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打車軟體投資者

打車軟體投資者

發布時間:2021-08-15 05:35:56

1. 打車軟體概念股有哪些

關注打車軟體及滴滴概念股浙江龍盛、漢得信息、天澤信息等。
漢得信息:在其新品「匯聯易」中已嵌入滴滴企業版API介面。
浙江龍盛:間接參股滴滴快

2. 為什麼移動打車 App 一直在燒錢,而投資人仍願意一輪一輪投入

第一輪,2010-2012年,「舶來品」的群雄並起;

這一輪打車熱潮的鼻祖是美國的Uber,09年成立,10年天使輪125萬美金,11年2月A輪1100萬美金;此時Uber僅僅覆蓋了舊金山一個城市;同年12月,Uber B輪融資3700萬美金,此時其服務涵蓋舊金山、西雅圖、芝加哥、紐約、華盛頓和波士頓六個城市,並一舉成為當年最火熱的美國創新公司代表。(10年興起的O2O的概念也在11年找到了其最為有力的代表……)

而在國內,最早的Uber模仿者易到用車在10年9月正式上線,天使投資是徐小平老師,後又在11年8月獲得A輪融資,注意時間節點:11年8月,正好是Uber融資後大概半年;(當然我並不是說易到的融資完全是靠概念,其在初期的執行和模式創新還是讓很多人眼前一亮的)。

但也就此時關於「黑車」的討論讓很多創業者覺得繼續做這樣的模式可能直接風險太高,而與此同時另外一家名為Getaxi的公司進入人們的視野,10年7月成立獲得天使200萬美金,11年6月A輪800萬美金。

也就是在11年底,12年年初的那個時間點,國內的基於計程車的打車應用團隊開始非常活躍的出現,第一批的代表有:搖搖招車、打車助手、打車小秘(易到做的)、微打車、易達打車以及稍晚發布的嘀嘀打車等;

基本上你能聽過的名字的打車類軟體在那個時點都拿到了第一筆投資,無論多少;因為細分行業美國火,中國雖然有很多國情的限制(比如計程車行業封閉),但這並不能妨礙大家以一個天使期的價格參與這一市場。

就像打德州一樣,即便手裡牌很爛,但不少人依然會跟個1-2輪再決定是不是棄牌……
這個時間點幾家公司起步差不多,沒有誰在初期就表現出了能夠領先行業的態勢,所以只要團隊看上去還OK,就都能拿到錢;(很像當年的團購有沒有?)

大家雄心萬丈,瘋狂的跑馬圈地,但……

第二輪,2013年上半年,洗牌開始;

因為行業從業者眾多,除了瘋狂的補貼和砸錢之外,單純想依靠產品體驗獲取用戶和司機已經不可能;所以在2013年上半年在行業之外,大家開始討論打車軟體怎麼掙錢?與此同時由於政府管制的問題,在13年上半年,整個打車軟體的從業者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沖擊」……

而在沖擊中自然有人留下,有人被沖走,所以群雄紛爭的態勢開始出現寡頭;

在北京,嘀嘀開始顯現出強於其他團隊的執行能力,具體體現在PR、廣告投放、瘋狂的補貼策略,而所有這些我們看到的除了團隊自己的決策外,很大程度上是由嘀嘀的A輪投資人---金沙江決定的。投資嘀嘀A輪的正是當年投資拉手的金沙江朱嘯虎;如果你還記得當年拉手在瘋狂擴張時的景象,那麼你就不會吃驚於13年Q1-Q2嘀嘀的表現,結果是北京市場被嘀嘀幾乎全數吃下。

在江浙滬,另外一家打車軟體企業---快的悄悄的撬動著打車市場,因為在杭州以及阿里的關系,快的很早就獲得了阿里的投資;杭州起步的快的在吃透杭州市場後迅速進入上海市場;由於我在上海,對上海市場比較了解,這個市場也是整個打車軟體市場競爭最激烈的地域;

上海整個城市的計程車全國最規范的,電調系統也非常深入民心,但這個系統還是有個問題:收費;所以快的在進入上海之後,通過優秀的用戶體驗和一定的運營手段就在上海獲得了單日過萬的訂單數量…

