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黃銅的價格
黃銅分很多種的哦,普通黃銅如H62的 39-43元/公斤 高精黃銅H80 58-62元/公斤 還有很多種,只是給你個參考。 希望同興銅材的回答能讓您滿意。
2. 黃銅價格行情走勢下載
官網介紹的應該很詳細的。
黃銅價格數據一應俱全。
3. 急求,在哪能查到近幾年黃銅和紫銅的價格走勢
去一些有色協會的相關網站,想礦業秘書網就不錯,可以查到很多報價,且免費不用注冊
京華時報4月30日報道 2005年10月,國家發改委下屬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下稱國儲調節中心)進出口處處長劉其兵,因在倫敦銅期貨市場上擅自違規交易,給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造成了6.06億美元的巨額經濟損失。近日,市一中院判處劉其兵有期徒刑7年;他的上司、國儲調節中心原副主任呂嘉范獲刑6年。
劉其兵今年40歲,湖北省黃陂縣人。1998年,國儲調節中心通過倫敦金屬交易所進行自營期貨業務,具體工作由劉其兵負責實施。因為自身的職務關系,劉其兵成為了中國銅期貨界的頂尖人物,在倫敦金屬交易所亦是「明星交易員」。
劉其兵入道之時,恰逢國際銅價從低至高的上揚時期。價格從1000多美元漲到3000美元,劉其兵一度盈利頗豐。但在銅價創出3000美元新高後,劉其兵轉而認定銅市見頂,開始反手做空,但國際銅價一路上漲,2005年「十一」長假後,國際銅價已突破4000美元/噸,而劉其兵的賬面虧損已達6.06億美元。劉其兵此後留下一份遺書失蹤。當時該事件被稱為「國儲銅期貨巨虧事件」。10個月後,有關部門在雲南將劉其兵抓獲。
近日,市一中院一審判決,因劉其兵違反國家對國有單位進行期貨交易的相關規定,擅自將該中心的資金用於境外非套期保值的期貨交易,導致發改委物資儲備調節中心損失人民幣9.2億元,獲刑7年。劉其兵的頂頭上司、國儲調節中心原副主任呂嘉范,明知國有單位的相關規定,仍同意劉其兵進行上述期貨交易;並且在離任時,故意隱瞞相關事實,導致繼任人員未能及時發現劉其兵的犯罪行為,釀出了這起驚天大案,被判處6年有期徒刑。
判決披露,劉其兵失蹤後,國儲調節中心成立了應對小組,通過實物交割、平倉、展期等多種方式止損,將原有的6億多美元損失降低到了1.44億美元;扣除劉其兵此前在國內期貨賬戶1.89億元人民幣的盈利,累計虧損數額為9.2億元人民幣。
5. 最近銅會漲價嗎
主要還是受供求的影響,另外還受期銅價格的影響.前段時間銅期貨和約不是漲的很厲害么,常常出現漲停板,漲幅都不受控制了,現在銅價的下跌可能是回調吧.再加上期貨有定價功能,而我國的期貨市場還不具備這種功能,所以其價格都是跟隨國際銅價的變化而變化的,你關注以下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銅價,一般情況下,那裡的銅價上漲的話,第二天上交所的銅價就會上去的.
6. 2005年底的倫敦銅事件是怎麼回事啊
請將鏈接完全復制後,粘貼到地址欄
http://finance.memail.net/051123/129,21,2084429,00.shtml
盡管相關部門諱莫如深,但「倫敦拋銅」事件的整個輪廓已基本浮出水面。
一位中國交易員以發改委下屬的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的名義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市場上陸續建立了約20萬噸銅的空頭頭寸,合約的交割期為12月21日。由於該筆空頭頭寸過大,而市場不相信中國的國儲部門能在指定的期限內實現交割,於是國際炒家乘機逼空。
截至11月18日,LME市場的銅期貨價格已經連續漲升至4245美元。據估計,這些空頭寸建倉的均價在3200美元/噸左右(約為四五月間的價格),加上另一家與之協調行動的國有大型企業有色中金的空頭頭寸,總共達到35萬噸。照此計算,浮虧可能達到數億美元。
由於這些交易可能造成的巨大損失,而且涉嫌違規操作,這筆交易被輿論評價為「倫敦版『中航油』事件」。
巨額空單:可能是「流氓交易」?
