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tpp的投資條款

tpp的投資條款

發布時間:2021-08-15 02:23:11

① TPP.FTA.RCEP.APEC.ECFA分別是什麼意思

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

FTA:自由貿易協定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

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成員國中的紐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汶萊四國發起,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系的自由貿易協定,原名亞太自由貿易區,旨在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決定加入TPP談判,而中國沒有被邀請參與TPP談判。2013年9月10日,韓國宣布加入TPP談判。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將突破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模式,達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務在內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協議。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將對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產生重要影響,可能將整合亞太的兩大經濟區域合作組織,亦即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和東南亞國家聯盟重疊的主要成員國,將發展成為涵蓋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大多數成員在內的亞太自由貿易區,成為亞太區域內的小型世界貿易組織(WTO)。


自由貿易協定是兩國或多國間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契約,目的在於促進經濟一體化,其目標之一是消除貿易壁壘,允許產品與服務在國家間自由流動。這里所指的貿易壁壘可能是關稅,也可能是繁雜的規則等等。

自由貿易區(英文:Free Trade Area,簡稱FTA)通常指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相互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取消絕大多數服務部門的市場准入限制,開放投資,從而促進商品、服務和資本、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有時,它也用來形容一國國內,一個或多個消除了關稅和貿易配額、並且對經濟的行政干預較小的區域。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即由東盟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共同參加(「10+6」),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若RCEP談成,將涵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將達23萬億美元,佔全球總量的1/3,所涵蓋區域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英文為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簡稱ECFA;台灣方面的繁體版本稱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原稱為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或稱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定(英文簡稱CECA,即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2010年1月26日,ECFA第一次兩會專家工作商談在北京舉行。2010年6月29日,兩岸兩會領導人簽訂合作協議。2010年8月17日,台灣立法機構通過《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簡稱APEC)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1]

截至2013年9月,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正式成員和三個觀察員。

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紐西蘭和東盟6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首屆部長級會議,標志著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1991年11月,中國以主權國家身份,中華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為「中國香港」)以地區經濟體名義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成員。



以上信息分別來自:http://ke..com/view/6758077.htm?from_id=10547728&type=syn&fromtitle=tpp&fr=aladdin

http://ke..com/view/915521.htm?from_id=48787&type=syn&fromtitle=FTA&fr=aladdin

http://ke..com/view/9630693.htm?fr=aladdin

http://ke..com/view/3211720.htm?from_id=2279583&type=syn&fromtitle=ECFA&fr=aladdin

http://ke..com/view/22120.htm?fromtitle=APEC&fromid=441170&type=syn

② TPP協議是什麼意思 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也被稱作「經濟北約」,是目前重要的國際多邊經濟談判組織,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國中的紐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汶萊四國發起,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系的自由貿易協定,原名亞太自由貿易區,旨在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
TPP成員國之間會帶來產品、服務價格下降,物流速度增加,各國可以取長補短,消費者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但是貿易開放一直都是一把雙刃劍,有領域受益,就有領域「受傷」。成員國的國家利益或某些產業的利益可能會因此受到他國的沖擊,這一問題在關稅方面尤其突出。
TPP談判始於2010年3月,談判由兩大類內容構成:一是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等12個談判參與國一起決定的領域;二是如某類商品進口關稅減免等雙邊磋商領域。
2015年10月5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終於取得實質性突破,美國、日本和其他10個泛太平洋國家就TPP達成一致。12個參與國加起來所佔全球經濟的比重達到了40%。TPP將對近18000種類別的商品降低或減免關稅。
2016年2月4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汶萊、加拿大、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秘魯、新加坡和越南12個國家在奧克蘭正式簽署了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協議。
TPP協定需要各國立法部門(國會、議會)批准通過,整個TPP生效還需要很長時間。

原本TPP一旦成功,對中國有很大的影響,
但現在,美國要退出TPP,則對中國就沒有影響了。

③ TPP的原則是什麼

通過TPP全面介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進程
開創並主導21世紀貿易協議的新標准
為「五年出口倍增計劃」提供戰略保障
對美國FTA戰略進行調整和重新布局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_網路
http://ke..com/link?url=0R3tCaFkVpV-_