而就在快的取得一定成效的時候,嘀嘀在北京戰役勝利後進入上海市場,依然延續了在北京的策略:瘋狂砸線下廣告、大力補貼司機用戶;而他們敢這么做的原因就在於在13年4月,北京戰役取得階段性勝利之後獲得了騰訊戰略投資的青睞,1500萬美金到手……短短2個月後,嘀嘀在上海也宣布單日訂單破萬。

我最近半年總會和身邊的朋友講這個案例,我是學工商管理的,在打車軟體這個細分領域里幾乎完美的提現了我所有學過的經典管理學、營銷學、經濟學案例。比如在已經有了一個行業先行者的細分領域,如何撬動市場?嘀嘀在上海的策略就是一種廣泛意義上的「低價」(更高的補貼力度)……

而關於《打車軟體-血站上海灘篇》的故事還沒完,在已經有了2個行業領先者的市場,後發者又該如何撬動呢?大黃蜂這時候給了我們答案:更為激進的「低價」策略!

大黃蜂是13年成立的公司,創始團隊是前土豆COO,天使期從晨興那裡融了300萬美金,上線後瘋狂補貼,補貼不僅僅局限在乘客也在用戶。我印象中大黃蜂最激進的時候是在夏天6-7月,其做了連續8周活動,只要用大黃蜂打車,成交後司機給10塊話費,乘客給10塊話費……

這場戰斗之慘烈程度可想而知,而結果似乎也說明了問題;在8月,快的、嘀嘀、大黃蜂都宣布自己是上海第一;在上海這個局域市場中,寡頭壟斷行成,然後進入典型的「囚徒困境」。

只要誰不補貼或者誰補貼力度小了,司機和用戶就會跑向另外2家……而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快的完成了其又一輪融資;

第三輪,2013年下半年,大佬進場,寡頭之勢形成

到了下半年,能夠吃得消這樣燒錢速度的打車類應用已經沒有幾家了;嘀嘀依然鞏固了其在北京霸主地位,而快的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迅速拓展了30個二線城市市場,兩家行業領頭羊開始出現。再後面一點的搖搖開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大黃蜂經歷了瘋狂的夏季之戰後發力廣州深圳,效果甚微……

而也就在這個時點,領頭羊2家企業的現金流開始吃緊,下一輪融資迫在眉睫;BAT三家中國互聯網的絕對大佬在一個時點為這一輪的融資推波助瀾。這期間還穿插了快的收購大黃蜂這樣的事例……

這里可能會有人問,阿里投資了快的,騰訊投資了嘀嘀,我們都好理解,可關網路什麼事兒呢?

因為網路對移動互聯網的焦慮,因為網路看到網路地圖的用戶量不錯,因為網路地圖想拓展O2O業務,所以:

網路地圖推出用網路地圖打車(後面接的打車軟體),網路給用戶補貼話費的活動……
(你們不是給不起乘客補貼了么?我大網路有的是錢,我給!
金主!給跪!必須跪了!)

那麼這一輪融資的時候,嘀嘀講的又是什麼呢?行業影響力、即將撥雲見日的形式、過去2-3年的執行效果,以及騰訊的背書。所以結果我們都看到了,就是題主所說的,今天正式有消息放出,嘀嘀新一輪融資1億美金,中信領投6000萬,騰訊跟投3000萬;

雖然我不知道嘀嘀現在的股份結構,但騰訊的跟投應該是超出其股份比例的,我相信在整個談判過程中騰訊一定給嘀嘀非常多的加分;(也有新聞關於微信接入打車的,大家也看到了)而至於為什麼是中信這家在國內TMT領域不是那麼活躍的基金來Lead,或許也從側面說明了一些事情,這里不展開了。

至於快的,通過和支付寶的合作,在嘀嘀疲於融資的時點進入北京市場,相信北京的朋友們最近都應該知道用支付寶可以打車了,其背後合作方就是快的,短短時間也在北京市場獲得了不錯的份額,所以如果你是投資人,快的你投還是不投?或者這么問,所有人都不會投么?

第四輪,2014?