「按照指定時間交割如此數量巨大的銅,顯然不現實。」11月20日,格林期貨首席分析師於軍禮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首先從時間上看,要想將銅裝運到LME指定的倉庫並完成注冊,至少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而目前距離交割期限已只有一個月了。
如果屆時無法交割,那麼只有在交割期之前進行斬倉。這樣,就必然要在LME市場進行反向對沖,買進同樣數量的期貨銅。國際基金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選擇進行逼倉,推動行情上漲,迫使持倉人在更高的價格接盤。
此前的數個月,此次事件的肇事者劉其兵(音)一直在賭銅價將下跌,而銅價卻出現了連續6個月的上漲。據稱,劉是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進出口處處長,長期代表該中心在海外市場的套期保值業務。兩年前,劉其兵在其他交易員還沒有看清趨勢之前就已經看漲期銅,從而在中國商品交易界一舉成名。他還以熟練的技術分析著稱,傳言其在投資交易的過程中,自建的「老鼠倉」就賺了過千萬。
然而,據《中國日報》報道,國儲官員稱,劉所建立的上述期銅空頭頭寸並非代表政府,其損失完全與該交易員的個人行為有關,這些交易沒有登記在公司的賬戶上,並不涉及中國政府。劉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私自在LME建立了大量空頭部位」。
劉其兵把寶押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將導致銅價走低上,但由於判斷失誤,當銅價持續上漲到每噸4000美元後浮動虧損加大,劉被解職並於10月中旬被「雙規」。
有媒體披露,國儲之所以公開表示與此事無關,是因為該單交易的手續並不齊備。據說,與期貨經紀公司的委託協議可能沒有,或者是協議的關鍵部分,即將委託什麼人來下單的部分並不存在。可能因為劉其兵在國儲做了10多年,那些經紀公司在缺乏協議的情況下仍舊自然認定其在為國儲下單。
據悉,有8家經紀公司和基金為劉提供了交易通道和信用額度,他們分別是:斯邁爾能源下屬的斯邁爾金屬公司、瑞福期貨、倫敦標准銀行、巴克萊銀行、曼氏集團、AMT、薩頓公司、以及一家總部在法國里昂的基金公司。其中在斯邁爾的頭寸最多。
如果劉其兵的交易確實未經授權,國家供給儲備調劑中心拒絕承擔交易責任,那麼此次「倫敦拋銅事件」將是里森私自交易搞垮巴林銀行以後,又一起國際重大的流氓交易行為。其所造成的財務後果可能要落到上述經紀公司或是倫敦結算所的頭上。按照英國的金融監管法規,交易所,尤其是期貨經紀公司負有對客戶進行合規性檢查的責任和義務。
抑制銅價:國儲部門盡力「救火」
此前行事極為低調的國儲部門,在過去兩周內頻頻高調亮相,在銅市場拋售庫存並大造空頭輿論。然而,在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前來采訪「倫敦拋銅事件」的媒體記者,卻都先後被保安請到了大門外。
10月份,國儲部門開始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增加銅庫存;10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文《抑制銅冶煉行業盲目投資,促進銅工業健康發展》;11月11日,一位被認為是國儲資深官員的人士通過媒體聲稱,國儲目前手上共掌握了130萬噸銅;11月16日,國儲通過公開拍賣的形式向國內現貨市場拋出兩萬噸銅;當天晚上,國儲發布公告稱,11月23日將再拍賣兩萬噸銅現貨。16日晚,受「國儲已向國務院申請要求出口20萬噸銅」的傳聞影響,LME市場銅價下跌了近100美元,至4055美元,但很快又漲回了原來價位。
國儲部門拋銅給國際買家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可惜只是曇花一現。相反,這些高調的言行似乎更堅定了國際炒家的做多信心。國際銅價不降反升,並不斷創出新高。滬銅的多個合約小幅度振盪後也創了新高。上海有色金屬行業協會信息中心主任童樂申表示,國儲此次拍賣行動在行業反映很好,但是按照我國年消費銅370萬噸來計算,但2萬噸銅只夠用兩天,平抑銅價的目標遠未達到。
同樣因為巨大的空頭持倉而成為國際基金逼倉的「獵物」,同樣是交易員違反規定進行操作,同樣導致了巨大的損失。距「中航油」在新加坡衍生品市場巨虧5.54億美元僅僅一年,國家物資儲備部門就爆出類似的事件,這不能不說類似事件的發生存在某種必然因素。我國是銅進口大國,而且作為國家物質儲備部門,在海外期貨市場也應該是以套期保值業務為主,為什麼會出現因為交易員個人看空就大肆做空的情況呢?為什麼未經允許可以下單?一個交易員就能有這么大許可權,而受不到相應的約束和監管?