④ 何為tpptpp談判達成協議,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TPP是什麼?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也被稱作「經濟北約"。是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成員國中的紐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汶萊四國發起,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系的自由貿易協定,原名亞太自由貿易區,旨在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但隨著談判成員漸漸增加,美國在2008年2月宣布加入,已發展到12個成員國,最終很大程度上被解讀為針對中國的一次美國主導世界貿易規則的行為,是意義與WTO相似的新區域貿易規則。
為什麼TPP沒有中國?
對比WTO追求的是降關稅,TPP追求的是自由貿易。自由貿易包括什麼呢?包括0關稅、包括貨物、服務全部自由流動,所有經濟監管制度都必須統一標准。細分領域有貿易和服務自由、貨幣自由兌換、稅制公平、國企私有化、保護勞工權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環境資源、信息自由。說明白點就是禁止各種門檻、操縱、補貼等,而這些條件和貿易准則中國目前還遠遠達不到。
如果說美國的一切動作都在針對中國是有陰謀論之嫌,但在中國目前已經開始大跨步改革的節骨眼,現在在TPP上搞這么一出「火急火燎」,似乎多少都有點和中國過不去的意思。
從理論上和TPP的規則上說,任何國家都可以加入TPP,但惟獨中國不行,用TPP一位官員的話說,「TPP是一個只禁止中國入內的俱樂部。」
中國加入TPP到底難在哪裡?
貨幣自由兌換。這一點幾乎是針對中國,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剛起步,如果現在中國放開貨幣自由兌換,必然會導致中國經濟大幅度動盪,資本大量的外流。這一點就將中國排斥在外。
國企私有化。這一條也是針對中國的,故意以此將中國排除在外,過去十年期間,中國的國有企業不但沒有弱化,反而越來越大,國進民退,越來越壟斷。要想加入TPP,就要國企私有化,這對於當前的財富分配既得利益階層的國有企業,幾乎比登天還難。
而且,中國加入TPP協定的其他障礙也不小,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知識產權等,每樣都是高標准。其中,環境保護,貿易保護中是綠色壁壘。TPP主張在生物和貿易多樣性、多邊環境公約、環境保護分歧領域、海洋漁業捕撈等方面提出高標准要求,2015年中國新環保法實施,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法,可以行拘企業負責人,近期也出現1580萬元的天價罰單,對我國環境保護起到了促進作用,但要看到,這些工作還局限在環境污染層面。
勞工權益挑戰不小,貿易保護中的藍色壁壘。美日等國提出的勞工貿易規則,注重勞工在商品生產中的工資待遇和環境條件,強調勞工的價值關注和企業對環境、消費者的人文關懷。雖然這些年中國工人工資在上升,勞動力成本增長,但目前依然難以改變勞工價格相對低廉、工作環境和作息時間得不到保障,勞動者權益保護距離美日還有相當長的距離的事實,以及中國勞工組織在勞工者保護中的缺位問題。
從上面幾點來看,我們可以知道,TPP就是為將中國排除在外而著身定做的一套貿易體系,而且以當前中國的條件是不可能達到加入條件的貿易體系。
中國被排除在外,會發生什麼?
雖然TPP是開放成員國市場,亞當斯密也在《國富論》中一直強調開放市場少收稅百利而無一害,TPP更是宣稱零關稅的香饃饃,但畢竟是國與國之間交易,中間牽扯到文化、傳統、宏觀控制(其實是每個國家都希望自己獲取更多利益讓他國獲得更少)。但是畢竟是有很大的利益在其中,所以一旦成立必將減少他國對我國出口產品的需求。
中國被排除在外,那麼中國的貿易數額會大大減少,因為加上製造成本、商務成本、關稅成本等,中國的商品價格已經不可能和TPP體系內的商品競爭了,也就是美國等進口大國,可能就不會從中國進口商品,這樣一來,中國的貿易順差可能會大打折扣了。
中國貿易順差大打折扣,中國的外匯占款就大幅度減少,外匯儲備也將大大減少,甚至可能經常性出現逆差,因為中國進口的原油、鐵礦石等是剛需。從此中國可能從世界第一的貿易大國,大幅度倒退為貿易中等國,中國從世界第一貿易順差國,可能大幅度倒退為世界第一貿易逆差國,中國從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國,可能大幅度倒退為外匯儲備小國。
此外,中國被排除在TPP之外,接下來會出現恐怖一幕,就是大量的外資企業將從中國撤退,這對當前中國的經濟是重大的打擊,因為這些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生產的產品將沒有競爭力。
美國的目的?
美國通過TPP談判可以對中國東盟FTA(自由貿易協定)起到制衡作用,削弱中國經濟在該區域的影響力,確保其東亞地緣政治、經濟和安全利益。談判達成,美國將在知識產權、勞工標准等方面制定新的規則。另一方面,由於自貿區具有對內開放、對外限制的特徵,因此,在成員國之間貿易壁壘降低的同時,對區外經濟體則構成更高的壁壘,會產生貿易轉移的效果。美國積極推進TPP的根本戰略目標,就是保持和擴大自己的資源版圖,重新構建信用體系,繼續持保持美國超級大國的霸權地位。
有觀點認為自由貿易是美國立國的核心價值觀之一,因此推動國際之間的自由貿易對美國來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本來WTO承擔了部分功能,但是目前WTO陷入僵局,日漸式微。一但協議達成,WTO將名存實亡。
中國該如何應對?
TPP對於中國來說也不是非加入不可,TPP的很多條款高於國家主權,有訴訟要國際仲裁機構和法庭判決,而這些機構都在美國手裡,假如中國加入TPP,那中國要吃很大的虧。如果中國也能發起一個貿易體系,體系內大家零關稅等,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對抗的,比如現在的亞投行。
最後援引一段環球評論就是,中國人需要帶著自信觀察TPP的談判進展,以對中國貿易利益的冷靜權衡來評估我們加快推進亞太自貿區與是否參加TPP之間的關系。在這個問題上我方的著眼點一定要避免地緣政治化。