一個問號可能是我唯一想說的,沒人知道……因為嘀嘀融到錢了,快的也不會坐以待斃,這場戰爭不會那麼早結束,14年戰爭肯定會升級……

而至於其他答案提及的諸如:收費、大數據營銷、合作推廣等所謂的商業模式在今天這個時點對於兩家公司來說可能優先順序沒有那麼高,我們操心也操不過來,所以也就別操那份心了……

=====================================================================

寫在最後,打車類應用這個細分類目應該算我入行以來所經歷的最刺激的一個行業,真正的競爭其實只有1年,而這1年裡發生了那麼多波瀾起伏,這些波瀾不會因為行業外的人的一句諸如:「打車軟體不靠譜」這樣的結論所輕易掩蓋,我上面所寫的內容不及真實競爭環境的萬分之一,其中之事可能都夠寫一本MBA案例集了……

這個細分類目比團購更驚心動魄,因為直到今天行業領先的2家公司依然沒有任何收入,A輪融資Close的第二天啟動B輪融資是多少年不遇的情境,很多人會說這簡直就是一場豪賭啊,我部分同意,這場豪賭可能依然會延續下去……

(我其實想如果有機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找參與這場大戰的幾家VC的具體負責這幾個案子執行的XDJM一起聊聊這場戰役的前前後後,然後整理成冊,哪怕不發表就小圈子看看也是值得的。

我總會和朋友們說做投資的每個個體都不傻,甚至絕大多數都是絕頂聰明,但到基金作出投資決策的時候,就是群體決策,這里就有個體理性和群體非理性之間的關系,所以有可能結果會讓很多人看不懂,看不懂最後有2種結局:

1、案子敗了,然後投資人被罵SB;
2、案子成了,投資人開始吹NB;)
轉載

3. 打車軟體靠什麼賺錢

1、從打車這件事本身能不能掙錢?
打車軟體本身乾的事就是中介,完成司機和乘客的交易撮合。
那麼,能不能掙中介費? 在緊急時段,乘客應該可以付一定的費用。
在空駛時期,司機應該也可以付一定的費用。
加價搶車是其中的一種形式。

但這還有兩個問題:一是加價這件事有政策風險,在政策沒有松動之前難以做大;二是打車類軟體多競爭激勵,你收費人家不收費,結果是誰都收不到費。
2、把打車這件事拓展開能不能掙錢?
例如幫助司機增加新的業務,在同城范圍內讓計程車充當物流運輸環節的職能。
還有哪些拓展的方法?
3、用流量能不能掙錢?
當打車 App 有巨大的裝機量之後,順理成章地進行導流量業務,是不是也有掙錢的可能?
司機的數量有限,導司機的流量似乎沒啥用。
乘客的數量雖然很大,但打車 App 使用頻次低的特性,決定了乘客只是把它當做特定場景下的一個工具,難以起到很好導流的作用。
4、投放廣告能不能掙錢?
手機上的廣告投放現在還看不到太多希望,智能手機上現在廣告份額太少。連李彥宏也抱怨手機屏幕太小、廣告投放量太小。網路、微博幹了這么久從手機廣告上也沒撈到多大油水,這事看來戲不大。
更何況打車 App 使用頻次低,用戶看廣告的時間就更少了。
5、從大數據上能不能掙錢?
現在每個創業者都說自己的項目能搜集到數據,今後可以通過大數據掙錢。但到底怎麼掙? 投資人稍微一問,很多創業者就王顧左右而言他了。
其實,打車類 App 顯然是有可能通過大數據掙錢的,上面舉的強生計程車的案例就是很好的證明。打車類 App 利用智能手機原有的加速度感測器、GPS 等就能很好地完成行車軌跡、速度、行車習慣等的司機數據累積和搜集。這些數據本身就是非常值錢的。
關鍵是,計程車公司會不會盯住這一塊?

