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想知道:網上那麼多家禽養殖不要投資.是真是假
當然是假的。
網上廣告價格特別便宜的,養殖效益特別高的,不論區域包回收的基本上都是假的,不可信。單說價格,現在信息時代,如果真有這么好的效益,當地養殖戶早搶完了,還用全國做廣告么?還有就是如果不用先付錢,他們就不怕你養成後偷賣么?合作養殖不分品種,跨區域的都不可信,比如養殖過程突發情況,離得遠怎麼進行技術支持?損失了責任誰負?搞養殖沒經驗第一次就能成功只有運氣逆天才行。任何一個微小的錯誤,不經糾正的話都可以積累成一個嚴重的後果。
⑵ 傳統養殖業,擬進行深加工,投資是否可行
投資可行。傳統養殖業的產品再加工有原料優勢,因此,進行投資時投入產出比很高。
⑶ 為什麼中國家禽養殖業需要大量進口祖代白羽雞,而不是自行培育
養殖育種是個長期的過程,時間長,投入大,見效慢,而且非種質資源原產地,引進來的種資料少,基本上不可能引進核心繁育群,所以引進的雞種商業性狀退化也就是必然的了。
⑷ 家禽養殖行業的發展前景
中國家禽養殖業發展前景分析
三農直通車綜合報道:養雞的行情從08年的5月份一直低迷到現在,已經整整兩年了。08年還沒有感覺出危機的到來,都認為是行業的正常調整,會很快過去的。於是大家還鶯歌燕舞、歌樂生平。09年初還有一中型家禽企業進行了擴張,到西北成立了新公司,沒想到死的很摻,公司和員工入股的200萬元現金一分沒有帶走,更糟的是企業的骨幹全部心灰意冷,遠走高飛了。對養殖孵化來說,09年的春天格外的殘酷,不堪回首。到了11月份陸續有小型的飼料廠、經銷上開始倒閉關門,12月就有孵化場養殖場開始停產。2010年的3、4月停業的孵化場養殖場就更多了。特別是規模在100萬—2000萬之間的孵化場。我有幾個朋友把07年的利潤全吐出還欠了一屁股的債,賣房、離婚、賣車。有一個好朋友是全國一家很優秀的家禽企業的銷售部經理,在4月底的一個下午給我打電話說:「假如我能掙回虧損的80%,我就徹底退出這個行業」。我想我也是。
造成行情低迷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行業內的過渡擴張。包括07年暴利行情後許多養殖戶把手頭的利潤全部投入到擴大養殖雞舍和設備上了,比如象我;包括許多搞別的行業的有富裕資金的老闆為了追求利潤進入養殖業,比如網易的丁磊;更主要的是許多飼料行業、食品行業為了躲過經濟危機、延伸產業鏈、控制終端而進行的大規模的擴張,比如六合、雙匯、泰森。
2、金融危機的影響。其主要是心裡上的。
3、國內經濟結構的部分行業的失控造成國內老百姓住房、看病、上學花費額太大,對未來感到不確定不踏實,不敢過度消費。
4、原料特別是玉米的工業化需求造成養殖成本的剛性增長,不可逆轉,並將長期存在。
供大於求的事實已經存在,行業的優勝劣汰是在必行。現在的中國經濟正在轉軌,經濟結構正在調整,還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也就是說退出機制還不完善,重復建設不可避免,惡性循環。10年包括最近11、12年沒有人會笑,只有人哭,甚至放聲大哭。小聲哭的是跨行進入養殖業的老闆,小資本家最大的特質就是投機。1年2年不掙錢,第三年就會堅決果斷的撤出。它們投入的是富裕資金,撤出不會對它們傷筋動骨,它們也是會最早退出這個行業的人。因為養殖業也有養殖的本質,只有抓住行業的本質才會在行業立足。中國的養殖業的本質只有在其中浸淫數年,會思考才能領會到。老闆如果不是從養殖業起身,沒和農民打過交到,很難領會透徹。最難退出而不得不退出的是小型企業和飼養戶,全部的身家都壓在了上面,但是由於大型壟斷企業的擴張,生產會越來越集中,小型企業和養戶在市場上、資金、技術、管理和利用國家政策上都處於劣勢,競爭力會越來越差。現在養10萬只雞的全自動雞舍只需要2名技術工人就可以搞定,以前養戶的優勢立即沒有了。