「市場是殘酷的,誰不規范就賺誰的錢。」中航油事件爆發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期貨證券研究室主任廖英敏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此類風險事件的根源所在。「因為是一些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不懂金融、完全外行的官僚們在管理企業和政府部門。」一位期貨從業人員措詞激烈地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如果因為交易員給企業或部門賺了錢,就放任縱容其冒險,從而導致監管缺失、風險失控,中航油不就是前車之鑒嗎?如果拿國家的籌碼去賭,賭贏了自己能名利雙收,輸了卻由國家買單,這種「賭博」行為還要出現多少呢?這不能不說明相關政府部門在管理上存在巨大的漏洞。
學者反思:風險管理缺位
「類似事件的發生,顯然是國內企業及政府部門長期忽視風險管理的後果。」美國康奈爾大學金融學終生教授黃明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黃明教授長期研究行為金融學、衍生工具和信用風險。
http://www.scwz.com/scdd/20051220114528.asp
中國銅價再創新高 傳倫敦銅事件當事人外逃
7. 銅的價格比前幾個月有什麼變化
期貨上銅的價格和前幾個月比價格是上漲的,價格能子啊60000上方站穩,後期價格能看到65000.
8. 現在市場,紫銅和黃銅的市場價格是多少
年 9月 23日 星期六 01:53
(以美元計價) 12月金 12月銀 10月鉑金 12月鈀金 12月銅
<GCZ6> <SIZ6> <PLV6> <PAZ6> <HGZ6>
9月22日收盤價 595.40 11.310 1148.10 321.65 344.35
盤中高點 598.20 11.490 1159.90 326.80 349.50
盤中低點 588.70 11.165 1140.00 310.00 339.00
5日移動平均 589.20 11.184 1149.70 311.59 340.75
20日移動平均 610.00 11.925 1207.90 331.83 344.77
50日移動平均 631.00 11.919 1228.70 331.52 345.98
9日R.S.I. 52.77 48.29 25.57 57.89 57.36
14日R.S.I. 45.06 42.89 25.50 50.03 52 34
注:上述數據由上日收盤價計算得出.上日高低點包括上日在ACCESS的交易價位.取樣指針的時間長短是根據技術分析師習性以及開發商所建議.移動平均值即簡單移動平均數據,而相對強弱指標(RSI)計算公式包括利用平滑移動平均線(EMA)的平滑因子.所有的數據均可透過Reuter Graphics及路透其它技術分析產品算出.
合約高點 753.00 15.200 1340.00 420.00 380.00
合約低點 338.00 4.690 1015.00 223.00 117.00
第一通知日 11/30 11/30 9/29 11/30 11/30
到期日 12/27 12/27 10/27 12/27 12/27
銅作為期貨交易品種已有百餘年歷史。目前, 國外從事銅期貨交易的交易所主要有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和紐約商業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 — COMEX)。國內銅期貨於1991年推出,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LME 銅期貨價格是國際市場中最具權威性的行業報價。上海交易所陰極銅期貨價格也已經成為國內行業的權威報價,成為企業銷售產品、采購原料及簽訂進出口貿易合同的定價依據。
銅是人類最早發現的古老金屬之一。世界銅資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國、尚比亞、獨聯體和秘魯等國。智利是世界上銅資源最豐富的國家, 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4。銅的冶煉技術仍以火法冶煉為主,現代濕法冶煉技術正在逐步推廣, 國際上火法煉銅平均成本為1400-1600美元/噸,濕法煉銅成本為800-900美元/噸。 世界銅的消費集中在發達工業國,美國是最大的銅消費國,消費量約佔世界總量的1/5。 世界主要銅出口國有:智利、尚比亞、秘魯、扎伊爾等;世界主要銅進口國有:美國、日本、歐共體、中國。
我國雖然銅資源貧乏,但卻是世界主要的精煉銅生產國之一,銅生產地集中在華東地區,該地區銅生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其中安徽、 江西兩省產量約占 35%。主要銅生產企業有銅陵有色金屬 集團 公司、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 雲南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我國銅的主要消費地集中在華東和華南地區, 二者消費量約佔全國消費總量的70%。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電子、電氣行業與機械製造業消費的銅占總消費的比例明顯高於發達國家, 而建築業及交通運輸業消費銅所佔的比例卻又低於發達國家。我國是個銅資源短缺的國家,精煉銅的原料自給率只有40%, 每年均需進口大量的銅精礦。
9. 現在廢銅的市場行情怎麼樣呢
廢銅一般每公斤40元,紫銅貴一點,每公斤42,43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