另外有人說採集乘客的使用數據後來掙錢,這個似乎不太靠譜。因為他們的使用頻次不高,導致數據其實並不大、不充分,價值也就非常小了。
6、從O2O整合後通過廣告能不能掙錢?
這事其實已經有些眉目。

網路近日更新了其地圖客戶端,iOS 版本升級至 V4.7.0,版本新增在線打車服務。此次增加的在線打車接入了「嘀嘀打車」的在線應用服務。網路地圖的打車功能並不需要跳出自身產品,於第三方應用接入程度較深操作過程可在網路地圖內一站完成。
在《網路地圖服務條款》僅以「第三方服務」等詞彙描述此次合作。現在新版的打車功能僅有北京用戶可以使用,杭州、上海的新版網路地圖將很快上線,據說接入的是快的打車。
通過類似網路地圖的 LBS 本地在線生活服務找商家收取廣告費,打車應用拿一些分成。
不過現在打車應用與網路的合作,主要以打車應用提供服務、網路提供流量的方式進行,後續是否會進入到分成階段、結果會如何? 拭目以待吧。
同樣,現在快的打車也在推支付寶支付,這也是阿里考慮注資的原因之一。那有沒有可能和阿里天天叫的的本地生活服務結合起來掙點錢呢?
7、通過賣出能不能掙錢
現在看來一般的投資人對打車軟體興趣不大,主要是網路、騰訊、阿里巴巴從自身業務的角度考慮做一些戰略投資。那麼一些大的打車類 App 被這些大型互聯網企業部分入股或整體收購就存在可能。
另外計程車公司有可能會收購一些價錢低、規模小的打車類 App 為自己服務,減少自己開發、應用的成本。

4. 為什麼移動打車 App 一直在燒錢,投資人還在不斷投入

你一說移動打車APP我想到的自然就是滴滴打車了,之前國內有很多家打車軟體,到如今只剩下一家滴滴,我想這就是燒錢的結果。那麼投資人不斷投入的意圖就顯而易見了,他就是想達到一家獨大的效果。如果滴滴壟斷了線上打車,那麼之後想怎麼賺錢就怎麼賺錢了。

所以說為什麼移動APP的投資人會不斷的投入,因為他就想達到一家獨大的效果,在市場上用錢驅逐競爭。最後壟斷了行業的他們就可以開始收手掙錢了,即使再有其他人進入,也很與他們抗衡。

5. 打車軟體如何用

一些計程車司機計程車選擇安裝一些軟體,除了方便客人的客人,他們中的一些都是針對軟體公司的補貼。 「電話呼叫,交通什麼的,已經送過來。」司機姓李告訴記者,他安裝了兩台計程車的軟體,無論是通過更多的平台上拉客人還可以享受多重優惠。
在「微車」,看該軟體的官方網站上,標有「駕駛員交通補貼計劃」等活動的網站,「日誌,每月15天,網上至少8小時,補貼40元流動。 「 。

乘客,通過使用打車軟體也可以得到好處,一些軟體公司使用該公司的軟體前三乘客將被獎勵10元話費每一個補貼。今年四月和五月,大黃蜂「計程車電話」啟動「了一輛計程車送話費」活動無限 - 在活動期間,只要擊敗黃蜂隊成功使用的汽車,第二天就可以得到十美元鈔票的獎勵。

計程車拉客軟體的現象不僅發生在上海。據報道,8月開始,廣東省計程車軟體完全進入了白熱化狀態搏鬥,「燒」是指非常「瘋狂」:乘客和司機「重磅出擊」獎話費,送禮物,做任何事情,也是隨機的幸運乘客,免費用車服務,還贈送水,棒棒糖等小禮品,甚至推出

對比8月31日駕駛室成功即送10元法案的活動和無限的......計程車的軟體公司「燒錢」的政策,我們不禁想知道他們是如何賺錢的? 「靠融資。」一位業內分析師對記者直言,「許多投資者現在都看上了利潤,所以打車軟體公司並不需要這筆錢。」誠然,打車軟體在很短的時間一擁而上,沒有什麼更多的市場資金看到了其背後巨大的利潤。許多風險資本家,甚至計程車唯一的軟體公司幾十分鍾談談立刻把錢的決定。
軟體市場當前正在播放的車,包括迪迪計程車,計程車速度快,打車小秘,大黃蜂等,許多公司已經成功獲得融資。其中,打車小秘對美元的中國寬頻產業基金上千萬的融資,迪迪計程車騰訊15000000美元投資,大黃蜂是晨興創投投資數百萬美元,快速阿里巴巴計程車4,000,000元, 「的士軟體」零收費「,」燒「模式僅僅是最終目標,該公司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的開始。」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告訴記者,很多的士服務的軟體公司希望以釋放盡快提升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並與消費者因此更密切的關系。消費習慣就行費用後成立的時候,巨大的經濟利益將會出現。同時,軟體開發公司可以通過其他渠道,信息服務賺取廣告收入,從而維持正常的運作。