昨天我轉了一下活雞市場並打電話給全國的幾個朋友,發現活雞市場已經退出了大城市的中心區域,在中小城市也因為防疫、衛生等原因逐步退出。市場空間壓縮的很厲害。失去了最主要的消費客源將使活雞銷售陷入困境。黃羽肉雞最主要的銷售市場還是活雞市場。市場的逐步消亡對黃羽肉雞來說是很現實和嚴峻的問題。黃羽肉雞行業必須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全行業方向一致進行全民范圍的有影響的宣傳和引導,是黃羽肉雞走上屠宰線,走上冷鏈生產,建立行業壁壘,實施差異化戰略,突出優質優價策略,才能使行業發展壯大,才能使我國的寶貴地方資源品種不至於被國外的洋品種掐死在襁褓中。長江以南雖然目前還是活雞消費,但最終還是要向工業化轉變。
在最近幾年內,隨著我國逐步從半工業化向工業化的轉變,白羽肉雞行業還會有一個較大的發展空間,養殖戶的數量將會是一個倒「V」型的曲線。我認為在2020年左右,我國基本完成工業化經濟轉型後,散養戶會逐漸減少消失。規模化、集約化、壟斷化的行業態勢將會形成。到那時,所從事養殖業的人員素質和收入都有很大的提升。
白羽肉雞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葯殘」問題。環境和管理是解決其最根本的辦法。但是競爭如此激烈,生存都成問題,哪有充足的資金和心思、精力在投入呢?密度越來越大、環境越來越差、疫病越來越頻繁、市場起來越低迷、效益越來越差,惡性循環。這很大原因與國家的政策引導有關系,同時與畜牧疾控管理機構的監管有關系,同時還與龍頭企業的跑馬圈地大規模擴張有關系。其實養雞是食品行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關繫到國計民生大事,應該同別的行業一樣,設置一定的准入制度。比如說.區域養殖密度超標限制、養殖設施和環保設施制度、從業人員培訓制度等來引導養殖戶走上科學健康的養殖之路,防止盲目進入行業導致行業的無序化惡性競爭。但是這需要國家下決心或出了大事後才會改變目前的肉雞養殖品種中,817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種。我認為在目前5-10年內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有一批優秀的龍頭企業專注、穩健、積極的帶領老百姓做的話,完全可以從白羽肉雞市場中分割很大的市場和利潤。前提是有專業的育種公司進行認真培育,白痢檢測是最基本的。採用「公司+農戶」模式進行推廣,生產無公害肉雞,進行屠宰,搶占學校食堂、大工廠食堂、中小城市市場、鄉鎮乾菜店市場、農村紅白喜事市場都非常廣闊。817目前比黃羽肉雞的市場工業化明朗,但是大企業看不上,小企業做不起的特徵還比較明顯。
蛋雞養殖中,「公司+農戶」模式還不是太多,但是蛋雞散養戶絕對是最早退出行業的。5-10年後如果沒有通過「無公害認證」的雞蛋很難在市場上銷售了。現在許多特大型飼料企業已經涉足蛋雞養殖業了,而且逆流而上。單場養殖20-200萬羽的養雞場全國今年就建了很多。一個場抵得上成百上千的農戶,而且設施管理又和國際同步了,綠色認證和無公害認證不在話下,超市終端又打開,農戶很難競爭。與之相關的小型飼料廠、獸葯廠、飼料經銷商、獸葯疫苗經銷上必須轉型到肉雞上,要不然養家糊口困難。現在特大型蛋雞場銷售雞蛋都是在虧本銷售打品牌,一年虧個幾百萬上千萬很正常,年底匯報時老總還誇獎:我們的市場佔有率有上升了。散養戶扛得起嗎?今年玉米全國平均已超過1塊錢了,突破了許多養殖戶的心裡底線,10年下半年開始將會出現許多空雞舍。10年是蛋雞養殖戶的一道門檻。也許會有人說,養雞人少了雞蛋價就會上升。錯。養雞人少了,但是絕對養殖量增加了。今年5月初,山東開會孫皓說:「2010年峪口今年父母代總量將增加20%」。
附錄1:通脹下養雞戶僅獲利潤1/4
在上海老百姓的菜籃子里,雞跟雞蛋,是少不了的兩種食品。近半年來,上海市場上的雞肉及雞蛋價格瘋漲,且有繼續上漲的態勢。「以後恐怕連雞蛋都吃不起了!」———這已成為不少老百姓的擔憂。巨大的漲幅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原因?價格上漲背後的利潤,到底進了誰的腰包?
