一條正式公路,交通運輸極為落後,人們維持生活、鹽糧交換、經濟往來,全靠人背畜馱,走騾馬驛道、劃牛皮筏、溜索橋。交通閉塞是制約西藏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瓶頸。1954年12月25日,舉世聞名的川藏、青藏公路同時通車,創造了人類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跡,由此,開啟了西藏現代交通的大發展。

自西藏民主改革以來,國家不斷加大西藏常規項目投資力度,在不同時期,相繼安排了一大批關系重大、影響深遠的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使西藏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西藏人大代表、區發改委主任金世洵說:民主改革以來的50年,是西藏經濟大發展、實現大跨越的50年。2006年,國務院制定了加快西藏發展、維護西藏穩定的40條優惠政策;2007年,國務院又確定了總投資達770多億元的西藏「十一五」時期180個工程建設項目,截至2008年10月,這180個工程項目累計到位資金332億元,占「十一五」規劃總投資的43%,已有163個項目開工建設,占整個項目的90%以上。

2007年,青藏鐵路建成運營,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也是在2007年,西藏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86萬多公里,比1959年的0.73萬公里增加4.13萬公里,增長5.7倍。43個縣通油路,擁有和在建機場5個,進出藏航線達到15條。

惠及群眾,人民生活從貧窮走向富裕

資料圖片:一名藏族婦女在拉薩街頭轉經(1月27日攝)。2009年,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已經過去整整50年。50年來,西藏從極端落後到逐步走向現代化;50年來,西藏人民從備受奴役到當家作主。今天,一個經濟發展、民族團結、邊防鞏固、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的新西藏正呈現在世人面前。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走進拉薩市郊區楊達鄉通嘎村村支書阿努的家,門庭里掛滿了風干臘肉,剛宰殺的一頭豬和一隻羊掛在牆上。蓋在獨家院落的200多平方米房子內,現代家電一應俱全。祖輩們世代為「朗生」的阿努動情地說:「做夢都沒想到自己能夠積聚起這么多財富。沒有共產黨、沒有新西藏,就沒有我一家人今天的幸福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始終把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作為首要任務,提出並大力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確保農牧民持續穩定增收。

一項為改善佔西藏人口總數85%以上的農牧民群眾住房條件的農牧區安居工程,已使60萬農牧民搬入新居。自治區各級政府投入資金已超過80億。

安居工程使西藏絕大部分農牧區從根本上改變了昔日的「外觀」。記者近日來到位於藏東南的山南地區和林芝地區的農牧區,在這些地方,到處都能看到二層的小樓房、引到農戶自家院子里的自來水管、現代化的傢具和農業機械。

在改變農牧民住房條件的同時,作為配套工程的通電、通路和通電話等工程也攻克了西藏農牧區的「軟肋」。

新農村建設讓整個農牧區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住房、看病、上學、出行、飲水、通訊等農牧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都得到了顯著改善。從2006年起,中央財政率先支持西藏建立農牧民社會救助制度,將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的特困農牧民的收入補助至800元,目前受益人口已達81.9萬人。(蘇銀成 張帆 汪志球)

詳情請看:http://www.cnhan.com/gb/content/2009-03/27/content_988706.htm

閱讀全文

與20年來西藏水利投資近300億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發行短期融資券利好 瀏覽:337
上海證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 瀏覽:513
中金所國債期貨手續費 瀏覽:813
愛投資ppt 瀏覽:688
原油外匯符號 瀏覽:535
非法買賣外匯法律解釋 瀏覽:198
1953年1分紙幣回收價格 瀏覽:412
香港基金經理名人 瀏覽:742
房企融資貸款 瀏覽:570
德邦的資金實力 瀏覽:839
個人大額貸款平台 瀏覽:443
招行貸款利息高嗎 瀏覽:283
定期還貸理財 瀏覽:851
3月10廣西大化生豬價格 瀏覽:901
粵港澳大灣區理財產品 瀏覽:631
外匯交易收徒 瀏覽:15
從境外匯人民幣到境內 瀏覽:627
江西基金產業基金 瀏覽:490
婚戀行業融資 瀏覽:255
華昌融資黃了 瀏覽: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