6. 打車軟體概念股上市公司有哪些

打車軟體概念上市公司有哪些?打車軟體概念上市公司解析
打車軟體概念股驅動題材一:據外媒報道,提供打車應用的Uber公司獲得了新一輪2.58億美元投資,由谷歌風投領投。盡管Uber的年收入只有1.25億美元,總體估值已達到35億美元。另外,蘋果也收購了公共交通數據開發商Embark公司,未透露具體金額,這是蘋果近1個多月里第3次收購地圖領域的創業公司。
打車軟體概念股驅動題材二:7月9日媒體報道,國內打車軟體嘀嘀打車與快的打車正在接洽談判,將進行股權合作,消息人士向Bianews證實,嘀嘀打車已獲得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騰訊,金額在1000萬美金左右。而此前,快的打車也已獲得阿里巴巴集團幾百萬元的資金投資。此次兩大巨頭旗下的打車軟體合作,可以看出對車軟的看好。
打車軟體概念股驅動題材三:7月初北京市出台了《出租汽車手機電召服務管理實施細則》,未來所有打車App必須接入官方的虛擬運營平台,統一進行管理。智能手機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已經日見端倪,手機打車、電子地圖等新興應用正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搶佔先機的上市公司有望獲得市場關注
打車軟體概念股相關上市公司一覽:
天澤信息(300209)推出了「招車寶」軟體,招車寶是一款基於位置的計程車招車軟體,通過您的位置可查詢到您附近的空駛計程車,您可以方便聯繫到計程車司機,記錄您的打車行駛軌跡,方便您服務投訴和查找遺忘在車上的物品,更好地保障您的權益。
太極股份(002368)太極股份通過承建北京打車App平台和購車搖號系統,有望逐步建立與各地交通委員會的聯系並參與運營,車聯網業務初現雛形,將呼應智慧城市業務,長期空間可期。
國民技術(300077)承建北京市打車應用平台「好打車」由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和運營。公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廣東省自主創新、戰略新興產業骨幹企業、深圳自主創新行業龍頭企業。

7. 個人建立一個打車平台需要多少錢都需要什麼軟體之類的有這方面專業人士指點一下。

不知道你想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
但是一個平台的軟體不是隨便用別人的,而是要自己編寫。或是請人編寫。這屬於專業的軟體。沒有通用的。
其次,建立伺服器,日常維護,更新等這些先不用要用多少人,花多少錢。
就說推廣就很難了。哪怕你把它當成事業,打造一個公司。
自己一點基礎都沒有,憑空想建立一個平台,不建議做。

閱讀全文

與打車軟體投資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租賃irr計算器 瀏覽:526
什麼人不適合期貨 瀏覽:329
日照1124豆伯價格 瀏覽:160
建行貸款買車要幾天 瀏覽:28
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24
投資理財與宏觀經濟的關系 瀏覽:496
外部融資困難 瀏覽:704
燕郊49800民間互助理財 瀏覽:990
產權交易所管理辦法 瀏覽:516
科創基金和戰略配售基金的申購費 瀏覽:843
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舉措 瀏覽:221
8萬投資人徹夜難眠 瀏覽:240
12月28日上海金交所銅期貨價格 瀏覽:219
易方達基金網基金 瀏覽:381
p2p理財人跑路了怎麼辦 瀏覽:310
期貨橡膠未來 瀏覽:108
建行日鑫月溢理財產品 瀏覽:891
股票期權通俗 瀏覽:653
遠期外匯價牌 瀏覽:284
股票上的融表示什麼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