雞蛋進價每箱漲1-2元
在一片漲聲中,雞和雞蛋的價格格外引人關注。近半年來,滬上雞和雞蛋的價格一路走高。- Z' T8 f4 E$ f3 W6 ?; G9 H
據一位長期從事活雞和冷凍雞批發的老闆估計,「上農批」雞的批發價半年來平均漲幅在10%-25%。蛋雞價格上漲50%左右,為漲幅之最;烏骨雞半年前為6.8元/斤,目前7.5元/斤,漲幅最小,為10%。另外,三黃雞也從半年前5元/斤漲至目前6元/斤。
在徐匯區長橋菜場,半年前草雞蛋的零售價為每斤7.5元,目前為每斤8.5元;雜交蛋半年前的批發價為3.8元/斤,現在為5元/斤。
「這幾天,雞蛋的進貨價還在以每箱1-2元的幅度上漲,看來,雞蛋零售價還可能進一步上漲。」長橋菜市場雞蛋零售攤主訴苦。
養雞戶僅能獲利潤1/4
養雞戶賁成明站在自家的雞舍內,樂呵呵地說:「最近行情不錯,每個月最多能賺到兩萬元。」養了6000多隻雞的賁成明,在江蘇省蛋禽大縣海安縣而言,算不上大戶。賁成明養雞養了14年,如今正趕上雞蛋收購價格的歷史峰值。
在海安縣大公鎮群益村,賁成明連連稱運氣好。賁成明養的蛋雞生長周期約為1年,雞仔生長5個月後開始產蛋,之後是3個月的高產期,最後幾個月蛋雞往往吃得多、產蛋少。一年的利潤,基本就看3個月高峰產蛋期的雞蛋行情。與半年前相比,賁成明家的雞蛋售價已由每斤3元漲至4元2角,這對於高峰時日產550斤雞蛋的他的養殖場而言,無疑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遇。
雞蛋雖然賣得好,賁成明卻不肯承認他是最大受益者。「假如這些雞蛋最終賣到市場能賺100元,我最多隻能分到25元。」賁成明算了一筆賬,與半年前相比,他每天光花在飼料上的錢就多出200元,賣得價格雖然高了,但結合成本算下來利潤跟半年前相差無幾。
與賁成明一樣,大公鎮乃至海安縣的養雞戶,生產出的雞蛋基本都由外來大型企業統一收購後再銷往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在賁成明看來,雞蛋價格上漲有兩個原因,一是飼料成本的大幅上漲,二是每當夏季來臨時,雞蛋的產量會有一定減少,蛋雞熱死的風險增高。「養雞戶也只能被動地接受市場行情,人家給多少錢收,只要基本合適我們就賣。
養肉雞肯定賠錢
記者在大公鎮的幾個村子走訪一天,也未能找到一家專門養殖肉雞的農戶或企業。按照當地人的說法,海安個體養殖肉雞的農戶,在遭遇2008年年底的禽流感風暴後,已經徹底絕跡。年近60歲的老劉曾經是為數不多的肉雞養殖戶之一,他斬釘截鐵地對記者說:「別看現在行情這么好,養肉雞肯定還得賠錢!」
「肉雞的生產周期短,白色品種的養40天,黃色的養60天就能拿去賣。」盡管周期比蛋雞要短很多,但肉雞養殖的風險更高。「雞肉價格很不穩定,不比雞蛋。一個周期到了,你必須得賣,否則雞籠空不出來肯定賠得更多。
與半年前相比,當地肉雞的收購價格已由3.5元每斤漲至6.3元。「收的都不是專門的肉雞,大多是淘汰下來不能產蛋的蛋雞。」老劉一點也不為放棄肉雞養殖而遺憾。「肉雞吃的飼料跟蛋雞不一樣,要貴很多,雞肉的價格變化又大,周轉時間僅幾天,可蛋雞淘汰下來當肉雞賣,最多可以等幾個月。
在老劉看來,蛋雞養殖對肉雞養殖存在一定的沖擊。「要是養蛋雞的幾個大戶都到了淘汰期,雞往市場上一賣,收購價格馬上就下來了。
各方上漲助推雞蛋雞肉漲
「就怕好景不長,價格這么高,我們也覺得有點不太正常。」養雞戶賁成明在為目前行情高興的同時,也隨時擔心雞蛋價格某天會一落千丈。
「大公鎮搞養雞的人家跟以前比可能只剩三分之一。」在大公鎮做了十幾年飼料生意的仇志堅說,由於成本上漲、風險加大,最近兩年養雞戶少了很多,只留下一些投資大、規模大的大戶人家還在繼續做。「這半年來飼料漲的很猛,雞蛋價格如果不高,更沒人做了。」