來自:搜狐> 國際財經 > 全球經濟

⑤ 什麼是tpp它當中涉及哪些條款

它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2005年簽署時只有智利、紐西蘭、新加坡和汶萊四個國家。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組織在美國加入後,名聲大噪,此後正式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即TPP。由於TPP不僅涵蓋傳統的國際貿易領域,還對勞工和環境、知識產權、國有企業等涉及國家主權的敏感議題進行了規范,協議質量較高,因此也被稱為「21世紀的貿易協定」。

⑥ TPP模式是什麼

包括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12個亞太國家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簡稱TPP)日前取得突破性進展,各方經過多輪艱苦談判達成一致協議。TPP將對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國際關系產生深遠影響,它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貿易和投資協定的范疇,是一套全新的指導未來全球化發展方向的價值觀體系。

與傳統多邊貿易協定相比,TPP強調的不僅僅是關稅減讓和配額削減,而是各國經濟活動在勞工保護、環境治理、知識產權保護、國有企業、互聯網信息自由流動和反腐敗等領域的價值觀和規則的重塑。

⑦ TPP協定框架內容是TPP協定產生的原因是

TPP協定框架的主要內容就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其核心議題包括:貿易協定、工業產品、農業、紡織、知識產權、技術性貿易壁壘、勞工和環境。其他議題也包含過去貿易協定沒有的一些跨領域問題,例如增強TPP國家市場的調節系統,以讓美國公司能夠在TPP市場更加無縫操作等;以及一些新的貿易問題,例如保證國有企業與私有企業的公平競爭,以及不能將美國公司置於競爭不利地位等。
TPP協定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在全球經濟風雨飄搖、美國經濟困頓乏力以及全球增長重心「東移」的大背景下,力推TPP既反映了全球經濟貿易格局力量對比的變化,也凸顯了美國試圖以TPP為杠桿撬動「太平洋世紀」的雄心。
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經濟格局發生巨大變化,新興經濟體的快速崛起沖擊著以美國為首的全球力量架構。特別是近年來,亞太地區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成立了包括A PEC、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東盟、太平洋島國論壇等眾多經濟和貿易同盟,其人口總數、G D P總量均佔世界第一。其中,A PEC各經濟體的經濟總量和貿易量分別佔全球的43%和54%。
美國和亞洲有著最為密切的貿易和資金往來。僅2007年,美國與太平洋彼岸的商品貿易額就達1萬億美元,四分之一的美國貿易來自東亞地區。然而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強勁也使其他亞洲經濟體從西方需求轉而更多依賴對中國的出口。2009年,東亞第15次峰會首次明確將以「10+3」機製作為實現東亞共同體長期目標的主要載體。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啟動,日、韓、印、新等國與東盟的FTA談判也基本完成。「10+3」區域內貿易已佔各國外貿的58%,高於北美自貿區近3個百分點,而美國卻置身於上述進程之外,有被邊緣化的危險。因此,重返亞太塑造以美國為中心的貿易格局,進而主導亞太經濟合作的未來,是美國戰略的新指向。美國在2006年提出亞太自由貿易區(FTA A P)構想,旨在進一步實現貿易自由化,而TPP就是美國實現FTA A P構想的核心框架。

閱讀全文

與tpp的投資條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境外匯款電子銀行 瀏覽:266
連續漲停的股票怎麼操作 瀏覽:858
2018年12月24美元兌人民幣匯率 瀏覽:955
中信證券重組定價格 瀏覽:678
2014年抵押貸款利率 瀏覽:196
家族信託優勢 瀏覽:329
銀行信託證券保險 瀏覽:75
信託房地產風險 瀏覽:139
蘋果期貨利好股 瀏覽:513
買信託哪家好 瀏覽:741
一元人民幣對英鎊 瀏覽:794
萬雲股票 瀏覽:758
紅蜻蜓股票行情 瀏覽:56
股票福建板塊 瀏覽:784
股票有個xd 瀏覽:499
廣州財金投資咨詢 瀏覽:340
自動下單股票軟體 瀏覽:385
人民幣匯率的發展走勢 瀏覽:507
漢天下融資 瀏覽:109
170000韓幣換算人民幣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