仇志堅主做豆粕生意,這是雞飼料中除玉米外的最主要成分,比例約佔25%。「豆粕的主要原料是進口轉基因大豆。跟半年前相比,一噸進口大豆的價格從374元漲到473元。」經過加工之後,每包70公斤的豆粕價格已由半年前的210元漲到260元。「豆粕在漲,玉米也在漲,雞和雞蛋能不貴么?」
仇志堅無奈說,進口大豆的價格上漲涉及外貿問題,他也只能發發牢騷。「以我們南通為例,三家大豆加工廠全是外資企業。跟半年前比,一噸大豆漲一百元,經過他們加工後的價格還要猛漲,利潤比漲價前還多幾百元。
⑸ 養雞場:把養殖交給時間,是投資還是賭博
「養雞就是在跟禽流感賭博」,這已經成為2014年養殖戶們墨守成章的一個共識了。很多養殖場在面對著病毒的威脅時,就跟老百姓得了絕症一樣有病亂投醫自亂陣腳,不斷的注射疫苗,噴灑消毒液,藉助希望於政府可以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和防控體系,覺得一直在不斷的向上努力。然而擺在眼前的事實卻是:在疫情面前,真正脆弱的不只有健康,更是隱藏在後邊的社會經濟。
在H7N9病毒瘋狂肆虐的背後,是成千上萬的家禽被宰殺,食者談雞色變,雞價暴跌不止,不僅在疫區的養殖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就連非疫區的養殖戶們也是叫苦連天。
有位養雞場的周老闆,平時沉默寡言,而在去年一整年中更是眉頭時常緊皺,他說:「我家幾代人都在養雞,我打記事兒起就會喂雞了,這么多年了,什麼事兒都經過了,可這次禽流感給我的觸動是最深的。政府一方面在粉飾太平,另一方面卻在明顯的欲蓋彌彰。其實我們養殖戶要的不是補貼,而是對養殖業的保障。但遺憾的是,政府相關部門至今尚未有一部法律可以給予我們這樣的安全感,在《國家賠償法》中也沒有就行政補償專門作出規定。所以我們的處境盡管極其困難,也只有咬緊牙承擔起一切,在重負之下盼望疫情早些過去。」
「我前後思考了很長時間,其實基本上養殖戶們都在盼,盼疫情可以過去,盼病毒可以防疫,盼政府給予支持,盼生意能夠東山再起,可這所有的盼都是在等時間,等時間到了一定程度會自然而然的好起來,我也不知道這是在跟時間投資,還是在跟自己打賭,我只希望可以盡快好起來。」
生命是脆弱的,哪怕是一隻小雞,也會引發整個行業的革命,往往在遇到大的變故時,老百姓說得最多的就是順其自然,聽天由命吧。可生意人沒辦法聽天命,必須盡人意。跟「禽流感」的這場賽跑,最後的勝利者肯定還是養殖者,所以這是必然的投資。投資和賭博都承擔著風險,這無法避免,更不可能規避,只能分析和解決。
社會經濟在持續完善的過程中,就必然會出現亞健康的運作情況。剛剛的兩會不是已經又有代表建議國家建立禽肉收儲機制了嗎,在政府的適當保障和市場的規律作用以及人類在醫學領域的不斷努力的作用下,等時間過去,養殖業會收到應得的投資效益。
⑹ 外商獨資企業對外投資的規定
可以,所投資行業屬於鼓勵類、允許類的,可直接至相應工商局登記,如屬於限制類的,需先經審批機關批准。所投資企業屬於內資企業。
上海是要求開始贏利,而且是一般是年度贏利,得提供年度報表。
凈資產50%的限制雖然已經不提了,但在審批機關審批時,投出資產占公司凈資產的比例仍是重要的考慮因素。按那幫老爺的話,把公司的資產全部投出去後你這公司還能幹嘛,想做投資性公司么?呵呵。
⑺ 有投資搞養殖的嗎
小成本做特種養殖最好,投入小但是有技術後收入很快,可以快速積累一筆小財富
家畜家禽那些需要很大的成本,目前環保壓力很大,並且各種機械化的設備也不是個體戶能夠承擔的,至於養豬,目前非洲豬瘟人心惶惶,個人飼養很容易出狀況,所以拉投資是個好辦法,但是想要闖出一片天地目前來說挺難的
⑻ 請問投資中國畜牧業的外資企業有多少
養豬設備公司:蒙特、天津必達、上海谷瑞等; 飼料公司:正大、康地、普瑞納、希傑等; 養豬原料公司:APC、DPC等
⑼ 在家鄉搞養殖但村委會不準引外資是否合理是否有相關法律支持
你可以查閱《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該目錄分為鼓勵類、限制類、禁止類,上面沒有的就屬於允許類,這上面的禁止類是肯定不行的,如果養殖業不在禁止類里,那麼就說明國家法律是允許外商搞養殖業的。
但是很多地方有自己的產業規劃,比如為了減少出口退稅,以減少財政支付,一般性食品類和服裝類雖然屬於允許類,但有些地方對這兩類的外商投資企業就不允許設立,雖然不明說不讓你設立,但是就是不給你批准(外商投資項目需當地審批部門頒發批准證書,才能辦理營業執照等)。
如果《指導目錄》里養殖業不是禁止類,那麼你們的村委會是沒有權利不允許外資搞養殖業的,但是他可以給你設置很多障礙,讓你搞不成,就算手續辦下來了,他也會想辦法不讓你順利,不讓你賺錢,給你製造很多麻煩,這個應該不涉及法律法規的問題,應該僅僅是你們當地那個村委會的利益所在,外資搞了,他們可能就賺不到錢,或者增加了競爭對手,換句話說,他們想自己搞。
關於你姐入股的問題,你姐的這部分投資不應屬於外商投資,但是如果你姐入股的這個企業是外資企業(包括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外商獨資企業),那麼即使有你姐的這部分內資投入,但這個企業依然是外資企業,應參照國家和地方針對外資企業的法律法規進行管理。
⑽ 投資辦養殖業國家有什麼優惠政策
你是哪的呀?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政策!!
如果你成規模地養殖無公害生豬,政府會給你很多支持。有些地方政府已經出台了包括資金、土地、技術培訓等在內的5項優惠扶持政策,鼓勵全區各行各業人士大力發展無公害生豬養殖。
土地木材使用自由度大
建設生豬養殖基地,需要大量土地和木材。政府對規模養殖無公害生豬圈舍建設所需的土地和木材,將按照各街道、鎮鄉的統一規劃和要求,執行農業用地和農民自用材政策,給養殖戶在土地和木材使用上更多的自由空間。
養母豬60頭獎補4萬元
如果你能建一個二級擴繁場,飼養母豬60頭以上,政府給每個場有4萬元的一次性獎補政策。據悉,全區將支持發展60個二級擴繁場。
養豬貸款政府補貼利息
規模化發展無公害生豬養殖缺資金,政府可以給予貸款支持。對達到建設標準的二級擴繁場,每個場可以貸款30萬元,由區財政負責5‰貼息2年。飼養二雜母豬5頭以上、年出欄商品豬100頭以上的大戶,可以貸款3萬元,由區財政負責5‰貼息1年。對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每個場可以貸款30萬元,由區財政負責5‰貼息1年。
免費培訓專業養殖大戶
為了能在全區廣泛推廣良種豬養殖,對飼養二雜母豬5頭以上的專業養殖戶,每頭母豬政府補助200元。同時,定期對種植業、養殖業專業大戶實行免費技術培訓,使其種養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每個村配1至2名獸醫
今後,村級畜牧防疫隊伍會建立起來,動物防疫收費標准也會有所優惠。每年春秋兩次重點季節防疫措施會更落實,還將推行仔豬閹割首免的常年免疫制度。過去是打防疫針就收費,今後改成出欄時才收費,防疫費收費標准為每頭3元。還將根據防疫工作量的大小,每個村配1至2名村畜牧獸醫防疫員,由區財政每人每年補助1000元。